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员止损情境的心理探究

上传人:ph****6 文档编号:72297675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交易员止损情境的心理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交易员止损情境的心理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交易员止损情境的心理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交易员止损情境的心理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易员止损情境的心理探究(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毕业论文题目股票交易者止损情境的心理探究作者学院专业*指导教师二一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z.-毕业论文任务书院系教研室系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学生:*:专业:1 设计论文题目及专题:股票交易者止损情境的心理探究2 学生设计论文时间:自 2015 年 12月 1 日开场至 2016 年 5 月 25 日止3 设计论文所用资源和参考资料:戴维迈尔斯著智勇乐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M:人民邮电2006.1凯平.经济人的心理博弈_社会心理学对经济学的奉献与挑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03)王礼申.去个体化效应群体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J.科协论坛2009(06)春鹏,伟,德平解强,吕世瑜.过度自信展

2、望理论与处置效应J.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4 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容:简述止损问题及其研究现状并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分别从个体个体间整个群体三个角度探讨交易者止损时的心理状态及其原因,并以此为依据给出相关人士简单建议。5 提交论文形式设计说明与图纸或论文等及要求:6 发题时间: 2015 年 12 月 1 日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毕业论文指导人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态度,研究容与方法,工作量,文献应用,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文本图纸规程度,存在的缺乏等进展综合评价指导人:签名年月日指导人评定成绩:* 大学毕业论文评阅人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文本格式、图纸规程度,工作量

3、,研究容与方法,实用性与科学性,结论和存在的缺乏等进展综合评价评阅人:签名年月日评阅人评定成绩:. z.-毕业论文辩论记录日期:学生:*:班级:题目:提交毕业设计论文辩论委员会以下材料:1 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2 设计论文图纸共页3 指导人、评阅人评语共页毕业设计论文辩论委员会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思路,论文质量,文本图纸规程度和对论文的介绍,答复以下问题情况等进展综合评价辩论委员会主任:签名委员:签名签名签名签名辩论成绩:总评成绩:. z.-摘要对股票交易止损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对于止损规则的设计、止损策略的优化等方面,研究角度也不是很多,主要是行为金融学、统计学等方

4、面,心理学角度就更是少之又少,而且该领域的研究多出现在普通的报纸、群众期刊上,真正的专业性论著还比拟少,研究角度也不够全面。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对该问题很适用,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自身他人及群体对个体的心理的影响,为了尽可能防止这些影响,所以本文试图以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分别从个体个体间整个群体三个角度探讨交易者止损时的心理状态及其原因。研究发现,交易者止损行为的发生与否除了跟市场变化有关系之外,我们还受自己的认知态度在经历,其他成员的期待,交易群体的交易理念等等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正确对待或者防止这些影响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它们形成的根源、路径以此来使我们的交易做得更好。希望本文给相关读者有所增益。关

5、键词:股票交易;交易者;止损;社会心理学ABSTRACTTo stop trading stock have been studied for a long time, but research direction is mainly for the design of stop loss rules, e*it strategy optimization, research perspective is not a lot, mainly behavior finance, statistics, psychology angle is less and less, and the fiel

6、d research appeared in general newspapers, popular magazines, real professional works are still relatively few, research perspective is also not prehensive enough. And the research field of social psychology on the issue is applicable and social psychology mainly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others and

7、their own group of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as far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avoid these effects. So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ake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respectively from individuals within individual whole groups of three angles of traders cut their losses and mental state and its reaso

8、ns. Study found, traders cut their losses and behavior of and not in addition to a relationship with changes in the market, and we are being their cognitive attitude inner e*perience, influence of e*pectations of other members, the trading munity of trading ideas and so on many aspects of, in order

9、to correctly treat or avoid these effects we need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oot of their formation, path so as to enable us to trade do better. Hope this article to the readers to gain. Key Words:stock trading, trader,stop loss, social psychology. z.-目录前言2一、止损问题以及研究现状3二、从个体角度看止损问题6 2.1 过度自信与自我效劳偏

