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由浅入深漫谈学术写作四川大学曹明伦教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2177453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1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以小见大由浅入深漫谈学术写作四川大学曹明伦教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以小见大由浅入深漫谈学术写作四川大学曹明伦教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以小见大由浅入深漫谈学术写作四川大学曹明伦教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以小见大由浅入深漫谈学术写作四川大学曹明伦教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小见大由浅入深漫谈学术写作四川大学曹明伦教授(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以小见大,由浅入深以小见大,由浅入深 漫谈学术论文之写作漫谈学术论文之写作四川大学四川大学 曹曹 明明 伦伦1.1.学术活动是一种学术活动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励思考、积累知识思考、积累知识”的心智活动。的心智活动。2.2.学术论文大体应满足三个条件:学术论文大体应满足三个条件:)发现问题(即要有)发现问题(即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激励思考(给人以启发,问题的价值)激励思考(给人以启发,问题的价值)体现作者的学术积累)体现作者的学术积累3. 3. 解决问题是学术研究,发现问题也是学术解决问题是学术研究,发现问题也是学术 研究。研究。 (如何发现问题?)(如何

2、发现问题?) 两千年来两千年来,翻译理论与实,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是紧密的,关系是和践的联系是紧密的,关系是和谐的。翻译实践虽有策略与方谐的。翻译实践虽有策略与方法之不同,但翻译家们始终追法之不同,但翻译家们始终追求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翻求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翻译理论虽有理念与观点之交译理论虽有理念与观点之交锋,但理论家们始终关注翻译锋,但理论家们始终关注翻译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即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即何何谓译谓译、可否译可否译、为何译为何译、译什译什么么、如何译如何译等基本问题等基本问题。 (曹明伦,2007:2-3)述述:充分掌握一手材料:充分掌握一手材料铺陈、对比、疏理铺陈、对比

3、、疏理让让材料材料自身说话自身说话 评评:分析、评估、论述:分析、评估、论述 言必有据、落笔谨慎言必有据、落笔谨慎 实证、统计、比较实证、统计、比较 创创:合理而新颖的结论:合理而新颖的结论 理性的力量理性的力量 逻辑的魅力逻辑的魅力1. 翻译翻译二字之并用始于何时?二字之并用始于何时?2. 道宣撰有道宣撰有大恩寺释玄奘传论大恩寺释玄奘传论吗?吗?3. 玄奘说过玄奘说过“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吗?(吗?(?)4. 等效是理想的目标,忠实就不是?等效是理想的目标,忠实就不是?5. 译者的行为何以如棋着的变化?译者的行为何以如棋着的变化?6. 没有没有A就没有就没有B,所以,所以B

4、应该从属于应该从属于C?(?)7.中国的中国的“字字”和和“号号”到底该如何翻译?到底该如何翻译?(小小) 8. summer到底该译成到底该译成“夏天夏天”还是还是“春天春天”9. 翻译中失去的到底是什么?翻译中失去的到底是什么?10. 赚钱也是翻译之目的?赚钱也是翻译之目的?(目的目的P.9)学会小题大做学会小题大做summer到底到底 是是“夏天夏天”还是还是“春天春天”?fur seal =海狗?海狗?The Perfect Storm=完美风暴?完美风暴?summer到底该译成到底该译成“夏天夏天”还是还是“春春天天”?普遍现象:缺乏可资分析、可资推论、可普遍现象:缺乏可资分析、可资

5、推论、可供支撑自己论题和论点的材料和论据。于是供支撑自己论题和论点的材料和论据。于是撰写论文的材料论据不靠自己采录和积累,撰写论文的材料论据不靠自己采录和积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而是互相借用,相互转抄。结而是互相借用,相互转抄。结果就出现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理论现象,许多果就出现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理论现象,许多不同的理论都使用相同的论据和例句。如莎不同的理论都使用相同的论据和例句。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第一行首第一行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就不知被多少人多,就不知被多少人多少次地用作论据和例句。少次地用作论据和例句。 当

