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紫阳富硒科技园规划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1687644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0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陕西紫阳富硒科技园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陕西紫阳富硒科技园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陕西紫阳富硒科技园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陕西紫阳富硒科技园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紫阳富硒科技园规划(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紫阳富硒农业科技示园区总体规划(讨论稿)规划编制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编 制 时 间:2009年6月目 录前言1第一章项目区概况与立项背景3一、项目区概况3二、立项背景6第二章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规划依据10一、指导思想10二、规划原则10三、规划依据12第三章园区特色、主要目标13一、园区特色13二、主要目标14第四章园区功能、建设规模与规划围16一、园区功能16二、建设规模17三、规划围17第五章园区发展潜力分析18一、园区发展方向分析18二、园区产品市场优势分析18第六章园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20一、总体布局20二、功能分区20第七章园区项目设置与规划容22一、富硒产品技术创新试验中

2、心(核心区)22二、富硒产品产业化生产示区(示区)23(一)富硒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区23(二)富硒生态循环立体种养示区24(三)富硒产品加工区24(四)富硒产品文化观光区24三、富硒农产品产业化生产辐射区(辐射区)25第八章基础工程和建设26一、道路交通工程规划26二、给排水工程规划26三、电力通信工程规划29四、其他配套设施规划29第九章建设期限与年度建设容31第十章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32一、投资估算32二、资金来源33第十一章园区综合经济效益分析34一、经济效益评价34二、社会效益分析34三、生态效益分析37四、环境影响评价38第十二章经营思路、管理架构与运行机制39一、经营思路39二、管

3、理架构40三、运行机制与模式41第十三章保障措施43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43二、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规划实施43三、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保证规划的贯彻实施43四、建立完善的金融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45五、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完善技术支撑和培训体系45六、提高认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47七、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园区发展的支撑力47八、加快组织体系建设,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48九、健全生态环境保障制度,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49十、强化建章立制,确保园区企业合法权益4945 / 49前 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落实省和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紫阳县

4、农业经济产业总体规划要求,中共紫阳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总体规划和紫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思路,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编制了中国紫阳富硒农业科技示园区总体规划。中国紫阳富硒农业科技示园区位于紫阳县境,由核心区、示区与辐射区三部分组成。核心区占地200亩,示区占地1000亩。核心区与示区位于双安乡,占地1200余亩。辐射区包括全县主要乡镇。规划按照“特色鲜明,重点突出,适当集中,接二连三,关联互动,循环发展”的设计思路,深度挖掘硒资源优势、自然环境资源优势,总体形成集科技创新性,技术示

5、性、效益性、生态性与休闲性于一体的“一心、四区”格局。按照本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园区建成后,可形成富硒茶树叶与茶苗,富硒大米和红薯等粮食作物、富硒设施蔬菜、富硒水产与富硒鸭肉、富硒加工有机食品与休闲娱乐六大产业,并突显绿色环保、精优高效、示推广、加工物流、休闲观光五大功能,最终成为富硒绿色农产品生产与出口创汇基地,都市圈生态休闲观光基地和民俗文化博览交流基地。在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关联互动发展,使得园区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国知名特色农业园区。第一章 项目区概况与立项背景一、项目区概况(一)项目区总体

6、概况紫阳县地处陕南巴山区,汉江中上游,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212个行政村、35万人,属于西部山区农业县,是全国罕见的高硒地区(土壤平均含硒量.49PPm,大多数动植物含硒量达到或超过富硒水平)。中国紫阳富硒农业科技示园位于紫阳县双安乡,是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区域丰富的硒资源,因地制宜实施茶叶、果蔬、油料、食用菌等农林经济项目多种经营,开发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链条长的富硒绿色产业和产品而建立的宵业科技示园区,目的是加快项目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和引进转化,进行项目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估,有针对性的发展具有区域优势、适应市场需求的项目和产业,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7、(二)项目区自然资源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紫阳县位于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西面与省万源市毗邻,东南方向与市城口县接壤,全县辖 25 个乡镇,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 35 万。紫阳素有茶乡、歌乡、桔乡之称。紫阳历史悠久,文化积蕴厚重,新石器、商周、两汉都在这里留下了很多遗址。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红四方面军曾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双安乡位于省紫阳县北部,西邻汉水,南与汉王镇相邻,东与汉滨区牛蹄乡为界,北与蒿坪镇接壤,全乡面积72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65%,总人口1.4万。耕地面积6000公顷,主产小麦、红薯、玉米等。该乡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经济和农业相

8、对发达,是我县富硒绿色产业发展的重点乡镇。紫石(紫阳石泉)公路横贯全境,沿紫石公路可直达汉滨区与汉阴、石泉县城。全乡村组级公路入户率达75%,乡村公路迂回网络已经形成。境已开通联通、移动通讯。双安乡是紫阳县富硒区的中心地带。以硒资源为载体的主导产业已具雏形:蚕桑产业发展已居全县榜首,全乡已建12000余亩密植桑园,全年喂养能力已达6000余。以舍饲养羊、养猪和本地土鸡为主的畜禽基地基本建立。在全力发展本地白山羊的基础上,引进南江黄羊、布尔山羊进行杂繁,不断优化种群结构,促进了养羊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养羊年存栏已近6000只,养猪存栏近4000头,养鸡存栏达10万只。以烟、菇为主的后续产业发展迅速

