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课件:词缀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72194805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4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近代汉语课件:词缀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近代汉语课件:词缀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近代汉语课件:词缀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资源描述:

《近代汉语课件:词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汉语课件:词缀(9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词缀 词缀与助词的区别: 1.前缀前缀 常见的有: “阿”“兀”“老”“打”“所”“有”等。 (1 1)父母是冤家,生一忤逆子)父母是冤家,生一忤逆子阿耶阿耶替替役身,役身,阿孃阿孃气病死。(梵志诗,卷五,父母是气病死。(梵志诗,卷五,父母是冤家)冤家) (2 2)阿婆阿婆报客,但道新妇,病卧在床,不报客,但道新妇,病卧在床,不胜医药。(变文集,卷二,韩朋赋)胜医药。(变文集,卷二,韩朋赋) (3 3)师云:)师云:“向后有多口向后有多口阿师阿师与你点破与你点破在。在。”(祖堂集,卷二十,宝寿和尚)(祖堂集,卷二十,宝寿和尚) (4 4)若是下人出来,着衣更胜)若是下人出来,着衣更胜阿郎阿

2、郎,奈何,奈何缘被人识得伊。(同上书,卷八,曹山和尚)缘被人识得伊。(同上书,卷八,曹山和尚) “阿”还可以作代词词缀: (1)(倚遇禅师)言毕,举拄杖曰:“且道这个分付阿谁?”(五灯会元,卷十六) (2)南北东西行百步,问阿那盘陀石最平?(变文集,卷四) “阿”作为代词和名词的前缀,早在汉魏以来的文献中就可以见到。进入唐宋,用法基本不变,使用更加频繁。元代以后的文献中,带前缀的“阿”的代词用例逐渐减少。称呼名词带“阿”的继续使用,直到现在,主要是南方方言里还保持这种用法。 “兀”是代词前缀: (1)那妇人问道:“当初这个简帖儿,确实兀谁把来?”(清平山堂话本,卷一) (2)我和你没主意,不能

3、够在这窝儿里,子索葬在兀那绝地上!(元刊杂居,老生儿,第三折) (3)武松见了,把手指道:“兀那里不有个酒店”(水浒传,27) “兀”这个前缀来源于“阿”。它们在用法上的区别是: 前者一般用作代词前缀,后者还可以作称呼名词的前缀; “兀”作代词前缀,较多地使用始于宋代,并有逐渐排挤代词“阿”之势,以致元以后的文献里,带前缀的“阿”代词用例减少。明代以后,前缀“兀”也从一般文献里逐渐消失了。 “亚”: (1)(丑白)亚哥,亚哥,狗胆梳千万买归,头须千万买归,亚哥。(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出) (2)亚公,今日庆暖酒,也不问清,也不问浊,坐须要凳,盘须要卓。(又,第十六出) 还有“亚婆”“亚娘”“

4、亚奴”等词,皆以“亚”为称呼名词前缀。其实它就是“阿”的方言读音。 老: (1)老鸦衔红柿子来,放师面前。(祖堂集,卷十六) (2)师曰:“也是老鼠吃盐。”(五灯会元,卷八) (3)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的?(儒林外史,31) (4)阿叔道:“好呀!老二回来了。”(又,16) 打: 可以作动词词缀,一般是“打+单音节动词”格式。 (1)无好气,不如归家打睡。(五灯会元,卷20) (2)这官人,好和那张孝友孩儿厮似也。仔细打看,全是我那孩儿。(元曲选合汗衫,第三折) (3)(宋四公)却把点茶老儿的儿子衣服打换穿着,低着头,只做买粥,走将出来,因此众人不疑。(古今小说,卷36) (4)男衫

5、因打折时被灯煤落下,烧了领上一个孔。(警世通言,卷11) (5)抱桩打拍浮。(五灯会元,卷12)例5是“打+双音节动词”。 “打一V” (1)那女子接得在手,才上口一呷,便把那铜盂儿打一丢。(醒世恒言,卷14) “打打+形容词形容词”: (1)雀儿打硬,犹自落荒漫语(打硬:硬充好汉)(变文集,卷3) (2)在京师与三个出名厅上行首打暖(亲密交往)(清平山堂话本,卷1) (3)先生留我,为何要你打短?(说坏话)(警世通言,卷11) 所:所卖,所发,所问,所愿,所烦,所除,所凑等。 (1)要凑些脚步钱与二位,无处所凑。(金瓶梅词话,26) (2)你当日养神獒,把忠臣良将咬。你待篡夺皇朝,所算臣僚。

6、(元刊杂剧赵氏孤儿,第三折) “有”也可作动词前缀,如“有烦”“有请”“有唤”“有忘”“有负”“有失”“有辜”等。 2.后缀:后缀: 后缀多于前缀,有:子,头,儿,家,行,老,们,地,其,于,取,当,生,自。 子:车子,银子,字子,酒子子:车子,银子,字子,酒子/一段子,一段子,一群子,一辈子,两块子一群子,一辈子,两块子/恰子,才子,尽恰子,才子,尽子子 头:石头,木头,骨头,拳头头:石头,木头,骨头,拳头/饭头,园饭头,园头,灯头头,灯头/尽头,长头,齐头,各头,竞头,尽头,长头,齐头,各头,竞头,争头争头 儿:曲儿,模样儿,人儿儿:曲儿,模样儿,人儿/那些儿那些儿/薄薄薄薄儿儿/一块儿一

