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70904061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3.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资源描述: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鄂教版小学五年科学上册教案1我们的身体第一单元走进树林1林中的树2树木中的纹路3蘑菇4林中的鸟5谁吃谁6茅草及锯子自由研究第二单元池塘群落8鱼9蛙10龟和鳖11池塘中的植物12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13做个小生态瓶自由研究第三单元公路14水泥及沥青15盘山公路16桥17车的运动 18自行车2)交流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病毒的知识。3)观察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和病毒的照片。谈一谈:看了之 后有什么想法?如果不知道它们是细菌和病毒,我们也许会认为它们很美丽, 但当我们明白了它们是什么之后,我们可能觉得它们很可怕。)4)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你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病 毒也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5)小结:细菌和病毒也是生物,它们因为十分微小,用肉眼看不见, 被称为微生物。现在,你知道生物家族有哪些成员?2. 展示食用菌调查成果。1)小组交流、展示。2)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调查成果。3)制作食用菌名片。为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食用菌设计一张名片,内 容包括:名称、特点、外形图、主要食用价值等。)4)名片展示及评价。5林中的鸟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一单元走进树林第4课)教学目标1. 认识更多生活在林中的鸟。2. 知道常见的鸟的翅、喙、爪的特点,知道这些外形特点及它们的生 活环境和习性是相适应的。3. 能仔细观察鸟的外形,并能分析外形及它的习性及生活环境的关系。4. 能在观察的同时,记录自己的观察

3、结果,有做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5. 能积极地及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成果。6. 能意识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有爱鸟护鸟的意识并能落实到行动中。教学准备1. 啄木鸟、鹰、鸽、燕等鸟的飞翔状态的图或视频资料。2. 啄木鸟、麻雀、猫头鹰等鸟的图或实物标本。3. 鸟类在林中栖息、捕食的视频资料。4. 鸟类及人类关系的视频资料。教学建议1.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1)提问:你认识哪些生活在树林里的鸟?向同学们介绍你认识的鸟。2)出示几种常见的鸟的图片,交流:这些鸟以什么为食?它们的羽毛、 翅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喙、爪有什么特点?2. 观察鸟的翅、喙、爪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及环境及生活习性的关系。(1) 观察鸟

4、的翅。 观看不同的鸟飞翔的视频资料或者挂图),提问:这些鸟是怎样飞 行的?它们的飞行方式一样吗?你认为它们的飞行方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观察描述鸟翅的特点,认识鸟翅的四种类型。 小结:鸟翅的大小和形状不同,适于飞行的方式也不同。(2) 观察鸟的喙和爪。 观察啄木鸟、麻雀、猫头鹰等鸟的标本:这几种鸟的喙和爪各有什么 特点?观察的时候给学生提供标本,有条件的也可以提供活的鸟,学生在观察 中可以看,甚至触摸,总之,尽量让学生直观地感知。) 整理观察记录,小组交流。虽然观察的重点是鸟的翅、喙、爪,但 在交流中可以不局限于这三个方面,鼓励学生表达其他发现。)(3) 研讨:鸟的翅、喙、爪的特点及其生活环境

5、及习性的关系。 观看鸟在树林里生活的视频资料或教材上的插图),提问:鸟儿在 林中怎样飞行?怎样歇息?怎样捕食? 讨论:鸟的翅、喙和爪,对于它们在林中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交流及小结。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知道鸟的这些外形特 点都是及树林的环境和自己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拓展:你还知道哪些鸟的外形特点及它的生活环境及习性相适应的例 子?3. 爱鸟护鸟,从我做起。1)师生交流:喜欢鸟吗?为什么喜欢?2)播放鸟及环境和人类关系的资料片,提问: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3)讨论:为了鸟类的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4)小结。5. 课外拓展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以爱鸟护鸟为主题的小报,或者设计

6、一幅爱鸟护 鸟的宣传画。6谁吃谁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一单元走进树林第5课)教学目标1. 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一一食物链。2. 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 作为能量。3. 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 物能量交换关系。4. 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 维能力。5. 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6. 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展保护青蛙的教育。教学准备:1. 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2. 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教学过程1. 导入。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7、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 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2. 认识食物链。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一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 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

8、场 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场?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完毕?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 做消费者。(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展自我评价。3. 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1)出示挂图1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 根据学生的答复在黑板上贴上卡片。2)小组讨论:找出稻田里的动植物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箭头表示,并且检查每条食物链画 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4)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

9、哪些动物 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 物链相互交织,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构造,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4. 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1)讨论:以一条食物链稻子一稻螟虫一青蛙一蛇)为例:如果食物 链中有一种生物比方: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2)教师介绍青蛙在稻田里的作用。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也 是食物网中的重要局部,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5. 课外拓展。收集青蛙的资料,编写一条保护青蛙的公益广告词。7茅草及锯子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一单元走进树林第6课)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