9、。特别是以富硒土壤培植出的巴硒菇,具有很高的保健和治病功效。目前全乡已发展6000平方米,全部产品被客商收购,并与科研机构进入深度加工开发。以手工粉条和变蛋加工为主的富硒小食品加工,正按照农户+公司的运作模式,引导农民兴办小型加工企业,吸引和组织大户组建营销公司,通过统一质量标准和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进小食品加工产业升级。2、自然资源条件(1)气候条件紫阳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左右。全市日照时数在1495.61836.2小时之间。年降水量在750毫米1100毫米之间。无霜期210270天,平均8个月以上。主要气候特点是

10、: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多雨并有伏旱;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并多连阴雨。主要灾害性天气是伏旱、暴雨和连阴雨。(2)地形地貌与土壤这里万山综错,河溪密布,汉江自西北至东南横贯全境,任河由西南向西北注入汉水,两条河水将全县分割为东南部大巴山区、西南部米仓山区、北部凤凰山区,加上蒿坪河川道,从而形成了紫阳“三山两水一川”的地貌特点。(3)水资源项目区水资源非常丰富,每条川道各有一条河流传经而过,常年河水流量最小保持在10立方米/每小时,水质良好,没有任何污染,完全可以满足项目规划容的实施。(4)植物资源紫阳境生物资源得天独厚。尤其是以茶叶、蚕桑、柑桔、杜仲、党参、厚朴、天麻、绞股蓝、山野菜等为主的生物资源

11、,在全国久负盛名。3、社会经济状况“十五”末,全县GDP产值为11.69亿元,农业总产值8.43亿元,工业总产值2.45亿元,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3.76亿元。富硒茶叶产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县拥有老茶园7万亩,新建无性系标准茶园3万亩,富硒茶叶已成为全县农业的重大支柱产业。蚕桑发展稳定,现有优质桑园15万亩,巴硒菇种植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现有白山羊12万只,年生猪出栏量17.8万头。4、科技水平紫阳县现有农业与相关产业科技人员70余名,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与农产品加工业。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0人。同时,紫阳县长期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进行科技合作,包括各类富硒产品的开发

12、与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成绩。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进一步依托两所高校进行科技合作,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当地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省农业“十一五”规划,在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与建立紫阳富硒农业科技示园区总体要求和满足人们消费多元化的需求相比,园区在优化资源配置、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接二连三”与关联互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业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多元化的市场消费需求目前,本区农业发展仅限于以一般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初级产品经济形态,大部分农业生产属于农户家庭简单经营,粗放管理,

13、标准化与规化生产采用率低,农产品档次不高,为园区第二产业发展提供原料的中富硒产品产业发展缓慢,导致农产品商品率和附加值偏低。2、富硒特色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业资源要素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虽然区富硒特色产品资源富集,但产业发展没有实现由生产决定型向消费决定型转变,由数量保障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由初级产品向转型增值转变,要素禀赋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农业资源亟待深度整合和优化配置。尤其是农户分散化的小规模经营,很难形成整体性的产业竞争能力,不能适应区外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区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且层次不齐,在自主创新和外向化程度等方面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缺乏富硒特色农业的品牌营销战略,尚

14、未整合区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影响农产品品牌效应的发挥。3、富硒农业产业组织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当前,区的农业发展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粗放型农业,以企业和种植大户为经营主体的富硒特色农业经济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农业专业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农业经纪人队伍等发育不充分,现有产业化组织运行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不够完善。支撑园区特色农业发展的管理服务平台发展滞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产品的售后服务水平低,尤其是不能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在市场信息上的对接,这些都将严重影响紫阳富硒农业产品的发展。4、传统农业的发展对高原生态环境构成压力山区粗放型的农业开发,虽然在农产品紧缺的状况下,对增加农产品特别是粮食

15、的产量是有效的, 但是,同时对山区农业生态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首先, 由于过度开垦湿地和坡地, 使其天然植被遭到破坏, 大大降低了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能力, 水土流失严重。其次,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和过量施用农药和化肥, 造成大面积污染, 也破坏了土壤的小环境, 形成农业的面源污染。本区传统农业的发展对生态系统构成压力。如果缺乏对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的充分考量和统一规划,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强度,发展传统农业势必造成开发方式粗放、开发秩序紊乱、开发效率低下,农业资源低效利用的局面,最终会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偏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

16、调发展的轨道。二、立项背景(一)建设背景针对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现实,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举措,彰显出国家对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视与支持。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六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以与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显示了国家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省委、省政府根据本省省

17、情,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陕南应选择了中草药、茶叶、地方特色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以充分利用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利用现有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科研成果和高新技术来嫁接、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全省农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目标。2003年,紫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全县人民抢抓中国西部大开发、山川秀美、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机遇,全面实施以富硒茶为龙头,以白山羊(畜)、巴硒菇、烤烟、药材为辅的产业工程、以退耕还林为主的山川秀美工程、以板石开发的矿产工程和以汉江保护、任河开发的水

