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五下科学新教科版第四单元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70859430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40.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小学五下科学新教科版第四单元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小学五下科学新教科版第四单元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小学五下科学新教科版第四单元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五下科学新教科版第四单元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五下科学新教科版第四单元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docx(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麟湖小学(科学)学科备课纸教学内容4-1温度与水的变化备课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时间教材或学 情分析【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要求组织主题 明确、结构严谨、体验深刻的探究活动,观察给水持续加热、停止 加热和继续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和形态发生的变化,根据实验现 象,分析水的温度、形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 的学习和探究。本课要求学生学会定量地描述温度,实验中他们能 够发现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 度为100。此外,温度变化会造成水的形态变化,可什么导致了 水的温度变化呢?为什么持续给水加热直到沸腾,停止加热后,水 不再沸腾,而且温度下降呢

2、?通过思考温度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 学生了解到温度变化表示了热量在传递,完善“热量变化导致了物 体温度变化,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到科学 探究的乐趣。【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直观感受到各种冷热变化,比方气温、水的 冷热等,但是学生对于热现象的理性认识却很少,对温度变化等热 学基本概念的关注和探究也相对较少。学生知道物体冷热的程度可 以用温度表示,热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但并不 明确热可以造成物体形态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对“温度”“热量” “内能”这三个重要科学概念容易混淆,概念的建构相对模糊,概 念之间的关系出现错误。作为教师,要更多认识和关注学生学习中

3、的各种想法,找出学生持有的错误解读,组织主题明确、结构严谨、 体验深刻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探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水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形态变化取决于 温度等。2 .理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 化。3 .分析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情况,知道水的凝固点和沸点。 科学探究目标1 .尝试从事物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中提出可以探究的问 题。2 .基于所学的知识,对研究问题做出假设,说明假设的依据。3 .制订比拟完整的探究计划,用酒精灯、三脚架等组成加热装置, 开展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探究活动。4 .通过持续加热和停止加热,记录水沸腾后的温

4、度变化和形态变 化,用证据窗上都会出现水珠,两者的水珠是在车窗的()外表。A.夏天在内外表,冬天在外外表B.夏天在外外表,冬天在内外表C.都在内外表D.都在外外表【板书设计】水的蒸发和凝结蒸发(吸热)水 今蒸气凝结(放热)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凝结得越快。记录单1: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记录表记录单2:水蒸气凝结过程观察记录表烧杯内加冰块烧杯内加冰块和盐教学反思2.加食盐前后,我们观察到烧杯内的温度是怎 样变化的?水的凝结现象是怎样的?麟湖小学(科学)学科备课纸教学内容4-3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备课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时间教材或学 情分析本课内容由三局部组成:第一局部一一聚焦,

5、聚焦问题“热水 是怎样使牛奶由凉变热的”。第二局部一一探索,首先让学生根据已 有生活经验对聚焦问题表达自己的预测;其次是让学生进行“温度 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会怎样变化”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 直观地观察到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后温度的变化。第三局部一一研 讨,在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对以下问题 的看法,“凉水温度是如何变化的”“热水温度是如何变化的”“温度 变化是怎样引起的”,希望学生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热在温度不 同的物体间进行传递。作为热单元的第3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节课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了从单一物体吸收热量带来的变化, 本节课进一步观察热在温度不同的物

6、体间的传递,从而建构“热通 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趋向平衡”的科学概念。【学情分析】许多学生都有过热牛奶的经历,他们知道冷的物体和热的物体 接触后,可以使冷的物体变热,热的物体变冷。但是很多学生不知 道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的过程实质是热的传递过程。在本节课 的学习中,学生将观察到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过程中的温度变 化,思考热量的传递。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2 .两个物体在发生传热的条件下趋向于热平衡。3 .热通常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生活中存在各种热 现象。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基于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探究。2

7、 .通过测量获取证据,根据温度变化的记录,制作折线图。3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运用分析、比拟、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 的结论。4 .获取多个证据支持提出的观点,尝试多种方式认识事物。科学态度目标1 .形成对事物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 .当发现事实与自己想法不同时、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3 .在进行多人合作时,主动在小组内沟通交流。4 .能运用探究的证据进行信息加工,科学地表述探究的规律。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知道观察工具的精密化能使研究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2 .理解温度计能测量温度是应用了科学的规律。3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开展的动力。教学 重难点重点

8、:能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难点:理解两个物体在发生传热的条件下,能趋向于热平衡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大烧杯、60c左右的热水、凉水、试管、温度计、铁架 台、温度计夹子、温度变化记录表、感温纸带或感温粉末、学生活 动手册。教师准备:感温纸带或感温粉末、教学课件等。教学预案含作业与 板书设计一、聚焦1 .教师出示图片:我们把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牛奶浸 泡在热水里。2 .提出问题:热水是怎样让牛奶由凉变热的?3 .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 来证实我们的猜测?4 .板书课题: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二、探究1 .冷水放入热水中,怎么来证明冷水变热了呢?(冷 水和热水不能混合起

