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0781134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校级教学团队推荐表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校级教学团队推荐表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校级教学团队推荐表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校级教学团队推荐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级教学团队推荐表(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09年校级教学团队推荐表团队名称: 中药药剂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徐华玲 所在专业: 中药 所在单位: 中药药剂教研室 推荐单位: 中药系 教务与科研处二九年六月填 表 说 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校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成果等,截止时间是2009年6月30日。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 各级单位意见须加盖公章。一、团队简介(申报理由)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8年,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

2、“中药药剂教学团队”历经几代人的建设与积累,形成了特有的办学风格与特色;自我校2004年升为专科以来,本团队不断的吸收国内外教学理念,团队建设水平又上了新台阶,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硕果累累、技术服务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多年来,通过不断积累和创新,我们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均有了较深厚的积淀,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团队成员多年参与建设的“中药实践教学团队”于2007年被评为首届省级教学团队;参与建设的中药专业也于2008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1.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1)整体结构:本团队现有教师9人,其中专职教师7人,兼职教师2人。学历结构:硕士6人

3、,学士3人。年龄结构:50岁以上2人,4050岁3人,40以下岁3人,30岁以下1人。学缘结构:9位团队教师分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等高等院校。职称结构: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数占团队教师总数的66.7%。“双师型”教师比例:具有职业指导师或执业药师资格6人,占85.7%。专兼职教师的比例:7:2,兼职教师占22.2%。兼职教师中来自药品生产企业一线工作的2人。(2)团队建设:多年来,本团队采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加强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老教师和客座教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中年教师承上启下的作用,落实和完善青

4、年教师培养计划,以医药企业专家为依托,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业务水平过硬,师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协作能力较强的教学团队,为实用型中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团队拥有山东省卫生系统职工技术能手以及校级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2. 具有凝聚力和创新力的团队带头人团队带头人徐华玲,副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委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函授教师。近5年来,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省、校级科研项目7项,2项获厅局级以上奖励,其中中草药种植专业实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探讨获省教育厅职业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高等职业教育中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获省教育厅高校优秀科研成

5、果“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主编、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5部;参编教材1部;中药药剂学教材,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创作的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及中药制药技术的创作构思论文,2008年被全国中医药教育技术研究会评为“一等奖”,2009年中华医学会又授予一等奖。作为主讲教师参与建设的中药炮制技术精品课程,2008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她善于对团队强化管理,不断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

6、发展。在她的带动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中药药剂教学团队已经成为一个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集体。3. 校企共建共管的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团队注重整合校企两种资源,已建成专业实验实训室5个,校外实习基地60多个,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必要条件。(1)专业实验实训室:主要有中药药剂实训室、中药化学实验室、中药制剂分析实训室等。实验、实训室使用面积约300,大型仪器设备60台件,总值200余万元,承担着5门课程、40个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任务,年均实验、实训人时数达1200人/学时。近年来,加大了设备购置与改造,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2)教学实训中心:主要有中药制剂真伪鉴别中心、中药制剂GMP实训中心、

7、中药调剂与饮片炮制实训中心、中药制剂制备实训中心等。中药制剂真伪鉴别中心:依托学校药房、企业药店,进行中药制剂质量的鉴别,既服务社会又服务教学。中药制剂GMP实训中心:依托学校鸿瑞制药厂与莱阳市江波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占地50亩,总投资3000余万元,拥有水丸、蜜丸、水蜜丸、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煎膏剂、糖浆剂、合剂等9条生产线,可生产6大剂型21个中药品种,年产值5000余万元,为中药药剂学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中药调剂与饮片炮制实训中心:依托学校附属医院与莱阳市中医院合作建成,日调配处方量1200余张,为中药调剂课程提供实践教学基地。中药制剂制备实训中心:依托学校药厂和实验室,建成手工与

8、机械相结合的中药制剂制备实践教学基地。(3)校外实习基地:学校与山东建民制药有限公司、山东方建制药有限公司、宏济堂集团、沃华制药、青岛国风药业、福胶集团、山东省药品检验所、济南建联药业有限公司等60多家医药企业、医院及药检部门签署了产学合作协议,实践教学基地遍及全省;近年来,新开辟了江苏康源药业、修正药业等6家省外大型医药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优良的环境。(4)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的建立,调动了企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校企双方结亲结对,相互兼职,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共同参与教学设计与课程建设,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训实习指导,共同培育实用

