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精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2304922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4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精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精(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以“梦回大唐”茶文化产业园为例摘 要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到来,以现代主义建筑外貌出现的建筑越来越多,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大部分现代主义建筑,造型独特,涵盖功能范围较广,建筑形式多样,不局限于方方正正的平面布局,出现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流线形式。但是中国传统美学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当我们用传统的审美观念出发去审视现代主义建筑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对现代主义建筑美的误解和怀疑。课题研究力图通过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观点为基本依据,以毕设中设计的茶文化产业园为分析对象,通过将中国传统美学应用在建筑上的手法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手法进行对比,并对其设计理念、原则与方法进行全

2、面分析、及说明, 最终总结出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的的体现方式,从更好的将传统文化引入到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怎样将中国传统美学应用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当中,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主义建筑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关键词:传统美学;传统文化;现代主义建筑;中国特色建筑;ABSTRACTIn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social modernization, building more and more appear in modern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and more and more people favor. Most modern

3、architecture, unique shape,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functions, architectural forms are not limited to square layout is, let a person find everything fresh and new the streamline form. But China traditional aesthetics ingrained in the minds of people, when we use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concept se

4、t out to examine the modernism construction, may produce the modernist architectural beauty of misunderstanding and doubt.The study tries to through the basic research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as the basis, to the complete set of design of the tea cultural industry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5、 through comparing the design techniques used in building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its design idea,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that, finally summarizes the China traditional aesthetics in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way, the better t

6、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how will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 application is the focus of the study in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KEY WORDS: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raditional culture;Modern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目 录摘 要IABSTRA

7、CTII引 言11 概述21.1 课题研究背景2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21.2.1 研究目的21.2.2 研究意义22 中国传统美学32.1 中国传统美学的概念32.2 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32.3 中国传统美学的在古建筑中的表现43 现代主义建筑53.1 现代主义建筑的概念63.2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历程63.3 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73.3.1 现代主义建筑的观点73.3.2 现代主义建筑的推广74中国传统美学融入现代主义建筑84.1 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主义建筑中的表现84.2 现代主义建筑对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创新94.3 现代主义建筑对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创新实例95中国传统美学融入现代主义建

8、筑的方案设计分析“梦回大唐”茶文化产业园案例分析105.1 项目概况105.2 设计理念105.3 设计内容105.3.1建筑造型115.3.2平面布局115.3.3 门窗设计115.3.4材质与色彩的设计115.3.5屋顶设计125.4小结126 结语13参考文献14致 谢15引 言中国传统美学,经过了几千年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洗礼,反应的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和人文特点。当今社会中仍然存在大量中国传统古建筑,这些建筑物不但没有被人遗弃反而受到保护和国内外游人的赞美。这就告诉我们,中国传统美学,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忘记和怀疑,他会一直延续和传承下去。对于新兴的现代主义建筑来说,他们有的造型

9、独特,有的用材新颖,有的色彩炫目。还有一部分现代主义建筑,从这些建筑中看到的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特点,比如新中式建筑,或是提取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或是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构件,或是汲取了传统建筑布局特色,最高境界便是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意境和精髓。1 概述1.1 课题研究背景在现代主义建筑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从而设计建造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华民族的复兴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现代主义建筑完全摒弃了传统美学的思想,出现了一种粗放式的建筑建设与创作,这种现象迫使我们重视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社会中各个角落的体现,本文着重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这一方面来研

10、究中国传统美学的应用。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1.2.1 研究目的中国传统美学博大精深,现代的各种思潮,对美的不同理解与追求,要求我们在文明的传承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将中国传统美学融入的现代美学,现代主义建筑中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从而区别于其他各国的现代主义建筑,形成同时具备中国传统美学特色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的新兴现代主义建筑。本文试图总结出一套可适用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为当前社会出现的大面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指引方向,避免设计误区的出现。1.2.2 研究意义21世纪中国的发展不可遏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文化的发展也一定要与经济发展同步,现代建筑出现于西方,中国传统美学受到较

11、大的冲击,对文化的传承,美学的发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必定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因此我们在传承文化,发展美学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融合的方式方法,这样中国的现代建筑才能够传承中国的传统美学,并发扬光大。2中国传统美学2.1中国传统美学的概念在古代文明发达的几个国家中,中国美学自成一个独立的严整的系统。中国传统美学是时顺应时代发展的,他在经历了世界的全球化后没受到西方美学的影响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特点。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有天壤之别,他美在尊卑有序,美在尊老爱幼,美在尊师重道,美在舍己为人。在建筑方面来说,中国传统美学又美在沉静大气,美在严密整齐,美在虚实相映,美在色彩明艳。2.2 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同欧洲

