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笔记

上传人:z**** 文档编号:72137526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言学概论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言学概论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言学概论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笔记(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言学概论第一章 语言与语言学 第一节 语言的性质和范围一、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三、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四、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五、什么是副语言和人工语言?二者有什么关系?1、语言 :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 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 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 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 :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

2、然 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 ,乙事物就是符 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3、语言符号的特征: 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用什么能指代表什么所指是任意的)2、稳固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 3、渐变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4、线条性(语言符号在言语中只能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4、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 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 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

3、 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 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由于自然语 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虽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 还有其他副语言如文字、 体态等交际工具, 但是副语 言只是辅助性的交际工具,一般使用范围有限,语言是一种独立的交际工具,是第一性的, 副语言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是第二性的。因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5、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 语作品,狭义的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则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语言和言语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4、主要区别在于: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 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这种区别是区分语言单 位和言语单位的主要标准, 如语素、 词和固定短语属于语言单位, 而自由短语和具体的句子 都属于言语单位) ;语言是有限、稳定的,言语是无限、多变的。联系:一方面,语言来自 言语,依存于言语,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但是另一方面,语言又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 行言语实践。6、口语和书面语: 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口语是以语音为载体的语 言形式, 书面语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语言形式。 因为语言形式的载体不同, 所以形成了不同的 表达风格。口语用词通俗,句子简短,结构松

5、散;书面语用词文雅,句子较长,结构严谨。 关系: 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 即口语是第一性的, 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但书面语又是 口语的发展和提高。他们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出现“言文不一” ,但是如果书面语和口语的 差别太大,就会产生变革,如“五四”时期,废除文言改用白话文运动。7、副语言: 又称为准语言,是指人类其他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如文字、体态等,分为依附 性副语言如文字、电报代码等, 是语言的代码,一般可以准确地转换为语言。另一种是独立 性副语言如体态语、 美术语言, 可以独立使用。副语言的价值在于不语言的不足, 但由于使 用范围有限。8、人工语言: 是与自然语言(是由社会群体在日常交际活

6、动中自然形成的语言,如汉语、 英语)相对是概念,是指个别人工设计出来的语言,如电报代码、计算机语言,其中,世界 语就是一种典型的人工语言。9、副语言和人工语言的联系:第二节 语言的结构一、句子应该算语言单位还是言语单位?为什么?二、语言的层级与语言的子系统有什么关系?三、举例说明语音、语义、语汇、语法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四、举例说明汉语语音、语义、语汇、语法四个子系统的特点。五、语言类型的词法分类和句法分类各有哪几种?他们有什么特点?1、语言的层级和语言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语言系统可以分为:语音、语义、语汇、语法四 个子系统。 语言的层级可以分为下层和上层, 其中语言层级系统的下层是语言的形

7、式层, 即子系统中的语音层,包括音位和音节。语言层级系统的上层是语言子系统中语音和语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组合层。 包括:语素、词、 句子。2、语言的子系统: 1、语音系统(特点:语音系统由音位和音节构成,系统性主要体现在 音位之间的对立如,汉语普通话辅音系统中有送气和不送气的系统对立,和音节内部的 组合如,汉语有丰富的复元音但是,没有复辅音)2、语义系统(特点:其系统性体现在义项的聚合关系和句子的组合规则上)3、语汇系统(特点:包括语素、词和固定短语三级语汇单位,又因词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为基本语汇、通用语汇等类别)4、语法系统(就是语言符号的组合规则系统,如结构关系中的动宾结构关系。 )3、

8、语言的基本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 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 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 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 如词构成句子, 同时组合关系就是结构关系且是有立体的层次关系, 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聚合关系: 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又称联想关系。 如汉 语音节中的声母之间,都是聚合关系。举例说明语音、语义、语汇、语法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4、语言的结构类型:词法类型(分类) :词根语(又称为独立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 和虚词来表示,如汉语) ,屈折语(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内部屈折如阿拉伯

9、语,外部屈折如英语的单数变复数)粘着语(附加多种词缀来表示)编插语(以动词词根为 中心,在词根前后加词缀来表示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句法类型(分类) :主语 -动词-宾语、主语 -宾语-动词、动词 -主语 -宾语。第三节 语言的功能一、为什么说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其他功能的基础?语言的文化功能是由社会功能派生 出来的吗?为什么?二、为什么很多国产商品的包装、说明书等不用中文而用外文,不用简体字而用繁体 字?这与语言的什么功能有关?三、汉语中表示亲属关系的词泾渭分明, 表兄和表弟, 表姐和表妹,既要说出性别,还 要分出年龄的大小,而英语中却一律称为 cousin 。汉语中的伯父、叔父、姨夫、姑父、 舅

10、父等,在英语中没有内涵与外延相等的词和它们一一对应,英语中一律称为 uncle 。 请从文化的角度说明这种区别反应的什么问题。四、有人认为思维离不开语言,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不对,因为人在社会交际中, 可以用语言思维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如体态语之类的副语言来思维,但语言是思维最主 要的工具)五、什么是语言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1、语言的社会功能 :交际功能和标志功能2、交际功能: 体现为语言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上,语言是社会中的人们相互交际最主要的工 具, 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 是其他诸如文化功能等的基础, 因为语言就是 为了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离开了

