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医学重点知识总结

上传人:hm****62 文档编号:71294383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临床中医学重点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临床中医学重点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临床中医学重点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临床中医学重点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中医学重点知识总结(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中医学根底中医学根底中医学根底中医学根底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阴阳的属性阴阳的属性阴阳的属性阴阳的属性 阳:明亮的、温热的、在上的、活动的、兴奋的、强壮的、外向的、无形的、机能亢进的阴:晦暗的、寒冷的、在下的、静止的、抑制的、虚弱的、向的、有形的、机能衰退的自然界:阳 日天昼炽热温夏春干气清.阴 月地夜水寒凉冬秋湿味浊.人 体:阳 男外表背上气腑实.阴 女里腹下血脏虚.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互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对立转化如:阳盛则热 阴胜盛寒;阳虚则寒 阴虚则热填空;热者寒之

2、 寒者热之;实则泻之 虚者补之;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五五五五,指木、火、土、金、水。行行行行,即运动变化。 五行五行五行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归类事物的五行属性的。所以事物的五行属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而得出事物的五行属性。五行系列分类表五行系列分类表五行系列分类表五行系列分类表五行相生的次序五行相生的次序五行相生的次序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季节生生生生化化化化过过过过程程程程 方向五气五色五味五脏五官形体木火

3、土金水春夏 长长长长夏夏夏夏 秋冬生长化收藏东南中西北风热湿燥寒青赤黄白黑酸苦甘辛咸肝心脾肺肾目舌口鼻耳筋脉肉 皮皮皮皮毛毛毛毛 骨2五行相克的次序五行相克的次序五行相克的次序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脏象脏象脏象脏象按照脏腑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特点按照脏腑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特点按照脏腑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特点按照脏腑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特点,将脏腑分为三类将脏腑分为三类将脏腑分为三类将脏腑分为三类: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 脏腑在中医学里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单位脏腑在中医学里不单

4、纯是一个解剖学单位脏腑在中医学里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单位脏腑在中医学里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单位,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或病理学方面的概念或病理学方面的概念或病理学方面的概念或病理学方面的概念。一个中医脏腑的功能一个中医脏腑的功能一个中医脏腑的功能一个中医脏腑的功能,可能包括西医几个脏可能包括西医几个脏可能包括西医几个脏可能包括西医几个脏器的局部功能器的局部功能器的局部功能器的局部功能;西医一个脏器的功能西医一个脏器的功能西医一个脏器的功能西医一个脏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中医几个脏腑的可能分散在中医几个脏腑的可能分散在中医几个脏腑的可能分散在中医几个脏

5、腑的功能之中功能之中功能之中功能之中。脏腑学说脏腑学说脏腑学说脏腑学说,是通过对人体外在的现象观察是通过对人体外在的现象观察是通过对人体外在的现象观察是通过对人体外在的现象观察,研究人体各研究人体各研究人体各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此表要背此表要背此表要背此表要背:五脏五脏五脏五脏:主要生理功能 联系心 主血脉,主神智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舌为心之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通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

6、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脾主运化 主统血生理特点:主升清喜燥恶湿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肝 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将饮食腐熟消化,传化糟粕。 三焦三焦三焦三焦:1. 上焦 上焦的部位,为横膈以上的胸部。2.中焦 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主要指脾胃的消化转输作用。3.下焦 下焦的部位,将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均归于下焦

7、。 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气气气气、血血血血、精精精精、津津津津、液液液液3含义含义含义含义:是构成人体的根本物质,它们既是从脏腑的功能活动中产生,又滋养脏腑、经络、组织、器官,保证各个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气气气气:气的概念:它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又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 气的分类与生成气的分类与生成气的分类与生成气的分类与生成:根据气的分布部位、来源及功能 特点分类1111元元元元气气气气:又称原气、真气、正气:作用: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可能这样考:元气的生成?ABC 2222脏腑之气脏腑之气脏腑之气脏腑之气:心气、肺气、脾气、胃气、肝气、肾气、膀胱之气等。作用:

8、推动各脏腑功能活动脏腑功能的代名词。 3333宗气宗气宗气宗气:由呼吸之气加水谷之气而生成。作用:司呼吸、推动心血运行。 中气中气中气中气:即脾胃之气的总称,位于中焦,助运化、输精微及维持脏在腹腔的位置。 营气营气营气营气:指分布于血脉之中的气,助血液运行及营养作用。 卫气卫气卫气卫气:分布于血脉之外的气,至胸腹脏腑,外至皮肤肌肉,具有护卫肌表调节汗孔开合及体温、温煦脏腑、润泽皮毛的作用。 7777经气经气经气经气:运行于经络之中的气,起联络和调节各器官作用。 血血血血:血的生成血的生成血的生成血的生成: 肾精 营气脾 赤化 心气水谷精微 心 血 脉管 五脏六腑肺气肝 精精精精:分为先天之精和

9、后天之精,藏于肾,故又称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的根本物质,关系到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津液津液津液津液:是体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A肾中精气 先天之精化生 脏腑脏腑之气经络经络之气B水谷精微之气脾胃化生 元气 脉外卫气脉营气C自然界清气肺吸入胸中宗气中焦中气 4一津液的生成与输布再吸收胃- 脾- 小肠 分清别浊 大肠-粪便胃的游溢 肃降脾、肺、三焦-皮毛-汗液水谷 肺 下输膀胱 肾气化作用尿液 脾的散精 以三焦为通道 各个脏、器官、组织 津液的生成主要与以下器官有关:脾、胃、肾、膀胱 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病因机制病因机制病因机制病因机制病因的含义病因的含义病因的含义病因的含义:凡引起人

10、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即为病因、或称致病因素(又称邪气)邪气邪气邪气邪气、正气与发病的关系正气与发病的关系正气与发病的关系正气与发病的关系:正气:疾病发生的因;邪气:疾病发生的条件。邪正斗争,正能胜邪,则不发病;邪胜正衰,发病。发病时,正胜邪退,则病愈;正不胜邪,则恶化。一一一一、六淫六淫六淫六淫六淫的含义六淫的含义六淫的含义六淫的含义:指非正常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六淫与生六淫与生六淫与生六淫与生五邪五邪五邪五邪的区别的区别的区别的区别:六淫为病因,五邪为病理。(一一一一)风风风风:风邪的特性与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见头痛、恶风、自汗等。2风性善行而数变:

11、见风疹等3风性主动 (二二二二) ) 寒寒寒寒:寒邪的特性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见恶寒、面色苍白、手足冰凉、无汗、战栗、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白、苔白润、脉迟。2寒性凝滞。见肌肤、经络、关节、 脏疼痛等3寒主收引。见无汗、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等。 寒:阳虚所致的虚寒症。 三三三三暑暑暑暑:暑邪的特性和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见高热、口渴、大汗、脉洪大等。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见口渴喜饮、大汗、气短乏力、小便短赤、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中暑3暑多夹湿:见困乏、呕恶、胸闷纳少、大便溏泻等湿证。 四四四四湿湿湿湿:湿邪的特性和致病特点1湿邪重浊,其性向下:见头重

12、如裹、肢体困重、关节酸疼重着、小便秽浊、大便溏泻、痢下粘冻、妇女带下粘稠有异味、湿疹。2. 湿性粘滞 见病程缠绵难愈,如类风关、湿阻等。或为大便不爽粘滞、小便滞涩不畅、苔腻、脉滑3. 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易伤阳气: 腹泻、水肿、尿少等 湿: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水湿停聚。 五五五五燥燥燥燥:燥邪的特性及致病特点:1燥邪干涩、易伤津液 见干咳、咽干鼻燥、皮肤枯燥及大便干结等。2燥易伤肺 见干咳少痰、咯痰不爽、咯血等。 5六六六六火火火火热热热热:火热邪的特性和致病特点:1火为阳邪,其性上炎。见高热恶热、面红目赤、烦渴、口角溃烂等。2耗伤津液。见热证伤津症3生风动血见昏迷、抽搐、角弓反、眩晕、出血等。火

13、:多为虚火 二二二二、七情伤七情伤七情伤七情伤:又称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三三三三、痰饮痰饮痰饮痰饮1. 痰饮的含义:是指水湿异常积聚的产物,稠者为痰,稀者为饮,痰又分为有形与无形。2. 痰饮的辨证要点: 咳吐痰多,或喉中有痰声形体肥胖者。有数个属痰的病症同时存在。脉滑、苔腻。 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诊法诊法诊法诊法一一一一、望诊望诊望诊望诊一、一般望诊1、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看书P58四个含义2、望色泽: 白色-虚证、寒证红色-热证黄色-虚证、湿证青紫-主寒、主瘀血、主痛、主惊风黑色-主肾虚、主瘀血二、舌诊舌尖-心 舌边-肝胆 舌中-脾胃 舌根-肾1舌质1、舌色

