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小区地下室配电站建设技术规范

上传人:liu****han 文档编号:70443737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建小区地下室配电站建设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建小区地下室配电站建设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建小区地下室配电站建设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新建小区地下室配电站建设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小区地下室配电站建设技术规范(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建小区地下室配电站建设技术规范新建小区地下配电站(含半地下变电站),除需要满足35Kv220kV城市地下配电站设计规定(DL/T5216-2005)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线路部分1.1、布置于地下室的配电站一般采用电缆方式进出线。电缆桥架应采用阻燃型桥架(建议采用梯形阻燃桥架)。1.2、建设电缆通道时,应预埋配网自动化通讯管孔,预留配网自动化设备装设位置及通讯线路位置。1.3、在进出10kV配电所、地下配电所、地下或半地下配电设施及其他重要客户和特殊要求场所的配电电缆,应选用A类阻燃电缆,并需采用具有纵向阻水性能的电缆。1.4、鉴于我国城市电缆地下设施的防水问题,配电电缆选型时应充分

2、考虑配电电缆及相关电缆附件长期防水这一因素。1.5、室外电缆一般不得直接进入地下配电站,在直接进入地下配电站处,应设置防水过渡井(沟),并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1.6、电缆工井应在设计时应明确予留和标示出电缆中间接头井以及电缆予留工井。1.7、电缆沟、电缆工井、电缆隧道、综合管块等敷设方式的接地部分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设计,所有接地体和接地极等应进行热镀锌等防腐处理,接地体(线)相互焊接时的搭焊接长度应符合要求(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焊接应牢靠,无虚焊。1.8、电缆隧道和综合管块应设计安装温控、防火、湿度监控等数据采集、监控、检测设施,必须配备专门的数据登记管理措施。1.9、电

3、缆隧道和综合管块内还应根据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规定设置阻火墙;在长距离沟槽等电缆主通道内每距离200米也应设计安装阻火墙。电缆管块与配电所等设施连接入口处应进行阻火、阻水封堵。1.10、管块内如有电力弱电电缆同槽敷设应根据规程要求保持相应的敷设距离。1.11、所有电缆工井及电缆竖井均必须进行防火处理,防水处理,防渗处理和通风处理。2、配电站基本要求2.1、室内应有必要的安全工器具(柜),消防设施,操作工器具,相关设备的备品备件。2.2、地下配电站的建筑及结构设计应满足35Kv220kV城市地下配电站设计规定(DL/T5216-2005)的规定。2.3、建筑内装修应当安全、实用、经济、美观,其

4、装修材料应符合GB 50222的规定,宜采用防霉耐潮装修材料,外墙面应整齐,面砖或外墙粉刷完整,无脱落。2.4、屋面防水层防水性能良好,雨天无渗漏现象,表面平整度应符合排水要求,无明显积水现象。2.5、建筑物梁、柱无裂纹,各墙体无裂纹,基础沉降均匀或无下沉,各类厂房满足所在地抗震等级要求。建筑非结构构件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满足抗震设计要求。2.6、开关室通风良好,各进出线穿墙套管密封良好,无雨水渗漏进入开关室;开关室挡鼠板、门完好,各电缆孔洞密封严密。2.7、配电站名称标识明确,一次接线模拟图(板)应与现场运行方式一致,并悬挂在明显位置。2.8、地下配电站的土建、建筑、结构设计图纸资料、

5、施工验收资料应齐全。2.9、通道畅通且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独立的设备通道、检修通道、人员消防通道。2.10、配电站的照明灯按设计要求安装,并保持完好,有灯必亮,照度满足现场工作需要。2.11、地下配电站应设置充足的事故照明装置,事故照明灯试验正常,投入即亮。能够满足事故照明小时数不小于3小时,照度满足事故抢修要求。2.12、地下配电站应设置直流屏,容量保护自动化装置及开关柜操作以及事故照明使用。2.13、电缆通道内有防火隔断,正常情况下,电缆沟内应无积水。2.14、室内电缆层有防火措施,电缆排列整齐,走向标识牌清晰,孔洞封堵严实,满足防火要求。2.13、过电压保护和接地2.13.1、地下配电站的过

