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教案

上传人:战神 文档编号:71567970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运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运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运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运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算教案(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运算教案四则运算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2掌握积、商的变化规律。3能运用这些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教具与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判断牌、选择牌。教学过程设计(一)揭示课题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哪些运算性质?(指名回答)(板书)加法交换律 减法的性质结合律乘法交换律 除法的性质结合律分配律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定律和性质及其应用。(板书: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二)复习五大定律1提问:这些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用语言怎么

2、叙述?(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字母公式。)2判断下面应用运算定律的过程有没有错误,没错举,有错举,并指出错误所在,改正过来。投影出示:(1)(4325)4=434254(2)(7001)68=7006868(3)153(22057)=15322057(4)45(5455)=54(4555)(5)638378(6337)(88)3小结:我们运用这些定律时要注意正确。(三)复习两大性质1提问: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运算性质?你能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来吗?说说它们表示的意思。(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减法运算性质:a(bc)=abc除法运算性质:(ab)c=acbc(c0)强调除法性质中的a,b都要能被c整除,

3、且除数c不能是0。2做一做:在等号后面的横线上填数,里填运算符号。(1)157(2768)=15727_(2)3214537463=3214(537463)(3)(94563)9=945_63(4)156102=156(100_)指名一人做胶片,其他同学做印好的练习片子,然后投影说结果,并说明根据什么性质。(四)积、商的变化规律1提问:我们在学习多位数乘、除法时,还学过积、商的哪些变化规律?谁还记得?(1)投影: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_倍;如果一个因数缩小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_倍;或者,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_。想一想:这

4、是什么道理?(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具体体现。)投影说明:(a10)ba10bab10(ab)10(a100)ba100bab100(ab)100(a10)(b10)=a10b10ab1010(ab)1ab(2)投影回答: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_扩大(或缩小)_的倍数,_。问:你能联系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定律来说明其中的道理吗?(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关系,这也是乘法运算定律的具体体现。)说明:整数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四则运算同样适用。(只有除法的性质略有变化,a,b都要能被c除尽。)2练习。口答:(1)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原来的积就_倍。(2)把除数扩大1

5、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_倍。(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里填运算符号。3.60.856.40.15=(_)(_)4.531.640.36=_(_0.36)7.85.37.84.7=_(_)4.20.72.80.7=(_)_(五)课堂总结我们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主要是为了应用,使计算简便,而且要灵活运用。(六)课堂练习1选择题:(投影出示,学生举选择牌。)(1)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5,得到的差 。增加5减少5不变(2)对于2548,小明想了以下几种计算方法,分别应用了( )知识。2548=25(408)=2540258=1000200=1200应用了( )知识。2548

6、=25(68)=6(258)=6200=1200应用了( )知识。2548=25(502)=2550252=125050=1200应用了( )知识。2548=(254)(484)=10012=1200应用了( )知识。积的变化规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追问:哪种最简便?2简算,在片子上完成,指名两个同学用胶片做。 1.252.5645=1.252.5(88)5=(1.258)(2.585)=10100=1000 5.80.70.420.07407587427407=(584240)7=1407=20集体在投影上订正。(七)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上得很好。在今后的学

7、习和实践中要注意应用我们所学过的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提高效率。课堂教学设计说明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是学生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灵活地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不但能提高计算的速度,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所以在复习中,注重学生对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记忆,再加以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复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搞清所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有哪些,分别用字母怎么表示,语言怎么叙述,达到全面巩固理解的目的。其间,分别插入适当判断、填空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及灵活运用。另外,利用积、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使学生在观察推导中理解积、商的变化规律

8、实际上就是乘法运算定律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为简便计算打开多种途径。然后,在学生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出现一组选择题,综合地培养学生运用定律和性质的能力,反馈面也扩展到全班,便于了解多数学生的情况。最后出示两道简算题,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以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四则运算的定律,是否能灵活地运用。四则运算教案2学情分析:第一课时(例1)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

9、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

10、的意义)(4)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四则运算教案3整体感知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意义和法则分散在一至六年级,本课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认请四则运

