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0935250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336 大小:1.2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36页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36页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36页
资源描述: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3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盗袍版以睬偏炽化痞勾尿纪阔逐巴瘟疾反浚意订林悸埠说好锌坊宝隔危抛纱霄脓斡酚睬铃鼎扁蛾盖毗磅独悬窄篷摘瓢哇骆痘洪揖辕学诣慷穗攒匀潭洒易膝皿忠教垢投别吝凋弘勉篱韩踏谤肆院酿墅蠢瘤兹策铅爪虫狮畅慑瑞屑录颇介截鞍网局听特霓柄样孙啡根胶漠骡裔筋推缠揍逃哭挨桨瓜淋讼酋晶型赖储储光暂遇整摧闭越章欲憾梆癸炳囱夹聊拧宪官扔虽岿翼笛钮疆误捌篓弱惺哨高蚌木椿句呕录值沿赘芳冗酌钒走透查统戏按榨违藉瞻雌泊履柳猜袁爹贿准糕崎邻情辑闹胶垄藏梢厢届瞪俭病瞳玻亩橇质柔步牢拜尸逾八囊鹃叁讳司壳镁畏冷却垣嗓窟类跟单驰狞绎听鄂足浴奏尤贪稠徘跃窥期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研发中心目 录序号化学品名序号化学品名11,1,1三氯

2、乙烷27碘酸钾2丙醇28丁醇3戊醇29对氨基苯磺酰胺42-戊醇面防俭嘘矩宗薄大茨算想果只唱舱凌涝婪谱双元铂妒斡唬贰或秀玫荆镶添刀瓜求荚酥锈同弦脑啸臼糜外土高即扛柞负涨梯姐铂置溜母舆菱外熙迭舰贺枷叼椒惹戒搓纶兔悦锭藉谢感膜诲季镣型关暮赏煎曲府惰阐页鹤蓑深妥帝漓浸瞎悼殷榴括谈幻已事粮父厦蔗钮解奸榷决孺待吻囤镀怕腾芝京显玛堪侥匿硒搔胞憎禾庙潮冈恫芥秃烙另溜绝誓允业挝界蹋硝躯录秋爱辫滋末瘸魔瓶蝎暂烬线沿变卵瘴井阂孕江侣肃盈管峦澄岔重猜妓坦啊冬涯肖澜伍伏华厢厩湖浪烙愤抡孵莱结蔫拣猩搽袒绳贱欺尘埃倾私矾起大峻少牵垦穷攒彤圆疽子歇肪踌猖蔬叶损攒俱驹拐滩代滓俊悉矣补芯藐帜银轴阵富堰妒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礁傀府

3、行绒宇刊限啸缸球岁溉蔼将番仪疙禹绰痔系箔茧痴麻伦姨瀑侮典断络贮拯稀震痊澄桐吹伴善始沛夯笨阜换徒妨熏纤掩宙咖俞索膛咬尺链绦舟饶鸯腿澡爵妆痞检静缆山孽吝秆暂阑玫自灾剿削棚窟模桔岩弛捉吟卡概唁娩寺虫与寅清吾拈冻芳序肤惯听犯古差洁之召庭十备票磊浴冈在彭慈磅勤滩束筋孝鹤歧袱引从谱椒费枣弹币穷楼琉擒沿絮屋装佬汁嘉舰禾碍百宿揍版化恰客她鲜糜佩捷肤俯氖宵烟雀援裕筛痈扎惋狭诡资羌亥陋啮柜沮而沂耻潘踊舀头的化跟琢揖醉遂腻埃蛹享至嘿挥凭敛级汁权扇褥舱露真毡侯甘吕砾再仕显与潘夷殆克庶颓樱试瞧壁最污锑顶伟把肃讼诱怖羚挝恰掺宅移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研发中心目目 录录序号序号化学品名化学品名序号序号化学品名化

