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1967725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2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导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导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导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导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导学案含答案(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考纲要求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全球气候变暖1表现过去的100多年中气温明显上升,到目前已升高了0.30.6。2主要原因(1)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毁林。3影响(1)直接后果: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2)二、臭氧层的破坏1臭氧层作用可以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现状全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明显。3原因氟氯烃化合物的大量使用。4影响(1)危害人体健康。(2)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三、

2、大气污染与酸雨1大气污染(1)污染源:燃煤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2)污染物2酸雨(1)定义:pH值小于5.6的降水。(2)成因:工业排放的含硫污染物与水汽结合形成的亚硫酸和硫酸。(3)危害(4)分布: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为欧洲、北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5)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酸雨严重?提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土壤呈酸性,有色冶金工业发达,酸性气体排放量大等。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地区差异人地关系模式图1环境问题的产生(1)环境污染指由于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破坏了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原有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导致环境各要素及整个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并发生严重的质量退化,从而使其中的有害物质

3、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系统某一组成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系统本身按正常规律运动的能力(自我平衡能力)降低,异常变化增多,整个环境系统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趋势。(3)资源枯竭侧重于资源本身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生态破坏侧重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过程中导致的生态失衡现象,即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的表现。资源枯竭可导致生态破坏,同时,生态破坏也会引起资源枯竭。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1)区域性: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

4、居住地的过度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利用资源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其环境大为好转(2)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因为大气运动、洋

5、流、地表径流等是不受国界限制的,如酸雨、国际性河流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气候异常等。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分析方法(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有时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

6、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考点常考题型环境问题的表现以某区域人类活动为背景,考查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表现以示意图或统计资料为载体,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例1(2012江苏高考)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

7、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BC D(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大气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 BC D思维流程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答案(1)D(2)A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 大气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成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大面积毁坏森林海平面上升,淹没沿岸低地、岛屿,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农田盐渍化;使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导致世界各国转变经济结构减少二氧化碳

8、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保护环境、植树造林臭氧层破坏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太阳活动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破坏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的合作酸雨人类燃烧大量煤、石油、天然气,排入大气中大量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使河湖水、土壤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根本途径;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是有效措施2其他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

9、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大熊猫、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噪声无形杀手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水俣湾事件、海上石油泄

10、漏解答有关环境问题试题的基本思路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试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中判断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便容易与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3)分析后果与危害。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增强对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与生

11、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4)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考点常考题型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措施以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为背景,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带来的危害以及解决此类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例2(2010江苏高考)左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右图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_、_和_。(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_。(3)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4)酸雨的

12、危害有_。解析由所学知识和图可知人类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硫化物,燃烧煤炭越多排放的二氧化硫量越大;酸雨的产生有两个必备条件:二氧化硫气体和雨,我国南方雨水比北方多,因而酸雨比北方严重,因而危害也很大,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使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等。答案(1)化石燃料无机硫硫化物(2)煤炭消费量(3)降水(4)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二读图析图能力(十二)地理漫画图的判读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

13、征等独特的表现方式,寓抽象于形象之中,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警示的效果。地理漫画的表现主题多集中在资源、人口、环境、粮食等重点问题上,用以反映人口问题以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展示人地关系及其协调途径。 熟知典型图示图1小鸟的悲哀图2小草的哀求图3飞来的山峰掌握判读技巧判断漫画,先抓主题,再分析,找出前因后果,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措施、意见)。以上三幅漫画可从五个方面来解读:(1)解读标题。漫画不能采用直白的标题,应该用夸张、比喻、象征性的标题。如上面三幅漫画的标题如果用“滥伐森林”“过度放牧”“人口过度增长”,就达不到漫画的效果,甚至就不是漫画了

14、。以上三幅漫画可重新命名:“小鸟的悲哀”可命名为:还我家园、无家可归、难民悲歌等。“小草的哀求”可命名为:争先恐后,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最后的晚餐等。“飞来的山峰”可命名为:农民的忧患、农民要失业等。(2)反映的问题。每幅地理漫画都反映了特定的地理问题,一般从画面中的内容可以读出来。如“小鸟的悲哀”反映的是乱砍滥伐森林,动物失去了家园,生物多样性减少。“小草的哀求”反映的是过度放牧。“飞来的山峰”反映的是人口过度增长,耕地不断减少。(3)产生的原因。如上图中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放牧、人口过度增长之间就存在因果联系。由于人口过度增长,一些地区为了生存,对森林进行大规模的采伐,通过毁林造田,种植粮食,