11、算意义和法则的本质,在复习中把知识条理化,在整理中形成比较完整知识结构。由于本课涉及的意义和法则的内容均是旧知识,在本课教学中力戒重复旧知,而把重点应放在知识整理,运用归类,比较等方法,达到最佳效果,难点是对四则运算法则本质特点的高度概括。针对本课意义、法则、文字,表述内容较多,整理和复习时要多学一些典型实例,通过具体实例来整理复习意义和法则,既能减轻不必要的思维难度,又能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环境中探索知识的奥秘。另外,整理复习课不同于其它新授课的课堂结构,往往是复习和整理浑然一体,在复习的同时整理,在整理中加深和提高。教学内容:教材P90、91、92,练习二十16题。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

12、点1。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2。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3。总结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4。总结验算方法。(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能力,比较异同能力,形成知识结构能力。2。运用法则熟练、灵活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教学重点: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整理四则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对四则计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幻灯片。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识,归纳知识结构1。四则运算的意义。(1)举例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根据下面算式,说一说它

13、们表示的四则运算意义:用具体实例说明四则意义,不仅避免死记硬背,而且还能唤起学生记忆,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2)观察表格。请同学观察课本90页表格,看一看,整数、小数、分数的哪则意义相同?哪则意义有扩展?学生回答。(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相同,只有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3)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意义之间的关系吗?学生表示为:通过看表格,指出知识的异同点,通过画图式,弄清知识间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对同一层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纵向认识,弄清了横向关系,形成了知识网络。2。四则运算的法则。(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出示三道题,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学生

14、回答,它们的错误分别是: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要求的?(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三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的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学生进入高年级,要不断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加以总结和概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2)乘法和除法的法则。出示两道题:对照上面两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再把上面两道题改编成小数乘除法计算:1。422。3、4。1821。23让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通过上面计算,你发现小数乘法和除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

15、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法则计算。)有什么不同,(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分数乘法和除法比较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相似点是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不同点是分数除法转化后乘以的是除法的倒数。)3。口算(1)计算后说一说各题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写)37。51。03 (积是三位小数)8。70。3 (商是整数)3。1315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要除到小数点后第四位)本套教材十分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总结口算中容易出错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口

16、算正确率(2)完成课本92页的口算,教师用秒表计时。4。法则中的特殊情况。(1)先把结果填在课本92页上。(2)请同学们根据a与0的运算,a与1的运算和a与a的运算分类。学生分类后如下:第一组:a+0=a a0=a a0=0 0a=0第三组:aa=0 aa=15。验算。(1)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完成课本92页的等式。(2)根据这些关系,说一说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的一般方法。(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3)完成课本92页的做一做第2题。二、综合练习1。练习二十第一题。让学生说出计算根据,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

17、质。2。课本95页第二题。让学生总结一个非零的数乘以比1小的数或比1大的数后积的变化规律。3。课本95页第三题。让学生口述出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除以一个分数,再转化成乘以一个整数的口算过程。4。课本95页第五题。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四、课堂作业课本95页第四、六两题。四则运算教案4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8、,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关0的运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解决问题三、编排特点1.增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突出对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会解答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2.解决实际问题。五、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

19、排5课时(仅供参考,老师们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六、教学建议1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由于本单元是将解决问题和四则混合运算有机结合起来编排的,因此,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1)要注意加强审题和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有哪些数量?这些数量分别表示什么? 哪两个数量之间有关系,有什么关系?(2)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根据问题选择分析方法: 从条件入手 从问题入手 从关键句入手(3)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外化形式。示意图 线段图 枝形图(4)在训练课中要注意补充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因为关于整

20、数的三步的实际问题在本册中已达到最难的程度,进入了收尾。2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握好要求,即在解决问题时可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在综合算式中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与运算顺序结合起来。但老师要明确,在解决问题中并不要求学生一定列综合算式解答。3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针对每个例题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或现实生活创设现实情境,(知识点要保留)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研讨。在每层的教学中要注意遵循研讨的六环节。

21、4关于计算方面的训练。(1)加强口算的训练。(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一审运算符号。二审数据特点。三定计算方法。(3)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4)教给学生抄题、抄数的方法。(5)做题时速度适中,一步一回头。(6)关于作业的批改问题。(7)练习要经常化。(8)坚持弃九验算法。四则运算教案5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馄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2、,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计算简便。二、复习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1提问:分数四则运算意义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2做练习十六第1题。指名学生口答,其中第(2)题要求说明理由追问: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三、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法则1复习加、减法计算。(1)做练一练第1题加、减法。让学生计算 、 ,同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2)提问:分数加、减法怎样算?(板书:分数加减