12、古代建筑美学比较,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一、审美价值和审美标准便是政治伦理价值和皇权统治的体现。满足人们审美观念的建筑大都体现了该建筑在当时社会的政治地位和话语权。例如故宫,展现的是皇权的高贵和统治地位以及当之无愧的话语权,同时也是当时审美的标准展现。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建筑气势的突出,建筑群组的围合方式的选择,如多重合院的形成。追求端庄大气,平面布局讲究对称与均衡,强调轴线的重要性。所以中国传统建筑不同于现代主义建筑的地方主要在于对文化氛围的把控,对传统建筑的认识重在体会、感受,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大多来源于观察、接触。三、讲究零而不散,强调整体性的完整。传统优秀的

13、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2.3中国传统美学在古建筑中的表现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在古建筑中不仅表现在它大小木作的结构方面,还表现在坡屋顶的起伏变化、墙面瓦面鲜艳的色彩、和均衡的平面布置。在结构上,不用一颗钉子一颗螺丝,利用榫卯结构连接横梁与柱子,在群体组合上,主要表现为平面上间与间的连续组合,经向高空发展的间与间的上下结合,这种组合方式,在实用意义上扩大了建筑实用空间,并且极大地加强了整个建筑群的稳固程度;在

14、审美上,却创造了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形象的美 。这种建筑群体常给人以愉悦的美感,这种美感是属于优美范畴的 。中国传统建筑强调色彩鲜艳,色彩也是展示皇权与统治地位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传统建筑用色都有明确的规定是不可逾越的。琉璃瓦自汉代传入中国,用于屋顶当始于北魏,明清两代,应用尤广。这个由外国传入中国的宝贵建筑材料,更使中国建筑大放异彩。但在瓦色的分配上也是因为操纵得宜;尊重纯色的庄严,避免杂色猥亵,才能如此成功 。有时庙宇的柱廊竟以黑色为主,与台基的白色相映衬。显得黑白分明,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效果。琉璃瓦的出现又给传统建筑披上了一层绚丽的外衣,是其在色彩选择上更加丰富。中国传统建筑其特点在

15、于:缺少真正的建筑学理论作为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沿用口口相传的技艺传承手段。缺少科学的指导思想做支撑,延续儒家的礼制思想,不能理性的对待玄学和风水学。充满了中国传统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不求物原长存,满足现实功能,标准化,通用化,一种类型用于多种功能。3 现代主义建筑3.1现代主义建筑的概念现代主义建筑出现在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于主导地位。西方建筑师倡导的建筑设计思想是:跳出传统建筑形式的框架,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工业化建筑,在建筑材料的选取方面也紧跟工业发展。但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设计以及面积配比方面保持自己的观点,坚持功能主义,不主张豪华与奢侈。因此现代主义建筑既具有鲜明的理性主

16、义色彩又具有激进主义的色彩,所以被称为现代派建筑。3.2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出现建筑领域的这些变化,无论就深度和广度来说,在建筑历史上都是空前的。进入20世纪后,变化继续进行着,并且向世界更多的地区扩散。正是这个建筑历史上空前的建筑革命孕育了20世纪的现代建筑。世界各地的城市中,新建的商业建筑、工业建筑、文教建筑和大规模建造的住宅几乎都摆脱了传统风格的羁绊,具有显著的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许多政府建筑物和纪念性建筑也舍弃了历来沿用的传统建筑形式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巴西议会大厦和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大厦都是例证。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比较

17、符合建筑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一些英文文献中,常用小写字母开头的modern architecture表示广义的现代建筑,以大写字母开头的Modern Architecture或Modernism表示狭义的现代建筑。3.3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现代建筑基本精神因素为:1)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抛弃旧的建筑设计理念,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的新思想。2)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否定了传统的定义建筑美学的原则,主张现代主义建筑应该更多地表达时间、空间、材料、技术等。3)建筑设计对象的思维改为普罗大众。建筑必须通过形式及特殊功能的语汇来表达。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材料的经济合理性,突出其与传统建筑的不同。比如说

18、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钢构件、平板玻璃材质等。建筑师或先进的知识分子企图利用建筑设计改造,来达到影响社会现状的目的,所以新建筑的形式及功能中最能引起大众讨论及在理论上可辩证的,则需要实际理论作基础,这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及生活功能需求;如何与高速发展的工业、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互相配合,迫使建筑师在设计手法和设计思想上做出了重大突破和改革。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3.3.1 现代主义建筑的观点设计师主张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建筑设计师应该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出发,按各部分的实用

19、要求及其相互关系定出各自的位置和体型。现代主义建筑师常用的设计方法有:(1)利用钢筋、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以突出材料的本色美。(2)在建筑结构上充分运用窗与墙、混凝土与玻璃、竖向与横向、光与影的对比手法,使空间形象显得清新活泼、生动多样。(3)通过简洁的平屋顶、大片玻璃窗和长而连续的白色墙面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更给人以独特的印象。3.3.2 现代主义建筑的推广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例如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

