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经济学第七章防洪工程经济评价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1717005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利工程经济学第七章防洪工程经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利工程经济学第七章防洪工程经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利工程经济学第七章防洪工程经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经济学第七章防洪工程经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经济学第七章防洪工程经济评价(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章 防洪工程经济评价第一节 洪水灾害的类型及防洪措施一、洪水灾害的类型洪水灾害(简称洪灾)主要是指河流洪水泛滥成灾,淹没广大平原和城市,或者山区山洪暴发,冲毁和淹没土地村镇和矿山,或者由洪水引起的泥石流冲毁田地以及冰凌灾害等,均属洪水灾害的范畴。在我国,影响重大而又比较广泛的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极大的平原地区的洪灾,如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平原、松辽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防治的重点地区。按洪水峰型特性可将洪灾分为主要由洪峰造成的和主要由洪量造成的洪灾;按漫淤和决堤成灾的影响,可将洪灾分为洪水漫决后能自然归槽只对本流域产生洪水灾害,和不能归槽并危害其他流域的洪水灾害;按洪水与涝水的关系,可分为纯洪

2、水灾害和先涝后洪或洪涝交错的混合型洪水灾害。二、防洪措施防洪是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或其他综合治理措施,防止或减轻洪水的灾害。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的过程中,早已掌握许多不同的防洪措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些工程措施现在更趋于完善和先进,效益更为显著,并由单纯除害发展为除害与兴利相结合的综合利用工程措施。 防治洪水的措施有两大类。第一类是治标措施,这类措施是在洪水发生以后,设法将洪水安全排泄以减免其灾害。这类措施主要包括:堤防工程、分洪工程、防汛、抢险及河道整治等。第二类是治本措施,其中一种是在洪水未发生前就地拦蓄洪水的水土保持措施,另一种是具有调蓄洪水能力的综合利用水库等。 堤防工程是

3、在河流两岸修筑堤防,以增加河道宣泄洪水的能力,保卫两岸低地。这种措施最古老、且应用最广泛,在现阶段仍为防御洪水的一种重要措施,例如我国黄河下游两岸大堤及长江中游的荆江大堤等。 分洪工程是在河流上(一般是在中、下游)适当地点修建分洪闸,引洪道等建筑物,将一部分洪水分到别处,以减轻干流负担。例如黄河下游的北金堤分洪工程及长江中游的荆江分洪工程等。 河道整治也是增加河道泄洪能力的一种工程措施。包括:拓宽和浚深河道,裁弯取直,消灭过水卡口,消除河道中障碍物以及开辟新河道等。 水土保持是防治山区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消除洪水灾害的一项措施。水土保持分为坡面和沟壑治理两方面,一般采用农、林、牧业及工程等综合措

4、施。水土保持不但能根治洪水,而且能蓄水保土,有利于农业生产,是发展山区经济的一种重要措施。 蓄洪工程是在干、支流的上、中游,兴建水库以调蓄洪水。这种措施不但能从根本上控制洪水对下游的危害,而且能与发电、灌溉、供水及航运等结合,是除害兴利、综合利用水资源的根本措施。 除上述各项工程措施外,还可采用非工程性防洪措施,这是指在受洪水威胁的地区种植高秆作物、加高房基等防御洪水的措施,或者加强水文气象预报,疏散受洪水威胁地区的人口,甚至有计划采取人工决口等措施,尽可能减轻洪灾及其损失。 防洪措施常常是上述若干措施的组合,包括治本的和治标的、工程性和非工程性的措施,通过综合治理,联合运用,尽可能减免洪水灾

5、害,并进一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第二节 防洪工程经济评价的特点及其内容一、洪灾特点及其损失 洪水灾害的最大特点是在出现时间上具有随机性。年际间不同频率洪水的差别很大,相应的灾情变化也很大。一般性的或较小的洪水虽然经常出现,但并不危害或危害很小;稀遇的特大洪水则危害很大,甚至影响本区域或全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在受洪水威胁的范围内洪灾损失逐年递增,无论何种企业的动产与不动产,无论是个人的、集体的或国家的财产,均如此;即使同一频率的洪水,发生在不同年份其损失也不一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洪灾的大小与暴雨大小、雨量分布、工程标准等因素有关。在洪灾损失中,有一些损失一般是难以用实物或货币直接估算的,称之

