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70622316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54.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202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入侵梯度(株数/m?)05711 1318野老鹳草0.67530.48640.39550.1991禺毛蔑0.20000.38270.39970.4894天胡荽0.29820.34760.38160.4503蛇含委陵菜0.38750.47270.48690.5878细柄草0.69790.6864().78850.8715白毛0.76950.54380.46600.3839雀稗0.88760.46480.28100.1993注:生态位宽度表示生态位的大小,值越大则生态位越大。表中数据表明,常见本土植物种群随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呈现不同的变化动态。在未入侵阶段,群落的四个优势种群是(填植物名称前的序号

2、)。随着加拿大一枝黄花从开始入侵到密度逐渐增加,各种群的生态位宽度都发生了变化,其中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填序号)。 测量上述几种植物体内氮元素的含量,发现加拿大枝黄花和生态位宽度明显增 加的几种植物氮元素含屈远高于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的植物。说明成为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过程中决定本土植物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4)请结合题中信息及你所学的生态学知识,提出治理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的建 议。答案和解析1. 【答案】D【解析】解:A、HzCCh/NaHCCh、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 缓冲作用,因此血浆pH变化不大,A正确;B、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通过呼吸系统不断

3、排出,从而维持血浆pH的相对 稳定,B正确;C、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从而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C 正确;D、缓冲对存在于血浆中,不是由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构成的, D错误。故选:D。内环境中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 酸等物质,并旦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 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乂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 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 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

4、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 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 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理化特性,能结 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 【答案】A【解析】解:肠道内壁上排列着的一些特殊细胞,可以识别食物中的化学成分、酸碱度 等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据此判断,这些细胞属于感受器。故选:A。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 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

5、中枢传 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本题考查反射孤的组成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3. 【答案】A【解析】解: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 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小鼠舔食冰水时,会出现不自主战栗的现象,没有大脑皮层参 与的,属于非条件反射。故选:Ao(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 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 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

6、基本方 式。(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本题考查反射孤和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 【答案】C【解析】解:A、人体直接完成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但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 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正确;B、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B正确;C、若成年人能产生尿意,说明大脑皮层没有受损,但无法控制排尿,说明受伤的部位 可能是下行传导纤维,原因是向卜,传导的神经纤维不能把大脑下达的排尿信号传导给脊

7、 髓里的神经中枢,使排尿失去了大脑的控制,C错误;D、婴儿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还不能对排尿反射进行有效调控,D正确。故选:C。1、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 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 枢在脊髓。2、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 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 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本题考查排尿反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掌握各级中枢的 联系,理解排尿反

8、射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讪能力和判断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 学思维的核心素养。5. 【答案】B【解析】解: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调控的方式,常见的方式为下丘脑一垂体-内分 泌腺,图中过程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错误;B、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负反馈调 节,B正确;C、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则长时间光照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 素分泌减少,C错误;D、下丘脑是神经中枢,具备感觉暗信号刺激的感受器是视网膜,D错误。故选:Bo1、动物激素: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激素是由身体的某些部分(一些特殊的细胞、组 织)专门制造并直接分泌到组织间隙液和血液

9、中去的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是体内起信 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之一,它们可以经血液循环或局部扩散达到另一类细胞,调节后 者的生理功能(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2、分析题图: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一下丘脑一松果体”途径对生物分泌褪黑素进行调 控,该调控过程不能体现分级调节,但存在反馈调节过程。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褪黑素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所学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做出正 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6. 【答案】C【解析】解:A、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将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符合结果,A错误;B、肾上腺功能亢进,会分

10、泌过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产热,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需求量减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也会减少,不符合 结果,B错误;C、甲状腺功能减退,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此时机体会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 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符合结果,c正确;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增加,不一定是垂体功能减退,可能是垂体功能正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D错误。故选:C。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等捌激2、分析表格:表中数据显示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高于正常值。木题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 节过程,能正确分析表格数据,再结合所学的

