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1947313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9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点4 地表形态的塑造1.(2013广东文综T14分)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1)审清题目要求。(2)从图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解析】选B。通过景观图的岩层弯曲判读此处为典型褶皱山地,而形成褶皱的力量主要来自地壳运动的水平挤压。搬运作用和风化作用为外力作用,图中信息体现不出高温、高压之后的变质作用。(2013北京文综T898分)读图,回答2、3题。2.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

2、在()苏湘滇新桂内蒙古A.B.C.D.3.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峰林形成的条件。(2)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3)掌握背斜、向斜的判断。【解析】2选C,3选C。第2题,峰林的形成和发育与所在地区的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等密切相关。一般沉积岩广布、气候温暖、降水丰沛、植被茂盛的地区容易形成峰林。第3题,地表形态的形成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出露地表的岩石也都受到侵蚀作用,无法比较强弱,所以A、B选项不对;丁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典型的向斜成山,丙处为背斜顶

3、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易破碎,易发生滑坡现象。4.(2013福建文综T94分)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 B.洪积平原C.三角洲 D.河漫滩【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河流地貌的类型与地区分布。【解析】选D。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宽谷,河流中游的宽谷属于河漫滩,由此可判断出沙丘所处的位置。5.(2013福建文综T104分)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 B. C. D.【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风向与沙丘坡向的关系。【解析】选C。沙丘的移动主要与盛行风向有关,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由于

4、图中沙丘为爬升沙丘,因而可判断出C项正确。(2013海南地理T139分)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68题。6.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7.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8.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A.冰川与岩浆相映 B.极昼C.成群的企鹅 D.台风【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断出该半岛的位置,然后结合图例信息分析其能量来源和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解析】6选D,7选A,8选A。第6题,结合经纬度可以得出该半岛(堪察加半岛)位于俄

5、罗斯的东部。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第7题,半岛上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说明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地热能丰富,因而成为稳定的用电来源。第8题,可逐项分析,如下表所示: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夏季,由于当地纬度高且海拔较高,所以会存在冰川。另外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可能会出现冰川与岩浆相映的现象正确B项7月份,北半球极昼出现在北极圈以北,当地纬度低于6634N错误C项企鹅生活在南极洲及附近海域错误D项台风影响的纬度范围没有这么高错误(2013上海地理T564分)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9.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6、()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10.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B.C.D.【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1)明确大理岩属于变质岩。(2)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各箭头的含义。【解析】9选C,10选C。第9题,过程是指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这个过程需要高温高压,故选项C正确。第10题,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是指岩浆上升冷却形成岩浆岩,故为代码。(2013上海地理T9104分)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11.在上图所示河流的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A.搬运B.堆积C.侵蚀D.风化1

7、2.如果在图示的、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适合的是()A.B.C.D.【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1)区分河流的凸岸和凹岸。(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3)码头选址需要水域较深的位置。【解析】11选B,12选C。第11题,结合图中河流的流向和指向标,可以判断河流自西向东流,、为凹岸,易被侵蚀;、为凸岸,泥沙易堆积。故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堆积。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港口的区位因素,思路如下:码头选址港阔水深、为凹岸,易被侵蚀,水较深(2013上海地理T15176分)下图表示某地区多次地震的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与震源深度的关系。图中纵坐标为震源深度,横坐标表示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其中

8、0表示的是海岸线位置,-8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线以西800 km,2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线以东200 km,图中的点表示各次地震的震源位置。13.总体上看,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与震源深度的关系是()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在海岸线的东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在海岸线的东侧,震源深度限于一定的范围之内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到海岸线距离与震源深度关系不明确A.B.C.D.14.对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合理解释是()A.大洋板块发生了张裂运动B.大陆板块内部发生了张裂运动C.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D.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15.符合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板块活动可发生在()太平洋西部

