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转型的综合评估体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037923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能源互联网转型的综合评估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能源互联网转型的综合评估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能源互联网转型的综合评估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能源互联网转型的综合评估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互联网转型的综合评估体系(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能源转型的综合评估体系引言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加快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理念, 全球能源互联网倡导通过 电力互联互通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为人类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 展提供保障。本文在充分借鉴已发布指数中能源、 经济、环境的量化指标基础上, 引入电力互联评估相关指标, 分别从电力互联、 绿色低碳、 能源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三个维度系统性设计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 针对评估国家数量众多、 原始数据离散大情况下传统极差法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足, 本文进行了改进和校 验。最后系统分析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经济发展及电力互联的客观规律和特点。1.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框架设计及内涵 全球

2、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Development Index, GEIDI )是以全球能源互联网理论为基础,全面反映国家和区域的电力系 统、能源体系及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程度的综合指数, 用于刻画和分析世界能 源转型的进程和成效。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由电力互联、 绿色低碳和能源经 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三个专项指数( 18 个量化指标)构成,体现了全球能源互 联网推动世界能源转型的核心要义和战略价值。?图1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框架图2. 计算方法2.1指标数据标准化方法 本研究采用对数极差法、区间隶属度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

3、标准 化后的指标分值介于 0100之间。对于正向指标对数极差法标准化公式设计 如下:xmi=100 xloMQx/诚+口 一 10 百Cxmin(h)+aIogCxmax (/() +a IogCxmin(/J+a2.2指标数据标准化方法分析在评价体系数据计算过程中,传统极差法常被用于数据标准化处理。图2给出了人均用电量指标的传统极差法与对数极差法数据标准化结果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国人均用电量数据离散较大,最大值远偏离平均值,传统极差法计算结果表 明排在第一位的人均用电量(冰岛:55054kWh/人)标准化数值为100,而排 在第二位的人均用电量(挪威:23403kWh/人)标准化数值仅为

4、42.5,其余多 数国家标准化数值均在20分以下,造成数据标准化数值过度集中在较低值附近, 无明显区分度,容易造成评估失真。为此,本研究提出采用对数极差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从图2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相比传统极差法,对数极差法得到的指标标 准化数值分布更加均匀,数据区分度更加明显100|口 口 n口吁口 口 O 传坯扱差法 口 刃数扱差法80E0 301001201J0国家ID6040200?图2传统极差法与对数极差法标准化对比 2.3指数评价计算根据数据标准化方法分别对全球统计国家的 18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形成指 标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根据每个专项指数下评价指标对专项指数影响程 度,设

5、置影响权重值,形成专项指标权重矩阵,分别计算图1中三个专项指 数,即电力互联指数、绿色低碳指数、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指数。最后根据每 个专项指数对综合指数的影响程度, 形成专项指标权重矩阵,计算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构建、指标数据处理、权重矩阵和指数排名计算流程 见下图3所示。专项指数,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 丨计算公式分别如下:可拠二X泌刈眄叩式中:是标准化的指标矩阵;是评价指标权重矩阵;是专项指标权重矩阵从三个细度选収卅个址化指扮构建祐标休氟乞聚逍收年数据.开展我折淸洗和柠核,确保敘掳推确件和議粋tLr、(数据标淮化z全球评怙X,采用苟数极差法(I,个指麻匚区间术屁度法 (3个

6、拒标)进行数抓标准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型乘法算子法确定各項指标权宙,形成权頃矩阵。金球能源U联网父桂描数堆 Q项指数计算遴述典型国家或地区进打祥例测算*眾摇耳例测试结来进一步此化捋标休盏和桩币对全球十大区域和140个国家进行实际测算,获得评怙站果?图3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计算流程图3. 计算结果3.1全球各国排名及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滚动更新研究需要,本文研究范围选取IEA能源统计的140个国家进行分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分值及排名见下图 4。其中 排在前10名的国家分别是挪威、瑞典、芬兰、奥地利、瑞士、加拿大、丹麦、 法国、卢森堡、冰岛,除加拿大外全部为欧洲国家。西亚和撒

