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江苏专版总复习微专题训练:第14练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2126453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地理江苏专版总复习微专题训练:第14练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江苏专版总复习微专题训练:第14练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江苏专版总复习微专题训练:第14练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江苏专版总复习微专题训练:第14练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江苏专版总复习微专题训练:第14练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届精品地理资料 2019.4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2题。1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2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A空气湿度大 B风速大C光照强 D气温高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据此,完成34题。3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下渗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4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C缓解城市缺

2、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5图中、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6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径流、地表调蓄、蒸发蒸腾、河网调蓄B蒸发蒸腾、河网调蓄、地表调蓄、径流C河网调蓄、地表调蓄、蒸发蒸腾、径流D蒸发蒸腾、地表调蓄、河网调蓄、径流8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A修建水库 B植被覆盖率下降C降水强度增大 D上游河道

3、采砂下图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及两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示流域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Bf4地段流速最快C地势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Df1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10下列有关该流域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对c环节影响最大Bd的大小与a无关C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是a、b、c、dD人类对b环节影响较小下图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A、B、C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为岩石圈与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读图回答1112题。11A、B、C中,其形成与水循环类型有密切关系的

4、组合正确的是(双选)()AC海陆间循环 BB海陆间循环CB陆地内循环 DC陆地内循环12若乙为水汽输送,a、b、c、d的含义和下列地理现象成因相符的是(双选)()Aa四川盆地多夜雨Bb云贵高原多地下河Cc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行。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

5、口达2 350万。(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和_,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和_。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和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14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来自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6年呈递增趋势。监测显示的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 321.07平方公里,水位为3 193.8米。与2005年相比,青海湖水体面积扩大

6、了70.82平方公里,水位上升了0.35米。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政府和群众努力之下,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呈现了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材料二青海湖流域图。(1)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试分析布塔河的水文特征。(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3)试分析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6年呈递增趋势的可能原因。答案解析1B2.A第1题,图中的溢流能反映出地表径流,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反映出地下径流;图中内容不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该设计适合缺水地区,也适合降水较多的地区;该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具有环境效益。第2题,光照强、气温高、风速大都有利于水体的蒸发

7、;空气湿度大,空气中能进一步吸收的水体少,不利于水体的蒸发。3B4.B从图中可以看出雨水被收集到蓄水池中存储起来,使降雨时的地表径流减少;因而该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了地表径流,并有利于减缓城市内涝。5D6.C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表示海洋水转化为大气水说明其代表蒸发,表示地表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表径流,表示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说明其代表下渗,表示地下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下径流。第6题,表示地表径流,其随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增多,随下渗的增多而减少,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多。7D8.A第7题,从图中看,箭头向上指,应为蒸发蒸腾;位于冠层与土壤之间,为地表调蓄;包括地表调蓄、土

8、壤调蓄、地下调蓄应为河网调蓄;是径流,D项正确。第8题,修建水库可拦水拦沙,会引起河流含沙量变小,A正确。植被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B错。降水强度增大,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含沙量变大,C错。上游河道采砂,河流侵蚀作用增强,导致河道中含沙量增大,D错。9B10.D第9题,相等时间内,流经距离远则速度快,从图中可以看出,f4地段距离最远,所以f4地段河流的流速最快。第10题,水循环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径流量与蒸发量有一定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自东向西流,并注入海洋A,是a、b、c、d参与了水循环;人类对水循环中的d环节影响较大,对其他环节

9、影响较小。11AD12.BC第11题,由图可判断,A为岩浆岩,B为变质岩,C为沉积岩,沉积岩与流水的沉积作用有关,与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有密切关系。第12题,由乙为水汽输送可判断甲为降水,丙为蒸发,丁为径流。夜雨属于甲环节,应与c的含义相符;地下水对云贵高原可溶性岩石进行侵蚀形成地下河,与b的含义相符;地壳隆起,使东非高原气温下降,降水减少,与c的含义相符;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与b的含义相符。13(1)蒸发降水甲(或陆上内循环)乙(或海陆间循环)(2)地表径流下渗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4)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

10、资源遭受污染(5)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各种地表形态;促进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与交换。解析第(1)题,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为内流区域,但也有外流区域,所以既参与陆上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第(2)题,修建水窖通过收集雨水用于生产和生活,对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有较大的影响。第(3)题,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能够增加下渗量,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第(4)题,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主要有用水量大和水体污染两个方面。第(5)题,主要考查教材基础知识。14(1)陆地内循环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2)青海湖流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湖水补给量少,但蒸发旺盛;青海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3)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造成冰川退缩、入湖水量增加;流域内实施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如保护植被,植树种草)。解析第(1)题,青海湖地处内流区,参与内陆循环;布塔河为内流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降水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第(2)题,可从水循环的降水、蒸发、径流三个环节入手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第(3)题,青海湖水体面积扩大与冰川加速融化,入湖水量增加及湖区生态环境改善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