6、为无形损失或非经济损失,如人民生命安全、疾病流行、灾区文化古迹遭受破坏、环境方面的损失以及社会的不安定对生产发展的影响等。而另有一些洪灾损失能用实物和货币表达,可以直接估算出来,则称为有形损失或经济损失。 洪灾有形损失还可进一步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洪水直接淹没造成的损失,如农作物减产、各种设施的破坏、工商业停工停业等带来的损失等。间接损失是由直接损失带来的间接影响所造成的损失,如停电停水给工矿企业造成的停产停运所形成的损失等。洪灾有形损失按受灾对象的特点和计算上的方便,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损失:洪水泛滥成灾,影响农作物收成。农作物遭受自然灾害的面积叫做受灾

7、面积,减产30%以上的受灾面积叫做成灾面积。一般可按农作物减产的程度将灾害分为四级: 毁灭性灾害,作物荡然无存,损失100%; 特重灾害,减产大于80%; 重灾害,减产50%80%; 轻灾害,减产30%50%。 在估算农作物损失时,为了反映其价值的损失,有两种建议可供采用:其一是采用当地集市贸易的年平均价格;其二是采用国际市场价格,再加上运输费用及管理损耗等费用。在计算农作物损失时,也应考虑秸秆的价值,可用农作物损失的某一百分数表示。 (2)房屋倒塌及牲畜损失:在计算这些损失时,要考虑到随着整个国民经济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房屋数量增多,质量提高,倒塌率降低,倒塌后残余值回收率增大等因素。(3)人

8、民财产损失:城乡人民群众的生产设施,如机具、种籽、肥料、农药、树木等;个人生活资料,如用具、粮食、衣物、燃料等,因水灾所造成的损失,一般可按某一损失率估算。50年代在淮河流域规划时,曾拟定损失率:长期浸水为25%50%,短期浸水为5%25%。(4)城市、工矿的财产损失:包括城市、工矿的厂房、设备、住宅、办公楼、社会福利设施等不动产以及家具、衣物、商店百货、交通工具、可移动设备等动产损失。在考虑损失时,对城市、工矿区的洪水水位、水深、淹没历时等要详细调查核定,并要考虑设备的更新程度、原有质量、洪水来临时转移的可能性、水毁后重建性等因素,以确定损失的数量及其相应的损失率,不能笼统地全部按原价或新建

9、价折算成为洪灾损失。城市、工矿企业因洪灾而停工停产的损失,一般只估算停工期间工资、管理、维修以及利润和税金等损失。(5)工程损失:洪水冲毁的水利工程,如水库、水电站、堤防、涵洞、桥梁、码头、渠道、水井、排灌站等;冲毁交通运输工程,如公路、铁路、通讯线路、航道船闸等;冲毁公用工程,如输电高压线、变电站、电视塔、自来水设施、排水设施等。所有上述各项工程损失,可用国家拨付的工程修复专款来估算。(6)交通运输中断损失:包括铁路、公路、航运、电信等因水毁中断,客、货运被迫停止所遭受的损失。特别是铁路中断对国民经济影响甚大,主要包括: 1)线路中断修复费:在遭遇各种频率洪水时,可按不同工程情况,估算铁路损

10、坏长度,再以单位长度铁路造价的扩大指标进行估算。 2)中断期间客、货运费的损失:估算不同频率洪水时运输中断的天数、设计水平年或计算基准年的客、货运量、加权运距等,再接运价、票价、运输成本等计算运输损失值。 3)间接损失:铁路中断引起的间接损失,一种情况是工矿企业的原材料、产品不能及时运进、运出,对生产和消费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但这样考虑的范围很广,任意性很大。另一种情况是工矿企业和其它行业所需的原料、物资等商品,一般均有储备,当铁路中断时,可动用储备。目前国外一般是用绕道运输增加的费用来计算铁路中断损失。也可以考虑按那些占用运输量大、产值利润小的企业的停产损失来计算铁路中断引起的间接损失。

11、(7)其它损失:水灾后国家支付的生产救灾、医疗伤病、救护、抚恤等经费;抗洪抢险费用,堤防决口、泥沙毁田、淤塞河道及排灌设施和土地地力恢复等损失费用。二、防洪工程经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步骤 防洪的目的是用一定的工程措施防止或减少洪水灾害。对一条河流或一个区域而言,防止或减少洪灾的措施,常常有很多可供选择的可能方案。它们的投资、淹没占地、防洪能力、综合效益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不尽相同。在一定的条件下,需要比较分析不同方案的经济合理性。防洪工程经济评价的内容和任务,就是对技术上可能的各种措施方案及其规模进行投资、年运行费、效益等的经济分析计算,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确定最优防洪工程方案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参数