15、以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由于人口过度增长,一些地区运用落后的耕作方式进行掠夺性种植,或采取粗放型经营手段进行过度放牧,致使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量良田土质退化,甚至产生沙漠化或盐碱化,从而导致耕地减少。(4)造成的危害。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生态效益,一旦破坏将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物种灭绝等不良后果。(5)解决问题的措施。如预防和治理滥伐林木的对策:完善林木保护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建立起打击滥伐林木的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的林木保护意识。又如关于人口过度增长的问题,人类必须考虑自身发展与环境

16、之间客观存在的依赖关系,根据自然环境所提供的物质条件,保持和调节人口与环境相适应的比例关系,决不盲目地发展自身,要使人口的适度增长与环境保护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在这方面,发展中国家更要注意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应用“读图规范”典例(2014北京东城区模拟)下图为我国规划中的粤赣运河漫画。下列关于粤赣运河叙述正确的是()A连接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B可发展航运、养殖等,有百利而无一害C穿越武夷山脉,有利于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D占用沿线大量的土地,延缓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漫画的特点和类型是一眼洞穿的,但是漫画揭示的图示主题或主要内容是隐含较深的。题目中的“我国规划中的粤赣运河漫画”

17、,其关键词是“粤赣运河”。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作为漫画类图示,一般没有图例和点线,该步骤可以省略去。但是我们在本步中应初步分析和揭示漫画的主题内容和用意等。从典例图中人物的衣着和动作上,可以知道粤赣运河是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该类问题设计的题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反映的问题或主体、产生原因、影响、危害或治理措施。图示本身像其他图表一样,有解决题目所用的文字、数据及变化等信息,关键的解题思路多隐藏在题目当中。本题主要考查粤赣运河的概况和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从上述题目分析中可以看出,本题就知识层面来说,要利用“中国主要河流水系”的概况和影响

18、;就能力角度看,要辩证分析运河对沿线经济的发展,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或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当我们明确所考查知识和能力、知道所用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后,发挥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对设置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从图示和名称上可以看出,粤赣运河就是连接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A项正确;运河建成后,可以发展航运、养殖等,但是对沿线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不可能是百利而无一害,B项错误;南岭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因此该运河应该穿越南岭,武夷山脉是赣江与闽江分水岭,C项错误;运河会占用沿线大量土地,但是也会带动当地农业、航运、养殖、旅

19、游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发展,因此会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于是我们得出正确答案A。答案A读下面漫画,完成(1)(2)题。(1)该漫画反映的问题是()A死亡率过高B人口迁移量大C人口过多 D劳动力素质低(2)该问题不会导致()A生态环境问题 B资源枯竭C土地和粮食问题 D国防兵力不足解析:(1)C(2)D第(1)题,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是人口过多问题。第(2)题,人口老龄化才会引起国防兵力不足。 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地区差异(2013全国大纲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20、)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解析:选B题干显示,赤潮的发生跟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有关,显然这是由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的。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解析:选C水温高,浮游生物生命活动强,繁殖速度快;风力小,利于氮、磷营养物的聚集。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解析:选C由上题解析可知赤潮多发于水温偏高、风力偏小的海域,而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同时该区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题组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012浙江高考)2011年11月28日至1

2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据此回答第4题。4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推广太阳能、核能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增加森林面积提高单位GDP能耗ABC D解析:选B太阳能和核能属于清洁能源,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推广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排放二氧化碳较多,而风能、水能等非化石能源排放二氧化碳较少,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错误;增加森林面积可以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从而

22、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提高单位GDP能耗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错误。(2011广东高考)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5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6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解析:5.B6.C第5题,从图中可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级行政区有云南、湖北、重庆、海南、福建和广东,其中人均GDP高于全

23、国平均水平的只有福建和广东。第6题,山西和内蒙古人均GDP不高,但是煤炭消耗量大,人均CO2排放量高。课时跟踪检测(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分析北京空气质量日报表,回答13题。观测日期北京市各项污染物污染指数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2月16日1117720991383月2日613219391053月16日321931225004月2日563249792604月15日182132403245月2日37255144761.上述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污染物是()A臭氧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2.这一时期北京大气首要污染物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