11、知识准确答题。7. 【答案】B【解析】解:A、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维持水代谢平衡,A正确;B、促性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 误;C、下丘脑中有水平衡调节中枢,C正确;D、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D正确。故选:Bo下丘脑的功能: 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 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 激素。 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

12、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下丘脑视交又上核的神经元具有日周期节律活动,这个核团是体内日周期节律活动的 控制中心。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 维的核心素养。8. 【答案】A【解析】解:A、患者的体温升高是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致,A错误;B、患者因腹泻出现脱水,体液因此减少,导致血钠浓度升高,B正确;C、患者因腹泻出现脱水,体液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分 泌也随之增多,患者尿液会减少,C正确;D、由于患者体温一直维持在38.9C相对稳定,因此产热量=散热量,D正确。故选:A。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

13、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一细胞 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一肾小管、 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 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垂体释放抗利 尿激素减少T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一尿量增加。2、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 衡。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和水 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9. 【答案】D【解析】解:A、由题可知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弓|起的

14、感染,说明吞噬细胞产生 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是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 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 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而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时,是通过溶酶体内的各种酶 如蛋白水解酶分解破坏侵入的病毒的蛋白质结构,从而杀死病毒,两者的机制并不相同, B错误;C、吞噬细胞对病毒的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 疫反应的速度不会加快,c错误;D、干扰素是吞噬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范畴,D正确。 故选:D。1、第一道

15、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 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毒、细 菌)的作用。2、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 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 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细胞(淋 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 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

16、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 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乂称后天性免疫)。根据 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相关资料表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 和抑制肿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病原体侵入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 产生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 等异物)叫做抗原。本题考查学生对免疫调节相关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10. 【答案】D【解析】解:由图可知:图中自变量尖端是否遮光,可以看出,在尖端未遮光的情况下, 在单侧光的照射卜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而

17、遮光条件卜则直立生长,说明感受单侧光的 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故选:D.分析图形:图中左边第1组为对照组,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向光弯曲生长,依次第2、3、3组分别为直立生长、向光弯曲生长、向光弯曲生长。本题通过实验,结合题图考查生R素的发现过程的实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 提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11. 【答案】B【解析】解:A、根据题图,光照时间&短、赤霉素、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等均会影响茎 的伸长,各组限制因素不同,不能-概而论,故A错误;B、对比1组和2组的茎长,说明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故B正确;C、对比1组和4组的茎长,说明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长短

18、有关,故C错误;D、对比4组和5组的茎长,同样光照时间情况下,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的小组茎 长较短,说明该植物体自身的赤霉素合成受阻导致茎长伸长受阻,该植物不是赤霉素缺 失突变体,故D错误。故选:Bo本题应由条形图切入,准确利用对照实验的原则并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 键.本题以条形图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了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植物茎伸长 的影响,同时考查了考生识图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12. 【答案】A【解析】解:A、现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属于年龄组成,能预测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人口数屈未来动态的信息,A正确;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只能说明人口基数,但

19、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B错误;C、人口男女的性别比例能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但不能预测种群数量 变化,C错误;D、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但 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D错误。故选:Ao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 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 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解析】解:A、许多土壤小动物以动植物遗体为食,属于分解者,A正确;B、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

20、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错 误;C、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不能忽略不计,可用目测估计法,实验结果 才正确,C错误;D、通过统计土壤小动物的物种数目来估算其丰富度,D错误。故选:Ao1、实验原理: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小动物有蜘蛛、鼠妇、螟蚣、马陆、 蚯蚓以及多种多样得昆虫等.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 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区 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2、丰富度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样

21、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个体数(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 量有限得群落;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和 表示方法: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本题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 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4.【答案】D【解析】解:AB、R白山不同海拔高度段间的植物分布属于由温度引起的水平结构,AB错误;C、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植物物种丰富度越低,C错误;D、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段间的植物分布主要由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引起,D正确。故选:D.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