6、年谈当 年谈 “ 直 译直 译” “” “ 意 译意 译 ” 时 有 人 说 把时 有 人 说 把summer summer 译成译成“夏天夏天”是直译,译成是直译,译成“春天春天”则是则是“意译意译”;后来谈;后来谈“归化归化”“”“异化异化”时有人说把时有人说把 summer summer 译成译成“夏天夏天”是是“异异化化”,译成,译成“春天春天”则是则是“归化归化”;讲奈;讲奈达的等效理论时有人说把达的等效理论时有人说把summer summer 译成译成“春春天天”就是就是“功能对等功能对等”,译成,译成“夏天夏天”则则是不足取的是不足取的“形式对等形式对等”;讲格特的;讲格特的“关

7、关联理论联理论”时有人说把时有人说把 summer summer 译成译成“夏日夏日”是是“直接翻译直接翻译”(direct translationdirect translation),),译 成译 成 “ 春 日春 日 ” ” 则 是则 是 “ 间 接 翻 译间 接 翻 译 ”(indirect translationindirect translation);); 讲认知语境时有人说:讲认知语境时有人说:“所谓所谓夏日夏日与与春日春日之争实际上是人们对译入语读者的认知语境的不之争实际上是人们对译入语读者的认知语境的不同判断和不同的交际目的所致同判断和不同的交际目的所致”;21 21 讲文

8、化对讲文化对等时有人说:等时有人说:“如果不顾译语文化,直接把如果不顾译语文化,直接把summersummer译为译为夏天夏天,可能让某国读者拂然变,可能让某国读者拂然变色。色。”20 20 针对翻译家都把针对翻译家都把summersummer翻译成翻译成“夏天夏天”的现状,不乏有理论家批评中国翻译家不知英国的现状,不乏有理论家批评中国翻译家不知英国的夏天像春天般温暖,或曰:的夏天像春天般温暖,或曰:“英国地理文化中英国地理文化中的夏天同中国地理文化中的春天极为相似,的夏天同中国地理文化中的春天极为相似,”22 22 或曰:或曰:“莎翁把自己年轻时钟爱的女郎比作夏天,莎翁把自己年轻时钟爱的女郎

9、比作夏天,足见英国的夏天可爱迷人,足见英国的夏天可爱迷人,”23 23 所以中国翻译所以中国翻译家把此处的家把此处的summersummer翻译成翻译成“夏天夏天”是一个是一个“有趣有趣的毛病的毛病”。 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20072007年第年第1 1期期“或许我可以将或许我可以将你比作春日?你比作春日?”对莎士比亚第对莎士比亚第1818首十四行诗首十四行诗的重新解读的重新解读一文再次批评一文再次批评“几乎所有的中译文几乎所有的中译文译者都把译者都把summersummer简单地误译成了夏天。简单地误译成了夏天。”并为并为“译者们对这一传统解读深信不疑译者们对这一传统解读深信不疑”而感到

10、而感到“遗遗憾憾”。1.1. 莎士比亚时代还没有专门表示莎士比亚时代还没有专门表示春天春天和和秋秋天天的名词,所以的名词,所以summersummer一词可兼指春夏。一词可兼指春夏。2.2.把把summersummer译成夏天会与第译成夏天会与第3行中的行中的darling buds of May形成矛盾。形成矛盾。3.3.为证明莎翁十四行诗中的为证明莎翁十四行诗中的summersummer指的是指的是“春天春天”,用了大量中古英语诗歌作为证据。用了大量中古英语诗歌作为证据。 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四季分明四季分明” 在莎士比亚的在莎士比亚的154154首十四行诗中,春