12、和有关指标。不同的防洪标准,不同的工程规模,不同的技术参数,均可视为经济分析计算中的不同方案。防洪工程经济评价的方法步骤: (1)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可能,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拟定技术上可能的各种方案,并确定相应的工程指标。 (2)调查分析并计算各个方案的投资、年运行贫、效益等基本经济数据。其中包括: 1)防洪工程投资主要指主体工程、附属工程、配套工程、移民安置以及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所需的投资。分洪滞洪工程淹没耕地和迁移居民所需的投资,如果是若干年才遇到一次,且持续时间不长,则可根据实际损失情况给予赔偿,可不列入基建投资,而作为洪灾损失考虑。 2)防洪工程的年运行费主要包括工程实施后每

13、年须负担的岁修费、大修费、防汛费等项。一般岁修费率为0.5%1.0%,大修理费率为0.3%0.5%,两者合计为0.8%1.5%。防汛费是防洪工程的一项特有费用,与防洪水位、工程标准、防汛措施等许多因素有关,一般随防洪工程标准的提高而减少。 3)防洪工程的效益用防洪工程所减免的灾害损失表示。(详见本章第三节) 分析计算各个方案的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及其他辅助指标,然后对各个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和综合评价,确定比较合理的可行方案。第七章:第一讲(总第14讲)第二讲(总第15讲)第三讲(总第16讲)本章小结编制时间 2007年3月总第15讲课题:第三节 防洪工程效益的分析计算;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防洪工程效益

14、的分析计算方法、步骤;重点与难点:防洪工程效益的分析计算;技能要求:能用防洪工程效益的分析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参考资料:水利工程经济(高等学校教材,施熙灿、蒋水心和编)。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讲的内容(用时5分钟) 二、讲解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内容(用时65分钟) 三、自学与讨论(用时20分钟) 四、小结(用时5分钟) 五、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一)复习本讲内容 (二)预习下一讲内容 (三)思考下列问题 习题七:4 (四)练习习题七5,6附:本节课讲解的主要内容于下第三节 防洪工程效益的分析计算防洪工程效益是指防洪工程所减免的灾害损失。防洪工程的效益与灌溉或发电工程的效益不同,它不是直

15、接创造财富,而是把因修建防洪工程而减少的洪灾损失作为效益。因此,防洪工程效益只有当遇到能防御的洪水时才能体现出来。如果遇不上这类洪水,效益就体现不出来,有人称这种效益为“潜在效益”。 防洪工程从防御常遇洪水提高到防御稀遇洪水时,所需工程规模及其投资和年运行费等,均要相应大幅度地增加,虽然遇上稀遇洪水时一次防洪效益很大,但因其出现机会稀少,因此若按多年平均值计算,比起防御常遇洪水所增加的效益可能并不很大。工程修建后,若很快遇上一次稀遇大洪水,其防洪效益可能比工程本身的投资大若干倍;若在很长时间内,甚至在工程有效使用期内遇不到这种稀遇洪水,则长期得不到较大的防洪效益,就形成投资积压,每年还得支付利

16、息和运行管理费等,因此防洪效益分析是一个随机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准确性。 洪灾损失大小与淹没的范围、淹没的深度、历时和淹没的对象有关,还与决口流量、行洪流速有关,这些因素是估计洪灾的基本资料。 不同频率洪水的损失不同,在经济评价中要求用年平均损失值衡量,因此需要计算工程修建前后不同频率洪水的灾害损失,求出工程修建前后的年平均损失差值。 洪灾损失一般可通过历史资料对比法和水文水利计算法确定,具体计算步骤和内容如下。 、洪冰淹没范围 根据历史上几次典型洪水资料,通过水文水利计算,求出拟建防洪工程兴建前后河道、分蓄洪区、淹没区的水位和流量,由地形图和有关淹没资料查出防洪工程兴建前后的淹没范围、耕地

17、面积、人口以及淹没对象的数量。 在进行水文水利计算时,要考虑防护地区的具体条件、河道、地形特点,拟定防洪工程(如水库、分蓄洪工程)的控制运用方式,堤防决口、分蓄洪区行洪的水力学条件等作为计算依据。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优点是能进行不同方案各种典型洪水的计算,同时能考虑各种具体条件,缺点是工作量太大,有些假定可能与实际有较大的出入。 二、洪灾损失率 目前此值都是通过在本地区或经济和地形地貌相似的地区,对若干次已经发生过的大洪水进行典型调查分析后确定的。以下是调查实例,见表7-1、表7-2。 表7-1若干省、区典型调查洪水灾害损失率表单位:元/亩 地 区 及 洪 水损失率(元/亩)备 注调查单位