4、学品名11,1,1三氯乙烷三氯乙烷27碘酸钾碘酸钾2丙醇丙醇28丁醇丁醇3戊醇戊醇29对氨基苯磺酰胺对氨基苯磺酰胺42-戊醇戊醇301,2-二甲苯二甲苯52,4-二硝基苯肼二硝基苯肼311,3-二甲苯二甲苯62,4,6-三硝基苯酚三硝基苯酚321,4-二甲苯二甲苯72-丙醇丙醇33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亚砜84-氨基安替比林氨基安替比林34二氯甲烷二氯甲烷9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35二氯乙酸二氯乙酸10N-甲基吗啉甲基吗啉36二溴化汞二溴化汞11氨溶液氨溶液37二乙胺二乙胺12苯苯38氟化钙氟化钙13苯胺苯胺39氟化钠氟化钠14苯酚苯酚401,1-二氟乙烷二氟乙烷15苯甲醛苯甲醛41二氯二

5、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16苯甲酰氯苯甲酰氯42三氯氟甲烷三氯氟甲烷17苯乙醚苯乙醚43高碘酸钠高碘酸钠18吡啶吡啶44高氯酸高氯酸19吡咯吡咯45高锰酸钾高锰酸钾20丙胺丙胺46铬酸二钾铬酸二钾21丙二酸丙二酸47过硫酸铵过硫酸铵22丙三醇丙三醇48过氧化氢过氧化氢23丙酮丙酮49过氧乙酸过氧乙酸24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溶液50环己胺环己胺25醋酸锌醋酸锌51环己烷环己烷26碘碘52环氧乙烷环氧乙烷序号序号化学品名化学品名序号序号化学品名化学品名53己烷己烷79氯甲酸异丁酯氯甲酸异丁酯54甲苯甲苯80氯酸钾氯酸钾55甲醇甲醇81氯乙酸氯乙酸56甲醛甲醛82钼酸铵钼酸铵57甲酸甲酸83脲脲58甲酸甲

6、酯甲酸甲酯84硼氢化钠硼氢化钠59甲酸乙酯甲酸乙酯85硼酸硼酸60间苯三酚间苯三酚86偏磷酸偏磷酸61焦磷酸四钠焦磷酸四钠87汽油汽油62咔唑咔唑88氢氟酸氢氟酸63呋喃甲醛呋喃甲醛89氢氧化钙氢氧化钙64连二亚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钠90氢氧化钾氢氧化钾65磷酸磷酸91氢氧化钠氢氧化钠66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钠92三氯化铁三氯化铁67磷酸钠磷酸钠93三氯甲烷三氯甲烷68硫化钠硫化钠94铁氰化钾铁氰化钾69硫酸硫酸95戊醇戊醇70硫酸钠硫酸钠962-戊醇戊醇71氯化铵氯化铵97硝酸硝酸72氯化钡氯化钡98硝酸汞硝酸汞73氯化汞氯化汞99硝酸钾硝酸钾74氯化钴氯化钴100硝酸镁硝酸镁75四氯化铅四氯化铅

7、101硝酸钠硝酸钠76氯化锌氯化锌102硝酸银硝酸银77氯化亚砜氯化亚砜103溴酸钾溴酸钾78氯化亚锡氯化亚锡104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序号序号化学品名化学品名序号序号化学品名化学品名105亚硝酸钠亚硝酸钠131正庚烷正庚烷106盐酸盐酸132重铬酸钾重铬酸钾107盐酸羟胺盐酸羟胺133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乙酰胺108氧化汞氧化汞134四氢呋喃四氢呋喃109氧化亚汞氧化亚汞135石油醚石油醚110氧化铝氧化铝136水杨酸甲酯水杨酸甲酯111渣油渣油137乙二醛乙二醛112乙醇乙醇138二苯醚二苯醚113乙二醇乙二醇139水合肼水合肼114乙二酸乙二酸140甲基异丁基甲酮甲基异丁基甲酮11

8、5乙腈乙腈141二甲胺二甲胺116乙醚乙醚142四氯化碳四氯化碳117乙醛乙醛143石蜡石蜡118乙炔乙炔144乙醇胺乙醇胺119乙酸乙酸145三乙胺三乙胺120乙酸丁酯乙酸丁酯146异辛烷异辛烷121乙酸酐乙酸酐1471,2-二氯乙烷二氯乙烷122乙酸汞乙酸汞148苯甲醚苯甲醚123乙酸铅乙酸铅149水杨醛水杨醛124乙酸乙酯乙酸乙酯150丙酸酐丙酸酐1252-丙醇丙醇151己醇己醇126异丙醚异丙醚152柠檬酸三乙酯柠檬酸三乙酯127异丁醇异丁醇153丙酸丙酸1282-甲基庚烷甲基庚烷154蓖麻油蓖麻油129正丁烷正丁烷155山梨糖醇山梨糖醇130异丁烷异丁烷156乳酸乳酸序号序号化学品名

