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玻璃器皿培养基的灭菌技术实用教案

上传人:辰*** 文档编号:71420078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PPTX 页数:75 大小:353.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验室玻璃器皿培养基的灭菌技术实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实验室玻璃器皿培养基的灭菌技术实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实验室玻璃器皿培养基的灭菌技术实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资源描述:

《实验室玻璃器皿培养基的灭菌技术实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玻璃器皿培养基的灭菌技术实用教案(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概念(ginin)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 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无菌:不存在(cnzi)活菌的意思。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第1页/共75页第一页,共75页。一、消毒与灭菌(mi jn)的方法 物理的方法:加热、过滤、辐射 化学的方法:用化学试剂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主要(zhyo)破坏细菌代谢机能。如重金属离子,磺胺类药物及抗生素等。第2页/共75页第二页,共75页。物理(wl)方法 干热(n r)灭菌又称热空气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的原理。 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

2、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所以该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n r)灭菌法高。第3页/共75页第三页,共75页。物理(wl)方法辐射(fsh):利用辐射(fsh)进行灭菌消毒,可以避免高温灭菌或化学药剂消毒的缺点,所以应用越来越广。第4页/共75页第四页,共75页。物理(wl)方法 1)紫外线:波长200300m的紫外线具有( jyu)杀菌作用。 杀菌机理: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 特点:穿透力不大。距照射物1.2m为宜。 应用范围:空气消毒。例如,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注意事项: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第5页/共75页第五页,共75

3、页。物理(wl)方法 2)电离辐射:包括高速电子、X射线和 射线杀菌(sh jn)机理:产生游离基,破坏DNA。 应用范围: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食品的消毒不破坏其营养成分 第6页/共75页第六页,共75页。物理(wl)方法过滤:采用机械方法,设计一种滤孔比细菌还小的筛子,做成各种过滤器。通过过滤,只让液体培养基从筛子中流下,而把各种微生物菌体留在筛子上面,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md)。这种灭菌方法适用于一些对热不稳定的体积小的液体培养基的灭菌以及气体的灭菌。它的最大优点是不破坏培养基中各种物质的化学成分。但是比细菌还小的病毒仍然能留在液体培养基内,有时会给实验带来一定的麻烦。第7页/共75页

4、第七页,共75页。过滤注意事项:1、压力适当; 2、无菌条件(tiojin)下进行; 3、防止渗透现象。第8页/共75页第八页,共75页。 一般化学药剂无法杀死所有的微生物,而只能杀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所以是起消毒剂的作用,而不是(b shi)灭菌剂。化学(huxu)方法第9页/共75页第九页,共75页。各种( zhn)消毒剂的种类类别作用机制常用种类酚类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石炭酸醇类蛋白变性乙醇氧化剂氧化、蛋白沉淀高锰酸甲重金属盐氧化、蛋白酶变性红汞、硫柳汞氧化剂氧化、蛋白沉淀过氧乙酸、碘酒表面活性剂 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新洁而灭染料干扰氧化、抑制繁殖龙胆紫第10页/共75页第十页,共75页

5、。各种( zhn)消毒剂的应用种类使用浓度用途石炭酸3%5%地面、器具表面、皮肤消毒乙醇3%5%皮肤、体温计消毒高锰酸甲3%5%皮肤、尿道、蔬菜、水果消毒红汞3%5%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硫柳汞3%5%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过氧乙酸3%5%塑料、玻璃器材消毒碘酒3%5%皮肤消毒新洁而灭3%5%手术洗手、浸泡手术器械第11页/共75页第十一页,共75页。干热(n r)灭菌 适用范围: 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物品的灭菌;用于不耐湿热的器械的灭菌;用于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油脂、粉剂(遇水结块)和金属等制品(zhpn)的消毒。第12页/共75页第十二页,共75页。干热(n

6、r)灭菌 干热灭菌法又分为(fn wi)烧灼和焚烧、干烤、红外线、微波等几种方法。第13页/共75页第十三页,共75页。干热(n r)灭菌 (1)烧灼和焚烧:烧灼是直接用火焰杀死微生物,适用于实验室的金属器械(镊、剪、接种环、接种针等)、玻璃试管口和瓶口等不怕热的器材灭菌(mi jn)。 焚烧是彻底的消毒方法,但只限于处理废弃的污染物品,如无用的衣物、纸张、垃圾等。焚烧应在专用的焚烧炉内进行。第14页/共75页第十四页,共75页。干热(n r)灭菌 (2)干烤:在干烤箱内进行,加热( ji r)至160170维持2小时,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此方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器皿、瓷器、玻质

