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上传人:RUN****yf 文档编号:71183036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硫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氧化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例名称: 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三节“二氧化硫”讲课教师: 张静(北京五十五中,化学教师)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 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以此思想为指导,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 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筷子作载体,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硫在筷子制作过程中的用途, 利用二氧化硫的性质设计并动手完成选择二氧化硫残留量较低筷子的实验,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关注生活中二氧化硫超量使用的问

2、题,从而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硫的氧化物为化学 1第四章第三节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板块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具有巩固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的作用, 也历来是对学生进行 STS教育的重要章节。 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学习过程, 可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研究物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并逐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学生分析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可利用其性质来类比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 同时已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 可引导学生从化合价角度分析并预测二氧化硫的氧还性。 在能力层面上,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

3、提取与加工能力, 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设计经验, 但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情感层面,由于媒体的负面宣传,学生较多关注的是二氧化硫的不良应用, 对其用途关注较少, 在本节课中应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二氧化硫,关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三、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与技能知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进一步发展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实验以解决问题的能力。1/10二氧化硫教学设计2. 过程与方法利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学习二氧化硫的相关性质, 进一步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筷子浸取液的对比实验, 进一步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

4、思路和方法, 同时加深对定量实验的理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筷子浸取液样品的选择过程,进一步体验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强对与化学相关生活问题的关注意识;通过二氧化硫的微型实验, 加深对绿色化学思想的体验, 从而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四、教学过程教学环教师活动节创设情境【图片简介】筷子的制作过程【思考】1 、竹筷为什么要在SO 2 的水溶液中浸泡?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学生思考并阅读教材内容后回答问题:SO2 能漂白、杀菌和消毒SO2 有毒,过量食用对人体有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注生产和生活的意识,发展对信息进行提取、 加工和整合的能力2 、浸泡后的竹筷为什么要充分刷洗并晒干?【阅读】

5、教材p90 文字并回答相关问题。2/10二氧化硫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环节 1: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易溶于水环节 2:【问题】如何对比选择SO 2 残留量较分析问题少的筷子?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引导】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系统学习 SO2 的性质。【思考】从刚才筷子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获知SO 2 的哪些性质?【思考】如何证明SO 2 易溶于水?1.从类别的角度学习 SO2 的化学性质【演示】向盛满 SO2 的矿泉水瓶中加入少量水,并震荡。引导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预测物质性质的能力3/10二氧化硫教学设计【思考】 SO 2 溶于水的过程中只发生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思想了物理反应吗?如何

6、证明?2.从化合价角培养学生实验度学习 SO2 的设计和操作能化学性质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对比同属于酸性氧化物的CO 2,请预测二氧化硫还具有哪些性质?请设计实验证明。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思考】 请根据硫元素的价态,预测SO 2 的氧还性。【介绍】硫元素化合价数轴及物质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观察现象, 填写学实际问题案【简介】微型实验装置和注意事的能力,加强关注生活的意识项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4/10二氧化硫教学设计【引导】让我们共同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性质, 在实验中请注意观察现象,书写实验记录及相关的方程式。【思考】通过刚才实验你获得 SO2 哪些性质

7、?学生回答:利用NaOH 溶液学生回答: 漂白失效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完成实验环节 3:解决问学生应用热水冲题洗一遍【思考】实验结束时应如何处理实验装置?学生体会、记忆【思考】长时间使用的筷子颜色会变得深一些,这说明什么?拓展应用【问题】如何利用筷子浸取液对比选5/10二氧化硫教学设计择 SO2 残留量较少的筷子样品?【思考】在外就餐使用一次性筷子时应注意什么?【小结】研究 SO2 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拓展应用】 请利用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预测SO3 的性质。让学生有应用感二氧化硫磨课历程大家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人教版必修 1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的磨课历程。我一直在

8、思考, 正在上高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 可以学到有关化学的很多的具体的知识,但是,当他们走出高中的校门,走进大学,甚至走入社会,在高中阶段所学的这些具体的化学知识他们能记住多少呢?我所接触到的一些人中,听说我是教化学的, 立刻回忆出水的分子式是氢二氧一, 厉害一些的会背起金属活动顺序表,可是真的再去谈化学留给他们的印象时,好像就没什么了,只记得当年自己的老师让自己记住很多的知识点。 在困惑中,我阅读了一些理论书籍,才开始渐渐的想明白, 具体的陈述性的知识确实是容易遗忘的, 但是方法性的知识一旦习得,是很难忘记的,化学教学的精髓,我觉得,应该更多的教会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世界上有