22、结构和水平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 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 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2)群落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 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群落水平结构的特征 是镶嵌性。镶嵌性即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 的现象。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并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 确答题。15. 【答案】D【解析】解:A、卷叶蛾、蛤虫、蚣虫以植物

23、为食,是初级消费者,A错误;B、卷叶蛾一螳螂-黄雀,缺少生产者,所以不能构成食物链,而螳螂是第三营养级,B错误;C、中性昆虫可以增加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D、种草后,果园中的食物网更复杂,群落结构更加复杂,有助果园生态系统抵抗外 界干扰,D正确。故选:D。1、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绿色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昆虫是初级消费 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属于第四营养级。2、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概念、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掌握 提高

24、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难度一般。16. 【答案】主动运输 有氧呼吸ABC【解析】解:(1)胰岛B细胞膜内外K+和Ca2+存在浓度差,其浓度差的建立和维持所 依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2) 据图可知,进食后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供应增加,首先使细胞内的有氧呼吸过程 加强。A、由题图可知,胰岛B细胞内ATP/ADP的值上升,促进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并 触发Ca2+通道使其开放,C/+内流进入细胞并促进囊泡和细胞膜的融合,从而促进胰岛 素的分泌,A正确:B、此过程中ATP作用于K+通道,使其关闭,所以ATP作为信息分子向K+通道传递了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25.9ng/L1

25、6.7 22.9A. 甲状腺功能亢进B.肾上腺功能亢进C. 甲状腺功能减退D.垂体功能减退7, 人体下丘脑既具有内分泌功能,又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下17: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B. 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性腺激素C. 下丘脑中有水平衡调节中枢D.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8. 一位30岁男性患者,因不洁饮食出现腹痛、腹泻,入院后被诊断为细菌性痢疾,部分检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生理指标测定值正常值腋下体温(C)38.936.0 37.4白细胞计数(个L)13.5x10。(410) xlO9血钠浓度(mmoPL1)180140

26、 16()A. 患者的体温升高是由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B. 发病期间患者严重腹泻会出现脱水,导致血钠浓度升高C. 发病期间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D. 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8.9C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9. 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C.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D. 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10. 如图为小萌对

27、玉米胚芽鞘所做的部分实验,实验说明()信息,B正确;C、从题图中箭头所指可知,Ca2+进入胰岛B细胞后促进囊泡的形成及其与细胞膜的融 合,所以推测Ca2+促进囊泡的形成、运输和分泌,C正确;D、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过程中涉及基因的转录、翻译,二者都需要消耗ATP, 其分泌的方式为胞吐,也需要消耗ATP, D错误。故选:ABCO(3)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的胰岛素经体液运输后被组织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 通过增加组织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蛋白质、 糖原和脂肪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4)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过高,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肾小管和集合管具有重吸收

28、作用, 但是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超过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因此尿液中含 有葡萄糖,导致尿液渗透压偏高,不利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会引起 多尿现象。故答案为:(1)主动运输(2)有氧呼吸ABC(3)增加组织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促进葡葡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组织 细胞内葡萄糖合成糖原、蛋白质和脂肪(4)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尿液渗透压偏高,不利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 的重吸收,所以会引起多尿现象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肝糖原分 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升高血糖浓度,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胰岛素可胰高血糖素在生理 作用上具

29、有拮抗作用。2、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 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 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减低。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血糖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要 求学生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识记主动运输的意义,理解血糖调节的过程和 胰岛素以及胰高血糖素的关系,能够正确识图获取有效信息,结合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 获取题目中关键信息解决问题。17. 【答案】下降 抗原呈递细胞 细胞因子浆细胞 记忆B细胞 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 分化