10、下,进展了大量仿生的创造创造。2. 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3. 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构造或功能进展创造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4.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 提出一些小创造的思路。5.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6. 意识到动物、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准备1. 供课堂观察用的茅草的叶、苍耳的果实或其他植物),放大镜等 工具。2. 鸡蛋及薄壳构造屋顶、鸟及飞机、鱼鳍及船桨的图片或课件。教学建议第一课时1. 导入。1)讲述:鲁班创造锯子的故事。(2)提问:鲁班为什么能创造锯子?发现茅草一一观察茅草一一产生 联想一一大胆尝试一一创造锯子)(3)交流:我们

11、在树林、在野外有过类似鲁班的经历吗?哪些植物容易 划破和刺伤我们?哪些植物容易粘在我们的衣服上?4)我们也像鲁班一样,来认真研究我们身边的这些植物。2. 观察容易划破和刺伤人、容易粘衣的植物的特点。1)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观察材料和必要的观察工具。2)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发现。交流。4)讨论:我们观察了这些植物的特点,能产生哪些想法呢?3. 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创造。(1)讲述: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创造了许多物品。你们知道这样的 例子吗?(2)用课件或图片展示:鸡蛋及薄壳构造屋顶、鸟及飞机、鱼鳍及船 桨。3)小组讨论:图中这些新技术分别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研制出来的? 它们有什么相似之

12、处?4)根据以上创造的实例,你认为在生物启示下进展创造创造要经过怎 样的过程?5)讲解:在生物启示下的创造创造,通常要经过以下过程: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 工具或设备。寻求启示:通过观察或在无意中发现,某种生物的构造或功能及我们需 要的工具或设备很相似,在这种生物的启示下提出创造的设想。设计制作:根据创造的设想精心设计,根据设计试制出我们需要的工具或设备。实验定型:经过反复实验、修改,完成创造。4. 课外活动。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构思一件科技创新作品。第二课时1. 指导学生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提出创新设想。1)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画科技作品设计图。2)交

13、流、展示:我设计的是什么?它是仿造什么生物的特点研究的? 它有什么特殊的功能?3)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设计可能很富有想象力,对学生的想象力 和创意要鼓励和保护,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成一件科技小作品除了有创意之 外,还要考虑实用和可行性。)4)向学生介绍一些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小创造作品,供学 生学习借鉴,讲解常见的创造创造方法。2. 指导学生完善科技作品设计方案。(1)修改完善设计方案。2)组内交流方案。3. 制作科技作品。一件科技作品的制作往往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 继续探索、完成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得到来自教师和家长给予的 帮助和支持。8鱼鄂教版科学

14、五上第二单元池塘群落第1课)教学目标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3、能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推测,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 言较清晰准确地描述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能利用表格整理记录有关研究结 论。4、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及已有 的科学结论作比拟,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 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5、乐于及他人合作及交流,通过探究,讨论归纳鱼类共同特点。实际生 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鱼类及相关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6、能将鱼类特点及池塘环境相联系,知道

15、鱼的外形及行为特点及它生活 的环境是相适应的。教学准备1、池塘鱼类的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等相关挂图或课件。2、水槽(或玻璃鱼缸)、瓷盘、镶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滴管、 水、家乡池塘中的典型鱼类如鲫鱼)、毛巾或卫生纸。3、各种水生动物不一定是鱼类)的图片或课件。4、家乡池塘中的小型鱼类活体。教学建议第一课时1. 搜集信息资料(1)出示图片或播放课件:同学们,这是我们家乡的池塘中生活的几种 鱼,谁知道这是几种什么鱼?2)在我们家乡的池塘中,还生活着哪些鱼类?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 将有争议的动物板书在黑板一侧,在后面的学习中重新归类)。3)各种鱼的大小、形态、生活方式不尽一样,可为什么人们把

16、它们都 叫鱼呢?关于鱼你还知道一些什么?2. 提出研究问题教师出示并简介鱼类活体,安排学生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为下一步 研究活动做准备。师述:鲫鱼是鱼类的典型代表,它在外形上具有什么特点呢?请各小组 认真观察鱼的外形、身体外表长有什么、鱼鲤的形态等。同学们假设对鲫鱼其它 外形特点感兴趣也可以进展观察,观察之后将结果记录在“我们的发现表格里分小组进展观察、讨论、记录。小组汇报观察记录结果。教师小结,然后出示图片、展示课件或让学生对照水槽中的鲫鱼阅读 课文26页上图内容,认识鱼的各种鳍。你能根据鱼的外形特点,对鱼如何运动、怎样呼吸和运动,大胆做出 自己的推测和设想吗?怎样证明自己的推测3. 制定研

17、究方案教师出示并简介各种学具,告诉学生这些学具主要用于观察研究鱼的 运动和呼吸方式。各学习小组制定“鱼靠什么游泳、“鱼如何呼吸的研究方案和步 骤,预测研究结果。各学习小组汇报研究方案和预测,相互质疑、修改完善研究方案。4. 开展科学探究分小组按照研究方案先进展“鱼靠什么游泳”、“鱼如何呼吸的观 察研究,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在“我们的发现表格中。小组汇报实验观察记录结果。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展简要小结和讲评。第二课时1. 接上节课)开展科学探究你对鱼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用什么方法研究解决我们感兴趣的问 题?教师根据学生表述进展板书)。根据实际,各小组选择一项大家都感兴趣的研究工程,同时制定研究

