中小学数学科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上传人:雨****1 文档编号:72330388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6.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小学数学科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学数学科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学数学科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数学科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数学科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 校: 学 科: 时 间: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中小学数学科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试行)xx中学实施智慧课堂教学已经3年多,以吴校为团队核心,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开展的有条不紊,教育教学的多样性可以方便学生在不同时段、不同地域学习,这更需要老师的观念、技术、方式不断的更新和与时俱进,结合数学科组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为了贯彻双减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我校新20字教育教学方针:“技术引领,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当堂检测,班优评价”,创建数学科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

2、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提升数学科组老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二、工作目标:依据学校20字教学理念,通过创建高效智慧课堂模式,全面增强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管理水平,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数学教师之间形成高度的资源共享,以课本为载体,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努力打造数学学科智慧课堂两种课型:新授课和习题巩固课。三、课型模型:(一)新授课:1、自主预习:(

3、体现“技术引领、先学后教”)教师通过视频推送,设定基础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会主动学习。2、预习反馈和课堂讨论交流:(体现“小组合作”)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情有个大致的了解,个别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学习。对于普遍性的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3、教师答疑和知识补充:教师针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统一答疑,并针对所涉及的知识点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补充讲解。4、完成课堂配套练习(根据情况可选用课本练习,也可自行印刷,体现“当堂反馈”),通过配套练习巩固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期间的评讲,可以采用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或教师随机抽选点评的方式进行)5、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归

4、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6、当堂检测:(体现“当堂反馈”、“班优评价”)教师根据本节课的达成情况,适时选用当堂小测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班优评价。(课后对完成情况良好的学生进行加分)7、作业布置:作业分为复习作业和预习作业(下一节是新授课时),完成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二)习题巩固课:习题巩固课可分为独立完成阶段,选填答疑阶段,小组讨论阶段,教师点拨总结阶段。1、独立完成阶段: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2、选填答疑阶段:教师利用易课堂进行单选题和填空题的快速反馈,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对于个别问题组内讨论解决,普遍问题教师进行点拨。3、小组讨论阶段:对

5、于非选填题,主观意识更强,方法可能不唯一,我们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先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错误,让小组内达成共识,形成共性的问题,进入下一环节4、教师点拨总结阶段:教师对于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解决学生的知识困惑,总结答题技巧和步骤。同时作为两个课型补充,可以录制知识点和习题的胶囊,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个别补强。四、管理保障(一)加强集体备课与技术交流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交流备课环节,优化教学设计内容,加强技术的交流,尽快让老师适应希沃等相关软件的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可以要求学校教研中心前往指导。(二) 加强常态听课与推门听课行政分工,专人负责,3天提前通知,让老师提前备课,不定期推门听课,多渠道促使老师学习先进技术,并融合在平时的教学里面。(三) 加强资源管理与共享学校为每一个科组设立文件夹,方便学科老师分享优秀资源,以共享达到减轻老师备课负担。打造智慧型的数学课堂,需不断的改变课堂,不断的创新,以双减为指导思想,精简题量,设置题目少而精,提高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发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原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习型的学生。以此提升数学科组老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促使我校的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