11、社会交际需要, 语言的生命就不可能存在。 也不可能有其他功能。3、思维功能与语言交际功能的关系: 语言的思维功能是语言交际功能的产物,因为,语言 是在社会交际活动中产生的, 而不是在个人思维活动中产生的, 不在社会交际中学习和使用 语言,是不可能用语言来思维的。4、语言的标志功能: 语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社团的标志,是情感维系的纽带, 是一个人身份和文化素养的标志,同时还是作家个人言语风格的标志。如老舍小说“京味” 特征。5、语言与文化:A文化:社会成员共同创造并拥有的所有事物现象。特征是超自然性(人为创造的)和超个 人性(社会现象)分类:物质、智能、制度、精神文化B语言的文化特征:语

12、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具备超自然性和超个人性特征。语言还属于制度文化(因为语言系统是一种社会惯例, 言语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 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符合 社会惯例)精神文化C 语言的文化功能: ( 1)文化镜像功能(反映其他文化面貌的镜子)表现在:1、言语作品内容,如历史文献记录史前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2、语言系统本身也记录和反映人类文化面貌,如贝壳作为货币,与钱有关物品带“贝”字,3、语言还可以解揭示没有被语言作品记录下来的文化(2)文化传承功能(文化传播和继承的工具):6、克服语言障碍的办法 :普及和发展外语教育和提高语言信息处理包括自动翻译的能力。7、语言与心理: 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信息处理(

13、编码 -发送-传递-接受 -解码),也是一种 心理活动过程。语言心理功能 :指语言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包括思维功能 (抽象思维最主要的工具就 是语言,而且可以帮助人们固定和保存思维的成果)和认知功能8、认知功能 :指语言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一、语言在信息输入环节起重要作用, 如通过语言获得历史知识和非亲历的知识。 二、在信息匹配环节也起重要作用, 如通过语言 分类储存对事物如颜色、形状、人亲属关系,社会身份等的认识。三、在对输入信息进行特 征分析的环节也起重要作用。第四节 语言学及其发展 一、什么是内部语言学?什么是外部语言学?请举例说明。二、索绪尔语言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三、

14、现代语言学与古代、 近代语言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转换生成语言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 有什么异同?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谁?他的主要理论是什么?五、综合性语言学大批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语言学 :是研究人类语言的科学。任务: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功能,追溯语言发展演变的 历史,研究语言与其他相关现象的关系。2、内部语言学 :又称为本体语言学或微观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如20 世纪50 年代以前,将语言看作由语音、语法和语汇构成。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汇是语言的 建筑材料,语法是词构成和变化以及组词成句的规则。3、外部语言学 :又称宏观或边缘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其他相关现象的关系。如社

15、会语 言学、文化语言学等,与内部语言学没有太明确的界限。4、共时语言学 :研究某一时期的语言状况,如现代汉语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也称“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发展演变,如词源学,汉语史。5、语音学发展 :古代语言学 ( 古代西方、 印度语言学和中国古代语言学 ) 近代语言学 (历 史比较语言学)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当代语言学(转换生成 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综合性语言学)6、索绪尔语言理论: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现代语言之父第一, 区分语言和言语 第二,指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第三,区分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 第四,区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 以上内容共同构成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理

16、论。7、系统功能语言学 :也叫功能主义语言学,代表人物是韩礼德,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注 重语言的工具性质,认为语言的共性首先表现在语言所实现的功能上,其次才体现在各 种结构上,因此,语法描写应从意义入手,对该语言的意义潜势做出说明。8、综合性语言学 ( 主要研究语言与社会文化、 思维认知和实际应用的关系) 兴起原因 :一、语言自身发展过程中克服自身局限性的必然结果二、20 世纪科学发展由分化走向综合才主要趋势。第二章 语音学第一节 语音和语音学一、什么是语音?语音具有哪些性质?二、语音的音质形式和非音质形式有何区别和联系?三、为什么说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四、语音学的任务是什么?五、语音学

17、的分支学科有哪些?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1、语音:是人类大脑神经支配下由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并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具有声学性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音质等四要素)生理性 质(人的发音器官)心理属性(即语音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性质2、音质形式和非音质形式: 音质指声音的性质和特色,它是语音最重要的的属性。音高、音强、 音长的特征合称为非音质形式,又称为音律形式。关系:非音质特征是依附于音质特征来表现的,没有高低轻重长短的赤裸裸的音质是不存在的)3、语音的社会性 :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表现在 一、语音传递意义的功能是社会

