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基础课程学习总结体会

上传人:dg****3 文档编号:70612801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学生创新基础课程学习总结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创新基础课程学习总结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创新基础课程学习总结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创新基础课程学习总结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创新基础课程学习总结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TRIZ理论40个创新原理一.前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目前,世界围的经济、军事及科技的剧烈竞争,实质上就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己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使高校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际中担当技术方而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是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创造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中的创新原理形成了系统的原理体系,能有效地指导人们按步骤、有规律地进展创新活动,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引导创新的最正确工具,将TRIZ理论引

2、入学生培养体系中,开展以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可以将新落到实处。二、TRIZ理论TRIZ理论诞生于1946 年,是俄文“创造问题解决理论的缩写。当时,以阿奇舒勒为首的前联数十家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组成的攻关团体对约250多万份专利文献进展了系统地整理、分析,以其中的4万份专利为重点进展了研究、归纳、总结、提炼,并综合了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后,建立起了一套以技术系统进化原理为核心的&体系化的&实用性强的解决创造创造问题的理论&方法&体系,即TRIZ理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1985年,解决创造问题规则系统( TRIZ-85) 的发布,标志TRIZ理论体系建立与完善。 TRIZ

3、理论被公认为是使人聪明的理论,曾作为前联的国家,在军事、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均发挥着巨大作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称为“点金术,前联自I9o年起,开场为中小学生进展T RIZ理论教学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联解体后,大批T RIZ研究者移居美国等西方国家,T RIZ流传于西方,受到极大重视,T RIZ的研究与实践得以迅速普及和开展。西北欧、美国、日本、等地出现了以T RIZ为根底的研究、咨询机构和公司,一些大学将T RIZ列为工程设计方法学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展,如今T RIZ理论和方法己经开展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理论和方法体系,它实用性强,并经过实践的检验,如今己在全世界

4、广泛应用,创造出成千上万项重大创造,为众多知名企业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 TRIZ理论的40个创新原理1946年阿齐舒勒进入联海军专利局工作,有时机接触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工程领域的大量专利。在分析这些专利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些专利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而且解决的也是不同的问题,实现的是对不同系统的改良,但是,这些专利是利用了*些一样的方法。也就是说,很多的原理和方法在创造的过程中是重复使用的。于是,他就想从大量的专利中找出那些根本的常用的方法。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他对于世界上不同领域的专利和方法进展了归纳和总结,提取出了在专利中最常用的方法和原理,共总结出40种,他称之为40个

5、创造原理。下面是对这40个创新原理的具体介绍,大局部创新原理包括几种具体的应用方法。1分割原则a将物体分成独立的局部。b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c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2拆出原则从物体中拆出干扰局部(干扰特性)或者相反,分出唯一需要的局部或需要的特性。与上述把物体分成几个一样局部的技法相反,这里是要把物体分成几个不同的局部3局部性质原则a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构造过渡到不一致构造。b物体的不同局部应当具有不同的功能c物体的每一局部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4不对称原则a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b如果物体不是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5联合原则a把一样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

6、联合起来,b把时间上一样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例:双联显微镜组;由一个人操作,另一个人观察和记录。6多功能原则一个物体执行多种不同功能,因而不需要其他物体。例:提包的提手可同时作为拉力器联创造证书187964)。7玛特廖什卡原则a一个物体位于另一物体之,而后者又位于第三个物体之,等等。b一个物体通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8反重量原则a将物体与具有上升力的另一物体结合以抵消其重量。b将物体与介质(最好是气动力和液动力)相互作用以抵消其重量。9预先反作用原则如果按课题条件必须完成*种作用,则应提前完成反作用。例:杯形车刀车削方法是:在车削过程中车刀绕自己的几何轴转动。其特征是为了防止产生振动,应预先向杯

7、形车刀施加负荷力,此力应与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力大小相近,方向相反 (联创造证书536866) 10预先作用原则a预先完成要求的作用(整个的或局部的)b预先将物体安放妥当,使它们能在现场和最方便地点立即完成所需要的作用。上述课题41的解决方案可作为该原则的例子:11予先放枕头原则。以事先准备好的应急手段补偿物体的底可靠性。12等势原则改变工作条件,使物体土升或下降例:有一种装置不必使沉重的压模升降;这种装置是在压床上安装了带有输送轨道的附件(联创造证书264679)13、相反原则a、不实现课题条件规定的作用而实现相反的作用b、使物体或外部介质的活动局部成为不动的,而使不动的成为可动的c将物体颠倒1