7、块儿/玩玩儿,躺躺儿玩玩儿,躺躺儿/一下儿一下儿 家:魔家,老儿家,衲僧家,婆娘家,家:魔家,老儿家,衲僧家,婆娘家,男人家男人家/他家,侬家,自家他家,侬家,自家/一领家,一千个一领家,一千个家,六七斤家,两日家家,六七斤家,两日家 行:咱行,伊行,我行,谁行,僧行,行:咱行,伊行,我行,谁行,僧行,君侯行君侯行/夫人行,健儿行,姑娘行夫人行,健儿行,姑娘行 这个“行”跟相当于“辈,等”的上古的“行”不同。 老:渌老,听老,爪老,区(躯)老 们,门,每,瞒,懑:们,门,每,瞒,懑: 们(门):比较普遍,们(门):比较普遍, 每:元代和明代上半叶每:元代和明代上半叶 瞒,懑:宋代作品。瞒,懑:

8、宋代作品。 (1)莫怕!莫怕!我们不是歹人,我们是取经的和尚。(西游记,20) (2)孙坚言咱门是猫狗之徒,饭囊衣架。(三国志平话,卷上) (3)以此差我来问您众官人每,这里有县尉么?(同上) (4)不因你瞒番人在此,如何我瞒四千里路来。(齐东野语,卷5) (5)外面皇甫殿直和行者尾随着他两人,来到门首,见他懑入去,听得里面大惊小怪。(清平山堂话本,卷1) 生,主要用于唐宋时期:太贪生,太早生,生,主要用于唐宋时期:太贪生,太早生,太瘦生,太深远生太瘦生,太深远生/可怜生可怜生/怎生,甚生,作摩生,怎生,甚生,作摩生,何似生何似生/好生,甚生,偏生好生,甚生,偏生 (1)好生供养观音,还要虔诚

9、礼拜。(变文集,卷5) (2)临行时又叮嘱焦氏,好生看管女儿。(醒世恒言,卷27) (3)见田氏贤而有智,好生敬重。(古今小说,卷2) (4)这和尚,道人好生了得,都是杀人放火的人。(水浒传,6) 二、代词二、代词 1.人称代词: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我,吾,儿,侬,奴,咱,洒家,俺,某, 第二人称:你 第三人称:他,伊 儿:年轻女性的第一人称代词,唐以前有见。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卷25) 近代汉语里也有: 我道是谁家个奸汉,却原来是应举的儿夫。(外编破窑记,第三折) “奴奴”,唐五代时候,唐五代时候,无论尊卑男女无论尊卑男女都都可以用。可以用。 (1)异方歌

10、乐,不解奴愁。(变文集,卷1,王昭君变文) (2)(陈王)当时宣问:“阿奴今日拟兴兵,收伏狂泰,卿意如何?(同上,卷2,韩擒虎话本) (3)我缘一国帝王身,眷属由来宿业因,争那就中容貌差,交奴耻见国朝臣。(同上,卷六,丑女缘起) “咱咱”的前身是的前身是“自家自家”。 (1)阿舅大官家:你前时要者玉,自家甚是用心,只为难得似你尺寸底。(云麓漫钞,卷15) (2)咱两个彼各当年。(董西厢,卷4) 后来“咱”后也可以带“家”后缀: (3)他家肯方便觑个缘由,知咱家果有相如才调,肯学文君随我走。(董西厢,卷4) 也可以作也可以作“洒家洒家”。“咱家咱家”“”“洒家洒家”都带有都带有北方方言北方方言色

11、彩。色彩。 (1)鲁智深道:“洒家不忌荤酒,遮莫什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牛肉狗肉,但有便吃。”(水浒传,5) (2)杨志答道:“望众头领还了洒家行李”(又,12) 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来自来自“尔尔”,在唐代文献里已经,在唐代文献里已经普遍使用。普遍使用。 (1)你孝我亦孝,不绝孝门户。(梵志诗,卷2) (2)再三劝你早修行,是你顽痴心恍惚。(寒山诗) 第三人称:第三人称: “他他”在在近代汉语近代汉语里才被普遍使用作第里才被普遍使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三人称代词。 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 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高适:渔父歌) 这个第三人称这个第三人称“他他”是从表是从表

12、“他他人人”“”“别人别人”意思的意思的“他他”来的。来的。 2.指示代词:指示代词: 近指:这,者,遮,只,恁,偌; 远指:那 近指: (1)者汉大痴,好不自知。(变文集,卷3) (2)虽然如此,汝亦须实到遮个田地始得。(景德传灯录,卷19) 这种代词可能来源于古汉语中的这种代词可能来源于古汉语中的“之之”。 3.疑问代词:谁,什么疑问代词:谁,什么/甚么,争,作么甚么,争,作么/怎,若,那怎,若,那 “什么”可以写作“甚摩”“甚没”“什摩”“甚”“什”“甚么”等。 先锋道:“大王放心稳便,高枕无忧,小将不才,愿带领五十个小妖校出去,把那甚么孙行者拿来凑吃。”(西游记,20) “争争”相当于

13、相当于“怎怎”。 (1)我尚且不识,是伊争得知?(寒山诗) (2)争奈机事不密,被阎婆惜知得来历。(大宋宣和遗事,元集) 三、介词和连词:三、介词和连词: 1.介词介词 近代汉语比较重要的介词有:从近代汉语比较重要的介词有:从/自自/打,打,向,同,去向,同,去/在,连在,连/和,被和,被/吃,将吃,将/把。把。 从:从: 表示起点:表示起点: 于是大风于是大风从从西北而起。(史记西北而起。(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 扩充至表示各种起点:扩充至表示各种起点: (1 1)大师问:)大师问:“汝汝从从何方而来?有何所求?何方而来?有何所求?”行者对曰:行者对曰:“从新州来,来求作佛。从新州来,来求作