9、型人才,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 4. 具有示范作用的教学研究与技术服务(1)教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和主要参与教改课题多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持校级课题“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的创作” 开创制药、中药等专业教学的新模式,满足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最终达到教、学、做一体化,校企联合、共创双赢的教育目的。主持校级课题“中医专业开设中草药课程的必要性研究” 制定了高职中医专业开设中草药课程的设置标准,为高职中医专业的管理与评估提供了依据。主要参与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计划项目“高等专科教育中药专业设置标准的研究”制定了高职中药专业设置标准,建立了高职中药专业“准入”和

10、“认证”制度,为国家对高职中药专业的管理与评估提供了依据。主要参与完成了山东省教育厅立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中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以产学结合为主线,从分析岗位能力入手,制定了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进行了主干课程建设。其研究成果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已在全国中医药高等职业院校推广应用。主要参与完成了山东省教育厅立项课题“中药材种植类专业实施订单式教育模式的探讨”采用订单培养的方法,对中药材种植类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其研究成果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已在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推广应用。教学方法改革:近年来,团队教师采用工学结合式、探究式

11、、实例式等教学模式,利用任务驱动法、体验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情景激励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融入各种教学方法中,使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养成了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技术服务:近年来,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发表论文60余篇;荣获各级教学奖励多项;举办各类学术讲座10余次,听众达5000人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多项。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5. 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网络教学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本团队致力于精品课程建设,团队人员主要参与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2门,中药炮制技术正拟申报20

12、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团队主编教材(著作)4部,副主编10余部,参编16部。其中,中药药剂学课程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团队与教育技术中心合作制作的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为相关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获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会和中华医学会一等奖,深受师生及行业企业专家好评。6. 实用型中药类专业人才培养近5年来,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共举办技能比武、知识竞赛活动10余场次,参加人员5000余人次,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在2006年由山东省卫生厅、省医务工会组织的“全省卫生系统中医药传统技能大赛”中,我校代表队荣获“全省卫生

13、系统中医药传统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总成绩名列9个省直单位代表队第1名,27个地市级以上代表队第5名。在中药专业27名决赛选手中,我校毕业生占81.5%,在总成绩前6名选手中,我校毕业生占5名。中药药剂教学团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中药类专业人才,分布于全国各地,他们因理论知识牢固、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深受各级医疗机构及医药企业的欢迎,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医院院长、药剂科主任或优秀企业家。近三年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综上所述, “中药药剂教学团队”历经5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具备了校级教学团队条件,特予申请。 二、团队组成1团队成员。本教学团队共 9 人(含团

14、队带头人),其中学校专任教师 7 人,占 77.8 %,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2 人,占 22.2 %。本单位专任教师基本信息一览表序号姓 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高校教龄企业经历或工作年限讲授的课程(学时/年)及承担的主要工作1徐华玲1954.03女学士副教授执业药师6企业兼职技术顾问2企业实践2年中药药剂学560学时/年2张炳盛1963.06男硕士教授执业药师6企业兼职技术顾问3年中药药剂460学时/年3宋学玲1954.03女学士副教授/6企业实践3年中药药剂学540学时/年4吕华瑛1971.05女硕士副教授/6企业兼职技术顾问2年企业实践2年中药制药设备520学时/年5杨

15、守娟1972.11女硕士讲师执业药师6企业实践1年中药药剂学580学时/年6梁伟玲1972.06女学士主管中药师执业药师3专职企业工作12年中药制药实训指导460学时/年7宋磊1981.12男硕士助理讲师/1企业实践1年中药化学480学时/年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基本信息一览表序号姓 名出生年月性别学 历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所在单位从事的技术领域及工作岗位讲授的课程(学时/年)及承担的主要工作1范宗忠1960.11男硕士主任药师执业药师山东健民药业有限公司中药制剂/总工程师中药制药设备(90学时/年)/实践教学/毕业实习2刘永兰1964.06女硕士高级工程师执业药师烟台中亚医药有限公司中药制剂/总工