18、赋予的, 其次,不同民族的人对同一个音的发音能力和听辨能力也是存在很大差异。 即语言习惯不同, 第三,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方言都有各自不同的语音系统。4、语音学的任务 :研究语音的学科就是语音学。任务:研究语音在“发音传递感知” 过程中的生理、 物理和心理特征,分析语音的各种要素的社会功能,彼此之间的关系, 以及 语音系统的构成和发展演变规律等。5、语音学的分支学科 :声学语音学、发音语音学、感知语音学、音系学、实验语音学 分支间关系: 各分支学科间关系日益密切, 语音学同其他科学如自然科学、 工程技术等日益 密切 .第二节 音素和音位 一、如何区别元音和辅音?并分别说明元音和辅音各自分类的情况。

19、二、什么是音位?举例说明音位的各种类型。三、音位和音素有什么关系? 四、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变体?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的区别是什么?五、什么是区别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与音素的发音特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音素 :从音质角度划分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包括元音和辅音2、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发音时气流是否受到阻碍。发音时,气流在发音 器官中不受阻碍而发出的音是元音,收到阻碍发出的音是辅音,其次,元音发音时,发 音器除了声带以外的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那部分 器官特别紧张 最后,发元音时,气流较弱,发辅音时,气流较强。3、元音分类 :舌面元音分为高、半高、半低、低

20、元音以及前、央、后元音和圆唇和不圆唇 元音,此外,在汉藏语系中还分有一类舌尖元音。4、辅音分类 :按发音部位:双唇、唇齿、舌尖前、中、后音等发音 按发音方法:塞音、擦音等5、音位 :是某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如汉语普通话 有 32 个音位 ( 10 个元音音位和 22 个辅音音位)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 只有当其 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分类:音质音位(音段音位)和非音 质音位(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和时位)6、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音素是从生理和物理角度分析出来的语音单位,音位是从社会属性 即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分析出来的语音单位。音

21、素数量多,音位在音素的基础上归并出 来的,一个音位可以包含几个音素, 因此, 音位数量少。 最后,音素是人类语音共通的, 音位是属于具体语言的。7、音位变体 :指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语音形式,如汉语的上声一般音高为214,但当两个上声连续时,前一个上声变为 35,前一个上声就是上声的一个音位变体。8、条件变体 :指那些出现条件收环境限制的音位变体,非音质音位一般是条件变体,如北 京话上调位 214 有 214、35、 211 三个条件变体,它们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处于 互补分布的状态。9、自由变体 :指那些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可以无条件地变读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可以自由替换,它们的

22、差别不会造成意义的改变。如文读成 wen 或 ven10、音素的发音特征 :人类语言中一个音素区别于其他音素的语音特征。10、音位的区别特征 :某种具体语言中某个音位区别于其他音位的特征。11、区别特征理论 :(二元对立、音系学) 第三节 语音组合一、什么是音节?举例说明音节的构成成分和结构类型二、复辅音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是什么?三、阐述韵律特征的特点及其在不同语音层次上的表现。四、举例说明各种语流音变现象。五、举例说明什么是历史音变。1、音节 :一种语言中音节和音位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最基本的自然单位。如“中流砥柱” 就是 4 个音节,音节构成成分:领音、起首音、收尾音、过渡音。每个音节必须有

23、而且 只有一个一个领音。结构类型:开首音节(以元音开头的音节)闭首音节(以辅音开头 的音节)开尾音节(以元音收尾)闭尾音节(辅音收尾)2、复辅音和复元音的区别 :复元音是几个元音组合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统一的发 音过程,其音质变化是逐渐过渡的,中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复辅音的组合不是一体化 的过程,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发音过程。其音质变化是突变式的,彼此之间没有过渡音来 联结,中间有明确的界限。3、韵律特征 :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也称音律形式。 其在不同语音层次上的表现为:音长变化构成“长短音” ,音高变化构成“声调” ,音强 变化构成“”轻重音,最后,三者一起

24、变化构成“语调” (语句中语音高低升降的变化)4、语流音变 :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 象。有时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调整语音的快慢、 高低、强弱, 也会造成语音的某种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如汉语轻声音节本身就是一种声调的弱化) 脱落(如三个仨)和增音等,这些音变都是为了省力的原则。5、历史音变 :指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所发生的语音变化。包括音位的合并,音位的分 化(指一个音位逐渐演变成两个或多个音位,如汉语中的声调本来只有平上去入四声, 但后来又各分化为阴阳两调。 )音位的转换以及音位补偿(古代越南语由无声调到有声 调。)第三章

25、 语义学 第一节语义和语义学一、主要的意义理论有哪些?各种理论存在哪些问题?二、表示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的词语时,如“骆驼祥子” “详林嫂”等等其意义有没有客观性?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虚词,如“的、了”等,其意义有没有客观性?三、把概念意义区分为通俗意义和专门意义两种有什么作用?四、举例说明评价意义和文化意义?五、举例说明各级语义单位及其相互关系。1、语义 :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2、意义理论 :指称论、观念论(词语的功能就在于能明晰地标记出各种观念,弊端: 用法论(一个词在语言中的用法就是它的意义,弊端:将词语的意义与语法混为一谈, 观点片面)3、语义的性质: 客观性和主观性,概括

