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

上传人:z**** 文档编号:71239368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大作业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专业班级:2008级环境工程(1)班学号:P081914309XX:尼珍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专业班级:2008级环境工程1班 学号:P081914309 XX;尼珍科学证明人类是全球气候发生变化的真凶,不过人类早期的活动能力 破坏自然的能力很弱,最多只能引起局部地区小气候的改变,所以几 百万年间人与自然还能相安无事。但是工业革命以来情况发生争剧变 化。工业化意味着大量燃烧煤和石油,意味着向地球大气排放巨量的 废气。其中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极冰融化、 海平而上升;二氧化硫和氮氧

2、化物可以形成酸雨;氯氟坯气体能破坏 高空臭氧层,造成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变薄。此外,工业化排放 的污染气体也使人类聚居的城市成了浓度特高的大气污染岛,人类在 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闯下了弥天大祸。不少灾害看起来 似乎是天灾,而实际上却往往是属于人类自己造成的人祸。那么人类怎样使全球气候发生变换呢?就得从温室效应来说起。温室效应(西班牙语 Efecto Invernadero,英语 greenhouse gases)是 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 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 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

3、大气变暖的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O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C,而实际地 表平均温度为15C,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Co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 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破坏大气层与地而间红外线辐射正常 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 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 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 中有的温室效应比

4、二氧化碳还强。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有:一,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大气层中CO2、CH4和氮氧化合 物等气体,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 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而湿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 温室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即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以CO2为主, 约占60%左右。温室气体浓度愈高,近地表的温度就愈高。没有温室 气体,地球上的温度就会降到很低。亿万年来,地球一直受益于温室 效应,因为温室效应创造了一个适宜生物栖息的环境。 然而,人 类活动使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以至于影响气候。自工业革命以来,资 源与能源大量消耗,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古物然的燃烧

5、所排放 的大量CO2含量增加。据测算,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约 为240亿吨。甲烷等微量气体也随着人类的各种活动而升高。据联合 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不久前公布的研究结果,目 前全球平均温度经1000年前上升了 0.30.6C。而在此前一万年间, 地球的平均温度变化不超过2C。联合国机构还预测,由于能源需求 不断增加,到2050年,全球CO2排放量将增至700亿吨,全球平均 气温将上升1.54.5 C.二温室效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将严重威胁生物多 样性。因为生命体无法承受这种快速相加的巨大变化。(一)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全球性气候变暖并不是一 个新

6、现象。过去的200万年中,地球就经历了 10个暖、冷交替的循环。 在暖期,两极的冰帽融化,海平面比现今要高,物种分布向极地延伸, 并迁移到高海拔地区。相反,在变新华通讯社过程中,冰帽扩大,海 平而下降,物种向着赤道的方向和低海拔地区移动。无疑,许多物种 会在这个反复变化的过程中走向灭绝,现存物种即是这些变化过程后 生存下来的产物。物种能够适应过去的变化,但它们能否适应由于人 类活动而改变的未来气候呢?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可以肯定 的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变暖经纬过去的自然波动要迅速得 多,那么这种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是巨大的。1对温带生 物多样性的影响由于气温持续升高,北温带和

7、南温带气候区将向两 极扩展。气候的变化必然导致物种迁移。然而依据自然扩散的速度计, 许多物种似乎不能以高的迁移速度跟上现今气候的迅速变化。以北美 东部落叶阔叶林的物种迁移率来比较即可了然。当最近的更新世的冰 期过后,气温回升,树木以每世界1040千米速度的速度迁移回北 美。而依照21世纪气温将升高1.545C的估计,树木将向北迁移 500010000千米。显然要以自然状态下数十倍的速度进行扩散是不 可能的。况且,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片断人只能使物种迁移率降 低。所以,许多分布局限或扩散能力差的物种在迁移过程中无疑会走 向灭绝。只有分布X围广泛,容易扩散的种类才能在新的生境中建立 自己的群落。

8、2对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热带雨林具有最大 的物种多样性。虽然全球温度变化对热带的影响比对温带的影响要小 得多。但是,气候变暖将导致热带降雨量及降雨时间的变化,此外森 林大火、飓风也将会变得频繁。这些因素对物种组成、植物繁殖时间 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将改变热带雨林的结构组成。3对沿海湿地 和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湿地和珊瑚礁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 系统,然而它们也会受到气候变暖的威胁。温度升高会使高山冰川融 化和南极冰层收缩。在未来的50100年中,海平而将升高0.20.9 米,甚至更高。海平而的升高会淹没沿海地区的湿地群落。海平面的 变化是如此之快以至于许多生物种类来不及随着海水上升迁移

9、到适 当的地域。特别是建筑在湿地地区的居住房、道路、防洪大坝等将成 为物种迁移的直接障碍。海平而升高对珊瑚礁种类有极大危害。因为 珊瑚对海水的光照及水流组合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海水按预算的速度 升高的话,那么即使生长最快的珊瑚也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此外海水 温度升高同样会对珊瑚产生极大危害。由此将导致大量的珊瑚沉没以 致死亡。4对鸟类种群的影响首先,气候变暖将直接影响种鸟种 群。鸟类学家认为由于气温升高,导致一系列恶劣气候频繁出现,将 影响候鸟迁徙时间、迁徙路线、群落分布和组成。此外,气候变化导 致各种生态群落结构改变,将间接影响鸟类的种群。(二)温室气体直接影响生物种群变化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

10、,同时 又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随着大气中C02浓度升高,植物的光 合作用强度将上升。但不同植物具不同C02饱和点。当C02浓度超过 饱和点时,即使再增高C02浓度,光合强度也不会再增强。一般C02 饱和点较高的植物能够适应大气中C02浓度的升高而快速生长,C02 饱和点低的植物则不能快速生长,甚至会发生C02中毒现象,从而导 致种群衰退。植物种群的变化必然导致植物食性昆虫种群的变化。而 植物种群和昆虫种群中不可能预测的波动可能导致许多稀有物种的 灭绝。三针对温室效应的对策 毋庸置疑,温室效应的恶化进程对生物 多样性,将构成强大冲击。控制温室效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是世 界各国而临的重大课

11、题。(一)控制C02向大气的排放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木对策是全 球参与控制C02向大气的排放量。为此,在国际上达成共识,即从政 治上和技术上控制C02的排放量。 首先采取法律手段,制定各种 旨在限制C02排放的各种政府和国际的规定,签订各种国际公约。如 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发展和环境大会的“气候公约”,要求占全 球CO?排放总量80%的发达国家到2000年将其CO?排放量降至1990 年的水平。其次采用经济手段,提高易排放CO2能源价格和对超标排 放课税等。 技术上,一是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二是开发 可再生替代能源,例如大力开发无污染的可再生的太阳能、风能、海 洋能、生物能、地

12、热能、氢能等。三是大力发展核能。四是变革能源 消耗模式。(二)采取措施吸收C02其中,搞好绿化是关键,再辅以人工措施。 1通过植物吸收C0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同化吸收 C02的过程。因为植物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是光合作用,因此保护原 始森林,大规模植树造林,培植草原,搞好城市绿化是减少大气中 C02的重要手段。2人工吸收C02在一些工业过程中,用人工方法 吸收CO2o例如日木学者提出在吸收剂中使用沸石对火山发电中排出 的C02做物理式吸收,或者使用胺化学溶剂进行化学吸收。3向海中 施铁美国学者提出向海中施铁,可使海生植物大量繁殖,从而达到 大量吸收的C02的目的。除了这些对策之外,我们自身早生活当中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比方说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而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 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 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X(造纸用木材), 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 减缓温室效应。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请大家重视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