10、见6 2.2 信念固着62.3 态度依从行为逆向合理化7三、从个体间角度看止损问题9 3.1 被迫的外表从众93.2 心主动承受的从众9四、从整个群体角度看止损问题114.1 去个体化114.2 群体极化11 五、结语13 参考文献15致16前言伴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开展,中国社会涌现了大批的企业,而这种以西方兴旺国家创造的生产形式渐渐走上了上市的道路,自然而然产生了股市这个现代词汇,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自然也不会例外,中国股市自上世纪80年代末产生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程,这几十年来,其巨大的造富效应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民众、机构,据金融时报报道在截至2016年1月16日的一年里,中国地新增了74位

11、身价至少10亿美元的亿万富翁超过了之前两年的任何一年,令总人数到达470人。而中国的亿万富翁人数激增主要发生在股市暴涨后的2015年6月 Yuan Yang.译者/简易.超过纽约成亿万富豪之都N.FT中文网,2016-2-26。股市造富效应可见一斑。然而不是每一个股民都是幸运的,有很多人都赔了钱,这使得他们转而寻找专业的股票交易者,所以以交易股票为职业替人炒股的专业性交易群体交易者应运而生了。说到投资股市,中国人俗称炒股,说到炒股自然涉及到交易,而且从炒字可以看出人们交易之频繁,心态之急迫,在这个炒的过程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而交易者也不例外。在整个交易过程易者心理上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这些变

12、化暴露了很多关于人性的弱点,其中最重要的缺陷之一就是投资赔钱了却迟迟不肯平仓以停顿更大损失,而是梦想着股票能如愿涨上去&跌下来,要不然就是坐等股票持续跌价,对亏损置假设罔闻。交易者很难克制这种心理,这些想法总是萦绕在交易者的脑海不肯退去,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种心理进展进一步的探析。一、止损问题以及研究现状交易者水平有高有低,可是在面对止损问题的情境时却与赌徒心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赌桌上,赌输的赌徒始终相信自己判断的结果将要出现,就像抛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50%,可赌徒们却认为:如果正面连续出现数次的情况下,则下一个回合出现反面的概率会比拟大在股票持续两三个回合的跌势&涨势后,被套的交易者们就会相

13、信它马上就会反弹&回调,而不会及时止损平仓,甚至亏损加仓,更有甚者为了尽快把本钱赚回来而去做另一只股票,另外还有一类交易者有时候在经历仓位亏损时竟然坐视不管,任你百般亏损我自岿然不动,颇有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韵味,凡此种种归结为一个问题不止损。而这类不止损或者止损不及时的交易者往往陷入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危机中,当在继续进展其他股票交易的时候由于心受到前面交易的影响一直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直至最后心理崩溃亏损无法承受而断绝自己的职业之路。下面就以表1的成交记录为例说明不止损的情况:表1 *一交易员2016年4月16日的一支股票成交记录证券名称委托日期委托时间买卖标志状态说明成交价格委托编号成

14、交数量证券代码委托方式广晟有色2016040610:22:10买入已成交45.46424600600259网上委托广晟有色2016040610:26:40买入已成交45.024421000600259网上委托广晟有色2016040610:36:09卖出已成交45.394541600600259网上委托广晟有色2016040613:17:57卖出已成交45.065141000600259网上委托广晟有色2016040613:36:32买入已成交44.835381000600259网上委托广晟有色2016040614:21:11卖出已成交44.755651800600259网上委托广晟有色2016

15、040614:26:26卖出已成交44.985702000600259网上委托广晟有色2016040614:30:48买入已成交45.355783800600259网上委托资料来源:优檀投资管理在表1中表述的是三个完整的交易过程,前三条是一个,中间两条是一个,最后三. z.-条是一个,我们看到在第三个交易过程当中第一笔是卖出1800股,5分钟后又卖出2000股,而这次卖出的交割价是高于上一次卖出的价格的,说明该交易员亏损状态不仅没有止损还亏损加仓了,在经历了一次亏损加仓后终于以亏损更多利润的状态平仓了。纵观整个交易过程该交易员不是没有时机止损,但却迟迟没有做出止损行动导致亏损更多的结果,实在是