9、岛弧北美大陆西海岸北美大陆东海岸南美大陆东海岸A.B.C.D.【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1)找准海岸线,分清东西侧。(2)比较海岸线东西两侧地震震源深度的变化特点。(3)准确识记世界六大板块的分布及边界类型。【解析】13选C,14选D,15选A。第13题,图中0为海岸线,海岸线西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海岸线东侧,震源深度限于100千米深度以内。第14题,海岸线西侧震源深度较深,说明位置较低,海岸线东侧震源深度较浅,说明位置较高。四个选项中,张裂运动两侧的板块深度变化不大,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主要是板块边界隆起,两侧板块高低变化不大;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大洋板

10、块更低,大陆板块被迫抬升,导致震源深度相对较浅。第15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结论项太平洋西部岛弧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大陆板块抬升隆起形成正确项北美大陆西海岸以山地为主,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大陆板块抬升隆起形成正确项北美大陆东海岸不位于板块交界地带错误项南美大陆东海岸不位于板块交界地带错误16.(2013浙江文综T54分)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

11、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以下思考过程:【解析】选D。据图2知地为凹岸,流速大于处凸岸;据图1知甲地为凹岸,乙地为凸岸,所以凸岸沉积,凹岸侵蚀,判断甲地为侵蚀作用,乙地为沉积作用;凹岸适用于港口、防洪堤等用地,凸岸适用于仓储、住宅等用地。(2013江苏地理T784分)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17、18题。17.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18.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A. B. C. D.【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

12、抓住以下几点:(1)含金刚石的砾石堆积物位于河流的凸岸。(2)知道金刚石存在于岩浆岩。【解析】17选B,18选B。第17题,金刚石位于图中甲地砾石堆积物中,河流的凸岸,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第18题,根据河流的流向,甲处堆积物主要来自于河流的上游支流。金刚石存在于岩浆岩,图中处为岩浆岩,所以处有可能找到金刚石矿。19.(2013天津文综T34分)某中学地理小组对图中所示区域进行考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a处 B.b处 C.c处 D.d处【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由等高线的弯曲正确判

13、断微观地貌。【解析】选A。由题干可知,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地表水或地下水)最丰富的地方,因此应该选择面积较大的山谷地貌且地势较低的地区,反映在图中,即多条等高线向数值大的地方弯曲且数量较少的地区。20.(2013天津文综T74分)读图,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题干中突出强调沙滩是由珊瑚碎屑组成。【解析】选D。珊瑚碎屑被海浪搬运至沿海并沉积下来,形成沙滩。搬运作用不能直接形成沙滩,沙滩是由大量的沉积物沉积而成。本题的出错点在于没有把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真正从概念上区别开来,

14、故错选C项。21.(2013新课标全国卷T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

15、意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提取试题提供的信息,如湿润半湿润地区沙丘形成的条件、H处的风口与风力、河流的源地等。(2)风力强劲原因的分析,要结合气候及地形的特点进行分析。(3)对于开放性试题的解答,要先明确自己选择的观点是哪一个,再给出相应充足的论据即可。【解析】第(1)题,结合题干分析可知影响沙源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二是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别大,河流有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枯水季节时,河床裸露提供沙源;三是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M地刚好处于冬春季节的下风向,风沙在此沉积。第(2)题,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河谷的走向与风向一致,对风阻

16、挡作用小;两条河流在H县城附近交汇且该地峡谷较窄,容易形成风口。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都会有自己相应的论据。首先,认真思考两种观点,看哪一种观点提供的论据更加充分、更具有说服力;其次,选择相应观点提出相应论据即可。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

17、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2.(2013海南地理T22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

18、后来左岸的残桥(下图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下图右照片)。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1)断桥位于河流弯曲的凸岸处。(2)河岸为凸岸处,河流流速缓,侵蚀作用弱,堆积作用明显。【解析】在河流的弯曲处,由于河道的弯曲使得在凹岸和凸岸的河水流速不同,凹岸一侧流速快,侵蚀强;凸岸一侧流速较慢,沉积作用明显。答案:桥梁修建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对河岸的冲蚀强烈;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河岸较少受冲蚀,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