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锻炼七大误区:经常干体力活无需锻炼

上传人:qd****88 文档编号:71962325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健身锻炼七大误区:经常干体力活无需锻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健身锻炼七大误区:经常干体力活无需锻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健身锻炼七大误区:经常干体力活无需锻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健身锻炼七大误区:经常干体力活无需锻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身锻炼七大误区:经常干体力活无需锻炼(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健身锻炼七大误区:经常干体力活无需锻炼 健身锻炼七大误区:经常干体力活无需锻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安康。利用闲暇时间走进健身房或融入大自然进展各种健身锻炼,已不再是退休老人的“专利,更多的中青年职业人士也乐在其中,成为时尚的业余生活方式。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虽然健身热情很高,健身效果却不甚理想。造成这种反差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锻炼意识和行为中存在着不少违反科学的误区。误区一:经常干体力活无需锻炼【案例】王师傅是工厂的一线工人,街坊邻居喜欢健身,想拉他一块儿锻炼,他很不屑:我平时在厂里体力消耗已经很大了,劳动强度也不低,回家后还要做家务,与那些坐办公室,长时间缺乏体力

2、劳动的人不一样,可以不必再进展什么体育活动了。专家点评体力劳动不能代替体育活动。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体力劳动多是局部负荷较大的运动,大多是屡次重复的单调性的体力活动。体育锻炼那么是根据各人的体质特点,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较为系统的身体活动,既可作用于全身,又可作用于局部。适当的体力劳动对增强体质虽有帮助,但并不能使身体得到全面、安康的开展。许多体力劳动有固定的姿势,经常用力的肌肉得到开展,用力少的肌肉得不到锻炼,而且长期持续一个动作,会使个别肌群过度紧X出现痉挛酸痛,例如弯腰屈背地操作,会导致腰肌劳损,出现腰酸背痛等。如果想更安康地生活,即使是体力劳动者,也应在体力劳动后进展一些强度较小的体育

3、活动,这样可以使神经中枢的兴奋性转移,代谢物的排除加快;也可使参与劳动活动的肌肉得到充分放松和休息,加快解除疲劳。-page- 误区二:只要锻炼,什么运动形式都行【案例】X大妈家住紫金山下,一年前退休后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开场参加了健身队伍。她充分利用“近水楼台的居住环境优势,每周至少登山23次。开场由于运动时间短,运动量不大,还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之处。但随着运动强度逐渐增大,她常常在爬山时感到膝盖疼痛,尤其是在下山时疼得更加钻心,后来不得不放弃登山锻炼,并到医院就诊。医生的诊断结论是,她患有退行性骨关节炎,不适合从事较长时间的登楼、爬山等运动。专家点评锻炼身体是好事,但锻炼工程和锻炼方式的选

4、择一定要因人而异,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如此才能事半功倍,获得良好的锻炼效果。所谓因人而异主要是遵循三个原那么,一是因年龄而异,一般来说老年人身体器官老化,骨质疏松,各项身体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因此应防止剧烈运动,以运动强度较低的散步、慢跑、打太极为最正确选择。二是因体质和身体状况而异。锻炼时,除了考虑年龄因素以外,还应该根据自身是否有运动的习惯以及自己的体质状况来选择运动的强度。老年人中其实不乏常年坚持体育锻炼,身体机能比拟好的,完全可以进展一些较大强度的运动。而有些年轻人没有锻炼的习惯,刚开场健身时就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争强好胜,贸然从事一些剧烈的竞争性运动。第三,健身爱好者在开场系统

5、锻炼之前,应该进展适宜的体检和一些运动练习测试,以检查是否患有某些运动禁忌症。如像X大妈那样患有骨性关节炎及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者,不适合爬山、爬楼梯、深蹲等活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适宜进展太过剧烈的运动。-page- 误区三:因为锻炼了,就不加节制饮食【案例】老陈是公务员,体形较为肥胖。为减肥,他每个星期至少慢跑3-4次,周末时还经常爬爬山。但由于平时应酬比拟多,在饮食方面比拟随意,在他看来,没必要节制口腹之欲,因为他自认为平时的运动量已经够大的了,足以消耗掉多余的能量。结果他的体重越来越大,体检时陆续出现了血脂增高的现象。专家点评不可否认,运动能够有效地消耗脂肪,但是较大强度、较长时间的有氧运

