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动模型评估及分类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0695581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268.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类疾病动模型评估及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人类疾病动模型评估及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人类疾病动模型评估及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资源描述:

《人类疾病动模型评估及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疾病动模型评估及分类(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第一节第一节 人类疾病动模型评估及分类人类疾病动模型评估及分类第二节第二节 肿瘤疾病动物模型肿瘤疾病动物模型第三节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第四节第四节 呼吸、消化疾病动物模型呼吸、消化疾病动物模型第五节第五节 内分泌、营养疾病动物模型内分泌、营养疾病动物模型第六节第六节 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第七节第七节 骨骼系统疾病动物模型骨骼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第一节第一节 人类疾病动模型评估及分类人类疾病动模型评估及分类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s of human diseases): 是指

2、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一、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评估一、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评估 1相似性相似性 复制的动物模型应尽可能近似人类疾病,最好复制的动物模型应尽可能近似人类疾病,最好能找到与人类疾病相同的自发性疾病。能找到与人类疾病相同的自发性疾病。2重复性重复性 理想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应该是可重复的,应理想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应该是可重复的,应是可标准化的,不能重复的动物模型是无法进行应用是可标准化的,不能重复的动物模型是无法进行应用研究的。研究的。 3可靠性可靠性 复制的动物模型应力求可

3、靠地反映人类疾病,即复制的动物模型应力求可靠地反映人类疾病,即 可特异地反映该种疾病或某种机能、代谢、结构变化,可特异地反映该种疾病或某种机能、代谢、结构变化, 同时应具备该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并经受一系同时应具备该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并经受一系 列检测列检测(如心电图、临床生理、生化指标检验、病理切如心电图、临床生理、生化指标检验、病理切片等片等)得以证实。得以证实。 4适用性和可控性适用性和可控性 设计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应尽量考虑在今后设计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应尽量考虑在今后临床能应用和便于控制其疾病的发展,以便于开展研临床能应用和便于控制其疾病的发展,以便于开展研究工作。究

4、工作。 5 5易行性和经济性易行性和经济性 复制动物模型设计,应尽量做到方法容易执行和复制动物模型设计,应尽量做到方法容易执行和合乎经济原则。合乎经济原则。 二、动物模型的分类二、动物模型的分类 按产生原因分类按产生原因分类1诱发性动物模型诱发性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是指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复合的致是指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复合的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时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变,即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时

5、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为人工诱发出特定的疾病动物模型。为人工诱发出特定的疾病动物模型。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 :机械损伤、放射线损伤、气压、手术机械损伤、放射线损伤、气压、手术化学因素化学因素 :化学药致癌、化学毒物中毒、强酸强碱烧:化学药致癌、化学毒物中毒、强酸强碱烧 伤、某种有机成分的增加或减少导致营养伤、某种有机成分的增加或减少导致营养 性疾病等。性疾病等。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细菌、病毒、寄生虫、生物毒素等:细菌、病毒、寄生虫、生物毒素等 。复合因素复合因素 : 2自发性动物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 (Spontaneous animal model): 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人工处置,

6、在自然条件下动物自然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下动物自然发生、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的动物发生、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的动物模型。模型。 优点:优点:完全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疾病,排除了人为的完全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疾病,排除了人为的 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相应的疾病很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相应的疾病很 相似。相似。 缺点:缺点:来源比较困难,种类有限。来源比较困难,种类有限。 3抗疾病型动物模型抗疾病型动物模型 (Negative animal model): 是指特定的疾病不会在某种动物身上发生,从而是指特定的疾病不会在某种动

7、物身上发生,从而可以用来探讨为何这种动物对该疾病有天然的抵抗力可以用来探讨为何这种动物对该疾病有天然的抵抗力 的动物模型的动物模型。4生物医学动物模型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Biomedical animal model): 是指利用健康动物生物学特征来提供人类疾病相是指利用健康动物生物学特征来提供人类疾病相似表现的疾病模型。似表现的疾病模型。 第二节第二节 肿瘤疾病动物模型肿瘤疾病动物模型分类:分类:1.自发性肿瘤(自发性肿瘤(spontaneous tumorspontaneous tumor)动物模型:)动物模型: 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发生的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

8、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发生的肿瘤所形成的模型。肿瘤所形成的模型。2.2.诱发性肿瘤(诱发性肿瘤(induced tumorinduced tumor)动物模型:)动物模型: 是使用致癌因素在实验条件下诱发动物发生肿瘤的动物模型。是使用致癌因素在实验条件下诱发动物发生肿瘤的动物模型。3.3.移植性肿瘤(移植性肿瘤(transplant tumortransplant tumor)动物模型:)动物模型: 指将动物或人体肿瘤移植同种或异种动物连续传代而培养出的指将动物或人体肿瘤移植同种或异种动物连续传代而培养出的模型。模型。 诱发性肿瘤模型:诱发性肿瘤模型:1.方法:方法:1)1)原位诱发:原位

9、诱发:指将致癌物直接与动物靶组织或靶器官接触而诱发该指将致癌物直接与动物靶组织或靶器官接触而诱发该组织或器官发生肿瘤,接触方法可通过涂抹、灌注、喂养或埋置组织或器官发生肿瘤,接触方法可通过涂抹、灌注、喂养或埋置等等 。2)2)异位诱发:异位诱发:将与致癌物接触后的动物组织或器官埋置于该动物或将与致癌物接触后的动物组织或器官埋置于该动物或另一正常动物皮下而产生的该组织或器官的肿瘤。另一正常动物皮下而产生的该组织或器官的肿瘤。异位诱发肿瘤异位诱发肿瘤具有易于观察和取材的优点。具有易于观察和取材的优点。2.2.诱癌物:诱癌物: 放射线局部照射、化学致癌物(放射线局部照射、化学致癌物(烷化剂、亚硝胺类

10、、芳香胺烷化剂、亚硝胺类、芳香胺类类)、生物毒素()、生物毒素(黄曲酶毒素黄曲酶毒素)、细菌()、细菌(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肿瘤病毒)、肿瘤病毒感染。感染。 举例:举例:1.1.二乙基亚硝胺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诱发小鼠肺癌小鼠肺癌: 采用小鼠皮下注射采用小鼠皮下注射1DEN水溶液,每周一次,水溶液,每周一次,(每次每次剂量为剂量为56mg/kg体重,总剂量为体重,总剂量为868mg)。观察时间为。观察时间为100d左右。此模型诱发率约左右。此模型诱发率约40%。若将。若将DEN总剂量增到总剂量增到1176mg时,半年诱发率可达时,半年诱发率可达90以上。以上。2.2.亚胺基偶氮甲苯亚