30、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过敏免疫防御【解析】解:(I)根据结果可知,随水痘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群体免疫力增强,因而 水痘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接种疫苗后,疫苗中的抗原成分被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摄取和处理,将抗 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激活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B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并 与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结合,同时在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最终增殖 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产生特异性抗体。(3)2014、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疫苗,因 为疫苗接种后,机体内会产生大量抗体和记忆细胞,但若以后长期不接触抗原,记忆

31、细 胞和抗体就会慢慢消失,因此必须及时接种第二针以保证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数虽。与只 接种一剂疫苗相比,再次接种后,疫苗会使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 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从而增强免疫力(4)某些花粉引起的尊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强的 表现。而水痘是病毒引起的。故答案为:(1)下降(2)抗原呈递细胞 细胞因子 浆细胞 记忆B细胞(3)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4)过敏免疫防御1. 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 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2

32、. 过敏反应是指己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 能紊乱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 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熟知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体液免疫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过敏反应的机理以及二次免 疫的特征是本题的重要考点。能正确辨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18. 【答案】突触间隙内正外负蛋白质离子通道没有在地西泮作用下打开【解析】解:(I)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后膜且作用于后 膜上的受体,使后膜发生电位改变。兴奋性神经递质导致后膜兴奋,电位由内负外正改变为内正外负。受体的化

33、学本质是蛋白质。(2)由题干可知,GABA会导致Cl通道打开,如果神经元电流有变化说明地西泮能起 到神经递质的作用,即地西泮会导致C1通道打开,而40秒后在细胞膜周围加入地西泮, 发现神经元电流并没有变化,这说明离子通道没有在地两泮作用下打开。(3)地西泮随着血液运输到其靶细胞(神经细胞)处,与神经细胞膜上的通道复合受 体结合,从而增强了 GABA和GABA受体的结合,使得Cl通道打开,CI内流,使得膜 内电位降低。药物“安定”的作用途径如下图所示:GABA 细 浦岫.与鹿地上前散合受磷今一史兢 罪聪(4)实验的目的是验证GABA-地西泮受体就是Cl通道,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 GABA-地西

34、泮受体,因变量为膜电位变化。因此应该选择向卵母细胞中注射GABA受 体的mRNA,在细胞外溶液中加入GABAo预期的结构应该符合假设“GABA-地西泮 受体就是C1通道”,则在向缺乏C1通道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注射GABA受体的 niRNA,在细胞外溶液中加入GABA,使得缺乏Cl通道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具有C1- 通道,结合题干可知,C1顺浓度梯度向细胞内移动,导致后膜内电位降低。故选。 故答案为:(1)突触间隙内正外负蛋白质(2)高子通道没有在地西泮作用下打开(3)上斓醵菸淆GABA 细 浦一史兢 罪聪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 电位;受到刺

35、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 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 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 质(化学信号)刀突触间隙,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 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 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本题以GABA和地西泮为载体,考查电位变化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意在考查 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实验设计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9. 【答案】3

36、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数量和长度色氨酸能够促进油菜幼 苗叶片及根系的生长,以lOOmg/L的色氨酸效果最显著,随浓度继续升高,促进作用逐 渐降低。色氨酸会同时激活油菜中3条IAA合成途径,提高其生长素的含量【解析】解:(I)根据图示箭头可知,色氨酸合成IAA-共有3条途径。IAA可促进 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2)与外源色氨酸浓度为0的组进行对照可知,使用不同浓度的色氨酸处理后,油 菜的侧根数量和长度不同,因此可知观察指标为油菜根的数量和长度,即各组应测量油 菜根的数量和长度。根据图2可知,随外源色氨酸浓度增加,侧根数量和长度均为先增加后减小,分析图3 可知,随外源色氨酸浓度增加