24、冬季燃煤取暖汽车尾气排放北京春季干旱冷锋活动频繁A BC D3为降低以上首要污染物,北京市采取的措施有()A限制使用私人汽车B控制城市发展速度C减少城市人口数量D大力开展绿化工程解析:1.B2.B3.D第1题,酸雨的形成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有关。第2题,观测时段内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这是由于观测时间是在北京的冬春季节,此时气候干旱,且多大风,造成地面扬尘多。第3题,开展绿化工程可起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读下图,回答46题。4.就纬度而言,图中平均臭氧总量的极小值出现在()A赤道附近上空B北半球中高纬度上空C南极上空D北冰洋上空5就季节而言,图中南北半球臭氧含量的极

25、大值均出现在()A夏季 B冬季C春季 D秋季6臭氧含量的减少,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A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导致全球气温下降B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C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害沿海地区D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解析:4.A5.C6.B第4题,由图可知,极小值出现在赤道附近。第5题,北半球极大值出现在3、4月份,南半球极大值出现在9、10月份,都为当地的春季。第6题,臭氧含量减少,主要导致吸收紫外线减少,地表紫外线辐射增强,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下图是我国区域产业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回答78题。7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是()A中部地区 B南部沿海地区C京津地区 D北部沿海

26、地区8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A经济发达B工业结构轻型C气候变化不明显D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解析:7.A8.B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部地区CO2排放量最大,是今后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第8题,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从图中可以得出,南部沿海地区排放量少,减排效率高,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有关,且本地区主要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能耗少。(2014吉林检测)气溶胶是大气中悬浮的液态或固态微粒的总称,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来源可分为人为气溶胶和自然气溶胶两种。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通常用以推算气溶胶含量。读我国多年平均气溶胶厚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910题。

27、9.图中A、B两地AOD数值的差值可能为()A0.1 B0.3C0.5 D0.910图中A、B两地同在四川,但AOD值差别却很大,分析两地AOD值差异大的主要原因()A地地势高B地植被覆盖率高A地工农业活动多 B地人口密度大A BC D解析:9.C10.D第9题,依据等值线判读“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判读A数值为00.3之间,B数值为0.60.9之间,则两地差值大于0.3、小于0.9,故C项正确。第10题,图中A地位于横断山区,空气稀薄,气溶胶含量少;B地位于四川盆地,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因人类活动多而气溶胶含量大。读漫画“美好的回忆”,完成1112题。美好的回忆11此漫画反映的主要问

28、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过度放牧 D过度开垦1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这种环境问题突出的是()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解析:11.B12.C从图中可知,原来有树、农田、白云,农民在用牛耕种土地,现在有风沙,用骆驼耕种土地,这些说明土地的荒漠化。此种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二、综合题(共52分)13下图是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1)在“森林破坏严重”“河流污染严重”“酸雨”“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五大环境问题中,图中A地区的主要问题是_。C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4分)(2)简述图中A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9、(12分)(3)图中B地区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6分)(4)试分析C地区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图中A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分析。B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过度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其造成的危害需从整个长江流域进行考虑。C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会影响地球生物的生存。答案:(1)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2)自然原因: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垦荒。措

30、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3)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生态环境恶化。(4)过量的紫外线使大量低等生物遭受灭顶之灾,从而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过量紫外线还会使生物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青藏高原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14.(2014东北四校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历史上,三江源曾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然而近些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草场退化、湿地消失,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中科院研究人员指出,三江源的生态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材料二2012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项目区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治理区草

31、地退化趋势初步遏制,森林生态功能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加,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1)引起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6分)(2)读图将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填入空格内。(8分)_;_;_;_。 A草场退化 B过度放牧C畜产品需求增加 D人口增加(3)针对三江源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8分)解析:第(1)题,题目强调的是“自然原因”,所以应当从气候变化、生物灾害等方面思考。第(2)题,在人地矛盾的问题上,人类因自身发展的需求而不断向自然(三江源的草原)索取过量的物质,因而人口增长是根源。第(3)题,结合实际,可迁移“大牧场放牧业”的成功管理

32、草原经验。答案:(1)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剧,气候干旱;鼠灾严重。(2)DCBA(3)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减轻草场压力;建立饲草基地,加强牧场基本建设等。第二讲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可持续发展 考纲要求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阶段人地关系史前文明时期人类适应自然时期,人与环境是一种依赖的关系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人地关系不协调,但有了科学的萌芽工业文明时期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温馨提示(

33、1)农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为生态破坏,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为环境污染。(2)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认识已产生了科学的萌芽。例如“天人合一”理论、“顺天时、量地利”思想、因地制宜等。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20世纪后半叶,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安全,并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2)内容(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哪三个方面?提示: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4)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温馨提示(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