7、注射器等。第15页/共75页第十五页,共75页。干热(n r)灭菌 (3)红外线:是波长为770nm1000m的电磁波,以1m10m波长的热效应最强。亦被认为一种干热灭菌。红外线由红外线灯泡产生,不需要(xyo)经空气传导,所以加热速度快,但热效应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产生,因此不能使一个物体的前后左右均匀加热。红外线的杀菌作用与干热相似,利用红外线烤箱灭菌的所需温度和时间亦同于干烤。多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第16页/共75页第十六页,共75页。干热(n r)灭菌 红外线灭菌注意事项: 人受红外线照射较长会感觉眼睛疲劳及头疼;长期照射会造成(zo chn)眼内损伤。因此,工作人至少应戴能防红外线伤害

8、的防护镜。第17页/共75页第十七页,共75页。干热(n r)灭菌 (4)微波:波长为1mm1000mm的电磁波统称为微波,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与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微波能使介质内杂乱无章(z lun w zhng)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按波的频率往返运动,互相冲撞和磨擦而产生热,介质的温度可随之升高,因而在较低的温度下能起到消毒作用。第18页/共75页第十八页,共75页。干热(n r)灭菌 一般认为其杀菌机理除热效应以外,还有电磁共振效应,磁场致力效应等的作用。消毒中常用的微波有2450MHZ与915MHZ两种。微波照射多用于食品加工(ji gng)。在医院中可用于检验室用

9、品、非金属器械、无菌病室的食品食具、药杯及其它用品的消毒。第19页/共75页第十九页,共75页。干热(n r)灭菌 微波长期照射(zhosh)可引起眼睛的晶状混浊、睾丸损伤和神经功能紊乱等全身性反应,因此必须关好门后再开始操作。第20页/共75页第二十页,共75页。干热(n r)灭菌 干热灭菌的注意事项: 待灭菌的物品在干热灭菌前应先洗净,防止造成灭菌失败或污物炭化(tnhu); 玻璃器皿灭菌前应洗净并干燥; 灭菌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待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箱,以防止爆裂;第21页/共75页第二十一页,共75页。 物品包装不能过大,不超过(chogu)10厘米10厘米20厘米,物品

10、不能超过(chogu)烤箱的高度的2/3,物品间应留有充分的空间(可放入一只手);油剂、粉剂的厚度不得超过(chogu)0.6厘米;凡士林布条厚度不得超过(chogu)1.3厘米。 温度高于170时,有机物会炭化,故有机物品灭菌时,温度不可过高。第22页/共75页第二十二页,共75页。干热(n r)灭菌 电热恒温干燥箱(俗称“烤箱”)的使用 1.装料:将带灭菌的物品包扎好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 注意物品不能摆得太挤,以免影响热空气流通。用纸包扎的物品不能接触内壁。 2.升温:接通电源,打开排气孔,排除箱内湿空气;旋动恒温调节器,让温度逐渐(zhjin)上升。当温度升至100摄氏度,关闭排气孔。第

11、23页/共75页第二十三页,共75页。干热(n r)灭菌 3.恒温:当温度升到160摄氏度时,利用恒温调节器的自动控制,保持温度1h。灭菌(mi jn)物品用纸包扎或带有棉塞时温度不能超过170摄氏度。 4.降温:达到规定的时间后,切断电源,自然降温。 5.取料:待箱内温度降到60摄氏度,打开箱门,取出灭菌(mi jn)物品。箱内温度未降到70摄氏度,切勿打开箱门,以免骤然降温导致玻璃器皿破裂。第24页/共75页第二十四页,共75页。湿热(sh r)灭菌第25页/共75页第二十五页,共75页。湿热(sh r)灭菌 适用范围: 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wpn)的灭菌。第26页/共75

