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缓冲带退田退房退塘还湖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1415316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254 大小:3.0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滨缓冲带退田退房退塘还湖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54页
湖滨缓冲带退田退房退塘还湖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54页
湖滨缓冲带退田退房退塘还湖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54页
资源描述:

《湖滨缓冲带退田退房退塘还湖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滨缓冲带退田退房退塘还湖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25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总论1.1 项目名称某某湖湖滨缓冲带“退田、退房、退塘”还湖一期工程1.2 建设单位1.3 编制目的围绕某某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与某某省某某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结合近年来某某市政府开展的“一退”(即某某湖一级保护区退田还湖)工作,因地制宜的提出某某湖缓冲带各区、各段、各点的生态构建与恢复、低污染水截蓄与净化、村落污染治理与控制、以及缓冲带综合管理方案,以南、北片区为重点,主要实现某某湖缓冲带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在达到生态环境功能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兼顾景观与经济功能。编制原则(1)执行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2)理念创新,力求重点突出、

2、全面兼顾。(3)控源为主与生态恢复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4)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人-湖-自然和谐发展。1.4 编制依据1.4.1 法规和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06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03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06月;(7)某某省某某湖保护条例,2007年09月;(8)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财建2011464号,2011年7月。1.4

3、.2 相关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4.3 相关规划(1)某某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01年;(2)某某湖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规划,2008年10月;(3)某某省某某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2011年11月;(4)某某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1-2015年),2012年4月;(5)某某湖-星云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008-2027);(6)某某省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改

4、革规划纲要(2008年);(7)某某湖流域禁止开发控制区规划 2006年12月;(8)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9)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0)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1)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2)某某省某某县城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13)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4)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5)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5 编制范围某某湖沿湖岸(100.8km)最高水位线1722.5m以上100

5、m宽度不等的陆域范围,总面积约8.22km2(1.2万亩)。1.6 主要研究结论某某湖湖滨缓冲带“退田、退房、退塘”还湖工程项目是某某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与某某省某某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1)某某湖缓冲带是某某湖流域清水产流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湖滨带以外(湖泊最高水位线以上)的陆向辐射带及湖泊水生态与水质的重要保护圈层,与湖滨带共同构成一个湖滨生态系统,关系着湖泊的水质安全和水生态健康,是某某湖水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屏障。(2)某某湖缓冲带一直是流域内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保护矛盾最为集中的区域,大量的农田、民房、餐馆、酒店等人类活动侵占了缓冲带,使

6、其生态系统及生态功能遭到破坏。恢复其生态与环境功能,削减污染负荷、实现湖滨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已刻不容缓。(3)某某湖缓冲带生态修复作为某某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四大工程举措之一,其项目实施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实现“退田还湖”(退田面积8400亩)的基础上,实施四区(某江一区、某江二区、某某区、某某区)湖滨缓冲带规模化生态修复、环湖低污染水净化、缓冲带沿湖村落污染控制与缓冲带综合管理。(4)在某某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中某某湖湖滨缓冲带“退田、退房、退塘”还湖工程总投资为156755万元,分两期实施。本可研为一期工程,工程总投资为73312.48万元,其

7、中直接工程费19372.35万元。二期工程主要开展沿湖宾馆酒店建筑和农户房屋拆迁安置以及工业企业搬迁。项目实施后,能达到工程预期目标,工程可行。一期工程实施后,主要污染负荷削减量为COD 879.64 t/a、TN 162.14 t/a、TP 19.30 t/a、NH3-N 40.47 t/a,以47%的资金完成规划65%的污染物削减任务。表11 分区主要工程污染物削减量分析表序号名称污染物削减量(t/a)CODTNTP氨氮1某江一区缓冲带规模化生态修复工程46.70 11.83 0.99 0.61 2某江一区环湖低污染水净化工程50.84 8.42 1.29 3某江一区村落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

8、工程23.11 4.23 0.36 2.95 某江一区小计120.65 24.48 2.64 3.56 4某江二区缓冲带规模化生态修复工程55.51 14.07 1.17 0.72 5某江二区环湖低污染水净化工程41.94 6.69 1.11 6某江二区村落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77.61 14.20 1.22 9.91 某江二区小计175.06 34.96 3.50 10.63 7某某区缓冲带规模化生态修复工程59.83 15.16 1.26 0.78 8某某区环湖低污染水净化工程108.68 17.24 2.76 9某某区村落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152.41 27.90 2.39 19.