16、程师中药药剂/(60学时/年)/实践教学2.团队带头人姓 名徐华玲性 别女出生年月1954.03民 族汉政治面貌中共党员高校教龄6最终学历(学位)本科专业中药企业工作年限兼职技术顾问2年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副教授 教研室主任职业资格职业药师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办公电话0535-7217314移动电话13954507861电子邮箱Xuhualing2002主要学习、工作经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学习、工作内容及岗位1973.091975.07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学习1975.07至今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药剂/教研室主任1979.091980.07沈阳药科大学高等院校药剂师

17、资班学习1993.051996.10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专科学习(在职)2007.09至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学习(在职)所承担的团队建设、管理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教学工作:圆满完成中药药剂和中药学专业知识等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精心讲授,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注重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注重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注重引导学生修炼品德、拓展心智、完善人格、充实底蕴;注重加强与学生朋友般的交流沟通,建立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综合评教成绩优秀。倡导使用的“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做、论、讲、评”

18、四环节教学法(做,即实际操作,包括校内实训、企业现场实训;论,即讨论,包括师生之间的讨论、学生之间的讨论;讲,即讲课,包括教师讲、学生讲,以教师讲授为主。评,即达标测评,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抽评、全评),取得良好效果。教学研究:近5年来,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省、校级科研项目7项,2项获厅局级以上奖励,其中中草药种植专业实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探讨获省教育厅职业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高等职业教育中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获省教育厅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余篇;主编、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5部;参编教材1部;中药药剂学教材,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19、材;主持创作的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及中药制药技术的创作构思论文,2008年被全国中医药教育技术研究会评为“一等奖”,2009年中华医学会又授予一等奖。作为主讲教师参与建设的中药炮制技术精品课程,2008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三、人才培养情况1.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设计依据高职高专教育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吸收医药企业人员参加,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再进行岗位能力分解,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对应的基本岗位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从而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培养岗位能力所对应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此

20、基础上,重构理论教学体系,夯实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融于其中,进而构建课程体系。我们采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各门课程的能力教学目标要写入教学大纲,达标情况将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1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规律特点和企业的要求,设计教学模块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共性和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重心,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按照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岗位能力拓展以及学生岗位能力提升的不同要求,我们设计出基础知识能力、专业知识能力、职业素质教育、岗位能力拓展、岗位能力提升等若干个教学模块。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块。2按照

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改革考核方式方法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逐步确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式方法。即取消过去传统的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建立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和作品考核、结业测试等若干种新的工学结合的考核方式方法。并且在考核方式方法中尽量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或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3设计优化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训、教学见习与顶岗实习三部分。校内实训包含40个实训项目120学时;教学见习包含中药调配与中药制剂制备见习2周,毕业实习22周,共24周。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之比约为11。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对学生进行模

22、拟仿真训练,以便达到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药房、虚拟操作的教学目的。由于企业全方位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使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更为优化,真正达到了企业满意、学生接受、老师认可、社会肯定的效果。4. 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关键是把工学结合的思想和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求每门课程都要贯穿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把各个教学单元分解为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等环节,并填写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表,从而真正解决“教什么,谁来教,在哪教,怎么教”的问题。推行“双师制”授课制度,即将一门课程拆解成若干

23、单元,有些单元由学校教师讲,有些单元由企业专家讲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1234”模式(一目标、二体系、三结合、四条件)是培养专科层次中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其中,一目标是指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二体系是指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三结合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相结合、继承性教育与创造性教育相结合,四条件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条件、以双师型为主的师资队伍条件、完善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条件。5.高职高专教育中药药剂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新开发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吸收行业企业参与,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全面素质,提高了学生

24、的就业率。学校先后与潍坊沃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鲁南药业集团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使学生入学开始就成为企业的员工,并由企业提供奖学金。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根据企业岗位能力发展变化要求,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等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做到零距离培养,学校和企业共生共荣。2专业课程的实施教学计划总学时420顶岗实习时间1年本单位专任教师授课总学时及比例340(81%)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总学时及比例80(19%)团队分工协作,实施人才共育的形式、途经与方法教学团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团队整体素质的高低影响并决定着学科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如何建设一个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