14、佛。”(祖堂集,(祖堂集,卷二,弘忍和尚)卷二,弘忍和尚) (2 2)从从今一去,再不践也。(同上书,卷三,今一去,再不践也。(同上书,卷三,牛头和尚)牛头和尚) (3 3)正思)正思从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红楼梦,(红楼梦,6 6) (1 1)从从独木桥上过。(祖堂集,卷独木桥上过。(祖堂集,卷1717,西院,西院和尚)和尚) (2 2)我当初)我当初从从你门前过。(清平山堂话本,你门前过。(清平山堂话本,卷卷1 1,简帖和尚),简帖和尚) 可以表示经过的地点。可以表示经过的地点。 自、自从自、自从 用用“自自”表起点,古已有之。例如:表起点,古已有之。

15、例如: 自自朝至于日中昃。(尚书朝至于日中昃。(尚书无逸无逸) 近代汉语口语里,还可以表时间起点:近代汉语口语里,还可以表时间起点: 自少出家,粗识好恶。(祖堂集,卷十三)自少出家,粗识好恶。(祖堂集,卷十三) “自自”作处所起点的用例较少。作处所起点的用例较少。 用用“自从自从”一般表时间起点:一般表时间起点: 皇甫殿直皇甫殿直自从自从休了浑家,在家中无好况。休了浑家,在家中无好况。(清平山堂话本,卷一,简帖和尚)(清平山堂话本,卷一,简帖和尚) 元明时期:元明时期: (1 1)郭立日前下书回,)郭立日前下书回,打打潭州过。(京本通潭州过。(京本通俗小说,卷俗小说,卷1010) (2 2)闻

16、知上朝取应,须)闻知上朝取应,须打打此地经过。(元曲此地经过。(元曲选选张天师,第一折)张天师,第一折) 清代:清代: 我我打打四妹妹那里出来。(红楼梦,四妹妹那里出来。(红楼梦,4646) 向,通常用法如下:向,通常用法如下: (1 1)师曰:)师曰:“待我死,即待我死,即向向汝道。汝道。”(祖堂集,(祖堂集,卷三,鹤林和尚)卷三,鹤林和尚) (2 2)拟将心意学玄宗,状似西行却)拟将心意学玄宗,状似西行却向向东。(同东。(同上,卷九,云盖和尚)上,卷九,云盖和尚) 近代汉语里的特殊用近代汉语里的特殊用法法: (1 1)但是来者尽识得伊,任伊)但是来者尽识得伊,任伊向向甚处来。(古甚处来。(

17、古尊宿语录,卷四,临济惠照禅师)尊宿语录,卷四,临济惠照禅师) (2 2)李逵唬得大痴呆,忽)李逵唬得大痴呆,忽向向云端落下来。(水云端落下来。(水浒传,浒传,5353) (3 3)香从辛里得,甜向苦中来。(古今小说,)香从辛里得,甜向苦中来。(古今小说,卷卷3333) “ “向向”的其他用法:的其他用法: (1 1)显名于凤阁之上,画影)显名于凤阁之上,画影向向麟台之上。麟台之上。(变文集,卷(变文集,卷5 5,维摩诘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 (2 2)采果汲水却回来,忽)采果汲水却回来,忽向向道中逢猛兽。道中逢猛兽。(同上卷,妙法莲华经将经文)(同上卷,妙法莲华经将经文) (3 3)三

18、骑马)三骑马向向征尘影里转灯般厮杀。(水征尘影里转灯般厮杀。(水浒传,浒传,6464) “ “问问”的用法:的用法: (1 1)西川起四十万军,又)西川起四十万军,又问问蛮王孟获借得蛮王孟获借得十万军。(三国志平话,卷下)十万军。(三国志平话,卷下) (2 2)教授既是要这头亲事,却)教授既是要这头亲事,却问问干娘觅一干娘觅一个帖子。(京本通俗小说,卷个帖子。(京本通俗小说,卷1212) (3 3)望君频)望君频问问梦中来,免教肠断巫山雨。梦中来,免教肠断巫山雨。(蔡伸,踏莎行)(蔡伸,踏莎行) “ “去去”的用法:的用法: (1 1)张清按住长枪,轻轻)张清按住长枪,轻轻去去锦袋内偷取个锦袋

19、内偷取个石子在手。(水浒传,石子在手。(水浒传,8080) (2 2)皇甫殿直拿箭簝子竹,)皇甫殿直拿箭簝子竹,去去妮子腿上便妮子腿上便摔,摔得妮子杀猪也似叫。(清平山堂话本,摔,摔得妮子杀猪也似叫。(清平山堂话本,卷卷, ,) (3 3)言未了,)言未了,去去那人丛里走出那先生来道:那人丛里走出那先生来道:“和尚,你快道来。和尚,你快道来。”(醒世恒言,卷(醒世恒言,卷2121) (4 4)去去那城中箭桥左侧,有个官人姓刘名那城中箭桥左侧,有个官人姓刘名贵,字君荐,祖上原是有根基的人家。(经本通贵,字君荐,祖上原是有根基的人家。(经本通俗小说,卷俗小说,卷1515) “ “在在”的用法:的用

20、法: (1 1)吾说之)吾说之在在前,行之前,行之在在后。(祖堂集,后。(祖堂集,卷卷1515) (2 2)从此改过前非,再不)从此改过前非,再不在在金奴家去。金奴家去。(古今小说,卷(古今小说,卷3 3) (3 3)孙子)孙子在在哪里去了也?(七国春秋平话,哪里去了也?(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卷上) (4 4)他那双小脚儿野鸡溜子一般飞快跑)他那双小脚儿野鸡溜子一般飞快跑在在楼跟前。(儿女英雄传,楼跟前。(儿女英雄传,3535) “ “连连”的用法:的用法: (1 1)连连你也饶了。(金瓶梅词话,你也饶了。(金瓶梅词话,5858) (2 2)连连个手炉也没有。(红楼梦,个手炉也没有。(红楼梦,