18、资源工程。(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新时期加快富硒产品开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调优农产品、调高单产、调活农村经济、调富农民。而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就必须加强科技引导与示。目前,紫阳县农业经济总量小,生产力水平低,具有富硒特色的优质农产品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农业区域性结构雷同,比较优势不突出;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尚未形成,农业整体效益不高。在这一背景下,全县也急需

19、利用当前国家加快农村地区发展的有利时机,整合各种资源,综合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农业整体水平不高,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示带动作用不强等突出问题。而特色农业科技示园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与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载体,以科技开发与示应用为依托,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能够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示带动。2、是探索富硒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从我国农业实际出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这表明建设现代农业,不仅要开发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还要注重挖掘资源,拓展

20、农业的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其它多种功能,注重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紫阳是全国迄今已发现的两大富硒区之一,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动植物天然含硒。 紫阳县所生产的各种食品不仅天然富硒,而且无公害、无污染,既是功能食品,又是绿色食品。紫阳富硒茶在唐朝曾作为贡茶供宫廷享用,在清代紫阳毛尖茶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而享誉全国,2001年3月,紫阳县人民政府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了富硒茶标准化示区建设项目。2002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紫阳富硒茶标准化示区项目为国家富硒茶标准化示区建设项目,2004年10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向全国发布公告,紫阳富硒茶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农产品;新近开发

21、出来的巴硒菇,集美味、保健 、药疗于一体,2002年通过省科技厅的科技鉴定,并在国家专利局取得专利证书,产品远销日本市场3、是促进与紫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按照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市将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导区,力争“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城镇化率达到 %左右。然而,市农村现阶段呈现的“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基本现状,与全市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极不协调。因此,促进和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是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示园作为市农业特色和区

22、位优势非常明显的一个经济区,也存在城乡发展极不协调的问题。如果单纯通过规模扩来满足农民增收的愿望,不仅受农业生产要素的制约,而且也极其缓慢。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市进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也是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此,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依托区域中心城市,按照都市人的需要,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运用工业的理念、工业的管理模式、工业的方式办农业,通过紧密连结第三产业闯市场,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休闲性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科技示园,既是市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传统农业主体功能向现代农业多功

23、能转变,极大提高农业生产要素聚集效应,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4、是促进城乡融合,凸显板块经济的必然选择5、是改善园区生态环境,保护特色资源,实现产业衔接的根本要求第二章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规划依据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和紫阳县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期和当地经济、社会、科技、人文和对外开放的优越条件,围绕富硒特色农业品牌营销战略,整合富硒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创建富硒特色农业科技示园,立足,辐射西部,接轨中东部。以富硒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为重点,集富硒农产品高效生产、富硒农产品加工

24、与贸易、 农业休闲娱乐为一体,使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示推广应用、农业生态建设相呼应;综合产业基础、市场需求、企业发展等因素,采取差异性竞争策略;着眼于产业链的延伸、供应链的完善,采取“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开发、高效益经营”的发展理念,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与管理模式,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使示园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窗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样板,园区带动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的典。二、规划原则(1)统筹发展原则。坚持把技术研究与科技示、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统筹发展的原则;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与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25、建设结合起来,与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综合推进。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环境友好化的进程。同时,要注重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等产业发展各环节的相互配套和相互促进,促进农业产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2)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产业覆盖面积大、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农业产业以与物流、旅游等服务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和管理,实现规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以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26、,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整体效益,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3)科技先导原则。强化科学进步,技术创新。综合运用国国际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体制的引进、集成、提升、展示和推广,优化种植模式、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建立高效农产品生产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实现科技化、集约化、高效化。(4)机制创新原则。紫阳县富硒农产品科技示园的建设是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基础性、前瞻性工程,带有一定的试验示性质。要通过大胆探索,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利益分配制度、投资融资制度、资金使用与管理制度、项

27、目审批与管理制度、科技支撑与服务制度等,增强发展活力,实现良性发展,并为区外农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5)多元投入原则。在富硒特色农业产品开发中,应当突出公益性、基础性的特点。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园区要以产业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多元化融通资金,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科研单位以与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农业,推进农业项目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农户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中的主体地位。(6)生态循环原则。强调和谐自然的现代农业生态系统建设,推进环境友好农业发展,农产安全和农业安全齐头并进,实现农业持续发展战

28、略。在示园发展中,按照循环经济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标准,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种植业发展规模,控制土地开发强度。规划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相结合,在尊重周围生态环境和生态格局的前提下,以“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为宗旨,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国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5、中华人民国农业法;6、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8、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

29、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9、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10、省委、省政府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11、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三章 园区特色、主要目标一、园区特色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资源,特色就是生命力。紫阳富硒农业科技示园将充分挖掘紫阳独有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资源,按照产业结构互补性、项目发展持续性、生产效益高效性、产品定位特色性的建设思路,将园区打造成立足、辐射西部、接轨中东部的国际知名、国一流的富硒农产品特色农业园区。1、绿色富硒特色与整体协调发展园区以“绿色富硒”为特色,各功能区互补,产业整体协调优化的发展,延长和增粗产业链,

