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上传人:ly****51 文档编号:71598880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1、泥条盘制方法无论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还是尼罗河边的陶罐,泥条盘制法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陶瓷造型方法之一。就是把泥搓成长条,再圈积成型。此法是制陶的技法中最为古老的方法。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已经大量使用盘制泥条的方法成型。日本的绳纹古陶也是利用泥条盘制的方法成型。 泥条盘制的方法应该说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它几乎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古人创造出在辘轳上拉坯以前,泥条盘筑法可以制作较大型的器物,比如大缸、罐子等,现在西双版纳等地的原始部落依然保留这种方法制作日常陶器。国外常常将泥条盘筑和手捏成型一并通称

2、为“手筑”(Handbuilding),指不借助任何工具纯粹用手制作。现代陶艺家之所以喜欢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由于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另一方面是他们更倾向于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搓泥条:方法一:1取一块稍湿的陶土,大小为刚刚 容于两手之中为宜。两手交互前后滑动,手掌靠近的小指部分一面勒紧粘土,一面捻出使其向下延伸。2揉搓的过程中,感觉双手的手掌稍稍向内倾斜,而用力靠近小指,轻轻用力尽量少摆动。方法二:1.取一团泥,先由粗捏至长条的形状,放在案板上。2.双手五指岔开,手指和泥

3、成45度,用力均匀轻轻前后滚动,由掌心到指尖反复地操作。3.随着泥条的伸长由粗变细,双手逐渐向两侧移动。4.搓泥条的过程中,有时用力不匀把泥条压扁,可以将压扁的泥条拧成麻花状,继续在案上搓动,即可复原。盘制方法:通常泥条成型的作品的做法又有两种。一是泥条盘制成型时,尽量保留泥条捏压的原始形态和起伏关系,着眼与表现泥条的原始粗狂和其丰富的肌理变化之美;另外就是盘制起型后,修整作品使之光整。操作过程中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按顺序一环一环盘筑,叫做单环盘制;还可以多根泥条首尾相接,逐层盘筑,称为连续盘制。连续盘制法1.将陶土放在转盘中心,一面慢慢旋转转台,一面用手掌侧面拍打,做出适当厚度的泥片为底。泥片下

4、最好垫上纸片或撒上干泥粉,以免泥片粘在转台上。2将搓好的泥条盘在泥片的周边,用手指挤压泥条的内侧使其与泥片粘接结实。3第二根泥条接前一根连续盘上,泥条外部也用指尖轻压与底片粘接。注意泥条与痛片之间不可以有气泡进入。4顺势向上盘起,转动转盘,用指尖将上一层泥条与下层的内外依次挤压粘劳。5大拇指在内四指在外轻捏坯体,调整作品形状。单环盘制法l把泥条盘与泥片旋转一周,独立成行,同样指压泥条内侧与泥片粘接。2上一层平行盘与下层之上独立层行,指压b层内侧与下层粘接,外部不作处理,保留泥条排列效果。3每做一层随时调整作品造型。做敞口造型,需将上层泥条盘与下层偏外一点,依次向上盘起;收口则反之。注意变化不能

5、太突然,以免塌落变形。4口部回收后用水拍拍平。佳作欣赏:泥板成型法:利用陶土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镶控制作器物的方法,叫做泥板成型法。这种方法在陶艺制作中运用广泛,变化丰富。传统的紫砂器就是用泥板成型来制作的。有人形象的称之为“粘土木工”。泥板成型的器物可随陶土的湿度加以变化。比较湿软泥板可以扭曲、卷和等方法自由变化,随意造型;稍干的泥板可以镇粘制作成比较挺直的器物。泥板的厚度随器物制作大小而定,但应注意泥板的厚度要均匀。制泥板:滚压法:先在陶土下垫一块布,用手掌将粘土压扁。然后在粘土的两端各放置一和所需泥板厚度等厚的木条,用摊面棍前后滚压,直至压到和木条厚度相同为止。适于制作较大面积的泥

6、板。拍片法1.拍片法是制作紫砂壶常用的方法,先将粘土放在泥案上,用泥拍的背部从粘土的中间向四周拍打。2而后将粘土小心翻转过来。3再用泥拍的正面斜下方用力,均匀有序拍打至所需厚度。4泥板成型。叶形盘的制作1摘取一个叶纹比较清晰的植物叶,放到事先做好的泥板上2用泥滚在叶上滚压,加深纹理,压至叶片微微嵌入泥片。3用薄刀沿叶片的边缘切下4轻轻除去多余的泥片5翻转泥片在叶形周边加上一圈泥条。6再次翻转轻放至案上7从中向外按压叶片到靠近垫有泥条的边缘,使之接触到案板。8揭下叶片9修整边缘10加上装饰的瓢虫。11待坯体干燥至不易变形的程度,取下背面的泥条。12完成。佳作欣赏徒手捏制法:在陶艺的成型技法中,徒