8、4球形原则a从直线局部过渡到曲线局部,从平面过渡到球面,从正六面体或平行六面体过渡到球形构造,b利用棍子、球体、螺旋。c从直线运动过浑到旋转运动,利用离心力。例:把管子焊入管栅的装置具有滚动球形电极。15动态原则a、物体(或外部介质的特性的变化应当在每一工作阶段都是最正确的。b将物体分成彼此相对移动的几个局部。c使不动的物体成为动的例:用带状电焊条进展自动电弧焊的方法,其特征是,为了能大围地调节焊池的形状和尺寸,把电焊条沿着母线弯曲,使其在焊接过程中成曲线形状 (联创造证书258490)。16局部作用或过量作用原则如果难于取得百分之百所要求的成效,则应当取得略小或略大的成效。此时可能把课题大大

9、简化。,该技法已在课题34中介绍过,圆筒喷漆过多,然后再去掉多余的局部。17.向另一维度过渡的原则a如果物体作线性运动或分布有困难,则使物体在二维度(即平面)上移动。相应地,在一个平面上的运动(或分布)可以过渡到三维空间。b利用多层构造替代单层构造。c将物体倾斜或侧置d利用指定面的反面e利用投向相邻面或反面的光流。技法17a可以同技法7和15b联合,形成一个代表技术系统总开展趋势的链:从点到线,然后到面,到体,最后到许多个物体的共存例: 越冬圆木在圆形停泊场水中存放,其特征是,为了增大停泊场的单位容积,和减小受冻木材的体积,将圆木扎成捆,其横截面的宽和高超过圆木的长度,然后立着放(联创造证书2

10、236318)。18机械振动原则a、使物体振动。b、如果巳在振动,则提高它的振动频率(到达超声波频率)c利用共振频率。d用压电振动器替代机械振动器。e利用超声波振动同电磁场配合例:无锯末断开木材的方法,其特征是,为减少工具进入木材的力,使用脉冲频率与被断开木材的固有振动频率相近的工具(联创造证书307986)19周期作用原则a从连续作用过渡到周期作用(脉冲)b如果作用已经是周期的,则改变周期性。c利用脉冲的间歇完成其他作用。例:用热循环自动控制薄零件的触点焊接方法是基于测量温差电动势的原理。其特征是,为提高控制的准确度,用高频率脉冲焊接时,在焊接电流脉冲的间隔测量温差电动势(联创造证书9336

11、120)。20连续有益作用原则a连续工作(物体的所有局部均应一直满负荷工作)。b消除空转和间歇运转。例:加工两个相交的圆柱形的孔如加工轴承别离环的槽的方法,其特征是,为提高加工效率,使用在工具的正反行程均可切削的钻头(扩孔器)(联创造证书M262582)。21跃过原则高速跃过*过程或其个别阶段(如有害的或危险的)。例:产胶合板时用烘烤法加工木材,其特征是,为保持木材的本性,在生产胶合板的过程中直接用300600C的燃气火焰短时作用于烘烤木材联创造证书338371)。22变害为利原则a利用有害因素(特别是介质的有害作用)获得有益的效果。b通过有害因素与另外几个有害因素的组合来消除有害因素。c将有

12、害因素加强到不再是有害的程度例:恢复冻结材料的颗粒状的方法,其特征是,为加速恢复材料的颗粒和降低劳动强度,使冻结的材料经受超低温作用 (联创造证书N409938)23、反向联系原则a进展反向联系。b如果已有反向联系,则改变它。例:自动调节硫化物沸腾层焙烧温度规的方法是随温度变化改变所加材料的流量,其特征是,为提高控制指定温度值的动态精度,随废气中碥含量的变化而改变材料的供应量(联创造证书302382)。24中介原则a利用可以迁移或有传送作用的中间物体b把另一个(易分开的)物体暂时附加给*一物体。例:校准在稠密介质由测量动态力仪器的方法是在静态条件下装入介质样品及置入样品中的仪器。其特征是,为提

13、高校准精度,应利用一个柔软的中介元件把样品及其中的仪器装入 (联创造证书354135)25自我效劳原则a、物体应当为自我效劳,完成辅助和修理工作b利用废料(能的和物质的)例,一般都是利用专门装置供应电焊枪中的电焊条建议利用电焊电流工作的螺旋管供应电焊条。26复制原则a用简单而廉价的复制品代替难以得到的、复杂的、昂贵的、不方便的或易损坏的物体b用光学拷贝(图像代替物体或物体系统。此时要改变比例(放大或缩小复制品)c如果利用可见光的复制品,则转为红外线的或紫外线的复制。27用廉价的不持久性代替昂贵的持久性原则用一组廉价物体代替一个昂贵物体,放弃*些品质(如持久性)28代替力学原理原则a用光学,声学