30、使园区各功能区之间、园区与其他园区之间实现经济要素的相互流动与优化组合,最终实现园区总体发展目标。2、一产、二产、三产的紧密结合 农业是一产,园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就是接“二产”连“三产”。接“二产”就是用工业的理念、工业的管理模式、工业的方式来办农业,让园区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众多农产品加工型企业的生产基地。连“三产”就是紧密联结第三产业,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科普教育、餐饮娱乐,吸引都市人和区外游客参观旅游,推动农产品销售和扩大影响,从而打破行政区划,实现不同经济区的优势互补,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园区集中。3、“研、产、学、销、游”产业一体化的结合园区通过打破产学研相分离的体制性障碍,

31、大力实施农业科技价值链系统创新战略,突出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构建研、产、学、销、游紧密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园区不仅是现代农业技术与装备的展示与示,而且是依循现代农业生产全过程,统筹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如科技研发业、品牌营销业、旅游保健业等新兴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研、产、学、销、游等各个环节的产业化,弥补农业产业的弱势性,提升产业比较优势和增强产业竞争优势。4.“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农民”组织一体化的结合园区以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农民构成的载体链或组织链为基础,使不同产权关系的经营主体既高度专业化分工,又高度协同化合作,从而整合成为自主、平等、互补、联动、多赢的法人

32、一体化产业经营共同体。在政府的引导下,中介组织、企业、农民等经济组织以法定契约为保证,统一经营,分工负责,共享资源和权益,共担风险和责任。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健全治理结构,从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出发,以农业企业(农业商业企业、科技企业)为龙头,统领一体化产业经营共同体。不同经营业态和形式的现代农业新经济组织,可以合作组建成紧密型、松散型、菜单型的生产经营同盟乃至战略合作同盟和跨区经营同盟,从而实现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民的有效结合。二、主要目标1、总体目标中国紫阳富硒农业科技示园区以农业功能多元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科学化为主线,充分发挥园区区位优势和农业自然优势,大力发展

33、富硒茶、富硒农产品、富硒蔬菜果品、水产养殖,同时赋予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以“一园四区”规划建设为核心,以辐射带动为辅助,着力打造绿色富硒特色型农业科技示园。成为为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开发的试验、示和交流、培训基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开展产业化经营的示、带动基地;推进科技创新、探索科技体制改革的实验基地;富硒农产品精品的生产基地和现代化农业方向的展示基地。到2015年绿色富硒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民生活水平和素质有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富裕,“种加销,产学研,商贸游”一体化的,“人、自然、科技、产业”和谐统一的,能够示带动富硒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全省一流、西部

34、地区领先的示园区。2、具体目标(1)加速富硒产品生产技术引进、组装集成与创新,解决一批影响富硒产品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2)建立一套有利于促进富硒农副产品科技成果转化、示、推广与应用的新机制,提高富硒产品生产科技整体水平;(3)突出差异化优势和富硒资源禀赋特色,建设农业产业示基地,带动本地和周边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4)促进休闲观光产业发展。抓住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园区区位、交通和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挖掘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努力打造休闲观光品牌,着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5)培育和孵化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

35、技型农业产业集团,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对国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使园区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样板,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让从事富硒产品的专家有干头,涉“硒”企业有赚头,本地农民得甜头”。通过加强园区人才培养、技术培训、信息网络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基础性工作,使园区真正成为涉农人员参观学习富硒特色产品发展的典型。(6)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加大农业生态建设,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实行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自然优美的农业生态环境,综合开发生态农业的潜在经济功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章 园区功能、建设规模与规划围一、园区功能1.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成果展示

36、结合富硒农业与其加工业等主导产业,以富硒产品生产为核心,采取“自主研究、联合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利用”等方式,以富硒植物种质资源和品种收集、栽培技术创新、农产品加工技术引进为重点,以工厂化育苗、设施农业技术和农艺技术为手段,实现优良品种、栽培技术、养殖技术与加工技术上的创新。2. 示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聚集农业高科技新成果,示富硒茶叶、水稻、蔬菜、果品与特色薯蓣作物新品种和栽培新技术技术,示温室大棚设施类型、设施环境管理设备、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新型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与生产效益。3. 带动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以高科技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标准化、绿色化生产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

37、富硒优势产业,形成知名品牌,实现农业高效和农民增收;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将种植和加工转化紧密结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优化,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高效率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发展。4.培训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把整个园区建设成实训基地,整合科教资源,通过举办培训班、观摩会、研讨会、成果发布会和论坛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全市各地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民接受现代农业教育,提高基层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的整体素质,使园区真正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富硒农产品开发的农业科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基地。5.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改革现代农业科技

38、体制,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工业化,管理方式的现代化,经营模式集约化和规模化。二、建设规模园区核心区与示区占地面积1200亩,其中园区生产占地面积1000亩,主体道路与其他辅助设施占地200亩。园区辐射区10万亩。三、规划围该项目规划主要针对核心区和示区进行,位于紫阳县双安乡区域围(见附图)第五章 园区发展潜力分析一、园区发展方向分析园区总体发展方向是成为富硒产品生产技术集成熟化、原材料生产与加工的重要基地,实现技术研究创新,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现代农业产业化园区。成为带动紫阳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典。二、园区产品市场优势分析园区以富硒农产品原料与加工产品为产业末端产品供应市场,包括富硒茶叶、富硒大