12、页第二十六页,共75页。湿热(sh r)灭菌 湿热灭菌(mi jn)法分为煮沸法、流通蒸汽灭菌(mi jn)法、间隙灭菌(mi jn)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mi jn)法等几种灭菌(mi jn)方法。第27页/共75页第二十七页,共75页。湿热(sh r)灭菌 (1)煮沸法:煮沸100,5分钟,能杀死一般(ybn)细菌的繁殖体。许多芽胞需经煮潮56小时才死亡。水中加入2%碳酸钠,可提高其沸点达105。既可促进芽胞的杀灭,又能防止金属器皿生锈。煮沸法可用于饮水和一般(ybn)器械(刀剪、注射器等)的消毒。第28页/共75页第二十八页,共75页。湿热(sh r)灭菌 (2)流通蒸汽灭菌法:

13、利用100左右的水蒸汽进行消毒,一般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器(其原理相当于我国的蒸笼),加热15到39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消毒物品的包装不宜过大、过紧,这样(zhyng)以利于蒸汽穿透。 凡不耐高温的物质,如糖类、明胶、血清、牛乳及鸡蛋等可用此方法灭菌。第29页/共75页第二十九页,共75页。湿热(sh r)灭菌 (3)间歇灭菌法:又称分段灭菌法。适用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 方法是:将待灭菌的培养基在100下蒸煮30-60min,以杀死其中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xbo),然后置室温或20-30下保温过夜,诱导残留的芽胞萌发,第二天再以同法蒸煮和保温过夜,如此连续重复3天,即可在较低温度下达到彻底

14、灭菌的效果。例如,培养硫细菌的含硫培养基就是应用间歇灭菌法灭菌,因为其中的元素硫经常规的高压灭菌(12l)后会发生熔化,而在100的温度下则呈结晶状。第30页/共75页第三十页,共75页。 间歇灭菌法的注意事项: 使用间歇法灭菌时必须在灭菌物里外都达到100后开始计算灭菌时间。 间歇法灭菌时应在每次加热后,迅速降温,然后在室温放置24h,再第二次加热。如果降温慢,往往使未杀死的杂菌大量滋长,反面导致灭菌物变质,特别是包装过大时,靠近中心部分更易发生(fshng)这种情况。第31页/共75页第三十一页,共75页。湿热(sh r)灭菌 (4)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有些食物会因

15、高温破坏营养成分或影响质量,如牛奶、酱油、啤酒等,所以只能用较低的温度来杀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这样既保持(boch)食物的营养和风味,又进行了消毒,保证了食品卫生。该法一般在62C,30分钟既可达到消毒目的。此法为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创,故名为巴氏消毒法。第32页/共75页第三十二页,共75页。 巴氏消毒法是一种(y zhn)低温消毒法,具体的处理温度和时间各有不同,一般在60-85下处理15-30min。具体的方法可分两类,第一类是较老式的,称为低温维持法,例如在63下保持30min可进行牛奶消毒;另一类是较新式的,称为高温快速法,用于牛奶消毒时只要在85下保持5min即可。但是巴氏消毒法

16、不能杀灭引起Q热的病原体-伯氏考克斯氏体(一种(y zhn)立克次氏体)。第33页/共75页第三十三页,共75页。湿热(sh r)灭菌 (5)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是在专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的,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kko)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kko),能杀灭所有微生物。第34页/共75页第三十四页,共75页。湿热(sh r)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器分类: 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fngsh)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第35页/共75页第三十五页,共75页。干热(n r)和湿热两者比较在同样的温度下,温热的杀菌效果比干

17、热好,其原因有:蛋白质凝固所需的温度与其(yq)含水量有关,含水量愈大,发生凝固所需的温度愈低。湿热灭菌的菌体蛋白质吸收水分,因较同一温度的干热空气中易于凝固。第36页/共75页第三十六页,共75页。两者比较(bjio)温热灭菌过程中蒸气放出大量潜热,加速提高湿度。因而湿热灭菌比干热所要温度低,如在同一温度下,则湿热灭菌所需时间(shjin)比干热短。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使深部也能达到灭菌温度,故湿热比干热收效好。第37页/共75页第三十七页,共75页。高压蒸汽(zhn q)灭菌器的基本构造 1.外锅 或称“套层”,供贮存蒸汽用,连有用电加热的蒸汽发生器,并有水位玻管以标志盛水量。外锅的外侧