18、方案和步骤。分小组汇报研究方案,相互质疑、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分小组对选择的研究观察工程进展研究,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小组汇报实验观察记录结果,集体讨论,统一意见。2. 总结及交流1)分小组归纳整理:“作为鱼类代表的鲫鱼在外形和生活、行为方式 上有哪些特点?2)拿鲤鱼及草鱼、团头鲂、峻鱼等家乡水池中常见鱼类进展比照,看 看鲤鱼有什么特点是它们共有的?3)分小组汇报“鱼类共同特点,各小组进展交流、辩论,将大家共 同的观点记录在课本空框中。3. 应用及实践:(1)出示各种水生生物图片实体或展示课件,区分出其中的鱼类,并能 分析说出其中原因。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增加一点相关内容供学生区分。自然水 域中生活着

19、许多动物,有的名称中还有一个“鱼字,如甲鱼、鲸鱼、鳄鱼、娃 娃鱼等,可它们不是鱼类;有的名称中没有“鱼字,可它们属于鱼类,如泥酬 海马等)。(2)课外在家长的带着下观察家乡池塘中各种鱼类的生活情况,看一看 除了课堂上所了解的鱼类特点外,还有哪些特点是鱼类共有的?及此同时通过现 场观察、比拟、取回水样研究、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等方法,了解池塘水质对池 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响(详见课本41页),填写“自由研究调查表。9蛙(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池塘群落第2课)教学目标1. 认识并识别蛙和蟾赊。2. 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两栖动物在外形、生活方式和个体发育 过程方面的共同特点。3. 能将两栖动物特

20、点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知道两栖动物的外形、 生活方式及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4. 能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语言、文字准确描述两栖动物的外 形特点、生活方式和个体发育过程。5.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及己有 的科学结论作比拟。自由研究第四单元 农田19常见的农作物20农作物及土壤21农作物及化肥22大棚蔬菜23防治病虫害自由研究1我们的身体(鄂教版科学五上第1课)教学目标1. 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不同的人生长情况有差异。2. 知道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有差异,女生从10岁开场,男生从12岁开 场生长速度加快。3. 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科

21、学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变化情况。4. 能通过实际的测量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规律。5. 乐于及同学合作,善于在交流中及同学分享研究成果。6. 在测量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体重身高测量仪或体重秤),皮尺,学生三、四年级体检表等。2. 学生准备:近期全身照,三、四年级生长情况数据记录表等。教学过程6. 乐于及他人合作及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7. 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两栖动物类别及行为作出判断和 解释。教学准备1. 两栖动物在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个体发育等方面的挂图或课 件。2. 水槽(或塑料缸)、塑料袋、毛巾或卫生纸。3. 青蛙和蟾蛛活体

22、。4. 各种其它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搜集关于蛙的事实材料,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蛙的图片或播放关于蛙的课件,让学生仔细观看后答复:你从中 知道了一些什么?关于蛙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此处可以将青蛙的种类、青蛙的 外形特点、行为方式、个体发育的相关图片或课件一次性展示播放)完,展示 或播放)过程中,除了背景音乐外,教师可以不对学生作任何讲解)。学生独立答复下列问题,教师将重要信息或学生有争议的问题,用词 组或短句板书在黑板上。此处不要求学生能正确表述关于蛙的知识结论。提出研究问题:蛙类具有什么共同特点,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了解它 们呢?2. 制订观察研究方案。分小组制

23、订活动方案。小组汇报活动方案。教师小结:为了了解蛙类共同特点,我们选择青 蛙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它的外形特点,研究它的捕食、游泳方式,了解它的生长 发育过程。研究方法按课堂上学生的表述灵活处理)。3. 开展科学研窕。各小组在讲台前方自主选择观察研究的青蛙活体及相关实验材料,按 照活动方案有组织地观察青蛙的外形特点、如何游泳,做璞足作用的实验,比拟 蝌蚪及幼蛙的不同。各小组汇报观察研究结果,集体交流订正。填写“我们的发现表格。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展简要讲评。第二课时1. 指导认识了解蟾赊。教师出示图片指导看书或播放课件。学生观看后讨论答复“蟾赊的身体有什么特点,它的生长发育过程是 怎样的,蛙和蟾蛛

24、有哪些共同之处?教师根据学生答复,将要点作为主板书板书在黑板中央。2. 总结及交流。蛙和蟾赊具有如此多的共同之处,因此生物家将它们归为了同一类动 物。那么它们及鸟类、鱼类等其它动物相比拟,有哪些是它们独有而其它动物不 具有的特点呢?_分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其主要特征。总结出一条就在课本上规定地方画一面小红旗。小组汇报,集体交流订正。教师对学习内容进展小结,讲评本课学习 情况。学生将其共同特点填写在31页课文中间的空框中。3. 应用及实践。看书31页下列图或由教师出示图片,播放课件,让学生区分其中的两 栖动物。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增加一些相关内容供学生区分。课外在家长陪同下考察家乡农田、草地、森林、

