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物理治疗学概论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2167406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3.7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1章物理治疗学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第1章物理治疗学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第1章物理治疗学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资源描述:

《第1章物理治疗学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物理治疗学概论(1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是应)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磁、热、冷、矿物质和机械、运动等作用电、磁、热、冷、矿物质和机械、运动等作用于人体,并通过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等生于人体,并通过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等生理机制的调节,用以达到预防、治疗和康复目理机制的调节,用以达到预防、治疗和康复目的的方法。的的方法。一、物理治疗的概念一、物理治疗的概念物理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功能训练和手法治疗)运动治疗(功能训练和手法治疗)理疗(物理因子,声、光、电、理疗(物理因子,声、光、电、 磁、热、冷、水)磁、

2、热、冷、水)狭义狭义广义广义对象对象躯体残疾障碍者(除盲、躯体残疾障碍者(除盲、聋、哑外)聋、哑外)包括精神残疾者、体弱包括精神残疾者、体弱的年长者、亚健康状态的年长者、亚健康状态与健康者与健康者目的目的对躯体功能障碍的恢复、对躯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改善和维持改善和维持功能恢复、预防残疾和功能恢复、预防残疾和增进健康增进健康手段手段理疗、运动疗法理疗、运动疗法理疗、运动疗法和辅助理疗、运动疗法和辅助器具的使用,环境的调器具的使用,环境的调整改造等整改造等物理治疗学(物理治疗学(physical therapy 或或physiotherapy,PT)是研究如何通过各种类型的功能训练()是研究如何通

3、过各种类型的功能训练(functional training)、手法治疗()、手法治疗(manual therapy),并借助于电、并借助于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physical agents)来提高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改善)来提高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的一种专门学科,是康复治疗的基本的构成、或重建躯体功能的一种专门学科,是康复治疗的基本的构成、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治疗师特别是国内目前物理治疗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治疗师特别是国内目前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师和作业治疗师必

4、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1.定义定义 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核心部分,又称为治疗性训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核心部分,又称为治疗性训练。是依据生物力学、人体运动学、神经生理与练。是依据生物力学、人体运动学、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学的基本原理,利用力学的因素(躯体神经发育学的基本原理,利用力学的因素(躯体运动、牵引、按摩、借助于器械的运动等)。运动、牵引、按摩、借助于器械的运动等)。对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对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训练,以保持、重新获得功能或防止继发丧失功训练,以保持、重新获得功能或防止继发丧失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运动疗法包括被动运动、主能的重要治疗方法。运动疗法包

5、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反射运动等所有运动形式。动运动、反射运动等所有运动形式。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概论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概论桑德春桑德春2. 特点特点(1)运动疗法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运动疗法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特异性。(2)运动疗法以自主运动为主,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运动疗法以自主运动为主,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3)运动疗法的对象主要是肌肉及骨骼疾患、中枢或周围)运动疗法的对象主要是肌肉及骨骼疾患、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以及心、肺疾患等所导致的功能障碍。神经损伤以及心、肺疾患等所导致的功能障碍。(4)运动疗法内容丰富,适应面广,是康复医学中最基本)运动疗法内容丰富,适应面广,是康复医学中最

6、基本的治疗方法,也是现代治疗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治疗方法,也是现代治疗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定义定义 神经生理疗法(神经生理疗法(NPT)是根据神经生理学的理论,利用特殊)是根据神经生理学的理论,利用特殊的运动模式、反射活动、本体和皮肤刺激以抑制异常的的运动模式、反射活动、本体和皮肤刺激以抑制异常的运动,促进正常的运动;或顺应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运动,促进正常的运动;或顺应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规律,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以治疗神经肌肉,能恢复的规律,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以治疗神经肌肉,特别是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类治疗方特别是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类治疗方法。

7、法。2. 特点特点(1)神经发育疗法)神经发育疗法 其典型代表为其典型代表为Bobarth技术、技术、Brunnstrom技术、技术、Rood技术、技术、PNF技术,这些技术具有以下共同技术,这些技术具有以下共同特点。特点。1)治疗原则:以)治疗原则:以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作为治疗重点对象,将作为治疗重点对象,将神经神经发育学发育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应用到脑损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应用到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中。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中。2)治疗目的:把)治疗目的:把治疗与功能活动治疗与功能活动特别是日常生活活动特别是日常生活活动(ADL)结合结合起来,在治疗环境中学习动作,在实

8、起来,在治疗环境中学习动作,在实际环境中际环境中使用已经掌握的动作使用已经掌握的动作并进一步发展技巧性并进一步发展技巧性动作。动作。3)治疗顺序:按照)治疗顺序:按照头头尾,近端尾,近端远端的顺序远端的顺序治疗,将治治疗,将治疗变成学习和控制动作的过程,在治疗中强调疗变成学习和控制动作的过程,在治疗中强调先做等长先做等长练习练习(如保持静态姿势),(如保持静态姿势),后做等张练习后做等张练习(如在某一姿(如在某一姿势上做运动);势上做运动);先练习离心性控制先练习离心性控制(如离开姿势的运(如离开姿势的运动),动),再练习向心性控制再练习向心性控制(如向着姿势的运动);(如向着姿势的运动);先

9、掌先掌握对称性的运动模式握对称性的运动模式,后掌握不对称性运动模式后掌握不对称性运动模式。4)治疗方法:应用)治疗方法:应用多种感觉刺激多种感觉刺激,包括躯体、语言、视觉,包括躯体、语言、视觉等,并认为等,并认为重复强化训练重复强化训练对动作的掌握、运动控制及协对动作的掌握、运动控制及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工作方式:强调)工作方式:强调早期治疗早期治疗、综合治疗综合治疗以及各以及各相关专业相关专业的的全力全力配合配合如物理治疗(如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作业治疗(OT)、言语)、言语治疗(治疗(ST)、心理治疗以及社会工作者等的积极配合;)、心理治疗以及社会