18、一般包有石棉或玻璃棉绝缘层以防止散热。如直接使用由锅炉接入的高压蒸汽,则外锅在使用时充满(chngmn)蒸汽,作为内锅保温。 2.内锅 或称灭菌室,是放置灭菌物的空间可配制铁蓖架以分放灭菌物。第38页/共75页第三十八页,共75页。 3.压力表 内外锅各装一只,老式(losh)的压力表上标明三种单位:公斤压力单位(kg/cm2),英制压力单位(1b/in2)和温度单位(),便于灭菌时参照。现在的压力表用MPa表示。 4.温度计 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插入式的水银温度计,装在密闭的铜管内,焊插在内锅中另一种是感应式仪表温度计,其感应部分安装在内锅的排气管内,仪表安装于锅外顶部便于观察。第39页/

19、共75页第三十九页,共75页。 5.排气阀 一般外锅、内锅各一个,用于排除空气。新型的灭菌器多在排气阀外装有汽液分离器(或称疏水阀)内有由膨胀盒控制的活塞。利用空气、冷凝水与蒸汽之间的温差控制开关,在灭菌过程中,可不断地自动排出空气和冷凝水。 6.安全阀 或称保险阀利用可调弹簧控制活塞,超过额定( dng)压力即自动放气减压。通常调在额定( dng)压力之下,略高于使用压力。安全阀只供超压时安全报警之用,不可在保温时用作自动减压装置。第40页/共75页第四十页,共75页。 7.热源(ryun) 除直接引入锅炉蒸汽灭菌外,都具有加热装置。近年来的产品以电热为主,即底部装有调控电热管,使用比较方便

20、。有些产品无电热装置,则附有打气煤油炉等。手提式灭菌器也可用煤炭炉作为热源(ryun)。第41页/共75页第四十一页,共75页。第二节 实验(shyn)内容第42页/共75页第四十二页,共75页。一、实验(shyn)目的 了解湿热(sh r)灭菌的原理,学习并掌握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第43页/共75页第四十三页,共75页。二、实验(shyn)原理 高压蒸汽灭菌(mi jn)是微生物学实验、发酵工业生产、以及外科手术器械等方面常用的一种灭菌(mi jn)方法,属于湿热灭菌(mi jn)。 一般培养基、玻璃器皿、无菌水、无菌缓冲液、金属用具、接种室的实验服及传染性标本都可采用此法灭菌(m

21、i jn)。第44页/共75页第四十四页,共75页。 将待灭菌的物体放置(fngzh)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把锅内的水加热煮沸,并把其中原有的冷空气彻底驱尽后将锅密闭。再继续加热就会使锅内的蒸汽压逐渐上升,从而温度也随之上升到100以上。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要求温度应达到121(压力为0.1MPa),时间维持15-30min。也可采用在较低的温度(115,即0.075MPa)下维持35min的方法。第45页/共75页第四十五页,共75页。 高压蒸汽灭菌是依据(yj)水的沸点随水蒸汽压的增加而上升,加压是为了提高水蒸汽的温度。第46页/共75页第四十六页,共75页。高压蒸汽灭菌时

22、常用的灭菌压力、温度(wnd)与时间蒸 汽 压 力蒸汽温度(C)灭菌时间(min)MPaKgf/cm2Lbf/in20.0550.568.00112.6300.0690.7010.00115.2200.1031.0015.00121.020第47页/共75页第四十七页,共75页。 高压蒸汽(zhn q)灭菌器是一个能耐压、同时可以密闭的金属锅,有立式、卧式、手提式三种。热源可以用蒸汽(zhn q)、煤气或电源。灭菌器上装有表示锅内温度和压力的温度计、压力表。灭菌锅还有排气口、安全活塞。如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活塞的阀门便自动打开,放出过多的蒸汽(zhn q)。第48页/共75页第四十八页,共75页

23、。 高压蒸汽灭菌技术关键是在压力上升(shngshng)之前需将锅内冷空气排尽。若锅内未排除的冷空气滞留在锅中,压力表虽指示0.1MPa,但锅内温度实际只有100摄氏度,高压结束会造成灭菌不彻底。第49页/共75页第四十九页,共75页。空气(kngq)排除程度与温度关系压力表读数MPa灭菌器内温度/C未排除空 气排 除1/3空气排 除1/2空气排 除2/3空气完全排除空气0.0347290941001090.069901001051091150.1031001091121151210.1381091151181211260.1721151211241261300.206121126128130