25、池塘、小溪中的两栖 动物,研究其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生长发育过程等并作好考察记录。10龟和鳖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池塘群落第3课)教学目标1. 认识并识别龟和鳖。2. 通过观察,记录并归纳爬行动物在外形、行为方式、繁殖等方面的共同特点。3. 能将爬行动物特点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知道爬行动物外形、行 为方式等及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4. 能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语言描述爬行动物外形及行为方式 特点,能归纳填写信息记录表,并通过比拟了解爬行动物共同特点。5. 乐于及他人合作及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6.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及己有 的科学结论作比拟。

26、7. 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爬行动物类别及行为作出判断和 解释。教学准备1. 有关龟和鳖的种类、外形特点、行为方式、繁殖等相关的挂图或课件。2. 水槽和水、筷子或木棒、毛巾或卫生纸。3. 龟和鳖的活体。4. 各种其它动物不一定为爬行动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1. 搜集事实材料,提出研究问题。出示龟和鳖的图片或播放龟和鳖的相关课件,让学生仔细观看,然后 答复:你从中知道了一些什么?关于龟和鳖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此处可将本课 所涉及知识的课件一次性展示播放)完,展示(或播放)过程中,除了背景音 乐外,教师可以不对学生作任何讲解)。学生独立答复下列问题,教师将重要信息或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板书

27、在 黑板上。提出研究问题:龟和鳖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应该怎样认识 和了解它们呢?2, 制订观察研究方案。分小组制订活动方案。小组汇报活动方案,教师小结:龟和鳖的特点包括外形特点、如何爬 行和游泳、受到惊吓时有什么反响以及它们如何繁殖后代等方面,研究方法按照 同学们的意见执行,研究结论由学习小组长有条理地进展记录,最后总结归纳。3. 开展科学研究各小组在讲台前方自主选择观察研究所需的龟和鳖活体及相关实验材 料,按照活动方案观察龟和鳖的外形特点、如何爬行和游泳、受惊吓时的反响等。 各小组总结归纳观察研究结果。4. 总结及交流。各小组汇报观察研究结果,集体交流订正,教师对学习内容进展小结,

28、讲评各小组学习情况。学生在课本33页中间表格中填写观察研究获得的信息。检查学习效果:生物学家为什么把龟和鳖归为同一类动物,并且起名 为爬行动物?5. 应用及实践。看书33页下列图或由教师出示图片,播放课件,让学生区分其中的爬 行动物。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增加一些相关内容供学生区分。课外在家长陪同下,考察家乡的农田、草地、池塘、小溪、森林等地 方的爬行动物城市学生可以参观动物园的爬行动物馆,请教管理员或抄录动物 介绍,有时机到农村旅游、参观、走亲访友时做有心人),观察研究其外形特色、 生活方式,如何繁殖等并作好记录。提醒学生千万注意平安。)10龟和鳖(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池塘群落第3课)教学目标

29、1. 认识并识别龟和鳖。2. 通过观察,记录并归纳爬行动物在外形、行为方式、繁殖等方面的共 同特点。3. 能将爬行动物特点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知道爬行动物外形、行 为方式等及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4. 能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语言描述爬行动物外形及行为方式 特点,能归纳填写信息记录表,并通过比拟了解爬行动物共同特点。5. 乐于及他人合作及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6.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及已有 的科学结论作比拟。7. 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爬行动物类别及行为作出判断和 解释。教学准备1. 有关龟和鳖的种类、外形特点、行为方式、繁殖等相关

30、的挂图或课件。2. 水槽和水、筷子或木棒、毛巾或卫生纸。3. 龟和鳖的活体。4. 各种其它动物不一定为爬行动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1. 搜集事实材料,提出研究问题。出示龟和鳖的图片或播放龟和鳖的相关课件,让学生仔细观看,然后 答复:你从中知道了一些什么?关于龟和鳖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此处可将本课 所涉及知识的课件一次性展示播放)完,展示(或播放)过程中,除了背景音 乐外,教师可以不对学生作任何讲解)。学生独立答复下列问题,教师将重要信息或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板书在 黑板上。提出研究问题:龟和鳖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应该怎样认识 和了解它们呢?2. 制订观察研究方案。分小组制订活动方案。小组

31、汇报活动方案,教师小结:龟和鳖的特点包括外形特点、如何爬 行和游泳、受到惊吓时有什么反响以及它们如何繁殖后代等方面,研究方法按照 同学们的意见执行,研究结论由学习小组长有条理地进展记录,最后总结归纳。3. 开展科学研究各小组在讲台前方自主选择观察研究所需的龟和鳖活体及相关实验材 料,按照活动方案观察龟和鳖的外形特点、如何爬行和游泳、受惊吓时的反响等。 各小组总结归纳观察研究结果。4. 总结及交流。各小组汇报观察研究结果,集体交流订正,教师对学习内容进展小结, 讲评各小组学习情况。学生在课本33页中间表格中填写观察研究获得的信息。检查学习效果:生物学家为什么把龟和鳖归为同一类动物,并且起名 为爬