9、来)2 .我们能用什么工具来证明你的观点?(使用温度计, 可以更加直观的测量温度)(1)把冷水和热水分开放置,冷水放在大试管里,热 水放在大烧杯里。(2)在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置温度计(尽量选择规格 一致的温度计)。(3)分别记录冷水和热水的起始温度。3 .冷水的温度会一直上升吗?(开始思考,冷水的温 度一定存在一个最高点,它的热量是从热水地方来的, 一定不会超过热水)(1)冷水温度计一定会上升了吗?它是由什么引起 的?(2)冷水温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3)冷水的温度最后会变成多少?4 .热水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它的热量被冷水吸收 了)(1)热水的温度计下降了吗?它的热量去哪里了?(2)热水的

10、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3)热水的温度最后会变成多少?5 .设计实验:如何做这个实验?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需要老师提供那些帮助?实验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如何记录?(1)材料准备:大试管,大烧杯,两支规格相同的温 度计,海绵泡沫,冷热水,铁架台。(2)大试管里面倒入冷水,测量并记录起始温度。(3)大烧杯里面倒入热水,测量并记录起始温度。(4)为了读数准确和方便,仪器要用铁架台进行固定。设计意图 修改与调整将冷牛 奶浸泡在热水 中的图片可以 让很多同学回 忆起热牛奶的 经历。冰箱里 冷藏的牛奶, 浸在热水里, 可以让牛奶从 凉变热,这就 涉及到热量的 传递,科学问 题源自生活, 激发学生思考 温度

11、不同的物 体间相互接触 可能存在着热 量的传递。让学生先 交流和预测温 度不同的物体 相互接触的温 度变化,希望 学生能注意到 试管里冷水的 水温变化以及 烧杯中热水的 水温变化,两 者的温度最终 会趋向一致。 引导学生直接 观察温度变化 的过程,可以 帮助学生理解 热量在不同温 度的物体间的 传递。6.组装实验器械,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1)每两分钟进行一次温度的测量,记录到记录表中, 并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绘制,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和趋 势。(2)猜测一下,如果等到明天早上,大试管里的水和 大烧杯里的水温会怎样?(3)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大试管里的水和烧杯里的水 温度都变低了呢?你知道为什么夏

12、天会感受到热,而 冬天却会感受到冷了吗?三、研讨1 .记录并展示。(1)在小组完成实验探究后,要做好记录,画出凉水、 热水温度变化的折线图。(2)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探究过程的照片, 以及探究的数据和折线图。2 .汇报交流。(1)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记录表,交流探究实验后的 发现。(2)引导学生交流:凉水温度是如何变化的?热水温 度是如何变化的?温度变化是怎样引起的?(3)教师引导提问:凉水的温度会-一直.上升吗?热水 的温度会一直下降吗?3 .小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趋向平 衡。四、拓展1 .科学家对于感温材料的研究(儿童平安勺)2 .出示火警报警器(让孩子们知道,

13、随着科技的开展,我们一直在努力 的探究不同物质温度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 3.提出问题。除了温度计,我们还有什么方法来感知温度的变化?4 .演示观察。教师出示感温纸带、感温粉末以及温度传感器等。 教师演示:使用感温粉末、感温纸带或者温度传感器 来探究凉水与热水的温度变化。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5 .课外探索。学生可以在课外继续开展这样的探索活动。五、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只要是温度不同的 物体相互接触,热量就会从高温的物体传递给低温的 物体,当两个物体之间温度相等后,温度就不发生变化了。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1 .课后背抄知识点.课外练习:【作业设计】1

14、.当我们把20的冷水和60的热水放在一起 后,我们会发现()A. 20c的水的温度会一直上升60的温度会一直下降B. 20C的水温度先上升,后下降到室温相同D.热水的温度先下降后上升2 .在炎热的夏天(室外接近37),我们经常会 使用电风扇,以下关于电风扇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电风扇吹来的风把身体的热量带走了B.电风扇吹来的风把身体上的汗带走了,汗水吸 走了身体的热c.电风扇能让周围的空气温度降卜.来D.电风扇能让人体的温度变低3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从外面回家洗手,会感觉 到放出来的自来水是热的,但是在夏天,放出来的自 来水是冷的,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因为冬天的自来水比夏

15、天的自来水热B.因为冬天人体的温度比夏天的冷C.因为冬天自来水的温度比人手外表的高,而夏 天自来水温度比人手外表低D.因为冬天的自来水比夏天的自来水冷【板书设计】网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凉水冷一热热传递热水热f冷趋于平衡一 和环境温度相同 记录单一:温度变化记录表凉水温度热水温度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12分钟14分钟记录单二:温度变化折线图教学反思教学内容4-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备课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时间教材或学 情分析【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4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 学生己经探究了与水有关的温度变化实验。知道热量可以从一个物 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热可以从温度较高的物体(热水

16、)传向温度 较低的物体(冷水)直到热平衡。那么,热在同一个物体中会是怎 样传递的呢?热在金属中的传递又会是怎样的呢?由生活情境导 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一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探索局部分 为三个环节:一是设计单一变量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麟湖小学(科学)学科备课纸二是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分析比拟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三 是观察更多金属的热传递。拓展局部主要是认识热传递的其它方式。【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学生对“热”现象已有切身的体验。在前一课中, 学生也知道热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至热平衡。在本课中, 学生主要观察和探究与“热传导”相关的问题。在金属条的一端加 热,另一端是否会