37、,叶片的长度和宽度也是先增加后减小,即色氨酸能够促 进油菜幼苗叶片及根系的生长,以lOOmg/L的色氨酸效果最显著,随浓度继续升高,促 进作用逐渐降低。研究者推测:随外源色氨酸浓度的增加,油菜内的生长素浓度不断增加。为验证该假 设,应测最各组油菜幼苗的生长素含最。若上述推测正确,则随着色氨酸浓度的增加, 生长素浓度不断增加,即图示为邮佃罹半卅0100200300400500色氨酸浓度(3)与对照组相比,经色氨酸处理后,图示各种相关酶的基因表达量均增加了,说明 色氨酸会同时激活油菜中3条IAA合成途径,提高其生长素的含量。故答案为:(1)3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2)数量和长度色氨酸能够

38、促进油菜幼苗叶片及根系的生长,以lOOmg/L的色氨酸效 果最显著,随浓度继续升高,促进作用逐渐降低。实验思路:测量各组油菜幼苗的生长 素含量预期结果:(用柱形图、曲线均可,生长素含量单位不做要求)色氨酸浓度(3)色氨酸会同时激活油菜中3条IAA合成途径,提高其生检素的含量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 处。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扑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本题根据图示考查生长素的合成,意在考查考生由题意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实验分析的能 力。2().【答案】使酵母菌

39、分布均匀BCA 6xl()6 25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 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长;达到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最逐渐 下降(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后减)缩短【解析】解:(I)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F1的 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2)血球计数板的正确的计数方法是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在计数室,先把盖玻片 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最后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 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计数。(3)由于计数的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12()个,则每个中方格的数量是24个, 则2

40、5个中方格的数量是25x24=60。个,这是0.1毫升的数目,则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 菌约有=6(X)x 104=6x I。6 个。(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则自变量是温度.根据表 格数据可知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25C;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 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房: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 增长;达到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 先增后减).(5)同一温度调节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调整期将缩短,酵母 菌到达K值得时间缩短。故答案为:(1)使酵母菌分布均匀(2)BCA(

41、3)6xl06(4)25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长;达到 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后减)(5)缩短1、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 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一(3)观察并计数一重 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一绘图分析.2、探究实验的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则自变量是温度.根据表格 数据可知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25C;不同温度下酵

42、母菌的种群数量都 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以及酵母菌种群数剧的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 能力和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要求学生理解温度对 酵母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21.【答案】空间J种间竞争 互利共生 捕食 加拿大一枝黄花会造成本土植物群落物 种多样性下降,且随入侵程度的增加多样性下降程度增加氮元素的 积累能力【解析】解:(1)生物生长受空间、资源及其天敌制约,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地点 通常为荒地,此时空间、资源状况都适宜其大量增殖;由于没有天敌制约,空间、资源 又相对充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种群呈J形增长。(2)一、一枝黄花分泌的

43、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有害,是种间关系:二、根可以为真菌 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促进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三、该昆虫取食 一枝黄花的茎干皮层,属于捕食关系。(3)从曲线图可知,加拿大一枝黄花会造成本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下降,旦随入侵 程度的增加多样性下降程度增加;在未入侵即入侵梯度为0时,生态位较大的是 ,因此四个优势种群是随着加拿大一枝黄花从开始入侵到密度逐渐 增加,(0.6753-0.1991=0.4726,占初始值 70%)、(0.7695-0.3839=0.3856,占初 始值50%)、(0.8876-0.1993=0.6883,占初始值78%)的生态位都明显减少;加拿 大一

44、 枝黄花和生态位宽度明显增加的几种植物氮元素含量远高于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 的植物,说明氮元素的积累能力起主要作用。(4)制定法规禁止随意出售加拿大一枝黄花或者散播其种子和繁殖体;废弃地及时种 植上其他绿化植物,减少抛荒;种植积累氮能力强的植物;在其开花前彻底铲除,都可 以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增长起到抑制作用。故答案为:(1)空间 J(2)种间竞争互利共生捕食(3)加拿大一枝黄花会造成本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下降,且随入侵程度的增加多样 性下降程度增加氮元素的积累能力(4)制定法规禁止随意出售加拿大一枝黄花或者散播其种子和繁殖体;废弃地及时种 植上其他绿化植物,减少抛荒;种植积累氮能力强的植物:在其开

