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传动轴1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71634171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传动轴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传动轴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传动轴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传动轴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传动轴1(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材 料 力 学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五种传动轴的静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的计算汽车工程 学院 车辆工程 专业 421004 班设计者 夏春力学号 42100411 2012 年 9 月 8 日目录设计目的2设计任务及要求.2设计题目3传动轴受力简图5弯矩扭矩图.6设计等轴的直径.9计算齿轮处轴的挠度.10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12数据说明17设计感想.17附:程序计算结果截图,计算机程序设计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学完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同

2、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溶为一体,即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是对以前所学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使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体有以下六项:1. 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2. 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3. 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求结合起来。4. 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

3、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5. 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6. 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理出理论依据并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一、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设计计算说明书是该题目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果的说明,要求书写工整,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明确,表达完整。具体内容应包括:1.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所求及零件图。2.画出构件

4、的受力分析计算简图,按比例标明尺寸、载荷及支座等。3.静不定结果要画出所选择的基本静不定系统及与之相应的全部求解过程。4.画出全部内力图,并标明可能的各危险截面。5.危险截面上各种应力的分布规律图及由此判定各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图。6.各危险点的主应力大小及主平面位置。7.选择强度理论并建立强度条件。8.列出全部计算过程的理论根据、公式推导过程以及必要的说明。9.对变形及刚度分析要写明所用的能量法计算过程及必要的内力图和单位力图。10.疲劳强度计算部分要说明循环特征,r,的计算,所查k,各系数的依据,疲劳强度校核过程及结果,并绘出构件的持久极限曲线。二、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1.分析计算结果是

5、否合理,并讨论其原因、改进措施。2.提出改进设计的初步方案及设想。3.提高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措施及建议。三、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2.计算机程序(含必要的语言说明及标识符说明)。3.打印结果(数据结果要填写到设计说明书上)。四、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与工程中的一般设计过程相似,从分析设计方案开始到进行必要的计算,并对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应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前松后紧,甚至不能按时完成设计任务。材料力学课程设计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设计准备阶段。认真阅读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明确设计要求,结合设计题目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制定设计的步骤、方法以

6、及时间分配方案等。2. 从外力及变形分析入手,分析计算内力、应力及变形,绘制各种内力图及位移、转角曲线。3. 建立强度、刚度条件,并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以及必要的公式推导。4. 编制计算机程序并调通程序。5. 上机计算,并打印出结果。6. 整理数据结果并书写设计计算说明书。7. 分析讨论设计和计算的合理性、优缺点,以及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措施。设计题目传动轴的材料均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许用应力=80MPa,经高频淬火处理,。磨削轴的表面,键槽均为端铣加工,阶梯轴过渡圆弧r均为2mm,疲劳安全系数n=2。要求:1. 绘出传动轴的受力简图。2. 做扭矩图及弯矩图。3. 根据强度条件设计等直轴的

7、直径。4. 计算齿轮处轴的挠度(均按直径的等直杆计算)。5. 对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若不满足,采取改进措施使其满足疲劳强度要求)。6. 对所取数据的理论根据做必要的说明。说明:(1) 坐标的选取均按图所示。(2) 齿轮上的力F与节圆相切。(3) 表中P为直径为D的带轮传递的功率,为直径为的带轮传递的功率。为小带轮的重量,为大带轮的重量。(4) 为静强度条件所确定的轴径,以mm为单位,并取偶数。设设计计算数据第九组P/kW/kWn/(r/min)D/mm/mm/mm/N/Na/mma()60090040023085035030060设计过程1.传动轴受力简图Me2=F1*D1/2=95

8、50*P1/n1Me3=F2*D2/2=9550*P2/n2=1/4*F*求支座反力: , ,sin *F-(3F1+G1)*3a+Fy2*4a-G2*5a=0,1/2F*a-Fz1*4a-3F2*5a=0 求解得: F=2048N F1=350N F2=4图及扭矩图XOY面XOZ面扭矩图:3.设计等直轴轴的直径根据第三强度理论:其中 =,由取; 经校核各轴均满足静强度的要求。d= 42mm E=200GPa I=*d4/64 根据图乘法:XOY平面:Y方向:XOZ平面:各力弯矩图:Z方向:综上: 5.对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若不满足,采取改进措施使其满足疲劳强度)I首先对传动轴键槽进行