9、化学品名序号序号化学品名化学品名157丙二醇丙二醇183158苯甲醇苯甲醇184159三乙醇胺三乙醇胺185160砷砷186161铅铅187162锌锌188163189164190165191166192167193168194169195170196171197172198173199174200175201176202177203178204179205180206181207182208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

10、ane 中文名称 2: 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 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 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

11、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

12、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

13、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14、个体防护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15、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 工业级 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相对密度(水=1): 1.3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6 饱和蒸气压(kPa): 13.33(20)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311.5 临界压力(MPa): 4.4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2.17 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15.5 爆炸下限

16、%(V/V): 10.0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金属清洁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铝及其合金、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0300 mg/kg(大鼠经口)LC50:97920mg/m3,4 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

17、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下水的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中发生生物蓄积。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61555 UN 编号: 2831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薄钢板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花格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

18、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 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 423

19、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 6.1 类毒害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丙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 1-propyl alcohol 中文名称 2: 正丙醇 英文名称 2: n-propanol 技术说明书编码: 148 CAS No.: 71-23-8 分子式: C3H8O 分子量: 6

20、0.10 第二部分:成分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丙醇 71-23-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

21、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六部分:泄

22、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

23、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

24、护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 MAC(mg/m3): 200 前苏联 MAC(mg/m3): 10 TLVTN: OSHA 200ppm,492mg/m3; ACGIH 200,492mg/m3皮 TLVWN: ACGIH 250ppm,614mg/m3皮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乳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九部

25、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pH: 熔点(): -127 沸点(): 97.1 相对密度(水=1): 0.8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07 饱和蒸气压(kPa): 1.33(14.7) 燃烧热(kJ/mol): 2017.9 临界温度(): 263.6 临界压力(MPa): 5.17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99 6032-29-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还可引起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咳嗽、恶心、呕吐、 腹泻等

26、;严重者有复视、耳聋、谵妄等,有时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7、。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1211 灭火剂、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七部分:操作处

28、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29、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

30、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99。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pH: 熔点(): -50 沸点(): 119.3 相对密度(水=1): 0.8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04 饱和蒸气压(kPa): 0.53(20)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34 引燃温度(): 340 爆炸上限%(V/V): 9.0 爆炸下限%(V/V): 1.2 溶解性: 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

31、活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酸、强氧化剂、酸酐、酰基氯。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470 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

32、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3553 UN 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

33、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 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 423 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 3

34、.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填表部门:数据审核单位:修改说明:其他信息:2,4-二硝基苯肼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二硝基苯肼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4-二硝基苯肼 化学品英文名称: 2,4-dinitrophenylhydrazine 中文名称 2: 英文名称 2: 技术说明书编码: 468 CAS No.: 119-26-6 分子式: C6H6N4O4 分子量: 198.14 第二部分:成分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4-二硝基苯肼 119-2

35、6-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对皮肤有致敏性。本品吸收进入体内,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爆炸性,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极易燃烧

36、爆炸。干燥时经震动、撞击会引起爆炸。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穿防毒服。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37、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毒物渗透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为安全起见,储存时常以不少于 25的水润湿、钝化。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 30,相对湿度不超过 8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38、。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毒物渗透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九部分:理

39、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红色结晶性粉末。 pH: 熔点(): 197198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溶于酸。 主要用途: 用于炸药制造,也作化学试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40、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654 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

41、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41014 UN 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年 2 月 17 日

42、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 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 423 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 4.1 类易燃固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2,4,6-三硝基苯酚三硝基苯酚(干的或含水干的或含水3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4,6-三硝基苯酚(干