45、花前彻底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形色泽亮丽,制用于插花中的配花。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 是外来生物。引种后逸生成杂草,并且是恶性杂草。主要生长在河滩、荒地、公路两旁、 农田边、农村住宅四周,是多年生植物,根状茎发达,繁殖力极强,传播速度快,生长 优势明显,生态适应性广阔,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直至其它植物死亡,从而对 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本题主要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数量变化及原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 力,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尖端戴 透明的 小帽在尖端以 卜的部位 戴不透明 的套筒A. 生长素促进幼苗尖端下部背光侧生长,抑制向光侧生长B. 胚芽鞘直立或弯曲生长均

46、与单侧光照射有关C. 玉米各器官对生长素的灵敏度不同D. 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胚芽鞘顶端11. 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光照(8h/d)光照(8h/d) +赤畚素1光照(8hd) +赤莓素+赤莓素合成CP制剂I 光照(16h d).二)光照(16h d) +赤莓素合成抑制剂二光照(16hd)奇莓素+赤莓素含成抑制剂茎长A. 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B. 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C. 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D. 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12.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主要依据(A.人口的年龄结构B

47、.现有人口数量的密度C.男女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13. 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许多土壤小动物以动植物遗体为食,属于分解者B. 土壤小动物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C. 不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可忽略不计D. 通过统计土壤小动物的个体数目来估算其丰富度14.长白山海拔500米以下为落叶阔叶林,500-1100米为针阔混交林,110018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18002100米为亚高山草甸,2100米以上为高山灌木草甸。关于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段间的植物分布,卜列说法正确的是()A. 属于由光照差异引起的群落垂直结构B. 属于由

48、地形差异引起的群落水平结构C. 海拔越高植物物种丰富度越高D. 主要由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引起15. 某苹果园中生活着多种昆虫,其中有卷叶蛾、财虫、蚣虫等害虫,有草蛉、螳螂等害虫的天敌,还有一些既非害虫又非害虫天敌的中性昆虫,如蚊、蚂蚁等。在果树 下面种草,天敌昆虫的数量和种类都大大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卷叶蛾、螃虫、蛟虫等害虫是次级消费者B. 卷叶蛾一螳螂-黄雀是一条食物链,螳螂是第二营养级C. 中性昆虫在果园生态系统中是多余的D. 种草后,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16. 当体内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B细胞和组织细胞的 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图所示。 J 1/ L

49、 i I m 常 I MHC0,*H,0 修 /,厢胰岛B细胞(1)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的28倍,而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其浓度差的建立和维持主要依靠的跨膜运输方式是。(2)据图可知,血糖浓度升高后,对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供应增加。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首先使细胞内的 过程加强,从而导致ATP/ADP的比值上升,最终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 此过程中需要细胞膜上K+通道和Ca2+通道的协调B. 此过程中ATP还有作为信息分子的作用C. Ca2+促进曩泡的形成、运输和胰岛素的分泌D.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不需要消耗ATP(3)据图写出

50、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降低血糖浓度的途径。(4)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除血糖偏高外,还常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的现象,请分析出现多尿的原因。17. 如图表示2019年某地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调查结果,请分析【可答问题。水痘发病率 第一剂接种率 第二捎接种率(1)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结果显示,随水痘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总体呈 趋势。(2)接种疫苗后,疫苗中的抗原成分被 摄取和处理,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激活辅助性T细胞产生 。B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并与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结合,最

51、终增殖分化为和,前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2014、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疫苗与只接种一剂疫苗相比,再次接种使机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是 。(4)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尊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尊麻疹属于机体的 反应,是免疫系统的 功能过强的表现。18,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GABA是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一种神经递质,它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1-通道打开, 使C1-顺浓度梯度向细胞内移动。大量的阴离子导致细胞膜内电位降低,使突触后 神经元更加稳定。所以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药剂师偶然发现了一种