11、胺基偶氮甲苯(OAAT)(OAAT)诱发诱发小鼠肝癌小鼠肝癌: 用用l lOAATOAAT苯溶液涂于动物两肩胛间皮肤上,隔日苯溶液涂于动物两肩胛间皮肤上,隔日1 1次,次,每次每次2 23 3滴、一般涂滴、一般涂100100次。次。7 7个月以上诱发肝肿瘤约个月以上诱发肝肿瘤约5555。3.3.黄曲霉素诱发黄曲霉素诱发大鼠肝癌大鼠肝癌: 在大鼠饲料中加入黄曲霉素,含在大鼠饲料中加入黄曲霉素,含0.011-0.0150.011-0.015ppmppm,喂,喂养养6 6个月,诱发率达个月,诱发率达8080。 注意:注意:1.1.必须适当选择:必须适当选择:致瘤方法致瘤方法、动物种系动物种系、致癌物

12、种类致癌物种类与溶剂与溶剂、给药剂量与途径给药剂量与途径及及观察时间观察时间等尽量简便可等尽量简便可行,有较好的重复性,并有利于与人肿瘤比较行,有较好的重复性,并有利于与人肿瘤比较。2.2.方法和种系应对所用致瘤物敏感方法和种系应对所用致瘤物敏感。3.3.致癌物的致癌物的剂量剂量应能保证动物存活率较高、诱发期较应能保证动物存活率较高、诱发期较短而又可诱发较高频率的肿瘤短而又可诱发较高频率的肿瘤 移植性肿瘤模型:移植性肿瘤模型:方法方法:1.实体瘤移植:实体瘤移植: 肿瘤细胞皮下接种肿瘤细胞皮下接种7-10d处死荷瘤动处死荷瘤动物物选择生长良好、无坏死液化的瘤组织选择生长良好、无坏死液化的瘤组织

13、2-3mm3+生理盐水或其它营养液生理盐水或其它营养液无菌套管无菌套管针抽吸针抽吸接种同种受体动物右前腋窝皮下。接种同种受体动物右前腋窝皮下。2.腹水瘤移植:腹水瘤移植: 肿瘤细胞皮下接种肿瘤细胞皮下接种7-10d处死荷瘤动物处死荷瘤动物取腹水取腹水含葡萄糖平衡盐水稀释至适当浓度含葡萄糖平衡盐水稀释至适当浓度腹腔注射(腹水瘤)或皮下注射(实体瘤)。腹腔注射(腹水瘤)或皮下注射(实体瘤)。评价评价:1.同时接种同样量的瘤细胞,生长速度较一致,个体同时接种同样量的瘤细胞,生长速度较一致,个体差异较小。差异较小。2.接种成活率近接种成活率近100%100%。3.3.对宿主影响相类似。对宿主影响相类似

14、。4.4.可连续传代,试验周期短,条件易于控制。可连续传代,试验周期短,条件易于控制。5.5.主要问题是主要问题是宿主对移植物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宿主对移植物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第三节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高脂饲料诱发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脂饲料诱发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模型非喂养法诱发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症非喂养法诱发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模型高脂饲料诱发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高脂饲料诱发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 造模机制:造模机制:1.1.动物饲料中加入过量的胆固醇和脂肪,饲养一定动物饲料中加入过量的胆固醇和脂肪,饲养一定时间后,其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处逐渐形成

15、粥样硬时间后,其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处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并出现高血脂症。化斑块,并出现高血脂症。2.2.高胆固醇和高脂饮食,加入少量胆酸盐,可增加高胆固醇和高脂饮食,加入少量胆酸盐,可增加胆固醇的吸收,如再加入甲状腺抑制药胆固醇的吸收,如再加入甲状腺抑制药-甲基硫甲基硫氧嘧啶氧嘧啶或或丙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可进一步加速病变的形成。可进一步加速病变的形成。 造模方法造模方法: : 1. 1.小型猪:小型猪: 选用选用GottigenGottigen系小型猪较为理想,用系小型猪较为理想,用1 12 2高脂食物饲高脂食物饲喂喂6 6个月即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个月即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评价

16、:评价: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病变特点及及分布分布都与人类近似。都与人类近似。 2.2.猴:猴: 选用选用3.53.510.5kg10.5kg,3 36 6岁的恒河猴饲喂高脂饲料岁的恒河猴饲喂高脂饲料( (5050麦麦粉、粉、8 8玉米粉、玉米粉、8 8麦麸、麦麸、1 1胆固醇、胆固醇、8 8蛋黄、蛋黄、8 8猪油、猪油、1717白糖及适量的小苏打和食盐白糖及适量的小苏打和食盐) )。1 1个月后造成猴的实验性高个月后造成猴的实验性高血脂症。血清胆固醇较正常时升高血脂症。血清胆固醇较正常时升高3.13.13.23.2倍。倍。 评价:评价:猴的胆固醇代谢、血浆脂蛋白组成及高脂血

17、症与人相猴的胆固醇代谢、血浆脂蛋白组成及高脂血症与人相似,是较理想的模型。似,是较理想的模型。 3. 3. 兔:兔: 选用选用2kg2kg左右体重,每天胆固醇左右体重,每天胆固醇0.3g0.3g,4 4个月后形成主动个月后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剂量增至脉粥样硬化斑块;剂量增至0.50.5g g,3 3个月个月出现斑块;增至出现斑块;增至1.01.0g g,可缩为可缩为2 2个月个月。在饲料中加人在饲料中加人1515蛋黄粉蛋黄粉、0.50.5胆固醇胆固醇和和5%5%猪猪油油,3 3周后,将胆固醇减去再喂周后,将胆固醇减去再喂3 3周,可使斑块发生率达周,可使斑块发生率达100100,血清胆固醇

18、可升高至血清胆固醇可升高至20002000mg%mg%。 评价:评价:对喂饲胆固醇非常敏感,在短期内便能出现明显的病对喂饲胆固醇非常敏感,在短期内便能出现明显的病变。因为兔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变。因为兔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率吸收率可高达可高达75759090,对高,对高血脂的血脂的清除能力低清除能力低( (静脉注射胆固醇后,高脂血症可持续静脉注射胆固醇后,高脂血症可持续3 34 4天天) )。 但兔作模型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但兔作模型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血源性泡沫细胞增多血源性泡沫细胞增多,且且病变分布病变分布与人的病变也有差异。与人的病变也有差异。 4. 4.大鼠大鼠: 配方一饲料配方一饲料(