9、疲劳强度计算因为该轴键槽为端铣加工,b=650MPa,所以根据材料力学表13-10a可查得=1.81,根据材料力学13-10b可查得=1.62。因为该轴经高频淬火处理,b=650MPa,=1.81,所以根据材料力学表13-4可查得=2.4。由于此传动轴工作在弯扭组合交变应力状态下,因此在进行疲劳强度计算时疲劳强度条件可写成。,。,故弯矩循环系数r=-1,循环特征为对称循环;,故扭矩循环系数r=0,循环特征为脉动循环。所以,。其中,。参照材料力学表13-5可选取。在1(B截面)截面处:d=36mm ,则,安全。在2(D截面)截面处:d=38mm ,则,安全。在3(E截面)处:,则,安全。II再对

10、传动轴阶梯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由于b=650MPa,,,阶梯轴过渡圆弧r均为2mm,根据材料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P354页图13-9a,图13-9c,图13-9d,图13-9e可查得:在4截面处,所以=,=;在5截面处,所以=,=1.21;在6截面处,所以=,=;在7截面处,所以,=1.29;在4截面处:,传动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根据材料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P355页表13-2可查得,。,则,安全。在5截面处:,传动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根据材料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P355页表13-2可查得,。,则,安全。在6截面处:,传动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

11、5),根据材料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P355页表13-2可查得,。,则,安全。在7(V截面)处:,传动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根据材料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P355页表13-2可查得,。,则,安全。校 参 核 数点 初始应力集中系数 尺寸系数表面质量 系数 敏感系数直径(mm) KK180.8136 238 336 41.1980.8134511.2180.8136 681.310.880.8138 741.2980.8136现将各校核截面参数整理后列表如下:各校核截面结算结果如下:校核点 max(MPa)max(MPa)nnn 1 2 30+ 40+ 5 6 7本次课程设所取的

12、数据均取于参考文献。(1)聂玉琴,孟广伟主编. 材料力学(第二版). 北京:机械公业出版社,2008.(2)谭浩强主编. C程序设计(第三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侯洪生,焦永和主编,计算机绘图实用教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设计感想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在知识上得以巩固,方法上开阔了思路,为以后学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材料力学课程设计,建立在材料力学、c语言编程、高等数学、工程图学及CAD制图等基础上,综合应用,在设计中,还涉及到数据的查询、分析、整理以及电子说明书的排版工作,都是只是理论学习远远不够的知识能力。整个设计,首先审题,分析试题类型,此题涉及受力分析

13、、应力分析、强度计算、挠度计算、强度校核、疲劳极限校核等等,需要熟悉运用图乘法等常见方法;之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缜密的计算,涉及参数的过程采用查找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手册和上网查询的方法,补充数据;并根据设计要求,运用C语言编程,编制出计算疲劳强度的相应程序,大大减小了计算量;然后,运用工程图学和CAD,绘出设计中涉及到的图;最后,运用Word2003将所有过程汇总整合,完整的制作出电子版的课程设计。在这次设计中,遇到了不少问题,知识的遗忘,数据的查询等等,但通过不懈的努力都一一克服了,总之,这次课程设计让我从整体上体会了设计的缜密性,使我受益匪浅。附:程序计算结果截图附:程序设计:#inclu

14、de#includefloat Mmax(float My,float Mz,float Mx) return(sqrt(pow(My,2)+pow(Mz,2)+pow(Mx,2);float Mw(float a,float b) return(sqrt(pow(a,2)+pow(b,2);float max2(float a,float b)return(ab?a:b); float max3(float a,float b,float c) return(max2(max2(a,b),c);float qd(float a) /*求直径*/float e,D,ks=0.08;e=32/P

15、i/ks*a;D=pow(e,1.0/3);return(D);void main()float d1,d2,d3,d4;float M,M1,F,F1,F2;float Fy1,Fz1,Fy2,Fz2;float P,P1,n,D,D1,D2,G2,G1,a,Alpha;float MxA,MxB,MxC,MxD,MxE,MxF,MxP,MxQ,MxU,MxV,MxW;float MyA,MyB,MyC,MyD,MyE,MyF,MyP,MyQ,MyU,MyV,MyW;float MzA,MzB,MzC,MzD,MzE,MzF,MzP,MzQ,MzU,MzV,MzW;float MwA,MwB