10、工作者等的积极配合;重视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参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参与,这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这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键因素。(2)运动再学习疗法)运动再学习疗法 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视为一种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视为一种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科学、,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行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生物力学、行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脑损伤后脑损伤后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为理论依据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为理论依据。实现功能重组的实现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主要条件是需要进行是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针对性的练习活动活动,练习的越多,功

11、能重组就越有效,特别是,练习的越多,功能重组就越有效,特别是早早期练习期练习相关的运动。相关的运动。缺少练习则可能产生继发性神经萎缩或形成不正常缺少练习则可能产生继发性神经萎缩或形成不正常的神经突触。的神经突触。MRP主张通过主张通过多种反馈多种反馈(视、听、(视、听、皮肤、体位、手的引导)来强化训练效果,充分利皮肤、体位、手的引导)来强化训练效果,充分利用反馈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用反馈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1.定义定义 物理因子疗法又称物理因子疗法又称理疗理疗,是指以物理因子,是指以物理因子温热温热(热)、电、光线(太阳光、红外线、紫外线)(热)、电、光线(太阳光、红外线、紫外线)水、寒冷(利

12、用冷水等)等进行治疗的方法。水、寒冷(利用冷水等)等进行治疗的方法。2. 分类分类3. 特点特点 1.关节活动术关节活动术(1)定义:关节活动术是指利用各种方法来)定义:关节活动术是指利用各种方法来维持和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以利于患者完成功能性活动,以利于患者完成功能性活动的运动治疗技术。的运动治疗技术。(2)分类:根据)分类:根据是否借助外力是否借助外力分为分为主动运动主动运动、主动主动助力运动助力运动和和被动运动被动运动三种;根据三种;根据是否使用器械是否使用器械分分为为徒手运动徒手运动和和器械运动器械运动两种。两种。(3)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1)适应证)适应证 被动关

13、节活动度练习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 患者不能主动活动身体的该部分患者不能主动活动身体的该部分主动和主动主动和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练习辅助关节活动度练习 患者可主动收缩肌肉,患者可主动收缩肌肉,有或无辅助条件下可活动身体的该部分;肌肉较弱(低于有或无辅助条件下可活动身体的该部分;肌肉较弱(低于3级);有氧练练习改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级);有氧练练习改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特殊情况特殊情况 身体的某一部分处于制动阶段,并为新的活动做身体的某一部分处于制动阶段,并为新的活动做准备;卧床患者避免循环不良、骨质疏松和心肺功能的降准备;卧床患者避免循环不良、骨质疏松和心肺功能的降低。低。 2)禁忌证)禁忌证 :

14、运动破坏愈合过程;运动造成该部:运动破坏愈合过程;运动造成该部位新的损伤;运动导致疼痛、炎症等症状加重。位新的损伤;运动导致疼痛、炎症等症状加重。2. 关节松动术关节松动术(1)定义:关节松动技术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定义:关节松动技术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利用关节的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生理运动和和附属附属运动被动活动运动被动活动患者关节,临床上用来治疗患者关节,临床上用来治疗关节功关节功能障碍能障碍如疼痛、活动受限或僵硬等以达到如疼痛、活动受限或僵硬等以达到维持或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缓解疼痛的目的。的目的。是指关节在其是指关节在其自

15、身生理允许范围内自身生理允许范围内发生的运动,通常为发生的运动,通常为主动运动,如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转及翻转等。主动运动,如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转及翻转等。 附属运动是附属运动是关节在生理范围之外关节在生理范围之外,解剖范围之内解剖范围之内完成的完成的一种运动,通常不能主动完成,由他人或健侧肢体辅助完成。一种运动,通常不能主动完成,由他人或健侧肢体辅助完成。如关节的分离、牵拉、相邻骨间的滑动等。如关节的分离、牵拉、相邻骨间的滑动等。生理运动生理运动附属运动附属运动(2)关节松动术常用手法)关节松动术常用手法 包括关节的包括关节的分离、牵引、摆动、滑动、滚动、挤压、分离、牵引、摆动、滑动、

16、滚动、挤压、旋转旋转等。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患者痛苦小、等。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等特点。容易接受等特点。(3)治疗作用)治疗作用 1)缓解疼痛;)缓解疼痛; 2)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3)增加本体反馈。)增加本体反馈。 (4)临床应用:临床常用于因病损引起的)临床应用:临床常用于因病损引起的关节功关节功能障碍能障碍(关节功能受限、功能性关节制动、关节(关节功能受限、功能性关节制动、关节疼痛、关节周围肌肉紧张或痉挛)。疼痛、关节周围肌肉紧张或痉挛)。(5)禁忌证:外伤后关节肿胀渗出期、关节炎急)禁忌证:外伤后关节肿胀渗出期、关节炎急性期、肌肉韧带损伤初期

17、、关节结核、骨折未愈性期、肌肉韧带损伤初期、关节结核、骨折未愈合期、恶性肿瘤、高热、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等。合期、恶性肿瘤、高热、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等。3. 增强肌力训练增强肌力训练(1)肌力概念)肌力概念肌肉主动收缩后所产生的能力,是肌肉发挥其生理肌肉主动收缩后所产生的能力,是肌肉发挥其生理功能的形式,肌肉主要通过肌力对外界做功。功能的形式,肌肉主要通过肌力对外界做功。肌力的大小取决于:肌力的大小取决于:肌肉在兴奋收缩过程中运动单位募集的数目;肌肉在兴奋收缩过程中运动单位募集的数目;神经冲动发放的频率;神经冲动发放的频率;参加收缩的运动单位收缩的同步性。参加收缩的运动单位收缩的同步性。肌肉收缩的形