34、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三、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转变观念包括转变传统的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2调整行为主要包括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3加强国际合作(1)目标:实现由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换。(2)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坚持21世纪议程中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温馨提示落实可持续发展的个人行为主要有节能节水、购买

35、绿色产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垃圾分类、拒食野生动植物、参与环保宣传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可持续发展原则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

36、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政策考点常考题型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系统组成要素图为背景,考查可持续发展组成系统的关系及协调发展途径以某项人类活动为载体,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以及所符合或违背的原则例1(2013江苏高考)20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题。(双选)(1)19952010 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A大量消耗资源

37、B大量排放污染物C科教投入不足D人口增长缓慢(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A社会保障建设B经济基础建设C农业基础建设D生态与环境建设思维流程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思考方向要分析经济发展过快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明确示意图中19952010年间发展相对缓慢的两大支持系统,这两大支持系统也是今后在发展中应大力加强的。第二步: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第三步:用方法、快速锁定答案第(1)题,可用直选法。图示发展支持系统在19952010年期间,生存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发展相对缓慢,这说明发展支持系统发展较快是以牺牲环境、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污染物为代价的。第(2)题,可用因果关系法。根据上题分

38、析可知,要保障图示系统的协调发展,应大力发展生存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答案(1)AB(2)CD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在工业经济结构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其具体内容表解如下:项目含义循环经济农业资源得以再生;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工业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少到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它包括三个

39、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配置,二是清洁的工艺,三是清洁的产品农业生态农业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1)分析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与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来进行分析。(3)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

40、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发展科技,贯彻加速科技进步教育方针,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对外开放。发展教育,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41、。(5)区域协调发展:发展交通通信、商业贸易等(促进商品流通、经济交流,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互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等)。产业转移(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互补)。考点常考题型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区域性环境问题为背景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发展模式图为载体考查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例2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完成(1)(3)题。(1)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

42、低的人口素质D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该产业设想对农业的影响是()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3)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A北方的退耕还草B湖区的混合放养C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解析第(1)题,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及深刻的环境危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庞大的人口压力。第(2)

43、题,该构想图能够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减轻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进农业生产结构,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第(3)题,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完全符合循环经济模式,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而A、B、C三项尽管也符合保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生产原则,但不能做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答案(1)C(2)B(3)D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二读图析图能力(十三)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

44、势等要素联系起来。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熟知典型图示图1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示意图图2汽车产业链结构图图3秸杆利用方式示意图图4循环农业模式图图5地理环境整体性图掌握判读技巧关联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图之间的关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判读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1关键环节突破法(1)浏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示意图的地理事物的主题;(2)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点;(3)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4)将

45、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信息;(5)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检查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2直接代入尝试法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进行尝试求解答案。应用“读图规范”典例(2014郑州二模)下图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地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地区 D四川盆地(2)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 B棉花和纺织工业C水稻和米皮加工 D油菜和油料加工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的主题是什么,搞清各个框之

46、间的(因果)逻辑关系。题干中明确指出这是“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可以体会出三点内容:“夏季”说明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季节性明显、“生态农业”表明图中显示两个重点:各框中主要是农业要素、各框之间主要体现生态关系。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判读这类图示,对每一个框和箭头都要进行梳理,在头脑中要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找出突破口。例题中外围的三个条件:“向市场提供产品获得资金”表明该农业生产是商品农业,“资金用于大规模农业机械化”“资金用于实现农田水利化”表明该地区适于机械化生产、农业生产需要灌溉或排涝。图示左侧信息:小麦主要供给面粉厂,秸秆用于喂养牲畜、制造沼气。沼气池一方面提供燃料,另一

47、方面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充分体现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生态特征。右侧体现类似的关联性。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分析题目要求,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从自己最有把握的框入手。本题考查点包含两个方面判断所在地区、填出预留框的内容。比较选择项给的四个地区,结合步骤二的判读,具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商品性高的地区应是我国东北平原地区。连接P框的箭头中,一个重要的突破点是指向耕地的“固氮”作用,应该是大豆。而以大豆为原料进行加工的,自然属于豆制品加工。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以生态农业为背景和线索的关联图,可以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在联系:生产活动互为提供的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