19、(1 1-4-4胆固醇、胆固醇、1010猪油,猪油,0.2%0.2%甲基硫氧嘧啶、甲基硫氧嘧啶、8989-86-86基础饲料基础饲料) ),喂服,喂服7 71010天。天。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 配方二饲料配方二饲料( (1010蛋黄粉、蛋黄粉、5 5猪油、猪油、0.50.5胆胆盐、盐、8585基础饲料基础饲料) ),喂服,喂服7 7天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天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 评价:评价:饲养方便、抵抗力强、食性与人相近。所形饲养方便、抵抗力强、食性与人相近。所形成的病理改变与人早期者相似,不易形成似人体的成的病理改变与人早期者相似,不易形成似人体的后期病变后期病变,较易形

20、成血栓。,较易形成血栓。 5. 5.小鼠:小鼠: 雄性小鼠饲以雄性小鼠饲以1 1胆固醇及胆固醇及1010猪油猪油的高脂饲料,的高脂饲料,7 7天后血清胆固醇即升为天后血清胆固醇即升为34334315mg15mg;若在饲料中再;若在饲料中再加入加入0.30.3的胆酸的胆酸,连饲,连饲7 7天,血清胆固醇可高达天,血清胆固醇可高达5305303636mgmg 评价:评价:容易饲养和节省药品等优点,但是取血不便,容易饲养和节省药品等优点,但是取血不便,难做动态观察,所以较少采用。难做动态观察,所以较少采用。 6. 6.鸡:鸡: 4 48 8周的莱克亨鸡,在饲料中加入周的莱克亨鸡,在饲料中加入1 1-

21、2-2胆固胆固醇或醇或1515蛋黄粉蛋黄粉,再加,再加5 51010猪油猪油,经过,经过6 61010周,血胆固醇即升至周,血胆固醇即升至1000mg1000mg4000mg4000mg,胸主动,胸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脉斑块发生率达100100。 评价:评价:鸡为杂食动物,仅在普通饲料中加入胆固醇,鸡为杂食动物,仅在普通饲料中加入胆固醇,就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发生较快病变发生较快,在斑,在斑块中有时伴有块中有时伴有钙化钙化和形成和形成溃疡溃疡。非喂养法诱发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非喂养法诱发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 造模方法造模方法: : 1. 1.免疫法:

22、免疫法: 将大鼠主动脉匀浆给兔注射,可引起血胆固将大鼠主动脉匀浆给兔注射,可引起血胆固醇、醇、脂蛋白及甘油三酯升高。给兔注射马血清脂蛋白及甘油三酯升高。给兔注射马血清10ml/kg/10ml/kg/次,共次,共4 4次,每次间隔次,每次间隔1717天。天。 评价评价: : 动脉内膜损伤率为动脉内膜损伤率为8888,冠状动脉亦有粥样硬,冠状动脉亦有粥样硬化的病变,若同时给予高胆固醇饲料,病变更加明显。化的病变,若同时给予高胆固醇饲料,病变更加明显。 2. 2.儿茶酚胺法:儿茶酚胺法: 给兔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给兔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lmglmg/24h/24h,时间为,时间为30min30min

23、。一种方法是先滴。一种方法是先滴15min15min,休息,休息5min5min后再滴后再滴15min15min。另一种方法是每次点滴。另一种方法是每次点滴5min5min和休息和休息5min5min,反复反复6 6次。次。 评价评价: : 持续两周,均可引起主动脉病变,呈现血管持续两周,均可引起主动脉病变,呈现血管壁中层弱性纤维拉长、劈裂或断裂,病变中出现壁中层弱性纤维拉长、劈裂或断裂,病变中出现坏死及钙化。坏死及钙化。 3. 3.半胱氨酸法:半胱氨酸法: 给兔皮下注射同型半胱氨酸硫代内酯每天给兔皮下注射同型半胱氨酸硫代内酯每天202025mg/kg(25mg/kg(以以5 5葡萄糖溶液配成

24、葡萄糖溶液配成lmglmg/ml/ml的浓的浓度度) ),连续,连续20202525天。天。 评价:评价: 成年兔及幼兔均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成年兔及幼兔均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病变。冠状动脉管腔变窄、动脉壁内膜肌细胞增病变。冠状动脉管腔变窄、动脉壁内膜肌细胞增生、纤维状异物质。如同时在饮料中加入生、纤维状异物质。如同时在饮料中加入2020的的胆固醇,则出现显著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胆固醇,则出现显著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4. 4.表面活化剂法:表面活化剂法: 给大鼠腹腔注射给大鼠腹腔注射TrotonTroton WRl339 300mg/kg WRl339 300mg/kg体重体重。 评

25、价评价: : 给药给药9h9h后可使血清胆固醇升高后可使血清胆固醇升高3 34 4倍;倍;20h20h后后雄性大鼠血清胆固醇仍为正常的雄性大鼠血清胆固醇仍为正常的3-43-4倍,而雌性大倍,而雌性大鼠却为鼠却为6 6倍左右。用药后倍左右。用药后24h24h左右升脂作用达最高左右升脂作用达最高点,点,48h48h左右恢复正常。其中以甘油三酯升高最强,左右恢复正常。其中以甘油三酯升高最强,其次是磷脂、游离胆固醇,对胆固醇酯没有影响其次是磷脂、游离胆固醇,对胆固醇酯没有影响。第四节第四节 呼吸、消化疾病动物模型呼吸、消化疾病动物模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

26、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模型概述:模型概述:1.1.任何可引起肝损伤的因素任何可引起肝损伤的因素长期、反复作用长期、反复作用于肝脏,于肝脏,均可产生肝细胞均可产生肝细胞变性、坏死变性、坏死,继而肝细胞,继而肝细胞再生再生和和纤纤维组织增生维组织增生,导致肝纤维化。,导致肝纤维化。2.2.已有已有化学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免疫性免疫性、生物学生物学、酒精性酒精性和和营养营养性性肝纤维化模型。每种方法因致病因素不同,给药肝纤维化模型。每种方法因致病因素不同,给药途径不同,产生肝硬化的途径不同,产生肝硬化的机理机理、纤维化、纤维化出现早晚出现早晚、稳定性稳定性、出现率出现率、重复性重复性及机

27、体自然患病过程相似及机体自然患病过程相似程度等都不尽相同。程度等都不尽相同。 造模方法:造模方法: 1.1.免疫法:免疫法: 免疫性肝纤维化产生的机理是免疫性肝纤维化产生的机理是型变态反应引起,白型变态反应引起,白蛋白和血清的大分子物质,作为异种抗原进入大鼠体内后,蛋白和血清的大分子物质,作为异种抗原进入大鼠体内后,刺激其产生相应的抗体,当抗原再次进人机体后抗原抗体刺激其产生相应的抗体,当抗原再次进人机体后抗原抗体结合,形成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抗体免疫复合物(IC)(IC),抗原的反复、长期,抗原的反复、长期刺激,过量的免疫复合物来不及被清除,沉积于肝脏的血刺激,过量的免疫复合物来