18、式包括:肌肉收缩的形式包括:等长收缩:等长收缩:又称为静态收缩。它的运动学功能是又称为静态收缩。它的运动学功能是稳定性。稳定性。等张收缩:等张收缩:又称为动态收缩。又称为动态收缩。等张收缩等张收缩分为分为向心性收缩向心性收缩和和离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2)肌力训练是增强肌力的主要方法,能够使肌)肌力训练是增强肌力的主要方法,能够使肌肉产生适应性变化,表现为肌肉形态结构的趋于完肉产生适应性变化,表现为肌肉形态结构的趋于完善,功能获得改善。肌力训练的具体技术和方法有善,功能获得改善。肌力训练的具体技术和方法有多种,如神经传递冲动训练、助力训练及抗阻训练多种,如神经传递冲动训练、助力训练及抗阻训练等

19、。等。(3)训练原则)训练原则阻力原则阻力原则超负荷原则超负荷原则反复训练原则反复训练原则训练适量原则训练适量原则(4)方法选择)方法选择肌力训练前必须进行肌力测试,并根据实际情况肌力训练前必须进行肌力测试,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肌力训练方法。选择肌力训练方法。肌力肌力01级级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传递神经冲动训练;传递神经冲动训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助力主动训练;助力主动训练;肌力肌力2级:级:免负荷主动运动训练;免负荷主动运动训练;助力主动训练;助力主动训练;肌力肌力3级:级:应完全由患者主动运动完成,不需要助力,可根据应完全由患者主动运动完成,不需要助力,

20、可根据病情选择肌肉收缩形式与运动强度。在该级肌力下病情选择肌肉收缩形式与运动强度。在该级肌力下可以逐渐由主动运动过渡到抗阻训练。可以逐渐由主动运动过渡到抗阻训练。肌力肌力4级:级: 可进行抗阻运动训练,阻力应由小到大。阻力应加在受累关可进行抗阻运动训练,阻力应由小到大。阻力应加在受累关节的远端。关节活动范围的起始与终末部分施加小阻力,中节的远端。关节活动范围的起始与终末部分施加小阻力,中间部分施加阻力最大。抗阻训练是增强间部分施加阻力最大。抗阻训练是增强3级以上肌力唯一有级以上肌力唯一有效的途径。效的途径。(5)注意事项)注意事项选择适当的运动选择适当的运动科学设计方案科学设计方案注意无痛训练

21、注意无痛训练 强调主动参与强调主动参与注意心血管反应注意心血管反应4.软组织牵伸技术软组织牵伸技术(1)软组织是指肌肉及其辅助装置肌腱、筋膜、滑囊、腱鞘)软组织是指肌肉及其辅助装置肌腱、筋膜、滑囊、腱鞘和关节辅助装置关节囊、韧带以及皮肤等连接组织。和关节辅助装置关节囊、韧带以及皮肤等连接组织。(2)软组织牵伸技术是指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软组织牵伸技术是指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电动设备)牵伸牵伸短缩或挛缩组织并使其短缩或挛缩组织并使其延长延长,做,做轻微超过组织阻力轻微超过组织阻力和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其主要目的是重新获得关节周围。其主要目的是重新获得关节周围

22、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改善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改善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围。(3)软组织牵拉技术的临床应用)软组织牵拉技术的临床应用恢复和增加病损关节的活动范围;恢复和增加病损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病损关节纤维组织挛缩,防止发生不可逆的关节软预防病损关节纤维组织挛缩,防止发生不可逆的关节软组织挛缩;组织挛缩;改善和恢复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肉张力。改善和恢复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肉张力。4)禁忌证)禁忌证关节肿瘤、结核、急性感染或损伤;关节肿瘤、结核、急性感染或损伤;神经、肌腱断裂吻合术后;肌肉、肌腱、韧带损伤的急性神经、肌腱断裂吻合术后;肌肉、肌腱

23、、韧带损伤的急性期;期;关节骨折内外固定术后;重度骨质疏松症;病损后肌肉无关节骨折内外固定术后;重度骨质疏松症;病损后肌肉无力患者;力患者;关节活动或肌肉牵拉时疼痛剧烈者;关节活动或肌肉牵拉时疼痛剧烈者;关节周围有水肿时。关节周围有水肿时。(5)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应做到无疼痛、无创伤治疗,避免过度牵拉,忌用暴应做到无疼痛、无创伤治疗,避免过度牵拉,忌用暴力;力;对肌力较弱的肌肉,牵拉训练时,应注意掌握牵拉的对肌力较弱的肌肉,牵拉训练时,应注意掌握牵拉的力度和持续时间,并与肌力训练相结合,维持伸展性力度和持续时间,并与肌力训练相结合,维持伸展性和肌力平衡;和肌力平衡;肌肉牵拉训练前应先进行局部放

24、松治疗;肌肉牵拉训练前应先进行局部放松治疗;肌肉牵拉治疗前可进行肌力评定,利于制定合适的治肌肉牵拉治疗前可进行肌力评定,利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法。疗方法。5. 增强肌肉耐力的运动疗法增强肌肉耐力的运动疗法(1)肌耐力:肌肉持续收缩和反复收缩的能力称为耐)肌耐力:肌肉持续收缩和反复收缩的能力称为耐力。肌肉耐力与肌力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在力。肌肉耐力与肌力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在训练肌力时,耐力也会得到发展,即耐力是肌力所训练肌力时,耐力也会得到发展,即耐力是肌力所能维持的时间。目前在一般的康复训练中常常将肌能维持的时间。目前在一般的康复训练中常常将肌力和肌耐力训练向结合协同发展。力和肌耐力训