17、热起来,通过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 和方向。让学生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 程和方向。通过综合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热传导过程中的 共同特点,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热量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 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为下一课“热在水中的 传递”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2 .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3 .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 低的物体。科学探究目标1 .从事物的结构、变化的角度获取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 .交流与制定比拟完整的探究计划,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3

18、.交流一个研究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4 .运用分析、比拟、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科学态度目标1 .形成对热传递的变化及相关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 .分析热传递的原因,养成以事实为依据的意识。3 .在小组合作时,积极沟通与交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意见。4 .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通过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热传递的一些特点。2.描述各种各样的热传递和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 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中的传导过程和方向。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在金属中 传导的。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铁架台、铁夹子、金

19、属条、酒精灯、火柴、湿布、护 目镜、金属圆片、火柴、蜡烛、感温油墨、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热的传递方式班级记录表、课件等。教学预案 含作业与 板书设计一、聚焦:(预设5分钟)设计意图材料准备:水杯、金属勺修改与调整1.创设情境,研讨:氏舞曹金属勺变烫的配备热糖水,一生搅拌(预设:发现勺柄烫):生活经脸,唤(1)金属勺的这一端并没有浸入热水中,它怎么 起学生的前概来检验自己的假设,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5.对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科学态度目标1 .形成对热量与水的温度变化、形态变化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 趣。2 .通过长时屡次的测量和记录,养成认真仔细的实

20、验态度。3 .树立用证据说话的意识,能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4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主动研讨与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 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存在。2 .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3 .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教学 重难点重点:观察给水持续加热、停止加热和继续加热过程中,水的 温度和形态发生的变化。难点: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温度、形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 温度计夹子、热水、护目镜、湿布、记录单等。教师准备:水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课件资料,学生活动手册。教学预

21、案 含作业与 板书设计一、聚焦L出示情景图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以三种形态 存在着。提问一:图片中的水以哪些形态存在?提问二:水的这些形态会发生变化吗?2 .师生交流后进行小结:自然界的水是以不同的 形态在循环运动着,很多生物依靠环境而生活,自然 界的事物是相互关联着的。3 .教师弓1导学生思考:这些水在自然界里运动着, 水的形态在发生着变化,水的形态发生变化与什么因 素有关?引导学生提出“给水加热”“让水变冷”等想法, 充分展露学习热学的前概念。二、探索1 .活动一:梳理水形态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1)聚焦问题:水形态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学生提出:水形态的变化与温度有关,水受冷结 冰,水受热变成

22、水蒸气。(2)提醒学生回忆并说一说:水结冰的温度,水沸腾 的温度。(3) 组讨论:水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水的形态可能 会发生什么变化?(4)揭示课题:温度与水的变化。(板书)设计意图 修改与调整用图片展 示自然界中的 水以三种形态 存在着,引导 学生回忆自然 界中有不同形 态的水。通过 让学生思考水 的形态是否会 变化,引导学 生回顾三年级 学习的“水沸 腾后变成水蒸 气,水凝固后 变成冰”等实 验。通过让学 生思考“水的 这些变化跟什 么有关” ?给水持续 加热,观察加 热后水的温度 和形态变化, 对于五年级的 学生来说是容念“热可以在 温度不同的物 体中传递”,启 发学生思考在 同一个物体内

23、 热传递的过程 和方向。让学生先 交流和预测热 在勺柄中的传 递过程,希望 学生能注意到 勺柄中的温度 变化,对理解 热传递的方向 性有一定的铺 垫。其次,开 展“热在金属 条中的传递” 实脸和“热在 金属片中的传 递”实脸,希 望学生直观的 看到热在物体 中的传递过 程,对热量的 传递过程和方 向有一定的启 发。也变烫了呢?交流想法。(2)如果勺子上有A、B、C、D四个点,热是怎 样传递的呢?2 .谈话:热真的像你们说的那样传递吗?今天我 们就试着来研究热在金属中到底是怎么传递的。3 .板书课题:热在金属中的传递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铁架台、金属条、酒精灯、火柴、金 属圆

24、片、感温油墨、砂纸刷子、学生活动手册等(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L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直观地看到热在金属勺上 的传递过程?出示材料:着重介绍感温油墨4 .交流研讨,设计实验5 .猜测:热在金属中是怎么传递的?(学生说猜 测理由)6 .明确实验要点(油墨颜色的变化)和考前须知 (PPT出示:注意加热点;观察到现象即可熄灭酒精 灯,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单;听到音乐,整理器材;注 意:不要触摸加热的金属棒)7 .小组实验,及时记录。8 .研讨:你能具体说说热传递的过程吗?说一说 你们观察到的现象。(预设:给金属条一端加热,热 从金属条的这一端向另一端传递;给金属条中间加热, 热从金属条的中间慢慢的向两端传递

25、)9 .小结:在金属条的一端和在金属条的中间加热 一样,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 .提问:把无数根细小的铁棒组合起来,它就成 了铁片,如果在这张圆片的边缘或中心加热,热又是 怎样传递的呢?2 .猜测3 .研讨交流4 .明确实验要点(油墨颜色的变化)和考前须知 (将涂有油墨的金属面朝上;加热时,金属片保持水 平,观察到现象即可熄灭泗精灯;实验结束后,将金 属片放在白纸上冷却;听到音乐,整理器材)5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所得。6 .研讨:从金属片边缘加热,看到了什么现象? 从金属片中心加热呢?7 .小结:你能说说热在金属片上是怎样传递的 吗?