26、性(专有名词、普通概念)和具体性,稳固性和变异性(语义的历史变化都经历了由临时意义到固定意义)4、语义的客观性 :语义最终源于客观事物现象,具有客观性,既包括表示实有事物现象的 词语,也包括那些表示虚构事物现象的词语,如凤凰,猪八戒以及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 象,因为这些词语所表现的客观世界虽然并不存在,但仍然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 移花接木式的反应。5、语汇意义( 语义包括词语和句子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6、概念意义区分为通俗意义和专门意义两种有什么作用: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深有浅,因此事物的概念意义又分为通俗意义(反应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比较肤浅、 模糊)和专门意义(反应事物内

27、部的本质特征,比较深刻、明确) ,区别作用:便于人 们使用,通俗意义一般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而专门意义则用于特定的学科领域。7、附加意义 :分为评价意义,形象意义(如鹅卵石、麻花等)和文化意义和语体意义(口 语风格和书面语风格)8、评价意义: 是词语所反应出来的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感情态度。分为显性 评价意义,如,褒义和贬义词语,隐性评价意义比较含蓄委婉,如, “传统”往往意味 着成就和落后等。9、文化意义: 又称文化色彩,是由造词理据体现的,对相关事物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趣情 调的联想。第一类是人名、地名等,第二类,如成语典故之类,第三类,如外来词语, 巴士、咖啡等。10、语义单位:

28、义项、义素、义丛、表述 p114第二节 义素分析一、义素分析要遵守哪些原则?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二、什么是冗余义素?为什么删除冗余义素不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三、义素分析主要有哪几种模式?请举例说明这些模式.四、试用义素分析的方法说明汉语的“杀”和英语的“kill ”的异同。1、义素分析 :就是把词语的义项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原则:对等性原则(义素分析的 结果必须与义项的意义相等,所指范围不能过宽或过窄)系统性原则(必须在一定的语 义系统中进行,如“父亲”和“老师”无法比较)简明性原则2、冗余义素 :如果一个义素可以从另一个义素推知,就是冗余义素,可以删除3、义素分析模式:名词模式(义项

29、=属性1、属性n、类属)动词模式(义项 =主体、方 式、动作、客体、原因) 、形容词模式(义项 =范围、方面、程度、性状)第四节 语义的聚合一、什么是语义场?语义场有哪些性质?二、举例说明语义场的各种类型?三、上下义关系和总分关系有什么异同?请举例说明四、二元义场中的词语能否都看做反义词?为什么五、举例说明多义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区别。1 、 语义场 :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构成的聚合体,又叫词汇场。性质:层次性(最 小的有两个如父亲和母亲)系统性,相对性(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义项,就分属于不 同的义场)2、语义场的各种类型:语义的聚合关系 :纵聚合关系(上下义关系和总分关系)和横聚合关

30、系(同义、反义、类义 关系)3、上下义关系和总分关系 :上下义关系是逻辑上的属种关系,具有包容性和相对性,传递 性,如人男人。总分关系:即词语所指对象之间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具有相对性 和传递性,如中国上海。关系:他们之间有类似之处,都可以进入“甲包括乙”的 格式,都是语义场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他们共同构成语义场的层级体系,但是上下义关 系是逻辑上的属种关系,但总分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反义词 ( 二元义场中的词语能否都看做反义词) :语汇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分为绝对反义词(构成矛盾关系,如死活)和相对反义词(构成反对关系,如大小)二 元义场(关系型:表示关系,如上面下面和异质型:表示对立

31、,如死活)5、派生义 :直接或间接从本义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分为引申义(通过事物现象之间 的相关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意义,如“手”与“用手” “亲手”等的派生关系)比喻义(通 过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似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意义,如“心脏”比喻“事物的中心” )第五节 语义的组合一、举例说明句子的三种意义、二、举例说明述谓结构、谓词的类型、谓项的格三、举例说明述谓结构的各种类型。四、举例说明什么是句子的语义指向?语义指向分析有什么作用。1、句子的三种意义: 逻辑意义 ( 由句子中实词本身的意义和相互间的语义关系构成,如“施事动作受事”等语义关系就是逻辑意义 ) 语法意义(由词语语法形式所表现出来 的意义,

32、主要由词语的语法形态、虚词或语序表示)语用意义( 说话人说出该句子时的交际用途和交际价值, 同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说出来, 可能有不同的交际用途, 这些交际用途就是句子的语用意义 )2、述谓结构: 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谓项组成。如“借”就必须要有三个谓项, 意义才完整。如“王老师借给我一本书” 谓词的类型:根据谓词带谓项的多少分为 一元谓词(主语加不及物动词) 、二元谓词(一般为及物动词) 、三元谓词(必须同时带 施事、受事和事情的及物动词)3、述谓结构的类型: 简单述谓结构(单句) 、复合述谓结构(复句)从属述谓结构(相当 于语法上的主语从句、宾语从句)降格述谓结构(定语从句)