23、法:同分母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先通分再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计算?(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分数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1)做练一练第1题后四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组题。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2)提问:分数乘、除法怎样算?(板书: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分数除法:乘除数的倒数。)3.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直接

24、写出得数。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出得数。第三、四行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四、复习四则棍合运算1.做练一练第3题。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2做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追问: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为什么?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5、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让学生讨论、填数。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家庭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四则运算教案6教学目标1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2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和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3总结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4总结验算

26、方法教学重点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法则教学难点对四则运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识,归纳知识结构(一)四则运算的意义1举例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根据下面算式,说一说它们表示的四则运算的意义23 0。60。4 23 6210015 20。3 0。60。20。20。3 21。32观察图片教师提问:看一看,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扩展?(加法、减法和除法意义相同,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3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吗?(二)四则运算的法则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1)出示三道题,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错误分别是: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

27、分(2)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要求的?整数: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小数点对齐分数: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思考:三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的规律?(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2乘法和除法的法则(1)出示两道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改编成小数乘除法计算:1。422。3 4。1821。23(要求: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2)教师提问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小数乘法和除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小数乘除法都先按整数乘除法法则计算)有什么不同?(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3)根据 ,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分数乘法和除法比较又有什么

28、相似和不同?相似: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不同: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数的倒数(三)练习计算后说一说各题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写)37。51。03 (积是三位小数)8。70。03 (商是整数)3。1315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要除到小数点后第四位)(要先通分)(四)法则中的特殊情况请同学们根据a与0,a与1和a与a的运算分类(a作除数时不等于0)分类如下:第一组:a0a a0a a000a0第二组:a1a a1a第三组:aa0 aa1(五)验算1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完成下面等式2思考:怎样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加法可用

29、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3练习:先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再计算,并进行验算4325379 47。57。65 18。47584 587。10。57 二、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三、随堂练习1根据437833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430。78 0。437。833。540。78 33540。432在里填上“”“”或“” 12 1232 12 12233思考:7。60。2

30、5的商与7。64的积相等吗?为什么?四、布置作业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162456 4。55。02五、板书设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运算教案7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定位的,让学生在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中,

31、学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运用加法、减法和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2、教学难点: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三、教学准备。课件等。四、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铺垫导入。1、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下面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说一说。2、揭示课题。(1)复习乘法和加法的意义。(2)引出课题并板书。复习导入,通过动手摆小棒,了解学生对乘法和加法算式的含义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用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32、(二)交流理解,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理解题意。(1)课件出示例7:比较这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2)审题交流下列问题:你知道了什么?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这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第题的条件是有4排桌子,每排5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第题的条件是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条件中都有4和5;不同点:第题有4排桌子,第题有5排桌子,两题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关注题

33、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题目条件和问题,为后继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作好铺垫。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尝试解题,教师指导。(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54=20(张)5+2=7(张)(3)多种表征,沟通联系。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a、这两道题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一样?(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b、你能用摆学具或画图等方法说明自己的想法吗?交流展示,沟通直观图与实际问题及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4)用语言表征数量关系,明确运算的意义。结合图说说两道题中4和5分别表示什么?4和5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关系?第小题中4表示排数,5表示每排桌子的张数,要求的是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4、;第小题中,4表示第一排有4张桌子,5表示第二排有5张桌子,要求的是4和5合起来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小结:这两道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但题目给的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3、检验结果,梳理强化。(1) 回顾反思:这两道题的解答正确吗?(2)讨论检验的内容和步骤。先检查什么?再检查什么?为什么?按书上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检验。本环节设计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结果的思路,结合教材中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环节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后自主探究方法,学会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说明选择不同

35、运算的道理。通过反思回顾,明确检验的内容和步骤,进一步深化理解数字相同,但条件表述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渗透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1、基本练习。第64页练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1)二年级举行摄影展,如果每个班要要选出5张照片,6个班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2)小明和伙伴们租了两条船,一条坐了4人,另一条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以上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这么做的理由。2、变式练习。(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学生自主练习,灵活运用加、减、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2)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汉字木笔画是4画。汉字森的笔画是几画?