16、,MwC,MwD,MwE,MwF,MwP,MwQ,MwU,MwV,MwW;float Pa=80*pow(10,6),E=200*pow(10,9);float MmaxA,MmaxB,MmaxC,MmaxD,MmaxE,MmaxF,mmaxP,MmaxQ,MmaxU,MmaxV,MmaxW;float E1,I,t,fDy,fDz,f;long int s;int i,j,i1,j1,i2;printf(input P:_kWn); scanf(%f,&P);printf(input P1:_kWn);scanf(%f,&P1);printf(input n:_r/minn);scanf(%

17、f,&n);printf(input D:_mmn);scanf(%f,&D);printf(input D1:_mmn);scanf(%f,&D1);printf(input D2:_mmn);scanf(%f,&D2);printf(input G2:_Nn);scanf(%f,&G2);printf(input G1:_Nn);scanf(%f,&G1);printf(input a:_mmn);scanf(%f,&a);printf(input Alpha:_degreesn);scanf(%f,&Alpha);Alpha*=Pi/180; D/=1000;D1/=1000;D2/=1

18、000;a/=1000;M=9549*P/n; M1=9549*P1/n;F=2*(M-M1)/D2;F1=2*M1/D1;F2=2*M/D;printf(M=%0.3fNm,M1=%0.3fNm,F=%0.3fN,F1=%0.3fN,F2=%0.3fNn,M,M1,F,F1,F2);Fy2=(G2*5-sin(Alpha)*F+(3*F+G1)*3)/4; Fy1=G2+cos(Alpha)*F-Fy2+G1+3*F1;Fz2=(5*(3*F2)-0.5*F)/4;Fz1=-Fz2-3*F2+cos(Alpha)*F;printf(Fy1=%0.3fN, Fz1=%0.3fN, Fy2=%0

19、.3fN, Fz2=%0.3fNnn,Fy1,Fz1,Fy2,Fz2);MxE=M; MxD=M-M1;MxB=MxD;printf(MxB=%0.3fNm,MxD=%0.3fNm,MxE=%0.3fNmn,MxB,MxD,MxE);MzB=Fz1*a; MzD=-cos(Alpha)*F*2*a+Fz1*a*3;MzE=-(3*F2)*a;MyB=Fy1*a;MyD=a*F*sin(Alpha)*2-Fy1*a*3;MyE=G2*a;printf(MzB=%0.3fNm,MzD=%0.3fNm,MzE=%0.3fNmn,MzB,MzD,MzE);printf(MyB=%0.3fNm,MyD=

20、%0.3fNm,MyE=%0.3fNmnn,MyB,MyD,MyE);MzP=1.0/2*MzB;MzQ=3.0/4*MzB+1.0/4*MzD;MzC=1.0/2*MzB+1.0/2*MzD;MzU=1.0/4*MzB+3.0/4*MzD;MzV=1.0/2*MzD+1.0/2*MzE;MzW=1.0/2*MzE;MzF=0;MyP=1.0/2*MyB;MyQ=-1.0/4*MyD-3.0/4*MyB;MyC=-1.0/2*MyD-1.0/2*MyB;MyU=-3.0/4*MyD-1.0/4*MyB;MyV=1.0/2*MyD;MyW=0;MyF=0;MxP=0;MxF=MxE;MxQ=Mx

21、C=MxU=MxB;MxV=MxW=MxE;printf(MzP=%0.3fNm,MzQ=%0.3fNm,MzC=%0.3fNm,MzU=%0.3fNm,nMzV=%0.3fNm,MzW=%0.3fNm,MzF=%0.3fNmnn,MzP,MzQ,MzC,MzU,MzV,MzW,MzF);printf(MyP=%0.3fNm,MyQ=%0.3fNm,MyC=%0.3fNm,MyU=%0.3fNm,nMyV=%0.3fNm,MyW=%0.3fNm,MyF=%0.3fNmnn,MyP,MyQ,MyC,MyU,MyV,MyW,MyF);printf(MxP=%0.3fNm,MxQ=%0.3fNm,M