6、电压保护设计应符合DL/T 620的有关规定。2.13.2、地下配电站的接地应符合DL/T 621的有关规定。地下配电站应设置接地网,接地网除采用人工接地极外,还应充分利用地下建筑结构的钢筋。2.13.3、地下配电站建筑物各层楼板的钢筋宜焊接成网,并和室内敷设的接地母线相连。2.13.4、地下配电站室内敷设的接地母线应于不同方位至少4点与接地网连接。2.13.5、地下配电站接地网的人工接地极宜采用铜导体;室内接地母线及设备接地线可采用钢导体。2.13.6、地下配电站接地网应与站外电缆隧道接地导体相连,且有便于分开的连接点。2.14、配电变压器应选用干式变压器,并采取屏蔽、减振、防潮等措施。3、

7、配电站对土建的要求3.1、独立建筑物配电站的设计应根据电气布置、进出线方式、建筑、消防、环保等要求,合理布局、设计,既满足配电站自身的安全,又较好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3.2、配电站应考虑合理的通风设散热方式及装置。减少尘埃,并设置防止雨、雪及小动物从通风设施等通道进入室内的措施。3.3、配电站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其进出地下室的电缆口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3.4、配电站与建筑结合时,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它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配电站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配电站及电缆层(沟)应保持通风、排烟排水装置畅通。3.5、地下配电站如采用S

8、F6充气绝缘,应设置浓度报警仪,底部应加装强制排风装置,并抽排至室外地面。确保工作人员及周边人员的安全,留有备用电源接入的装置。3.6、地下配电站的净高度一般不小于4米;若有管道通风设备或电缆沟的还需增加通风管道或电缆沟的高度。(净高指上部最低点至配电站地坪高度,配电站地坪标高为地下室地坪标高+电缆沟深度+100mm,见附图一)附图一3.7、地下或半地下配电站,应设置能保证人员和设备进出的独立通道,设备通道高度为站内最高设备高度加0.3米,其最小宽度为站内最大设备宽度加1.2米。配电站位置应尽量接近专用地下入口处,地下入口及地下通道净高大于2.6米,配电站应至少设立1扇尺寸大于2.4米2.7(

9、宽x高)米大门,连接专用设备进出独立通道;人员巡视大门可连接地下公共道路作为巡视进出通道。3.8、地下或半地下配电站应充分考虑通风及排水要求,设置独立的自动通风排烟系统和独立的自动强制排水系统,排风自动控制装置、排水控制装置应装设于配电站内。独立系统仅供配电站使用。地下配电站的进、出风口应分离设置。进风口宜设置在夏季盛行风向的上风侧。机械排水的出口管段上必须采取防止废水回灌措施。3.9、地下配电站的主控制室和继电器室室温不宜超过35,电容器室和配电装置室室温不宜超过40,变压器室室温不宜超过45。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设专用排风排烟装置。3.10、配电装置室通风设备应满足事故时每小时通风换气次数

10、不低于6次的要求,排风口应设在室内上部;SF6电气设备室应采用机械通风,排风口应分别设在室内下部和上部,通风设备应满足事故时每小时通风换气次数不低于4次的要求。3.11、主控制室、继电器室、通信室宜设置空气调节装置。3.12、通风、采暖与空调计算参数的选择应符合GB 50019的有关规定和要求。3.13、地下或半地下配电站还应充分考虑环境湿度,加装必要的除湿机,除湿机应能满足长期连续工作要求。3.14、地下配电室应设置在低下一层。配电室一般使用公建用房,建筑物的各种管道不得从配电室内穿过。4、地下配电站的消防要求4.1、配电站的通风窗,应采用非燃烧材料。4.2、配电站的长度大于7米时,应当设置

11、两个出口,并且设置在配电站的两端。长度大于60m时,宜增加一个出口。配电站应具有二条以上人员进出通道。变压器室、配电站的门应向外开启。相邻配电站间的门应能双向开启。4.3、配电站内应设置手提式卤代烷灭火器,在配电站内应设置专用灭火器具安置的场所,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配电站必须设置不少于两个灭火器的设置点,每个楼层均需要布置。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m,灭火器箱不得上锁。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一个设置地点的灭火器具不少于4具。4.4、地下配电站与其他建筑联合建设时,应采用防火(防爆)分