9、45 某某区小计320.92 60.30 6.41 20.23 10某某区缓冲带规模化生态修复工程17.51 4.43 0.37 0.23 11某某区环湖低污染水净化工程37.57 5.93 1.00 12某某区村落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14.39 2.63 0.23 1.84 某某区小计69.47 12.99 1.60 2.07 13已建河口湿地与湖滨带的优化工程123.10 17.49 2.41 14沿湖景区景点的管理33.35 3.39 0.70 2.17 15村落生活垃圾与畜禽养殖的管理37.09 8.53 2.05 1.76 其它小计193.54 29.41 5.16 3.93 合

10、计879.64 162.14 19.31 40.47 备注:各子工程污染物削减量分析及计算详见文本15.1章节。表12 主要工程内容污染物削减量及投资比例对比分析表工程名称污染物削减量(t/a)及所占比例(%)投资(万元)及所占比例(%)CODTNTPNH3-N削减量比例削减量比例削减量比例削减量比例直接工程费比例某某湖缓冲带规模化生态修复工程179.5521%45.4928%3.7920%2.346%10818.16 56%某某湖缓冲带环湖低污染水净化工程239.0527%38.2824%6.1632%1780.14 9%某某湖缓冲带村落污染控制工程267.50 30%48.9630%4.2

11、0 22%34.20 84%2774.05 14%已建河口湿地及湖滨带优化工程、缓冲带综合管理193.5422%29.4118%5.1526%3.9310%4000.00 21%一期工程合计879.64 100%162.14100%19.30 100%40.47 100%19372.35100%本工程目标削减量245.6629.70 一期工程占本工程的比例一期工程污染物削减量约占本工程目标削减量的65%一期工程投资占本工程总投资的47%1.7 主要工程内容某某湖湖滨缓冲带“退田、退房、退塘”还湖一期工程主要开展某某湖缓冲带规模化生态修复工程、某某湖缓冲带环湖低污染水净化工程、某某湖缓冲带村落污

12、染控制工程、已建河口湿地与湖滨带优化工程及缓冲带综合管理等。第一大类:某某湖缓冲带规模化生态修复工程在清退缓冲带范围内8400亩农田的基础上,通过1-2年的时间,初步构建某某湖环湖100km长、宽100m不等的规模化、具有一定生物多样性的乔-灌-草复合系统。结合已实施工程(某某区域植被修复),使缓冲带自然植被覆盖面积占整个缓冲带面积的60%以上。生态修复工程由规模化生态修复工程、生态功能展示区及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程、灌溉系统建设工程、鱼类保护区及鸟类栖息地建设工程、养护道路及渔船停靠通道建设工程、湖滨清理及沙滩保护工程组成。生态修复工程的总面积为3055亩,以工程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态修复

13、选用红柳、滇朴、香樟等8个当地树种为基础树种,同时搭配云南樟等其它树种,以及灌木与草本植物,种植乔木(含竹子)223217株、灌木620738株;形成缓冲带生态功能展示区3处,面积为175500m2;宣传教育基地1处,面积为4620m2;建设鸟类栖息地2处,面积为265100m2;建设鱼类保护区3处,面积为238100 m2;对主要入湖河口及湖湾进行清理,总量为61858m3;对某某湖沿岸的85.6亩沙滩进行保护;建设缓冲带养护道路及渔船停靠通道7.4km,建设以独立临时设施为主的灌溉系统,购置可移动机组式喷灌系统20套,建设灌溉管网22.8km以及泵房18座,对缓冲带内植物进行养护。第二大类

14、:某某湖缓冲带环湖低污染水净化工程重点控制湖滨区漫流的初期雨水直接入湖的问题,在有条件的区域,适度利用缓冲带的净化功能,分流配水,降低部分沟渠及河流低污染水的入湖污染负荷。缓冲带低污染水净化工程可汇集其环湖路以下区域或外围300m以内的区域的初期雨水所产生的90%以上漫流进行截蓄与净化。某某湖缓冲带环湖低污染水净化工程由环湖生态透水净化带建设工程、8条入湖沟渠低污染水净化示范工程及3条入湖河流河口区低污染水净化示范工程三项组成。某某湖缓冲带环湖低污染水净化工程总面积为393443m2。其中生态透水净化带的面积为222773 m2,有块状下凹式绿地(69759 m2)、垄沟状下凹式绿地(1456

15、00 m2)和碎石床(7414 m2)组成。8条入湖沟渠低污染水净化示范工程面积为121770m2,日处理能力为13500m3/d;3条入湖河流河口区低污染水净化示范工程面积为48900m2,日处理能力为3300m3/d。第三大类:某某湖缓冲带村落污染控制工程实现缓冲带内及周边沿湖53个村落污染治理的全覆盖,对已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管理,维护其正常运行;正在建设和已在其它工程中设计的污水处理工程,不再重复设计;本工程对缓冲带及周边村落,未建污水处理设施及未纳入其它相关工程的24个村落进行污染治理。其中对11个村落建设污水管网,纳入污水收集干管,主管及支管建设长度23705m,入户管建设长度27