28、不及被清除,沉积于肝脏的血管壁内外,引起血管炎,造成肝损伤。反复导致肝细胞变管壁内外,引起血管炎,造成肝损伤。反复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纤维增生等变化,最后发展为肝纤维化、性、坏死,再生,纤维增生等变化,最后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硬化。 动物选用雄性动物选用雄性WistarWistar大鼠,体重大鼠,体重130g130g左右。取猪血清左右。取猪血清0.5ml0.5ml,腹腔内注射,每周,腹腔内注射,每周2 2次,共次,共8 8次次( (猪血清的制备:取猪血清的制备:取新鲜猪血,离心制血清,滤过除菌,分装放低温冰箱备用新鲜猪血,离心制血清,滤过除菌,分装放低温冰箱备用) )。 评价评价

29、: : 大鼠第大鼠第3 3周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第周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第4 4周增生的胶原纤维形周增生的胶原纤维形成纤维束,从中央静脉到门管区之间相互伸延,发生纤维化。成纤维束,从中央静脉到门管区之间相互伸延,发生纤维化。 模型特点:模型特点: 肝纤维化出现早,出现率高;肝纤维化出现早,出现率高; 动物整体损伤轻微,毛发、生长情况正常;动物整体损伤轻微,毛发、生长情况正常; 纤维化组织中大量胶原增生,纤维化组织中大量胶原增生,、型前胶原型前胶原mRNAmRNA增多。增多。 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多为阳性,猪血清模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多为阳性,猪血清模型可用慢性肝炎

30、所致肝纤维化的研究,对于研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可用慢性肝炎所致肝纤维化的研究,对于研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沉积和清除及对于防治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有效药物的筛选,具沉积和清除及对于防治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有效药物的筛选,具有意义。有意义。指标指标猪血清模型猪血清模型白蛋白模型白蛋白模型方法方法简单复杂价格价格经济较贵出现率出现率86.7%77.7%死亡率死亡率040% /31.6%周期周期28d95d猪血清模型与白蛋白模型相比猪血清模型与白蛋白模型相比 2. 2.化学性损伤法化学性损伤法: 雄性雄性WistarWistar大鼠,体重大鼠,体重130 g130 g左右,用硫代乙酰胺腹腔左右,用硫代乙酰

31、胺腹腔内注射,第内注射,第1 1次次20mg/100g20mg/100g体重,从第二次起体重,从第二次起12mg/100g12mg/100g体重,体重,每周注射每周注射2 2次,共次,共8 8周。周。 评价评价: : 第第3 3周,在肝小叶间中间带出现大片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周,在肝小叶间中间带出现大片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细胞浸润,炎细胞浸润、坏死细胞数和程度超过猪血和炎细胞浸润,炎细胞浸润、坏死细胞数和程度超过猪血清模型。清模型。6 6周后出现增生纤维束,纤维增生晚于和少于猪血周后出现增生纤维束,纤维增生晚于和少于猪血清模型。大鼠肝纤维组织中有清模型。大鼠肝纤维组织中有I I型胶原的型胶原的mR

32、NAmRNA增多。增多。 3. 3.四氯化碳法:四氯化碳法: 180180200200g Wistarg Wistar或或SDSD大鼠,大鼠,皮下注射皮下注射40%-50%40%-50%CClCCl4 4,油溶液油溶液(0.3ml/100g)(0.3ml/100g),每周,每周2 2次,第次,第2 2周始,隔日以周始,隔日以2020-30-30酒精酒精lmllml灌胃灌胃( (或作为唯一饮料或作为唯一饮料) ),饲以饲以单纯玉米面单纯玉米面( (混以混以0.50.5胆固醇胆固醇) ),共,共1010周。周。 评价:评价:第第2 2周出现小叶中心小片状肝细胞变性坏死,第周出现小叶中心小片状肝细胞

33、变性坏死,第4 4周开周开始有较薄的纤维间隔形成,第始有较薄的纤维间隔形成,第6 6周肝脏间隔进一步增厚,有假周肝脏间隔进一步增厚,有假小叶形成:第小叶形成:第8 8周形成厚的纤维间隔,分割形成假小叶。大鼠周形成厚的纤维间隔,分割形成假小叶。大鼠成活率成活率60%-80%60%-80%。 该模型是目前国内外常采用的动物模型,可靠且复制时该模型是目前国内外常采用的动物模型,可靠且复制时间短,肝纤维化进展稳定,适合于肝硬化过程的动态研究。间短,肝纤维化进展稳定,适合于肝硬化过程的动态研究。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 大鼠、豚鼠和狗最常用。根据制模方式可分为:最常用。根据制模方式可分为:

34、1.1.主动免疫致敏动物模型:主动免疫致敏动物模型: 利用哺乳类大动物利用哺乳类大动物( (如狗、羊和猴如狗、羊和猴) )在自然状态下感染线圆虫在自然状态下感染线圆虫类寄生虫类寄生虫( (主要是蛔虫主要是蛔虫) ),血清中长期存在高滴度的抗某一寄生,血清中长期存在高滴度的抗某一寄生虫抗原的特应性抗体虫抗原的特应性抗体( (IgEIgE) ),再次受到这一寄生虫抗原的攻击,再次受到这一寄生虫抗原的攻击,即迅速地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并使呼吸道产生支气管嗜喘反应即迅速地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并使呼吸道产生支气管嗜喘反应;2.2.被动免疫致敏动物模型:被动免疫致敏动物模型: 在实验前,用特殊的抗原及免疫辅佐

35、剂注入动物体内,使动在实验前,用特殊的抗原及免疫辅佐剂注入动物体内,使动物致敏后,制备抗血清输入动物使其被动致敏,再用同一抗原物致敏后,制备抗血清输入动物使其被动致敏,再用同一抗原进行攻击建立哮喘模型。进行攻击建立哮喘模型。 卵白蛋白激发哮喘模型卵白蛋白激发哮喘模型造模机制:造模机制: 过敏原卵白蛋白注入豚鼠体内,其可溶性抗原刺激机体产过敏原卵白蛋白注入豚鼠体内,其可溶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生IgEIgE抗体,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豚鼠再次接触此抗原时,抗体,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豚鼠再次接触此抗原时,IgEIgE介导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细胞脱颗粒,释放出活性化学物介导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细胞脱颗