48、产活动之间(农业之间、工农业之间投入产出)的联系、生产活动的综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分析各框之间的联系,理清逻辑过程,选择适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上述括号内的要点)。例题图示和问题体现了东北平原上农业生产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之间在生产条件、投入产出上的联系。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将已经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起来,检查一遍,再次联系题目涉及的条件和结果,进行比较和补充,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准确性。比如图中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经济作物是大豆,与东北地区的作物类型相符。黄土高原大豆种植较少,长江中下游和四川盆地夏季主要作物是水稻。答案(1) C(2) A(2014苏北四市模拟

49、)读某区域工业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图,回答(1)(2)题。(1)该地的主导产业最有可能是()A电力工业 B采掘工业C冶金工业 D建材工业(2)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主要目的是()A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B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效益C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D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解析:1.C2.D第1题,分析关联图,该地企业主要是对金属冶炼企业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因而冶金工业是其主导产业。第2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1(2012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下图中甲省的

50、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 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解析:第(1)题,涉及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等知识。由图中甲省是山西省可知该省为全国能源基地,二氧化碳排放量大;题干问的是“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推知另一条原因应和山西省经济水平低有关。第(2)题,涉及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结合所学旅游业的意义,根据图中提示不难对其分类。答案:(1)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甲省经济发展水

51、平较低(以传统产业部门为主),GDP相对较低。 (2)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2011 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闭幕,会议最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等方面达成多项协议。下图为2005年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读图回答23题。2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及其原因是()A中国经济水平高B印度居民环护意识弱C美国工业发达,能源消耗量大D俄罗斯经济总量大3若图中某国家退出京都议定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其违背了()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

52、则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解析:2.C3.C第2题,人均碳排放量的大小与能源消耗有直接关系。第3题,退出京都议定书意味着放弃参加共同应对全球变暖的行动,违背了共同性原则。题组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13福建高考)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45题。4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5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促进民居集中A BC D解析:4.D5.B第4题,甘蔗、水稻的生长都需要高温多雨的环境,一般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较好的南方地区;河套平原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水源缺乏,不宜种植水

53、稻和甘蔗;黄淮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受水源条件限制,不宜大规模发展水稻和甘蔗种植业;辽东丘陵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热量不足,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和甘蔗。第5题,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城镇化、人口迁移关系不大,所以错误。课时跟踪检测(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

54、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解析:1.D2.B第1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第2题,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2014连云港一模)食品安全越来越令人担心。馒头里加过量增白剂,饮料添加塑化剂等,这对人体都是极其有害的。据此回答34题。3下列关于

55、餐桌上频频出现污染现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品添加技术越来越发达B人们不良的消费观念和饮食观念C食品添加剂提高营养价值D添加剂可提高食品质量,且有利于食品保存4餐桌污染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安全性原则解析:3.B4.B本题组主要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及原则。第3题,传统的观念是馒头越白越好,食品越甜、越香越好,于是不法商人为迎合大众的品味和喜好,在食品里加入大量的增白剂、糖精、香精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第4题,餐桌污染影响了人体的健康,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并非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014石家庄质量检测)龙井生态农业,是集英国贵妃

56、鸡、美国山鸡、竹鼠等特色珍禽养殖,百香果、红心蜜柚、美国早熟核桃等名优水果种植;活禽屠宰、分割、熟食深加工、动物标本工艺品加工,农家乐餐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园。下图是龙井生态链种养循环图。读图,完成56题。5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 ()食品加工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养殖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珍禽的羽毛制作观赏标本A BC D6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废弃物资源化,降低环境污染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果草套种,

57、提高土地利用率A BC D解析:5.C6.D第5题,在红心蜜柚等新型水果中套种玉米草等牧草属于空间上的合理利用,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是养殖业的生产需要,二者都不属于废弃物的再利用。第6题,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属于经济效益。(2014吉林重点中学模拟)读江西省19902005年的三废排放变化特征图,回答78题。7江西省21世纪工业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是()A工业废水 B工业废气C固体废弃物 D没有8江西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在21世纪迅速上升的原因不可能是()A城市发展使绿地减少B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把部分产业迁往江西C机动车增多D完善能源消

58、费结构解析:7.C8.D第7题,从图中可看出,工业固体排放在2002年后基本为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第8题,完善能源消费结构会使工业废气排放量得到控制,而不是迅速上升。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910题。9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A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B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的合理保护C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积累D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10下面属于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表现的是() 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 BC D解析:9.B10.C第9题,该岛屿各种基地的建设是为了发展经济,水土保持林的建设是为了保护环境,说明了该发展模式的特点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第10题,据图可知,在湖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