26、(预设:在金属片的边缘加热也是从较热的局部 传向较冷的局部)(三)热在更多金属中的传递L视频:出示热在其他金属中的传递8 、小结(预设:3分钟)1 .不管是金属条还是金属片,热的传递都有什么 共同的特点?2 .小结:像这样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 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局部传递到另一 局部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3 .现在你能解释没有浸入热水的勺柄一端为什么 热起来了吗? (PPT出示热传递方向的动画)4 、拓展(预设:2分钟)1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预设:炒菜、 做饭、热水袋、电热毯等)2 .认识热传递的其它方式:阅读“热的传递方式” 资料。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堂

27、练习2 .背抄知识点3 .课外练习【作业设计】通过归纳和梳 理,进一步比 较热在金属条 和金属片中传 递的异同点, 在比拟的基础 上,学生认识 到热量的传递 有一定的方向 性,通常热从 温度高的物体 传向温度低的 物体,或从温 度高的局部传 向温度低的部 分。在知道“热量 的传递有一定 的方向性,通 常热从温度高 的物体传向温 度低的物体” 的基础上,了 解热有热传 导、热对流、 热辐射三种传 递方式。1.热在金属圆片上的传递方向是(A.向一个方向B.向两个方向加热点C.向各个方向D.无法确定2.在生活中,人们常用铁锅来烧菜,铁锅主要通过()方式把热量传递给物体。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

28、对流D.无法确定3 .这是一条呈“S”形的铜条,在H点处用酒精灯 加热。A、B、C、D、E、F各点上的蜡烛会先后熔化。 请写出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地(泡()( 退() ()CH【板书设计】4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一7热()存、冷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由一端向另一端传递 由中间向两端传递 由中间向四面传递 温度rs温.度低(热)(冷)【记录单】推测热在金属条 意图或文字记录。日期:、金属片中的传递路径,并用示热在金属条中的 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 传递(1)热在金属片中的 传递(1)教学内容4-5热在水中的小F递备课时间课型新授教

29、学时间教材或学 情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供人 F=3r=q tv 1/- 匚第5课。在上一 1.AZ51、VK的教学中,E本课,学生3台匕诲户h仅1 Mn田仲/用中押 但 田11:花展3十1以瑞? 1W弓 31乂人一i口 hh ;,Hi 的什一* * *_卜的方式传班的。处也六习生八口戏口U 口如 J%, 中 J 、4也工 LHP, 体,进一步推想出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最后了解 中的应用。巨H匕II/刃HJ物 总对流在生活教学反思麟湖小学(科学)学科备课纸探究活动共分两个局部,一是探究试管中发生的对流现象,二 是探究烧杯中发生的对流现象。同时,在教科书中还拓展了冬天在 房间使用取暖器时,

30、房间里空气是怎样变热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 自主研究画出空气受热后的运动路线图。在研究水的对流实验中, 使用了不同的方式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认识水的对 流,整个探究活动也因此显得生动有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望。【学情分析】不少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热可以在温度 不同的物体间进行传递,也可以在同一物体中由温度高的一端传递 到温度较低的一端,即热传导。但是,对于在水等液体中,热究竟 是如何传递的?学生的概念还很模糊,体验也不多。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2 .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 执。J八、o科学探究目

31、标1 .能够熟练操作热对流的实验;运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2 .能够熟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 更好地完成认知;运用掌握的科学知识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3 .制订比拟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4 .运用分析、比拟、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科学态度目标1 .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 .能和别人一起合作交流,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反思、调整 自己的想法。3 .形成从不同角度提出研究思路的习惯,愿意采用新的方法完 成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明确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需求是科技开展的动力。2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开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

32、重难点重点:掌握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一一热对流;了解热在其他液体中 也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难点:熟练操作热对流的实验,并能够运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 果。即:热对流的形成机制,冷水受热后,密度变化而向上运动。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试管、大烧杯、滴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铁架台、试管架、感温粉末、红墨水、清水、湿布、护目镜、实验 记录表。教师准备:热在水中传递的课件资料,学生活动手册。教学预案含作业与 板书设计设计意图 修改与调整 通过让学生回 顾在生活中接 触到的烧开水 现象,引导学 生思考热在水 中是如何传递 的。学生在上 节课学习了热 在金属中传递 方式,他们可 能会把这个认 识迁

