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突破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1377941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突破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突破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突破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突破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突破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 品 地 理 教 辅 资 料 2019.5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突破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据此完成第13题。1 形成“太平洋垃圾岛”的垃圾主要来自()。A.航行于海上的

2、各类船只B.沿海陆地上的生产活动C.陆地上生活活动场所丢弃的垃圾D.废弃船只上难以分解的塑料制品2.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岛”的主要洋流可能是()。A.北太平洋暖流B.加利福尼亚寒流C.阿拉斯加暖流D.北大西洋暖流3.大洋上的“垃圾岛”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A.海洋动物吞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B.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C.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D.增加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解析:第1题,“垃圾岛”主要是由废旧塑料袋聚集而成,而废旧塑料袋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生活活动丢弃的垃圾。第2题,北大西洋暖流不会影响太平洋,加利福尼亚寒流和阿拉斯加暖流分别向南、北流动,不利于废旧塑料

3、袋的聚集。第3题,该“垃圾岛”显然不会大规模影响到洋流和当地气象条件,也不会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但如果海洋动物不慎吞下其中的塑料垃圾,会因无法消化而危及生命。答案:1.C2.A3.A4.2011年6月4日新华网杭州报道,近日,宁波、舟山等地发生多人食受赤潮污染的淡菜后出现腹泻。昨天,省环保厅发布2010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去年,浙江省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22次,累计发生面积近3 682平方千米,其中有害赤潮2次。据此完成第45题。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C.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生活无

4、关的自然现象5.下列水域中最易发生赤潮的是()。A.杭州湾B.莱州湾C.辽东湾D.珠江口解析:第4题,赤潮是人类向海洋中大量排放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所造成的一种海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所以和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第5题,赤潮的发生往往取决于海水的温度、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海湾的形状。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农业中的化肥淋失,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且珠江口纬度低、水温高,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上珠江口呈喇叭状,受海洋影响小,不利于污水扩散,最易发生赤潮。答案:4.D5.D6.一艘载有4 000多吨重油的俄罗斯油轮遭遇暴风雨后发生断裂,导致至少1 300吨重油流入黑海和亚速海之间的刻赤

5、海峡。这一地区的海洋生物将面临严重的威胁。要恢复刻赤海峡的生态可能需要10年的时间。据此完成第67题。6 若石油污染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油膜覆盖海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流动A.B.C.D.7.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利用吸油毡、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解析:第6题,若石油污染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说明油膜覆盖海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而死,或者海水受到

6、严重污染,鱼类中毒死亡。第7题,处理海洋石油污染,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利用吸油毡、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答案:6.C7.B8.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我国城市垃圾产量将达到4.27亿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89题。8 造成我国城市垃圾不断迅速增长的原因包括()。新兴农业的快速发展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工业的快速发展A.B.C.D.9.城市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是城市垃圾处理的趋势,城市垃圾可以用来()。发电生产沼气生产无机复合肥生产新型建筑材料A.B.C.D.解析:第8题,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

7、它的迅速增长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不良的消费习惯及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关,与农业生产,特别是新兴农业生产关系不大。第9题,城市垃圾是多种废弃物的混合物,其中的可燃物可用来燃烧发电;其中的有机垃圾、人畜粪便等可用来生产沼气和有机复合肥;其中的碎砖瓦、混凝土碎块等可用来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答案:8.D9.B10.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途径。读城市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图,完成第1012题。10 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危害是()。A.妨碍人们的出行和工作B.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C.导致交通阻塞和能源浪费D.限制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11.对城市固体

8、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意义有()。改善城市环境抑制臭氧消耗节约自然资源增加耕地面积A.B.C.D.12.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A.玻璃瓶、塑料袋B.废铜烂铁、破布料C.旧报纸、易拉罐D.烂菜叶、果皮解析:第10题,固体废弃物危害主要表现在通过各种途径危害人体健康,并对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土壤环境造成危害。第11题,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不但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而且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自然资源。第12题,烂菜叶和果皮都属于有机物,可作为肥料。答案:10.B11.B12.D13.读上海市工业烟尘排放量逐年统计图,完成第1314题。13 上海市工业烟尘排放量的变化规律是(

9、)。A.2000年以后持续减少B.总体呈现下降趋势C.1996年以后加速下降D.变化不大14.19972003年上海市烟尘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产业结构调整B.转变城市职能C.减小工业规模D.工业迁至浦东新区解析:第13题,据图可知上海市工业烟尘排放量的变化规律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第14题,上海市工业烟尘排放量减少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答案:13.B14.A15.读车速与NOx排放量关系示意图,完成第1516题。15 在平均时速小于35千米时,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量和车速的关系是()。A.正比B.反比C.等差D.等比16.下列各项措施中较为合理且能有效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的是()