39、米、富硒蔬菜、富硒食用菌、富硒淀粉、富硒禽肉、富硒蛋、富硒鱼类等原料产品,以与以这些原料加工生产的饮料、小食品等。硒是一种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成人每日的需要量为40400ug,硒参与细胞代,并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心中心元素,缺硒时该酶功能受阻,活力下降,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诱发多种疾病发生。有证据表明,人类有80多种疾病在发生过程中,人体的硒水平下降,用硒治疗和辅助治疗有效。尤其是我国从东北到西南,延绵15个省市缺硒营的人类克山病、大骨病,从1962年开始用补硒防治,已运用40多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效果,并两度荣获了每四年颁发一次的国际生物无机化学界的最高奖,克劳

40、斯、施瓦茨奖励。中国在硒对人类疾病防治研究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硒与SARS病毒,WHO已宣布SARS是由一种突变的冠状病毒致病,病毒的特征之一是容易突变,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多种动物之中,一般不会造成恶性危害,但它突变为SARS后,对人类攻击性大大加强,造成流行。硒对阻止病毒突变有独特作用。国际上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流感病毒在缺硒的体产生了突变,造成一轮又一轮的流感流行。硒是唯一与病毒感染直接相关的营养元素,在动物疫苗中加硒,提高了免疫效果。2003年5月美国乔治亚大学will Taylor博士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发现SARS病毒中有硒结合蛋白质存在,并推测该蛋白可能与病毒的致病力有关。尽管

41、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硒可以治疗SARS,但从已掌握的科学证据看,适当补硒至少在三个方面有益而无害,一是硒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抵抗病毒能力;二是硒的抗氧化功能,有可能防治和减轻SARS病毒对肺组织造成的损伤;三是可以预防因硒缺乏而使SARS病毒突变,而毒力增强,补硒可提高疗效。在中国广大的低硒地区日摄入硒仅2040ug,这个标准与40400 ug的需要量差许多倍,每日补硒已成为当务之急。由于硒的缺乏,全世界已合成的硒化合物已超过2000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除少数产品外,人们一致寻求高效低毒低成本硒产品,而天然有机硒产品则为补硒的便捷途径之一,中国紫阳是世界重要富硒区之一。现将紫阳富硒产品

42、扼要介绍:紫阳富硒茶含硒0.6530mg/kg,比国江、浙、皖、闽茶叶和日、英、肯尼亚茶叶含硒量高5.519倍,其营养保健作用,已于1989年通过科学鉴定,获省政府科技奖,全国星火计划金奖,2002年荣获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金城金奖。紫阳种植的巴硒菇,含硒量1.99mg/kg,为国同类产品的含硒量高510倍以上,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2002年通过省级科学技术鉴定,产品作为营养保健品销往日本。富硒的冬虫夏草,已经人工种植成功。被专家们誉为“珍稀”的富硒矿泉水,含硒量2337ug/L,日可采量为300吨,已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正在积极筹资建厂开发。紫阳富硒苦荞麦,经四军大研究证实,降血糖与抗氧

43、化效果明显,已有初级产品问世,紫阳富硒大米已定点销往等低硒区;紫阳富硒蚕蛹硒蛋白、多肽、氨基酸开发研究,、相关研究部门正在试验之中,富硒山野菜厂,正在建设之中。总体来讲,由于富硒产品的独特性,研究开发富硒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形势看好。第六章 园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一、总体布局园区总体构成分区为富硒产品技术创新试验中心(核心区)富硒产品产业化生产示区(示区)富硒农产品产业化生产辐射区(辐射区)。“核心区”与“示区”位于紫阳县双安乡,占地1200亩,“核心区”与“示区”组成为“一心四区”的格局,其中“核心区”占地面积200亩,主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发和试验,现代设施农业的培育与展示,产业

44、实用技术的集中培训,以与园区管理、专家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区域等。“示区”占地面积1000亩(除加工区),包括种植业示区、养殖业示区和农产品加工业示区,各区域规划面积的比例大体为5:3:2。辐射区作物播种面积67万亩,覆盖全县主要乡镇。“核心区”与“示区(除加工区)”在地理位置上同处一个乡镇,相互渗透,构成生态循环连和产业互补连,紧密结合,相对集中。全县类是地域环境区作为技术辐射区。二、功能分区“核心区”-“示区”-“辐射区”各部分功能分别为:“核心区”即“一心”为富硒产品技术创新试验中心,主要进行富硒产品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示区”:由四个功能区组成,主要进行富硒产品产业化生产示,分别为富