14、 淡白舌:主寒证、虚证。多为阳气虚弱,气血缺乏之象。红舌:主热证。虚热、实热均可出现。绛舌:主热盛。绛色越深,说明热越重青紫舌:瘀血凝聚,主病有寒热之分。 绛紫色且枯槁少津-属于热淡紫湿润-属于寒2舌的形态:胖大、瘪瘦、芒刺、裂纹3舌苔1、舌苔色泽白苔:主表证、寒证。 薄白苔-正常舌苔或主表证;白腻苔-寒湿;苔白而干-多为寒邪化热,津液受伤。黄苔:多属热证。热越重,黄越深。 苔黄而干-热邪伤津;苔黄而腻-多为湿热;黄白相兼-病证由寒化热,由表入里。灰黑苔:主寒证或热证。 苔灰黑而润滑者-阳虚寒证;灰黑而枯燥者-热证。 62、舌苔的性状:厚薄:以见底、不见底为标准。 苔薄-疾病轻、部位浅;苔厚-

15、外邪入里,或里有积滞。润燥:与津液是否亏耗相关。 舌苔湿润-津液未伤;舌苔枯燥-津液已耗。腐腻: 腐苔-胃气败绝、食积。苔质疏松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易去。腻苔-痰湿盛、食积。苔质致密,颗粒细腻,中厚边薄,不易除去。光剥: 光剥苔-又称镜面舌,胃阴枯竭,胃气大伤。花剥苔-胃气阴两伤 二二二二闻诊闻诊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三三三三、问诊问诊问诊问诊:1、寒热发热恶寒并见-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表热证发热轻恶寒重-表寒证只热不寒-里热证只寒不热-里寒证寒热往来-半表半里证2、问汗表证 : 表虚证-有汗;表实证-无汗自汗-气虚、阳虚。盗汗-阴虚盗汗为睡着时出汗3、问二便大便: 秘结、

16、枯燥难解-实证、热证久病、年老体衰或产妇-津血亏虚、气虚小便:排尿功能异常 : 小便短赤-实热;小便混浊不爽或尿频、尿急或尿痛-湿热 四四四四、切诊切诊切诊切诊部位:寸口脉,寸口脉位于两侧腕部桡动脉搏动明显的部位。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位。腕后桡骨茎突侧部位为关部,关前为寸部,关后为尺部。脉与脏腑:左侧: 寸部-心关部-肝尺部-肾右侧: 寸部-肺关部-脾尺部-门常见异常脉象和临床意义:按脉位深浅来分:浮脉-表证:表虚-无力;表实-有力沉脉-里证:里实-有力;里虚-无力按脉的速度来分:迟脉-寒证:虚寒-无力;实寒-有力数脉-热证:实热-有力;虚热-无力按脉动的波幅大小分:洪脉-实证,常指热盛 7

17、 微脉-虚证,常指气血虚按脉道粗细分:大脉-实证,常主热盛。但大而无力为虚证细脉-虚证,常指气血虚其他较常见的脉象:弦脉-主肝病、痛证或有痰饮滑脉-痰饮、邪盛、妊娠 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辨证辨证辨证辨证一一一一、八纲辨证八纲辨证八纲辨证八纲辨证证与症的区别:症是指单个的病症和体征。证是一组特定的病症和体征,是一种征候群。常是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病位、病变性质、正与邪双方力量比照状况等方面的综合概括。八纲辨证,是通过对四诊所取得的材料,进展综合分析,进而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证候,归纳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病变过程中正邪双方力量比照等情况的辨证方法。其中阴阳两纲又可以概括其他六

18、纲。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表寒证与表热证的鉴别表寒证与表热证的鉴别表寒证与表热证的鉴别表寒证与表热证的鉴别表寒证 表热证病因 寒邪 热邪临床表现 恶寒重、发热轻 恶寒轻、发热重舌象 舌质淡 舌质红脉象 脉浮 浮数表虚证与表实证的鉴别表虚证与表实证的鉴别表虚证与表实证的鉴别表虚证与表实证的鉴别表虚证 表实证共同点 均为表寒证临床表现 有汗 无汗原因 卫气虚 卫气盛治疗原则 不用强发汗药 可用强发汗药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表证 里证病程 短、新病 长、久病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并见 只热不寒只寒不热 舌象 薄白苔,舌质无变化 有变化,黄腻苔、红舌脉象