33、4、谓项的格 :述谓结构中,谓词与谓项的语义关系。5、语义指向 :是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指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如“小 王扭伤了腰” “腰”的语义指向既指向“小王”又指向“扭”和“伤” 。语义指向分析的 作用:是对述谓结构分析的补充,对于准确理解句子,消除歧义和说明句式转换的规律 都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章 语法学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学 一、语法具有哪些重要性质?请举例说明二、语法有客观语法和主观语法之分,你能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吗?三、什么是语法形式?为什么说隐性语法形式也属于语法形式?举例说明常见的显性语法 形式。四、什么是语法意义?举例说明语法意义的各种类型。五、请你说说学习语法

34、学有什么用处?1、语法: 语言的结构规则,即词语的组合规则。性质:规约性(对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有 制约性)抽象性(潜存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生成性(根据少量语法规则生 成,无限多的话语)2、主观语法和客观语法 :主观语法: 语法书上描述的语法规则带有作者的主观性, 只是对 客观的社会惯例的一种描述) 客观语法: 人们在长期言语交际中自然形成的并共同遵守 的社会惯例)3、语法形式 :又称语法手段, 是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 隐性语法形式: 是指不能直接感知, 但可以通过是否组合、替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因此也是属于语法形式。4、显现语法形式 :语序(如“他笑”和“笑他”一个主谓结构,一个动

35、宾结构)、辅助词(主要为虚词和助动词)词缀、内部屈折(say said )重叠(形容词重叠表示程度高或适中,如高高兴兴)语调和重音、异根式(good better )和零形式 ( 英语单复数变化 )5、语法意义 :由语法形式表示的、 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和组合功能、 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 象的意义。类型:结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功能意义(如名词、动词等)范 畴意义(如名词表示事物等)情态意义(如主动语态、被动语态)6、语法学作用 : 第二节 词法一、什么是语法范畴?举例说明英语和汉语中的各种语法范畴。二、举例说明语素的各种功能类型。三、有人主张汉语像英语等语言一样,在书面上实行分词连写,你

36、认为这样可行吗?四、汉语与英语相比,词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哪些差异?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应该主要依据什么标准划分词类?为什么?1、语法范畴: 词的形态变化 如附加词缀内部屈折等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 A/ 性(主要是 名词分阴、阳、中性)英语和汉语都没有此范畴B 、数(名词单复数变化)汉语的人称代词和指人的名词后面加“们”表示复数。C格(用名词、代词形态变化表示)D、时和体(表示时间关系和过程状态)如英语过去式、现在时和将来时、三种体(一般体、进行体、完成 体)E、态(主动态和被动态)F、式(英语虚拟式) G人称(第一、第二、第三人称)H级(原级、比较级、最高级)2、语素:又叫词素,最小的有

37、意义的音义结合体。如“人们”是两个语素, “玻璃”是一个 语素。 语素功能类型: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 素,构词语素和构形语素(只能构成词语形态变化) 。3、 词 :最小的能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虚词和词缀 :区别是,虚词可以根据一定的语法规 则自由类推,可以跟短语自由组合, 词缀不能自由类推, 只能附着在词上, 不能跟短语自由 组合。4、词的结构类型 :单纯词和合成词 (复合词: 词根复合而成如联合式、 偏正式等 和派生词: 词根加词缀派生出来的,如前缀、后缀等)5、 划分词类标准 :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此种划分抽象不易把握)、形态变化(得针对不同 语言

38、类型)、语法功能(此划分普遍有效,体现在:对语言的是否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都有效)第三节 句法一、举例说明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二、直接成分分析法三、以体词为中心的短语是否都是体词性短语?以谓词为中心的短语是否都是谓词性短 语?请举例说明。四、句子的结构类型与短语的结构类型有哪些不同之处?五、举例说明句法变换的各种方式,并用自己的例字说明句法变换在语言研究中的作用。1、短语 :又叫词组,词与词组合。短语结构类型:主谓短语、述宾、偏正、联合、述补。 短语功能类型:体词性短语(又称为名词性短语或名词短语,汉语的体词性短语主要包 括以体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联合短语、 “的”字短语)谓词性短语(主要

39、作谓语,分 为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 )饰词性短语(只能做修饰语或补语(表语) )2、句子结构和短语结构区别 :有无句调,以及有些短语不能成句,如介词短语,第三,在 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不定式动词短语不能成句。3、句子的结构类型 :单句(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复句(由单句复合而成,只有一个句调。 )4、句子的功能类型 :陈述句、疑问、祈使、感叹。5、句法变换方式 :省略、移位(倒装) 、插入、替代、复写。作用:用于语言教学和语言 研究,解释歧义现象,如“鸡不吃了”解释“某人不吃鸡了” “鸡不吃东西了” ,还可以 分化某些结构相同而语义关系不同的现象。第四节 超句法一、举例说明语段的基本性质。二、顺