45、硒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区、富硒生态循环立体种养示区、富硒产品加工区、富硒产品文化观光区。富硒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区主要进行富硒香菇、富硒马铃薯、红薯、大蒜等经济作物生产,富硒生态循环立体种养示区主要进行水稻、玉米种植和养猪、淡水鱼、鸭的养殖生产,富硒产品加工区主要进行农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富硒产品文化观光区以当地农户为主体,以品富硒茶,吃富硒饭,看富硒园,发展一定规模的富硒餐饮文化。各功能区互补关系见下图。“辐射区”:为富硒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通过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高富硒农产品生产产量与质量,带动全县农民增收。富硒产品技术创新试验中心技术源核心区富硒生态循环立体种养示范区富硒经济作物标准化

46、生产区原料基地图1 园区产业结构与各功能小区关系图富硒产品加工区原料基地紫阳县与周边其他富硒县区加工与销售辐射区示范区富硒产品文化观光区第七章 园区项目设置与规划容一、富硒产品技术创新试验中心(核心区)1地理位置:双安乡西川2. 面积:200亩。3功能:该园是生产与加工基地技术源泉。主要进行主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发和试验,现代设施农业的培育与展示,产业实用技术的集中培训,以与园区管理、专家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区域等。包括园区的整体规划的实施,企业引进,产品推介,参观接待,旅游产品开发,园区品牌打造和宣传推介等工作,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对园区所产产品进行质量检测、认证等工作,为企业和产业发展

47、提供技术、信息和政策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等服务。4建设容:该园区主要建设容包括科研与管理区、富硒作物引种筛选区、食用菌菌种繁育区、茶叶与蔬菜种苗繁育区、富硒作物栽培示区。各功能区占地面积190亩,道路与水电配套设施占地10亩。(1)科研与管理服务区:包括管理与培训区、科研人员办公与实验室区、产品加工试验区三部分。占地面积10亩。其中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包括管理与培训室400平方米,科研人员办公与实验室区300平方米,产品加工试验室200平方米,生产资料与产品贮藏库房等100平方米。需配套办公设备、培训设备,必要的实验设备等(2)富硒作物品种筛选区:占地面积30亩,引进种植经济价值相对较高、易

48、于加工、富硒能力强的不同作物品种进行栽培试验,测定产品主要成分与营养价值,筛选出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富硒作物种类与品种,主要包括鲜食蔬菜、加工蔬菜、马铃薯、红薯、水稻、玉米等。(3)茶叶种苗繁育区:占地面积30亩。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茶树良种,扦插繁殖是茶树育苗的主要手段,该方法能有效地保持茶树良种的遗传性状。发展茶树扦插育苗不仅有助于茶园良种化进程,而且有助于提高茶农收入。富硒园茶树育苗区初步规划如下:设施建设:建造30座简易拱棚,钢架结构,每棚标准为8米宽,50米长。熟料薄膜覆盖,夏季遮阳网覆盖。品种选择:陕南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应选择绿茶良种,具体可选择: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平阳

49、特早、早白尖、农抗早等品种。生产技术:茶树育苗区由良种母穗园和种苗繁育园两部分组成,其中良种母穗园3亩,种苗繁育园27亩。因整个富硒园区多为山地,为便于管理与运输,应将茶树育苗区放在地势较为平坦,坡度较小的地方(15o),并调成梯田状,下方设有挡土墙,中间设有给排水沟渠。土地平整后,多施有机肥、多埋秸秆,以使有效耕作层达到50cm以上。(4)食用菌菌种繁育与生产区:占地面积10亩,建造富硒菇菌种生产车间500平方米,主要进行菌种扩繁生产,满足生产用户的需要;建造食用菌生产棚10座。(5)富硒作物高产栽培综合示区:占地面积100亩,根据项目区主导产业,规划建设设施蔬菜示面积50亩,蔬菜示区以拱棚

50、栽培为主,新建连栋温室1000平方米,大跨度大棚40座,主要种植富硒西瓜、草莓等高附加值蔬菜。粮食作物示区50亩,主要进行玉米、红薯、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示。二、富硒产品产业化生产示区(示区)(一)富硒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区1地域围:双安乡西川道2. 面积:500亩 3功能:主要进行马铃薯、红薯、胡萝卜、大蒜等蔬菜经济作物生产。4规划容:主要进行富硒特色作物生产示和产业化生产。按照现有地形,建造方块田,每块田地面积在30亩之间。修筑生产道路,安装灌溉与排水设施。山坡地以种植胡萝卜、马铃薯、大蒜为主,近河滩平地以种植红薯为主。由于当地水位较高,河滩地种植采用高畦方式栽培。生产栽培过程中以选择应用富硒

51、量适中,有利于加工生产富硒产品为目标作物品种(二)富硒生态循环立体种养示区1地域围:双安乡道2. 面积:500亩 3功能:主要进行水稻、玉米等作物种植,利用作物秸秆进行香菇生产和淡水养鱼、河塘养鸭等生产。4规划容:依据生态与环境状况,该区生产实施立体种养生产方式,生态循环模式发展。具体模式为河滩地种植种稻,稻田养鱼、养虾,河塘养鸭,山地种植玉米,玉米秸秆和畜禽粪便发酵进行富硒食用菌生产,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生产模式。规划发展标准化富硒稻田200亩,同时发展100亩的稻田养鱼养虾示。富硒玉米田200亩,富硒香菇占地100亩(采用拱棚立体栽培模式),建设拱棚400座,原则上每座拱棚长50米,宽8米,