16、526m;对13个村落进行分散处理,日处理能力为570t/d,污水收集主管及支管建设长度20070m,入户管建设长度14722m。此外,在现有垃圾收集清运处置体系的基础上,要求相关部门增强对沿湖村落生活垃圾的收集与清运能力。缓冲带范围内村落规模化畜禽养殖全部取缔,其环湖零散畜禽养殖粪便要求村民自行堆肥还田。第四大类:已建河口湿地与湖滨带优化工程及缓冲带综合管理对某某湖缓冲带内已建成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及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共计15项)中的13项工程进行优化,清除淤泥及基质4.1万m3,清理并更新填料3000 m3,收割水生植物210亩,补种或置换植物58万丛,新增垃圾打捞设施12套。对缓冲带

17、内种植的3055亩乔木、灌木等植物进行日常养护,养护期为3年,重新补种率为5%/年;对新建及已有53个村落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维护管理,管护期为10年,对集水井进行清淤,每年清淤量为24m3;对15个已建河口湿地与湖滨带加强管理,水生植物每年收割两次,垃圾及时打捞并清运。设置水质监测点4处。其中:生态透水净化带建设工程区1处,入湖沟渠及河流示范工程区各1处,村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处。表13 某某湖湖滨缓冲带“退田、退房、退塘”还湖一期工程主要工程内容表工程项目工程建设内容某江一区某江二区某某区某某区合计缓冲带规模化生态修复工程规模化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修复面积为847亩,以乔灌草复合系统及绿篱带为主

18、。生态修复面积为647亩,以乔灌草复合系统及绿篱带为主。生态修复面积为1561亩,以乔灌草复合系统及绿篱带为主。现已完成生态修复建设。规模化生态修复总面积为3055亩(不含某某区已完成的生态修复建设面积),种植乔木(含竹子)223217株、灌木620738株。缓冲带功能展示区及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原广龙收费站处进行生态修复,面积85000m2,可用于缓冲带生态功能展示。某某村附近进行生态修复,面积56000m2,可用于缓冲带生态功能展示。牛摩村附近进行生态修复,面积34500m2,可用于缓冲带生态功能展示。某某县抚管局执法大队处进行生态修复,面积4620m2,可用于缓冲带宣传教育。 生态修复面

19、积180120m2,其可用于缓冲带生态功能展示及宣传教育。灌溉系统建设工程灌溉系统管网建设5505m;灌溉系统泵房建设4座;移动式喷灌机组5套。灌溉系统管网建设3730m;灌溉系统泵房建设3座;移动式喷灌机组3套。灌溉系统管网建设13590m;灌溉系统泵房建设11座;移动式喷灌机组12套。灌溉系统管网建设总长度22.8km,泵房18座,移动式喷灌机组20套鱼类保护区及鸟类栖息地建设工程鸟类栖息地:七五零-路歧段建设鸟类栖息地,划定面积13万m2,全部实施缓冲带生态修复,种植乔木、灌木等,为白鹭等鸟类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鸟类栖息地:位于白石头河-黑山脚处,划定面积13.51万m2,其中生态修复面

20、积9.7万m2。鱼类保护区:抗浪鱼研究培育中心附近,划定面积9.4万m2;春渔洞附近,划定面积3万m2。其中,生态修复面积1.8万m2。鱼类保护区:某某县海关至海镜一线,划定面积11.4万m2,其中,生态修复面积7.2万m2。鸟类栖息地划定总面积为26.5万m2;鱼类保护区划定总面积为23.8万 m2。其中,进行生态修复面积31.726.5万m2。养护道路及渔船停靠通道建设工程建设道路总长度1067m。其中,建设宽度为1.5m的道路819m,建设宽度为3m的道路248m。建设道路总长度1124m。其中宽度为1.5m的道路630m,宽度为3m的道路494m。建设道路总长度5214m。其中,建设宽

21、度为1.5m的道路3703m,建设宽度为3m的道路1511m。在某某湖开放与半封闭缓冲带范围内建设管护道路。建设道路总长度为7.4km。其中,建设宽度为的1.5m道路5152m,建设宽度为3m的道路2253m。湖滨清理及沙滩保护工程对某某河、山冲河、路岐大河河流入湖口及湖滨基底进行,清理方量8410m3。对该区某某湖沿岸的湖滨沙滩进行保护,面积为26.3亩。对代村河、窑泥沟河流入湖口及湖滨基底进行,清理方量49520m3。对该区某某湖沿岸的湖滨沙滩进行保护,面积为26.3亩。对大马沟、小马沟河流入湖口及湖滨基底进行,清理方量3928m3。对该区某某湖沿岸的湖滨沙滩进行保护,面积为19.8亩。对