16、让我们痛心。止损问题是如此严重,是如此值得我们重视,不仅对于交易者,对于广阔股民也是一个不可无视的问题,自然有很多人研究该问题,但对于止损问题的研究根本都停留在止损规则的设计 赖向群.试论止损的设定J.股市众议园2008(03):114;王治国.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在企业年金投资中的应用研究D.*,*大学,2009.,止损策略的优化 朱俊宇.期货市场趋势性程序化交易策略的设计与优化D.*,电子科技大学,2014;黄胜辉.止损指令撮合机制优化研究J.中国市场,2015等方面。对该领域研究角度也只从行为金融学 袁志胜,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行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统计学 沈剑、王利.浅

17、谈统计学在证券投资风险中的应用J.财经视点,2008年10期等角度,而且这两个研究角度的研究容之多数不是针对止损问题的,只是在研究证券投资这一大方向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是止损策略如何对投资组合模型产生影响,如何确定止损策略的最优止损点和止盈点等方面,而止损这本身可以作为一个单独拿出来研究的重大问题实在是被忽略了。即使这些研究必不可少,但对于止损问题的专业性研究还是远远不够,而且对于引起该现象的根源大家并没有太多关注,大家没有从交易者以及广阔股民的视角分析为什么大家止损做的不够好或者说为什么不止损。而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当时行为的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可以看到他人及群体给我们施

18、加的是有多么大的影响,这给我们理解止损问题的根源,改善我们的盈利状况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此外,我们发现对于止损问题的研究大局部都出自于一些期刊、报纸或者群众评论 *、谢宏章.把握三确定 审时度势巧止损N.中国证券报 2013-05-11 等方面,博士等专业性较强的研究者或者研究机构对此研究很少,以致于该问题的研究程度与研究深度远远达不到相关人士的现实需求,所以对此问题做追根溯源式的探究就更显得迫在眉睫。关于止损问题,交易者以及广阔散户在做出或应该做出止损行为时的心理变化是十分剧烈的,极易受外在观点所左右。例如一个散户在纠结于是否该止损时听到*证券分析师认为该股会上涨时,该散户可能马上就放

19、弃了止损的念头。总之我们做的止损指令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响,处于两难困境。这一情境与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颇有相似之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即把同一案件的两个犯人关在不同房间里,给他们一次时机,如果揭露对方可以免除刑罚,而对方会判较重刑罚,否则两人都会被判刑。但如果双方都不揭露,法官会因证据缺乏而判刑较轻。从个体的利益出发,到底应不应该揭露对方呢?遵循经济学的博弈理论是不揭露,因为如果双方都不揭露对方,两人的量刑则会减少,但是如都揭露对方,两人会被加重量刑。然而,心理学研究说明,博弈的结果是揭露,这是由人性的弱点造成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人会选择揭露别人来减轻自己的罪行。由这个例子可知,我们的博弈不一

20、定遵照经济学的理性博弈理论,我们不会时刻保持理性,则个人的未来或选择的结果不完全由其自身决定,而是常依赖于你对他人行为的判断。这恰巧是社会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 彭凯平.经济人的心理博弈_社会心理学对经济学的奉献与挑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03):68。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大致有三方面对止损情境产生影响。首先是个体,也就是交易者自身的*些行为习惯在经过个体经历之后会形成经历固着在交易者心难以去除;其次是在个体间,也就是其他个体交易者,不管是其水平高还是其他什么因素,他们的态度与行为很容易导致一些交易者对自己原来的交易理念做出改变并改变自己的交易行为轨迹;最后是所有在场者形成的整个群体会形成一些

21、共识,从而使交易者一些个人的想法泯灭,只保存下交易群体的共识。所以我们进展探究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进展考量。二、从个体角度看止损问题从社会心理学个体的角度对待止损情境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们有哪些思维习性、我们认知的方式,并认识到是我们的行为决定认知还是认知决定行为,这统统属于自我本身对止损情境产生的影响。2.1 过度自信与自我效劳偏见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经常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忽略一些对自己的不利信息,把成功归于个人能力假设失败则归因于运气太差,形成了一种认知上的错觉,即过度自信。这也是自我效劳偏见的容即当我们处理与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倾向:我们轻易的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成功时却