52、也可以根据地形适当变化。 (三)富硒产品加工区富硒产品加工区位于紫阳县工业园区,具体面积另行规划,以企业或科技人员为主体,采用新技术进行富硒产品的粗加工与深加工生产。扶持发展相关加工企业5-10家。主要进行富硒大米、富硒米粉、富硒茶叶、富硒淀粉、富硒粉条、富硒蔬菜、富硒果汁的生产与加工,包装与销售。1、年处理13万吨甘薯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1) 项目建设容与规模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从省外引进优质新品种20个,试验、筛选出优良新品种5个,建良种薯繁育田2000亩,年产种薯2500吨、薯苗500万根。示基地建设,以槐树关、金水、桑溪镇为重点,建立优质薯类生产基地5万亩,其中建立3个1000亩以上的绿

53、色薯类标准化示园。示基地实行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平衡施肥、生物农药,提高洋县薯类产品的整体质量安全水平。甘薯深加厂总建筑面积7830m2,总占地30亩,年处理13万吨甘薯,产成26000吨高品质甘薯淀粉,薯渣饲料10000吨,甘薯蛋白浓缩液5000吨。配套建设年处理鲜薯4万吨薯干和年产甘薯粉条10000吨生产线。(2)项目建设必要性本项目立足优质甘薯资源,是典型的资源带动型项目。通过用甘薯加工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急需的原材料淀粉和副产物饲料等系列产品,建立相对稳定的原料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项目区农民通过甘薯种植,年社会总产值可达9570万元,农民人均单项增收248.6元,可使从事甘薯

54、种植的5000农民受益。另外,从事运输业、包装业和养殖业、餐饮业的从业人员5000人以上,形成广泛的产业化带动效应。年加工消耗甘薯13万吨,能够直接安排就业300人,增加了就业机会,扩大了就业围,安排了广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民增收和社会的稳定。2. 年产5万吨玉米淀粉与副产品高效加工利用建设项目(1)建设规模与容年消耗7.5万吨玉米,产成5万吨高品质玉米淀粉,1700吨精制玉米油和2.3万吨饲料。(2)项目建设必要性简述本项目立足优质玉米资源,是典型的资源带动型项目,通过用玉米加工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急需的初级原材料淀粉和副产物饲料等系列产品,建立相对稳定的原料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55、。项目区农民通过种植玉米,年社会总产值可达8000万元,亩均增收50元左右,大约对从事玉米种植的5000农民受益。另外,从事运输业、包装业和养殖业、餐饮业的从业人员5000人以上,形成广泛的产业化带动效应。年加工消耗玉米7.5万吨,能够直接安排就业150人,增加了就业机会,扩大了就业围,安排了广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民增收和社会的稳定。3. 日产100吨马铃薯淀粉和全粉项目(1)建设规模建立2000亩高淀粉含量加工专用型品种的一级种繁育基地,积极推广脱毒薯生产;建立5个1000亩以上绿色标准化生产示园;推广建设马铃薯原料生产基地5万亩。以年生产期5个月(150天)计算,本项目设计日产马铃

56、薯淀粉50吨生产线1条,年生产能力7500吨;日产马铃薯雪花全粉25吨生产线1条,年生产能力3750吨;日产马铃薯颗粒全粉25吨生产线1条,年生产能力3750吨;日产薯渣复合饲料40吨生产线1条,年生产能力约5000吨。项目达产后,年消耗马铃薯原料90,000吨以上。配套3万吨鲜马铃薯贮藏库,以保证生产期原料供应。(2)项目建设必要性为满足马铃薯产业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需要,充分利用荒弃坡地,本项目立足优质马铃薯资源,通过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工生产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急需的淀粉、全粉材料和副产物饲料等系列产品,建立相对稳定的原料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是典型的资源带动型项目。项目区农民通过马铃薯

57、种植,年社会总产值可超亿元,农民每亩增收300元以上,可使从事马铃薯种植的数千户农民受益。还可增加运输业、包装业、养殖业、餐饮业等关联产业的从业岗位,形成广泛的产业化带动效应。项目年加工马铃薯9万吨,能直接安排就业岗位240人,增加了就业机会,扩大了就业围,有利于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4. 杂粮系列食品开发项目(1)项目建设容项目建成后,年消耗杂粮原料(荞麦等)2000吨。生产杂粮系列加工品包括:杂粮米800吨;杂粮粉400吨;杂粮挂面850吨(实际消耗杂粮粉250吨);杂粮黄酒500吨(实际消耗杂粮米50吨);副产物:饲料 200吨;皮壳300吨。(2)项目总投资与经济评价本项目建设投资:55