32、行动物?5. 应用及实践。看书33页下列图或由教师出示图片,播放课件,让学生区分其中的爬 行动物。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增加一些相关内容供学生区分。课外在家长陪同下,考察家乡的农田、草地、池塘、小溪、森林等地 方的爬行动物城市学生可以参观动物园的爬行动物馆,请教管理员或抄录动物 介绍,有时机到农村旅游、参观、走亲访友时做有心人),观察研究其外形特色、 生活方式,如何繁殖等并作好记录。(提醒学生千万注意平安。)11池塘中的植物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池塘群落第4课)教学目标1. 认识家乡池塘常见水生植物。2. 观察植物外形,了解其生活环境,能将观察结果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建 立联系。知道其外形及生长方式及

33、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3. 了解更多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4. 能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能利用语言描述水生植物外形及生长方式 特点,能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依存关系。5. 乐于及他人合作及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6.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及已有 的科学结论作比拟。7. 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指导生活。8. 知道外来物种的引进有时会严重影响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造成重大的 环境改变和经济损失。教学准备1. 有关池塘植物的挂图、课件。2. 种植了池塘水生植物的生态缸瓶)、毛巾或卫生纸。3. 挺水植物标本。4. 供

34、学生观察、实验的水生植物。教学过程1. 搜集事实材料,提出研究问题。出示池塘中水生植物图片或播放相关课件,让学生仔细欣赏,然后答 复:你从中看到了一些什么?关于池塘中的植物你还知道一些什么?学生独立答复下列问题,教师将重要信息或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板书在 黑板上。提出研究问题:关于池塘中的植物,有什么问题你最希望了解?要了 解池塘中水生植物的外形特点,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2. 制订探究方案,开展科学探究。分小组制订活动方案。小组汇报研究方案,教师小结:为了便于相互合作及交流,大家最好 选择同一种植物进展了观察和实验,大多数小组在教师带来的植物中选择了菱也可以是别的植物),因此下面的观察就以观察菱

35、来展开,各小组在观察时要 按一定顺序对植物器官逐个进展观察,并将观察结果填写在“观察记录表上。各小组领取植物样本进展观察和记录。小组汇报观察记录结果,集体讨论订正。3. 对假设作出推断及猜测。提出假设,让学生推断事实结论:把菱也可以是别的水生植物)种 在陆地上的土壤里,你认为它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观察记录这种变化?这种变 化说明了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对假设作出合理推断。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布置课后实验任务。4. 应用及实践。有的物种在改变环境后不仅没有生长不良,反而大量生长繁殖,使原 来生活在这里的植物生长不良或死亡,动物无法生存,甚至引起物种消亡,成为 了具有极大危害的物种,教师出示图

36、片展示实物或播放课件。提出问题:池塘里凤眼莲生长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你还知道哪 些关于引进外来物种引起生态灾难的事例?学生答复,教师结合本地经历对学生的答复进展评讲小结。课外或双休日,在家长陪同下,观察家乡的池塘、水库、湖泊中生长 的各种水生植物,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生长方式及环境的关系,并作好相应记 录。12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池塘群落第5课)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用普遍联系的眼光对待池塘中生活的各种生物,初步形成池 塘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2. 进一步明白食物链的含义,知道池塘生物除食物联系外,还存在更为 重要的其它依存关系。3. 了解生态平衡对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37、和意义。4.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历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推断和解释。5.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及已有 的科学结论作比拟。6. 乐于及他人合作及交流,能用语言准确表述所观察的自然现象和自己 要表达的观点。7. 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 题。教学准备1. 池塘生物图片或课件)、池塘生物水族箱内养生物活体)。2. 反映池塘生物食物联系的录相(课件)。3. 反映池塘生物依存的课件。教学建议第一课时1. 对上一课安排布置的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进展检查和总结。上一节课课后,大家将水生植物种在陆地土壤中,通过观察研究你们 都有什么发现,这一

38、事实说明了什么?学生分组汇报,统一观点,教师小结。2. 复习己学知识,提出探究问题。复习已学知识:在前面的第一单元第6课谁吃谁中我们学到了几个新 的科学名词,如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语言进展解释?提出问题:树林中的生物之间存在食物联系,那么池塘中各种生物之 间有怎样的食物联系呢?这些池塘生物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教师 引导学生欣赏池塘生物水族箱,并播放相关录相课件)。3. 开展科学探究。学生欣赏池塘生物水族箱,欣赏池塘生物食物联系的录相课件)后, 答复下列问题,相互质疑,教师指导。分小组针对上述所见所闻写出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链,能写多少写多 少。同时讨论:“在食物

39、链中,如果某个链环上的生物灭绝了,会对整个食物链 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展简要小结和讲评。第二课时1. 接上一节课)开展科学探究。池塘中的生物之间,除了食物联系之外,还有其他的依存关系吗?教 师播放相关课件,学生欣赏后分小组进展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报告单 上。学生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订正。学生根据集体订正结果填写课本38页空框。2. 总结及推断:引导学生在小结“池塘中的动物和植物存在着哪些联系? 的根底上 推出“池塘群落定义。假设及推断:在池塘中,如果植物或动物灭绝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本环节可由学生独立思考答复,也可由学生讨论答复)。师