21、8 8) (3 3)连连养娘都用许多好言安放。(醒世恒养娘都用许多好言安放。(醒世恒言,卷言,卷1 1) (4 4)身边藏下些散碎银两,都用尽了,)身边藏下些散碎银两,都用尽了,连连身上外盖衣服,脱下准了店钱。(醒世恒言,卷身上外盖衣服,脱下准了店钱。(醒世恒言,卷3 3) “ “和和”的用法:的用法: (1 1)老去)老去和和头全换却。(变文集,卷头全换却。(变文集,卷6 6,地,地狱变文)狱变文) (2 2)此不是,则)此不是,则和和前面皆不是。(五灯会前面皆不是。(五灯会元,卷元,卷1919) (3 3)师曰:)师曰:“被这一问,被这一问,和和我愁杀。我愁杀。”(同上书卷(同上书卷111

22、1) 元明清时候出现的用法:元明清时候出现的用法: (1 1)婆婆,我不为别的,要)婆婆,我不为别的,要和和婆婆讨个江婆婆讨个江西针儿绣花。(元曲选西针儿绣花。(元曲选桃花女,楔子)桃花女,楔子) (2 2)你若不信时,再去走遭,看他)你若不信时,再去走遭,看他和和你怎你怎地?(水浒传,地?(水浒传,6 6) (3 3)恰)恰和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西游记,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西游记,8 8) “和和”的连词用法,元代之前并不多见:的连词用法,元代之前并不多见: (1 1)岛与孤帆远,烟)岛与孤帆远,烟和和独树低。(丘为:独树低。(丘为:登润州城)登润州城) (2 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

23、风)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和雨。雨。(陆游:卜算子(陆游:卜算子咏梅)咏梅) “和和”的连词用法,元代之前并不多见:的连词用法,元代之前并不多见: (1 1)岛与孤帆远,烟)岛与孤帆远,烟和和独树低。(丘为:独树低。(丘为:登润州城)登润州城) (2 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和雨。雨。(陆游:卜算子(陆游:卜算子咏梅)咏梅) 问:问: 连词和介词的区别在哪里?连词和介词的区别在哪里? 三、助词:三、助词: 可以分为三类:可以分为三类: 1.结构助词:底地的,里,得,将,教结构助词:底地的,里,得,将,教 2.时态助词:了,着,过,却时态助词:了,着,过,却 3.语

24、气助词:但,念,那,罢,波,休,语气助词:但,念,那,罢,波,休,看,煞,杀,死看,煞,杀,死 1.结构助词:底,地,的,里,得,将,结构助词:底,地,的,里,得,将,教教 底:底: (1 1)曹山云:)曹山云:“只是饮水池草只是饮水池草底底汉!汉!”(祖堂集,卷(祖堂集,卷1616) (2 2)为肯者说,不为不肯)为肯者说,不为不肯底底。(祖堂。(祖堂集,卷集,卷6 6) (3 3)临水睹影,大省前事,颜色变异,)临水睹影,大省前事,颜色变异,呵呵呵呵底底笑。(同上,卷笑。(同上,卷5 5) (4 4)举措悉皆索索底,时长恬恬)举措悉皆索索底,时长恬恬底底。(祖堂集,卷(祖堂集,卷7 7)

25、地地 (1 1)大王妇人喜欢晒,因兹特)大王妇人喜欢晒,因兹特地地送资送资财。(变文集,卷财。(变文集,卷6 6) (2 2)金满气闷闷)金满气闷闷地地走出县来。(警世走出县来。(警世通言,卷通言,卷1515) (3 3)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变,如今何得恁么不变,如今何得恁么地地?(五灯会元,卷?(五灯会元,卷4 4) (4 4)飞龙在天,文言说得活泼泼)飞龙在天,文言说得活泼泼地地。(朱子语类,卷(朱子语类,卷6161) “的的”比比“底底”是要晚一些:是要晚一些: (1 1)你两个撮鸟)你两个撮鸟的的头,硬似这松树么?头,硬似这松树么?(水浒传,(水

26、浒传,9 9) (2 2)众做公)众做公的的只得四散,分头各去。只得四散,分头各去。(古今小说,卷(古今小说,卷3636) (3 3)每年十月间,倪太守亲往庄上收)每年十月间,倪太守亲往庄上收租,整月租,整月的的住下。(古今小说,卷住下。(古今小说,卷1010) (4 4)秀童叫天叫地)秀童叫天叫地的的哭将起来。(警哭将起来。(警示恒言,卷示恒言,卷1515) 的的 (1 1)大王妇人喜欢晒,因兹特)大王妇人喜欢晒,因兹特地地送资送资财。(变文集,卷财。(变文集,卷6 6) (2 2)金满气闷闷)金满气闷闷地地走出县来。(警世走出县来。(警世通言,卷通言,卷1515) (3 3)和尚当时被节度

27、使抛向水中神色)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变,如今何得恁么不变,如今何得恁么地地?(五灯会元,卷?(五灯会元,卷4 4) (4 4)飞龙在天,文言说得活泼泼)飞龙在天,文言说得活泼泼地地。(朱子语类,卷(朱子语类,卷6161) (5 5)晁盖问道:)晁盖问道:“押司如何来押司如何来的的慌慌速?速?”(水浒传,(水浒传,1818) (6 6)(有个秀才)吃了五两银子酒食,)(有个秀才)吃了五两银子酒食,吃吃的的大醉。(警世通言,卷大醉。(警世通言,卷6 6) 得得 (1 1)赃物现存,如何赖)赃物现存,如何赖得得?(水浒传,?(水浒传,2 2) (2 2)同安今日吓)同安今日吓得得忘前失后。

