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河南济源李冬艳)

上传人:szh****04 文档编号:71622556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看云识天气(河南济源李冬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看云识天气(河南济源李冬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看云识天气(河南济源李冬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看云识天气(河南济源李冬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云识天气(河南济源李冬艳)(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看云识天气科目:语 文 年级:七年级 备课时间:主备:李冬艳 辅备: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体会说明文条理分明说明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体会说明文条理分明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 确立目标,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解题释疑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

2、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可以“识”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那么,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 解题:标题中“看”可以理解为“观察”的意思,“识”可理解为“识别、推测”的意思。文章标题即点明了要介绍的事理。 (二)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1、为什

3、么看云可以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 2、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提示:学会抓住重要句、段,理清文章思路。)二、交流展示,解答疑惑(三)明确1:云是天气的“招牌”,亦即“脸色”,也就是说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可以识天气。明确2:文章首先从云的形态、变化说起,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指出看云可识天气,接着介绍了可以通过云的形态、光彩现象来识别天气,最后指出看云识天气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及存在的局限性。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条理井然地说明事理,并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的。(关键句、段:第二段说明可以根据云的形态识天气,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

4、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6自然段首句是过渡句,说明还可以根据云的光彩识天气。) (四)研读品味、语感体验研读第一自然段,品味比喻的妙处:1 朗读第一段。2 语感训练(投影出第一段有关练习)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 A;有的像鱼鳞, B;有的像羊群, C;有的像一张大棉絮, D;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1)下面四个短语是对文中的四

5、个比喻的具体描述,它们各自在横线上的适当位置是:来来去去 轻轻地飘在空中 满满地盖住了天空 一片片整整齐齐排列着 A B C D(2)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3)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及在全文中的重要性。 明确:文章开头即介绍了云“千姿百态”“变化无常”的形态和特征,接着连用了八个比喻,紧扣“姿态万千”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说明云的姿态之多,接着又用“刚才”“霎间”来突出云“变化无常”的特点,最后一句既是本部分的总结,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4)这一段突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说其表达效果;请模仿前四个比喻句,再写仿写出两个描绘云的比喻句。 明确: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描

6、绘出云的形态特征及与天气的“招牌”关系,通俗易懂,既便于我们明白事理,又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同时激发读者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三、达标测评,拓展实践 (五)体会第二段在文中提纲挈领的作用。 明确:第二段是3、4、5段的“纲”:段中分号前的文字引出第三段的内容,分号后的 文字引出4、5段的内容。 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形态并归纳出共同特征:卷云_云_云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轻、高、薄,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云有许多种类。将第一段文字与课文第三段进行比较阅读,可以知道:第一段中“像羽毛”的云指_云,“像羊群”的云指_云,并且推知,“像鱼鳞”的云是云,“像一张大棉絮”的云指_云。 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变化并

7、归结出共同特征:卷层云_云_云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低、厚、密,常常是雨雪天气的预兆。云的光彩现象及预示的天气情况:晕、华、虹、霞,预示着晴、雨天气。(六) 交流展示、读背积累1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云和天气关系的成语、谚语,进一步加深对看云可识天气这一事理的认识。之后教师投影出有关谚语(课后可参照相关资料):棉花云,雨快临。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收麦。2. 朗读、背诵并摘抄文中优美的比喻句及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积累丰富的词汇。总结: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内容多、术语多,但文章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读者,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更重要的还要归功于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附板书: 形态 轻、高、薄云晴朗 看云 低、厚、密云阴雨风雪 识天气 光彩 晕 华 虹 霞晴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