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期末复习资料1.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71909115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方剂学期末复习资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方剂学期末复习资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方剂学期末复习资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方剂学期末复习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期末复习资料1.docx(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方 剂 学重点疑点难点笔记(后附常考题型)第一章绪论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透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仃效的。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方剂的起源与发展一、先秦时期意义: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意义: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体。被尊为“方书之祖”。1、五I二病方战国 记栽52病,药物247种2、黄帝内经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二、汉代伤寒杂病论3东汉末期张仲景(机)我方3

2、14首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便廉)2、小品方 继g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四、唐朝1、备急干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谒若 共载方7500余首2、外台秘要,王春五、宋代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栽方788首2、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六、金元时期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2、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儒门事亲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脾胃论,辨析补益脾肖之法 朱震亭:字彦修号丹溪

3、翁,后人尊称朱丹溪。丹溪心法五、宋代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栽方788首2、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六、金元时期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2、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儒门事亲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脾胃论,辨析补益脾肖之法 朱震亭: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丹溪心法意义:我国历史上第-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观点-倡导“火热论“病由邪生,邪去正安”“内伤脾肖,百

4、病由生”倡导“相火论 主张滋明降火之法七、明代1、普济方朱棣 载方61739首2、医方考吴昆 如:知柏地黄丸八、清代1、医方集解汪昂2、医学金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3、温病学派 叶天士(桂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 吴鞠通(璃)著有温病条辨 薛雪(生白 上七雄(孟英)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方剂与病证-方剂与治法一、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二、(与方剂)关系三、“八法”七、明代1、普济方朱棣 载方61739首2、医方考吴昆 如:知柏地黄丸八、清代1、医方集解汪昂2、医学金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3、温病学派 叶天士(桂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 吴鞠通(璃)著有温病条辨 薛雪(生白 上七雄(孟英)第二章方剂

5、与辨证论治方剂与病证-方剂与治法一、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二、(与方剂)关系三、“八法”意义: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意义: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意义: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意义:创“三焦”辨证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1、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2、方剂是体现并验证治法的手段-临床常用的治疗大法(清程钟龄C医学心悟医门八法)1、汗法:通过开泄族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证:表证,麻疹初起.疮疡初起,痢疾初起有寒热表证者.分类:辛温.辛凉注 世:适度发汗(通身微汗出)/药常不宜久故2、吐法: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

6、在咽喉、胸船、胃腕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叶.出的类治法。注 意:吐法易伤胃气,故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3、下法: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楝、冷积、淤血、结痰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适应证:邪在胃肠而致的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琰留饮、瘀血枳水等形证俱实者 分 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4、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使少阳之邪,或脏腑、明阳、表里失和之iiF.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适应证: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肖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5、温法: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类治法适应证:里寒证。或兆邪直中于里,或阳气

7、受损,或素体阳气虚弱,以致塞从中生分 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6、消法:通过治热、泻火、解俗、凉血等作用,以沽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适应证:里热证。分 类:洁气分热、清背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7、消法:通过消住导滞和消坚散姑等作用,消除体内因气、血、痰、水、虫、仓等久税而成的有形之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范围:饮食停滞、气滞血破、褶瘾枳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殆积虫积以及疮疡枷肿等病证。8、补法: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适应证: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脏腑虚弱 分 类: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方剂与中药第三章方剂的分类第四章方剂的

8、组成与变化药物配伍*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的将一味或一味以上的为物配合在一起使用.常见形式:同类相须、异类相使、相反相成、制毒;纠偏、引经报使。配伍目的:(增效与减毒) 方剂的组成(“壮臣佐使概念最早见于W黄帝内经)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特点:药味少、药量大。臣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辅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涵义有三佐助药:用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佐制药:消除或缓解君、臣药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反佐药:依病情需要选择与携药性味相反又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涵义有二引经药:能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调和药:能调和方中诸药的性能.协调诸药的

