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小学2年级 数学 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4页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0707214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 小学2年级 数学 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小学2年级 数学 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 小学2年级 数学 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小学2年级 数学 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小学2年级 数学 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4页(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精品资料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二

2、、学情分析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四、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

3、面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

4、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二)数学思考方面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

5、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五、教学措施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

7、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

8、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一步、一庹( tu)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

9、后,量的结果也不同。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

10、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2认识1厘米。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

11、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学生积极发言。3认识几厘米。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学生自主学习。4教学例3(量一量)。(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

12、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

13、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内容:P4及练习一第3、4、5题。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2、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4、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教学准备: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生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生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引入。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这节

15、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认识米尺。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

16、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观察刻度。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4估量。把绳子放下,

17、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三.积累运用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3操作性练习。(l)认识卷尺和皮尺。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教师出示卷尺

18、和皮尺。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为什么?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约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板书设计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1米100厘米教学反思:第3课时教

19、学内容:P56及练习一第6、7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教学准备: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学生:学生尺。教学方法:通过找线段、量线段、画线段等活动认识线段。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播放消防员接到任务的情境。)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

20、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6(认识线段)。(l)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3)认识线段是直的。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

21、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 拉直,现在呢?(是线段。)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3)找线段。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4)量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

22、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教学例7(画线段)。(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教师演示:从刻度O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设疑: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怎么画?引导学生操作: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8的地方。(2)做一做。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说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二样长的线段。)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指导。

23、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1题。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有没有火眼金睛。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3巩固应用。(l)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按要求完成:在距离红旗3厘米处画一朵花。5厘米处画一棵树,10厘米处画一个气球。(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出示图形,先

24、估计,再用尺量。量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对边相等。)量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四条边相等。)(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7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小结: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还一起找线段、画线段、量线段。测量长度还有很多的工具,下课后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页“你知道吗?”,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教学反思:第4课时教学内容:P7及练习一第8、9、10、11题教学目标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

25、定合适的长度单位。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规学具教学方法: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二.探究新课1教学例8。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

26、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指名回答,说想法。引导:方法一:排除法。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

27、13米。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2巩固新知。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多媒体出示)。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3做一做。(l)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http:/w ww.xkb 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

28、8米。(2)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 )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高90( )三.练习拓展1辨析题。(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圈出合适的答案。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长是5厘米,对吗?(错,没有对准刻度O,不能说是5厘米。)第二幅图长4厘米,对吗?(对,7厘米3厘米4厘米。)第三幅图大约5厘米长,对吗?(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厘米。)

29、4量一量。(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乌龟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提问题,再解答。)四.课堂小结http:/w ww.xkb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板书设计确定长度单位旗杆的高度是13米。教学反思:第5课时教学内容:拓展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学估计

30、能力,求异的思想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长度观念。教学难点:通过同学的合作,度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谁能来猜猜老师的身高?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165()”。(生补充“厘米”)”你刚才加上的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板书课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二.回顾知识,整体把握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1

3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4)你知道线段的两个特征吗?怎样画一条线段?三、典型示例1、填空:1枝铅笔长25( ) 一本书长22( )操场的旗杆高10( ) 1根粉笔长约10( )2、这是小明早上写的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80cm长的毛巾洗脸。吃

32、完早饭,急忙骑上自行车,以每分钟30厘米的速度到离家500厘米远的学校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65米的王老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米的课本看起来。你为什么笑啊?你说说原因?那应该怎么办呢?你想改哪一个?3、填一填。线段是()的,有()个端点。三角形由()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 )条线段组成。两点之间可以画( )条线段。线段有长短吗? ( )4、画一画。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四、方法应用1. 填空4米( )厘米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50厘米35厘米( )厘米(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http:/w ww.xkb 2.比一比。(在里填上“”“”或“”)18米28米 100厘米1米 35厘米25厘米5米40厘米 6米60厘米 40厘米4米3.选择题(1)课桌的高大约( )30厘米 60厘米 3米(2)测量黑板的长,一般用( )作单位米 厘米4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条 ( )条 ( )条 ( )条5.这是一枝粉笔。请你把估计的长度写在草稿纸上,请同桌合作量一量粉笔有多长。你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量的吗?(从0刻度开始)请同学上来演示。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