11、首十四行诗中,春(springspring)共出现)共出现6 6次(见于次(见于1:101:10、53:953:9、63:863:8、98:198:1、102:5102:5、104:4104:4),),夏(夏(summersummer)出现出现2020次(见于次(见于 包括第包括第1818首的共首的共1313首诗中),首诗中),秋(秋(autumnautumn)出现)出现2 2次(见于次(见于 97:6 97:6、104:5104:5),),冬(冬(winterwinter)出现)出现1010次(见于次(见于2 2、5 5、6 6、1313、5656、9797、9898和和104104等等8

12、8首诗中),而且多首诗中首诗中),而且多首诗中都有季节交替甚至四季更迭的描写。如:都有季节交替甚至四季更迭的描写。如:And yet this time removd was summers time, The teeming autumn, big with rich increase,Bearing the wanton burden of the prime, Like widowed wombs after their lords decease: (97:5-8) 然而我俩这次分离是在然而我俩这次分离是在夏日夏日,当丰饶的当丰饶的秋天秋天正孕育着万物,正孕育着万物,孕育着春天种下的风

13、流硕果,孕育着春天种下的风流硕果,就像怀胎十月而丧夫的寡妇,就像怀胎十月而丧夫的寡妇, (97:5-8) Our love was new and then but in the spring When I was wont to greet it with my lays, As Philomel in summers front doth sing And stops her pipe in growth of riper days: (102:5-8)当我俩刚互相倾慕于那个当我俩刚互相倾慕于那个春季春季,我曾习惯用歌为我们的爱欢呼,我曾习惯用歌为我们的爱欢呼,就像夜莺在就像夜莺在夏日夏日

14、之初歌唱鸣啼,之初歌唱鸣啼,而随着夏天推移则把歌声停住。而随着夏天推移则把歌声停住。 (102:5-8) Three winters cold Have from the forests shook three summers pride, Three beauteous springs to yellow autumn turnd In process of the seasons have I seen, Three April perfumes in three hot Junes burnd, (104:3-7)严冬严冬三度从森林摇落三度从森林摇落盛夏盛夏风采,风采,阳春阳春也已三度化

15、为也已三度化为暮秋暮秋的枯黄,的枯黄,在四季的轮回之中我三度看见在四季的轮回之中我三度看见炎炎六月三次烧焦四月的芬芳,炎炎六月三次烧焦四月的芬芳, (104:4-7) 从以上引文我们可以看出,在莎翁笔下,从以上引文我们可以看出,在莎翁笔下,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非常明确,一般读者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非常明确,一般读者(包括中文译者)都不可能把诗中的(包括中文译者)都不可能把诗中的summersummer解读为解读为“春天春天”,不然那些,不然那些springspring该如何解该如何解读?或如何翻译?也许读?或如何翻译?也许春日春日作者会说,作者会说,summersummer在以上引文中可以解读为在

16、以上引文中可以解读为“夏天夏天”,但在第但在第1818首的特定语境中必须解读为首的特定语境中必须解读为“春春日日”,因为花蕾(,因为花蕾(buds buds )含苞待放的)含苞待放的5 5月只月只能是春天。能是春天。二、二、“五月娇蕾五月娇蕾”与与“夏日夏日”并不矛盾并不矛盾1 1、据、据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大辞典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大辞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Dictionary)第)第22102210页和第页和第22892289页对页对springspring

17、和和summersummer的解释,英国的春天包括的解释,英国的春天包括2 2月、月、3 3月和月和4 4月(月(Brit: the season comprising the Brit: the season comprising the months of February, March, and April.months of February, March, and April.),),夏季则从夏季则从5 5月中旬至月中旬至8 8月中旬(月中旬(the season the season comprising the part of the year comprising the pa

