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赢在高考系列8.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2122917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赢在高考系列8.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复习赢在高考系列8.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复习赢在高考系列8.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赢在高考系列8.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赢在高考系列8.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讲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随堂演练巩固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 城市人口比重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ABCD 【解析】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由于图中表示的是江苏省的三大产业比重和城市人口变化比重,而江苏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因而可以判断,该地比重增长较快的一定是第三产业和城市人口,地位不断下降的肯定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依然是主导。曲线很容易判断出是第一产业(不断下降),但曲线的对应关系容易误判。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达到40

2、%以上,江苏属于经济发达省份,城市化水平要高出这个平均数,排除曲线(不足40%),只剩曲线。假设是城市人口比重,那么就是第二产业比重,接着从图中2005年对应的三大产业数据得出相加不足100%,显然假设错误。那么只能是第二产业比重,是城市人口比重,剩下的是第三产业比重。 【答案】 B 2下列有关图示曲线反映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ABCD 【解析】 从图中反映的情况,并结合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发现,该地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末,第三产业

3、比重超过第一产业是在1990年左右。 【答案】 C 3不少城市由于人口和家庭小汽车猛增,导致交通拥堵。下面关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看法,正确的是( ) A在城市中心建环形道路,并大量建设停车场 B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并加强交通管理,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限制家庭小汽车的增长,设立无车日,倡导步行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车流量 D将生活区和工业区布局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市民流动量 【解析】 城市中心大量建设停车场、限制家庭小汽车的增长、将生活区和工业区布局在一起等措施不可行也不可取,科学的做法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加强管理,大力发展城市公交通。 【答案】 B课后作业夯基一、选择题 (2011陕西安康

4、高三质检,78)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12题。 1在图甲中,字母反映的是( )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 解析: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 答案:C 2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 AD时段BB时段CE时段DF时段 解析:图乙中b阶段农业就业比重约为58%,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12%和30%,应为城市化初级阶段。 答案:B

5、近年来,许多城市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实现节能减排。读下列图表,完成34题。 四城市出行方式比较 不同交通方式能耗比较 单位:MJ/(人 交通方式 能耗 交通方式 能耗 小汽车 3.24.7 摩托车 1.82.8 公共汽车 0.31.4 有轨电车 0.170.8 轨道列车 0.050.11 3四城市中,交通能耗最低的是( ) A伦敦B香港C东京D上海 解析:根据不同交通方式的能耗值,结合四城市不同出行方式的比重,可知轨道交通占较大比例的东京交通能耗最低,更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答案:C 4上海交通节能减排的合理措施是( ) 发展轨道交通 反对私家车,拒绝汽车 发展公共汽车交通 以自行车或步行的方

6、式替代所有的机动车辆 ABCD 解析:相比较而言,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的交通能耗较低,应重点发展。 答案:B 图1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2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1中甲地价变化的原因和图2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 ) 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6图2反映了该市( )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图1中甲地出现地价次高

7、峰,说明甲地位于城市环路与主干道路交会处,因交通通达度提高,地价升高。图2中城市用地规模在城乡过渡带快速增长,是郊区城市化的表现,属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答案:5A 6C 下图为南亚某区域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78题。 7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从合理布局角度,适宜迁往小城市e的企业是( ) A水泥厂B钢铁厂C棉纺厂D造船厂 解析: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小城市e位于大城市市区冬季风的上风向,不适合建设严重污染大气的水泥厂和钢铁厂,小城市e又远离河流,不适合发展造船厂。 答案:C 8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其对城市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城市的空间规模缩小 B城市中心

8、商务功能更加突出 C城市空间结构更加混杂 D城市服务功能减弱 解析:部分企业外迁周围的郊区设厂,城市的空间规模扩大;大城市中心商务功能会更加突出;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城市服务职能更加突出。 答案:B 9(2011广东文综,3)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解析】 从题干来看,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城市面积增