40、生共同学习和理解关于“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学习、 理解过程可结合池塘、森林等生物实例进展讲讲解明。3. 应用及实践: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明白关于“沙漠群落、“海洋群落、“森林 群落等其他生物群落的含义。课外选择一块草地,观察一下“草地生态群落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课外查阅资料或上网了解“沙漠群落、“海洋群落、“森林群落 等生物群落中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4. 单元“自由研究检查及指导对学生“了解池塘水质对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响”、填写“自由研 究调查表的进度、困难及解决方法等情况进展检查和指导。13做个小生态瓶(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池塘群落第6课)教学目标1. 能及小组同学合作制作简易的

41、科学探究所需的生态瓶,并对生态瓶中 生物关系作出科学解释。2.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及已有 的科学结论作比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正确修订自己的探究方案。3. 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所遇到的现象作出判断和解释,并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生活水平。4. 乐于及他人合作及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近两年来自己身体外部特征方面的数据、照片或其他 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1. 导入,交流一年来的身体变化情况。2. 测量并进展数据分析,制作生长记录卡。1)回忆四年级时对身体进展生长情况测量的工程和测量方法。(2)分小组进展合作测量,记

42、录测量数据。3)交流测量数据,分析自己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4)制作身体生长记录卡。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图表完成自己的 记录卡,也可以在科学笔记本上自我设计。3. 搜集整理35年级的身体测量数据,研究自己的身体变化。1) “我们测量了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后,通过研究数据就可以发 现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引导学生从数据变化的角度来观察身体的变化。(2) 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呢?”引导学生设计表格,整理 完成三、四、五年级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3) 分析数据记录表,发现问题。4. 比拟分析男、女生生长情况的差异。(1)整理男、女生比照分析数据表。2)讨论: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两个时期

43、内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3)科学预测自己未来一年的身体变化。5. 课外拓展。1)继续搜集关于自己身体变化的数据、照片等资料,检验自己的预测 是否科学准确。2)查阅资料,了解五年级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2林中的树(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一单元走进树林第1课)教学目标1. 生态瓶缸)样本或相关图片、课件)。2. 供学生实验所需的小型水生动植物及玻璃或透明塑料容器。教师课 前准备小型水生动植物,学生自备容器。农村学校可在教师带着下到浅水池塘或 水沟现场采集水生动植物。3. 清洁砂、水、水槽、毛巾或卫生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提出探究问题:复习引入:池塘生物群落是怎样保持生态平衡的?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模仿

44、自然界的池塘做一个简易的小生物瓶,要如 何选择水生生物种类?让学生拿出自备的容器,如果让你用手中的容器做一个小生物瓶,你 认为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出示生态瓶缸)样本,如果将生态瓶放在教室的讲台上,你认为动 植物能正常生长吗?为什么?2. 制订活动方案学生根据刚刚所见的生态瓶样本,分小组讨论制作小生态瓶应该准备 什么材料,按照什么步骤进展制作?小组讨论,将所需材料名称填写在39页空框中,制作方法和步骤记录 在草稿纸上。小组汇报。阅读课本39、40页制作步骤,及自己选用的材料和步骤进 展对照,补充遗漏的材料,更改不科学的材料。小组讨论课本上提示性语句所反映的问题:为什么生态瓶内要装沙? 为什么要选

45、择无污染的河水或池塘水,城市学生用自来水做实验为什么要放置2 4小时以后才参加生态瓶内?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为什么要选择小型安康的动 物?生态瓶制作完成后还应注意哪些方面因素来保证生态瓶中生物正常生长。分小组展开讨论。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订正、教师小结评讲。学生将讨论结果记录在课本40页空框内。3. 绘制生态瓶制作图学生根据所学,初步设计绘制小生态瓶设计图。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小生态瓶设计图,相互交流经历。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展简要小结和讲评。4. 课外参观实践学生参观水族馆、水族箱生态缸、掌中缸)销售店,向专家请教,查 阅书籍或网络资料,对自己小组绘制的小生态瓶设计图进展修改完善,将小生态 瓶设

46、计得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第二课时1. 分小组制作小生态瓶。学习小组各成员讲述参观实践活动所见所闻。发表自己修改设计图的 意见。教师展示水族馆、水族箱生态缸、掌中缸)相关图片或播放录像(课 件)。小组讨论修改设计图。各小组汇报修改小生态瓶设计图的内容和原因,相互取长补短。各小组有秩序地在讲台前方不同位置领取不同的材料。分小组按制订的方案和设计图有步骤地制作小生态瓶,教师巡回参及 制作活动,对有困难的小组适当指导。2. 交流和讲评。做好了的小组展示给大家看,大家认为合格者,该小组所有同学可以 在课本上规定地方画三面小红旗。评选小生态瓶设计得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的 小组,该小组所有同学可以画四面小

47、红旗。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展简要小结和讲评。3. 课外实践活动安排。每位同学由家长陪同,在家乡池塘采集小型安康生物活体和无污染水制 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生态瓶,保证水生生物存活一周。4. 安排准备“自由研究”课堂教学对学生“了解池塘水质对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响”、填写“自由研 究调查表的进度进展抽查,要求学生下一节课将“自由研究”调查表带来。14水泥及沥青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三单元公路第1课)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 影响。2.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 的物质。3. 能在水泥及沥青变化实验中进展科学的实验设计和