28、(五灯会元,忘前失后。(五灯会元,卷卷6 6) 敦煌变文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敦煌变文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3 3)二将当时夜半越对,唬)二将当时夜半越对,唬得得皇帝洽背汗皇帝洽背汗流。(变文集,卷流。(变文集,卷1 1) (4 4)不知道安是何似生,感)不知道安是何似生,感得得听众如云,听众如云,施利若雨。(同上,卷施利若雨。(同上,卷2 2) (5 5)(吕蒙正)天津桥上赊)(吕蒙正)天津桥上赊得得一瓜,在一瓜,在桥柱上磕之,失手落于桥下。(古今小说,桥柱上磕之,失手落于桥下。(古今小说,卷卷1818) (6 6)我今日遭际御前,争)我今日遭际御前,争得得气。(警世气。(警世通言,卷通言,卷15

29、15) 将 (1 1)只见那风从西北角上吹)只见那风从西北角上吹将将来。(古今来。(古今小说,卷小说,卷1919) (2 2)秀童叫天叫地的哭)秀童叫天叫地的哭将将起来。(起来。( 警世警世通言,卷通言,卷1515) (3 3)你恁地哭时,倒要赖我,不谢)你恁地哭时,倒要赖我,不谢将将我,我,明日却和你说话。(水浒传,明日却和你说话。(水浒传,7373) (4 4)是柳絮飘)是柳絮飘将将春色去。(警世通言,卷春色去。(警世通言,卷8 8) (5 5)三日内也取不)三日内也取不将将来。(平奴传,来。(平奴传,1414) 将 (6 6)那座星渐渐的暗)那座星渐渐的暗将将来。(警世通言,来。(警世通

30、言,卷卷1919) (7 7)雨越下得大)雨越下得大将将起来。(醒世姻缘传,起来。(醒世姻缘传,8 8) (8 8)凭报韵州牧,新诗昨寄)凭报韵州牧,新诗昨寄将将。(杜甫:。(杜甫:送魏十二)送魏十二) (9 9)天下鬼神,尽被净能招)天下鬼神,尽被净能招将将。(变文集,。(变文集,卷卷2 2) 2.时态助词:了,着,过,却时态助词:了,着,过,却 了了 1.1.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时态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时态助词; 2. 2.表示语气,成为语气助词。表示语气,成为语气助词。 时态助词时态助词“了了”由动词由动词“了了”虚化而来,虚化而来,大概发生于唐代。大概发生于唐代。 (1 1)

31、各请万寿暂起去,见)各请万寿暂起去,见了了师兄便入来。师兄便入来。(变文集,卷(变文集,卷4 4) (2 2)说)说了了夫人及大王,两情相顾又回惶。夫人及大王,两情相顾又回惶。(又,卷(又,卷6 6) (3 3)如此春来又春去,白)如此春来又春去,白了了人头。(欧阳人头。(欧阳修:浪淘沙修:浪淘沙今日北池游)今日北池游) 时态助词时态助词“了了”由由动词动词“了了”虚化而来,虚化而来,大概发生于大概发生于唐代唐代。 (1 1)各请万寿暂起去,见)各请万寿暂起去,见了了师兄便入来。师兄便入来。(变文集,卷(变文集,卷4 4) (2 2)说)说了了夫人及大王,两情相顾又回惶。夫人及大王,两情相顾又

32、回惶。(又,卷(又,卷6 6) (3 3)如此春来又春去,白)如此春来又春去,白了了人头。(欧阳人头。(欧阳修:浪淘沙修:浪淘沙今日北池游)今日北池游) (4 4)匆匆过)匆匆过了了五十来年。(朱子语类,卷五十来年。(朱子语类,卷104104) 语气助词语气助词“了了”的出现晚一些,大约在宋的出现晚一些,大约在宋代才见使用。代才见使用。 (1 1)想得高山更上去,立人不住)想得高山更上去,立人不住了了。(朱。(朱子语类,卷子语类,卷2 2) 着着 原写作原写作“著著”。助词。助词“着着”跟在动词之后,跟在动词之后,表示行为、动作的持续或进行。由表示行为、动作的持续或进行。由动词动词“着着”虚化

33、而成,这个虚化过程大概发生在虚化而成,这个虚化过程大概发生在唐代唐代。 (1 1)余时把)余时把著著手子,忍心不得。(唐人小手子,忍心不得。(唐人小说说游仙窟)游仙窟) (2 2)师曰:)师曰:“陛下见空中一片云不?陛下见空中一片云不?”皇皇帝曰:帝曰:“见。见。”师曰:师曰:“钉钉钉钉著著,悬挂,悬挂著著?”(祖堂集,卷(祖堂集,卷3 3) 过过 助词助词“过过”跟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行为跟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行为完毕,它由动词完毕,它由动词“过过”虚化而成,这个虚化过虚化而成,这个虚化过程不晚于宋代。程不晚于宋代。 (1 1)师云:)师云:“苦杀人!洎错放苦杀人!洎错放过过者个汉。者个汉。

34、”(祖堂集,卷(祖堂集,卷5 5) (2 2)孔子天地间甚事不理会)孔子天地间甚事不理会过过!(朱子语!(朱子语类,卷类,卷9393) (3 3)我又不是不曾担水)我又不是不曾担水过过的(醒世恒言,的(醒世恒言,卷卷1 1) 却却 助词助词“过过”跟在动词之后,有时相当于跟在动词之后,有时相当于“了了”或或“掉掉” ” ;有时相当于;有时相当于“着着”。 (1 1)你不听我言抛)你不听我言抛却却书本,我决不跟你终书本,我决不跟你终身。(古今小说,卷身。(古今小说,卷2727) (2 2)若欲得作佛,汝自是佛,担)若欲得作佛,汝自是佛,担却却一个佛,一个佛,傍家走飏飏。(祖堂集,卷傍家走飏飏。(