7、哈拉以南非洲国家 排名相对靠后,主要是由于西亚各国化石能源资源丰富,消费占比较高,绿色低碳发展滞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电力基础设施落后,电力普及程度低,互联发展落后。全球统计的140个国家的GEIDI全球分布图见图5?图4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全球排名?图5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分布图 3.2专项指数区域特征分析 图6为电力互联专项指数前40位国家排名。欧洲国家数量占比达 77%,该区 域通电率高、电网发展较为成熟,跨国电力交易规模大。西亚和北非部分国家电网基础较好,东亚在特高压技术和骨干网架发展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排名相对靠前。ms页国岐兰处g71,124/UJ加n出利时7(16:一亠11

8、 J76.72670.5意大利75.370.4檯克76.126丹丈75.9672芬兰75.907.011加拿大75.731沙牲何拉伯E)7,0法Id75.7(363第国75,2製IUH67殆心毘尔二Ot./函非06.7曲观汙张5朋迅0疋並74 5土耳艮R6 173.3Rft.S72.2保加利亚fifi.720XI372.8靈日车笳.7 ft卽聊中肉工洲两阳口W1ISR3ii?图6电力互联专项指数前40位国家排名3.3专项指数区域特征分析W ”型分布。“ W ”图7为全球统计140个国家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发展指标的散点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绿色低碳指数与经济发展指标呈现 欧洲部分国家冰

9、岛型左支对应国家(如埃塞俄比亚)属于低水平的清洁低碳发展国家, 其能源现代化和保障能力低。“ W”型底部对应国家(如中国)属于转型阶段国家,已形成 了化石能源依赖型经济体系,处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阵痛期和机遇期。“W”型右支对应国家(如北欧国家)属于领先阶段国家,能源结构清洁化程度高,形成 清洁主导的现代化能源体系。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当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 能源消费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满足未来经济快速发展的能源需求, 撒哈 拉以南非洲应重点开发本地清洁能源,实现对能源消费的跨越式发展,即从“ W” 左支直接向右支过渡发展。西亚国家化石能源丰富,经济发展过渡依赖化石能源, 导致绿色低碳发

10、展程度很低,远期受气候变化政策、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西亚 能源开发应大力实施“清洁替代”,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 能源;在能源消费侧实施“电能替代”,以电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实现 能源绿色低碳永续供应下的经济增长。1008060402004080120160200240280经济发展指标? 图 7 绿色低碳指数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3.4 区域 GEIDI 分析图 8 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 GEIDI 分布图。该区域覆盖国家数量众多,多数属 于全球最不发达国家, 能源生产消费总量较少, 很多地区尚未通电, 但经济发展 向好,预期未来能源电力需求较大,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在

11、十大区域中排于 末位。该区域能源电力基础设施薄弱, 电力互联指数区域排名第十, 明显低于全 球平均水平。 区域内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不高, 全球一半以上无电人口分布 于此,区域年人均用电量为 530kWh ,仅有南非的人均用电量高于全球平均水 平;电网互联水平较低, 各区域间电力交易较少。 该区域大量低水平使用生物质 能源,绿色低碳指数区域排名第六,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区域内太阳能、水能 等清洁能源资源丰富, 但缺少资金技术,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非化石能 源发电装机很少, 未来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利用潜力巨大。 该区域能源保障能力 差,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指数区域排名第十, 明显低于

12、全球平均水平。 区域内 商品能源消费占比低, 尚未建立起能源保障体系, 人均 GDP 较低,多数不足 2000 美元,且贫富差距较大,能源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性较差。?图8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GEIDI分布图4.结论 本文为刻画和分析世界能源转型的进程和成效设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综合评估 体系。研究表明欧洲在电力互联、绿色低碳及能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均走在 世界前列。设计采用对数极差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在评估国家数量众多、 原始数据离散大情况下方法适应性更强,评估结果更可靠。全球绿色低碳与经济 发展呈“W”型分布,表明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绿色低碳永续供应 下的经济增长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低碳专项指数与电力互联互通专项指数呈正相关性,加快实现电力普及,推动本国、跨国、跨洲电网互联互通是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