48、细致地观察。能够 有根据地预测并体会到及同学合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少量的水泥及沥青,烧杯,水,计时表,小铁锤。教师可另备酒精灯、 蛆锅、蛆锅钳。教学过程:一、引出问题先介绍在铺路架桥等活动中,人们通常会使用到水泥及沥青,然后请学 生说说关于它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并仔细留意学生讲到的各种己有认识,有些 学生巳经说到的可能会在后面的教学中用到。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在生产中 是如何使用它们的也谈一谈,从而引出后面的教学。二、开展观察和实验第一步:教师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教师出示为各组准备好的观 察材料及工具,了解水泥及沥青本来的“真面目。第二步:以水泥为例,研究参加水之后的变化。可以先让学生

49、预测水泥 在参加水搅拌后可能出现的情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 展实验完善,重点是引导他们在不同时间段如何观察水泥的变化,并做好记录。第三步:组织学生进展讨论。通过对实验中不同时间段水泥变化的观察,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积累的对枯燥后水泥的认识,或出示教师课前制作的水泥块, 展开讨论:枯燥后的水泥还能回到原来的粉末状水泥吗?三、认识可逆变化过程及不可逆变化过程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沥青的加热过程:固态的沥青被加热后, 会改变原来的形状,形成可以流动的液体,待温度降低后,它又会复原成原来的 固态。从而比拟这种变化及前面水泥的不同。在此根底上,给出可逆变化过程及 不可逆变化过程的

50、根本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及水泥和沥青变化类似的例子,并说说人们是 怎样利用的。在学生列举时,教师应不满足于学生仅仅讲出事例本身,而是要求 他说出更加细致的变化来。在此根底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物质的变化过 程中,有的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有的变化后生成了新的物质。最后,要求学生 按这两类给列举的变化分类。15盘山公路(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三单元公路第2课)教学目标1. 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在生活生产中的使用。2. 进一步学习如何进展比照实验,并自觉地在实验中做到及同学默契配 合。3. 通过辨析斜面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到科学原理无处不在。教学准备关于盘山公路和教学图片

51、、资料。各实验小组准备测力计或橡皮筋、长 短不同的木板、带有牵引小环的物体、四方的木块或字典,用于搭建同一高度 斜面)。第一课时一、认识盘山公路,提出问题先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盘山公路的特点。从山底到山顶, 没有直接修成一个直线的斜坡,而是在山间绕来绕去,形成“盘山之状,谓之 盘山公路。自然地,提出本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要修成这个样子?提出问题后,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通常学生都会谈到涉及坡度不一定是用这个说法)的 理解,教师那么可以适时地介绍坡度的概念,为后面的教学扫除理解、表达上的 障碍。如果学生理解盘山公路这个“变形的斜面有困难,就及时引出第二个 生活中的事例,利用搭起的斜

52、坡往汽车上搬运重物。要通过寻找更多的例子作支 撑,帮学生理解。二、研究斜面首先,要让学生推测斜面的作用。通过对利用斜面往汽车上运输重物, 更好地帮学生推测斜面的作用。必要时,可以通过制作课件演示,把盘山公路“拉 直,就可以得到一个坡度更小的、从山底到山顶的斜面,从而区别直接由山底 到山顶的斜面。然后提示学生把推测结果记录在书中的相应位置。其次,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要根据实验室现有的材料,或要求学生 自备的材料,设计不同坡度的斜面,并明确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如怎样做实 验记录表;做直接提升重物的实验,看测力计的读数;做坡度不同的斜面固定 斜面的最高点,使用不同长短的木板搭建),做沿着不同坡度

53、斜面提升重物的实 验;如何读数等。实验方案不明确,就会影响到后面展开的研究。但是,正如教材说明中所述,本课的实验材料在组建斜坡时有多种组合 方式,如果学生提出来,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设计进展实验, 如果探究的充分,一节课的时间显然不够。这样,教师就应该按照教学的实际情 况,对课时的划分做灵活安排,不要过于拘泥于原有教学设计。各小组开展研究时,教师应放手让他们自主实验,随时了解他们在实验 过程中的发现。三、分析讨论斜面的作用先组织学生分析各组研究得到的实验数据,在小组内进展讨论,然后在 全班进展交流。在分析实验数据时,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直接提升重物及使用 斜面提升重物作比拟,一是

54、使用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同一重物的比拟。如果出现个别组数据及其他组分析的结论不吻合,那么可以让他们谈谈 自己的做法,让其他小组用自己在实验中的经历进展解释,必要时可以让这个小 组重新演示。四、分析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先让学生解释盘山公路以及利用斜面往汽车上搬运重物的理由。然后让 学生对生活中运用到斜面的事例进展分析。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斜面的相关内容已经根本完成。开展第二课时的 教学,主要是想通过学生的参及和体验,增强对斜面原理的形象理解。比方体验直接登上约1米高的平台,然后用木梯搭成斜面,到达同样的 平台,比拟有什么不同。又如使用木梯到达同一高度的游戏,把木梯按照坡度大 小不同设置成几组