18、洪水灾情河南某地区1975.8洪水475受灾面积297万亩河南某县1982年洪水263受灾面积51万亩安徽某地区1979洪水560受灾面积85.3万亩广东某县1982年洪水,某县1968年洪水500黄委某地区1975.8洪水,某滞洪区(年调查)340450受灾面积1000万亩长办长江罐几个防洪区交叉调查域905986表7-2 某省地1975.8洪水灾害损失统计表(成灾面积297万亩) 项 目单 位数 量单 价(元/亩)总 值(万元)1. 直接损失1、农 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2、粮食储备3、水利工程堤 防小型水库4、群众财产房 屋家庭日用品牛、骡、马猪、羊 万亩万亩万斤座万间头头178.84117

19、.56540008107.2070129301001200.2元/斤5003199117884141071080024612075386645075390010394137765、冲毁铁路路基、钢轨、桥梁、列车等6、其它(通讯、仓库等)1757416间接损失生产救灾工厂停产运输中断(京广线中断1个月)总计平均每亩损失(元/亩)237331390076002233141083475三、洪灾损失计算 通常根据受淹地区典型调查材料,确定淹没损失指标,一般用每亩综合损失率表示,然后根据每亩综合损失率指标和淹没面积,确定洪灾损失值。 因为调查的是各种典型年的洪灾损失,所以防洪的年平均效益为未修工程前的年

20、平均损失减去修建防洪工程后的年平均损失。可以采用频率曲线法或实际年系列平均法求出,现分述如下。 1、频率曲线法 洪水成灾面积及其损失与暴雨洪水频率等有关,因此,必须对不同频率的洪水进行调查计算,以便制作成洪灾损失频率曲线,从而计算年平均损失值。其计算步骤为: (1)对未修工程前和修建防洪工程后分别计算不同频率洪水时受灾面积及其相应的洪灾损失,由此即可绘制修建工程前后的洪灾损失频率曲线,见图7-1。 图7-1 洪灾损失频率曲线(2)曲线与两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即为修建工程前、后各自的多年洪灾损失(Oac、Obc),求出相应整个横坐标轴(0100%)上的平均值。纵坐标为各自的年平均洪灾损失值。如图7

21、-1中的Oe为未修工程前的年平均值,而Og为修建工程后的年平均值。二者之差值(ge)即为工程实施前、后的年平均洪灾损失的差值,记工程的防洪效益。 根据洪灾损失频率曲线,可用下列式子计算年平均损失值S0。图7-2中S0以下的阴影面积,即为多年平均洪灾损失值,即 (7-1) 式中两相邻频率; 两相邻颏率的洪灾损失。 频率差, ; 平均经济损失,。图7-2 多年平均洪灾损失计算例 某江现状能防御200年一遇洪水,超过此标准即发生决口。该江某水库建成后,能防御400年一遇洪水,超过此标准时也假定决口。修建水库前(现状)与修建水库后在遭遇各种不同频率洪水时的损失值,见表7-3,试计算水库防洪效益。 表7

22、-3 洪灾损失计算表 工程情况洪水频率经济损失(亿元)频率差 (亿元)(亿元)年平均损失(亿元)年平均效益(亿元)现状0.0050.0050.0010.000103341500.0040.0009374614804151895 修建水库后0.000250.000250.0001033390.000153654541841解 根据表7-3所列数据进行洪灾损失计算,由公式(7-1)可求得年平均效益B=1841万元。 2、实际年系列法 此法是从历史资料中选择一段洪水灾害资料比较齐全的实际年系列,逐年计算洪灾损失,取其平均值作为年平均洪灾损失。此法概念明确,计算方便,国内外均较普遍采用。例 某水库19

23、50年建成后对下游地区发挥了较大的防洪效益。据调查,在19511990年间共发生四次较大洪水(1954、1956、1958、1981年),由于修建了水库,这四年该地区均未发生洪水灾害;假若未修建该水库,估计受灾面积及受灾损失如表7-4所列。 表7-4 某地区19511990年在无水库情况下受灾损失估计 年 份19541956198581981受灾面积(万亩)10841715受灾面积(万亩)30002520051004500在这40年内,若未修建水库,总计受灾损失共达37890万元,相应年平均防洪效益为945万元年。 四、考虑国民经济增长率的防洪效益计算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防洪保护区内的财产