25、练向结合协同发展。6. 体位转移训练体位转移训练(1)定义)定义 体位转移(体位转移(transfer)是指人体从一种)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卧的过程,包括卧坐坐站站行走。行走。(2)分类)分类 转移的方法要简单、安全、有效。转移的方法要简单、安全、有效。独立转移独立转移辅助转移辅助转移被动转移被动转移(3)适应证)适应证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骨折得到良好复位固定即可进行床上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骨折得到良好复位固定即可进行床上转移;能耐受轮椅坐位,没有不稳定的骨折、体位性低血转移;能耐受轮椅坐位,没有不稳定的骨折、体位性低血压、坐位平衡达到二级以上者可进

26、行床压、坐位平衡达到二级以上者可进行床轮椅转移、轮轮椅转移、轮椅椅椅转移、轮椅椅转移、轮椅地面转移、轮椅地面转移、轮椅浴缸转移、坐浴缸转移、坐站站转移。转移。(4)禁忌证)禁忌证 有不稳定骨折或骨折未得到良好复位固定、患者病情不稳有不稳定骨折或骨折未得到良好复位固定、患者病情不稳定、有体位性低血压、不能耐受轮椅坐位、急性炎症、发定、有体位性低血压、不能耐受轮椅坐位、急性炎症、发热、大出血、脏器功能失代偿等。热、大出血、脏器功能失代偿等。7. 平衡与协调技术平衡与协调技术(1)定义: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的)定义: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的多,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

27、多,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种能力。(2)人体平衡可以分为静态平衡、动态平衡。)人体平衡可以分为静态平衡、动态平衡。(3)平衡训练的方法)平衡训练的方法(4)平衡训练原则)平衡训练原则 从静态平衡开始,逐渐过渡到自动态平衡,再过渡到他动从静态平衡开始,逐渐过渡到自动态平衡,再过渡到他动态平衡;态平衡;逐步缩减人体支撑面积,提高身体重心,在保持稳定的前逐步缩减人体支撑面积,提高身体重心,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从睁眼训练过渡到闭眼训练。从睁眼训练

28、过渡到闭眼训练。逐步提高训练难度,防止患者精神紧张;逐步提高训练难度,防止患者精神紧张;可以将平衡训练结合到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取物、步可以将平衡训练结合到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取物、步行中进行;行中进行;训练时注意患者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损伤。训练时注意患者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损伤。(5)协调定义)协调定义 协调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地运动的能力。协调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地运动的能力。协调与平衡密切相关。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协调与平衡密切相关。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部位不同而将共济失调。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部位不同而将共济失调分为三个类型:小脑性

29、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分为三个类型: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和感觉性共济失调。调和感觉性共济失调。(6)协调训练原则:协调训练应根据功能评定的)协调训练原则:协调训练应根据功能评定的结果,针对协调功能障碍原因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结果,针对协调功能障碍原因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训练方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案。训练方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有序地进行,如卧位熟练后再到坐位训练。系统、有序地进行,如卧位熟练后再到坐位训练。从容易做的动作开始,从单纯的动作到复杂的动作。从容易做的动作开始,从单纯的动作到复杂的动作。运动的范围和速度:大范围的运动比小范围的运动容运动的范围和速度:大范围的运

30、动比小范围的运动容易,快速运动比缓慢运动容易。易,快速运动比缓慢运动容易。先睁眼训练熟练后过渡到闭眼训练。先睁眼训练熟练后过渡到闭眼训练。先从障碍轻的一侧开始,以重的一侧结束。若两侧障先从障碍轻的一侧开始,以重的一侧结束。若两侧障碍程度相似,则先从右侧开始。碍程度相似,则先从右侧开始。次数:一个动作连续做次数:一个动作连续做3或或4次。次。休息:一个动作完成后,休息的时间应不短于完成动休息:一个动作完成后,休息的时间应不短于完成动作所花费的时间。作所花费的时间。(7)平衡及协调训练的)平衡及协调训练的适应证适应证 各种疾病引起平衡与协调功能障碍的患者均为适应证。各种疾病引起平衡与协调功能障碍的

31、患者均为适应证。禁忌证禁忌证 合并严重认知障碍。合并严重认知障碍。 不能理解训练项目及配合训练。不能理解训练项目及配合训练。 骨折、关节脱位未愈合者。骨折、关节脱位未愈合者。 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 生命体征不平稳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者。8. 步行功能训练步行功能训练(1)定义:步行是指通过双脚的交互移动来安全、有效的)定义:步行是指通过双脚的交互移动来安全、有效的转移人体的一种活动,是躯干、骨盆、下肢各个关节及肌转移人体的一种活动,是躯干、骨盆、下肢各个关节及肌群的一种规律、协调的周期性运动。又称行走模式。群的一种规律、协调的周期性运动。又称行走模式。(2)步

32、行周期)步行周期 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至即指至一侧腿向前迈步该足跟着地时起,至该足跟再次着一侧腿向前迈步该足跟着地时起,至该足跟再次着地时止所用的时间地时止所用的时间。站立相占步行周期的。站立相占步行周期的60%,摆动相,摆动相占步行周期的占步行周期的40%。(3)步态分析()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GA)是利用力学概是利用力学概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的状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的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和(或)定量分析,并为临床及康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和(或)定量分析,并为临

33、床及康复治疗进行有益的指导和疗效评价。复治疗进行有益的指导和疗效评价。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分为分为临床分临床分析析和和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两个方面。两个方面。(4)常见步态障碍的病因和病理基础)常见步态障碍的病因和病理基础 步态障碍主要表现为步态障碍主要表现为活动障碍、安全性降低和疼痛活动障碍、安全性降低和疼痛。障碍的主要原因为障碍的主要原因为神经肌肉因素和骨关节因素神经肌肉因素和骨关节因素。(5)步行训练)步行训练 在训练前,首先要进行全面的步态分析,找出步态异在训练前,首先要进行全面的步态分析,找出步态异常的原因和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改善步态常的原因和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帮