55、游戏,让学生体验用力的情况。或者教师设计包含有斜面原理 知识在内的目标游戏。16桥(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三单元公路第3课)教学目标1. 知道不同形状的桥梁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在承受力、特点等方面并 不一样。2. 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历、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体会到模型的制作在生活生产中的积极意义。3. 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4.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桥的模型。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桥的图片,每小组准备两个木墩,6张左右硬卡片纸,一次 性杯子,假设干围棋子。制作桥的模型时,学生按自己的设计准备相应的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激趣先引导学生观察教

56、材中展示的各种各样的桥,让学生讲一讲对桥的认识。 然后提示他们说一说家乡周围有哪些桥,这些桥都有什么特点和用途。通过生动 丰富的学习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这一 过程中,就会感受到栩栩如生的桥的不同构造和特点,感受到桥梁的美。在学生讲过所见到桥的情况后,请大家思考:如何给这些桥分类,认识这些桥有 哪些一样及不同。最后引到认识桥有着不同的形状及构造上来。二、研究桥承受力直接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不同形状构造的桥承受力会有什么不同?让学 生猜测各种桥的构造可能有哪些科学道理。这些预测是否正确?需要组织学生制作桥的模型进展验证。在各组提出 自己的实验方案后,学生自由实验,

57、验证自己研究的桥。教师参及学生实验研究。 最后汇报研究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在此根底上,通过对桥的观察、分析比拟、整理,归纳认识不同形状及 构造的桥在承受力方面有什么异同。三、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利用所学知识,思考:己经对桥的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 了解,知道了各种构造的桥的受力情况及它们的科学性,你能运用你学到的科学 知识设计一座新桥吗?第二课时本课主要是制作桥梁模型。让学生设计制作桥,是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综合应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先组织各小组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同时让其他组对他们的方案进展质 疑和建议。如果有学生在课前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了桥的相关知识,也不妨让他们 讲讲。接着,

58、让各小组按设计的方案制作桥的模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行 探究科学的精神,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为学生提供充分 的探究时间及空间,强化学生主动参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留些时间让学生进展展示、评价。不仅是对桥的承受力进展检验, 还要兼顾制作的工艺、美观,以及小组间相互合作的情况等。因此,教师和学生 研讨、制定一个怎样的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17车的运动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三单元公路第4课)教学目标1. 通过以玩具汽车为载体的学习,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 和快慢等。2.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玩具小车的运动,并倾 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及评议。3. 在

59、描述玩具小车运动时,愿意及同学进展合作及交流。教学准备玩具小车,记录表。教师另可准备用于讨论公路汽车运动的动画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组织学生观看公路上汽车繁忙往来的录像片,或安排几个会骑自行车的 同学在球场上按“剧本模拟演绎,让其他学生进展观察。然后布置观察任务: “从哪些方面来描述,才能使别人准确地了解某一辆汽车或指定的某一位同学的 运动情况然后组织学生答复,并提示他们把主要的描述内容记录在书中的空格处。二、小组研究教师直接指出,本课将利用玩具小车来模拟车的运动,并学习如何科学 地描述运动的物体。各小组先讨论准备怎样开展研究,教师重点提示两个问题:一是观测前 的准备,一是准备采用何种方式

60、进展。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应有意地突出这两点。 有两种方式进展“游戏可以选择:一是小组的全体同学一起做、一起说;二是 把组内同学分成两组,一局部同学设计、控制车的行进,其他同学描述,然后交 换角色。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应该提示 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接着在全班进展交流,描述小汽车的运动。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教师 可以有意识地把他们交流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供后面的讨论所用。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刚刚同学们在交流时所 站的角度、观察对象、运动情况都不一样,但描述其运动时,主要都是从哪些方 面进展描述的呢?让学生从黑板上板书的记录要点中

61、寻找共同点,从而梳理出描 述运动物体的一般要素。三、总结、运用再次组织学生观看公路上汽车繁忙往来的录像片,或安排几个会骑自行 车的同学在操场上骑自行车,再来描述,比拟及课前描述的差异,体会到学习的 成果。18自行车鄂教版科学五上第三单元公路第5课)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自行车的齿轮原理,知道齿轮是轮轴的变形,使用齿轮可以 提高工作效率。2. 知道杠杆、斜面、滑轮、齿轮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机器是由这些简单 机械组成的。3. 能在探究活动中提出大致思路,认识到齿轮有不同的咬合或连接) 情况,知道齿轮间不同的咬合或连接)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4. 通过对自行车所包含的相关机械的分析,体会到对事物的分析常用到 “局部一整体或“整体一局部的方法。教学准备机械实验盒,自行车实物,实验记录表。教学建议第一课时一、提出研究问题先组织学生谈谈对自行车各部件的认识,如自行车车把利用了轮轴的原 理,自行车把手利用了杠杆的原理。然后重点让学生谈谈对自行车齿轮的认识, 并推测它在自行车的运动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尤其是齿轮齿数不同所起的作用O 学生通常会认为它主要起到了传动的作用,却不会意识到由于齿轮数的不同,可 以灵活地改变其转速。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