22、xC=%0.3fNm,MxU=%0.3fNm,nMxV=%0.3fNm,MxW=%0.3fNm,MxF=%0.3fNmnn,MxP,MxQ,MxC,MxU,MxV,MxW,MxF);MmaxB=Mmax(MxB,MyB,MzB); /*求危险截面上的力矩*/MmaxD=Mmax(MxD,MyD,MzD);MmaxE=Mmax(MxE,MyE,MzE);printf(MmaxB=%0.3fNm,MmaxD=%0.3fNm,MmaxE=%0.3fNmn,MmaxB,MmaxD,MmaxE);d1=qd(MmaxE); /*设计直径*/d2=qd(MmaxD);d3=qd(MmaxB);printf

23、(d1=%0.3fmm,d2=%0.3fmm,d3=%0.3fmmn,d1,d2,d3);d1=max3(d1,1.1*d2,1.21*d3);printf(Safe diameter %dmmn,int(d1/2)*2+2);i=int(d1/2)*2+2;j=int(i/1.1/2)*2+2;i1=int(j/1.1/2)*2+2;j1=int(i1/1.1/2)*2+2;printf(D1=%d,D2=%d,D3=%d,D4=%dnn,i,j,i1,j1);s=int(d1/2)*2+2; /*求挠度*/t=a*a*a;E1=200;I=Pi*s*s*s*s/64;fDy=(19*G2*

24、t/24);fDy=fDy+3*t*cos(Alpha)*F/4;fDy=fDy-31*t*(G1+3*F1)/32;fDy=fDy/E1/I*1000000;printf(fDy=%0.3fmmn,fDy);fDz=(19*t*F2/8.0-3*t*F*sin(Alpha)/4)*1000/E1/I*1000;printf(fDz=%0.3fmmn,fDz);f=Mmax(fDy,fDz,0);printf(f=%0.2fmmn,f); float a110,b10,c10;int num;char h;float ko,kt,bat,d,Eyz,Ex,NO;float omax,tmax,

25、no,nt,w,n1;float o1=300,t1=155,T=0.10;char j2;NO=0;a10=MyP; b0=MzP;c0=MxP;a11=MyB;b1=MzB;c1=MxB;a12=MyQb2=MzQ;c2=MxQ;a13=MyD;b3=MzD;c3=MxD;a14=MyV;b4=MzV;c4=MxV;a15=MyE;b5=MzE;c5=MxE;a16=MyW;b6=MzW;c6=MxW;a17=MyF;b7=MzF;c7=MxF;for(i2=0;i228;i2+)scanf(%c,&h);printf(截面n);if(h=P|h=p) num=0;ko=1.59,kt=1

26、.19,bat=2.4,Eyz=0.88,Ex=0.81; /*赋值*/d=j1/10.0;else if(h=B|h=b) num=1;ko=1.81,kt=1.62,bat=2.4,Eyz=0.88,Ex=0.81;d=i1/10.0;else if(h=Q|h=q) num=2;ko=1.61,kt=1.21,bat=2.4,Eyz=0.88,Ex=0.81;d=i1/10.0;else if(h=D|h=d) num=3;ko=1.81,kt=1.62,bat=2.4,Eyz=0.88,Ex=0.81;d=j/10.0;else if(h=V|h=v) num=4;ko=1.88,kt

27、=1.31,bat=2.4,Eyz=0.88,Ex=0.81;d=j/10.0;else if(h=W|h=w) num=6;ko=1.84,kt=1.29,bat=2.4,Eyz=0.88,Ex=0.81;d=j1/10.0;else if(h=F|h=f) num=7;ko=1.81,kt=1.62,bat=2.4,Eyz=0.88,Ex=0.81;d=j1/10.0;else printf(writeln(Please input the determination of fatigue strength of cross section);n);continue;w=Pi*d*d*d; /*检测疲劳强度过程*/omax=Mw(a1num,bnum)*32.0/w;tmax=cnum*16.0/w;if(tmax=2) printf(n=2 saven,h);else printf(n=2) printf(n=2 saven,h); else printf(n=2) printf(n=2 saven,h); else printf(n2 Dangern,h);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