22、该区某某湖沿岸的湖滨沙滩进行保护,面积为13.2亩。河流入湖口及湖滨基底清理总方量61858m3。某某湖沿岸的湖滨沙滩保护总面积为85.6亩。续表13 某某湖湖滨缓冲带“退田、退房、退塘”还湖一期工程主要工程内容表工程项目工程建设内容某江一区某江二区某某区某某区合计缓冲带环湖低污染水净化工程生态透水净化带建设工程垄沟状下凹式绿地建设面积16054m2;块状下凹式绿地建设面积23991m2;碎石床建设面积936 m2。垄沟状下凹式绿地建设面积25260m2;块状下凹式绿地建设面积14842m2。垄沟状下凹式绿地建设面积67194m2;块状下凹式绿地建设面积30926m2;碎石床建设面积积6478

23、 m2。垄沟状下凹式绿地建设面积37092m2。总面积为222773 m2,块状下凹式绿地(69759 m2)、垄沟状下凹式绿地(145600 m2)和碎石床(7414 m2)入湖沟渠低污染水净化示范工程海边-庄子农灌渠、某某河、马家坟河、长条河、阮大河5条入湖沟渠汇流配水低污染水净化示范工程,建设面积98500m2,处理能力为9850 m3/d。马房西沟汇流配水低污染水净化示范工程,建设面积6500m2,处理能力为650m3/d;某某河汇流配水低污染水净化示范工程,建设面积为9880m2,处理能力为1000m3/d。明星河汇流配水低污染水净化工程,建设面积6890 m2。处理能力为2000m

24、3/d。8条入湖沟渠低污染水净化示范工程,总建设面积为121770m2,总处理能力为13500m3/d入湖河流低污染水净化示范工程路岐大河河口区低污染水净化示范工程,建设面积18000m2,处理水量为1800 m3/d。代村河河口区低污染水净化示范工程,建设面积16300m2。某某河河口区低污染水净化示范工程,建设面积14600 m2。处理水量为1500m3/d。3条入湖河流河口区低污染水净化示范工程,总建设面积48900m2,总处理能力为3300m3/d续表13 某某湖湖滨缓冲带“退田、退房、退塘”还湖一期工程主要工程内容表工程项目工程建设内容某江一区某江二区某某区某某区合计缓冲带村落污染控

25、制工程纳入集中管网的村落污水收集建设工程代村、某某村、马房新村、某某村、某某村5个村生活污水纳入某某县污水集中收集管网,管网建设采用雨污分流制。主管及支管建设长度10663m。牛摩某某、牛摩下村、大沙咀村、小马沟村、冯家湾、秦家山村6个村生活污水纳入某某县污水集中收集管网,管网采用雨污分流制。主管及支管建设长度13042 m。在11个村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1套,并将其纳入附近污水集中收集管网,其中某江5个村、某某6个村。污水收集主管及支管建设长度23705m,入户管建设长度27526m。分散型污水处理系统-土壤净化槽建设工程红山咀、某某、庄子村3个村生活污水进行分散收集与处理,处理规模为145t

26、/d;管网建设采用雨污分流制,主管及支管建设长度5443m。小村、上村、田坝心村、独家村、湾子村、明星某某村、隔河、胡家湾、小凹村9个村生活污水进行分散收集与处理,处理规模为400t/d;各村管网均采用雨污分流制,主管及支管建设长度11650m。居乐联组1个村生活污水进行分散收集与处理,处理规模为25t/d;管网采用雨污分流制,主管及支管建设长度2977m。在13个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13个村处理总规模570 t/d,污水收集主管及支管建设长度为20070m,入户管建设长度14722m。已建河口湿地与湖滨带优化工程某某湖已建河口湿地与湖滨带的优化工程马料河湿地优化工程;广南营沟-沙盆

27、河湿地优化工程;镇海营东沟湿地优化工程。窑泥沟湿地优化工程(I期);窑泥沟湿地优化工程(II期);新河-洋潦营湿地优化工程;东大河-某某沟湿地优化工程。火焰山湖滨带优化工程;牛摩湖滨带优化工程;大马沟河-大沙嘴湖滨带优化工程。海镜-居乐段湖滨带优化工程;世家村湖滨带优化工程;某某村湿地优化工程。对13个已建河口湿地与湖滨带实施优化工程,其中,清除淤泥及基质4.1万m3,清理并更新填料3000 m3,收割水生植物210亩,补种或置换植物58万丛,新增垃圾打捞设施12套。2 某某湖及其流域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某某湖位于某某省某某市境内,居滇中盆地中心,地理位置为242128

28、- 243800N,1024912-1025726E。某某湖流域跨某江、某某和某某三县,流域总面积674.69km2(不含星云湖流域)。图 21 某某湖地理位置图2.1.2 湖泊特征某某湖属南盘江流域西江水系,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具有防洪、灌溉、工业用水、渔业、生活用水及旅游等综合功能。当湖面高程为1722.5m时,水域面积约216.6km2,湖长约31.4km,湖最宽处约11.8km,湖岸线总长约100.8km;最大水深158.9m,平均水深95.2m,相应湖容水量约206.2亿m3,占某某省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2.1.3 气候气象某某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中亚热带

