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 十三 4.3寒潮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1156893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 十三 4.3寒潮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 十三 4.3寒潮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 十三 4.3寒潮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 十三 4.3寒潮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 十三 4.3寒潮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 十三寒潮读甘肃中部地区各月冰雹发生次数和冰雹形成示意图,回答1、2题。1.冰雹灾害()A.历时长、危害大B.降雹常伴有雷暴天气C.多发生在冬季D.历时短,灾害轻2.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测降雹发生集中的时段在()A.黎明B.傍晚C.午后D.子夜【解析】1选B,2选C。第1题,冰雹灾害历时短、突发性强、灾害重;冰雹形成时有强对流天气出现,故常伴有雷暴天气。第2题,午后气温高,易形成强对流天气。(2018资阳模拟)倒春寒是指春

2、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2012年年初由于倒春寒的影响,皖南某地茶园遭受重创。结合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完成3、4题。3.该地受这次倒春寒影响的时间是图中的()A.时段B.时段C.时段D.时段4.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增大茶园的通风条件B.用塑料薄膜覆盖C.给茶树培土D.大量施肥、施药【解析】3选C,4选B。第3题,根据材料,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于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较低的气象灾害。读图,图中时段气温回升;时段气温略下降,但基本稳定;时段气温明显较低,属于倒春寒影响;

3、时段气温回升,倒春寒结束。第4题,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可以用塑料薄膜覆盖,产生温室效应保温。增大通风条件,会加重冻害;培土不能防止茶树冻害;施肥、施药与防冻害无关。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完成5、6题。913401225.该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A.流速减小 B.流速加大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解析】5选B,6选C。第5题,由图体现出,滑坡频率与降水量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夏季降水多,滑坡频率大,故

4、该地区滑坡多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夏季降水多。第6题,水库建成后,水流速度比较稳定,但由于水库水位在不同时期有明显的涨落变化,库岸受其影响滑坡概率增大。7.河南省自然灾害种类多,影响面广,尤以水旱灾害最为频繁。按水文、气象特点把该省分为5个水旱灾害区。读14501979年河南省水文、气象区水旱灾害年数图,回答问题。(1)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2)据图可知,该省北部和南部基本上是以_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和南部分别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_,北部比南部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更易发生水旱灾害。(3)一般来说,该省每逢大旱,就会伴有_等次生灾害发生。(4)自然

5、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_作为诱因;二是要有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_的客体。【解析】第(1)题,该小题考查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般可从分布是否均匀、哪多哪少、集中分布区等几个方面描述,结合图中信息可作出回答。第(2)题,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该线经过河南省南部,该线南北分别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降水多、雨季持续时间长。第(3)题,气候干旱不利于植物生长,导致植物抗病虫能力下降,此外,气候干旱更加有利于部分虫害产卵,因此每逢大旱,往往伴随有病虫害等的发生。第(4)题,一般而言,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

6、要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答案:(1)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2)秦岭-淮河亚热带季风气候(3)病虫害(4)自然界异常变化承受灾害下面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的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3题。1.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A.台风、洪涝B.寒潮、沙尘暴C.沙尘暴、台风D.干旱、洪涝2.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A.地形为盆地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C.距离海洋较远D.纬度较低3.预防该灾害的有效措施是()A.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B.

7、提前撤离C.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D.培育耐旱作物【解析】1选B,2选A,3选A。第1题,由该气象灾害发生的地区及方向可知,该灾害可能为寒潮、沙尘暴。第2题,由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因北侧有秦岭、大巴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较小。第3题,预防寒潮、沙尘暴等气象灾害,重要的是通过气象卫星云图等进行监测,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下图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据常年水文数据(18752005年)绘制的“洪水频率曲线图”。若根据19752005年的水文数据推算,洪水频率有增大的现象。读图回答4、5题。4.从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看,在1975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比在18

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大约缩短了()A.1年 B.3年C.5年D.7年5.如果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造成近年来洪水频率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疏通河道退耕还牧城市化林地转牧A. B. C. D.【解析】4选B,5选C。第4题,开始出现灾害水位,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的再现周期约为5年,而在1975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再现周期约为2年,大约缩短了3年的时间。第5题,如果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导致洪水多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地面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林地涵养水源,可以滞留雨水,延长降雨后径流入河的时间,减少洪患的危险,但林地转牧使

9、林地的面积减小,因此洪患的频率增大。城市建筑物截留雨水的作用非常差,雨水变成径流很快进入河道,使洪患频率大增。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略图,完成68题。913401236.这种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A.寒潮 B.旱灾 C.台风 D.洪涝7.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A.建设水利工程 B.营造海防林C.改进耕作制度 D.改进灌溉方法8.地与地相比()A.酸雨危害更严重 B.无霜期更长C.日照时数更多 D.水源条件更优【解析】6选B,7选A,8选C。第6题,该种灾害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最严重,西北内陆最轻,应为异常干旱引发的旱灾。第7题,建设水利工程是抗旱最为快捷的措施。第8题

10、,地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地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雾天气。地比地酸雨危害轻,水资源短缺,无霜期短,日照时数多。【方法技巧】自然灾害多发区成因的分析思路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9.(能力挑战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1340124材料一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材料二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 000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灌河、淠河,均发源于大别山。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汝河、

11、沙颍河、涡河、新汴河、沭河等。下图为淮河主要水系图。(1)试从自然角度分析淮河流域洪灾多发的原因。(2)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解析】第(1)题,自然因素主要从淮河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淮河流域地形地势特征及降水特征分析。第(2)题,针对洪灾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答案:(1)支流多,汇水区域广;洪泽湖周边地势低平,而下游泥沙淤积,导致地势较高,排水不畅;河道弯曲;夏季降水过于集中。(2)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上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退耕还湖,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