9、长速度,故答案为D项,人均建设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说明我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答案】 D 10美国城市化进程经历的时间较长,大致沿着”S”形曲线阶段性上升。图中后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减慢的原因是 ( ) A能源短缺,导致工业发展迟缓,影响了城市化发展速度 B原有城市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可加速发展的空间不大 C工业基础弱,延缓了城市化速度 D政府采取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解析】 在后期阶段,美国城市化已进入成熟阶段,由于原有城市化水平高,可加速发展的空间变小,甚至出现逆城市化。 【答案】 B 11(2011山西晋城一中高三月考,3)下图为”某城市工业集聚规模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10、符合该城市工业分布和规模变化规律的是( ) A阶段,市区环境逐渐恶化,交通压力增大 B阶段,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迁移 C阶段,市中心工业规模持续扩大 D阶段,郊区工业规模逐渐大于市中心 解析:由图可知、阶段工业迁往郊区,市中心工业规模缩小,郊区工业规模已大于市区,有利于市区环境和交通压力的缓解。 答案:D 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对夏季空调冷负荷(达到某温度的制冷耗电量)进行测算,一组是根据该地气象站某日测得的气温,另一组是根据同一天在城市某住宅小区观测的气温数据,如下表。读表完成1213题。 时间 5:00 9:00 13:00 17:00 据小区温度测 算冷负荷(kW) 760

11、790 910 990 据气象站温度 测算冷负荷(kW) 560 590 710 785 12据表可推断该地气象站最有可能位于( ) A住宅区B商业区C工业区D城郊区 13下列地理环境问题不是主要由城市化产生的是( ) A城市洪水B”雾岛”效应 C酸雨D咸潮 解析:第12题,据气象站温度测算的冷负荷小于该小区温度测算的冷负荷,说明气象站位于气温较低区(城郊区)。第13题,咸潮主要与气候干旱有关,与城市化关系甚小。 答案:12D 13D 下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 乙过程有利于

12、地下水的补给 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B CD 15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天然调蓄能力强 B城市热岛效应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植被覆盖率降低 【解析】 甲曲线径流最大值较高且出现的时间较早,而乙曲线径流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较晚且较低,说明乙过程中径流速度较慢且向地下下渗较多,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而甲则相反,长期下去会导致城市地下水不足,出现水荒。一般城市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硬化较好,则水流速度要快一些,必然导致地表径流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要早些,且流量更大。 【答案】 14C 15D 二、综合题 16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

13、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中心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甲 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 、 、 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双选)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 ) A是社会生产力退

14、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 水平,二者的关系是 。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提到的城市的”空心”现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及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是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充分挖掘材料一得出。第(2)题,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其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第(3)(4)题

15、,材料二中的图甲充分反映出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同一国家不同年份比较,人均GDP上升,则城市化水平提高;不同国家相同年份比较则显示人均GDP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图乙则反映出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水平都随时间推移逐步提高,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同,同一时间段内变化幅度也不同。 答案:(1)英国 美国 日本 逆城市化现象 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2)BC (3)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促进 (4)起步早,

16、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极不适应 17(2012山东齐河高三月考,34)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1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2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图1 图2(1)根据图1和图2,可以判断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处于 阶段。下面漫画不堪重负反映出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除此之外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还出现了 问题。 (2)读图1和图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3)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

17、,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从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可以看出,不论是西部、中部还是东部,城市化水平都在上升,但速度和水平依然差距显著;从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来看,小城市的数量增加更快一些。第(2)题,关于在西部是否优先发展大城市的问题,这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因为大城市的服务功能强,带动能力强,因而优先发展大城市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该是有利的。但大城市由于规模大,城市问题也就更加突出,对环境的影响也就更大,在我国西部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下,也可能会产生更大的问题。因此,在西部地区优先发展大城市究竟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中期加速 城市交通拥挤 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大等 (2)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3)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9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