33、移到热在 水中传递上, 在生活经验和 知识积累的基 础上聚焦“热 在水中是如何 传递的”这个问题。水是无色透明 的,在实脸前 需要重点探讨 “怎样观察清 楚水中热的传 递”的问题, 学生很容易联 想到上节课借 助的感温油 墨,教师适时 提出感温粉末 或者红墨水的 使用。在实脸 中,学生还观 察到水会流 动,这与上节 课的金属传递 热的情况有所 不同,要指导 学生在实脸中记录好。一、聚焦:热在水中的传递(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试管、水、铁架台1 .提问:同学们都有过烧水的经历吧?老师今天也带 来了三分之一试管的水,如果用酒精灯给它加热,水 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预设:温度会慢慢升高,水越 变越热,

34、最后沸腾).分发画图记录单提问:(1)水在变热的过程中,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2)你能用箭头在这张图中表示吗?2 .收集不同猜测,引出课题:热在水中的传递.讨论:(1)如何证明哪种观点是正确的?(预设:实验加热 试管,观察热在水中的传递情况)(2)怎样才能清晰地看到热在水中的传递过程?(预 设:加有颜色的物体,如红墨水、颜料、高镒酸钾固 体等)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水、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烧杯、 三脚架、石棉网、高镒酸钾固体、学习单(一)观察热在水中的传递.观察热在试管水中的传递(1)教师介绍方法(视频演示),学生四人一组,尝 试加热试管,仔细观察加热过程中,热

35、在水中的传递 情况。(2)将观察到的水的传热情况用箭头的方式记录在记 录单上。(3)交流研讨:热在试管水中是怎样传递的?(预设:底部的冷水变热后向上流动,上面的冷水向 下流动补充继续加热;不断循环,直到整个试管中的 水都变热直至沸腾。)(4)提问:如果换成更大的容器(烧杯等),并在容 器一侧加热,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还会一样吗?1 .观察热在烧杯水中的传递(1)教师介绍方法(视频演示),学生四人一组,尝 试在一侧加热烧杯,仔细观察加热过程中,热在水中 的传递情况。(2)将观察到的水的传热情况用箭头的方式记录在记 录单上。(3)交流研讨:在烧杯底部的一侧加热,烧杯内的水都会变热吗?热是怎样传递到这

36、杯水的各个局部的? (预设:底部的冷水加热变热后向上流动,上面的冷 水向卜流回加热点补充继续加热;不断循环,直到整 个烧杯的水都变热直至沸腾。)(5)小结:水在加热过程中,与加热点接触的水会先 热起来,受热后水向上流动;上面的冷水又会向下流 动补充进行加热,变热后又向上流动,不断循环,直 到水全部变热并沸腾。我们把这样热在水中的传递情 况叫做热对流。(二)观察热在其他液体中的传递.提问: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那在其他 液体中,还会以对流方式传递吗?说说你的理由。(预 设:也会以对流的方式传递。它们都是液体,都会流 动,有一些相同的特征。)1 .教师出示白醋和酒精两种液体,结合课前录制视

37、频, 观察热在这两种液体中的传递情况。2 .学生观察比拟热在白醋、酒精中的传递情况与在水 中是否相同。(预设:白醋和酒精中,热也是以对流的 方式传递的).教师讲授:液体的对流,了解液体都是以对流的方 式传递热的。三、拓展(预设:3分钟).提问:热在金属中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热,在液体 中以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热,那在空气中,热会怎样传 递呢?(预设:热在空气中会以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热, 因为空气与液体都会流动)1 .课后寻找资料或自主实验探究。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 式传递的。在课后,同学们可以探索更多液体中热传 递的奥秘。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

38、1 .背抄知识点.课外练习【作业设计】1 .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试管底部,试管中的水是如何传递热量的()因为水是流 体,会流动, 所以跟金属中 的热传递不一 样。在研讨中, 根据热的传递 方向和水的运 动的情况,师 生研讨小结出 三点情况,学 生达成共识 后,明白了水 中的传热方式 是热对流。本环节通过生 活中煮汤圆的 视频资料,引 导学生深入理 解水中的传热 方式为热对 流。探究学习 可以继续迁移 到各种流体, 如,空气是无 色透明的,也 会流动,在使 用空调或取暖 器时,热是怎 样在空气中传 递的?学生除 了假设和推 测,还可以交 流如何证实这 些推测。A.水向上流动,传递热量B.热水上升

39、,冷水下降,不断循环C.冷水上升,热水下降,不断循环D.水不会流动,热量向上传递2 .在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时,以下操作错误 的是()A.加热时,试管口朝向没有人的方向B.我们可以借助感温粉末更清楚地观察到热的传 递过程C.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在试管中加三分之二 容量的清水D.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底部3 .在烧杯底部的一侧加热,烧杯内的水都会变热, 下面()过程能正确地表示热在烧杯中的传递过程。newo&职JcJd4 .以下物体在受热时不能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热 量的是()。A.水 B.酒精 C.沙子 D. 食用油【板书设计】5.热在水中的传递教学内容4-6哪个传热快备课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时