24、135第50页/共75页第五十页,共75页。影响灭菌(mi jn)的因素 a.不同的微生物或同种微生物的不同菌龄对高温的敏感性不同。多数微生物的营养体和病毒在5065C,10分钟就会被杀死;但各种孢子、特别是芽孢(y bo)最能抗热,其中抗热性最强的是嗜热脂肪芽孢(y bo)杆菌,要在121C,12分钟才被杀死。对同种微生物来讲,幼龄菌比老龄菌对热更敏感; 第51页/共75页第五十一页,共75页。影响(yngxing)灭菌的因素b.微生物的数量多少显然会影响灭菌的效果,数量越多,热死时间越长;c.培养基的成分与组成也会影响灭菌效果。一般地讲,蛋白质、糖或脂肪存在(cnzi),则提高抗热性,pH

25、在7附近,抗热性最强,偏向两极,则抗热能力下降,而不同的盐类可能对灭菌产生不同的影响;固体培养基要比液体培养基灭菌时间长。第52页/共75页第五十二页,共75页。第53页/共75页第五十三页,共75页。 灭菌时的过高温度常对培养基造成的主要(zhyo)不良影响如下: (1)出现混浊、沉淀(天然培养基成分加热可以沉淀出大分子多聚合物;培养基中Ca、Mg、Fe、Zn等阳性离子与培养基中的可溶性磷酸盐共热沉淀)。第54页/共75页第五十四页,共75页。 (2)营养成分破坏或改变(酸度较高时淀粉、蔗糖(zhtng)、乳糖或琼脂灭菌过程易水解;pH7.5、0.1MPa灭菌20min,葡萄糖破坏20%、麦

26、芽糖破坏50%,若培养基中有磷酸盐共存,葡萄糖转变成酮糖类物质,培养液由淡黄色变为红褐色,破坏更为严重)。第55页/共75页第五十五页,共75页。 (3)pH7.2时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蛋白胨、磷酸盐在0.1MPa灭菌15min以上可产生对微生物生长的某种抑制物。 (4)高压(goy)蒸汽灭菌后培养基pH下降0.1-0.2。第56页/共75页第五十六页,共75页。 (5)高压蒸汽灭菌过程会增加(zngji)冷凝水,降低培养基成分浓度。对于前三种不良影响,可采用低压灭菌(如在0.056MPa、30min灭菌葡萄糖溶液),或将培养基几种成分分别灭菌,临用前无菌混合(如磷酸盐与Ca、Mg、Zn、Cu等

27、阳性离子溶液)的方法,特殊情况时可采用间歇灭菌、过滤除菌(如维生素溶液)。工业发酵生产中常采用连续加压灭菌法(135-140 C ,5-15秒)和连续蒸煮法。第57页/共75页第五十七页,共75页。三、实验(shyn)材料 高压(goy)灭菌器 待灭菌的培养基、无菌水、已包好的培养皿、移液管、玻璃涂抹棒等及待灭菌空试管、锥形瓶等玻璃器皿。第58页/共75页第五十八页,共75页。四、实验(shyn)内容 (一)灭菌操作 1.向锅内加水 打开灭菌锅盖,向锅内加适量水。水量不足(bz),灭菌锅易蒸干。 2.放入待灭菌物品 将带灭菌物品放入灭菌桶内,物品不要放得太紧和紧靠锅壁,以免影响蒸汽流通和冷凝水

28、顺壁流入灭菌物品。第59页/共75页第五十九页,共75页。 3.盖好锅盖 将盖上的软管插入灭菌桶的槽内,有利于罐内冷空气自下而上排出,然后加盖,上下螺栓口对齐,采用对角方式(fngsh)均匀旋紧螺栓,使锅密闭。第60页/共75页第六十页,共75页。 4.排放锅内冷空气及升温灭菌 打开放气阀,加热,自锅内开始产生蒸汽(zhn q)后3min再关紧放气阀(或喷出气体不形成水雾),此时蒸汽(zhn q)已将锅内的冷空气由排气孔排尽,控制热源,维持所需压力和温度,并开始计时,一般培养基控制在0.1MPa灭菌20min;含糖等成分培养基控制在0.056MPa灭菌30min或0.07MPa灭菌20min,