22、毫无愧疚的承受自己想法的正确性,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认为自己比别人好,这种心理在社会心理学上叫做自我效劳偏见。这种心理在止损情境中表达为当止损迟的交易者在经历理应止损时,往往坚持自己原来的想法即会赢利而无视眼前的亏损相信自己的原有判断,当市场价格如交易者所愿变化时,交易者更加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坚持下去,并自信的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使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当市场价格与交易者所预期的相反或未如交易者所愿,交易者会很自然的认为是市场出了问题,市场出现了异常情况,常常把止损搞的很大,导致亏损很多,而到最后交易者常把自己的亏损从理念上归纳为自己运气不好。这反响交易者带有过度自信的心倾向和自我效劳偏见的心理

23、。2.2 信念固着罗斯、安德森的婴儿牛奶实验 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智勇乐国安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M:人民邮电2006:75说明一旦人们为错误的理论信息建立了根基则很难再让他们否认这条错误的信息。实验首先告诉被试者*个结论是正确的然后告诉被试者一些轶事式的证据然后让被试者解释该结论。最后告诉被试者真相以期让被试者否认最初的那个人为捏造的结论,然而只有25%的被试者承受了新结论,大局部人仍然坚持着已经承受的关于结论的解释,我们称这种现象为信念固着。它证明了信念可以独立自存,而且当其支持的证据不被认可时仍然会存在下来。这种心理在交易者这里也表现得十清楚显,交易者在*一支股票上因为*种固定市

24、场形态连续几次都赚钱时,交易者很容易把该形态不断记忆以至于该信念固着在交易者心深处成为经历,当到了其他的股票上,该交易者的该种信念是失效的,是不适用于该股票的,然而交易者还是一如既往的使用该种信念而不能停顿,这就造成了该交易者面临频繁的止损情境。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前面的信念固着无法移除,所以我们应仔细研究信念固着的移除来克制该种止损情境。在社会心理学上信念固着的移除方法是用我们现在的感觉和正确的信息重构我们的过去使其轻易的无意识的修正自己的记忆以符合我们此刻的现实需要。首先,重构我们过去的态度。霍姆伯格和霍姆斯的新婚夫妇调查 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智勇乐国安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M:人民

25、邮电2006:78印证了当我们记忆模糊的时候现在的感觉主导了我们的回忆,在新婚夫妇中绝大局部感觉非常幸福,两年之后婚姻发生质变的夫妇对对方的感觉越来越糟糕。该调查说明我们是可以运用我们现在的感觉来重构我们的记忆的,以此修正我们过去的态度。运用在由于信念固着引起的止损情境中,我们现在感觉很糟糕,我们需要提醒自己我们过去的信念是错误的,通过以上这些路径我们来影响我们对过去的态度;其次,重构我们过去的行为。回忆的重构导致过去的重构,这样我们的过去可能被我们自我意识到我们用错误的信念归纳了*些经历,这样信念固着的根底就被打破,从而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信念;最后,重构信念。当我们打破以前的信念后会自觉不自觉

26、的对以前的经历或经历做出总结,这种总结形成符合当前需要的信念,随着时间的前进这些信念不断优化不断重构,最后信念也会不断得到精进,而我们的止损水平或概率也会日渐令人满意。2.3 态度依从行为逆向合理化大家都说态度决定一切然而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独特的理论就是态度依从行为即行为是决定态度的,而这就是一种逆向合理化的应验。所谓逆向合理化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差异,从一个认知推断出一个与之对立的认知时会产生不适感、郁闷的情绪即人外在的行为表现和他在的自我认知不协调时就产生抑郁感,他要调节这种情绪给自己找个理由。比方说:现在有人强迫你写你班长的优点,要求明确并且深刻,不能模

27、糊,可你的班长平时名声特别差为人不地道甚至虐待班成员,可现在要你去写他的优点并且得不到任何回报。你肯定会觉得很抑郁,因为你找不到理由,这时你要找理由来调节这种抑郁。所以你就努力认为他有自己写的则好来化解这种认知失调。而如果给了他们报酬让他们这样写的人却不会这样认为,因为他们有报酬支撑他们产生这样的结果。回到应用上来,我们发现在交易者止损行为发生后,即使不是该止损或者止损必要性不强的情况下一些交易者也会强调其行为的正确性。我们对此可以做如下社会心理学上的推测:他其实一开场是比拟抑郁的,因为现实和他的认知发生了错乱,他的认知偏离了现实,由于他必需要化解掉他的抑郁但他无法改变市场发生的现实所以他会采