36、粒,释放出活性化学物质如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作用于支气管引起气道高质如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作用于支气管引起气道高反应致哮喘。反应致哮喘。 造模方法:造模方法:1.1. 豚鼠:豚鼠: 200200300g300g豚鼠,第豚鼠,第1 1天和天和8 8天,天,0.50.5卵白蛋白溶于生卵白蛋白溶于生理盐水理盐水10ml10ml加至超声雾化吸入器,用简易面罩雾化吸入加至超声雾化吸入器,用简易面罩雾化吸入10min10min,第第16162020天将致敏动物置于密闭的容器内,用天将致敏动物置于密闭的容器内,用1 1卵白蛋白气雾卵白蛋白气雾激发,使动物暴露在卵白蛋白气雾中激发,使动物暴

37、露在卵白蛋白气雾中101030min30min,至出现哮喘样,至出现哮喘样发作。发作。 评价:评价: 出现咳嗽、烦躁、口唇和四肢紫绀,呼吸费力。生理记录出现咳嗽、烦躁、口唇和四肢紫绀,呼吸费力。生理记录仪描记呼吸曲线,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和呼吸加深。病理检查发仪描记呼吸曲线,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和呼吸加深。病理检查发现毛细血管扩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腺体分泌活动亢进。现毛细血管扩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腺体分泌活动亢进。 该模型是国内外常用的方法,方法简单,复制性强,且豚该模型是国内外常用的方法,方法简单,复制性强,且豚鼠是最好的显示气道高反应型的特征动物,其哮喘发作与人表鼠是最好的显示气道高反应型的特

38、征动物,其哮喘发作与人表现相似。主要用于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观察。现相似。主要用于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观察。2.2.大鼠:大鼠: 4 46 6周龄周龄120120180g180g雄性雄性SDSD大鼠,腹腔注射卵白蛋大鼠,腹腔注射卵白蛋白白100mg100mg抗原液抗原液1ml1ml,灭活百日咳杆菌疫苗,灭活百日咳杆菌疫苗5 510109 9个和氢氧化铝个和氢氧化铝干粉干粉100mg100mg致敏。致敏。2 2周后用超声雾化器向箱内喷雾周后用超声雾化器向箱内喷雾1 1卵白蛋白,卵白蛋白,吸入吸入20min20min激发。激发。 评价:评价: 表现呼吸气促,严重者呼吸减慢或节律不齐、轻度紫

39、绀、表现呼吸气促,严重者呼吸减慢或节律不齐、轻度紫绀、四肢瘫软、行动迟滞或俯伏不动、反应迟钝,连续激发后大鼠四肢瘫软、行动迟滞或俯伏不动、反应迟钝,连续激发后大鼠体重减轻、毛色失去光泽、反应迟钝。本模型适用于特异性抗体重减轻、毛色失去光泽、反应迟钝。本模型适用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的研究,有速发和迟发双相反应。原抗体反应的研究,有速发和迟发双相反应。邻苯二甲酸酐邻苯二甲酸酐(PA)(PA)致变应性哮喘模型致变应性哮喘模型机制:机制: 苯酐是小分子化合物,属半抗原。由于半抗原不能刺激机体苯酐是小分子化合物,属半抗原。由于半抗原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故需与蛋白结合成全抗原,形成新的抗原决定簇产生

40、免疫反应,故需与蛋白结合成全抗原,形成新的抗原决定簇而发挥致敏作用。据此实验制备了两种不同载体的苯酐全抗原即而发挥致敏作用。据此实验制备了两种不同载体的苯酐全抗原即PA-HASPA-HAS和和PA-BSAPA-BSA。用致敏的抗血清给正常动物注射使其致敏,并。用致敏的抗血清给正常动物注射使其致敏,并在相应抗原吸入攻击下同样可诱发出哮喘。在相应抗原吸入攻击下同样可诱发出哮喘。方法:方法: 2-32-3月龄月龄250250300g300g豚鼠。用豚鼠。用30mg30mg苯酐以苯酐以lmllml丙酮溶解后,加入丙酮溶解后,加入4242HAS 9%HAS 9%碳酸氢钠溶液中,并搅拌碳酸氢钠溶液中,并搅

41、拌1h1h形成形成PAPAHSAHSA。同法制备。同法制备PAPABSABSA。将制备的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等量研磨,使之成油包水。将制备的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等量研磨,使之成油包水状。腹腔或后腿肌肉注射状。腹腔或后腿肌肉注射0.20.20.3ml/0.3ml/只只( (含蛋白含蛋白4-6mg)4-6mg)。注射。注射3 38 8周后抗原吸入激发。动物俯卧固定,激发前描记正常的呼吸周后抗原吸入激发。动物俯卧固定,激发前描记正常的呼吸曲线。用曲线。用1:1000 HSA1:1000 HSA盐水溶液雾化后吸入盐水溶液雾化后吸入1 13min3min,观察记录,观察记录0.50.5h h。模型评价:模型

42、评价: 豚鼠吸入抗原后豚鼠吸入抗原后1-10min1-10min内,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由内,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由100100120120次次/min/min增加到增加到140140160160次次/min/min;呼吸幅度增大,同时伴有咳;呼吸幅度增大,同时伴有咳嗽、喷啑,重者呼吸极度费力、挣扎,有短暂窒息甚至死亡。发嗽、喷啑,重者呼吸极度费力、挣扎,有短暂窒息甚至死亡。发作一般持续作一般持续30305050minmin。 PA是确切的职业性致喘物质。苯酐哮喘属变应性哮喘,患者是确切的职业性致喘物质。苯酐哮喘属变应性哮喘,患者体内可测出特异性抗体,苯酐抗原吸入激发试验常呈现阳性。本体内可测

43、出特异性抗体,苯酐抗原吸入激发试验常呈现阳性。本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该哮喘的病理变化提供了条件。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该哮喘的病理变化提供了条件。血小板活性因子血小板活性因子(PAF)(PAF)诱发哮喘模型诱发哮喘模型 造模机制造模机制 PAFPAF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炎症介质。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炎症介质。PAFPAF引发哮喘发作的原因可能是引发哮喘发作的原因可能是PAFPAF通过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趋向、通过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趋向、脱颗粒、释放嗜酸性细胞蛋白脱颗粒、释放嗜酸性细胞蛋白X(EpxX(Epx) )、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