9、千万种物质, 掌握了研究方法就可以应用这一方法开展研究。 即根据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首先根据已有的知识铺垫对某物质性质进行一定的预测, 随后根据预测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并最终获得结论。 除此之外,应该让知识真正的活起来,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价值,而不是总是脱节。一、磨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带着这些思考,我开始了二氧化硫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任何一节课的设计,都应该是在一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下开始设计的, 而我更习惯于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寻找适于本节课的内容, 直到我找到这样一段话: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将要经历的社会实际出发, 帮助学生认识化

10、6/10二氧化硫教学设计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磨教材分析确定了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之后,我开始对教材开始细致的分析。必修 1 的第一章中,学生学习了用于探究的实验的基本方法, 掌握了化学计量中的常用方法,为本章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奠定实验的基础。 在第二章的学习中, 学生学习了物质的分类、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为学生利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第三章的学习中, 学生尝试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开展研究, 首先开展

11、理论预测环节,即从类别的角度研究物质的酸碱性, 从化合价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氧化性,同时了解和学习相关物质的特性,同时需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在本章的学习中,将进一步强化应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对二氧化硫的性质开展研究。三、磨学情分析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这为利用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来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提供了基础。在能力层面上,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提取与加工能力,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设计经验,但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情感层面, 由于媒体的负面宣传,学生较多关注的是二氧化硫的不良应用,对其用途关注较少,在

12、本节课中应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二氧化硫,关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四、磨教学目标下面介绍一下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 通过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的研读,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知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发展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实验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不断的磨课过程中, 我最终确定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 利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学习二氧化硫的相关性质, 进一步应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 进一步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同时加深对对比实验的理解。在情感层面,利用教学任务的设计,进一步体验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强对与化学相关生活

13、问题的关注意识, 同时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体验, 从而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7/10二氧化硫教学设计五、磨教学过程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硫的公开课的资料是非常多的, 为了让自己的课能够更加精彩,我在网上搜集了很多的资料。 在第一次的上课过程中, 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展示一张中国乐山大佛的照片, 告诉学生乐山大佛之所以近年来腐蚀严重是因为酸雨的侵蚀; 随后展示一张雪白的银耳的图片, 告诉学生, 这是不良商家为了让自己的二氧化硫卖相更好, 违法采用二氧化硫进行漂白, 而且食用这种毒银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 随后开始二氧化硫性质的教学。 作为一节课的引入, 确实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也有个别的孩子小

14、声嘀咕,既然二氧化硫这么有害,我们干嘛还要学它呢,听到这种想法,当时我有些愕然,好在他的声音并不大,后面的听课老师并没有听到。 但是课后, 听课专家也提出了质疑: 我们一讲二氧化硫就会从酸雨开始,会讲二氧化硫多么有毒有害, 讲不法商家如何利用它害人,搞得孩子们听到一种化学物质往往就从危害开始学习, 社会上的人们也会听到化学就会色变,甚至为了迎合这一心理,竟然会出现“本产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广告词。 我们化学教育者, 更应该尽力去改变这种不良认知的现象,应该从学生的教育说起, 就不能继续妖魔化化学了。 同时,开篇的素材,只是作为了引入, 在后续中介绍很少, 只能算是情景素材,

15、专家建议我寻找到二氧化硫的正面的用途,同时将它设计成教学的情境贯穿始终。随后在二氧化硫物理性质的介绍过程中, 沿用传统的方法, 展示一瓶盛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描述二氧化硫的色味态等方面的物理性质。在研究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时,让学生设计实验来检验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学生在类比初中学过的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时会想到: 首先在干燥的矿泉水瓶中收集一瓶二氧化硫气体, 待收集满之后, 向其中加入水振荡的检验方法。 于是我按照学生所设计的实验方法, 向盛满二氧化硫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倒入了少量的水,立即拧紧矿泉水瓶的瓶盖,然后握住瓶壁,开始振荡,立刻就能发现瓶壁变瘪了,于是,我开始问,这一现象

16、说明了什么呢?并开始期待着学生二氧化硫能溶于水的答案。 第一次上课时, 确实有大多数同学喊出了答案, 但是有一位平时爱较真的同学喊道 “老师,有可能是被你捏扁的! ”由于这位同学的声音比较大,我连装听不见的可能性都没有了, 只好强辩道:我并没有用力捏。有关这一环节,听课专家给出了我好的建议: 向盛满二氧化硫的矿泉水瓶中加入水, 拧紧瓶盖开始震荡时,将手放在瓶盖的位置振荡, 就不会产生那位同学所说的疑问了。 当时,听到专家的建议, 真是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说不清的一件事情, 做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完成了,同时也开始感慨自己所知甚少了。随后开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研究,当时向学生介绍了研究物质性质