35、祖堂集,卷1717) (3 3)狗汉大不可耐,唯须杀)狗汉大不可耐,唯须杀却却!(北齐!(北齐书书恩幸传)恩幸传) (4 4)抛我一生)抛我一生却却,自家一身富。(敦煌歌,自家一身富。(敦煌歌辞总编辞总编补遗)补遗) 3.3.语气助词语气助词 但、念、那、罢、波、休、看、煞、杀、但、念、那、罢、波、休、看、煞、杀、死死 (1 1)师问僧:)师问僧:“汝是湖南出家汝是湖南出家那那?”僧云:僧云:“是。是。”(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下)(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下) (2 2)(正末云)小姐,你快回去)(正末云)小姐,你快回去罢罢。(元。(元曲选曲选倩女离魂,第二折)倩女离魂,第二折) (3 3)(正末

36、云)你听我说)(正末云)你听我说波波。(元刊杂。(元刊杂剧剧拜月亭,第三折)拜月亭,第三折) (4 4)你快去)你快去休休,走得迟,便坏你性命!,走得迟,便坏你性命!(清平山堂话本,卷(清平山堂话本,卷2 2) (5 5)走笔小诗能和否,泼醅新酒试尝)走笔小诗能和否,泼醅新酒试尝看看。(白居易,初冬即事里梦得)(白居易,初冬即事里梦得) (6 6)近来憔悴人惊怪,为别后相思)近来憔悴人惊怪,为别后相思煞煞。(柳永,迎春乐)(柳永,迎春乐) (7 7)大王夫人喜欢)大王夫人喜欢晒晒。(变文集,卷。(变文集,卷6 6) (8 8)吁!灵春,思量)吁!灵春,思量杀杀我也!(元刊杂我也!(元刊杂剧剧风

37、月紫云亭,第三折)风月紫云亭,第三折) (9 9)这糊涂)这糊涂死死了我!(红楼梦,了我!(红楼梦,3131) 四、句式:四、句式: (一)判断句:(一)判断句: 判断句多用名词性谓语(也称表语)来说判断句多用名词性谓语(也称表语)来说明主语是什么(肯定判断)或不是什么(否定明主语是什么(肯定判断)或不是什么(否定判断)。判断)。 1. 1.主语主语+ +是是+ +表语,其例如:表语,其例如: (1 1)贫道)贫道是是一介凡僧。(变文集,卷一介凡僧。(变文集,卷2 2) 2.2.主语主语+ +是是+ +表语表语+ +也也 (2 2)云岩和尚)云岩和尚是是道吾亲弟也。(祖堂集,道吾亲弟也。(祖堂

38、集,卷卷4 4) 3.3.主语主语+ +乃乃+ +表语表语。 (3 3)小神)小神乃乃曹增幅之神。(元刊杂剧曹增幅之神。(元刊杂剧冤冤家债主,第一折)家债主,第一折) 4.4.主语主语+ +乃乃+ +表语表语+ +也。也。 (4 4)小生姓王名真,字彦实,)小生姓王名真,字彦实,乃乃弘农人也。弘农人也。(元曲选(元曲选冻苏秦,第一折)冻苏秦,第一折) 5.5.主语主语+ +乃是乃是+ +表语表语 (5 5)此)此乃是乃是前代老祖师锁镇魔王之殿。前代老祖师锁镇魔王之殿。(水浒传,(水浒传,1 1) 6.6.主语主语+ +表语表语+ +是(是也,便是)是(是也,便是) (6 6)我丈夫,张协)我丈

39、夫,张协是是。(戏文三种。(戏文三种张协张协状元,第状元,第3535出)出) (7 7)佛之弟子,不是余人,即舍利弗)佛之弟子,不是余人,即舍利弗是是。(变文集,卷(变文集,卷4 4) (8 8)老汉苏大公的)老汉苏大公的便是便是。(元曲选。(元曲选冻苏冻苏秦,楔子)秦,楔子) 这种判断句来源于这种判断句来源于“汉译佛经汉译佛经”。 (1 1)尔时导师,即我身)尔时导师,即我身是是。(生经。(生经佛说佛说堕珠著海中经)堕珠著海中经) (2 2)时孔雀王者,我身)时孔雀王者,我身是也是也。(旧杂譬喻。(旧杂譬喻经,卷上,第经,卷上,第2 2) (3 3)佛告诸比丘:童子者,吾身)佛告诸比丘:童子

40、者,吾身是也是也(六度集经,第(六度集经,第4545) 8.8.主语主语+ +乃乃+ +表语表语+ +是也是也 (1 1)生至蒲州,)生至蒲州,乃乃今之河中府今之河中府是也是也。(董。(董西厢,卷西厢,卷1 1) (2 2)小官)小官乃乃合眼虎合眼虎是也是也。(外编。(外编智勇定智勇定齐)齐) (3 3)某)某乃乃孙武孙武是也是也。(元曲选。(元曲选楚昭公,楚昭公,第一折)第一折) 其他其他 9. 9.主语主语+ +表语表语 10. 10.主语主语+ +表语表语+ +也也 11. 11.主语主语+ +为为+ +表语表语 12. 12.主语主语+ +系系+ +表语表语 13. 13.主语主语+

41、+非非+ +表语表语 有一种强调判断句:有一种强调判断句: (1 1) (马沼)乃告(马)拯曰:(马沼)乃告(马)拯曰:“适来道适来道中,遇一虎食一人,不知谁氏之子。中,遇一虎食一人,不知谁氏之子。”说其服饰,说其服饰,乃拯仆夫也。拯大骇。沼又云:乃拯仆夫也。拯大骇。沼又云:“遥见虎食人尽,遥见虎食人尽,乃脱皮,改服禅衣,为一老僧也。乃脱皮,改服禅衣,为一老僧也。”拯甚怖惧。拯甚怖惧。乃沼见僧,曰:乃沼见僧,曰:“只此是也只此是也。”(太平广记,卷(太平广记,卷430430) (2 2)曰:)曰:“如何是杀人刀?如何是杀人刀?”师曰:师曰:“只只这个是这个是。”(五灯会元,卷(五灯会元,卷7