44、P)(ECP)和碱性蛋白等细胞毒性物质引起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和脱落。和碱性蛋白等细胞毒性物质引起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和脱落。另外,激活的嗜酸性细胞本身又合成和释放另外,激活的嗜酸性细胞本身又合成和释放PAFPAF,使这一过程加,使这一过程加剧,最终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剧,最终引起气道高反应性。 方法方法: : 300300500g500g雄性豚鼠,激发实验当天,采用含雄性豚鼠,激发实验当天,采用含0.25%BSA0.25%BSA生理生理盐水,将盐水,将PAFPAF稀释成稀释成500500ugug/ml/ml,按,按15001500ugug/kg/kg的剂量雾化吸入,即的剂量雾化吸入,即引起豚鼠哮喘发作

45、。引起豚鼠哮喘发作。 评价评价: : PAFPAF激发豚鼠哮喘发作不需致敏过程,直接利用其特性而引激发豚鼠哮喘发作不需致敏过程,直接利用其特性而引发气道的高反应性,本模型主要用于研究哮喘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发气道的高反应性,本模型主要用于研究哮喘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的研究。第五节第五节 内分泌、营养疾病动物模型内分泌、营养疾病动物模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维生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动物模型缺乏性佝偻病动物模型模型概述模型概述 糖尿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主要包括糖尿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主要包括5 5种:种:1.1. 注射致高血糖因子,如生长激素、胰高糖素、糖皮

46、质激素以及注射致高血糖因子,如生长激素、胰高糖素、糖皮质激素以及儿茶酚胺类激素等,复制出某些继发性糖尿病模型。儿茶酚胺类激素等,复制出某些继发性糖尿病模型。2.2. 注射化学物质引起胰岛注射化学物质引起胰岛细胞的损伤,如链脲佐菌素细胞的损伤,如链脲佐菌素(STZ)(STZ)、四、四氧嘧啶、二苯硫代卡肥腙可造成胰岛氧嘧啶、二苯硫代卡肥腙可造成胰岛细胞不可逆损伤;环丙细胞不可逆损伤;环丙庚哌、天门冬素酶、庚哌、天门冬素酶、6 6氨基尼克酰胺、氨基尼克酰胺、2 2脱氧葡萄糖、甘露庚脱氧葡萄糖、甘露庚酮糖可引起酮糖可引起细胞可逆性损伤。细胞可逆性损伤。糖尿病动物模型糖尿病动物模型3.3.注射生物及生物

47、制品引起注射生物及生物制品引起细胞破坏,如鼠脑炎、心肌炎病毒细胞破坏,如鼠脑炎、心肌炎病毒M M型变异可诱发若干品系的成年小鼠糖尿病,型变异可诱发若干品系的成年小鼠糖尿病,ILIL1 1在一定剂量在一定剂量和范围内对和范围内对细胞有选择性细胞毒作用,导致细胞有选择性细胞毒作用,导致IDDMIDDM。4.4.手术切除胰腺的大部分或全部,并给予高糖饮食刺激,引起继手术切除胰腺的大部分或全部,并给予高糖饮食刺激,引起继发性永久性糖尿病。发性永久性糖尿病。5.5.筛选、引种、繁殖遗传性及自发性糖尿病,这类动物模型更接筛选、引种、繁殖遗传性及自发性糖尿病,这类动物模型更接近人类糖尿病的自然起病及发展,尤

48、其适于研究糖尿病的病因近人类糖尿病的自然起病及发展,尤其适于研究糖尿病的病因学。学。造模方法造模方法 1.1.病毒诱发法病毒诱发法 DBA/2DBA/2雌性小鼠,皮下接种脑炎、心肌炎病毒雌性小鼠,皮下接种脑炎、心肌炎病毒M M型变异株型变异株4 47 7天后出现明显的高血糖,伴有血中及胰天后出现明显的高血糖,伴有血中及胰腺中胰岛素含量降低。腺中胰岛素含量降低。 评价:评价: 其高血糖为特发性,伴明显低胰岛素血症,在其高血糖为特发性,伴明显低胰岛素血症,在某些小鼠中可自然缓解,但糖耐量异常及高血糖在某些小鼠中可自然缓解,但糖耐量异常及高血糖在恢复期中仍将存在,其生化方面与人类恢复期中仍将存在,其

49、生化方面与人类MODPMODP相似。相似。2.2.四氧嘧啶法四氧嘧啶法 SDSD大鼠大鼠200g200g左右,左右,40mg/kg40mg/kg四氧嘧啶静脉注射四氧嘧啶静脉注射1 1次,观察血糖次,观察血糖300mg/l300mg/l,持续,持续2 2周可以认为造模成功。周可以认为造模成功。3.3.链脲佐菌致糖尿病链脲佐菌致糖尿病WistarWistar大鼠大鼠 链脲佐菌素可造成动物胰岛链脲佐菌素可造成动物胰岛细胞大量坏死,细胞大量坏死,通过不同给药方法,可复制出速发型类似通过不同给药方法,可复制出速发型类似NIDDMNIDDM和迟和迟发型类似发型类似IDDMIDDM的动物模型。的动物模型。1

50、)1)速发型:速发型: STZSTZ用用0.10.1mmolmmol/L/L无菌枸橼酸无菌枸橼酸枸橼酸钠缓冲液新鲜配制成枸橼酸钠缓冲液新鲜配制成2 2溶液,调节溶液,调节pHpH至至4.54.5,滤菌器过滤除菌。大鼠禁食,滤菌器过滤除菌。大鼠禁食10h10h按按505065mg/kg65mg/kg腹腔内或尾静脉一次性注射,腹腔内或尾静脉一次性注射,24h24h内随机血糖内随机血糖16.716.7mmolmmol/L/L,稳定,稳定5d5d即可作为成功模型。即可作为成功模型。2)2)迟发型:迟发型: 链脲佐菌配制同前,福氏佐剂链脲佐菌配制同前,福氏佐剂(CFA)(CFA)按按4:14:1称取液体

51、石蜡和称取液体石蜡和羊毛脂,研碎混匀,经高压消毒后低温保存,使用前按羊毛脂,研碎混匀,经高压消毒后低温保存,使用前按1.5mg/0.5ml1.5mg/0.5ml加入无菌灭活卡介苗。第加入无菌灭活卡介苗。第1 1天腹腔注射天腹腔注射0.50.5mlCFAmlCFA,次日按次日按25mg/kg25mg/kg腹腔内注射腹腔内注射STZSTZ溶液。每周溶液。每周1 1次,连续次,连续3 3周,第周,第2 2周部分大鼠就可成模型,第周部分大鼠就可成模型,第3 3周成模率周成模率87.587.5。评价:评价:1.1.速发型速发型 一次足量给予链脲佐菌素,造成一次足量给予链脲佐菌素,造成细胞大量损伤,胰细胞

