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现状调查(共4027字).doc

上传人:谢** 文档编号:71923432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现状调查(共4027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现状调查(共4027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现状调查(共4027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现状调查(共402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现状调查(共4027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现状调查(共4027字)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现状调查 【摘要】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师只有掌握了教育技术思想和方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的要求。本文是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意识和态度、知识和技能、应用与创新和学校的教学资源、教育培训情况进行调查,以期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进而提出从培训机制、制度环境和保障体系等方面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一、问题的提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和“信息

2、素养”,已经成为各国基础教育广为接受的共识之一。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尤其是信息技术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思考信息基础设施、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技术人员等各类相关人员的能力建设诸多要素。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研制和实施契合了基础教育信息化这一国际共识。为了进一步深化对标准的认识,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性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与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成为研究开展的主要目的。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参照教育部的标准,本研究关于中小学教育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现状的调查主要包括五个部分:(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

3、意识和态度;(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4)学校的教学资源分布情况,共25题。经过用SPSS210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Cron-bachs值为0888,量表信度很好(超过07才行)。在2017年8月份,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是语数外、文科(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物理化学生物)、艺术(美术音乐)、体育、管理人员和其他,共发问卷150份,回收138份,回收率是92%,有效126份,有效率为84%。调查对象的情况如下:中学老师59人,占468%,小学老师67人,占532%;男老师54人,女老师72人;教龄为03年有38人,410年的有16人,

4、1120年的有32人,20年以上的有40;学历分布情况为,本科以上10人,本科82人,大专32人,学位进修中1人;学科情况为语数外教师49人,文科(政治历史地理)28人,理科(物理化学生物)26人,艺术(美术音乐)15人,体育、管理人员和其他8人。三、调查内容分析(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的现状。教育技术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培养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只有拥有这种意识,才会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运用教育技术。通过调查发现,有603%的中小学老师认为教育技术对教学有帮助,但是帮助不大,365%的中小学老师认为教育技术对教学有重要帮助,还有32%的中小学老师认为教育技术对教学没有帮助。873%的

5、中小学老师认为教育技术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但是也有127%的中小学老师认为教育技术不是好的教学手段。虽然大部分的中小学老师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育教学,但是总体来说教师教育技术意识水平不高。教师的意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对待教育技术的态度。由于中小学教师的意识不高,导致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333%的中小学老师不常运用教育技术,运用教育技术的只有667%的中小学老师经常运用教育技术。对于这个结果,笔者觉得主要是教育技术的资源比较少,而且分配不均,致使有1/3的教师不经常使用电脑。(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现状。根据标准,“知识与技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有关于教

6、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教学设计方法方面的知识、多媒体使用的技能、信息检索和加工的技能。中小学教师关于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是:不了解的占48%,初步了解的占556%,较好掌握的是317,完全掌握的是79%。教学设计方法的知识相对于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略好,不了解的为0%,初步了解的为476%,较好掌握的占429%,完全掌握占95%。这说明广大的教师对教育技术还是有所了解和接触的,整体情况良好。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不了解的占16%,初步掌握是206%,较好掌握是651%,完全掌握的是127%,教师对多媒体的掌握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掌握的占到了984%,这也是得益于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对于信息检索

7、和加工利用不了解的占127%,初步掌握是460%,较好掌握是365%,完全掌握的是48%。(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的现状。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的调查设计了9道题目,主要涉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师的技术运用水平。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基本能够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但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和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水平不高,只有不到20%的教师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在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效果一般。因此,教育技术培训要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突出对管理能力的培养,提升对教学活动的掌控力。(四)教学资源调

8、查。关于教师是否安装计算机这个问题,有79%的教师没有安装,有238%的教师已经安装,但不经常使用,还有683%已经安装,经常使用。对于可否连入互联网,有47%不能连入,有175%能连入,但需要申请,大部分的教师能连入,无需任何限制,占778%。第三题是使用计算机是否需要申请,只有48%的需要申请,952%的教师是不需要申请的。第四题是是否拥有教学资源平台,没有只占48%,有,但是资源很少,使用不便占了492%,资源丰富,使用方便占460%。从上述可知,中小学的硬件教学资源相对比较稀缺,并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信息化资源建设较城市还很落后,这些都不利

9、于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和培训的顺利开展。四、问题与建议(一)存在的问题。1、教师教育技术知识欠缺和信息能力储备不足。在对教育技术知识的认识上,大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概念很模糊,对其真正的价值不甚了解,长久以来,国家和学校都在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但是收效甚微,总体来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不高。对于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进课堂,几乎没有涉及,而且不管是培训者还是被培训者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在调查中发现,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在思想上,一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的认识到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所处的地位与价值,并产生了学习掌握教育技术的兴趣和热情。然而在众多的中小学中,由于教育的教育背景

10、和再学习的能力问题,接触的资源有限,导致很多老师虽然有想法去学习,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2、教师信息应用能力贫乏。信息技术进课堂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能力、学科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并积极寻求优化教学的措施,积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二)建议。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改善教师教育技术不高的现状。第一,制定层次分明的培养机制,教师队伍教育技术能力层次不齐,制定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势在必行。从对象上看,应形成

11、不同层次的培养内容,以确保适应每一个教师的增长需求。从培养时期看,培训要有阶段性,要形成系统性、多层次与进阶分明的培养体系,为教师信息能力增长提供健全的培训。此外,基于生态位原理,要实现自我竞争力的增长,中小学教师要明晰自身定位,找准生态位实现错位发展,发展自身特色,形成鲜明的竞争优势。第二,优化培训途径和制度环境,纵观中小学师资队伍培训,形式和渠道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大多数教师的现实需求。互联网以其交互性、平等性和随时性等特征展现出强大的媒介优势,补足了线下培训的缺点。除了培训途径外,营造有利于培训机制运行的制度环境也是提升培训效益的关键手段。制度环境强调组织行为的合法性和效率机制,中小学教

12、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内容设计和组织架构时必须考虑这两个关键点。第三,健全培训运行的保障体系确保培训工作照常运行,需要健全配套的保障体系。一是培训资金上的支持,为了增强师资教学技术能力增长,设立专项资金以确保教师培训工作得以正常进行显得尤为重要。二是落实与培训相配的评价制度。为了评估培训达到应有的期望,应对受培训教师进行多主体参与的培训评价,多主体参与评价不仅是为了制约教师违规行为,也起到了激励教师的作用。【参考文献】1高亭辽源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2郑燕林,李卢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0(10)3贾雪梅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和分析J软件导刊,2005(09).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