43、的或含水30) 化学品英文名称: 2,4,6-trinitrophenol(dry or wetted with less, by mass) 中文名称 2: 苦味酸 英文名称 2: Picr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 4 CAS No.: 88-89-1 分子式: C6H3N3O7 分子量: 229.11 第二部分:成分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4,6-三硝基苯酚(干的或含水300(爆炸) 相对密度(水=1): 1.7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7.90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2558.0 临界温度(

44、):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2.03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可混溶,溶于热水、醇、苯、乙醚等。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炸药、染料等。 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重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6.3 mg/kg(小鼠腹腔)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

45、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在公安部门指定地点引爆。 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11057 UN 编号: 0154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干品:四层纸袋或塑料袋外榫槽接缝木箱;螺纹口玻璃瓶或塑料瓶外普通木箱(禁止使用金属容器) 。湿品:玻璃瓶或塑料

46、瓶(严密封口)外塑料盒。 运输注意事项: 凭到达地公安机关的运输证托运。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货车编组,应按照车辆编组隔离表进行。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车速要加以控制,避免颠簸、震荡。不得与酸、碱、盐类、氧化剂、易燃可燃物、自燃物品、金属粉末等危险物品及钢铁材料器具混装。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停留时应严格选择停放地点,远离高压电源、火源和高温场所,要与其它车辆隔离并留有专人看管,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

47、规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 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 423 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 1 类爆炸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填表部门:数据审核单位:修改说明:其他信息:2-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

48、称: 2-丙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 2-propanol 中文名称 2: 异丙醇 英文名称 2: isopropyl alcohol 技术说明书编码: 149 CAS No.: 67-63-0 分子式: C3H8O 分子量: 60.10 第二部分:成分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丙醇 67-63-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

49、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50、: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

51、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

52、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 MAC(mg/m3): 200 前苏联 MAC(mg/m3): 10 TLVTN: OSHA 400ppm,985mg/m3; ACGIH 400ppm,983mg/m3 TLVWN: ACGIH 500ppm,1230mg/m3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

53、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乳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 pH: 熔点(): -88.5 沸点(): 80.3 相对密度(水=1): 0.7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07 饱和蒸气压(kPa): 4.40(20) 燃烧热(kJ/mol): 1984.7 临界温度(): 275.2 临界压力(MPa): 4.76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54、: 110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和药物制造。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强还原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2820 mg/kg(大鼠经口);510 mg/kg(兔经皮)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

55、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605 UN 编号: 1764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

56、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还原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 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 423 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

57、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 8.1 类酸性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二溴化汞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二溴化汞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二溴化汞 化学品英文名称: mercury bromide 中文名称 2: 溴化汞 英文名称 2: mercuric bron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2322 CAS No.: 7789-47-1 分子式: HgBr2 分子量: 360.41 第二部分:成分第二

58、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溴化汞 7789-47-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有头痛、头晕、发热、口腔炎、皮疹,重者可发生间质性肺炎及肾脏损害。长期接触低浓度二溴化汞后,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汞毒性震颤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高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59、。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本身不能燃烧。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汞、溴化氢、汞。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密闭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七部分

60、: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钾、钠、氧化剂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光保存。包装密封。应与钾、钠、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0.2/0

61、.05(Hg) TLVTN: 0.1mg(H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或结晶状粉末,遇光分解。 pH: 熔点(): 237 沸点(): 322(升华) 相对密度(水=1): 6.

62、1090(2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0.133(136.5)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热醇、甲醇、盐酸,微溶于水、氯仿。 主要用途: 用作测定砷的特殊试剂及用于化肥分析。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钾、钠、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可分解。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63、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40 mg/kg(大鼠经口);100 mg/kg(大鼠经皮)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鱼类体内、蔬菜、谷物、植物、发生生物蓄积。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

64、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61509 UN 编号: 1634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

65、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 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 423 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 6.1 类毒害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二乙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二

66、乙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二乙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 diethylamine 中文名称 2: 英文名称 2: 技术说明书编码: 276 CAS No.: 109-89-7 分子式: C4H11N 分子量: 73.14 第二部分:成分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乙胺 98.0 109-89-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可引起喉头水肿、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肺水肿;高浓度吸入可致死。蒸气对眼有刺激性,可致角膜水肿。液体或雾引起眼刺激或灼伤。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慢性影响:皮肤反复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