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集体备课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71320900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捞铁牛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捞铁牛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捞铁牛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捞铁牛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捞铁牛集体备课(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捞铁牛集体备课材料 四年组备课时间:备课地点:四年四班人员:四年组成员及教导处主任内容:捞铁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赵立波):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课文的重点是打捞铁牛的经过,包括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样的课文,适宜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然后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练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是捞铁牛所凭借的水的浮力的知识,可抓住第2自然段的重

2、点词语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来理解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段,进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教学目标:(王静)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会用“出色”“议论纷纷”造句。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邓艳梅)课前,可让学生懂得一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也可做一做有关水的浮力的实验。(二)

3、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要求认的字要注意“淤”的读音,注意“潜”的读音.要注意“绑”的写法。“和尚”的“尚”要读轻声。2.阅读教学(赵立波)课文第3至第6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怀丙和尚捞铁牛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并把要点概括出来。先找出重点词语,再组织语言表达。准备工作的要点是:(1)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2)准备两只大船,在船里装满泥沙;(3)两船拴紧,跨船搭架;(4)铁牛和木架两端,用绳子相连。概括出要点后,再把课文读一读。至于怀丙和尚为什么要做这几项准备工作,为减少理解上的困难,可在学完第4自

4、然段后再回过来想想、说说。(张建)教学第 4自然段,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想一想这段课文涉及到哪些事物,把它们找出来(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再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体会这些事物之间的了解,看看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语把它们连起来经过读书、思考、讨论,学生会发现“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绷紧铁牛被往上拔”的因果关系(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才把铁牛一点一点地往上拔)学生理解了在打捞过程中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的,再回过头来探究为什么要做那些准备工作(第3自然段),就容易理解了。为什么要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为的是更好地确定打捞办法。为什

5、么船里要装满泥沙?为的是铲掉泥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为什么两船拴紧、跨船搭架?为的是使船只平稳,增加浮力。为什么要用两只船?是考虑铁牛笨重,需要极大的力量。为什么铁牛和木架用绳相连?为的是船只上浮时,能把铁牛从淤泥中拔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准备中体会到怀丙和尚事前的周密思考和安排,感受他的聪明才智。3.朗读指导(卫艳秋)要以3、4自然段为重点。第3自然段的朗读,要启发学生想一想:这一段写了哪些准备工作?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准备工作突出出来。学生通过自读和互读,还可体会到表示准备工作的一些动词要读重音。如,“潜到、摸清、准备、装满、划到、拴、搭、绑”。第4自然段的朗读,可

6、抓住重点词语想想事物间的了解,再在试读中体会怎样把这种了解读出来。4.活动提示(1)“读一读,写一写,并用加点的词说话”。本题目的在于积累词语,练习运用词语。在教学中,要注意“潜泳”中“潜”的读音和写法。在练习写话时,要先把课文中含有加点词语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再练习写话。参考例句:出色:他把这项任务完成得很出色。议论纷纷:大家对他的做法议论纷纷。(2)“讨论交流”。这道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感悟段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的意思,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体会给课文分段的方法,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5.课时安排:建议3课

7、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1.课文为什么只具体写捞第一只铁牛的情况?2.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对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于第一个问题应让学生懂得叙事要有详有略,这样才能重点突出,避免繁琐。对于第二个问题要纵观全文来思考。从课文前面讲的和尚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指挥捞铁牛的过程可以看出: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与能力,是了不起的人。这样必然引起人们对他的姓名与身份的关注,因此课文最后做了交代,说明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是当之无愧的。可见,这样安排是整理的匠心独运。相关资料1.怀丙和尚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

8、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真定十三级宝塔,中间的柱子坏了,宝塔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坏柱子换下,把宝塔扶正了。赵州石桥歪斜欲倒,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乡民们踊跃捐助。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熔化铁水灌入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2.黄河大铁牛铸造于唐开元年间,作浮桥的锚用。宋末,浮桥被金军烧毁。后来,大铁牛渐被泥沙埋没。1989年从黄河古道中挖出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有26吨,最重的达 45吨。四只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肌肉隆起、圆目怒睁、威风凛凛,相貌彼此相似而又各有差别。1991年12月8日,黄河大铁牛复制品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出。1992年11月2

9、6日,这些复制品走出国门,在意大利罗马博览会大厦展出。3.河中府古代府名,因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管辖稷山、运城、芮城等县。府治在今山西省的永济县。从对捞铁牛过程的具体记叙中,感知怀丙和尚对水的浮力的利用。(附教案) 捞铁牛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

10、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三、指导学习,点拨解疑。(一)、学习第1、2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板书:大水冲牛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

11、、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板书:叫水送牛6、指导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二)、学习第3自然段。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12、。1、 请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4项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2、 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指名说。)3、讨论: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板书:潜水摸牛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板书:大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3、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4、男、女生轮读读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5、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

13、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三)、学习第46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2、先请同学讲,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3、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4、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板书:铲沙拔牛5、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6、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板书:划船拖牛 众人拖牛7、怀丙几

14、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过渡语: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详写和略写)7、齐读第六自然段。四、引申提高,鼓励创新1、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铲掉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向黄河铲入16船泥沙,你们觉得有没有问题?(学生讨论,广泛发表意见,教师概括:污染河水 可能造成水道阻塞 浪费泥沙 不方便,不快捷)2、那么就当时的条件水平,你是否想到改进的方法,既能捞铁牛,又环保、又方便?(再次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准备四只大船,两两并船搭架。 泥沙装入大麻袋,装到两只并好的船上。 水手们只需将装有

15、泥沙的大麻袋搬到另外的两只船上。将铁牛拖回岸。船循环往复,就能很快捞回八只大铁牛。)3、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结合课前查阅、搜集的资料、交流汇报。教师也可适当介绍几种现代打捞方式,如: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等)五、总结、谈话、鼓励不断思考,不断创新。1、“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点拨:洪水冲走了铁牛,冲毁了浮桥,水可恨吗?怀丙和尚从这田里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怀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他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2、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说明了什么?( 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3、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你会怎样评价他?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六、朗读课文。板书: 捞铁牛 潜水摸牛 铲沙拔牛 大船装沙 划船拖牛、 并船搭架 众人拖牛 粗绳拴牛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9 /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