25、团队乃当务之急。近年来,本团队在实施分工协作,人才共育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1. 加强团队“双师型”结构建设近年来,团队积极吸纳一批德高望重、富有才学的领军人物和企业能工巧匠,优化团队结构,着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创立自己的教学和学术品牌,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构建了一支能教学、能实践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该团队现有的9位教师中,具有职业指导师或执业药师资格6人。通过专兼职教师在校企相互兼职,专任教师深入企业参加实践和技术服务,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设计,参与教学过程,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形成一支专业水平高、实践

26、能力强的教学团队。2. 大力培育团队精神,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团队领导和骨干,对于打造团队精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注重引导、发掘员工群体中的积极因素,采取纠正、培育、提升、弘扬等步骤,使之与团队和组织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趋于一致。团队专兼职教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开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共同制订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共同开展职业培训、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近年来团队成员在教学研究、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3. 建立学习型团队,提高教师素质按照教师队伍“双师”化要求,实施以“提升教师个体素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

27、内涵的“双提”工程建设。团队教师应具有“三项能力”、“四类证书”。教师的“三项能力”包括:一是教学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两门课以上的教学能力;课程大纲的开发能力;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二是科研能力(基于工作过程教材、讲义的编写能力;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能力;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运用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专业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教师的“四类证书”包括: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外语应用能力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职业资格(或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对团队每一个人教学功力的

28、提升,来增强整个教学团队的整体工作能力。还可以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使团队文化得以进一步的凝聚。4. 实施人才共育,提高教学质量(1)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培养速度:学校加大经费投入,采取学校与个人共同负担的办法,解决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对少数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的年轻教师,合理调配教师资源,鼓励他们读在职硕士和博士,或参加高校举办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考核学习,参加岗位培训,使其获得相应职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如执业药师、职业指导师等。制定教师挂职锻炼计划,鼓励教师参加实验室及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教师顶岗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创造

29、条件;鼓励专业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和相应的业务水平。(2)积极引进生产第一线技术人才:聘请医药企业第一线技术人才及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加入到团队中,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带入学校,传授给学生,与其它专业教师一道促进教学和实践的结合。这样,既可以缩短教育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是缓解目前“双师型”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的有效方法。(3)大力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本团队“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互惠共赢为基础,学校主动为企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已经形成。在与医药企业的深度合作中,订单

30、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以产带学、以研促学”、“双证并举、工学交替”等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顺利实施。5.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我们把学生技能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重在基本技能掌握;中级阶段重在综合技能训练;高级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发能力。通过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学生进行专业技能集训,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生产与实训任务,掌握综合操作技能,从而具备校外顶岗实习能力。通过参加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的应用性课题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锻炼,并满足实现校企双赢、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在要求。毕业生中1年校外顶岗实习的比例达到100%。3教学改革及成果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

31、1. 以培养高技能中医药人才为目标的教改研究,取得较好成绩(1)参与完成了山东省教育厅立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中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以产学结合为主线,从分析岗位能力入手,制定了中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构建了高等职业教育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新体系。分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3等奖、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2等奖。(2)参与完成了山东省教育厅立项课题“中药材种植类专业实施订单式教育模式的探讨”-采用订单培养的方法,对中药材种植类专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3)参与完成省教育厅立项课题“中草药种

32、植专业实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探讨”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成果一等奖。2.实施校企共建共管,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近年来,我们与企业共建队伍、共建基地、共建计划、共建课程、共建课堂,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1)共建队伍,打造一支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本团队现有教师9人,其中专职教师7人,兼职教师2人。涌现了山东省卫生系统职工技术能手、校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学能手。(2)共建基地,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近年来,校企共建了中药制剂真伪鉴别中心、中药制剂制备实训中心、中药制剂GMP实训中心和中药调剂与饮片炮制实训中心4个实训基地,专业实验实训室5个,顶岗实习基地60个。这些校

33、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融教学做、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学校与企业共建共管,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必要条件。(3)共建计划、课程、课堂。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全过程参与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参与课堂教学与实训实习指导,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保障。通过上述校企共建共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培养高技能中药人才的保障在全国率先制作了中药制剂技术视听教材,2008年被全国中医药教育技术研究会评为“一等奖”,2009年中华医学会又授予一等奖。4. 以精品课建设为龙头,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再上新