9、相互作用或起到矫坚作用。(味道)I方剂的变化药味的增损前提:担药不变方法:加减方中药物药量的加减-前提:组成方剂的药物不变 方法:增加或减少方中药物的用量剂型的变化前提:组成方剂的药物及其配伍用量比例不变。第五章方剂的使用方法I剂型: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制成的一定形态常用剂型:汤剂/故剂/丸剂倦剂/丹剂/酒油茶剂福剂/锭剂/条剂/线剂/栓剂冲片剂/胶囊剂满浆剂/曰服剂/注射剂I汤剂制备用具:沙锅、瓦摊、陶瓷器皿,忌用铁器、铜器。溶媒:水最常用,还见黄酒、米酣,歌子便浸泡:根茎叶花20-30min /种子1h头煎加水高出药面3-5cm,第二、三煎可略少一保证煎得量100 200ml左右。火候:武

10、火煮沸后,文火续煎.特殊煎法:1、先煎介类、金石某些有毒药(eg:乌头、附了) 4、洋化 主要为胶质类药材2、后下易挥发芳香药材遇热不税定的5,包煎 包括易成糊、易浑浊、含绒毛的、粉末状的(eg:细小种子)3、另煎 多为贵重细料6、冲服极雄溶于水的(珍珠、琥珀)极易溶于水的(芒硝)贵重药材某些芳香类药物(篇看)I服药方法 服药是否得法,对疗效也有一定的影峭2-3次/日,一剂100-200ml1、饭后服:对骨肠有刺激的方药3、睡前服:安神药(睡前15-30min服)2、空腹服:补益、泻下、驱虫剂 4、平旦服:十枣汤,鸡鸣散(一脚气:水停滞于脚,出现小腿肿胀渍烂等)。第六章解表剂P39含义:凡以解

11、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疏达肢理,透邪外出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2适应症:I、表证2、麻疹、疮疡、水肿、桐疾等初起兼有之表证分类: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注意事项:1、方药多不宜久煎(多辛散轻扬之品组方,久煎药性耗放,作用诚弱):2、汗出程度以遍身微汗为佳(汗出不彻病邪不解,太过则耗气伤津):3、表邪未尽又见里证,一般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当表里双解:4、外邪己入里、麻疹己透、疮疡己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1、麻汤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君主治:风探表实证桂枝f发汗解肌,温经通昧臣恶寒发热.无汗而咕,脉浮紧杏仁f降利肺气,止咳平喘佐助头身疼痛,舌苔薄白甘草-缓和药性,调和诸药佐使

12、病机:风寒束表(寒邪为主),营卫伽滞,肺失宣降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2、桂枝汤桂枝-发汗解肌,温经散寒(散,发汗)相反相成君主治:风寒表虚证及营卫不和证白芍-养血敛营,(收,敛汗)调和营卫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紧生姜一助桂枝解表散寒,和胃止呕头病,鼻鸣干呕,苔白不湛,脉浮缓(相对1而言)大枣f滋脾生津病机:风塞袤表(风邪为主),营卫不和甘草一益气和胃,调和诸药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药后调理:啜热稀粥潟覆3、小青龙汤麻黄、桂枝一发汗解表,宜肺平咕君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外寒内饮证)干姜、细辛一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驱邪臣恶寒发热,无汗,隅咳.痰多而稀,舌苔白薄,

13、脉浮半夏一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痰饮咳喘,不得平卧/身体疼重,胸痞,干呕,头面四肢浮肿白芍-养血益阴病机:素有塞饮,复感风寒致肺失宣降(咳喘一水塞射肺,肺失宜降)五味子收敛肺气(止咳)治法:发汗解表,温肺化饮甘草一调和诸药功效:发汗解表,沮肺蠲饮(或温肺化饮).4、银恩散银花、连翅-消热解毒,疏散风热君主治:温病初起牛子、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咽痛,昧浮数荆芥秘、淡豆鼓一辛散表邪,制约方中诸药过甚寒性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桔梗-宣肺止咳病机:风寒袈表,热彩肺卫生甘草一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鲜芦根、竹叶 一清热生津(止渴)运用:本方为治疗况热表证之常用方剂5.麻黄杏仁甘草石骨汤麻黄一宜帅平喘,开表散邪“去性取用”君主治:肺热壅盛证石膏-清(肺肖)热.生津止渴身热不解,咳逆气急,舌苔薄黄,脉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