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72020333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0.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透镜焦距的测量*(201*), 北京)摘要 利用焦距仪和已知焦距的长焦透镜测量了待测凸透镜和凹透镜焦距 . 分别用共轭法和焦距仪法测量了同一凸透镜焦距, 分别用自准法和焦距仪法测量了同一凹透镜焦距. 实验测得凸透镜焦距为15.53cm(共钝法),15.62cm(焦距仪法),凹透镜焦距为 -22.61cm( 自准法 ),-22.67cm( 焦距仪法). 两种方法测得的透镜焦距均符合得较好.关键词 凸透镜 ; 凹透镜 ; 焦距 ; 焦距仪1 . 概述透镜是最基本的光学元件, 根据光学仪器的使用要求, 常需选择不同的透镜或透镜组. 透镜的焦距是反映透镜特性的基本参数之一,它决定了透镜成像的规律. 为

2、了正确地使用光学仪器, 必须熟练掌握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 学会光路的调节技术和测量焦距的方法.1.1 实验目的1) 加深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2) 学习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节技术3) 学习几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1.2 薄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的厚度相对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忽略时, 称为薄透镜. 薄透镜的近轴光线成像公式为:其中:f为焦距,p为物距q为像距,y和y,分别为物的大小和像的大 小,B为放大率.1.3 基本实验操作1)等高共轴的调节1依次放置光源、物、凸透镜和光屏在同一直线上,并让它们相互靠近,用眼睛观察判断并调节物的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央大致在 一条与光具座导轨平行的直线上,各光学元件的平

3、面相互平行并垂直 于导轨.用梅花形物屏做物,用标有“+”的屏做像屏.使物与像屏间的 距离大于透镜焦距的4倍,固定物屏和像屏滑块的位置.移动透镜,使 物在光屏上两次成像,若所成大像和小像的中心重合在像屏“+”的中心,说明系统已处于等高共轴状态,反之则不共轴,此时应根据两次成 像的具体情况做如下调节:(1)若所成“大像”的中心 不在“+”的中心,则左右或上下调 节物屏,使“大像”中心落在像屏“ +”的中心.(2)移动透镜使物在像屏上成一小像,若小像中心不在“+”的中 心,则左右或上下调节 透镜使小像中心落在“ +”的中心.(3)重复(1)、(2)两步骤、反复将大像和小像中心都调在像屏“+” 的中心

4、,直到所成大像和小像中心都重合在像屏“ +”的中心为止.2)凹透镜的使用本实验所使用的凹透镜刻度不在凹透镜中心平面上 ,故实验操作 时记录凹透镜位置每组至少应记录两次,分别将凹透镜双面朝同一方 向,记录平均值作为本组实验的凹透镜位置.2 .共钝法测量凸透镜焦距如果物屏与像屏的距离b保 持不变,且b4f,在物屏与像屏 间移动凸透镜,可两次成像.当 凸透镜移至O处时,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实像,当凸透镜移至Q处时,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实像由共钝关系结合焦距的高斯公式得:.22O 一口实验中测得a和b,就可测出焦距f.光路如上图所示2.1 实验数据记录物屏位置P=106.61cm -像屏位置 Q=2.

5、30cm123456O位置(cm)87.4587.3887.6087.4887.3887.50Q位置(cm)21.1021.1821.1821.1021.0821.16a=|O2-Oi|(cm)66.3566.2066.4266.3866.3066.342.2 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得:1=66.33cm,b=104.31cm,f=15.53cm其中:?a=0.25cm, ?b=0.20cmfx2dM餐?f= 3 L = =0 = =0.09cm故 f=15.53 0.09cm.3 .焦距仪测量凸透镜焦距焦距仪光路图如右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得3恤1产5=彳=tan 3故九二73.1实验数据记录平行光

6、管焦距f=550.000mm,玻罗版平行线距y=10.000mm123456yJ (mm)5.7255.7085.7005.7125.7205.720y2 (mm)2.8602.8762.8692.8892.8822.865y =|y i -y2l(mm)2.8652.8322.8312.8232.8382.8553.2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得:=2.841mm,fx= =15.63cm?y, 邪/ + /(% 贸 + 端=0.018mm23I Ay,工 42 dy工?fx=fxxJ3 +f)+(,)=0.11cm故 fx=15.630.11cm4 .自准法测量凹透镜焦距如右图,物屏上的箭矢AB经

7、凸透镜Li后成虚像 AB,图中 OF尸fi为Li的焦距.现将待测凹 透镜L2置于Li与AB之间,此时,A,B成为的L2虚物.若虚物AB,正好在L2的焦平面上,则从L2出射的 光将是平行光.若在L2后面垂直光轴放置一个平面反射镜,则最后必 然在物屏上成实像 A,B, .此时分别测出L2的位置及虚物的位置,则就 是待测凹透镜的焦距f.44.1 实验数据记录物屏位置P=106.61cm,凸透镜位置 O=80.00cm123456凹透镜位置Q, (cm)66.0466.1066.1265.8966.0666.12凹透镜位置Q” (cm)65.0065.1764.8664.9165.0665.14O2=

8、 ( (cm)65.5265.6465.4965.4065.5665.43虚物位置F(cm)42.7942.8642.9042.8643.0043.144.2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得:=42.93(cm), k=65.54(cm)f=-| i4|=-22.61(cm);=、西)=品=0.11cm23=1=0.15cm23=0.18cm故 f=- 22.61 0.18cm5 .焦距仪测量凹透镜焦距L平行光誉虫待前透镜5,测激目镣本实验的核心是使用已 知焦距的长焦凸透镜与未 知焦距的凹透镜构成无焦 系统,此时测量无焦系统中 两透镜的位置即可求得凹透镜的焦距.检验无焦系统的方式是示零法,现将另一凸透镜放置

9、于 焦距仪中,使测微目镜中可以呈现清晰的像,再将待调无焦系统置于平行光管与测微目镜之间,调节无焦系统的间距使测微目镜中再次呈现清晰的像,此时无焦系统调节完毕.装置如上图所示.5.1 实验数据记录长焦凸透镜位置O=60.00cm,长焦凸透镜焦距F=31.60cm凹透镜在左侧凹透镜在右侧123456凹透镜位置Q(cm)51.6551.4651.4469.2869.5069.35?f=|O q|(cm)8.358.548.569.289.509.355.2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得:=8.93cmf=-(F-)=-22.67cm%=?: ”/=的(用了 + A-=0.27cm23=0.27cm故 f=- 2

10、2.67 士 0. 27cm6 .结论实验测得凸透镜焦距为 15.53 0.09cm(共钝 法),15.62 0.11 cm(焦距仪法),凹透镜焦距为-22.61 0.18cm(自准 法),-22.67 士 0.27 cm(焦距仪法).两种方法测得的透镜焦距均符合得 较好.参考文献1徐龙海.透镜测焦实验中等高共轴的调节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5,S2:672赵玉屏.不确定度A类分量的t因子J.物理通 报,2000,11:32-333陆申龙,曹正东.关于不确定度A类计算值与B类计算值可靠性 的讨论J.物理实验,1998,1:17-184任占梅.自准直法测量凹透镜焦距的实验技巧J.内江科 技,2005,2:42(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