24、是逐年递增的,一旦遭受淹没,其单位面积的损失值也是逐年递增的。设S0、A分别为防洪工程减淹范围内单位面积的年平均综合损失值及年平均减淹面积,则年平均防洪效益为 (7-2) 设防洪区内洪灾损失的年增长率(即防洪效益年增长率)为j,则 (7-3) 式中 bt防洪工程经济寿命期内第t年的防洪效益期望值; t年份序号,t=1,2,n;其中n即为经济寿命(年)。 设计算基准年在防洪工程的生产期初,则在整个生产期(即经济寿命期)内的防洪效益现值为 (7-4) 例 已知某防洪工程的年平均防洪效益b0=945万元年,该工程的经济寿命n=50年,社会折现率i=12%,防洪效益年增长率j=0,j=5%,j=3%及

25、共三种情况,试分别求出在不同j值情况下该工程的防洪效益现值B(计算基准年在生产期初)。 解 当j=0,则 当j=3%,则 当j=5%,则 第七章:第一讲(总第14讲)第二讲(总第15讲)第三讲(总第16讲)本章小结编制时间 2007年3月总第16讲课题:防洪工程经济评价示例;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防洪工程经济评价方法;重点与难点:防洪工程经济评价方法;技能要求:能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参考资料:水利工程经济(高等学校教材,施熙灿、蒋水心和编)。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讲的内容(用时5分钟) 二、讲解第七章第四节防洪工程经济评价示例(用时65分钟) 三、自学与讨论(用时20分钟) 四、小结(

26、用时5分钟) 五、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一)复习本讲内容 (二)预习下一讲内容 (三)思考下列问题 习题七 (四)练习习题七附:这一讲的主要内容于下第四节防洪工程经济评价示例因为防洪工程一般无财务收入,所以对其只进行指国民经济评价,不进行财务评价。举例说明现防洪工程经济评价的方法步骤。例 假设某水库以防洪为主要任务。该工程于1988年建成,总投资K=26327万元,年运行费u=380万元。经调查,在未建水库前,下游地区遇五年一遇洪水(P=20%)时即发生洪灾损失。 解 (1)计算水库的防洪效益。先分别计算修建水库前和修建水库后当发生不同频率洪水时的洪灾损失,然后计算两者的差值,即为水库的防

27、洪效益。 现将根据1982年生产水平所求出的无水库和有水库两种情况下的洪灾损失值分别列于表7-5。表7-5 在不同频率洪水情况下有、无水库时洪灾损失洪水频率P(%)33201010.10.01无水库时损失S1(万元)036997212161351924820766有水库时损失S2(万元)00064321621019248根据表7-5和公式(7-1),以及表7-3的方法可求出水库的年平均防洪效益b0=1617万元。假设水库下游地区防洪效益年增长率j=3%,折现率i=7%,则水库开始发挥防洪效益的1988年末年效益。(2)计算该水库的各年的投资、年费用及年效益等,并将计算结果列于表7-6中。表7-

28、6某水库防洪效益及费用现值计算(以1988年末为计算基准)单位:万元 年 份 投 资 年运行费 费 用 年效益 1984 2500 1985 4000 1986 4200 1987 6000 1988 5200 1989 380 19311.03 1990 380 19311.032 2038 380 19311.0350 现值 26327 5244 31571 42328 年值 1909 380 2289 3069 注 1、投资在年初,年运行费及年效益发生在年末,经济寿命n=50年。 2、年值=现值AP,i,n=现值0.0725。 3、防洪效益现值=bPA,i=7%,j=3%,n=50=19

29、3121.92=42328万元,参阅公式(7-4)。 (3)计算经济评价指标(防洪工程国民经济评价可采用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等评价指标。) 1)经济净现值ENPV及经济净年值ENAV 由表6-6计算结果,可知效益现值B=42328万元,费用现值C=263275244=31571万元,故经济净现值ENPV=B-C=10757万元,经济净年值ENAV=ENPVPA,f,n107570.0725780万元,或者ENAV=30692289=780万元(0)。 2)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 EBCR=BC=4232831571=1.34(1.0) 3、敏感性分

30、析 以效益和费用单项指标分别浮动和两项指标同时浮动进行测算,计算结果见表7-7。表7-7敏感性分析单位:万元 敏感性因素费用年值C效益年值B效益费用比B/C净效益年值BC基本方案228930691.34780费用增加10%251830691.22551效益增加15%228926091.14320费用10%,效益?5%251826091.0491费用10%,效益15%205926091.275504、分析评价 从表7-7的结果看,基本方案的B=C=780万元(0),B/C=1.34(0),说明本工程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在费用和效益两项主要因素同时浮动情况下,即费用增加10%、效益减少15%时,B/C=1.04(1.0),B?=91万元(0),说明其经济评价指标仍然是稳定的。因此认为本工程在经济上是有利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