28、取行动来调节自己的认知失调即做出止损行为,则他原来的态度就发生了相反方向的变化,来支持自己止损行为的合理性,然后才能继续进展其它的交易。而统观这一过程,在市场相对未变化的情况下,交易者的态度却发生了一前一后改变,则引起态度发生改变的原因应是止损行为带来的。这也符合态度依从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立场。当然不是说态度不影响行为,在这里只是强调一下我们的行为会给我们的想法与信念施加一些影响,我们需要警觉一些盲乱错误的行为对我们正确态度造成的影响。三、从个体间角度看止损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们考虑的都是自我本身对止损情境的影响,现在我们考虑一下我们所在群体其他成员会对止损情境产生什么影响。交易者在交易时是处在一个

29、交易群体的,其他成员的行为、反响不用说也会影响到交易者,而交易者也会通过自己的*些行为举动来传达自己对于交易的看法与感受,这无疑也会影响到其他交易者,所以交易者们就是处在这样相互影响的环境之中。其他交易者或群体的其他成员产生的行为反响肯定会涉及到交易者的心,而交易者的心活动我们也可以从其外在的行为举止来探得一二。由其他成员所散发的一切被交易者所感知到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交易者采用,一类不为交易者采用。不为交易者采用的信息一般不会对交易者的心理产生什么影响,但另一类却对交易者无论是行为还是心理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从众。从众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是群体成员的观念、行

30、为相似性的根底和表现形式。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一词通常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主,改变自身的态度或行为,而与其他多数人保持一致王翠翠.基于决策神经科学的从众与反从众行为研究:比照财产类决策和安康类决策情景D.*,*大学2014.。交易者在止损情境里的从众一般有两种类型:3.1 被迫的外表从众被迫的外表从众是指交易者在受到监视者或者水平较高的交易者注意的情况下不得不按照其命令做出止损行为然而心上却并不认同这种做法的行为从众类型。交易员的交易理念与该行为或行为系列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但交易者的心其实还是需要群体其他成员的,所以他通过依照群体其他成员的期望去行事或者与他们的态度、行为保持一致,

31、以此来博得群体的认同与接纳,屈从于其他成员的压力。应该说这种从众是交易者基于失去群体认同的恐惧而对外界所做的一种选择。虽然说从众能助长群体成员的相以性和一致性,但这种被迫的形式性的从众是意义不大的,更可能激发交易员面对止损情境的凌乱感,是不利于处于止损情境的交易员做出正确选择的。3.2 心主动承受的从众另一种从众是交易者自觉自愿的,并未受到其他成员的压力。其止损行为与其交易理念是一致的,这时交易者自觉自愿认同其他成员的观念与行为以及对市场当时的看法。以在市场暂时性趋势明显出现时的情景为例,交易者们大多会表现出相一致或近似的看法,此时还未看清趋势的交易者在感知到其他交易者的信息后会马上自觉参加到

32、该看法中来并做出相应的交易行为。在此过程中,交易者的心对于该信息是主动承受的,这反响交易者的主动从众倾向。应该说这种从众行为是个体想要赢得群体认同与奖赏所做的一种选择。总之,交易者在止损情境下是会受到群体很多成员的干扰的,这些干扰可以厘清交易者群体的奖赏处分标准,而且其他人的一致性或凝聚力的加强也会使个体难以抵抗,迫使交易者作出从众的选择。四、从整个群体角度看止损问题在探究了个体对自身、其他成员对交易者的影响之后,自然联想到整个群体在交易者止损时会对交易者产生什么影响。我们都知道群体的影响是无形的,群体产生影响的根底是群体成员对群体标准的自我化的程度,也就是说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一种无形的道德律

33、令,他深深的潜藏在群体成员的心深处,每当个体在触发群体的道德律令时群体的影响就彰显出来。但群体的道德律令要到达深入人心的效果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这个过程分为两步一去个体化二群体极化,我们以止损问题为例来探究群体对个体产生的影响。4.1 去个体化所谓去个体化,指的是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群体的意志所包围,个人意志和理解观念消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为与目标认同所替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参加到重复的、非理性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在交易者这里去个体化主要指交易者个人的交易理念往往会遇到与交易者所在的