34、助改善步态。9. 牵引疗法牵引疗法(1)定义)定义 牵引(牵引(traction)疗法是指运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疗法是指运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力学原理,通过手法、器械或者电动装置产生的外力,的力学原理,通过手法、器械或者电动装置产生的外力,作用于人体脊柱或者四肢关节,使关节发生一定的分离、作用于人体脊柱或者四肢关节,使关节发生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种方法。(2)分类:牵引的分类方法较多。)分类:牵引的分类方法较多。(4)临床常用的牵引治疗有颈椎牵引、腰椎牵引)临床常用的牵引治疗有颈椎牵引、腰椎牵引

35、和四肢关节牵引。和四肢关节牵引。10. 心肺功能训练心肺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 (1)定义:通过各种训练增强肺通气功能,提高呼)定义:通过各种训练增强肺通气功能,提高呼吸肌功能,纠正病理性呼吸模式,促进痰液排出;吸肌功能,纠正病理性呼吸模式,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肺换气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肺换气功能;促进血液循环。(2)训练机制:)训练机制: 减轻通气异常,改善气体交换;减轻通气异常,改善气体交换; 增加呼吸肌力量和耐力;增加呼吸肌力量和耐力; 优化腹式呼吸模式;优化腹式呼吸模式; 心理安抚作用。心理安抚作用。(3)呼吸训练适应证与禁忌证)呼吸训练适应证与禁忌证主要适应证:主要适应证

3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慢性限制性肺疾病,包括胸膜炎后和胸部受伤后。慢性限制性肺疾病,包括胸膜炎后和胸部受伤后。 慢性实质疾病,包括肺结核、尘肺等。慢性实质疾病,包括肺结核、尘肺等。 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因手术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譬如高位脊髓损伤、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譬如高位脊髓损伤、急性、

37、慢性、进行性的肌肉病变或神经病变。性、慢性、进行性的肌肉病变或神经病变。严重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等。严重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等。主要禁忌证:主要禁忌证:临床病情不稳、感染未控制。临床病情不稳、感染未控制。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基础临床情况。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基础临床情况。(4)呼吸训练主要注意事项)呼吸训练主要注意事项训练方案应个体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训练方案应个体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环境适宜;环境适宜;锻炼时不应该有任何症状,锻炼次日晨起时应该感觉锻炼时不应该有任何症状,锻炼次日晨起时应该

38、感觉正常;正常;临床病情变化时务必及时调整方案;临床病情变化时务必及时调整方案;训练适度;训练适度;酌情适当吸氧。酌情适当吸氧。心功能训练心功能训练(1)定义:心功能训练是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综合采用主)定义:心功能训练是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综合采用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与再训练,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与再训练,帮助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使其在生理、心理、社帮助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使其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的康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的康复医疗过程。复医疗过程。(2)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

39、和禁忌证主要适应证主要适应证心功能训练可以改善心血管的功能状态和提高生命质量,在心功能训练可以改善心血管的功能状态和提高生命质量,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适应证的范围不断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适应证的范围不断扩大,如冠脉旁路移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患者,同时扩大,如冠脉旁路移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患者,同时也适于慢性心衰和高血压患者。也适于慢性心衰和高血压患者。主要禁忌证主要禁忌证严重高血压收缩压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或舒张压120mmHg,肺动脉高压,中度瓣膜病变,心肌病,明显心动过速或肺动脉高压,中度瓣膜病变,心肌病,明显心动过速或过缓,中至重度主动

40、脉瓣狭窄或严重梗塞性心肌病,高过缓,中至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严重梗塞性心肌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高度窦房阻滞,严重冠状动脉左主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高度窦房阻滞,严重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或类似病变,严重肝肾疾病,严重贫血,未能控制狭窄或类似病变,严重肝肾疾病,严重贫血,未能控制的糖尿病,运动可导致恶化的神经肌肉疾病,晚期妊娠的糖尿病,运动可导致恶化的神经肌肉疾病,晚期妊娠或妊娠有并发症,明显骨关节功能障碍,运动受限或可或妊娠有并发症,明显骨关节功能障碍,运动受限或可能由于运动而使病变恶化能由于运动而使病变恶化。11. 麦肯基疗法麦肯基疗法(1)麦肯基()麦肯基(McKenzie)力学治疗技术不同于关节

41、松动)力学治疗技术不同于关节松动术和其他手法治疗技术。麦肯基力学治疗体操的核心内容是术和其他手法治疗技术。麦肯基力学治疗体操的核心内容是脊柱的伸展运动,主要用于脊柱疾病的治疗。提倡让患者进脊柱的伸展运动,主要用于脊柱疾病的治疗。提倡让患者进行自我治疗,指导患者进行脊柱的伸展运动和姿势调整。行自我治疗,指导患者进行脊柱的伸展运动和姿势调整。McKenzie将下腰痛、颈痛划分为:姿势综合征、功能不良将下腰痛、颈痛划分为:姿势综合征、功能不良综合征、椎间盘移位综合征等三大类。综合征、椎间盘移位综合征等三大类。(2)向心化现象)向心化现象 :即患者下肢、远端和外周部位:即患者下肢、远端和外周部位的疼痛

42、消失,症状趋于近端或中心的现象。的疼痛消失,症状趋于近端或中心的现象。向心化现象的临床意义:向心化现象的临床意义: 可作为保守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可作为保守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可作为评价功能性结果与生活(存)质量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功能性结果与生活(存)质量的相关性。 可作为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和手术的指征。可作为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和手术的指征。(3)麦肯基力学治疗的)麦肯基力学治疗的适应证适应证:间隙性颈痛间隙性颈痛 疼痛呈间隙性,可一天数次发作。疼痛呈间隙性,可一天数次发作。 某一特定姿势位置的调整或进行某一特定运动方向的某一特定姿势位置的调整或进行某一特定运动方向的活动时,疼痛可缓解或消失。

