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孟子两章复习题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1239496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8孟子两章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8孟子两章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8孟子两章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18孟子两章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孟子两章复习题(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8、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巩固基础】一、解释加点的词语: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2、环而攻之而不胜 3、池非不深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8、天下顺之 9、故君子有不战 二、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顺 B、故: 故曰,域民 扶苏以数谏故C、之: 三里之城 多助之至 D、利: 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三、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

2、利不如人和也。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四、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固 国 不 以 山 溪 之 险,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2、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寡 助 之 至,亲 戚 畔 之。3、以 天 下 之 所 顺,攻 亲 戚 之 所 畔,故 君 子 有 不 战,战 必 胜 矣。五、理解回答:1、本文开头指出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是“ ”,意思是 ,也就是下文所说的“ ”和“ ”,这反映了

3、孟子“ ”的政治思想。2、文中借战争论述了实行“王道”的重要性,这一则短文的论点是 。3、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4、本文论述逐层推进,试理出思路。5、请你根据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一)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_,_,_,_,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4、战必胜矣。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C)A.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米粟非不多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 城非不高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 城非不高也 米粟非不多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环而攻之而不胜(围) (2)城非不深也(护城河)(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里是限制的意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边疆的界

5、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只靠武力的强大。(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实行仁政的君王可以获得很多帮助,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会获得很少的帮助。(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用天下百姓都归顺的力量,攻打连亲戚都会背叛的力量,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麻烦看看课下注释,非相传,是事实!)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C.文章最后三句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真是拜托了,语文不好也学学史社啊,“法治”是人家法家韩非子的,咋能盗用呢?!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 解释加点词语:1、舜发于畎亩之中 2、管夷吾举于士 3、百里奚举于市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必先苦其心志 6、空乏其身 7、行拂乱其所为 8、人恒过 9、衡于虑 10、而后作 11、征于色 12、入则无法家拂士 二、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

7、曾: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能毁魁父之丘 B、亡:今亡亦死 国恒亡C、发: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D、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三、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四、理解回答:1、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开头列举这些人物的作用是什么?2、本文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3、作者认为人才的造就需要有怎样的条件?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又

8、需要有哪些条件?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课文第二段从正反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论述磨练激发人斗志的句子是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6、孟子在文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项是(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9、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田间,田地) (2)空乏其身(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3)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 (4)而后喻(了解)2.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格言联壁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

10、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作简单说明。答:表达的是下联意思,下联是先“祸”后福,照应句中的先“困”“衡”后“作”。4.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长人的才干。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长才干、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世界谈谈你的理解。(分析:格式:总分正、反举例总。首先避免写道“劳其筋骨”,因为生活条件已经日益优越了,不实际)答:我认为“苦其心志”仍是其必要条件。海伦凯乐的残疾另她的心志受到磨练,变得坚强,才达到了常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拥有了令人钦佩的精神与成就;相反的,我们与周围的同学都没有受到“心志之苦”,太脆弱,所

11、以连小的成就都没有。从而看出,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苦其心志”仍是必要条件。【仅供参考】【链接中考】一、(2006年河南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注: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苦。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2、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2006年四川攀枝花非课改区试题)阅读孟子二章,完成1-4小题(15分)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

13、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2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 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操比于袁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择其善者而从之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

14、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9分,每小题3分)(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三、(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试题)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1.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3分)2. 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5、请你以选文第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3分)3. 选文第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3分) 4. 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 )和( )这两句。(3分)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四、(2006年沈阳市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题。(15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2分)2.

16、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举: (2)任 : 3.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曾益/其所不能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入/则无法家/拂士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分) 6.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13一、1.(1)奋起,指有所作为 (1分) (2)经常(1分)(共2分)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写出句子大意 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

17、2分)3.(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1分。共2分)4.(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二、8A 9D 10C 11(1)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 (2)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3)(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

18、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关键词语译漏译错一处扣1分)三、20. 治理国家(1分,意思对即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2分,意思对即可) 21. 这段文字以“先必”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很强。(3分,意思对即可)22.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分)23. A D(共3分,每项1.5分)四、10.孟子告子下或孟子 11.(1)被选拔 (2)责任,使命 12.D 13.(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意译亦可) 14. (举例)论述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磨炼的观点。 15.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