52、大量损伤,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引起糖代谢紊乱,导致糖尿病。速发型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引起糖代谢紊乱,导致糖尿病。速发型模型较适于模型较适于NIDDMNIDDM的相关研究。通常单剂量达的相关研究。通常单剂量达50mg/kg50mg/kg体重不出体重不出现自然缓解现象,第现自然缓解现象,第6 62727天,胰岛有一定程度再生,功能部分天,胰岛有一定程度再生,功能部分恢复,但仍处于高血糖状态。恢复,但仍处于高血糖状态。2.2.迟发型迟发型 福氏完全佐剂可激发机体免疫功能,将小剂量福氏完全佐剂可激发机体免疫功能,将小剂量STZSTZ和和CFACFA联合使用,可激活大鼠体内淋巴细胞诱导胰岛联合使用,可

53、激活大鼠体内淋巴细胞诱导胰岛细胞发生轻细胞发生轻度改变,被激活的度改变,被激活的HLCHLC可将轻度变性的细胞作靶细胞攻击,导致可将轻度变性的细胞作靶细胞攻击,导致自身免疫,胰岛自身免疫,胰岛细胞损害加重,引起糖尿病。迟发型模型有细胞损害加重,引起糖尿病。迟发型模型有免疫学的改变,更接近人类免疫学的改变,更接近人类IDDMIDDM的发生发展变化,有报道可测的发生发展变化,有报道可测得大鼠体内抗胰岛细胞抗体。得大鼠体内抗胰岛细胞抗体。3.3.化学诱导是一种简便,价廉的方法。其中化学诱导是一种简便,价廉的方法。其中STZSTZ优于四氧嘧啶,优于四氧嘧啶,其造模稳定,快速,无自然缓解,种属选择性不强

54、其造模稳定,快速,无自然缓解,种属选择性不强( (豚鼠只能豚鼠只能用链脲菌素造模用链脲菌素造模) ),复制前不需禁食。糖尿病形成后无需特意,复制前不需禁食。糖尿病形成后无需特意安排动物饲养条件。安排动物饲养条件。 STZSTZ可作用于对四氧嘧啶致糖尿作用有抵可作用于对四氧嘧啶致糖尿作用有抵抗的豚鼠。但价格较四氧嘧啶贵。抗的豚鼠。但价格较四氧嘧啶贵。4.4.四氧嘧啶和链脲菌素均为一种可以选择性作用于胰岛四氧嘧啶和链脲菌素均为一种可以选择性作用于胰岛细胞的细胞的化学物质,其作用机制目前有不同认识,有人认为是破坏了细化学物质,其作用机制目前有不同认识,有人认为是破坏了细胞本身,有人则认为仅是细胞脱颗

55、粒或是胞膜上葡萄糖受体的胞本身,有人则认为仅是细胞脱颗粒或是胞膜上葡萄糖受体的变化。变化。4.4.高糖饲喂诱发法高糖饲喂诱发法 选用选用SHR/NLHSHR/NLHCPCP大鼠大鼠5 5周龄,喂饲含周龄,喂饲含5454庶糖饮庶糖饮食。食。1 1个月时,观察到个月时,观察到OGTTOGTT异常,异常,6.56.5个月时胰岛素个月时胰岛素反应异常,反应异常,9 9个月时可见体重减轻,衰弱。个月时可见体重减轻,衰弱。 评价:评价: 一些动物品系有自发或在施加诱导的条件下发生一些动物品系有自发或在施加诱导的条件下发生糖尿病的倾向。糖尿病的倾向。SHR/NLH-CPSHR/NLH-CP大鼠模型某些代谢和

56、组大鼠模型某些代谢和组织病理特征与人类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相似,该织病理特征与人类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相似,该模型还可观察糖尿病肝肾损害。模型还可观察糖尿病肝肾损害。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IDA)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铁的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铁的摄入不足和入不足和/ /或铁丢失过多,引起机体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或铁丢失过多,引起机体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导致。导致。IDAIDA模型有大鼠、小鼠、兔、鸡、猫、狗、猴等,模型有大鼠、小鼠、兔、鸡、猫、狗、猴等,其中以大鼠最为常用。其中以大鼠最为常用。 方法:方法:1.1.给予低铁饮食。给予低铁饮食。饲料含铁量饲

57、料含铁量50mg/kg50mg/kg能满足大鼠的基本需能满足大鼠的基本需要,低铁饲料的铁含量要,低铁饲料的铁含量10mg/kg10mg/kg,标准饲料铁含量为,标准饲料铁含量为220-220-270mg/kg270mg/kg。饲料配方以酪蛋白或脱脂奶粉作为蛋白来源,玉米。饲料配方以酪蛋白或脱脂奶粉作为蛋白来源,玉米淀粉或蔗糖作为碳水化合物来源,加入植物油,混合维生素和淀粉或蔗糖作为碳水化合物来源,加入植物油,混合维生素和混合无机盐配制。近来通过络合剂混合无机盐配制。近来通过络合剂1%EDTA-2Na1%EDTA-2Na除去国产饲料中除去国产饲料中的铁,取得满意的实验结果。的铁,取得满意的实验结

58、果。 2.2.给动物逐次少量放血,造成铁的慢性丢失。给动物逐次少量放血,造成铁的慢性丢失。通常采用通常采用剪尾的方法,一方面放血不但引起铁的丢失,而且还可以引起剪尾的方法,一方面放血不但引起铁的丢失,而且还可以引起其它营养素的丢失;另一方面剪尾易引起动物感染而死亡。其它营养素的丢失;另一方面剪尾易引起动物感染而死亡。3.3.低铁饮食辅以定期少量放血。低铁饮食辅以定期少量放血。 评价:评价:1.1.IDAIDA大鼠早期大鼠早期( (HbHb100g/L)100g/L)表现为毛发生长差、脱毛、眼球肿表现为毛发生长差、脱毛、眼球肿胀突出、苍白、兴奋为主,晚期胀突出、苍白、兴奋为主,晚期( (HbHb

59、60g/L)60g/L)表现为倦怠、活表现为倦怠、活动减少,易感染为主;动减少,易感染为主;2.2.血液学及生化检查表现为血红蛋白及骨髓铁血液学及生化检查表现为血红蛋白及骨髓铁( (功能池功能池) )、血清浓、血清浓度度( (交换池交换池) )、血清运铁蛋白及肝脏铁含量、血清运铁蛋白及肝脏铁含量( (贮存池贮存池) )均显著低于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以血红蛋白和骨髓铁的变化较敏感。正常对照组。其中以血红蛋白和骨髓铁的变化较敏感。3.3.低铁饲料喂养大鼠低铁饲料喂养大鼠5 5、6 6周即可复制出上述表现,周即可复制出上述表现,F344F344、WistarWistar大鼠的反应性优于大鼠的反