58、0万元,本项目需铺底流动资金150万元。项目计划总投资700万元人民币。(四)富硒产品文化观光区1面积:贯穿于富硒产业。2功能:展示山区餐饮文化,品尝富硒产品、体验富硒产品健身等文化涵。3规划容:分别为餐饮区,富硒茶园文化区,生态田园风景区。三、富硒农产品产业化生产辐射区(辐射区)1面积:辐射发展富硒红薯30万亩,富硒玉米20万亩,富硒马铃薯15万亩,富硒水稻5万亩,富硒茶叶15万亩,富硒蔬菜2万亩,富硒杂粮10万亩。2功能:优质富硒农产品产业化生产,为富硒农产加工提供原料产品,为拓宽富硒产品市场奠定基础,全面营造富硒产品强县。3规划容:在紫阳县汉王镇、焕古镇、红椿镇、向阳镇、洄河镇、高桥镇、

59、双桥镇、洄水镇、斑桃镇、麻柳镇、毛坝镇、瓦庙镇和高滩镇,建立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广应用优质的富硒作物良种,配套新型机械,实行整地技术、机械化精播技术、机械化半精播技术、低毒无公害农药拌种技术、种衣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地膜覆盖技术等多项技术集成配套,实现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富硒产品生产效益。第八章 基础工程和建设一、道路交通工程规划1.外部交通两条河川现有6米宽水泥道路各一条,可以满足外部交通需要。2.部交通示园区建设为完全开放式,因此除科技创新园设立入口外,其他是原交通要道处设园区入口,并于个别次入口处配置小型停车场。停车场既是旅游观光车辆停放地,也是农产品收购集散地。园区共设置3个主要机动

60、车停车场,分别位于科技创新园、北川区、区和餐饮文化区。试验区停车场:位于园区中心部,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提供大巴、中巴、小车车位约10个。西川停车场:位于西川区北部,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停车场:位于种养殖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科技创新园道路设置见附图二、给排水工程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规划原则为满足园区的用水需求,建设安全、可靠、卫生的给水管网;合理布局,成环成网,充分利用现有河水资源条件;远近结合,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给水量预测科技创新园区用水: 用水量估计:园区的用水项目主要为下列几项:试验与工作人员生活用水:以示园区员工20人,每人每天耗水0.2立方米计算,日耗水量约为4立方米,科

61、研试验日用水量按照2立方米计算,合计日用水量为6立方米。加工厂用水:以日产1吨产品计算,日耗水量约为2吨。种植区用水:种植区棚或温室种植区100亩,以滴灌和喷灌为主,每亩日耗水量按照2立方米计算,总耗水量为200立方米;茶叶种苗区和作物品种筛选区60亩,以每亩日耗水量1立方米计算,总耗水量为60立方米;食用菌生产区10亩,每亩以日耗水量0.5立方米计算,总耗水量为5立方米;以上综合科技创新园日最大耗水量约为273吨,其中,生活用水部分,日最大耗水量约为6立方米,考虑到要求水质因素采用自来水供水管道方式采提供;加工厂、大棚或温室等设施农业区的用水日供应量为167吨,考虑到灌溉水持续供应需要,修建

62、贮水池一个,泵抽河水,满足该部分水需要。 水源:由于示园区地处河漫滩地,地下水丰富,所以园区用水采用河水提水方式供水。 供水管网:包括生活用水管网、温室或大棚种植区管网、种植区管网、等这几个单独的供水管网。生活用水管网:采用分枝状供水管网设计,主要供水干管沿车行道平行布置。设施栽培的供水管网:采用从水池处开始到各个灌溉小区的分枝状供水管网设计。露地栽培的供水管网:可采用灌溉渠直接灌水,也可采用水泵灌渠的水抽到高位水池蓄水,并通过分枝状供水管网供水。消防用水:主要是在中心管理区、产品加工区等功能区设置消防栓。消防栓按消防管理有关条例安装,安装一个即可。 蓄水引水工程 自来水出口一个,专供园区生活

63、用水。 河水提水站1处。 建供水管道200米,用水泥、钢管等材料铺设,深埋0.5米。 水源规划与管网布置园区生活用水由园区供水公司统一供给。给水管材选用镀锌钢管,入户管选用UPVC管、钢塑复合管。干管管径DN 200-DN 400。给水管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敷设在车行道下,埋深控制在0.5米。河水源可供各片区环卫、日常绿化以与传统农业观光区农作物灌溉等使用。 消防系统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到消防问题,尽量利用就近水源作为消防用水,如果就近没有水源,就必须修建消防水池 。同时各旅游点、营地应该按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2.排水工程规划规划原则结合道路规划,在排水(污水和雨水)系统上进行综合考虑,统一规划。排水体制雨水与生活污水污水排放采用分流制,明沟和暗沟相结合。示园区的雨水(包括大棚屋面雨水)通过在道路两边附设的排水明沟就近排入附近的排水沟中。生活污水与加工厂污水集中处理后通过排水暗沟排到市政排污干管中。排水工程排水工程以自排为主,抽排为辅,以明渠排水为主,平均断面为下底O5米,渠深1米,坡比1:3。园区排放均为生活用水,无直接有毒物质,且分布距离较大,可采用渗井排污,通过土壤过滤、渗透排水。在游人集中地,建大型污水净化池1处。污水经处理后,再用于施肥与灌溉。雨水排放系统地势平坦,人工建筑较密的地区,采取管道排水;地形坡度较陡的,以植被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