29、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春季受印度北部次大陆干暖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干冷气流控制,夏秋季主要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和北部湾东南暖湿流影响,形成春暖旱重、夏无酷暑、秋凉雨少、冬无严寒,干、湿(雨)季分明的气候特征。流域年平均气温15.5度,年降雨量8001100mm。2.1.4 地质地貌流域属滇中红土高原湖盆区,以高原地貌为主,分为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种类型。由于受构造盆地影响,区域内地势周围高、中间低,相对高差大。地质构造上,某某湖位于小江断裂带。根据岩性分,湖盆四周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石灰岩、砂岩、页岩及玄武岩。2.1.5 土壤植被流域土壤分为红壤、紫色土、棕壤三大类,红壤、黄红壤、棕红壤、酸性紫色土、棕壤

30、等六个亚类,其中以红壤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1%。流域植被以草地、灌丛、针叶林等次生植被为主,分布面积最大的是云南松、华山松、针叶林,其次是禾草灌丛及石灰岩灌丛。森林植被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分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灌丛、稀树灌丛和人工植被等。2.1.6 水系概况某某湖流域共有大小入湖河流103条(含季节河、农田排灌沟),多为间歇性河流,其中最长的为某某河21 km,其次是东大河19.9 km。历史上某某河是某某湖唯一的明河出水口,经出流改道实施后,隔河也成为某某湖的主要出湖河流之一。图 22 某某湖主要入湖河流图2.2 社会环境概况2.2.1 行政区划及人口某某湖流

31、域跨某江、某某、某某三县,共8个镇,238个自然村。其中某某县涉及凤麓、某某、右所、九村及某某5个镇;某某县涉及路居和江城2个镇;某某县仅涉1个某某镇。2010年末,某某湖流域内总人口为178832人。其中某某县总人口139260人,农业人口119546人,非农业人口19714人;某某县总人口30811人,农业人口30006人,非农业人口805人;某某县总人口8761人,农业人口8747人,非农业人口14人。图 23 某某湖流域行政区划图2.2.2 社会经济状况2010年,某某湖流域内3县8镇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735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31022万元,第二产业181282万元,第三产业1

32、95053万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82%、35.73%、38.44%。某某湖流域是滇中“三湖五山一市”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流域内的社会经济结构正在转型,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正在崛起,以粮食为主导,烤烟为支柱,乡镇企业为优势的原经济格局正在改变。2.2.3 土地利用状况某某湖流域总面积674.69km2,其中林业用地222.67 km2;农用、居民、交通等用地198.71 km2;湖面面积214.61 km2。某某湖流域总面积674.69km2,其中林业用地222.67km2,占33.6%;农用、居民、交通等用地198.71km2,占30%;湖面面积214.61km2,占32

33、.4%。3 某某湖缓冲带概况3.1 缓冲带范围界定3.1.1 缓冲带界定工作基础与研究目前,国内的缓冲区设置已广泛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过程和跨行政区域的水质保护中,如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有缓冲区71057 ha,用于保护14642 ha的核心区,湖北洪湖湿地设置缓冲区4336 ha,用于保护12851 ha的核心区,而省界缓冲区是协调省(区)际用水关系,为满足保护区水质要求而划定的水域,根据2007年12月的调查结果,全国282个省界缓冲区中符合类水要求的缓冲区有146个,占缓冲区总数的51.8%,类缓冲区73个,占25.9%,劣类缓冲区63个,占22.3%。尽管作为核心区保护

34、带和协调省际用水关系的缓冲区设置已被广泛采用,但作为湖滨带保护区域与湖泊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中重要的缓冲带相关界定、构建与优化技术在国内则尚未见诸报道。从理论上来讲,缓冲带有效宽度越大,效果就越好,但是受土地利用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宽。因此,在缓冲带宽度确定中,实际上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满足水体生态保护的要求,又不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对于某某湖来说,由于某某湖湖岸线较长,且周边地形与行政区域设计较多,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研究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某某湖缓冲带界定原则:(1)当地法规、条例及规划某某湖界定的重要依据为某某省某某湖保护条例(2007年09月)。(2)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周边地形

35、地貌及土地利用类型,以100m, 山体或公路等作为缓冲带的划分边界。(3)整体性和相对一致性原则考虑到湖边生态系统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以及在一定区域内湖边生态系统是趋于一致的,即具有明显相似性且比较连续的地区适当调整。(4)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原则。3.1.2 某某湖缓冲带范围界定根据某某省某某湖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某某湖沿岸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形式等现状,对某某湖缓冲带的范围进行界定。缓冲带的边界原则上以某某湖一级保护区的陆域范围为基准,即某某湖最高蓄水位1722.5m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00m的范围。在此

