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和工业焊接方法和SMT印制板设计要点

上传人:dus****log 文档编号:71547842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手工和工业焊接方法和SMT印制板设计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手工和工业焊接方法和SMT印制板设计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手工和工业焊接方法和SMT印制板设计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手工和工业焊接方法和SMT印制板设计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工和工业焊接方法和SMT印制板设计要点(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目录视图 摘要视图 订阅表面贴装元件的手工和工业焊接方法和SMT印制板设计要点表面贴装元件的手工和工业焊接方法 表面贴装器件SMD(Surface Mount Device)种类很多,而且今后肯定会越来越流行。一方面是它们易于组织批量生产,另一方面布线密度可以大大提高。在试验开发中也很喜欢,当然拆管脚多的芯片要痛苦些。现在手边没详细资料,大致说说目前常用的吧:1、普通贴片阻容,最常用封装为1206、0805,自己拿镊子焊很容易。拆也容易。现在有极性的贴片钽电容也很好买了。先在一个焊点上上一点锡,然后放上元件的一头,当然是用镊子夹住了,焊上一头之后,再看看是否放正了,如果已放正了,就再焊上另外

2、一头。注意,如果有过孔在元件下,可不要放偏了,否则容易将过孔与你的阻容上的一个端连到一起的。2、SO-xx、SOP-xx、SOL-xx(xx为管脚数目),多用于各种常用的TTL电路、运放等IC,引脚翼形向外趴出,间距50mil,也很好焊。3、LCC类封装的芯片引脚是比较讨厌的,引脚为J形,向片内弯曲,焊接时不好控制焊锡的流动。但这可以通过使用插座解决,LCC类的插座多数都可以买到, 还便于试验时更换芯片和避免焊接中造成损失。4、QFP是越来越多的封装形式了,引脚也呈翼形向外伸出,其引脚间距为公制,例如0.8mm、0.65mm、0.5mm等。这类封装可以容纳相当数量的引脚,焊接只要小心些也不难。

3、5、BGA,即球栅阵列封装,芯片的引脚是一个个小焊球,从芯片底部引出,这就没法手工焊了,得用回流炉才行。一般焊SMD元件时都必须加助焊剂(goot牌的Soldering Paste),主要是要增加焊锡的流动性,这样焊锡可以用烙铁很容易地牵引,并依靠表面张力的作用光滑地包裹在引脚和焊盘上。焊之前可以先在焊盘上涂上助焊剂用烙铁处理一遍,以免制板时焊盘镀锡不过关或已被氧化不好焊,芯片一般不需处理。在工业生产中焊SMD,可不是手工那样要技巧才行了,基本上是经过以下几个工序: 丝网镂印-涂胶-贴片-回流炉焊-返修检验(如果有焊错的话) 丝网是表面贴的一种模具,常用铜网或钢网制成。精度较低、加工批量较少的

4、可用铜网,否则需要用钢网。镂印比较简单,把焊盘和丝网对齐了就行,再涂上助焊剂和焊膏,用小铲子抹平。 涂胶是下一步,主要是为贴片做准备,芯片只有粘住了,才可以“听话”地去焊的。注意涂胶的量不要太大。 贴片由贴片机完成,也可以手工贴,注意:*板子边缘的一定范围(长边3mm以内)不允许有贴片元件,以便贴片机夹持,有些型号的贴片机还需要两个直径4mm的定位孔;*元件放置的间距;*放置光学定位用的基准点(fiducial marks),至少两个,可放在板子角部,对于脚距较密的QFP封装元件,最好在封装的对角位置也对称放置两个基准点。基准点为位于元件贴装面的单面焊盘(直径1mm/40mil圆形),需注意生

5、成soldermask和paste mask两层时对expansion的控制,前者+40mil(焊盘周围无阻焊,以保证光学对比度,此范围也不可有铜或元件),后者-20mil(制做钢网时忽略此焊盘)。 回流和返修就没什么好讲啦,就焊时需要小心仔细地将引脚和焊盘对正,然后对角固定几个点,只需要加一点焊锡就可以,多余焊锡可加些助焊剂加热后磕掉(注意周围元件)或用吸锡线等吸除。焊接允许的温度和时间参考芯片说明,一般 300度,10秒吧,但很多常用电路并不娇气,不很严格。 如果是大版子,也是先焊两个脚,找正了位置之后再焊其它脚,如果出现了两个引脚短接,就上点松香,将板子竖起,用铬铁加热时,多余的焊锡就流

6、到铬铁上来,短接也就解除了。总之,只要有耐心,一定是能焊上的。别忘了打尖点。 助焊剂是类似蜡的半透明白色的,基本没有腐蚀性(这话我不完全负责),买来现成的白色小铁盒包装,小的大概15元吧,也不很费。焊完后擦去多余的焊剂再用热水冲淋一下,洗掉一些较隐蔽的残余,看起来清洁,感觉也可靠些(都是试验性质手工作业,仅供参考)。有时(较少见)残余焊剂可能会在加热焊接时混杂有很细小的焊锡颗粒,破坏印制线路间绝缘,所以还是清洗一下较放心。据说有些有经验的人用的是自己配的水状的焊剂,效果很好,可惜不得要领.SMT印制板设计要点一引言 SMT表面贴装技术和THT通孔插装技术的印制板设计规范大不相同。SMT印制板设