18、rt of the year extending from mid-May to mid-Augustextending from mid-May to mid-August)。)。由此可见,由此可见,“五月五月”对应对应“夏日夏日”并不矛盾。并不矛盾。2 2、著名莎学专家、剑桥大学教授克里根在、著名莎学专家、剑桥大学教授克里根在评注第评注第1818首时指出:首时指出:“在在1616世纪末,我们的世纪末,我们的历法比欧洲系统还滞后一些天数历法比欧洲系统还滞后一些天数所以莎所以莎士比亚诗中的士比亚诗中的5 5月月实际上延伸进了我们今实际上延伸进了我们今天的天的6 6月,当时的月,当时的5 5月是

19、夏季月份,而非春季月是夏季月份,而非春季月份。月份。”克里根教授同时还指出,第克里根教授同时还指出,第1 1行中的行中的“day”day”表示表示“一段时间一段时间”,相当于,相当于“period”period”或或“term”term”,对此他所用的论据是,对此他所用的论据是亨利六亨利六世世(中)第(中)第2 2幕第幕第1 1场第场第2 2行行“I saw not I saw not better sport these seven years day”better sport these seven years day”。3 3、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培根对英格兰的四季、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培根

20、对英格兰的四季花卉有如下描述:花卉有如下描述:“5 5月和月和6 6月可观赏的有各月可观赏的有各种石竹花、尤其是红石竹,有除晚开的麝香种石竹花、尤其是红石竹,有除晚开的麝香玫瑰之外的各种玫瑰,有忍冬花、林石草、玫瑰之外的各种玫瑰,有忍冬花、林石草、牛舌花、耧斗花、万寿菊、金盏花牛舌花、耧斗花、万寿菊、金盏花碎花碎花香草和天香百合等等。香草和天香百合等等。”如此看来,英格如此看来,英格兰的夏日也是个百花盛开、千芳含苞的季节,兰的夏日也是个百花盛开、千芳含苞的季节,“五月娇蕾五月娇蕾”对应对应“夏天夏天”也不矛盾。也不矛盾。三、中古英语不等于早期现代英语三、中古英语不等于早期现代英语 众所周知,莎

21、士比亚使用的是早期现代英众所周知,莎士比亚使用的是早期现代英语,而非中古英语。可语,而非中古英语。可春日春日一文为了证明一文为了证明莎翁十四行诗中的莎翁十四行诗中的summersummer指代的是指代的是“春天春天”,却用了大量中古英语诗歌作为证据,这实在有却用了大量中古英语诗歌作为证据,这实在有点令人费解。按理说,要证明莎诗中的点令人费解。按理说,要证明莎诗中的summersummer指代的是指代的是“春天春天”,春日春日作者最需要做的作者最需要做的并非这种历时的语言演变研究,而是共时的互并非这种历时的语言演变研究,而是共时的互文比较,因为中古英语并不等于早期现代英文比较,因为中古英语并不等

22、于早期现代英语。语。 互文比较:互文比较: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Cold doth not sting, the pretty birds do sing,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春,甜美之春,四季之欢乐之君,春,甜美之春,四季之欢乐之君,其时繁花满树,姑娘们围圈起舞,其时繁花满树,姑娘们围圈起舞,轻寒而不冷森轻寒而不冷森,处处有雀鸟啼鸣,处处有雀鸟啼鸣,啁啁

23、,啾啾,嘤嘤,呖呖,咕咕!啁啁,啾啾,嘤嘤,呖呖,咕咕! 托马斯托马斯纳什纳什 (Thomas Nash, 1567-1601) That living thus in blackest winter night, I feele the flames of hottest sommer day. (Astrophel and Stella 89:13-14)哪怕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严冬寒夜,哪怕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严冬寒夜, 我也感觉到我也感觉到骄阳似火的夏日骄阳似火的夏日白天。白天。 (爱星者与星89:13-14)Lykest it seemeth in my simple wit Unto th