40、间教材或学 情分析卜力啊I勰哪冬酸峭炉?蝴 单元的第6课。在上一, 李布科途舜国米惠遮谀温度较高的局部传向温度较低小 水峋移辄饰物何壕患林稚藕神相同,学生是模糊的。于7 要研究的问题一一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方面有4 索局部由三个活动组成:一是推测塑料勺、木勺和金肩果的教学中, 1局部,但对 强聚焦到本课 一么不同?探 :勺,插入热热对流:底部的冷水受热后向上流动,上此的冷水问 下流动补充继续加热;不断循环,直到全部水沸腾。教学反思麟湖小学(科学)学科备课纸汤时,哪种勺子的勺柄更烫手?学生对塑料勺和木勺会有争议,于 是进入到实验论证环节;二是实验论证,观察、记录木勺、塑料勺、 金属勺的导热快

41、慢,引导学生区分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三是引 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比拟铜、铝、铁等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 通过三个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材料)有着不 同的用途,在生活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P本课注重的是导热性能的比拟,所以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意识 到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着很大 的影响。【学情分析】在前面儿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使用一些实验方法,来研 究热在金属、水中的传递,知道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局部传向温度 较低的局部。本课需要学生设计比照实验,借助感温油墨等材料, 观察、比拟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的不同。学生在之前的科 学学习中,

42、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设计比照实验的能力,学 生会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储藏为本课的学习奠定 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通过实验,知道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同的。2 .知道根据导热能力的不同,材料可以分成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 导体。科学探究目标1 .尝试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2 .熟练操作不同材料物体的导热性能实验。3 .运用比拟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物体导热性能的差异。4 .能够分析制造某种物品时选择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原因。科学态度目标1 .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2 .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43、。3 .关注科学调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乐于进行科学的调查。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发现材料因为导热性能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2 . 了解技术的开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开展。教学 重难点重点:知道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能力是不一样的。 难点:能根据已有的经验成功地进行比照实验的设计。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记录纸、备用器材1套;小组:塑料勺、木勺、金属勺、250nli烧杯各 份,记录表一; “铝棒、铜棒、黄铜棒、银棒、铁棒”组合金属加热器、铁架台、 酒精灯、火柴、火柴废弃盒各一份,记录表二。易完成的。五 年级学生的科 学学习,需要 让学生制订比 较完整的探究 计划。因此这 个实脸开始

44、 前,教师还应 指导学生进行 实验设计,细 化实脸步骤, 强调实验记录 和实验过程中 的考前须知本环节主要是 希望学生先通 过分析实验现 象和实脸结果,得出“热 量变化导致了 物体温度变化”的结论, 再通过充分交 流研讨,引导 学生发现水的 温度、形态变 化跟热量有关,得出“水 在吸收热量 后,温度上升, 形态发生变 化”的结论。课后拓 展环节,目的 是通过引导学 生观察水的液 态和固态之间 的相互变换, 帮助学生进一 步理解“水的 温度、形态变 化跟热量有 关”的概念。2.活动二: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1)总结学生已有知识:将水加热到100C0,水 开始沸腾,水的形态会转变成水蒸气。(2

45、)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证实我们的假设?(3)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制订实验计划。(4)出示实验器材,师生确定实验步骤: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清水。给水加热,持续测量水温直至沸腾。停止加热,持续测量水温3分钟,每分钟记录一 次温度。再次加热直至沸腾,持续测量水温3分钟。观察、记录水的温度和形态变化。(5)师生讨论,明确考前须知:杯内加水少于二分之一,以免水在沸腾时候飞溅 出来。撤走和移入酒精灯时注意平安。规范佩戴护目镜,以防烫伤。(6)学生分小组开展水加热至沸腾的实验,将实 验结果记录在水沸腾后的变化记录表中。(7)教师巡回指导,并提示先完成实验的小组, 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等会儿跟其他同学交流。三、

46、研讨5 .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1)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 交流。思考: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发生了什么 变化?停止加热后,水温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 了什么?(2)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探究记录,研讨温度变 化的情况。(3)师生小结并板书:水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 升。6 .水的沸腾过程跟什么有关?(1)提问:撤掉酒精灯后,水的温度还在100C。, 却不再沸腾了;再次加热,水又沸腾了,说明水沸腾 的现象跟什么有关2(2)师生小结:只有提供热量,水才会沸腾。(3)提问:当我们给水持续加热,100C。后水沸 腾了,水的形态开始发生变化,这又是为什么?(4)师生小结并板书

47、:水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 升,形态发生变化。四、拓展教学预案 含作业与 板书设计一、聚焦:不同材料的勺子,他们的传热能力一 样吗?(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塑料勺、木勺、金属勺、装有热水的 烧杯1 .教师演示:将金属勺一端浸入热水中提问:(1)将金属勺一端浸入热水中,2分钟后,勺柄 会怎样呢?(预设:会热)(2)热从哪里来?(预设1:热水。预设2:热 水先将热传递给勺口,勺口再慢慢地传递到勺柄处)2 .小结:金属勺中的热会从热的一端传递到冷的 片山 一场。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一)不同材料的勺子,哪个传热能力强材料准备:塑料勺、木勺、金属勺、装有热水的 烧杯、感温油墨、记录单一1 .