7、计规范和它所采用的具体工艺密切相关。确定SMT印制板的外形、焊盘图形以及走线等应考虑其组装的类型、贴装方式、贴片精度和焊接工艺等,要进行多次试验并取得一定经验后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二 SMT印制板的设计1 PCB的外形及定位 1.1PCB外形必须经过数控铣削加工,四周垂直平行精度不低于0.02mm.1.2对于外形尺寸小于50mm*50mm的PCB,宜采用拼板形式,具体拼成多大尺寸合适,需根据SMT设备性能及具体要求而定。1.3面贴装印制板漏印过程中需要定位,必须设备定位孔,以英国产DEK丝印机为例,该机器配有一对3mm的定位销,相应的在PCB上相对两边或对角线上应设置两个3+0.1mm的

8、定位孔,依靠这两个定位孔并在印制板底部均匀安置数个底部带磁铁的顶针,即可充分保证印制板定位的牢固、平整。1.4表面贴装印制板的四周应设计宽度一般为5+0.1mm的工艺夹持边,在工艺夹持边内不应有任何焊盘图形和器件。如若确实因面板尺寸受限制,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或采用的是拼板组装方式时,可采取四周加边框的PCB制作方法,留出工艺夹持边,待焊接完成后,手工掰开去除边框。2 印制板的布线2.1走线方式:尽量走短线,特别是对小信号电路来讲,线越短电阻越小,干扰越小,同时藕合线长度尽量减短。2.2走线形状:同一层上的信号线改变方向时应该走斜线,且曲率半径大些的好;应避免直角拐角。2.3走线宽度和中心距:印

9、制板线条的宽度要求尽量一致,这样有利于阻抗匹配。从印制板制作工艺来讲,宽度可以做到0.3mm、0.2mm甚至0.1mm,中心距也可以做到0.3mm、0.2mm、0.1mm,但是,随着线条变细,间距变小,在生产过程中质量将更加难以控制,废品率将上升。综合考虑,选用0.3mm线宽和0.3mm线间距的布线原则是比较适宜的,这样既能有效控制质量,以能满足用户要求。2.4电源线、地线的设计:对于电源线和地线而言,走线面积越大越好,以利于减少干扰,对于高频信号线最好是用地线屏蔽。2.5多层板走线方向:多层板走线要按电源层、地线层和信号层分开,减少电源、地、信号之间的干扰。多层板走线要求相邻两层印制板的线条

10、应尽量相互垂直,或走斜线、曲线;不能平行走线,以利于减少基板层间藕合和干扰。大面积的电源层和大面积的地线层要相邻,实际上在电源和地之间形成了一个电容,能够起到滤波作用。 3 焊盘设计控制 因目前表面贴装元器件还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厂商所生产的元器件外形封装都有差异,所以在选择焊盘尺寸时,应与自己所选用的元器件的封装外形、引脚等与焊接相关的尺寸进行比较。 3.1焊盘长度:焊盘长度在焊点可靠性中所起的作用比焊盘宽度更为重要,焊点可靠性主要取决于长度而不是宽度。如图3所示。 图3 其中al、a2尺寸的选择,要有利于焊料迷人融时能形成良好的弯月形轮廓,还要避免焊料产生桥连现象,以及兼顾元器

11、件的贴片偏差(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以利于增加焊点的附着力,提高焊接可靠性。一般a1取0.5mm、a2取0.5mm-1.5mm之间。3.2焊盘宽度:对于0805以上的阻容元器件,或腿脚间距在1.27mm以上的SO、SOJ等IC芯片而言,焊盘宽度一般是在元器件腿脚宽度的基础上加一个数值,数值的范围在0.1mm-0.25mm之间。而对于0.65mm包括0.65mm腿脚间距以下的IC芯片,焊盘宽度应等到于引脚的宽度。对于细间距的QFP,有的时候焊盘宽度相对引腿来说还要适当减少,(如,在两焊盘之间有引线穿过时)。3.3过孔的处理:焊盘内不允许有过孔,以避免因焊料流失所引起的焊接不良,如过孔确需与焊盘相连

12、,应尽可能用细线条加以互连,且过孔与焊盘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1mm.3.4字符、图形的要求:符、图形等标志符号不得印在焊盘上,以避免引起焊接不良。3.5焊盘间线条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在细间距元器件焊盘之间穿越连线,确需在焊盘之间穿越连线的,应用阻焊膜对其加以可靠的遮蔽。3.6焊盘对称性的要求:于同一个元器件,凡是对称使用的焊盘,如QFP、SOIC等等,设计时应严格保证其全面的对称:即焊盘图形的形状、尺寸完全一致,以保证焊料熔融时,作用于元器件上所有焊点的表面张力保持平衡,以利于形成理想的优质焊点,保证不产生位移。 4 PC基准标专(MarK)设计要求 4.1在PCB上必须设置有基准标志,作为贴片机

13、进行贴片操作时的参考基准点。一般是在PCB对角线上设置两至三个1.5mm的裸铜实心圆基准标志(具体尺寸、形状根据不同型号贴片机要求而定)。 4.2对于多引脚的元器件,尤其是腿间距在0.65mm以下的细间距贴装IC,应在其焊盘图形附近增设基准标志,一般以在焊盘图形对角线上设置两个对称的裸铜实心圆标志,作为贴片机光学定位和校准用。 三,结束语 作为PCB设计技术人员除了要熟悉电路设计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外,还必须了解SMT生产工艺流程,熟知经常用到的各个公司的元器件外形封装。由于PCB设计不良所引起的不良后果比比皆是,许多焊盘后缺陷也与设计不良有直接关系。总之,按照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观念来看,SMT印制板设计是SMT生产过程中关键的、重要的第一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