43、活动时,疼痛可缓解或消失。复发性颈痛复发性颈痛 颈部疼痛或者肩胛部牵涉痛,或上肢远端牵涉痛。颈部疼痛或者肩胛部牵涉痛,或上肢远端牵涉痛。 颈源性疼痛,数周或数月发作一次。颈源性疼痛,数周或数月发作一次。禁忌证禁忌证骨折、脱位、韧带断裂。骨折、脱位、韧带断裂。脊柱及周围组织肿瘤、脊柱结核。脊柱及周围组织肿瘤、脊柱结核。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感染性疾病;儿童、孕妇。感染性疾病;儿童、孕妇。内脏血管疾病、糖尿病、出血性疾病。内脏血管疾病、糖尿病、出血性疾病。严重的疼痛和痉挛、症状体征加重或外周化、骨质疏松、严重的疼痛和痉挛、症

44、状体征加重或外周化、骨质疏松、Pegets病等。病等。 1. Bobath 技术技术是用于治疗脑损伤瘫痪患者的一类训练方法。是用于治疗脑损伤瘫痪患者的一类训练方法。特点:通过利用特点:通过利用关键点的控制关键点的控制及其设计的及其设计的反射抑制模式反射抑制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RIP)和改变)和改变肢位的摆放肢位的摆放来来抑制痉挛抑制痉挛,待痉,待痉挛缓解之后,通过挛缓解之后,通过利用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利用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再让患者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式的者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常运

45、动模式的较较正常运动模式正常运动模式,再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再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动作的训练。2. Brunnstrom技术技术 认为中枢神经损伤后即失去了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出现了发认为中枢神经损伤后即失去了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出现了发育初期才具备的运动模式,提出了育初期才具备的运动模式,提出了“恢复六阶段恢复六阶段”的理论,即的理论,即肌张力由低逐渐升高,痉挛状态逐渐显著,随着共同运动的完肌张力由低逐渐升高,痉挛状态逐渐显著,随着共同运动的完成,出现分离运动,精细运动等,直至完全恢复正常。成,出现分离运动,精细运动等,直至完全恢复正常。

46、Brunnstrom技术的要点就是技术的要点就是利用这些运动模式来控制肢体的利用这些运动模式来控制肢体的共同运动共同运动,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恢复六阶段恢复六阶段 3. Rood技术技术 又叫又叫多种感觉刺激治疗法多种感觉刺激治疗法或或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该技术认为按照个体的发育顺序,该技术认为按照个体的发育顺序,利用不同的感觉刺激促进利用不同的感觉刺激促进或抑制运动性反应或抑制运动性反应,可诱发较高级的运动模式的出现。,可诱发较高级的运动模式的出现。 特征是在特定皮肤区域内利用轻微的特征是在特定皮肤区域内利用轻微的机械刺激或表皮机械刺激或表皮温度刺

47、激温度刺激,影响该区的皮感受器,可获得促通作用。,影响该区的皮感受器,可获得促通作用。 4.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 又叫又叫PNF技术(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cular facilitation,PNF)该技术是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该技术是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增强有关肌肉神经肌肉反应强有关肌肉神经肌肉反应,促进相应肌肉收缩促进相应肌肉收缩的训练方法。的训练方法。PNF除了依据人体正常运动发育规律训练患者以外,着重强调在这一除了依据人体正常运动发育规律训练患者以外,着重强调在这一运动模式中,身体各关节功能的发挥,即关节的运动性、

48、稳定性、运动模式中,身体各关节功能的发挥,即关节的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完成一个复杂动作的技巧。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完成一个复杂动作的技巧。运动再学习的基本观点是,脑卒中患者丧失了在发病前运动再学习的基本观点是,脑卒中患者丧失了在发病前已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日常生活动作能力,治疗的重点在于已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日常生活动作能力,治疗的重点在于训练患者学习丧失了的运动能力训练患者学习丧失了的运动能力,并重新掌握这些运动的技,并重新掌握这些运动的技巧,强调要对患者巧,强调要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进行早期康复,并鼓励患者,并鼓励患者主动参与与反主动参与与反复训练复训练。可以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

49、能的恢复训练。可以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看做是看做是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三)运动再学习疗法(三)运动再学习疗法(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MRP) 1. 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疗法 7. 传导热疗法传导热疗法2. 低频电疗法低频电疗法 8. 压力疗法压力疗法3. 中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 9. 磁疗法磁疗法4. 高频电流法高频电流法 10. 水疗法水疗法5. 光疗法光疗法 11. 冷疗法与冷疗法与冷冻法冷冻法6. 超声波疗法超声波疗法 12. 生物反馈疗生物反馈疗法法 1. 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疗法 直流电是电流方向不随时间而变

50、化的电流。以直流电治疗直流电是电流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电流。以直流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直流电疗法。疾病的方法称为直流电疗法。2. 低频电疗法低频电疗法是在是在 1000Hz以下,电压或电流幅度按一定的规律从零或以下,电压或电流幅度按一定的规律从零或某一电位水平上瞬间出现,然后降低或消失的电流。利用某一电位水平上瞬间出现,然后降低或消失的电流。利用低频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疗法。低频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疗法。3. 中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常采用的电流频率多在中频电疗法常采用的电流频率多在20008000Hz之间。之间。根据所采用中频电流产生方式和波形与频率,中频电疗法根据