42、7) (3 3) 则我是权豪势要鲁斋郎则我是权豪势要鲁斋郎。(元曲。(元曲选选鲁斋郎,楔子)鲁斋郎,楔子) (4 4)曰:)曰:“阿那个是佛?阿那个是佛?”师曰:师曰:“即心是即心是佛佛。”(五灯会元,卷(五灯会元,卷2 2) (5 5)若觅诸人,实当不是;若觅远公,)若觅诸人,实当不是;若觅远公,只只这贱奴便是这贱奴便是。(变文集,卷。(变文集,卷2 2) (二)被动句(二)被动句: 近代汉语被动句里的被动介词多数是近代汉语被动句里的被动介词多数是“被被”。“被被”最初表被动,是直接与动词相连最初表被动,是直接与动词相连的。如的。如“被侵被侵”“”“被辱被辱”之类。大约在东汉末年,之类。大约

43、在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开始出现“被被”引入主动者,引入主动者,“臣被尚书召问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蔡邕:被收时表) (二)被动句(二)被动句: 近代汉语被动句里的被动介词多数是近代汉语被动句里的被动介词多数是“被被”。“被被”最初表被动,是直接与动词相连最初表被动,是直接与动词相连的。如的。如“被侵被侵”“”“被辱被辱”之类。大约在东汉末年,之类。大约在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开始出现“被被”引入主动者,引入主动者,“臣被尚书召问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直到隋唐之前,这样的例(蔡邕:被收时表)。直到隋唐之前,这样的例子还不多见。子还不多见。 被被ZV 文选世说新语百喻经占24%变

44、文集(上),祖堂集占62%红楼梦占90% Z Z的发展:的发展: a.a.文选文选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和和百喻经百喻经中中的的Z Z全部是单音或双音名词:全部是单音或双音名词: (1 1)即日被)即日被尚书尚书召。(文选,卷召。(文选,卷4040) (2 2)亮子)亮子被苏峻害被苏峻害。(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方正)方正) (3 3)如彼愚人,)如彼愚人,被他打头被他打头。(百喻经,卷上)。(百喻经,卷上) b. b.逐渐复杂逐渐复杂偏正结构,并列结构,或偏正结构,并列结构,或其他结构:其他结构: (1 1)自己但不被)自己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一切有无诸境转。(祖堂集,转。(祖堂集,卷十四,南源和尚)

45、卷十四,南源和尚) (2 2)不被)不被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所缚。(同上)所缚。(同上) (3 3)但不被)但不被一切善恶垢净有为世间福智一切善恶垢净有为世间福智拘系。拘系。(同上)(同上) 下面的例句有什么特点?下面的例句有什么特点? (4 4)山上旧有一个道院,)山上旧有一个道院,近来新被两个强人,近来新被两个强人,一个姓王名江,一个姓董名海,这两个都是绿林一个姓王名江,一个姓董名海,这两个都是绿林中曹贼,先把道士道童都杀了,随从只有五七个中曹贼,先把道士道童都杀了,随从只有五七个伴当,占住了道院伴当,占住了道院。(水浒传,。(水浒传,7373) (5 5)应莫)应莫被使者于催判官说朕恶事被使

46、者于催判官说朕恶事?(变文?(变文集,卷集,卷2 2) (6 6)这条活路,已)这条活路,已被善导和尚直截指出了被善导和尚直截指出了。(五灯会元,卷(五灯会元,卷2020) (7 7)(黛玉)方欲拜见时,早)(黛玉)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把搂入怀中。(红楼梦,。(红楼梦,3 3) 被动句动词的变化:被动句动词的变化: (1 1)师曰:)师曰:“汝汝被我解被我解。”(祖堂集,卷(祖堂集,卷1 1) (2 2)今日)今日被驴子扑被驴子扑。(又,卷。(又,卷7 7) 在金元时代却出现了一种没有上述主语的在金元时代却出现了一种没有上述主语的特殊被字句。例如:特殊被字句。例如:

47、 (1 1)被被一人抱住刘知远。(刘知远诸宫调,一人抱住刘知远。(刘知远诸宫调,第第2 2) (2 2)被被你直羞落庭前无数花。(董西厢,你直羞落庭前无数花。(董西厢,卷卷1 1) (3 3)被被郭威将阿里罕杀了。(五代史平郭威将阿里罕杀了。(五代史平话话周史,卷上)周史,卷上) 这种被动句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呢? 近代汉语被动句除了“被”之外,还有其他的表被动的介词。 1.“吃吃”字句:字句: (1 1)女孩儿)女孩儿吃吃你家孩儿拐了。(外编你家孩儿拐了。(外编西西游记,第游记,第1515出)出) (2 2)那安童正要走时,)那安童正要走时,吃吃翁八一闷棍打落翁八一闷棍打落水中。(金瓶梅,水中

48、。(金瓶梅,4747) 有的写作有的写作“乞乞”: (1 1)那和尚猛可地)那和尚猛可地乞乞他捽住。(清平山堂他捽住。(清平山堂话本话本雨窗集雨窗集花灯骄莲女成佛记)花灯骄莲女成佛记) (2 2)恰吊在面糊盆内一般,)恰吊在面糊盆内一般,乞乞那厮局骗了。那厮局骗了。(金瓶梅词话,(金瓶梅词话,1919) 2.“着着”“”“做做”表被动:表被动: (1 1)一度)一度着着蛇咬,怕见断井索。(五灯会蛇咬,怕见断井索。(五灯会元,卷元,卷2020) (2 2)我怎肯)我怎肯做做诸烈士每相讥讽?(外诸烈士每相讥讽?(外编编豫让吞炭,豫让吞炭,6 6) 3.“把把”“”“拨拨”表被动:表被动: (1 1