36、基础上,对部分公路、山体地段进行调整。该有效宽度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可基本满足植被生态修复、固岸、外围污染物截蓄净化的基本要求。表31 某某湖缓冲带范围界定表行政区起止位置边界位置缓冲带长度缓冲带宽度某某县某江/某某界七五住宅区一级保护区为界9.5 km100m七五住宅区某某南环湖路为界4.8 km15180m某某南某某河一级保护区为界1.0 km100m某某河某某村环湖路为界10.4km30130m某某村某某北一级保护区为界3.2km100m某某北某某村环湖路为界2.7km40160m某某村某某村一级保护区为界4.0km100m某某村某江/某某界环湖路为界10.4 km2580m某某县某某/某

37、江界某某/某某界环湖路为界19.7 km25250m某某县某某/某某界某某村东环湖路为界8.0 km30290 m某某村东某某河一级保护区为界4.5 km100m某某河独家村环湖路为界18.6 km5300m独家村某某村一级保护区为界1.7 km100m某某村某某/某江界环湖路为界2.3 km25160m注:在某某区牛摩段及白石头河段附近缓冲带较宽,最宽处接近200300m。3.2 缓冲带现状某某湖湖岸线总长约100.8km(对应湖面高程1722.5m),缓冲带总面积约8.22 km2(约12336亩),地跨某江、某某、某某三县。某某湖缓冲带沿湖分布,宽窄不一。土地利用形式主要以村落、农田、景

38、区和陡岸为主,此外还有部分沙滩和废弃鱼塘。其中,村落和农田较为密集的区域为某某湖的北岸;景区景点则主要集中在西岸;陡岸主要分布于某某湖的东岸。图31 某某湖缓冲带现状图3.2.1 村落某某湖沿岸涉及3个县6个镇18个村委会53个自然村,总人口41265人(2010年末,以下报告统计数据均为2010年末)。其中16个自然村位于缓冲带内,其余37个自然村紧邻缓冲带。缓冲带涉及的53个村落中,缓冲带内的海边村和紧邻缓冲带的许家村等16个村分别建有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或已开展了污水治理工程;缓冲带内的龙五庙村等7个自然村、紧邻缓冲带的中村等3个自然村以及某某、西海边村2个村已在相关的可研及设计中进行工程的

39、设计。缓冲带内剩余的8个村及邻近的17个村落,目前无处理设施和相应计划。图32 某某湖缓冲带村落分布图表32 某某湖缓冲带村落情况统计表所属县所属镇所属村委会自然村户数人口位置污水处理269903缓冲带内已有170498缓冲带内152534邻近缓冲带已有3361017邻近缓冲带2386缓冲带内230818缓冲带内设计中182541邻近缓冲带设计中6141922缓冲带内设计中6782262缓冲带内设计中268938缓冲带内设计中3571141缓冲带内设计中82279邻近缓冲带设计中201701邻近缓冲带已有3051049缓冲带内设计中4581569缓冲带内189504缓冲带内设计中3461210

40、邻近缓冲带设计中137420邻近缓冲带已有139530邻近缓冲带已有40126邻近缓冲带已有7871275邻近缓冲带已有5041710缓冲带内190626缓冲带内212677邻近缓冲带220710邻近缓冲带167568邻近缓冲带已有137447邻近缓冲带已有4101385邻近缓冲带780324446233782邻近缓冲带已有165625邻近缓冲带已有244746邻近缓冲带已有287957邻近缓冲带已有97328邻近缓冲带已有73260邻近缓冲带已有290997邻近缓冲带合计13894695续表32 某某湖缓冲带村落情况统计表所属县所属镇所属村委会自然村户数人口位置污水处理181628缓冲带内4

41、861610邻近缓冲带设计中210652邻近缓冲带设计中280939缓冲带内68296邻近缓冲带118338邻近缓冲带158532邻近缓冲带128358邻近缓冲带154496邻近缓冲带已有136474邻近缓冲带5271940邻近缓冲带3721140邻近缓冲带253837缓冲带内135420邻近缓冲带114351邻近缓冲带124417邻近缓冲带113412邻近缓冲带87284邻近缓冲带合计364412124总计12836412653.2.2 农田某某湖缓冲带内共有农田8400亩,主要集中在某江和某某两县,三县分别占地为4782亩、2799亩和819亩。目前地方政府为保护某某湖,结合某某湖流域水污

42、染综合防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的流域“一退、二调、三保”方针,正对缓冲带内的8400亩农田开展了退田还湖工作。图33 缓冲带内退田还湖工程图34 部分农田已实施生态修复3.2.3 景区某某湖缓冲带周边的景区主要集中在某某湖的北岸以及西岸。根据它们的分布情况,可以划分为6个大型景区,分别为禄充旅游风景区、孤山旅游风景区、明星村旅游区、牛摩村旅游区、立昌旅游区和某某湖北岸风景区。其中,禄充景区位于某某县,为国家4A级景区,规模较大,配套设施也较完善,建有禄充污水处理厂处理景区生活污水;孤山景区位于某某县,以孤山岛为中心分布于西岸沿线,宾馆酒店数量较多,其范围内的污水汇入小马沟污水处理厂