40、承型语段主要包括哪些小类?三、举例说明各种关联手段。四、有些关联词语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关系,请举例说明。1、语段 :是由语义上相互关系的若干句子,围绕一个语义中心组织起来的句子的组合,又 称句群、 句段等。 基本性质: 由两个或更多的句子构成, 各个句子间语义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语段有一个语义中心,具有层次性2、语义关联类型 :A 顺承型语段(并行关系:如并列行动或双方看法串行关系: 承接和递进 总分关系: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 解说关系:一部分句子对另一部分句子加以解释 说明) B 转折型(逆转、旁转:突然转话题) C 因果型(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条件 结果 目的关系:目的结果)3、 关联手段:

41、是指语段外在的形式联系。A、关联词语:分为顺承型关联词语,如,表时 间顺序的“首先” “然后”表并列的“此外” “还有” 转折型关联词语、因果型关联词 语。B、同指(如近义词“苦恼” “痛苦”所指基本相同或语句中运用代词也能表示同指)C省略D同现E句式F语序4、 有些关联词语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关系,请举例说明:如“原来”既可以表示时间顺序, 也可以表示因果顺序。第五章 文字学第一节 文字和文字学一、什么是文字和字符?文字和其他符号有什么不同(都是都是副语言)?二、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三、举例说说文字的各种类型四、根据构字部件和字母的区别, 你认为谚文应该看做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为什五、文字学和语言

42、学之间的学科关系?1、文字和字符 :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文字是以字符为元素构成的符号系统。 文字的基本书写单位是字符,字符的基本特征是能代表某种具体的语言单位,不代 表具体的语言单位的符号不是字符。字符除了字母和字以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符号 如阿拉伯数字等。字符与文字的关系类似于语言与词的关系。文字和语言都是符号 系统,字符和词分别是它们的符号。2、文字和语言 :关系:一方面,文字是语言的代码,是副语言,文字符号的所指是语 言单位,因此,文字离不开语言,但是语言不依赖于文字,没有文字,可以有口头 语言,许多语言没有文字,但是依然存在,但不存在只有文字而没有语言的现象。 另一方面,文字也扩展

43、语言的功能和使用范围,使其增加了书面语形式,此外,文 字还积极的促进语言的发展,使其规范化,消除或减少方言间的语言障碍。3、文字类型 :意音文字(其文字的字符既有表意符号又有表音符号)和表音文字(又 叫拼音文字)表词文字和语素文字、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4、文字学 :研究文字系统的科学。 其任务是:文字的性质和类型、结构、 功能, 发展、 起源、改革和规范,以及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文字学与语言学的关系:涉及文字与 语言的关系:A、由于文字不同于语音是语言系统的构成要素,文字学不是语言学 的分支学科,而是跟语言学平行的学科。B、语言口语的语言形式是语音,而书面语言的形式是文字。所以文字学是语言学的分支

44、学科。总结,文字学是语言学的分 支学科。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一、古代文字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基础上产生的?二、为什么独立产生的成熟文字系统都是意音文字?为什么表音文字都是借源文字(世界上的纯表音文字都是通过借用或借鉴的方式形成的,都是国际文化交流传播的产物)?三、简述文字传播的主要脉络。四、影响文字形体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五、文字改革和文字文字规范有何不同?你认为现在汉字该不该、能不能进行拼音化的改革?1、文字产生 :时间: 氏族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 原因: 社会需要用文字进行行政管理、 记录大事,祭祀等活动。2、意音文字 :古代意音文字的早期主要是发展表意字,但一些意义抽象的词、外族人

45、名地名,一些表示语法意义的语素等,就借用同音的现成符号表示,形成表音字,有了表音 字,文字系统才能准确完整的记录语言,文字体系演变的总趋势是向表音化方向发展。 所以成熟的文字系统不能没有表音字。当表音字广泛使用时,又产生了难以区分大量同 音词的问题。于是人们就用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构成合体意音字(形声字)。3、简述文字传播的主要脉络 : p2114、文字形体演变 :总趋势是由形象到抽象,由繁到简。影响形体演变因素:书写材料、工 具,书写的文化内容、使用场合。如篆书是当时的法定文字,用于庄重典雅的场合,而 隶书则是民间俗体字。5、文字改革 :一、文字体系整体更变(如,意音文字变为表音文字)二、文字

46、体系内部的局部调整(如中国大陆推行简化文字,改竖行书写为横行书写) 。6、文字规范 :确定文字使用的各种标准。字形、 字音、 字序、 用字规范、字符组合规范等。 如废除异体字,消除异音字。7、汉字改革 :汉语实行拼音化。虽然,文字体系演变的总趋势是向表音化方向发展。但存 在困难:汉语中同音语素特别多,一旦实现拼音化,就会造成区别语素的困难,汉语方 言差异大,共同语尚难推广交际,这样会造成交际困难。三、汉语都大量历史文献,改 用拼音文字,保存历史文献成为问题。所以,汉语拼音化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第三节 文字处理现代化第六章 语用学第一节 语用和语法学1、语言的变异性和规律性 :语言运用简称语用。