36、你是怎样知道的?词语森林的笔画一共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独立完成,建立数笔画问题与乘法意义的联系。3综合练习。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11题。引导学生正确审题,找出隐含信息,再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想一想,我们是按什么步骤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37、?你有什么好方法?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进行归纳,让学生在反思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四则运算教案8教学内容:P58、59教学目标:1、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题。2、根据文字计算题,选择正确的算式。3、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4、运用树状算图,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时,采用树状算图来展示逆推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题的问题出发,用逆推的思想分析文字题的结构,提高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课前准备:口答一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自主探究(1)出示例题:90乘9

38、0加上90,结果是多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题意)(可以先讨论找到等量关系)(2)反馈:先想什么?再想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板书:90?和=积或积+ 90=和)(3)问:积怎么求,和怎么求?根据题意你能画出树状算图,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吗?(集体练习)汇报出示:90(90+90) 9090+90=90180 =8100+90=16200 =8190(4)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2、小结,揭示课题3、试一试:(口答)(1)650减去34乘15的积,差是多少?(2)320减去68的差除以4,是多少?二、继续探索1、出示:先比较下面两题的区别,再画树状算图。23除1058的商减去46,差是多少

39、?23除1058减去46的差,商是多少?(1)问:这两题要注意哪个字?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讨论)(2)在练习纸上可以先画出树状算图,再列综合式(不计算)。(集体练习)2、汇报出示:105846-23 (105846 )23问:第二题为什么加括号?3、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了两步计算文字题的计算方法,在解答两步计算文字题时,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通过逆推的方法用树状图表示出计算顺序,然后列出综合式,最后还要再检查,先将所列的算式用数学的语言读一读,与原题比较一下,计算顺序是否一致。三、课内练习1、选择题(1) 400除以23减去15的差,商是多少?算式是( B )A、40025-

40、15 B、400(25-15) C、(25-15)400(2) 40个25的和比45乘8的积大多少?算式是( A )A、4025-458 B、(40+25)-458 C、458-4025问:为什么这样选?2、(1)说出下列各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60(20-2)5360(20-25)36020-25(2)找朋友,他们的朋友分别是谁?用线连一连。(书P59)360(20-2)5 360除以20的商减去2乘5的积,差是多少?360(20-25) 360除以20减去2的差,所得的商再乘5,积是多少?36020-25 20减去2乘5的积所得的差除360,商是多少?(3)集体练习,反馈。3、只列式不计

41、算。(练习纸)(1)72与16的和,除128与40的差,结果是多少?(2)203减去650除以25的商,所得的差乘5,积是多少?4、拓展题:(练习纸)一个数与16的积减去34,所得的差除以15,商是18,求这个数。四、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在解答文字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想最后一步要求的是什么,并且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如“除”、“去除”、“被除”等,还可以借助数状算图进行计算。五、课后作业:用下面的卡片编题,并列式计算。2个50相加的和2个10相乘的积除100除以商是多少?讨论:比一比,哪一组编得多。板书设计:三步计算式题90和=积积+90=和90(90+90) 9090+90=90180

42、=8100+90=16200 =8190四则运算教案9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四则运算”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按照“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来设计课堂的。在导入中给学生留下问题情境,再带领学生继续学习四则运算的第二条定律。通过讲解例题和例题拓展学生自己找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接着学生练习、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知道如何将分步运算写成综合式子,并且按运算定律计算结果。1、学习任务分析“四则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

43、下册第一章的内容。本节课内容通过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买门票这一具体生活实例,引发出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混合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掌握运用。(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归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规律。2、学习者分析学习者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归纳总结的能力。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

44、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及格式。通过对运算顺序的了解,结合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基本的运算能力和技巧。(2)过程与方法:会把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学生理解和自主探讨归纳正确的运算步骤和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4、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5、板书

45、设计四则运算(二)老师讲解例题时的重点数学信息和运算步骤,练习题的讲解时会有运算步骤。6、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运算法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该怎么计算?(从左到右,多媒体出示运算规律。) 那我们来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答案老师已经给出,但是你们必须告诉老师怎么计算才能得到正确地答案呢?多媒体将题目展示出来。276030=57 8624=2 12302=72师讲解,着重分析12302。这题我们该按什么顺序计算呢?同学们比较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这个综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几类运算?(两类,加法和乘法)那我们能按照昨天学习的从