43、进行处理;明星村旅游区规模较小,位于某某县明星村,分布在明星鱼洞周边,污水无收集处理设施;牛摩村旅游区位于某某牛摩村,立昌旅游区位于某某县立昌村,两者均为小型餐馆的集中区,无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某某湖北岸风景区为分散的小型景点、度假村和酒店,数量较多。 图35禄充景区 图36孤山景区某某湖沿岸较大的宾馆酒店主要有万海娱乐中心、玉融度假村、金色海岸度假村等20家,主要集中在某某湖西岸和北岸。表33 某某湖缓冲带内宾馆酒店分布表序号宾馆酒店位置图37 某某湖缓冲带景区及宾馆酒店分布图3.2.4 河流某某湖流域共有入湖河流103条,流域内的河流多为间歇性河流、普遍短小,最长的某某河21km,其次是东大

44、河19.9km,其余多在10km以下。根据监测,流域的入湖河流多为劣V类水质,每年会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某某湖,使某某湖形成“纳污吐清”的不良循环。表34 2012年部分河流、沟渠入湖口水质监测数据表名称COD(mg/L)TP(mg/L)TN(mg/L)水质类别17.100.3628.254劣V类9.340.0933.755劣V类8.050.1364.232劣V类120.0634.42劣V类39.420.35623.25劣V类7.520.1194.916劣V类14.080.4933.518劣V类11.280.1773.894劣V类25.600.56218.215劣V类表35 2008年部分河流、

45、沟渠入湖口水质监测数据表名称PHCODMn(mg/L)TP(mg/L)TN(mg/L)DO(mg/L)水质类别7.991.580.031.3112.46类7.796.620.076.027.36劣类7.651.100.259.364.92劣类7.686.880.6115.233.64劣类7.946.650.054.397.85劣类7.835.870.064.488.04劣类8.125.870.104.8013.22劣类8.122.330.044.009.6劣类8.042.270.043.919.1劣类8.050.490.131.045.30类7.942.430.113.165.16劣类8.42

46、0.260.051.467.20类8.000.550.021.959.43类表36 2005年某某湖主要入湖河流情况统计表序号名称入湖口位置河长km面积km2径流量万m3/a水质类别备注19.9502065.4劣V硬质堤岸827.511121.4劣V块石护砌21.233.311375.9V硬质堤岸59.74402.3劣V土质和硬质堤岸515.17626.6劣V硬质堤岸4.71194.6劣V622.23918.3劣V土质堤岸8.3343.3劣V浆砌石硬质堤岸715.24574.9劣V土质和块石护砌311.61479.6劣V浆砌石硬质堤岸2.0378.5劣V大部分为土质堤岸88.18308.6劣V

47、浆砌石硬质堤岸62.63108.6劣V78.01330.9劣V浆砌石硬质堤岸5.12198.0劣V219.29727.7IV土质堤岸2.5699.0劣V硬质堤岸7264.1劣V浆砌石硬质堤岸3.26.85279.2劣V河岸侵蚀严重6.05234.0劣V堤岸多为土埂7.02286.2劣V土质堤岸4.14.59187.1劣V硬质堤岸1.64.61178.3劣V砾质河床2.96114.5劣V6.61269.5V2.2888.2劣V2.1688.1劣V2.3294.6劣V3.19123.4V劣V硬质堤岸4.44171.7劣V劣V硬质堤岸0.934.8劣V1.7668.1III1.3450.6IV3.2

48、.5 陡岸缓冲带的陡岸多位于某某湖东、西两岸,其中部分陡岸直接临湖。陡岸临湖的地段共6段,长度13.9km。表37 缓冲带陡岸分布统计表序号位置长度(km)12.522.63242.152.662.1合计13.9图38 缓冲带陡岸现状图3.2.6 植被某某湖缓冲带内主要土地利用形式为农田,因此除农作物外植物的数量较少,沿线分布的植物主要以陆生植物为主。乔木主要有滇合欢、云南松、华山松、龙柏、栾树等;灌木主要有金银木、云南黄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等,经济类植物有柿子、枇杷、石榴、金竹、山核桃等。图39 缓冲带植被现状图3.3 缓冲带分区根据缓冲带湖岸线较长、各段差异明显的特征,从便于管理实施以及

49、提出更具有针对性方案的角度,考虑土地利用现状、污染源特点与主要环境问题等因素开展缓冲带分区。3.3.1 分区原则1)“结合行政区划,便于管理,易于实施”原则;2)“因地制宜,结合地形地貌”原则;3)“生态结构相似性”原则;4)“分区特点突出”原则。3.3.2 分区方案根据流域的行政区划、地形地貌及生态相似度,将某某湖缓冲带分为4区,各区特征见下表。这4个区域分别是:某江一区:面积2832亩某江二区:面积4510亩某某区:面积1242亩某某区:面积3752亩图 310 某某湖缓冲带分区图表38 某某湖缓冲带各区特征表区域名称起止点及长度区域概况区域特征主要环境问题某江一区(2832亩)l 某某县