34、台阶本团队主持创作的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2008年被全国中医药教育技术研究会评为“一等奖”,2009年中华医学会又授予一等奖。主要参与建设的中药制剂分析技术、中药炮制学课程2006年被评为首批校级重点建设精品课程。其中,中药制剂分析技术先后被山东省教育厅和教育部确定为2007年度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中药炮制学被评为2008年度省级精品课程。近5年来,本团队主编教材(著作)4部,副主编10余部,参编16部。其中,中药药剂学课程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并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广泛使用,深受师生好评。5. 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近年来,依托团队人

35、力资源和技术优势,承担过省级、校级多项科研课题,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荣获各级教学奖励多项;举办各类学术讲座10余次,听众达5000人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多项。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团体成员均为省“中药实践教学团队”主要成员,在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条件建设、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校级以上获奖情况时间奖项名称及等次获奖者颁发部门2006立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中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徐华玲、吕华瑛等省教育厅2007省教育厅立项课题“中草药种植专业实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探讨”获山东省职业教育

36、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成果一等奖徐华玲、吕华瑛等省教育厅2007参与的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梁伟玲等山东省教育厅2007参与的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梁伟玲等教育部2006获“山东省卫生系统中医药传统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梁伟玲等山东省卫生厅2008参加的中药炮制学课程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徐华玲、吕华瑛山东省教育厅4团队所在专业毕业生情况(2007年7月以来)毕业生人数1200一次性就业率98%以上主要就业岗位医药企业、医疗机构专业对口率95%社会评价及主要事例中药团队为社会培养的1200余名中药类专业人才,分布于全国各地,他们因理论知识牢固、职业素养好

37、、技能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深受各级医疗机构及医药企业的欢迎,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医院院长、药剂科主任或优秀企业家。近三年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1. 学生素质调查通过用人单位多年的跟踪调查,大多数单位对本专业学生评价良好,普遍反映他们实际动手能力强,符合企业一线工作的要求。2004届、2005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多次问卷调查显示,学校毕业生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且逐年提高(91.5、93.8),得到校内外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2. 山东省中医管理局局长于淑芳对学生的评价要点在2006年“山东省卫生系统中医药传统技能大赛”中,中药专业27名决赛选手中,我校

38、毕业生占22名,在总成绩前6名选手中,该校毕业生占5名。这充分说明了他们多年来的教学成绩。3.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杨培民的评价要点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能迅速融于工作环境中,成为医院的骨干。4. 烟台中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建军的评价要点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过渡,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确实很强,又能吃苦耐劳,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在企业能很好地胜任工作。5. 山东昌立药业有限公司对学生的评价要点该专业同学工作态度认真,不怕苦,不怕累,具有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39、基本功扎实,操作熟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过硬的中药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和规范的操作理念,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仅能够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还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新知识,业务能力提高很快,得到本企业员工的一致好评。四、技术服务情况时间项目名称项目内容服务对象主持人完成情况及成效2006-2007小儿消积止咳颗粒研制产品研发企业委托徐华玲已批量生产2005-2007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学历教育培训乡村医生徐华玲培训4100多名乡村医生,逐步实现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的目标2005-2006小儿清肺止咳片研制产品研发企业委托吕华

40、瑛已批量生产五、团队建设规划(含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中药药剂教学团队”建设规划为把“中药药剂教学团队”建成一支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力,提高团队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提高团队的社会发展服务能力,根据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学校“人才工程”建设规划精神,结合团队工作现状,特制定“中药药剂教学团队”建设规划。一、建设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突破现有体制,构建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实验实训室为载体

41、,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合作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建立“双师素质”教师持续培养机制,形成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开发人才、稳定人才的工作机制。力争3年内,青年教师中硕士学位及以上比例达到100,高级职称比例达到6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校外兼职教师占教师数的40%以上。需要培养学术带头人12名、高层次专业带头人1名、“双师型”中青年骨干教师23名,形成教师在校企相互兼职、中青年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的机制。增加兼职教师数量,在兼职教师中,来自医药行业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达到5人以上,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特色教材建设和教学名师、

