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岳麓版选修1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2178325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7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历史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岳麓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岳麓版选修1(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第4 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徙木立信: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说:“谁要是能够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1)“徙木立信”的典故说明了什么?(2)商鞅变法有何特点和作用?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重点把握商鞅变法前夕的时代特征、变法的重要内容及其产生的重大作用等基础知识。2重点理解和分析商鞅变法的必然性

2、、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3重点把握“社会转型”这一历史概念。一、商鞅变法的背景1战国初期,_落后,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2_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3商鞅的变法宣传及改革精神。商鞅向秦孝公阐述_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变革政治的主张。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1.秦国2.秦孝公3.法家二、具体措施1军事方面(1)实行军功爵制内容:废除_,设立20个等级的_。作用:一方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2)建立什伍组织内容: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作用:使秦国在_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1.(1)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度(2

3、)争霸战争2经济方面(1)废除井田内容: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_的合法性,允许_。作用:正式废除了_,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2)奖励耕织内容:对努力耕织的人进行奖励;对_或不事劳作者进行惩罚;招徕无地的农民进行垦荒。作用:为稳定_,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1)私人占有土地自由买卖土地井田制 (2)弃农经商国家财政3政治方面(1)建立县制内容:把秦国划为41个县,各县设有令和丞,由_任免。作用:取代_而成为新的政体制度,同时也强化了_。(2)严格刑罚内容:在乡里和军队中推行_;规定轻罪重刑。作用: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强化了人民的_。(1)国君西周分封

4、制中央集权(2)什伍连坐制度法律意识4文化方面:焚烧诗书(1)内容: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应统统毁灭。(2)作用:加强了_。4.(2)思想文化统治三、变法特点严格执法,深入人心,措施涉及全面,变法彻底。四、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积极方面:(1)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_,增强了国力。(2)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经济秩序,达到了_的目的。(3)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_奠定了基础。四、1.(1)地主经济(2)富国强兵(3)大一统帝国2消极方面:(1)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容易导致暴政的出现。(

5、2)商鞅实行的文化专制和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长远而消极的影响。温馨提示:评价变法的成功与失败,不以变法者的身世经历为标准,主要标准应是生产力发展,只要是顺应历史潮流,促进生产力进步的改革就应给予肯定。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1.作为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大的变法,成功的原因有:(1)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以及对商鞅的支持、重用是变法的后盾。(2)变法的历史条件成熟。表现在:改革的大环境改革成为一股潮流。改革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成熟,即井田制进一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发展壮大,

6、强烈要求变革法家思想形成,有变法的指导思想。人心思变,变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3)变法顺应了当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以及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历史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4). 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又有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2.从中得到的启示有:(1)改革顺应历史潮流,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2)改革改变利益关系,会受到既得利益势力的反对。(3)改革需要更多的是决心与勇气,也需要灵活的斗争策略。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B封建经济发展迅速C统一是历史发展的需要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解

7、析: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壮大了军事力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答案:A试比较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异同试比较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异同 (一) 背景、目的的相似性1.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2.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在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 (二) 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化:战国变法是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更加彻底。春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确立了封建制。政治上,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法治上,法经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军事上,奖励军功,

8、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三)改革成效的不断深化:春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战国变法使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针对训练针对训练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或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社会转型 B增加政府收入C实现富国强兵 D打击旧贵族势力C 商鞅变法的根本性举措商鞅变法的根本性举措 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D废除奴隶分封制,建立郡县制。解析:商鞅变法对社会制度最根本的变革就是在经济基础方面的变革,即在法律上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

9、有制。答案:B点评:素质教育下的考题主要是能力立意,包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力不是空中楼阁,以基本知识为依托,以基本原理为指导,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展现。本题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紧密结合,有深度,有梯度。商鞅变法的内容是课标的明确规定,其中在商鞅变法中最为根本的措施当然是在经济基础方面,本题设计命题意图既是考查重点知识点,又是考查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本原理的正确理解。不偏不倚,有理论含量。 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比较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比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10、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于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解析:本题是对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内容及特点的考查,旨在考查学生记忆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注意梭伦改革中关于公民享有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资格由财产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出身的规定;回答秦国商鞅变法中提高政治地位的内容时,应结合秦国的时代背景和变法的

11、具体内容回答。第(2)问,可从两者采取的改革指导思想的角度进行归纳。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建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点评:梭伦改革使雅典走上了民主政治的轨道,商鞅变法为后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两者成为东、西方政治体制的不同源头,影响深远。体现了高考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井田制的确立铁农具和牛耕出现新兴地主的出现百家争鸣频繁的争霸战争A BC D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新气象。项不对,因

12、为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步瓦解,并非刚刚确立。答案:D2.(2012蚌埠质检)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解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强调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答案:A3下列关于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B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解析:A、B、D三项叙述正确,符合题干“不正确”之意的是C项,因为秦国早在春秋时就设县。答案:C4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商鞅实行严刑峻法,规定“轻罪重刑”,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