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第三单元 《进化》 苏教版.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70496591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第三单元 《进化》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第三单元 《进化》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第三单元 《进化》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第三单元 《进化》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第三单元 《进化》 苏教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单元进化第一节消失的恐龙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1822年被人们发现的,这是以往从未发现过的巨大无比的 (爬行动物)一位科学家将它命名为“恐龙发现并认识恐龙的是欧文。2、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主要通过化石来了解恐龙。恐龙的模型、图形和影片 是根据化石复制出来的。3、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它生活在距今6500万年前,恐龙是卵生的。4、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曾有过恐龙的分布。5、科学家推测:小鸟、鳄鱼、蜥蜴可能是恐龙的后代,但大熊猫不可能是恐龙 的后代。6、恐龙的体型大小不一,有的有几层楼那么高,有的只有母鸡大小。7、会飞的恐龙如:翼龙,水里游的恐龙:鱼龙;吃肉的恐龙有霸王龙;吃植物 的恐龙有梁龙。第二节化

2、石告诉我们什么1、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 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2、大自然中的化石如:恐龙化石、羽毛化石、蕨类植物化石、三叶虫化石、鱼 化石、小昆虫化石、虾化石、脚印化石、蜻蜓化石。3、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层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地层比作一本书,那么(化石) 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想要读憧这些文字,并不那么容易。人们对各种化石以 及生命进化感到困惑已有数百年。4、许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种类在地球已经不存在了如:恐龙、奇虾、渡渡鸟。5、现在的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太,我们称为“活化石”如: 大熊猫、银杏、蝉螂、白鳍豚。6、生物学家还发现,

3、不同地层中的一些化石有些相似。其实它们是同一种生物, 只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7、马的进化顺序是:始祖马、渐新马、中新马、现代马。8、在5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马的身躯增大了,它的脚趾由4个变为1个,牙 齿也改变了,以适应啃食草原上的草的需求。9、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 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10、科学家发现,海豚和非洲黑猩猩身体某些部位的骨骼排列基本相同。11、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家们作出了种种解释,这些解释有的被证明是错 误的,有的被证明是正确的。对长颈鹿长颈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种是(

4、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的解释,一种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解释。12、拉马克认为:古代的长颈鹿由于生活在缺乏青草的环境里,不得不经常努力 地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高处的叶子,由于经常使用,颈和前肢渐渐地变得长了 一些,而且它的这些特征遗传给了后代。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有的颈长, 有的颈短。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短的吃不到高处的树叶, 生存下来的机会就很小,留下来的后代则更少;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就 存活下来,并且一代代地繁殖,就有了今天的长颈鹿。13、脚印化石属于遗迹化石;三叶虫化石属于外壳化石,鱼化石属于残骸化石。14、现代人类通过发现奇虾化石知道地球上曾有过奇虾

5、这种动物。15、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 变化,而旦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地下。简答1、化石是怎样形成的?答:1、当动物死亡后,软体组织被分解,骨骼、牙齿等坚硬组织被保存下来。2、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坚硬组织被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3、数千年后,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已经形成的化石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4、岩石的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露出来。2、恐龙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示?答: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是正常事件,如恐龙的 灭绝。但是,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目空一切地参与大自然的事物以后,这个 灭绝时间表大大地提前了 o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

6、,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 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3、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 生长。你能使着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对此现象作出解释吗?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些高大的植物就容易倒伏, 甚至折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只有那些矮小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 代,这样一代一代地逐渐积累下来,就形成了 “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 贴着地面生长”的现象。3、自然界在其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有着许多的变化,为什么有些生物从地球上永 远消失了?答:生物灭绝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生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被自然淘汰,如 恐龙;另一种是被人为消灭,

7、如渡渡鸟。4、为什么几千万年后有些生物还是老样子?答:生物的遗传性,使生物的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才使几千万年后这些生物不 变。5、为什么同一种生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变化?答:生物的变异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形成新的物种。生物在一定 条件下发生变异,变异在一定条件下遗传下一代。6、为什么不同年代的地层中会出现不同的生物?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答:化石与地层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 单,分类地位越低等;而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 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证明生物是由单细胞向多细胞进化,由低级向高级,由 水生向陆生进化。7、为什么有些

8、动物肢体的动作方式完全不同,而它们的骨骼排列会如此相似? 答:它们的骨骼排列相似的器官,属于同缘器官。判断1、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J)2、科学家做出的解释都是正确的。(X)3、所有的生物经过漫长的年代都会形成化石。(X)4、现代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己经知道了恐龙灭绝的原因。(X)5、化石就是生物o (X)6、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J)第三节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1、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 的巨著物种起源。2、他认为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各种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

9、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 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4、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 由少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达尔文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5、人工选择:是在利用生物的过程中,人们为了获得好处或利益而采取的选择。 自然选择是客观的,人工选择是主观的。6、一牧民有一群绵羊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后来由于白色的羊毛好卖, 他将黑色的羊大量的处理了,只养白色的羊,这叫(人工选择)。7、森林里有一群羊,狼在夜间捕食捕捉到那些显眼的白色绵羊,很快森林中只 剩下那些黑色的羊了。这就是(自然选择)。8、云南澄江动物化石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祖

10、先的化石。9、生命从单细胞形式向多细胞形式的演变是一个十分突然的过程,而并不是向 达尔文认为的那样,是缓慢的、渐进的。因此,云南澄江生物群对达尔文的生物 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简答为什么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答: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的原因是减少热量的流失,有利于在寒冷的环境中保 暖,而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有利于在炎热环境中散热。判断1、动物的形态与动物生存环境有关。(J)2、人类改变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J)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缓慢渐进的过程。(V )4、不同地层的化石代表动物是不同年代的。(J)5、动物的血液不能形成化石。(J)6、不同年代地层之间的生物是没有联系的。(X)7、随着时间的推移,末来的生物将变得越来越少。(X)8、关于恐龙灭绝的各种假设都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但对全球性的恐龙灭绝问 题至今还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J)9、1850年左右,英国曼彻斯特城地区的黑色尺螳蛾数量要比浅色尺螳蛾的数量 多,这是自然选择。(J)10、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J)11、古代的长颈鹿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因而颈部不断地变长,就变成我们今 天看到的长颈鹿。(X)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