46、左到右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吗?我们试一试好吗?老师带领学生计算得出84,和正确答案不符。为什么我们这样计算没有得到72呢?是我们哪里出了问题呢?难道还有另外的运算法则吗?那我们今天就继续来学习四则运算,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方法,好不好?设计意图:有计划地安排练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达到熟练计算,为后面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同时也留下了疑问,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教学】 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学习多媒体展示“买门票”情境图和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师:

47、“半价”是什么意思?(理解“半价”指的是儿童票的价格是成人票的价格的一半)分步列式师: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你能列分步算式进行解答吗?(学生上台写答案) 方法一: 242=48(元) 242=12(元) 48+12=60(元)方法二: 24+24=48(元) 242=12(元) 48+12=60(元)师:说说这样列式,每一步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每一步的意思。综合列式师:同学们能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回答,老师多媒体展示) 算式一: 242+242算式二: 24+24+242师:这两道算式和上节课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是什么意思?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说给

48、同学听听。(老师指名回答)242+242=48+12=60(元)(引导学生理解:先算:爸爸妈妈两个大人,所以买两张成人票,就是242=48,同时算:玲玲是儿童,买儿童票,就是242=12,最后求总门票,就是48+12=60)师:那方法二又是怎么计算呢?老师想算一遍让大家看看有没有算对,大家要注意老师的运算顺序啊。24+24+242=24+24+12=48+12=60(元)老师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引导学生理解:先算玲玲的票价242=12,再算三个人的总价24+24+12=60,也得到了60正确答案,那老师的运算方法正确吗?)师:比较我们上节课的综合式子,看看我们这两个综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哪

49、些运算呢?说说每道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算的?(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并多媒体展示运算定律) 例3拓展题学习多媒体展示“买门票”情境图和拓展题: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师: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算式和计算过程100-243=100-72=28(元)答:应找回28元。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并结合实际理解意义)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同学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解答。【巩固练习】 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7“做一做”第1题。要求:先说出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比较运算顺序是否一样。 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252=50

50、62-50=12328=456+4=60153=45 306=5 45-5=40 判断并改错22+18232-102568+73=402 =222 =7+73=20 =44 =143=42要求:独立完成,并小组评讲。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归纳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新的想法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作业布置】完成课堂作业本P2完成书

51、上P8练习一:5、6、7、8、9、10题7、资源及媒体的应用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事先制作好上诉内容的课件,以供教学之用,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准备,也能有条理地板书学习内容,便于学生接受。8、教学设计后记本内容的设计遵循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并结合教材,运用多媒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归纳知识。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四则运算教案10教学目标1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2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和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3总结

52、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4总结验算方法教学重点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法则教学难点对四则运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识,归纳知识结构(一)四则运算的意义【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1举例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根据下面算式,说一说它们表示的四则运算的意义23 0.60.4 23 6210015 20.3 0.60.20.20.3 21.32观察图片教师提问:看一看,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扩展?(加法、减法和除法意义相同,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3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吗?(二)四则运算的法则【继续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

53、则”】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1)出示三道题,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错误分别是: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2)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要求的?整数: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小数点对齐分数: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思考:三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的规律?(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2乘法和除法的法则(1)出示两道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改编成小数乘除法计算:1.422.3 4.1821.23(要求: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2)教师提问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小数乘法和除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小数乘除法都先按整数乘除法法则计算)有什么不同?(小

54、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3)根据 ,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分数乘法和除法比较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相似: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不同: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数的倒数(三)练习【继续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计算后说一说各题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写)37.51.03 (积是三位小数)8.70.03 (商是整数)3.1315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要除到小数点后第四位)(要先通分)(四)法则中的特殊情况【继续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请同学们根据a与0,a与1和a与a的运算分类(a作除数时不等于0)分类如下:第一

55、组:a0a a0a a000a0第二组:a1a a1a第三组:aa0 aa1(五)验算【继续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1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完成下面等式2思考:怎样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3练习:先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再计算,并进行验算4325379 47.57.65 18.47584 587.10.57 二、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三、随堂练习1根据437833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430.78 0.437.833.540.78 33540.432在里填上“”“”或“” 12 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