47、人们的语言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进行的,因此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也就是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见什么人说 什么话”。规律性:语言运用有特定环境,二是语言运用必须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如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三。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有不同的交际价值和交际效 果,这也是有规律的。2、语境 :语言交际环境简称语境。构成要素包括交际双方及其关系,以及交际目的和交际 方式等,语境对语用具有制约性。3、句法、语义、语用关系 :句法研究符号与符号的关系,语义研究符号与所指事物间的关 系 语用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语用原则1、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合作是会话的前提, 包括真实

48、原则 (不能说假话或缺乏根据的话) 适量原则(说话与当前交谈目的相关,不多不少)关联准则(所说话要与话题相关,即 要切题)方式准则(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 “礼貌原则”以“利他”作为特征。遵循: 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同情原则。关系:二者不能完全兼顾,但礼貌原则比 合作原则有更大的约束力。2、会话含义 :联系语境从对方话语表面含义中寻找出更深一层的含意,从而领会说话人所 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这种“言外之意”就是会话含义。第四节 言语行为1、言语行为 :由若干复杂的次言语行为组成的,需要一个包括所有言语行为的、更为 全面的理论类型:(以言述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述事行为(说出所要说的话)行

49、事行为(说话人 要用他说的话干什么事)成事行为(言后效果,多变)2、间接言语行为 :一种行事行为的形式表示另一种行事行为。是从字面用义推断出来的间 接用意。分为规约性 (按习惯就可推断出 ) 、非规约性(按语境推断)间接言语行为。第四节 会话结构和信息结构2、会话和话题 :是由一个以上的人参加的交替说话的言语交际活动。会话是一个有序 衔接的过程。在话语交际中,话题是重要因素之一,交谈就是由话题引发从而继续 或中断、承接或转换、推进或结束的。3、信息结构 :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最常见的是“已知信息新信 息”的信息结构模式。已知信息指说话人认定他所传递的信息是听话人已知的,而 新信息

50、则是未知的,已知与未知以说话人的主观认定为标准。如“客人来了”和 “来客人了”4、焦点与焦点突出 :焦点是话语表达重心或者说是表达重点。焦点突出是出于对比的 需要由说话人特意强调的表意重点。第二节 预设和指示语1、预设 :是发话人为了保证自己话语的合适性,在组织话语时对会话双方的背景知识所做 的假设。具有已知性,是已知信息,具有以先行语句为后续语句提供已知信息的作用。2、指示语 :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包括人称指示语如,一、二、三人称,时间空间指示语 如,“现在”“ 明天”等,社交指示语:从中可以判断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来, ,如“你” 和“您”的运用。第七章 历史语言学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一、关于

51、语言起源问题有哪些主要的假说?试加以评价。二、诺瓦雷的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叫喊的学说与“劳动创造语言”的区别是什么?三、试述现代科学对语言起源的看法。四、你认为语言与思维、人类是同时产生的吗?为什么?五、传统看法认为语言、 思维、工具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 你对这种传统看法有什么想法?1、语言起源假说:A、各种声音论(摹声论、感叹论、劳动叫喊论)有一定道理,但不足以解释一切语言 B社会契约论(人类交际需要,不合逻辑,但看到语言社会性)C手势论(以身体姿势的表达来解释语言的起源)错误的 D、劳动创造论(基本观点:一、 语言、思维、人、人类社会是同时产生的 二、语言是在

52、人们劳动中,由于交际的需要 而产生的 三、人类的语言从产生起就是有声语言。 )不完善2、现代科学对语言起源的看法 :有声语言产生于距今五万年前的晚期智人时期。在人类产 生有声语言之前,主要以手势、身体姿势等方式进行交际,而以各种简单的叫喊声作为 辅助交际手段。随着发音器官的不断完善和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种声音逐渐清晰, 并分解为更小的单位, 依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语流, 这样, 真正的语言也就逐步产生了。第二节 语言的发展一、举例说明语汇的各种发展方式。二、举例说明语法的发展。三、语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四、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律。1、语汇发展方式 :新词的产生(主要通过构

53、词如“电脑” 、借词如“沙发” 、仿照词如“现 实主义”等方式来产生新词) 、旧词的消亡(比如,天子、宰相等的消亡) 、词语的替换(指称谓由甲改换为乙如, “德谟克拉西”变为“民主” )、词义的变化(包括词义内涵、 和词义外延如扩大、缩小或转移以及词义义项的增减和评价意义的变化)2、语法的发展 : A 旧语法要素的消亡(如现代汉语不在用变调的方法来构造新词)B 新语法要素的产生(现代汉语增加了依靠词根加词缀派生造词的方法) C 语法系统的发展 (是 语法系统发展质的变化)3、语言发展的原因: 社会原因(社会发展变化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心理原因(语言的发 展变化必然受到人们思维认知等心理因素的影

54、响, 如人类语言普遍先产生表示空间的词 语)语言内部的原因(如语言和言语、口语与书面语、语言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作 用)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因为语言的形式是有限、 稳定的,而语言的意义是无限、多变的。4、语言发展的不平衡律 :语言的发展不是均衡、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表现在A 各子系统发展不平衡(语汇发展快,而语法、语音发展慢)和 B 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 ,以 及 C 语言各种变体发展不平衡(口语比书面语变化快)第三节 语言的分化一、社会方言有哪些主要类型?二、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不同?三、简述地域方言形成的原因、方言间的差异和发展前景。四、确定语言之间的