34、群体的交易理念发生相背离的情况,但随着交易次数以及交易时间的增加,交易者如果按照自己的交易理念变换止损形式或者改变止损比例,交易者会发生心上的矛盾即群体的要止损比例,可自己的行为又与此相抵触,这会让交易者面临两难的处境交易者要摆脱这种两难则必须要做出选择即顺从交易者群体的交易理念立即止损。因此,交易者群体的交易理念很快战胜了交易者个人的交易理念,则可以说交易者个体的自我弱化了、祛除了。交易者拿交易群体的交易理念代替了自己原先的局部或者全部交易理念,则去个体化的过程也就完成了。4.2 群体极化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最早的*种态度倾向,在经过群体互动、交流、共振与时间的磨合后,这种态度倾向得到强化,

35、最后形成比拟极端的态度和观点。在交易者这里,群体极化主要指的是群体的交易理念在经过去个体化过程之后会在交易者心得到不断的加强,最终群体的交易理念越来越掩盖个体的交易理念直至个体的交易理念消亡的过程。由交易者组成的群体对交易者的交易行为的影响有两个特征:一、情绪化与非理性二、影响人数及速度扩迅速首先说情绪化与非理性,当一个市场波动与交易者预期的发生背离后,交易者受群体交易理念的影响会立即止损,而这种止损所带给交易者的情绪在扩散至群体其他成员的过程中很可能与其他交易者的情绪产生共鸣并逐步发酵,这时人们的理性能力和自控力降低判断力降低,纷纷止损止盈平仓从而表现出非理性的情绪化的行为。然后是迅速,涉及

36、人数多的特点。 *广利,孙静.群体极化的特征_根源及过程机制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1在交易群体,交易气氛会大大影响到人的正常情绪与理性并在交易群体中被不断放大,交易者在止损后为了扩大声势来确证自己行为的正确性,经常相互鼓励以影响到其他交易者,这样经过滚动循环迅速扩大到几乎所有交易者心中。在了解到群体极化对交易者的影响及特征后我们必然会认识到群体极化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比方市场虚假的波动也会使交易者止损,但这样的止损是完全没必要的,交易者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辨析来认清市场的形势以理智的决定是否该止损,这与交易群体要盈利的初衷是一致的,但群体极化很可能会使交易者拿不到相应利

37、润而承当一些损失,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群体极化的产生机制。群体极化作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万千学者已对群体极化的生成根源进展了很多的研究,关于该问题多数学者所承受的有两种理论:一是社会比拟理论,强调群体成员的社会比拟是群体极化的根源;另外一种是劝服性辩论理论,强调劝服性辩论是导致群体极化的根源。按照前一种理论交易者存在社会比拟的原因在于交易者为了获得交易群体的认可希望比其他交易员表现得更好的心理,这时的交易者在遇到止损情境时会使自己的观点尽可能的同群体所期望的观点相一致。而且该理论还包涵一种深层次的多元平衡心理,即人们有一种想要在其所偏好的观点与能被群体其他成员所赞同的观点之间达成妥协

38、的心理。在多元平衡心理的作用下,交易者在交易群体的讨论中不停的进展社会比拟,最终导致群体极化的形成 蒋忠波.论群体极化的生成机制及其对网络舆论研究的意义J.编辑之友2014(06):70-71。即交易者会有这种心理:拿自己的交易理念和交易群体的交易理念相比拟相妥协,交易者直接目的并不是寻找正确交易理念而是取悦交易群体的交易理念,最终可能得到了错误的群体强化的结果。而按照劝服性辩论理论,强调群体的决策是建立在对信息的采集和思考的根底上的。交易者在止损情境中对交易群体表达了立即止损的交易理念后,交易者回味自己的观点与决策寻找并表达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持不同观点的其他交易者也发表其止损理念并与之辩论,

39、而交易群体的最终决策便取决于这些论据的采集与思考及其说服能力。但是由于交易者素质不同,价值观各异,很难使交易群体的交易理念完全正确,甚至群体的认识会是错误的,这样就很可能发生错误的极化。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两个过程并不是一个时间上前后延续的过程而是交易者个人与交易群体互相影响不断互动的过程,虽然说其影响的发生面主要是交易群体对交易者个体的影响,但个体也可理性的通过劝服性辩论机制对交易群体产生影响。五、结语通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止损情境的探究我们认识到了自我、他人及整个群体都会对我们的止损心理产生影响,主要有如下认识:我们在经历止损情境时,我们惯于认为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是对的,惯于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辩护