48、学生猜测:老师手里有木勺、陶瓷勺和金属勺, 如果同时放入热水中,你认为它们的传热能力一样 吗?哪一个传热最快?为什么?2 .揭示课题。3 .设计实验:(1)这些是我们的猜测,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 (预设:用手摸、温度计测量)(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种神奇的材料一 一感温油墨,(出示感温油墨,简介原理):它遇高温 颜色就会发生改变,我们可以把这个材料涂抹到勺柄 上,感知勺柄温度的变化。(3)讨论操作方法: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操作过 程中要注意什么呢?(预设:感温油墨涂在勺柄的同 一高度上;三个勺子要同时放入热水中)4 .学生实验,记录数据。5 .交流研讨:哪一个传热快?(预设:金属传热 最快

49、,陶瓷和木头传热慢,但陶瓷比木头传热快一些。)6 .小结:像金属这样传热能力强的物质是热的良 导体;像陶瓷、木头这样传热能力差的是热的不良导 体。7 .应用例举: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应用了热 的良导体?哪些方面应用了热的不良导体?为什么?设计意图修改与调整通过图片 或者视频资 料,展示厨房 中的工具和工 作情形,让学 生们思考生活 中不同的材料 在传热性能上 是否有差异。观察三种 材料的传热性 能,用蜡的熔 化过程反映热 传导的过程与 特点,有助于 学生理解热传 导概念。这一 实验的进行使 学生获得了十 分丰富的感 知,学生对热 的良导体和热 的不良导体有 了初步的认 识。学生比拟了不 同材

50、料勺子的 导热性能后, 认为金属材料 导热性能好, 那么所有的金 属材料导热性 能是否一样 呢?引出后边 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脸研究 铜、铝、铁三 种不同的金属 材料,认识不 同金属的导热 性能是有差异(二)比拟铜、黄铜、铝、银、铁棒的传热能力 材料准备:铜棒、黄铜棒、铝棒、银棒、铁棒、感温油墨、酒精灯、火柴、火柴废弃盒、记录单二1 .谈话: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热本领很好,是 不是所有金属的传热本领一样好呢?铜、黄铜、铝、 银、铁,谁的传热性能最好?(学生有不同的猜测)2 .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怎么办?(预设:做实 验)3 .设计实验:(1)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及考前须知。(2)交流:预设一:每

51、根金属棒上涂蜡,观察哪一个熔化地 快,这一个就是传热本领最好的。师引导:用蜡的熔 化来感知物体的冷热,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有什么不 足?预设二:每根金属棒的相同位置涂上感温油瞿, 观察哪一根先变色,说明它就是传热本领最好的。师 引导:相同位置是什么意思?除了涂的位置一样,还 有哪些条件也应该保持相同?(预设:用同一个热源、 金属棒的加热点)4 .分组实验(1)PPT出示温馨提示A.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同一点8 .实验中注意平安,禁止用手触摸金属棒C.实验结束后,正确熄灭酒精灯(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9 .研讨交流(1)通过实验,你认为金属的传热能力一样吗? (预设1:不一样,铜第一,铝第二、黄铜第三、

52、银 第四、铁最慢;预设2:不一样,铝最快;铜第第二、 黄铜第三、银第四、铁最慢)(2)大家都认为,不同金属的传热能力是不同的。 但对铜和铝的传热快慢还有疑问,看来,我们需要更 精密的仪器进行实验。(3)播放液晶感温膜的实验视频。观看视频后分析:铜和铝,谁传热更快?(预设: 铜)为什么现在大家一致认为是铜呢?(预设:屡次 实验,用更精密的仪器研究)三、拓展、小结(预设:5分钟)的。帮助学生认识 到实脸需要控 制一定因素, 强调如何做到 平安的实脸。 对于导热比赛 的实验观察活 动,为学生提 供充足的材料 后,可以给学 生留出较多时 间,让学生根 据实际条件与 效果选择实脸 方案,自主开 展研究。

53、通过这 个实脸,让学 生知道不同的 金属材料,其 导热性能也不 相同。在实验 中,让学生意 识到实险方法 的选择和改进 会对实脸数据 的准确性产生 积极影响,感 悟到人类对于 科学探究的不 懈追求。通过实脸 的观察和记 录,让学生在 证据的基础上 主动论证,不 同材料的传热 性能是不一样 的,师生达成 共识。学习是为 了应用,把对1.拓展:那么铜是传热最快的材料吗?大家课后 继续查阅资料,寻找答案。2.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1 .背抄知识点.课外练习【作业设计】1.我们在做“不同金属的传热性能实验”时,应选用相同()的铜棒、铁棒、铝棒来比拟。A.重量、体

54、积B.重量、颜色C.大小、颜色细、长短2.以下材料中,D.粗不适宜用来制作锅铲手柄的是(A.塑料 B.不锈钢 C.木头D.硅胶金属的传热性 能的研究与相 关应用联系起 来,增加学生 对于科学的探 究兴趣,更让 知识的学习和 技能的培养有 了实实在在的 落脚点。培养 孩子课外科学 调查的能力, 让学生乐于进 行科学调查, 从而了解到科 学技术的开展 和应用影响着 社会的开展和 进步。手柄3.右图是砂锅米线,是目前非常流行的“砂锅美食”之一。砂锅是一种炊具,传统砂 锅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黏土 等原料合制而成。人们用砂锅制作美 食,主要是因为()0A.砂锅比拟坚硬,不易碎。B.砂锅是热的不良导