52、镇静药物一一地西泮,就是我们所 熟悉的“安定”,它的功效是消除焦虑、镇静、安眠等。这种抑制神经兴奋的作用 与GABA非常相似。它是与GABA-样的神经递质,还是只增强了 GABA等抑制类神经递质的作用?两位美国科学家用膜片钳测定了地西泮对GABA导致的抑制能力的影响,结果如 下图所示。实验前20秒在突触后神经元周围加入GABA,会引起细胞膜表面CI- 通道打开,C1-内流,表现为跨膜电流增加。40秒后(GABA作用消失)在细胞膜 周围加入地西泮,发现神经元电流并没有变化。5秒后,再加入GABA又出现了电 流变化,并且比之前只加入GABA时电流的变化幅度增加,说明地西泮不能直接(1)据图1可知,

53、色氨酸合成IAA-共有 条途径。植物体内的IAA在细胞水平上起等作用。(2)为研究外源色氨酸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每隔6天向油菜幼苗叶片施加一定量 的色氨酸水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定油菜的相关指标,部分结果如图2、3所示。300 mg/L400 mg/1.500 mg/L图2$ylc女图3 将图2中各组油菜根的 进行测量、记录,并计算得出平均值。图2、3的结果表明o 研究者推测:随外源色氨酸浓度的增加,汕菜内的生长素浓度不断增加。清写出 验证此假设的实验思路(用一句话概述),并画出表示预期结果的坐标图。(3)研究人员为明确外源色氨酸影响油菜内IAA合成的具体途径,对编码相关酶 的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测定,

54、结果如图4 (横坐标为编码相应酶的基因简写)。结果 说明,o财照色弘岐处理图47654321020. 某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C范围内,酵母留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探 究酵母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他们设置了 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 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温度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C)Oh24h48h72h96h120h144h168h151.23.03.84.64.03.22.82.5201.25.05.34.22.11.2().80.6251.25.25.64.62.91.00.60.2301.24.95.54.

55、82.21.30.70.5351.21.51.82.02.21.30.80.6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 O(2)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 (填字母)。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血细胞计数板放在显微镜载物台的中央计数。A. 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B. 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C.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3)实验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规格为Immxlmm,计数室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内有16个小方格,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若计数的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12()个,则I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约有 个。(单位:xl(

56、)6个/mL )(4)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为 C。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时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5)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最大值的时间将 。(选填“延长”、“缩短”或“保持不变”)21. 最近,武汉市部署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治理工作,鼓励市民一旦发现这种花,就积 极上报并除掉它。原产于北美的加拿大一枝黄花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我国, 近年来在我国东部地区大肆扩散,对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危害。请回答下 列问题。(1)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地点通常为荒地,它一般在土地抛荒的初始阶段就进 入,此时的和资源

57、状况正虚位以待,对其定居和生长都十分有利,能顺利地占据一个空生态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种群呈形增长。(2)除了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以外,下表中显示了造成此植物大肆扩散的另三个 主要原因,请判断其中提到的生物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关系。原因具体描述种间关系类型一向体外分泌代谢的化学物质,对其生存环境中其他植物产生有害影 响。二根与土壤中的真菌形成菌根,菌根可以促进植物对营养的吸收,并 提高植物的耐受性。三原产地有一种昆虫,其雌性成虫专门将卵产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茎 干或芽里,幼虫孵化后就在茎干皮层下取食,且唾液中含有的化学 物质会使植物生长停滞甚至死亡。而在我国尚未发现这种昆虫。(3)某区域1()年前很多农田被弃耕,受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较为严重。研究者在 此地以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不同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本土植物物种多样 性以及常见优势种的生态位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如图为不同入侵梯度样地中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S-711-13110*大一枝黄花入侵*度(株tt/mO如表为不同入侵梯度样地中常见本土植物的生态位宽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