49、)这明明是天赐我两个横财,不取了他)这明明是天赐我两个横财,不取了他的,倒的,倒把把别人取了去。(元曲选别人取了去。(元曲选杀狗劝夫,杀狗劝夫,第二折)第二折) (2 2)倪格(我的,吴语)车子刚刚过泥城)倪格(我的,吴语)车子刚刚过泥城桥,桥,拨拨一匹断命溜缰马直撞撞过来,倪格车子一匹断命溜缰马直撞撞过来,倪格车子几乎撞翻。(负曝闲谈几乎撞翻。(负曝闲谈杀狗劝夫,第二折)杀狗劝夫,第二折) 4.“教教”“”“叫叫”表被动:表被动: (1 1)师父,你既是神仙呵,怎生)师父,你既是神仙呵,怎生教教大虫打大虫打倒你也。(外编倒你也。(外编圮圮pi3pi3桥进履)桥进履) (2 2)我恼他那等轻声

50、浪气,)我恼他那等轻声浪气,叫叫我墩了他两我墩了他两句,他今日使性子家去了。(金瓶梅,句,他今日使性子家去了。(金瓶梅,5858) 5.“得得” 表被动:表被动: (1 1)适来失脚滑倒,又)适来失脚滑倒,又得得家童扶起。(五家童扶起。(五灯会元,卷灯会元,卷1212) (2 2)我婆婆却)我婆婆却得得他爷儿两个救了性命,因他爷儿两个救了性命,因此我婆婆收留他爷儿两个在家。(窦娥冤,第此我婆婆收留他爷儿两个在家。(窦娥冤,第二折)二折) “得得”字句在意义上有什么特点?字句在意义上有什么特点? (三)处置句(三)处置句 处置句:用处置句:用“把把”“”“将将”等介词把谓语动词等介词把谓语动词的

51、宾语提前,主要表示处置意义的句子。大概的宾语提前,主要表示处置意义的句子。大概从从唐代唐代的时候开始产生。早起的时候开始产生。早起“将将”字句多,字句多,后来后来“把把”字句占绝大多数。字句占绝大多数。 早起的处置句结构比较简单:早起的处置句结构比较简单: (1 1)阿郎)阿郎把把数都计算。(变文集卷数都计算。(变文集卷1 1) (2 2)时)时把把父娘生毁辱。(又,卷父娘生毁辱。(又,卷5 5) (3 3)将将七宝依前施。(又,卷七宝依前施。(又,卷5 5) (4 4)不知)不知将将法付何人。(祖堂集,卷法付何人。(祖堂集,卷1616) 1.介词的宾语变得复杂:介词的宾语变得复杂: (1 1

52、)前日)前日把把亚爹袄子上许多饿虱都烫杀了。亚爹袄子上许多饿虱都烫杀了。(戏文三种(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张协状元,第2121出)出) (2 2)把把目前已往、为他腌苦,都对那人说。目前已往、为他腌苦,都对那人说。(董西厢,卷(董西厢,卷5 5) (3 3)西门庆悉把醮事未了,吴亲家晚夕费)西门庆悉把醮事未了,吴亲家晚夕费心,摆了许多桌席心,摆了许多桌席“吴大舅先来了,留住吴大舅先来了,留住我和花大哥、应二哥、谢希大。两个小优儿弹我和花大哥、应二哥、谢希大。两个小优儿弹唱着,俺每吃了一夜酒。今早我便先进城来了,唱着,俺每吃了一夜酒。今早我便先进城来了,应二哥他三个还吃酒哩。应二哥他三个还吃酒哩。

53、”告诉了一回。(金告诉了一回。(金瓶梅,瓶梅,4040) 2.谓语后的宾语变得复杂:谓语后的宾语变得复杂: (1 1)把把忘恩的老婆枭了首级。(董西厢,忘恩的老婆枭了首级。(董西厢,卷卷8 8) (2 2)把把妮子缚了两只手。(清平山堂话本,妮子缚了两只手。(清平山堂话本,卷卷1 1) 3.否定词的位置:否定词的位置: (1 1)只是)只是把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朱子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朱子语类,卷语类,卷4444) (2 2)把把人心不鉴察。(董西厢,卷人心不鉴察。(董西厢,卷4 4) (3 3)教)教把把走妖魔一节,休说与外人知道。走妖魔一节,休说与外人知道。(水浒传,(水浒传,2 2

54、) 4.谓语动词的复杂化:谓语动词的复杂化: (1 1)将将那一舱活鱼都走了。(水浒传,那一舱活鱼都走了。(水浒传,3838) (2 2)不幸)不幸把把浑家故了。(金瓶梅词话,浑家故了。(金瓶梅词话,1 1) (3 3)偏又)偏又把把凤丫头病了。(红楼梦,凤丫头病了。(红楼梦,7676) (4 4)谁知)谁知把把我新婚蜜爱如同白水。(戏文我新婚蜜爱如同白水。(戏文三种三种小孙屠,第小孙屠,第9 9出)出) (5 5)便)便把把脸通红了。(金瓶梅,脸通红了。(金瓶梅,4 4) (6 6)便)便把把我孩儿都瘦了。(琵琶记,我孩儿都瘦了。(琵琶记,4 4) 其他处置介词:其他处置介词: (1 1)向吾宅里坐,却)向吾宅里坐,却捉捉主人欺。(变文集,主人欺。(变文集,卷卷3 3) (2 2)官人夜游戏,因便)官人夜游戏,因便捉捉窠烧。(同上)窠烧。(同上) (3 3)凤凰嗔雀儿:)凤凰嗔雀儿:“何为何为捉捉他欺!他欺!”(同(同上)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