40、,而且在几次经历过一样情境后容易形成经历固着,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境后可能会形成路径依赖,这对正确及时的止损是十分有害的。而且我们作为人,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我们必然受到相关人士的影响,我们很可能会从众,止损行为的发生可能是基于恐惧也可能是基于欲望,这是由交易群体相关情境决定的。当然,整个交易群体对我们心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可能会消磨掉我们一些独特的想法,它的*些理念也可能会深深影响我们的观念。鉴于此,我们交易一定要在开仓前就要考虑好止损比例,在实际情况下也要时刻注意,选定好自己可以承受的亏损围,不能等到亏损很大时才考虑止损。首先当我们入仓前就应经想好了止损位,当浮动亏损大于该止损位时,就马上平

41、仓止损。而入仓后我们要公正的对待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信息,不管是不是有利于我们的浮动盈利,尽量的做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非我们头脑中虚幻的想象或想法,尽量做到不带有欲望的进展交易,把市场变动对自己心的影响降到最低。还有在我们做不同市场的不同股票时还应有一种把自己的个别股票经历清零的觉悟,因为每一只股票都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特点,在做每一只不同股票时都像第一次做股票一样不带有个股经历,做到这样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虽然说这是一种心态的修炼,但我们仍然要尽力如此;其次,我们要解决的是从众这个问题,从众既有消极功能也有积极功能。我们不能全面抵抗也不能全面承受,通常由于长期的交易和相互影响,或者一时的被群体称赞

42、,交易群体中常会自发产生颇具影响力的重要人物。在交易者这里从众的发生最多情况是发生在由有影响力的重要人物发起的影响身上,所以我们要仔细研究重要人物的止损理念并为我们所应用,将其正确性比拟大的止损理念慢慢化为我们的交易理念,而其有待验证的局部我们暂且搁置一旁坚决不从众。这样从众行为的错误几率大大降低。不管我们是基于欲望还是基于恐惧我们的从众行为都是符合我们对整个交易群体需求的;最后,当我们面对交易群体对我们止损理念的影响时我们只需要从去个体化和群体极化两方面考虑具体情况。这两种机制要求我们和交易群体保持高度一致,排斥我们的独特性、异见性,这样虽然有助于提高群体的执行效率,但这样也错失了很多交易员

43、作为独特性的人的新颖见解,这样看来交易群体是需要一套制衡这两种机制但又不抑制这两种机制活力的制度安排,就止损理念而言,交易员止损行为不能因为交易群体的情绪而做出而是基于总体市场事实触发了交易群体的止损理念,当然交易群体的止损理念也应随着其成员的不断认可、废弃而更新。由于时间和研究主题的的限制,本文文献来源较少,一手资料也不是很充足,缺乏对众多交易者以及广阔中小股票投资人的细致调查,文章难免有所偏颇,但对该问题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角确实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而且现实生活中该项问题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深探究。参考文献1何大安.行为经济人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J.中国社会科学 2004(04)2黄旻.赌徒心

44、理_在股市中的表现及其影响J.财经界2010(11):90-913文明安国乐文军.对从众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1990(02):46-524凯平.经济人的心理博弈_社会心理学对经济学的奉献与挑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03): 61-695春鹏,伟,德平解强,吕世瑜.过度自信展望理论与处置效应J.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83-956王礼申.去个体化效应群体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J.科协论坛2009(06):727程岩.群体极化、二阶多样性与制度安排读桑斯坦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J.环球法律评论2011(06)8戴维迈尔斯著智勇乐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M:人民

45、邮电2006.9石强.大学生群体极化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学院学报 2014(09):137-139致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提纲的完成到正文的反复修改,我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我要感我的导师cyl教师。他们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从选题、定题、撰写提纲,到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直至定稿,教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正是有了教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我还要感我的班主任whl教师以及在大学四年中给我们授课的所有教师们,是他们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知识,让我看到了世界的精彩,让我学会了做人做事。最后感四年里陪伴我的同学、朋友们,有了他们我的人生才丰富,有了他们我在奋斗的路上才不孤独,他们。.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