10、。A.改善道路状况,适度提高汽车行驶速度B.大力发展货车数量,限制公共汽车数量C.增加公共汽车站,减少市民候车时间D.建立绿化隔离带,实行人车分道行驶解析: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车速小于35千米时,车速与NOx的排放量成反比的关系。第1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车速与NOx排放量的关系,所以改善城市道路状况,汽车行驶畅通,废气排放量就少。B项是不可能的,城市人流多,也会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C项更会使公共汽车行驶慢,废气的排放量也会增多;D项在一定程度上可消除废气,但消除的量是有限的,废气的排放量多了,也就很难被绿化带消除了。答案:15.B16.A17.酸雨被称作“空中的死神”或者“天堂的眼泪”,

11、酸雨严重危害着人类生存环境。酸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据此完成第1718题。17 我国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A.黄土高原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华北平原18.防止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A.大力植树造林B.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C.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D.大力发展水电解析:第17题,四川盆地地区工业用煤较多,地形较封闭,降水较多,故酸雨危害较严重。第18题,防止酸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量。答案:17.B18.C19.最近,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噪音地图。如图所示,假如此图为某城市噪音地图的局部,图中曲线为等噪音量线(单位:分贝)。据此完成

12、第1920题。19 图中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可能是()。A.工厂和交通B.建筑和娱乐业C.网吧和歌厅D.采矿和伐木20.图中A和B两处噪音量向外迅速减小的原因是()。A.城市严格的噪声管理制度B.城市绿化带的作用C.修建隔音设施的结果D.噪声声波传播过程中自然减弱解析:图中A、B两个地区是噪音最大的两个地区,很显然A为城市内的工厂企业,B为交通线路;两处噪音量向外迅速减小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绿化带的作用,因为绿化带具降噪的作用。答案:19.A20.B二、综合题(共40分)21.(10分)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下图示意苏州河沿

13、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质污染综合指数在下降,说明水质有所转好。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得益于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使得污染源减少,水质得到了改善。第(2)题,考查河流综合整治的措施。结合图中信息,可以从河流的污染源进行治理。清理污染物,防止新的污染等。答案:(1)总体趋势:水质有所转好。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

14、增加,改善了水质。(2)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2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再生资源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每年大约有价值900亿元的家电、塑料、纸张、建筑垃圾等废旧物资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利用,且严重污染了环境。日本每年产生60万吨电子垃圾,其中的85%得到回收,较好地防止了电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商品使用回收再生商品”的良性循环。材料二:新华网北京2010年6月3日电,自2010年6月1日起,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范围在9个试点省市的基础上,增加河北、山西、大连等19个省市,并逐步推广至全国。政策截止时间暂定为

15、2011年12月31日。(1)据统计,中国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只有20%左右,而约80%被填埋、焚烧。简要说明这种利用方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2)国家实施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对环境保护有何意义?(3)结合我国国情和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谈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措施。解析:第(1)题,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塑料不但占用土地,而且塑料在降解过程中会释放出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及土壤。用焚烧法处理塑料,会造成二次污染。第(2)题,老旧汽车油耗、老旧家电电耗都要比新汽车、新家电多,以旧换新有利于节能减排;此外汽车、家电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通过“以旧换新”,加快完善

16、汽车、家电回收拆解处理体系,可使这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第(3)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控制人口数量、加强自然资源的再利用等。答案:(1)以垃圾填埋方式处理的塑料,会在降解过程中释放出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及土壤。以焚烧方式处理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2)有利于节能减排,减少大气的污染;有利于可回收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3)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环境意识;加大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等。23.(16分)某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所居住的社区进行了手机使用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被调查人性别年龄更换

17、手机时间间隔更换手机原因旧手机处理方法手机充电器数目甲男504年换一部原来的坏了,修不好闲置在家共有3个乙女22几个月换一部原来的款式太旧送给亲友共有8个丙男35一年换一部旧的用久了没面子闲置在家共有5个丁女322年换一部旧的不好看卖掉共有4个戊女484年换一部旧的丢了无共有2个己男29几个月换一部旧的功能少,用了没面子闲置在家共有10个庚女372年换一部旧的坏了扔掉共有3个辛男18几个月换一部新款上市,功能多,像素高闲置在家共有8个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更换手机最频繁的人群是,各年龄段对旧手机最主要的处理方法是。(2)手机体积小、重量轻,很容易被丢弃变为生活垃圾。变为生活垃圾的手机如果处理不当会通过哪些途径污染环境?(3)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对防止手机污染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解析:手机很容易成为电子垃圾,在焚烧或填埋后,重金属容易进入土壤和水源,危害人体健康。防止手机污染应购买合格产品和配件,注意回收利用,减少更换手机的频率等。答案:(1)1830岁的男女青年闲置在家(2)手机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在焚烧炉中燃烧或在填埋场中处理后,其中的重金属进入水源和土壤,从而危害人体健康。(3)购买国际标准的手机充电器;建立和健全废旧手机回收制度;回收利用手机中的金属;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减少手机更换频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