29、然后关闭热源,停止加热,压力随之逐渐降低。第61页/共75页第六十一页,共75页。5.灭菌(mi jn)完毕降温及后处理 待压力降至0时,慢慢打开放气阀,开盖,立即取出灭菌物品,但在压力未完全降至0处前,不能打开锅盖,以免培养基沸腾将棉塞冲出;也不可用冷水冲淋灭菌锅迫使温度迅速下降。所灭物品开盖后立即取出,以免凝结在锅盖和容器上的水滴弄湿包装纸或落到被灭菌物品上,增加染菌率。斜面培养基自锅内取出后要趁热摆成斜面,灭菌后的空培养皿、试管、移液管等需烘干或晾干(lin n)。若连续使用高压锅,每次需补足水分,灭菌完毕,除去锅内剩余水分,保持灭菌锅干燥。第62页/共75页第六十二页,共75页。6、注

30、意事项 6.1灭菌前 清洗:将物品彻底清洗干净,物品洗涤后,应干燥并及时( jsh)包装。 包装:包装材料应允许物品内部空气的排出和蒸汽的透入。 物品捆扎不宜过紧,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灭菌包每大包内和难消毒部位的包内放置化学指示物。第63页/共75页第六十三页,共75页。 装载 :下排气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内容量的80%;预真空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90%。 应尽量将同类物品放在一起灭菌,若必须将不同类物品装放在一起,则以最难达到灭菌物品所需的温度(wnd)和时间为准。 物品装放时,上下左右相互间均应间隔一定距离以利蒸汽置换空气。第64页/共75页第六十四页,共75页。 金属包

31、应平放,盘、碟、碗应处于竖立的位置;纤维织物应使折叠的方向与水平面成垂直状态;玻璃瓶等应开口向下或侧放以利蒸汽进入和空气(kngq)排出。 难于灭菌的大包放在上层,较易灭菌的小包放在下层;金属物品放在下层,织物包放在上层,物品装放不能贴靠门和四壁,以防吸入较多的冷凝水。第65页/共75页第六十五页,共75页。 6.2灭菌后 检查( jinch)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湿包和有明显水渍的包不作为无菌包使用。 开包使用前应检查( jinch)包内指示卡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或状态,未达到或有疑点者,不作为无菌包使用。第66页/共75页第六十六页,共75页。 灭菌包落地,或误放不洁

32、(b ji)之处,或占有水液,均应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并保持清洁、干燥;当怀疑或发现有污染可能时,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物品顺序摆放,并加防尘罩,以防再污染。 已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的物品混放。第67页/共75页第六十七页,共75页。 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册,记录灭菌物品包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和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等。 灭菌物品应放于离地高20-25厘米,离天花板50厘米,离墙远于5厘米处的载物架上,顺序排放,分类放置,并加盖防尘罩。 对于棉布包装材料和开启式容器(rngq),一般建议,温度25以下10-14天,潮湿多雨季节应

33、缩短天数。第68页/共75页第六十八页,共75页。(二)无菌试验(shyn) 可抽取少数灭过菌的培养基置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若无菌生长,即视为灭菌彻底,可保存(bocn)备用。第69页/共75页第六十九页,共75页。五、实验报告 说明高压蒸汽灭菌原理、适用范围。用简练( jinlin)方法表示操作过程及操作关键。第70页/共75页第七十页,共75页。六、思考题 1.高压蒸汽灭菌的关键为什么是高温而不时高压?高压蒸汽灭菌前为什么要将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排尽?灭菌时为什么人不能离开工作现场?灭菌完毕后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打开(d ki)锅盖取出灭菌物品?第71页/共75页第七十一页,共75页。 2.染菌或接种有微生物的培养基或培养皿为什么不能直接(zhji)洗涤而需先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或锥形瓶内含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如何处理?第72页/共75页第七十二页,共75页。 3.对含糖(如葡萄糖或乳糖等)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应采用多大压力,多长时间灭菌为宜? 4.对血清、噬菌体浓缩液、氨基酸溶液(rngy)、维生素溶液(rngy)能否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应采用何种方法除菌为宜?第73页/共75页第七十三页,共75页。谢谢(xi xie)!第74页/共75页第七十四页,共75页。感谢您的观看(gunkn)。第75页/共75页第七十五页,共75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