51、所采用中频电流产生方式和波形与频率,中频电疗法常分为:常分为:(1)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 音频电疗法音频电疗法 音频电磁场疗法音频电磁场疗法 超音频电疗法超音频电疗法(2)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 干扰电疗法干扰电疗法a.传统干扰电疗法传统干扰电疗法 b.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c.动态干扰电疗法动态干扰电疗法 由不同波形调制的中频电疗法由不同波形调制的中频电疗法a.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b.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3)低中频电混合疗法)低中频电混合疗法 音乐电疗法音乐电疗法 波动电疗法波动电疗法 4. 高频电流法高

52、频电流法将频率高于将频率高于100kHz的电流或其形成的电场、磁场或电磁的电流或其形成的电场、磁场或电磁场应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场应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短波疗法与超短波疗法短波疗法与超短波疗法短波疗法(短波疗法(short wave therapy)是应用波长为)是应用波长为10010m, 频率频率330MHz的治疗方法。的治疗方法。超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ultrashortwave therapy)是应用波长)是应用波长101m,频率,频率30300MHz的治疗方法。的治疗方法。5. 光疗法光疗法光具有电磁波和粒子流的特点光具有电磁波和粒子流的特点光波是电磁波谱

53、中的一部分光波是电磁波谱中的一部分光波依次分为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三部分光波依次分为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三部分波长波长400760nm临床理疗常用的可见光部分主要为红光、蓝紫光临床理疗常用的可见光部分主要为红光、蓝紫光应用人工光源或日光辐射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光疗法应用人工光源或日光辐射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光疗法6. 超声波疗法超声波疗法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16Hz20kHz的声波的声波频率高于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超过人耳的听阈,称为超声波的声音超过人耳的听阈,称为超声波应用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声波治疗法应用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声波治疗法(ultrasoun

54、d therapy)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强度随传播距离而剧减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强度随传播距离而剧减7. 传导热疗法传导热疗法利用热水、热沙、油、谷物、盐或其他固体和液体与身体利用热水、热沙、油、谷物、盐或其他固体和液体与身体接触,来把热传递给相应身体部位的治疗方法,其历接触,来把热传递给相应身体部位的治疗方法,其历史悠久,而且是最常用的热疗方法。史悠久,而且是最常用的热疗方法。8. 压力疗法压力疗法 在人体病患部位的外部施加压力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压在人体病患部位的外部施加压力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压力疗法。力疗法。9. 磁疗法磁疗法磁场作用于人体以治疗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磁疗法磁场作用于人体

55、以治疗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磁疗法(magnetotherapy)。)。10. 水疗法水疗法应用水治疗疾病、促进功能康复的方法称为水疗法应用水治疗疾病、促进功能康复的方法称为水疗法(hydrotherapy)天然水源(矿泉、海水、河水等)也)天然水源(矿泉、海水、河水等)也是重要的疗养因子。是重要的疗养因子。11. 冷疗法与冷冻疗法冷疗法与冷冻疗法利用低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温疗法利用低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温疗法(hypothermia)。)。低温疗法可分为两类低温疗法可分为两类利用低于体温与周围空气温度、但在利用低于体温与周围空气温度、但在以上的低温治疗以上的低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冷疗法(疾

56、病的方法称为冷疗法(cold therapy)。)。以下的低温治疗方法称为冷冻疗法(以下的低温治疗方法称为冷冻疗法(cryotherapy),其中其中- -100以下的治疗称为深度冷冻疗法。以下的治疗称为深度冷冻疗法。12. 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BF)反馈技术是将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以某种方式返输回控制反馈技术是将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以某种方式返输回控制系统,以调节控制系统的方法。系统,以调节控制系统的方法。用于生物、医学的反馈技术称为生物反馈。用于生物、医学的反馈技术称为生物反馈。应用电子技术和训练使人能对自己体内异常的不随意生理应用电子技术和训练

57、使人能对自己体内异常的不随意生理活动进行自我调节控制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生物反馈疗活动进行自我调节控制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生物反馈疗法。法。静电静电空气离子空气离子高压及常压氧疗法高压及常压氧疗法一、中国古代物理治疗学发展简史一、中国古代物理治疗学发展简史二、西方古典物理治疗学发展简史二、西方古典物理治疗学发展简史 理疗学的发展历程与手术疗法、化学药物理疗学的发展历程与手术疗法、化学药物疗法的产生与发展有重大区别;与近代,尤其是疗法的产生与发展有重大区别;与近代,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现代理疗学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现代理疗学的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性。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性

58、。 我国应用经穴中、低频电疗、经穴激光照射、经我国应用经穴中、低频电疗、经穴激光照射、经穴微波针灸、经穴磁场疗法和经学超声波疗法等,也穴微波针灸、经穴磁场疗法和经学超声波疗法等,也取得了一定临床经验,并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应用取得了一定临床经验,并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应用在物理治疗方面,给现代物理治疗学的发展增加了新在物理治疗方面,给现代物理治疗学的发展增加了新内容。内容。1. 老龄化的出现使得老年人口及老年患病率增多老龄化的出现使得老年人口及老年患病率增多 2. 慢性病患者增多慢性病患者增多3.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转变人类对健康的认识转变4. 工伤及交通事故增多工伤及交通事故增多(一)提高神经

59、系统的调节能力(一)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二)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二)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三)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三)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四)增强心肺功能(四)增强心肺功能(五)增强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能力(五)增强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能力(六)调节精神和心理(六)调节精神和心理(一)消炎作用(一)消炎作用(二)镇痛作用(二)镇痛作用(三)抗菌作用(三)抗菌作用(四)镇静与催眠(四)镇静与催眠(五)兴奋神经(五)兴奋神经- -肌肉肌肉(六)缓解痉挛(六)缓解痉挛(七)软化瘢痕、消散粘连(七)软化瘢痕、消散粘连(八)加速伤口愈合(八)加速伤口愈合(九)加速骨痂形成(