42、优秀毕业生的培养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起到示范作用。二、具体措施1.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订单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等措施,让更多的企业专家走向讲台,参与教学全过程;坚持“引聘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采取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突出重点,创造亮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优化教师队伍,带动团队素质的整体提高。(1)聘任技术专家:面向医药企业和医院药房,聘任23名一线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并签订协议。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训实习教学,实现企业岗前零培训的目标。(2)聘任客座教授:面向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

43、,聘任12名具有较高学术造诣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为客座教授,通过示范性带教、讲座、授课,促进学校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形成,营造学术氛围,带动团队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3)双师型骨干教师培养:通过选派专任教师在企业兼职,执业资格考试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保证骨干教师每年有2个月以上时间深入企业参加生产锻炼或技术服务,取得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协助专业带头人根据行业岗位群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组织专业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4)青年教师培养:鼓励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博士学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导师,指导中青年教

44、师,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学术等方面的培训。培养教师高尚的职业情操,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学团队和教师个人的考核指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2. 课程建设:借鉴北美DACUM课程开发的形式,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与医药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力争3年内,开发建设中药制药技术及中药制药设备视听教材,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果。做好2009年度拟申报中药药剂、中药制药设备、中药化学技术3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完成主干课程教学现场全程录像并上网,以实现网上资源共享。3. 实训基地与项目建设:与医药企业

45、建立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搭建校企沟通平台,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进行校企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争3年内,新建实训实习基地5所,新建实训实习项目6项。4. 立体化实训教材建设:强化教材建设的“精品意识”,加强教材的先进性、立体化和多样化建设,加强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鼓励团队专兼职教师合作编写高水平实训教材。力争3年内,完成课程、实训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制作完成高质量的专业课程CAI课件,编写和制作电子版试题库,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专业课程内容的数字化网络课程。5. 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开放水平:实验室开放时间及内容上有计划地全面开放,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自我训练

46、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先进的实训教学手段,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6.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根据学科的发展,力争开展网络教学,进行在线课程辅导、答疑等网络教学活动;优化网络课堂,注重新颖性和实效性,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不断完善和更新网络课程资源。7. 科研工作:圆满完成目前已有的5项科研课题,并继续申请立项省部级以上教改课题。六、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1. 加强“双提”工程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按照教师队伍“双师”化要求,实施以“提升教师个体素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内涵的“双提”工程建设。团队教师应具有“三项能力”、“

47、四类证书”。教师的“三项能力”包括:一是教学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两门课以上的教学能力;课程大纲的开发能力;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二是科研能力(基于工作过程教材、讲义的编写能力;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能力;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运用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专业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教师的“四类证书”包括: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外语应用能力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职业资格(或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对团队每一个人教学功力的提升,来增强整个教学团队的整体工作能力。还可以形成学习

48、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使团队文化得以进一步的凝聚。鼓励团队教师深入企业,定期参加实践,获得新知识、新信息,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采用以老带新,新老互助,教学相长的方式,强化中青年教师培训,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坚持“培养、重用、厚待”的原则,制定培养规划,落实培养措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法,选送中青年教师到重点院校的对口专业进行深造;派送中青年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参加社会实践,提高专业能力。2. 有重点地引进专业紧缺人才在学校定编定岗的基础上,制定紧缺人才引进方案,重点引进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硕士以上研究生、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以及中药企事业

49、单位一线实际经验丰富、发展后劲强的“双师型”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缓解实训实习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紧缺的现状。3. 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具体作法是:引进教师时,注重引进具有“双师型“教师职称的人员。鼓励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鼓励专任教师通过参加其它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社会化考试或职业技能的鉴定。制定“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条例,完善认定工作程序,使其规范化、制度化。选派骨干教师到到相应高校或医药企业学习、实践。进一步完善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制度,合理解决他们下基层的各项待遇。鼓励实践指导教师深入行业企业第一线。同时,注意从企业引进及聘任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提高实训水平。4. 加强与企业间的人员和技术交流注重引进一批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每年从社会上选聘一定数量的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与医药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加强教师到医药企业锻炼和实践:教研室主任每年每人到企业顶岗锻炼的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专业教师每年每人到企业顶岗锻炼的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可利用寒暑假或其它时间,有针对性到企业实践锻炼、调研、顶岗,或合作开展研究项目。七、评价、推荐意见本单位评价意见(公章)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教务与科研处审查意见(公章)处长(签字) 年 月 日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公章)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