55、体,传热慢、散热慢。C.砂锅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食物容易熟。D.用砂锅烧煮食物,味道更鲜美。【板书设计】6.哪个传热快不同材料,导热能力不同金属 传热快 热的良导体陶瓷】 传热慢 热的不良导体木头教学内容4-7做个保温杯备课时间课型新授教学时间教材或学【新材简析】情分析教学反思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保温杯在生活中得到了 广泛地使用。保温杯的内胆一般由陶瓷、塑料、玻璃或不锈钢制成,麟湖小学(科学)学科备课纸内胆的壁有真空层,顶部有盖,密封严实。保温就是要尽量减少热 量的损失,而要减少热量的损失,就要从热传递的儿个方面去研究。 本课所设计的活动其实是观察常用材料的导热性能,说出它们的

56、主 要用途,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活中保温、散热等技术的应用。【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热的相关知识,知道 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旦不同材料的导热能力 不同。这些知识点是本节课设计保温杯的理论基础。本课通过“观 察比拟哪杯水凉的慢”“交流能使杯中热水凉得更慢的方法”“测试, 比拟各种保温效果”“制作一个保温杯”这四个环节,循序渐进,在 巩固原有知识的同时,搭建保温杯设计的思维脚手架,为学生的创 新和创造保驾护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2 .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3 .保温、散热技术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科学探究目标1

57、 .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2 .研究哪种保温方法的保温效果好。3 .尝试自主设计产品,在研究后改进产品。4 .创作科学小论文等呈现保温杯探究的过程与结论。科学态度目标1 .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2 .关注他人的探究成果,乐于提供自己的探究经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保温制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 利。2 .讨论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3 .感受到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可以推动科学的开展与技术的 进步。教学 重难点重点:比拟不同方法的保温效果,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一个 保温杯。难点:尝试自主设计产品,并能

58、不断改进优化。教学准备学生:一些包裹杯子的材料、冰块、电子秤、记录表、学生活 动手册。教师准备: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电子温度计、 保温瓶内胆.、教学课件教学预案 含作业与 板书设计一、聚焦:热水盛在怎样的杯子里才不容易变冷设计意图材料准备: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修改与调整1.谈话:同学们,冬天我们大多喜欢喝热水,老师讲学生通过台上有三个杯 说你选择的理2.提问: 二、探索和研 材料准备:7 温度计(一)比拟哪 1.实验方案设 三个杯子中 三个杯子的 三分钟后同子,你会选择哪个杯子来装热水?说一 由。到底哪个杯子里的水会凉得最慢呢?讨:E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电子杯水凉得慢

59、计要倒入相同体积的热水。初始水温相同。时测温,比拟三个杯子的降温多少。观察生活中熟 悉的图片,激 发研究热传递 的兴趣,并由 学生自己提出 想研究的问 题,防止学生 被动学习,体 现出学生学习 的自主性。学生依据 自己提出的问 题进行讨论, 设计方案,探 讨制作保温杯 的方法,体脸 设计的程序和 方法。给学生 提供充足的实 脸时间,让学 生按照自己的 设计进行实脸 探究,在探究 过程中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 内不同材料的 杯子在相同时 间里降温实脸 的比拟,了解 不同的材料传 热能力也不 同,进一步认 识热的良导体 和热的不良导 体。通过相同 材料不同保温 方法的比拟, 了解保温杯的

60、保温原理,并 对热的良导体初始温度 ()3分钟后温 度()降温多少 ()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2 .教师演示,学生读数。3 .数据分析:(1)三个杯子中,哪个杯子里的水凉得最快?(预设: 陶瓷杯最正确、不锈钢杯不佳、塑料杯最差)(2)提问:为什么水凉的速度不同(预设:不同材料 的保温能力不同,陶瓷的保温能力好,不锈钢和塑料 的保温能力差)4 .研讨:(1)小组讨论:怎样让不锈钢杯里的水凉得慢一些?(2)交流,观点整理汇总:加上盖子;杯子外面加上毛巾;加上盖子、外 包毛巾;加盖、嵌入泡沫塑料。(二)测试比拟各种方法的保温效果1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步骤、明确实验考前须知设置对照组。五个杯子的初始水温

61、相同。十分钟后同时测量温度。观察比拟五个杯子的保温效果。2 .出示实验记录表,指导记录方法。杯子状况开始温度10分钟后 温度降温多 少无盖的杯子加盖的杯子外包毛巾的杯子加盖、外包毛巾 的杯子嵌入泡沫塑料中 的杯子与热的不良导 体进行解释和 运用。学生通过 经历设计 制作测试 展示等一 系列完整的活 动过程,逐步 培养孩子发现 问题、解决问 题的科学实践 能力。通过实验 和记录,学生 获得了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 数据,引发学 生深入思考, 保温只能减缓 物体温度的变 化,而不能保 持原来的温 度。把保温瓶的结 构与功能联系 起来,不仅增 加了学生对于 科学的探究兴 趣,更让知识3 .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种杯子状况进行实验,数 据全班汇总。4 .数据分析,全班交流研讨:(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