24、e fayre sunshine in somers day,That when a dreadfull storme away is flit,Thrugh the broad world doth spred his goodly ray: (Amorett , 40:4-7)对于我这智穷才竭的笨人来说,对于我这智穷才竭的笨人来说,那微笑我只能比作那微笑我只能比作夏日夏日的阳光;的阳光;当一场当一场可怕的暴风雨可怕的暴风雨刚刚经过,刚刚经过,它便为这广袤的世界洒下光芒。它便为这广袤的世界洒下光芒。 (小爱神小爱神40:4-7) 综上所述,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一点启综上所述,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

25、一点启示:即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论,我们既示:即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论,我们既不可仅仅满足于对其字面意义的理解,亦不不可仅仅满足于对其字面意义的理解,亦不可仅仅满足于对其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的探可仅仅满足于对其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的探究。我们今天强调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在文究。我们今天强调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在文学研究、文学评论和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学研究、文学评论和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但我们别忘了列维说过:但我们别忘了列维说过:“更广阔的语境包更广阔的语境包括原作者的整本书,原作者的全部作品,甚括原作者的整本书,原作者的全部作品,甚至原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学风尚等等。至原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学风尚等等。

26、” 如果说如果说“原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学风尚原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学风尚”就是就是我们今天特别重视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我们今天特别重视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那么那么“原作者的整本书原作者的整本书”就可谓语篇语境,就可谓语篇语境,而而“原作者的全部作品原作者的全部作品”则堪称文本语境,则堪称文本语境,在解读和翻译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时,我们在解读和翻译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时,我们不能因注重语篇语境和文本语境而忽略了历不能因注重语篇语境和文本语境而忽略了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而在研究和评论这些诗史语境和文化语境;而在研究和评论这些诗时,我们也不能因重视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时,我们也不能因重视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

27、而忽略了语篇语境和文本语境。而忽略了语篇语境和文本语境。如果评论家在重视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同时如果评论家在重视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同时也重视语篇语境和文本语境,就会理解翻译家也重视语篇语境和文本语境,就会理解翻译家们为什么都坚持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们为什么都坚持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18首中首中的的summersummer翻译成翻译成“夏天夏天”,就会明白他们为什,就会明白他们为什么么“对这一传统解读深信不疑对这一传统解读深信不疑”,就会想到翻,就会想到翻译家们不仅要让这首诗的上文与下文译家们不仅要让这首诗的上文与下文“衔接衔接”,还得让这首诗与诗集中其它还得让这首诗与诗集中其它15315

28、3首诗在整个语首诗在整个语篇中形成篇中形成“连贯连贯”;甚至进一步想到,翻译家;甚至进一步想到,翻译家要翻译的不仅仅是诗中的要翻译的不仅仅是诗中的summersummer, 若把若把summersummer译成春天,那译成春天,那springspring他们该他们该怎么译呢?而且有的翻译家(如梁实秋)怎么译呢?而且有的翻译家(如梁实秋)不仅翻译莎诗,还翻译莎剧,如果把莎不仅翻译莎诗,还翻译莎剧,如果把莎诗中的诗中的summersummer译成译成“春天春天”,那莎剧中,那莎剧中的的A Midsummer Nights DreamA Midsummer Nights Dream是不是该是不是该译

29、成译成仲春夜之梦仲春夜之梦呢?呢? 总而言之,文学评论(尤其是诗歌总而言之,文学评论(尤其是诗歌评论)的根本还在于细读所评论的作品评论)的根本还在于细读所评论的作品本身。尽管新批评理论如今已不新鲜,本身。尽管新批评理论如今已不新鲜,但其精读文本、穷究词义的精神我们不但其精读文本、穷究词义的精神我们不可轻易丢弃。可轻易丢弃。学会小题大做学会小题大做summer到底到底 是是“夏天夏天”还是还是“春天春天”?fur seal =海狗?(海狗?(?)The Perfect Storm=完美风暴完美风暴?翻译中失去的到底是什么翻译中失去的到底是什么?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之出处考辨及语篇语境分析之出处考辨及语篇语境分析曹曹 明明 伦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