19、浮脉 沉脉 里寒证与里热证鉴别里寒证与里热证鉴别里寒证与里热证鉴别里寒证与里热证鉴别里寒证 里热证寒热情况 身冷、不渴、喜热饮 发热、渴、喜冷饮二便 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象 舌淡苔白 舌红或绛脉象 迟脉 数脉 8 气虚气虚气虚气虚、阳虚鉴别表阳虚鉴别表阳虚鉴别表阳虚鉴别表血虚血虚血虚血虚、阴虚鉴别表阴虚鉴别表阴虚鉴别表阴虚鉴别表里虚症与里实证的鉴别里虚症与里实证的鉴别里虚症与里实证的鉴别里虚症与里实证的鉴别里虚症 里实证病程 长 短体格 瘦弱 壮实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声低气怯、痛喜按、肢体乏力精神烦躁、声高气粗、痛拒按、肢体躁动舌象 舌质胖嫩、无苔或少苔 苔厚、舌质苍老脉象

20、脉无力 脉有力阴证与阳证的鉴别阴证与阳证的鉴别阴证与阳证的鉴别阴证与阳证的鉴别阴证 阳证病因 体阳气虚弱阴气偏盛体阳气盛正气未衰病性 属虚寒 属实热病症特点 寒象 热象脉象 沉微无力 脉数有力 二二二二、脏腑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看PPT。注意各证的临床表现。尤其区别肝火上炎肝火上炎肝火上炎肝火上炎和和和和肝阳上亢肝阳上亢肝阳上亢肝阳上亢。答大题时,要先定位,如在心还是肝。然后定虚实。如果是虚证,就再看气血阴阳;如果是实证,就看六淫。 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中药学中药学中药学中药学一、根本知识1、四气五味分类 共有病症 不同病症气虚神疲乏力、自汗、懒言、声低、纳少不化、舌质淡胖、脉无力

21、气短乏力等明显,脉虚无力阳虚 恶寒肢冷等里寒证病症分类 共有病症 不同病症血虚头晕、目眩、失眠、心悸、脉细。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手足麻木、口唇指甲淡白、舌质淡、脉细无力。阴虚 颧红低热等阴虚热病症 9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寒凉-清热、泻火、解毒-治疗热证温热-祛寒、温里、助阳-治疗寒证五味: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辛-发散、行气、行血-治疗表证、气滞血瘀证甘-补益、和中、缓急-治疗虚证、缓和拘急疼痛通泄-用于热结便秘泄 降泄-用于咳喘苦 - 清泄-用于热盛心烦苦温-用于寒湿证燥-燥湿-用于湿证苦寒-用于湿热证酸-收敛固涩-用于虚汗、久泻等证咸-软坚散结、泻下-用于

22、瘰疬、痰核、痞块、热结便秘等证淡-渗湿利水-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二、重要中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平喘、利尿咳喘、水肿桂枝:温经通阳痹证、痛经、脾阳不振2、辛凉解表药薄荷:利咽、明目、透疹咽痛、目赤、头痛柴胡:舒肝、升提中气肝郁、中气下陷3、清热泻火药生石膏:清气分大热肺胃实热,煅用收敛生肌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透表、止痢表热证、痢疾黄芩:清肺热、燥湿、安胎肺热、泄泻、黄疸、胎动不安黄连:泻火、燥湿高热神昏、湿热泄泻、黄疸、热淋黄柏:滋阴降火、清湿热肾阴虚、湿热泄泻、黄疸、热淋5、清热凉血药生地:养阴生津热病伤津6、温里药附子:回阳救逆、温中散寒心肾阳虚、四肢厥冷、亡阳虚脱、寒邪侵7、泻下药大