20、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正是因为这种建筑形式简洁,可用于大量建造和标准化设计,从而使现代化建筑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潮的推广不仅表现在建筑功能的设计上,还表现在建筑选材与外部造型上。从实用主义推广到神经层面,比如纪念性建筑的兴起,国家标志性建筑的出现等。4中国传统美学融入现代主义建筑4.1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主义建筑中的表现在现代主义建筑中常常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延续使用的是中

21、国传统建筑中的木骨泥墙的构造方法,木构架为承重结构,泥墙是围护结构,结构构成清晰明了,互不干扰。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房屋整体墙身及门窗洞口;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

22、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也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字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又可组合成更多的形式。中国传统建筑非常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灵活安排空间布局。中国传统建筑擅长运用色彩装饰手段。传统木结构建筑物需要在木质的柱子、房梁、门窗洞口、天花藻井等处涂上色彩鲜艳的油漆。也常常在

23、裸露的木质结构上雕刻上精美绝伦的花纹或是讲述历史故事的大面积浮雕。以上传统建筑设计手法,经常被建筑师运用在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当中,所用的设计原则、设计手法大致相同,但是最终表达的建筑成果从形式上看差异明显,从意境上看确实相辅相成的。4.2现代主义建筑对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创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上,中国传统美学讲究沿轴线均衡分布建筑物,在沿主次轴线设置建筑体块的同时还要考虑建筑布局的节奏和规律。同样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存在了设计的虚实对比,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延续了传统建筑设计时讲究的轴线对称,例如十字轴线对称,T字轴线布局,以及轴线曲折多变和自由序列布局。现代主义建筑中的设计中也常常采用建筑轴线的

24、设定,只是在最终表现出来的建筑形体上轴线的体现并不是很明确,所以在现代主义建筑中轴线的表现往往很含蓄内敛,而对于建筑排布的节奏和规律性表现更加突出。在造型上,讲究形神兼备。与此同时现代主义建筑中也出现了象形建筑,形式主义等。现代主义建筑中很难发现传统斗拱的形式,但是常常会发现类似于斗拱的构件,采用新材料设计而成,不仅起到结构构件的作用也体现了对传统建筑美学的发扬。在用色上,讲究等级分明,色彩鲜艳。相应的在现代主义建筑中,依然可延续传统色调的选择,但是现代主义建筑往往在色彩上更追求统一与和谐,常用手法是设定主色调,再加上其他色彩配合。4.3现代主义建筑对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创新实例1、中国美术馆中国

25、美术馆的主体建筑为仿古阁楼式现代建筑。顶部用黄色琉璃瓦装饰,四周有廊榭围绕,具有鲜明的古典民族建筑风格。建筑师在处理檐口位置的时候,应用了现代建筑材料混凝土,设计成一圈一圈的混凝土预制块,堆砌在檐口处。当阳光洒下来就会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所产生的光影变化,特别是檐口的处又把原本很简洁大方的建筑衬托得更加丰富。中国美术馆在建筑立面上不仅表现了竖向新形式的分割又体现了建筑整体横向的三级划分。2、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图4-1 运用传统美学的现代建筑实例(中国馆)图片来源分别是: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该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形态构成,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似斗拱。它由4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

26、的主体建筑斗冠 ,斗冠由56根(象征56个民族)横梁借助斗拱下小上大的原理叠加而成。象征中国人民只要团结,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思想主旨。中国馆的设计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结构构件作为建筑的整体造型,表达了现代主义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相辅相成以及由表及里的统一。5 中国传统美学融入现代主义建筑的方案设计分析以“梦回大唐”茶产业园为例5.1 项目概况图5-1 茶产业园鸟瞰图(图片来源:毕业设计)本方案是一座中型产业园的建筑设计,根据地域文化和地形条件,以茶文化旅游为思想,以茶产业为主题,打造集工业、贸易、仓储、物流、商务会议、

27、文化展示和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茶文化产业体验园。设计过程中借鉴大唐建筑风格,设计厂房及其他建筑,带给大家一种回归大唐盛世的意境。在设计中景观规划错落有致,讲究景观在视觉效果上的连续与变化。绿化环境的处理与建筑功能的排布相结合,让环境和建筑融为一体,使人们在建筑中看到的景观是多变的。在植物种植方面,强调茶文化产业园的主题,使场地内景观氛围浓郁,茶文化雕塑随处可见、小品丰富多样,营造富有生态气息的具有隆重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产业园区。5.2 设计理念 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对茶文化的延续和热爱,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各类文化精髓的