50、某某镇所辖范围;l 缓冲带内9个自然村,9617人,农田2185亩;l 紧邻缓冲带5个村。l 2片景区酒店和5个度假游乐中心和65家饭庄,包括禄充风景区。l 位于某某湖西北部,是某某湖主要入湖河流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有山冲河、某某河、马料河等8条主要入湖河流,也是某某湖缓冲带的主要污染排放区域,约占40%。l 土地利用形式主要为清退的农田、景区酒店和村落,比例分别为60%、32%和9%。l 村落污染l 景区旅游污染l 入湖河流的污染某江二区(4510亩)l 某某县某某、某某镇所辖范围;l 缓冲带内村落4个,人口4409人,农田面积2597亩;l 紧邻缓冲带村落10个。l 位于某某湖北部,是某某

51、湖主要入湖河流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有代村河、东大河、窑泥沟等5条主要入湖河流。l 土地利用主要为景区、公园、宾馆及清退的农田,比例为40%,其次为农田30%。l 区域外围城镇化建设及开发强度大。l 景区宾馆饭店污染l 村落污染l 入湖河流的污染l 城镇化开发建设及旅游开发带来的污染某某区(3752亩)l 某某县路居镇、江城镇所辖范围;l 缓冲带内3个,人口2404人,农田面积2799亩;l 紧邻缓冲带村落15个。l 位于某某湖西部和南部,缓冲带范围内开阔的滩地段与狭窄的陡岸段所站比例基本相同,有路居河、大鲫鱼河等8条主要入湖河流l 土地利用为农田、大型景区(孤山景区和明星景区)、村落为主。l

52、农田污染l 村落污染l 旅游污染l 入湖河流污染某某区(1242亩)l 某某县某某镇龙所辖范围;l 紧邻缓冲带村落7个。l 位于某某湖东部。l 缓冲带内农田已清退,并已开展生态林与景观林建设。l 有矣渡大河和世家大河2条主要入湖河流。l 村落污染3.4 缓冲带内污染负荷分析3.4.1 污染负荷产生量本次污染负荷计算采用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和其它调查与经验数据进行分析。1、村落生活污染(1)村落生活污水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某某市位于四区三类,居民的污水产生系数为100 L/cap/d,产污系数:氮为11.9g/(人天),磷为1.02g/(人天),COD为6

53、5g/(人天),NH3-N为8.3克/(人天)。经计算得出,2010年某某湖缓冲带内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达77.96万t;COD产生量389.80 t/a、TN产生量71.36 t/a、TP产生量6.12 t/a、NH3-N产生量为49.77 t/a。 表39 村落生活污水污染负荷产生量人口(人)生活污水产生量(万t/a)污染负荷产生量(t/a)CODTNTPNH3-N1643077.96389.8071.366.1249.77(2)村落生活垃圾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居民的垃圾产生系数为0.48 kg/cap/d,参考国内的相关研究文献,垃圾中有机质成分、氮、磷的比例

54、分别取10%、0.5%和0.2%,溶出率取20%,经计算得出,缓冲带内村落每年产生生活垃圾2878.5 t,COD产生量为57.57 t/a;TN产生量2.88 t/a;TP产生量1.15 t/a。 表310 村落生活垃圾污染负荷产生量人口(人)生活垃圾产生量(t/a)污染负荷产生量(t/a)CODTNTP164302878.557.572.881.152、景区污染(1)景区生活污水根据某某县、某某县、某某县抚管局提供的资料,某某湖缓冲带景区年产生污水量24.02万t,污水水质浓度按CODcr:400mg/L,N:40mg/L,P:8mg/L计算,则某某湖缓冲带内景区生活污水COD产生量96.

55、08 t/a;TN产生量9.61 t/a;TP产生量1.92 t/a;NH3-N产生量为6.70 t/a。表311 景区生活污水污染负荷产生量污水产生量(万t/a)污染负荷产生量(t/a)CODTNTPNH3-N24.02*96.089.611.926.70注:“*”数据来源于某某县、某某县、某某县抚管局。(2)景区生活垃圾景区年产生垃圾量近685t(引自某某县、某某县、某某县抚管局资料),计算得出,某某湖缓冲带内景区生活垃圾COD产生量13.70 t/a;TN产生量0.69 t/a;TP产生量0.27 t/a。3、农田面源污染某某湖缓冲带内共有农田8400亩,多年高肥高污染的农业耕作模式,造成农田中污染负荷的积累。参考国内外其它地区的污染物排放计算参数计算。得出某某湖缓冲带内农田面源污染的流失量为COD 210 t/a、TN50.4 t/a、TP4.2 t/a、NH3-N2.73 t/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