14、、味学等设计原理代替力学设计原理。b用电场磁场和电磁场同物体相互作用。c、由恒定场转向不定场,由时间固定的场转向时间变化的场,由无构造的场转向有一定构造的场。d利用铁磁颗粒组成的场例:在热塑材料上涂金属层的方法是将热塑材料同加热到超过它的熔点的金属粉末接触,其特征是,为提高涂层与基底的结合强度及密实性,在电磁场中进展此过程(联创造证书445712)29利用气动和液:压构造的原则用气体构造和液体构造代替物体的固体的局部,如充气和充液的构造,气枕,静液的和液体反冲的构造30利用软壳和薄膜原则a利用软壳和薄膜代替一般的构造。b用软壳和薄膜使物体同外部介质隔离。例:充气混凝土制品的成型方法是在模型里浇

15、注原料,然后在模中静置成型。其特征是,为提高膨胀程度,在浇注模型里的原料上罩以不透气薄膜 (联创造证书339406)。31利用多孔材料原则a把物体作成多孔的或利用附加多孔元件(镶嵌,覆盖,等等)b如果物体是多孔的,事先用*种物质填充空孔。例, 电机蒸发冷却系统的特征是,为了消除给电机输送冷却剂的麻烦,活动局部和个别绪构元件由多孔材料制成,例如渗入了液体冷却剂的多孔粉末钢,在机器工作时冷却剂蒸发,因而保证了短时、有力和均匀的冷却32改变颜色原则a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颜色b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透明度c,为了观察难以看到的物体或过程,利用染色添加剂d如果已采用了这种添加剂,则采用荧光粉例;美国专利3

16、425412:透明绷带不必取掉便可观察伤情。33一致原则同指定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应当用同一(或性质相近的)材料制成例:获得固定铸模的方法是用铸造法按芯模标准件形成踌模的工作腔。其特征是,为了补偿在此铸模中成型的制品的收缩,芯模和铸模用与制品相向的材料制造(联创造证书45667934局部剔除和再生原则a已完成自己的使命或已无用的物体局部应当剔除(溶解蒸发等)或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变化b消除的局部应当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再生例:检查焊接过程的高压区的方法是向高温区参加光导探头。其特征是,为改善在电弧焊和电火花焊接过程中检查高温区的可能性,利用可熔化的探头它以不低于自己熔化速度的速度被不断地送人检查的高温区

17、(联创造;证书N433397)35改变物体聚合态原则这里包括的不仅是简单的过渡,例如从固态过渡到液态,还有向假态(假液态)和中间状态的过渡,例如采用弹性固体例:联邦德国专利1291210:降落跑道的减速地段建成浴盆形式,里面充满粘性液体,上面再铺上厚厚一层弹性物质。36相变原则利用相变时发生的现象,例如体积改变,放热或吸热,例:密封横截面形状各异的管道和管口的塞头,其特征是,为了规格统一和简化构造,塞头制成杯状,里面装有底熔点合金。合金凝固时膨胀,从而保证了结合处的密封性 (联创造证书319806)。37利用热膨胀原则a利用材料的热膨胀(或热收缩)b.利用一些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38利用强氧

18、化剂原则a用富氧空气代替普通空气b用氧气替换富氧空气。c用电离辐射作用于空气或氧气。d. 用臭氧化了的氧气e. 用臭氧替换臭氧化的(或电离的)氧气,例:利用在氧化剂媒介中化学输气反响法制取铁箔。其特征是,为了增强氧化和增大镜箔的均一性,该过程在臭氧媒质中进展 (联创造证书261859)。39采用惰性介质原则a、用惰性介质代替普通介质。b在真空中进展*过程。该技法与上述技好相反。例:预防棉花在仓库中燃烧的方法,其特征是,为提高棉花贮存的可靠性,在向贮存地点运输的过程中用惰性气体处理棉花 (联创造证书270170)。40利用混合材料原则由同种材料转为混合材料例:在热处理时,为保证规定的冷却速度,采用介质做金属冷却剂,其特征是,冷却剂由气体在液体中的悬浮体构成四、 小结当今大学生创新能力急待提高,TRIZ是系统化创新创造方法的观念与技术,TRIZ建立一个能加强突破性思考的过程与创新思维方法,是提高工科大学生创新水平的一个利器,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一条有效的途径。TRIZ通过遵循创新活动产生的客观规律,为创新思维产生的主体(人)规划一种有利于创新的重要素质和工作方法,学习和领悟这种方法将对培养本科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引入基于 TRIZ的创新理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对创新活动的认识和对创新方法的把握,提高大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