28、传承。为了把茶文化与本建筑方案有机的联系起来,建筑设计采用大唐风格,用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衬托出茶产业的底蕴和味道,又能凸显茶产业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弥足珍贵。5.3 设计内容5.3.1 建筑造型本方案延续了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整体风格统一而不呆板,主次分明。整个茶文化产业园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气,整齐而变化丰富,华美而不繁复,舒展而不累赘,古朴却富有朝气,正是大唐时代建筑风貌的完美体现。5.3.2 平面布局本方案的平面布局尊重了场地要求,平面功能主要沿道路一侧呈带状分布,并且在重要位置设置大面积室外展示与活动场地,可满足人们对户外活动的需求。在设计平面功能布局的时候,强调

29、了轴线的明确,整体布局的均衡分布。同时还考虑了建筑群组的高低起伏,注重天际线的变化和视觉效果。建筑整体为2-4层局部位置设计成观景性质的亭台塔楼(4层),可为人们提供一个品茶,聊天,望远的场所。5.3.3 门窗设计图5-2 茶产业园透视图(图片来源:毕业设计)建筑设计中应用了传统建筑中常用的长形横窗,加以传统窗格符号装饰,同事采用了传统大门样式,并结合现代主义建筑常用的大面积玻璃和装饰柱,使得建筑整体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 这是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5.3.4材质与色彩的设计方案在设计中为了延续大唐建筑的风格和特色,主要运用了灰色

30、、白色、木头色为主色调,来调和建筑整体的色彩关系。屋顶采用深灰色瓦面,墙面主要使用白色涂料配以灰色石材的基座凸显建筑物的主要地位,另外加入部分木质的构架和装饰来提升建筑的朴实感。5.3.5屋顶设计图5-3 茶产业园入口透视图(图片来源:毕业设计)图5-1 茶产业园入口透视图(图片来源:毕业设计)建筑设计中,沿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坡屋顶样式,但在原来坡屋顶形式的基础上作出了调整和改变。例如删除了传统建筑屋脊上的飞仙走兽,删除了坡屋顶四角翘起部分的装饰人物和动物。采用现代材料设计出新的屋檐纹理,体现现代工艺的精湛。建筑设计时,屋顶设计不再局限于严格的轴线对称,可采用不对称的长短坡屋顶、或是特色

31、鲜明的单坡屋顶。5.6小结该设计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在沿袭中国传统美学精华的同时,更注重对现代主义新兴设计手法和建造材料的表达,强调在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设计、建造、技艺的传承的同时还要有符合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创新使用,无论是建筑设计构思方面还是建筑建造技艺方面都需要不断的研究与改进。6 结语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艺术符号,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虽然当代中国建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机遇,但也同样面临建筑文化危机。全国各地的雷同建筑,标新建筑、“国际化”建筑成为风尚,人们不禁感叹城市已经失去了文化传承和特色。趋同化与地方特色的追求、现代化的巨浪与文化传承的呼吁和努力,这是文化界,包括建筑文化界面临的严

32、峻问题。如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传统美学,首先,要正确看待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人们历来把中西建筑的历史喻为“石头上的建筑”和“土木上的建筑”。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继承才有创新,否则就是无源之水。现代建筑呼唤着城市的新觉醒,这种觉醒是一种城市精神、灵魂的觉醒,其归根结底还是人文精神的复兴。最后,全球化不是西化,要“有作为”的全球化。参考文献1 包健. 传统精神的现代重释D. 浙江大学 20072 徐硕.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D. 东北师范大学 20073 胡红林. 建成环境的地域性表达D. 同济大学 20084 焦洋. 时中观念下的中国传统庭院空间D. 哈尔滨工业

33、大学 20075 张薇. 从韩城党家村民居装饰艺术解读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6 李红伟. 拆消失的文明D. 大连工业大学 20137 张静. 浅析圆明园景观与中国传统文化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8 朱晓琳. 传统图案的隐喻性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D. 江南大学 20099 刁建新. 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创新之关联研究D. 天津大学 200410 张磊. 历史环境中城市休闲空间设计分析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11 王岳川. “发现东方”与中西“互体互用”J. 文艺研究. 2004(02)12 王振復.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精神及其当代意义J. 百年建筑. 2003(Z1)13 吴良镛. 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的未来国际建协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主旨报告J. 建筑. 1999(08)14 邢同和,张行健. 跨世纪的里程碑88层金茂大厦建筑设计浅谈J. 建筑学报. 1999(03)15 叶可明,范庆国. 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J. 施工技术. 1999(01)16 范庆国,龚剑. 金茂大厦主体结构施工(下)J. 上海建设科技. 1999(01)17 李国强,陈素文,李杰,陆雪平. 上海金茂大厦结构动力特性测试J. 土木工程学报. 2000(02)18 古今. 跨世纪的上海金茂大厦J. 时代建筑. 1994(0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