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竟赛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70476348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物理竟赛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竟赛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竟赛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竟赛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竟赛题(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日常用的白炽灯的灯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而不用铁、铜等金属做,这是因为钨具有较高的_。2用酒精擦皮肤后有一种清凉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发生了_现象,并从皮肤上_热量,从而使皮肤温度降低的缘故。3.如图2所示,凉铁板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形成的;要在铁板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高烧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了 .图24.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一支温度计,如图3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学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1中,分析此表可得到的结论是: 。 表1加热时间/min02468温度计示数/00048现 象有较多的冰

2、,少量的水有少量的冰,较多的水冰几乎完全消失全部是水全部是水图325、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cm。 6. 一台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最小砝码为100mg,用这台天平称量某物体,当在右盘中加入36.20g的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偏1.0格,如果在右盘中再加100mg的砝码,天平指针刚好向右偏1.5格,则物体的质量为 g. 图47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如图4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8“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

3、发生_而形成的,此过程需要_热量;雪后由于_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图19、某同学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的错误是(1) ;(2)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9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 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C.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 D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一杯水结冰后体积增大,质量变大、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没变、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上,质量变小、kg铁与kg棉花质量一样大11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

4、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12、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由于砝码磨损,会使测量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变化 D、无法确定13、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图3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时间t/min m温度t/时间t/min m温度t/时间t/min m温度t/时间t/min m温度t/图3 A B C D答案:D14两支温度计A和B,在同样的室温条件下,温度计

5、A的玻璃泡外包有酒精棉花球, 温度计B的玻璃泡外包有被水浸湿的棉花球,则两温度计A和B ( ) A示数相同,都显示室温 B温度计A的示数高于温度计B的示数 C温度计A的示数低于温度计B的示数D无法判断15、某同学四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分别是9.2 cm,9.8 cm,9.3 cm,9.3 cm,则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 ) A. 9.3 cm B. 9.4 cm C. 9.2 cm D. 9.23 cm16寒冷的冬天,路面上的冻雪久积不化,影响交通。人们发现,如果向积雪上喷洒盐水,可以促进冻雪的熔化。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盐水能向雪传热,从而促进冻雪的熔化B.盐水能降低冻雪的熔点,可使冻雪能在以

6、下熔化C.盐水能提高冻雪的熔点,可使冻雪能在O以下熔化D.盐水渗入冻雪后,能提高吸收太阳热辐射的本领,从而促进冻雪的熔化17图18是某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由图可以判断 ( )图18 A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90B这种物质在CD段已变成气体C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minD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18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三、实验探究题(19题共4分,20题共3分,21题共6分,22题共6分)19.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_和

7、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8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图8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水的温度是_。1008090A B C 甲 乙图820.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以及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有关,为了通过实验探究蒸发的快慢是否与这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三组实验,每组实验中分别滴在两块玻璃板上的酒精质量相等请根据图9中所示情景回答问题:(1)根据甲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_是否有关;(2)根据乙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_是否有关;(3)根据丙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_是

8、否有关。图92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课上,两组同学记录如表2: 表2加热时间/min012345678甲组水温/85889092.595.597989898乙组水温/8689.59293.596.598.598.598.598.5(1)由上表可知:甲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乙组的水在第 min开始沸腾。(2)由实验可知,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2)沸腾是从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现象。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16中的 图。(3)甲、乙两组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都小于 100,这是因为当时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甲、乙两组测出的沸点不同,这是因

9、为实验存在 。22小英和小芳同学分别在做“观察海波的熔化”实验,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英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4042444648484848495051(1)海波的熔点是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处于 。(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2)小芳同学实验时发现海波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海波熔化时间的方法。(3)细心的小英发现: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海波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缓慢了,然后和其他组同学交流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请你说出这种现象可以说明什么?四、综合应

10、用题2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向天取水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哪些物态变化?(2)请根据“干冰降雨”的过程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回答。问题: 简答: 24、有一支温度计,它上面所标的0100之间有100个刻度线,用它测量温度时,多次发觉它和用别的温度计测量的读数不同。 于是,小张同学决定检验一下。结果发现:当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当插在实际为lOO的沸水中时,示数96。那么,这支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