55、亲属关系主要依据什么?区分方言和亲属语言涉及哪些因素?五、谱系分类1、 社会方言 :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使用语言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同一种 语言的社会变体,一般称为社会方言。主要体现在语汇或表达习惯上的不同。社会方言 分为阶层语、行业语、隐语和宗教帮会用语。此外,年龄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别也可能产 生语言的社会变体。2、 地域方言 :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所形成的变体。地域方言的成音主要是由于交际障碍如 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社会割据、地理屏障或异族语言的影响,如美国英语和澳大利亚英 语是移民迁移的结果。此外,语言的统一也会产生新的方言。最后,地域方言的差异主 要体现在语音、语法和词义上。3、

56、亲属语言 :由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不同语言。如拉丁语分化出法语、意大利语等 它们之间有共同的历史渊源。 确定语言是否为亲属语言主要看: 语音对应关系和形态变化以 及最基本语汇的相似性。4、 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区别:A 相互理解程度”B民族和语言的关系5、谱系分类 :又叫语言的发生学分类,语系语族语种语支语群第四节 语言接触一、语言接触包括哪些类型?二、双语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表现形式?举例说明三、语言融合的原因和方式有哪些?四、什么是皮钦语?什么是克里奥尔语?两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1、 语言接触: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使用不同语言相互影响。类型:A语言要素的 借用 如借入和借出语汇、语音

57、、语法成分。2、语言联盟 :几种语言经常接触,互相借用较多的语言要素,结果形成某些共同的特点, 即语音联盟,语言间不一定同源但彼此间有相似之处。如欧洲巴尔干半岛语言联盟。3、词语借用 :包括借音、借形。4、多语共用 (双语现象或多语现象) :社团双语和个人双语以及自然双语和人为双语。5、语言融合: 又叫语言同化或语言替换,是指一指语言取代其他语言,成为不同民族共同 的交际工具。产生原因:族群杂居,长期共存。经济文化,优势失衡。人口影响,以多 胜少,三者通常共同作用发生语言融合。语言融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般都要经 一个双语或多语的阶段,最后导致一直语言取代另一种语言。6、语言混合 :指一种

58、语言被其他民族借用并且加以改造,形成一种 “拼凑” 起来的新语言。类型 : 皮钦语和克里奥语尔语7、皮钦语 ,是一种临时的混合语,特点,词汇比较贫乏,语音和语法都不太规范,有点词 还没有词表达,只能拐弯抹角的说: “我不能” “ My no can ” ,此种语言一般存活时间 不长。8、克里奥尔语: 是一种正式的混合语,一般是从皮钦语发展而来,特点是语言混合程度较 深,时间较长,词汇不断增加,语法规则不断完善,最后被有的族群作为母语来学习和 使用,或者获得官方的承认,就是成为克里奥尔语。第八章 综合性语言学第一节 心理语言学1、 心理语言学: 形成于 20 世纪 50 年代,是心理学和语言学的

59、交叉学科,研究语言与 思维的关系、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习得的心理机制和过程。包括后天论、先天 论及认知论(认知能力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2、 语言和思维: 相互作用关系,语音、语义、语法的产生离不开思维,思维认知是语 言习得的基础,如,儿童在习得语言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最后,思维 影响作用言语选择、组织和表达的过程。3、语言习得 :指儿童对母语的获得4、言语生成和理解: 构思编码执行 言语理解:语音知觉词语检索句子理解 语篇理解5、神经语言学 :言语表达、失语症研究等 第二节 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6、社会语言学 :联系社会发展来研究语言,研究语言的社会差异。分为微观研究(语 言地域

60、变体,社会变体等)宏观研究:语言接触,双语现象等7、文化语言学 :研究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如中国表亲属关系的词多,因为中国知重视 人际关系,而西方恰相反。以及通过语言系统、言语作品、语言变化及运用来研究 文化,如中国先秦时期“父”并不是专指“父亲” ,而是指“诸父” ,这反映了上古 群婚制。8、1和 2关系:共同性(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完全重合)差异性:文化语言学更广泛第三节 应用语言学9、语言规划 (应用语言学中人际应用语言学) :是国家或社会团体为了解决在语言交 际中出现的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应用进行各种干预的统称。主要有三 方面:共同语的确立 二、少数民族语言政策 三、共同语的规范

61、化和推广10、共同语 :是一定范围内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共同语。 包括民族共同语和 国家、国际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在基础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为规范的高级 语言变体。基础方言选择主要取决于方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使 用人口的数量。11、语言转用: 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人放弃使用母语而转用另一个民 族语言的现象。如少数民族转用汉语。12、共同语的规范化和推广 :指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 在语言的语音、 语汇、 语法 等方面确立明确、一致的标准。目的是便于人们使用语言来交际,是语言更健康的发展。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 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