6、动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消耗锻炼者的体能,因此在运动后更容易产生疲劳感和饥饿感,从而引起更强烈的进食欲望;同时坚持一段时间的有氧锻炼后,消化系统功能会有所加强,使得进食更容易被吸收。因此,对于以减肥为主要目的的锻炼者来说,如果不控制口腹之欲,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运动后的减肥效果。实际上,对于不少人来说,每天少吃500大卡的热量,要比去健身房里运动一个小时要来得容易得多。同理,辛辛苦苦运动后达成的减肥效果,很容易因为管不住嘴而付之东流。因此,只有“迈开腿与“管住嘴双管齐下,才能实现最好的减肥效果。-page- 误区四:当天锻炼过,其它时间就可坐着了【案例】陈女士在公司从事文案工作,是典型的“办公族

7、。因此,为了增加体力活动,每周会抽时间慢跑3次,每次30分钟。除此之外一天中的大局部时间不是面向电脑,就是看电视,算下来,一天中静坐的时间不低于8小时。同事们都劝她不要老坐着,应该每隔一段时间起来活动活动,她颇不以为然,表示每周有3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锻炼已经足够了,其它时间多坐坐无所谓。结果她慢慢地出现了腰颈肩的疼痛,以及血压升高。专家点评陈女士的观念不是孤立现象,其实,虽然30分钟或l小时的锻炼让身体的各部位都已得到活动,但这种效果不可能管一天。如果其他时间还是处在一种静态姿势中,仍会造成神经、肌肉、血液等的僵化和呆滞,对安康极为不利。研究显示,即使每天运动两小时,也不能弥补十几个小时坐着

8、不动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正确做法是,除了固定锻炼外,无论是看书、看电视、写作等,每隔l小时都要站起来活动活动。-page- 误区五:运动强度一成不变【案例】老X的主要锻炼方式为上下班途中骑自行车约半小时、上下小高层的居所不坐电梯走楼梯。锻炼半年之后参加了体质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他的心肺耐力处于良好状态。老X深受鼓舞,按这一方式又坚持锻炼了一年多,再一次进展体质测定,却发现心肺耐力仍然是良好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善。老X颇为纳闷,不是说有付出必有回报吗.我坚持锻炼已有近2年时间,怎么心肺耐力水平同一年多前相比没有明显改变呢.专家点评老X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值得肯定,之所以没有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问题的症结在

9、于其运动强度长期保持不变。老X开场锻炼的初期,相对于以前乘机动车上下班和坐电梯上下楼相比,运动负荷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了对心脏和呼吸系统的有效刺激,促使心肺耐力有所提升。以后虽然坚持锻炼,但由于其上下班和上下楼均是固定路线,运动时间和强度都没有明显变化,又没有增加其它锻炼方式,久而久之机体已适应了这样的运动强度,也就是说同样的运动负荷已不能像健身之初那样对机体产生足够强的刺激作用,根据运动健身的超负荷原那么,长期锻炼时,隔一段时间要把运动的负荷适当的增加,才能产生必要的健身效果。-page- 误区六:急于求成,运动量超过承受能力【案例】小李是IT白领,没有运动习惯,属于长期静坐的办公族。最

10、近单位组织体检,医生警告他身体过于肥胖,血压也偏高,如果不赶紧加强锻炼,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很大。小李一听慌了神,忙撺掇同事小赵每天早上与他一起跑步。年轻人本就血气方刚,两人又都是争强好胜的性格,第一天两人就你追我赶飙了3000米,第二天早上仍意犹未尽,但这回腿部明显酸痛,2000米下来就支持不住了,小李还拉伤了腿部肌肉。随后几天小李都无法正常锻炼。专家点评小李所犯的错误在于不顾自身体质根底而急于求成,在锻炼初期采用超过其身体承受能力的运动量,结果不仅没能到达理想的锻炼效果,反而造成过度疲劳甚至运动损伤,从而影响到锻炼的积极性,使健身方案不能顺利实施。运动健身中合理负荷、循序渐进十分关键。健身

11、锻炼促使人体在各器官、系统的形态、机能、生理功能等发生适应性变化决非一朝一夕之功。-page- 误区七:锻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案例】林女士是个年近40的职业女性。2年前开场了自己的减肥健身之旅。她在一家健身俱乐部办了一X年卡,每周至少去健身3次,锻炼内容以跑步机为主,结合瑜伽练习。半年下来,体重减了近10公斤。然后,半年多后的一次大病使她住院近一个月,出院后又因忙于公司业务经常出差在外,以往规律的健身生活方式从此被打断,至今再也没有完全回到原来的轨道。进来她又称了一次体重,发现体重明显反弹,甚至超过了锻炼前的水平。专家点评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的体质增强是一个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人体机能的变化是通过体育锻炼对机体进展连续不断地刺激来实现的,这种刺激经过累积效应逐步促使人体产生新的适应性,从而使体质不断增强。换句话说,锻炼效应具有不稳定性,当锻炼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而出现连续或停顿时,已获得的良好锻炼效应就会逐渐消退或完全丧失,进而体质逐渐下降。. v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