23、黄:攻下、泻火、凉血、祛瘀热盛便秘、热证吐衄血、血瘀腹痛、闭经、黄疸8、祛湿药之芳香化湿药苍术:健脾、祛风湿湿阻脾胃、风湿痹证9、祛湿药之渗湿利水药茯 苓:健脾、安神脾虚湿困、失眠、心悸10、祛湿药之清利湿热药茵 :退黄疸各型黄疸11、 止咳化痰药之止咳平喘药 10杏 仁:润肠通便肠燥便秘12、祛湿药之温化寒痰药半 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痰湿咳嗽、各种呕吐13、补益药之补气药党 参:补中益气生血黄 芪:升阳、止汗、利水、托里生肌中气下陷、表虚自汗、脾虚水肿、排脓不畅、久不收口白 术:燥湿健脾、利水止汗、安胎脾虚湿困、肢肿、表虚自汗、胎动不安14、补益药之补血药当 归: 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24、月经不调、血瘀闭经、痛经、肠燥便秘熟 地:滋阴补肾肝肾阴虚白 芍:敛阴、柔肝止痛血热出血、盗汗、腹痛、胁痛15、补益药之补阳药肉苁蓉:润肠通便肠燥便秘16、安神药酸枣仁:养肝、敛汗肝血虚、自汗、盗汗五味子:敛肺、生津、止汗、涩精、止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遗精、尿频、五更泻17、平肝熄风药天 麻: 清热高热抽搐、搐痉挛头晕目眩18、理气药皮:健脾、燥湿化痰痰湿咳嗽19、理血药之活血药丹 参:凉血消痈、养心安神热伤营血、痈肿、疮毒、心烦失眠川 芎:行气、祛风止痛气滞、风湿痹痛、外感头痛郁 金:解郁、清心开窍、利胆胁痛、湿温病邪蒙清窍、黄疸牛 膝:引血下行、利水炽热上炎、热淋涩痛20、理血药之止血

25、药三 七:消肿止痛外伤久不收口 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方剂学方剂学方剂学方剂学一一一一、方剂的根本构成方剂的根本构成方剂的根本构成方剂的根本构成 主药-针对病因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辅药-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治疗兼症或协同主辅药发挥治疗作用、或监制主药,减轻或消除*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的药物。使药-调和诸药调和药或引导诸药直达病所引经药的药物。二、几种方剂1、银翘散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主金银花、连翘辅荆芥穗、薄荷、淡豆豉、佐牛蒡子、桔梗、甘草使甘草2白虎汤清热除烦,护津止渴 11主生石膏,辅知 母,佐使甘 草 粳 米3、四君子汤甘温益气,健脾养胃主党参、辅白术、佐茯苓、使炙

26、甘草4、四物汤补血活血调经主熟地、当归、辅白芍、佐川芎5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主熟地黄、辅山萸肉、山药、佐使泽泻、丹皮、茯苓 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经络经络经络经络腧穴腧穴腧穴腧穴一一一一、经络经络经络经络1、十二经脉的含义: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的总称。又称十二正经。十二正经是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同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2十二经脉名称表:阴经 阳经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3、以膈为界,膈以上的肺、心、心包三阴经连于手,膈以下的脾、肾、肝三阴经连于足。各

27、腑根据与其相表里的脏分属于手或足。4、头部的经络分布: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项部。阴阳经在四肢的分布:阳经: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阴经:手三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足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及足背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踝上八寸处同手三阴经。5、十二经脉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阳经与阴经在四肢末端交接。阳经与阳经指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6、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举起双手,阴经自下向上走,阳经自上向下走。7、任脉和督

28、脉与十二经脉合称为十四经 二二二二腧穴腧穴腧穴腧穴十四经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归经,针灸逢源,共361个。分三类: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折量寸中指一寸,拇指一寸,横指三寸 12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 12胸剑联合中点-脐中 8脐中-耻骨联合上缘 5腋前纹头-肘横纹 9肘横纹-掌侧腕横纹 12臀横纹-腘横纹 14腘横纹-外踝尖 16常用腧穴:百会督 水沟督阳白胆 攒竹膀胱太阳奇 听宫小肠风池胆针尖向鼻尖方向刺0.8-1.2寸。神阙任关元任 天枢胃大椎督 大肠俞膀胱秩边膀胱 肩髃大肠曲池大肠 外关三焦合谷大肠 关心包环跳胆 殷门膀胱委中膀胱 膝眼奇足三里胃 丰隆胃阳陵泉胆 至阴膀胱三阴交脾 承山膀胱.Word文档. . . . . . . 1. . . w d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