60、九)加速骨痂形成(十)增强机体免疫机制(十)增强机体免疫机制(十一)脱敏作用(十一)脱敏作用(十二)抗癌作用(十二)抗癌作用 物理治疗处方概念:包括运动训练治疗处物理治疗处方概念:包括运动训练治疗处方和物理因子治疗处方。由方和物理因子治疗处方。由专科医生专科医生通过必要的通过必要的临床检查和功能评定后,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和患临床检查和功能评定后,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和患者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平时对运动的爱好者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平时对运动的爱好及对运动治疗的耐受能力,为准备接受或参加运及对运动治疗的耐受能力,为准备接受或参加运动疗法的患者动疗法的患者选择一定的运动治疗项目选择一定的运动治疗项

61、目,规定适规定适宜的运动量宜的运动量并注明在治疗过程中的并注明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称,称之为运动治疗处方。之为运动治疗处方。一、概述一、概述 明确诊断明确诊断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 方法选择方法选择 确定疗程确定疗程注意几个问题注意几个问题(一)(一) 物理治疗单书写要求物理治疗单书写要求(二)(二) 物理治疗处方的内容和要求物理治疗处方的内容和要求物理治疗处方内容应包括:理疗种类、规格、部位、物理治疗处方内容应包括:理疗种类、规格、部位、方法、频次及示意图等。方法、频次及示意图等。1. 根据运动处方对象的分类根据运动处方对象的分类(1)康复治疗性运动处方)康复治疗性运动处方(2)预防

62、健身性运动处方)预防健身性运动处方2. 根据运动处方锻炼作用分类根据运动处方锻炼作用分类(1) 全身耐力运动处方(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全身耐力运动处方(心脏康复运动处方)(2)力量运动处方)力量运动处方(3)柔韧性运动处方)柔韧性运动处方 完整的运动处方应包括三方面内容,完整的运动处方应包括三方面内容,即运动治疗项目,运动治疗量以及运动治疗的即运动治疗项目,运动治疗量以及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运动治疗项目运动治疗项目(1)耐力性项目)耐力性项目(2)力量性项目)力量性项目(3)放松性项目)放松性项目(4)矫正性项目)矫正性项目2. 运动治疗量运动治疗量 是指运动治疗中的是指运动治疗

63、中的总负荷量总负荷量,其大小取决,其大小取决于运动治疗的于运动治疗的强度强度,运动治疗的,运动治疗的频度频度(密度)和(密度)和运动治疗的运动治疗的总时间总时间,其中,运动治疗的,其中,运动治疗的强度强度是运是运动处方中定量的动处方中定量的关键关键(1)运动治疗强度:一般采用心率、机体耗氧量、)运动治疗强度:一般采用心率、机体耗氧量、代谢当量和主观感觉等指标来确定其大小。代谢当量和主观感觉等指标来确定其大小。 最高心率:大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最高心率:大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80%以上,以上,中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中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70%,小运动量相当,小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于最高

64、心率的60%。 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其心率即为最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其心率即为最高心率。高心率。运动中出现不适症状;运动中出现不适症状;心电图出现心电图出现ST段缺血性下移;段缺血性下移;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血压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血压下降达下降达1.33KPa(10mmHg););心率达到该心率达到该年龄允许的最高心率。年龄允许的最高心率。极量(最大)心率极量(最大)心率=210-年龄;年龄;极量心率极量心率=195-年龄;年龄;最大心率最大心率=休息时心率休息时心率+(同年龄组预计的最大心(同年龄组预计的最大心率率休息时心率)休息时心率)60%机体耗氧量:以运动时的耗氧量占机体最大

65、耗氧机体耗氧量:以运动时的耗氧量占机体最大耗氧量的百分数(量的百分数(VO2max%)为指标。大强度运动)为指标。大强度运动耗氧量约为最大耗氧量的耗氧量约为最大耗氧量的70%,中强度运动约为,中强度运动约为50%60%,小强度运动约为,小强度运动约为40%,运动治疗的,运动治疗的耗氧量一般最大耗氧的耗氧量一般最大耗氧的40%60%。代谢当量(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简称梅脱简称梅脱(MET)。)。1梅脱代表机体静息状态下代谢率,梅脱代表机体静息状态下代谢率,约为每约为每kg体重每分钟耗氧体重每分钟耗氧3.5ml3.5ml/(kgmin) 。主观感觉:运动治疗中的主

66、观感觉是患者身体对主观感觉:运动治疗中的主观感觉是患者身体对运动治疗量的反应,适宜的运动治疗强度是在治运动治疗量的反应,适宜的运动治疗强度是在治疗中患者感觉舒适或稍微有气喘,但呼吸节律不疗中患者感觉舒适或稍微有气喘,但呼吸节律不紊乱。紊乱。(2) 治疗频度:是指每周参与或接受运动治疗的治疗频度:是指每周参与或接受运动治疗的次数。次数。(3) 治疗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治治疗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治疗的强度,一次运动治疗时间可以分为准备、练疗的强度,一次运动治疗时间可以分为准备、练习、结束习、结束3个部分。个部分。3.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掌握好适应证掌握好适应证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个别对待个别对待及时调整及时调整准备活动及整理准备活动及整理活动活动紫外线治疗病例:患者,女性,紫外线治疗病例:患者,女性,50岁。一周前出岁。一周前出现左季肋区疼痛经止痛药物治疗未见好转。近现左季肋区疼痛经止痛药物治疗未见好转。近日左季肋区出现皮疹小疱。查:左季肋区可见日左季肋区出现皮疹小疱。查:左季肋区可见3cm4cm皮肤充血,边缘界限不清,充血区皮肤充血,边缘界限不清,充血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