17、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首先从类别的角度考虑, 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 理论预测其可能能与水发生反应,可能能与碱性氧化物发生反应,有可能能和碱发生反应;随后从化合价的角度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开始预测,常见硫元素的化合价从低价到高价态的顺序依次是:-2 价、 0 价、 +4 价和 +6 价,由于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4 价,其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其价态有可能升价,也有可能降价,因此判断其可能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在特性的预测时, 考虑到不法商家应用二氧化硫对银耳进行漂白, 推测其可能具有漂白性。 完成了理论8/10二氧化硫教学设计预测值后,引导学生开始了实验验证的环节, 根据

18、刚才的理论预测, 引导学生重点对二氧化硫能否和水放生反应、 能否和碱发生反应、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以及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在实验论证的过程中, 重点放在如何根据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 在学生讨论之后, 学生借鉴紫色石蕊试液的显色来证明二氧化硫能够和水发生反应; 借鉴酚酞试液证明二氧化硫能和碱发生反应。 但是在证明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实验设计时, 学生遇到了困难, 这说明学生在常用的氧化剂的选择中还存在困难。 在完成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后, 学生开始进行试管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要进行四个滴加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 学生在做得时候耗时有些长, 考虑到后面的教学节奏, 我希望能把

19、完整的设计展现出来, 就匆匆结束了学生实验, 导致一些学生没能完成实验, 显得有些走过场。 在课后与专家的交流中,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专家给出了可以利用微型实验的解决方案,这在后续的内容中会进行详细的介绍。在完成了二氧化硫的性质介绍后,按照惯例进入到二氧化硫的用途介绍中来,这是当时从网络上搜集到的一张图片, 这张图片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关注。 在介绍了二氧化硫在工业和生活中的漂白作用的介绍之后, 提到了草帽的漂白的介绍。除此之外,我还格外提醒学生观察戏台下看戏的这些农民的草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立刻就发现了,有的草帽发黑,有的草帽颜色比较白一些,我继续追问,你觉得草帽发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立刻

20、回答,时间长了之后草帽颜色就变深了!我立刻追问,为什么时间长了就变黑了呢!学生猜测,可能是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不太稳定。 随后我提出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呢?学生会想到加热的方法来证明。当时采用的是试管加热的方法进行的。在课后评课的过程中, 有位老师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在加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二氧化硫的释放过程,能不能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硫的释放。考虑了各位听课专家给出的建议之后,我开始了第二次的试讲过程:课程的引入做了调整, 课程伊始,首先介绍了竹筷子的制作过程: 切竹成段、分割成坯、 SO2 水溶液浸泡、反复刷洗、阳光曝晒、打磨上漆。随后提出:为什么筷子的制作过程要用二氧化硫的水溶液, 引导学生正

21、面对二氧化硫的应用做出思考。随后提出,为什么浸泡后还要对筷子进行浸泡、刷洗等过程,学生自然会回答:二氧化硫有害, 从而成功让学生学会辩证看待二氧化硫的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如何对比选择 SO2 残留量较少的筷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二氧化硫相关知识的应用价值。下面设计介绍一下微型实验的过程: 在培养皿中滴加不同的检验试剂, 盖上培养皿观察实验现象。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 这四种试剂有的学生在滴加的过程中会混到一起; 除此之外, 添加完毕试剂之后, 有的同学已经忘记了哪个试剂是哪个试剂了, 因此现象也记不清楚了, 自然得不到结论。 课后同仁在磨课过程中,共同想到了解决的方案:在培养皿中添加滤

22、纸,写明试剂名称;试剂滴加稍微向中央靠拢。9/10二氧化硫教学设计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不稳定实验中,进行了改良,向试管上添加气球装置,这样就能尽可能的避免二氧化硫溢出从而污染环境的问题了。 随后开始开篇问题的解决过程:如何利用筷子浸取液对比选择SO2 残留量较少的样品?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设计环节。 考虑到时间因素, 并没有让学生进行实操, 专家给出了让学生真正动手实验的建议。在第三次试讲过程中, 按照改良后的微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效果良好, 课后听课专家给出了一个更好的建议: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实验装置, 从而引导学生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感受其应用价值。 同时添加了如何利用筷子浸取液对比选择 SO2 残留量较少的样品实验操作环节,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随后抛出 “在外就餐使用一次性筷子时应注意什么” 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本节课的知识来降低一次性筷子表面可能残留的二氧化硫的浓度, 而且最终归引到自备餐具保护资源,从而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上来。这是二氧化硫这节课的整个磨课过程,感谢大家的倾听,再见!10/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