60、应性优于SDSD大鼠。大鼠。4.4.此模型形成期短、稳定、可行,是研究此模型形成期短、稳定、可行,是研究IDAIDA的一个可靠动物模的一个可靠动物模型。型。 维生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动物模型缺乏性佝偻病动物模型 VitDVitD可从食物中摄取,即外源性可从食物中摄取,即外源性VitDVitD,另外,皮,另外,皮肤中肤中7-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VitD3VitD3,即内源性即内源性VitD3VitD3。阻断饲料中维生素。阻断饲料中维生素D D摄入减少光照,摄入减少光照,可制成维生素可制成维生素D D缺乏性佝偻病模型。佝偻病模型建立较缺乏性佝偻

61、病模型。佝偻病模型建立较方便、可行,重复性好,可采用不同动物。方便、可行,重复性好,可采用不同动物。方法:方法:1 1大鼠大鼠 20-21d20-21d断奶大鼠给予不含断奶大鼠给予不含VitDVitD饲料,常见配方饲料,常见配方(玉米76%,蛋清粉5%,小麦麸13%,碳酸钙5%,食盐1%或玉米76%,赖氨酸0.5%,小麦麸20%,碳酸钙3%,食盐1%)。钙、磷的含量根据实验设计确定。大鼠饲养于避钙、磷的含量根据实验设计确定。大鼠饲养于避光环境,于光环境,于2l2l、3030、5555、77d77d活杀。活杀。 大鼠在饲养大鼠在饲养20-30d20-30d时血清钙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时血清钙磷降低

62、,碱性磷酸酶增高;骨增高;骨X X光片示先期钙化带模糊,干垢端毛糙,毛刷光片示先期钙化带模糊,干垢端毛糙,毛刷状改变;骨病理切片显示软骨细胞向骨干呈舌岛状增状改变;骨病理切片显示软骨细胞向骨干呈舌岛状增生,骨化线参差不齐。判定模型成功。生,骨化线参差不齐。判定模型成功。2 2猪猪 用不含维生素用不含维生素D D的饲料养母猪,避光,产仔后继续的饲料养母猪,避光,产仔后继续原饲料喂养,仔猪于原饲料喂养,仔猪于6-126-12周时出现佝偻病体征。检测周时出现佝偻病体征。检测血清血清1-1-羟化酶活力增高,表示猪佝偻病模型成立。在羟化酶活力增高,表示猪佝偻病模型成立。在治疗治疗4 4周后周后(1(1,

63、25-(25-(OH)OH)2 2D D3 3 lmglmg/d)/d),佝偻病仔猪,佝偻病仔猪1-1-羟化羟化酶活力无变化。提示佝偻病仔猪为酶活力无变化。提示佝偻病仔猪为1 1,25-(25-(OH)OH)2 2D D3 3产生产生的先天缺陷。的先天缺陷。 第六节第六节 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疼痛动物模型疼痛动物模型记忆动物模型记忆动物模型癫痫动物模型癫痫动物模型疼痛动物模型疼痛动物模型 疼痛作为主观的感受和体验,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疼痛作为主观的感受和体验,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动物实验只能间接借助由于伤害性刺激引心理反应。动物实验只能间接借助由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起的“痛

64、痛”反应作为测量指标。按刺激性质可分为四反应作为测量指标。按刺激性质可分为四大类,即热刺激法、电刺激法、机械刺激法和化学刺大类,即热刺激法、电刺激法、机械刺激法和化学刺激法。激法。 一、大鼠光热法一、大鼠光热法 造模机制:造模机制: 用小型聚光灯产生一定强度的光束,经凸透镜聚用小型聚光灯产生一定强度的光束,经凸透镜聚焦照射大鼠的尾巴或家兔鼻部以致痛,大鼠以焦照射大鼠的尾巴或家兔鼻部以致痛,大鼠以甩尾甩尾为为痛反应指标,家兔以痛反应指标,家兔以甩头甩头为痛反应指标。为痛反应指标。方法:方法:1. 200g雄性大鼠,装入固定筒内,尾巴外露,先用雄性大鼠,装入固定筒内,尾巴外露,先用75乙醇擦乙醇擦

65、净尾部,用墨汁在尾部下净尾部,用墨汁在尾部下1/3处标出光刺激点的位置处标出光刺激点的位置(墨汁能易墨汁能易于吸热于吸热)。2.调节辐射热测痛仪的焦距,在聚焦的鼠台档板作标记,使鼠尾调节辐射热测痛仪的焦距,在聚焦的鼠台档板作标记,使鼠尾光刺激点位置与档板上标记重合。每次实验于每日同一时间进光刺激点位置与档板上标记重合。每次实验于每日同一时间进行。行。3.照射开始到甩尾反应的潜伏期为照射开始到甩尾反应的潜伏期为痛阈痛阈。负载电压。负载电压20V,选用潜,选用潜伏期在伏期在5s以内的动物。实验开始时先测以内的动物。实验开始时先测3次,每次间隔次,每次间隔5min,计算其平均值为计算其平均值为基础痛

66、阈基础痛阈。4.为防止皮肤灼伤,光照截止时间为防止皮肤灼伤,光照截止时间10s或以潜伏期升高或以潜伏期升高150为为限。限。模型评价模型评价 大鼠甩尾法操作方便,反应恒定,重复性好,对大鼠甩尾法操作方便,反应恒定,重复性好,对于筛选麻醉性镇痛药及非麻醉性镇痛药均适用,故使于筛选麻醉性镇痛药及非麻醉性镇痛药均适用,故使用最多。但甩尾反应是一种脊髓反应,骨骼肌松弛药用最多。但甩尾反应是一种脊髓反应,骨骼肌松弛药也可出现阳性结果。也可出现阳性结果。二、小鼠热板法二、小鼠热板法造模机制造模机制 把小鼠放在事先加热到把小鼠放在事先加热到55的金属板上,以的金属板上,以舔后足舔后足或或跳跃跳跃作为疼痛反应指标。作为疼痛反应指标。方法:方法:1. 20g雌性小鼠。雌性小鼠。2.恒温水浴至恒温水浴至550.5,金属盘的底部接触水面,记录小鼠自,金属盘的底部接触水面,记录小鼠自投人热板至出现舔后足的时间投人热板至出现舔后足的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作为该鼠的痛阈值。3.给药前先测定每只小鼠的痛阈给药前先测定每只小鼠的痛阈(共测共测2次,以平均值不超过次,以平均值不超过30s者为合格者为合格)。给药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