7、手捏制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徒手捏制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也一如我们儿时的玩泥巴游戏一样原始、简单。同初学者通过手捏成型的基本方法,可对陶土的干湿泥性有一个基本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成型方法打下基础。徒手捏制造是最简单的练习做陶的方式,它加强我们对泥土的感觉,激发创作欲望和想像力。所有的陶艺作品的坯体应该是空心的, 并要有一个通气孔。徒手捏制法所选择的泥料要软硬适宜,过于干燥不宜成型也容易龟裂。反之陶土太软作品成型后容易坍垮。此外一件作品也不可捏制过久,因为手温会使陶土的水分蒸发,减少可塑性。手捏成型的作品,由于坯壁薄厚不易控制,一般仅限于小型作品。怪兽成型:1先将泥揉成一个圆蛇用大拇

8、指开 口手指按逆肘针方向用力均匀地挤压成筒形。2装上四肢,也应是空心的。3提出前伸的大嘴。4加上眼睛、牙齿、尾巴等细节陶碗制作:1 陶土团成球状,注意陶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2 一手平托陶球,另一手大拇指按人陶球的中心,其余四指在外并拢与大拇指相对。3大拇指深按并留出适当厚度的碗底,口部逐渐向外扩充。扩大幅度不易太大,速度也不可太快,否则口部极易开裂。4把坯体放在轮盘上,双手一边逐渐捏薄碗壁一边旋转坯体。5双手用力不易过大,以免碗壁薄厚不均。仔细调整碗的形状。6外形基本确定后,一手两指进入碗内修整内壁,另一手缓慢转动转盘。7把碗翻转放到转台上,用一泥条 圈成环状放在杭底做足。8用手指将泥条里外的

9、下边缘向下压,使其于碗体粘和。9坯体稍干后,放置转台,用木拍调整碗口平整。佳作欣赏:拉坯成型:在快速转动着的轮子上,将手探进柔软的粘土里,开洞。借助螺旋运动的惯力,让粘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墙体这就是拉坯!拉坯成型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较为先进的成型工艺,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器物更完美、精致,同时可以拉塑出很大型的作品。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已经出现了慢轮辅助成型,后来发展到快轮,从此拉坯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陶瓷成型工艺的主流!用拉坯的方法可以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它的特点是作品挺拔、规整,器物的表面会

10、留下一道道旋转的纹路。现代陶艺甚至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切割,再重组成一件新作品;或者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楼空、挤压之后再拼合,创作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包括器皿、容器、雕塑。看别人拉坯也许觉得很新鲜、过瘾,但事实初学者要学习拉坯技术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应用自如的境界。初学者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按部就班地练习,一定能掌握好拉坯成型这种制陶法。1把扶正的粘土起住,用双手的中指指起适当大小的一块。2双手扶住泥块,右手拇指从顶部中心点压下。3左手辅助,右手拇指从底部中心外扩,井平整底部。4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左手中指与右手拇指相对,从底部向上缓缓提起,保

11、持匀速,将坯体拉高。5双手指尖内外相对,左手稍用力外扩逐渐拉薄坯体,可反复保持坯体的薄厚、均匀。6将坯体拉高、修薄时注意整体带动,保持四线平整,形状固定后双手夹薄皮条将口缘压光。7用手指平稳利平底足台,除去多余的粘土。8拉坯机减慢速度,双手平行轮盘拉紧割线,轻轻靠近并嵌入底足部位约三分之一处,左手松开任割线卷入,拔出割线。9关闭电源,双手中指夹住坯体根部轻轻托起。雕塑挖空法:在这里,你将欣赏到如何运用雕塑挖空的方法进行陶艺艺术创作的例子,从中你能学到许多方法技巧和创作思维,对你的创作会有很大的启发. 不过,在进行雕塑挖空法创作前,要先对作品有整体的构思。最好画一个小草图,当然,如果你对此胸有成竹的话,这步就可以省略掉啦!1、 将揉好无气泡的粘土用泥拍打成长方体。2按设计用线弓割出大体形状。3拿起坯体,用刮刀从底部挖去多余粘土。4.仔细雕塑外形. v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