12、区隔离措施。4.5、地下配电站直通地面的门、楼梯及走道的宽度应满足设备运输要求。但直通地面的疏散门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0.9m;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10m:疏散走道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40m。4.6、建筑物的防火分区、防火隔断的设计应符合GBJ 16和GB 50229的规定;防火间距应符合DL/T5216-2005标准。4.7、火灾探测报警装置与消防供电4.7.1、地下配电站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应具有火灾信号远传功能(传送至小区物业管理中心和供电公司调度中心)。4.7.2、地下配电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为二级,其系统形式为区域报警系统,各种探测器及火灾报警装置等的设置应符合

13、GB 50116的有关规定和要求。4.7.3、地下配电站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应根据安装部位的特点采用不同类型的感烟及感温探测器,并应符合GB 50229的有关规定和要求。4.7.4、火灾探测报警装置应与固定灭火系统及通风设备联动。4.7.5、消防供电应符合GB 50229的规定和要求。5、配电站的照明要求5.1、地下配电站照明包括一般照明、事故照明和检修照明。地下配电站电气照明的设计应符合GB 50034的有关规定。5.2、电气照明应根据不同的设备布置形式,采用配照合理、检修方便、经济适用的照明方式。5.3、对主控制室、继电器室、主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站用变压器室、消防设备间、主要通道、楼梯间应

14、装设事故照明。无人值班配电站宜在配电站的入口处内侧或警卫值班室内装设事故照明手动和自动转换开关,并应设有明显标志。5.4、事故照明宜由站内直流系统供电。事故照明应分区控制。当交流失电时,有人值班配电站事故照明应能自动投入;无人值班配电站事故照明则应待人员到达时手动投入。事故照明的照明时间不小于3小时,照度应满足检修要求。5.5、地下配电站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表6.11.5所规定的地下配电站工作面上的照度标准值。表5.5 地下配电站工作面上的照度标准值5.6、主变压器室和配电装置室宜装设高效的照明设备供检修使用。5.7、疏散走道和疏散门应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5.8、配电站内的裸导体的正上方,不应

15、布置灯具和明敷线路。当在配电站内裸导体上方布置灯具时,灯具与裸导体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0米,灯具不得采用吊链和软线吊装。操作走廓的灯具距地面高度应大于3.0米。5.9、在砖、石结构中安装电气照明时,应采用预埋吊钩、螺栓、螺钉、膨胀螺栓、尼龙塞或塑料塞固定;严禁使用木锲。灯具不得直接安装在可燃构件上。5.10、开关至灯具的导线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5.11、照明的亮度需符合现场一般作业、巡视、检修照度的需要,依次进行灯具的容量与数量的安排。应急照明时间不小于3小时,照度应满足逃生通道照度要求。5.12、照明配电箱不应采用可燃物制作(采用玻璃钢材料),导线引出线孔应光滑无毛

16、刺,照明配电箱上应标明用电线路的名称。5.13、照明开关距地面高度为1.3米。5.14、配电站与建筑物结合时,接地可统一接到建筑物的基础上或室外的接地装置上。(应预留至少4处专用接地点同电气装置接地系统联接。)6、环境保护要求6.1、电磁辐射及防治6.1.1、地下配电站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符合GB 8702的规定和要求。6.1.2 、地下配电站宜优先选用电磁辐射水平低的电气设备,如有必要可采取屏蔽措施,降低电磁辐射的影响。6.2、配电站的噪音标准,应根据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和城市区域噪声标准,低于如下水平:类地区白昼55 dB(A)夜间45 dB(A)类地区: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地区建

17、筑设计中应考虑采取适当的降噪措施和材料。6.3、配电站建筑结构造型,使用墙体材料、装饰材料以及色彩等均要与周围环境统一协调。7、配电装置要求7.1、宜选用全绝缘设备,必要时并可选用10KV充气式开关柜。开关柜防护等级用不小于IP5X。7.2、地下配电站电站应选用防护等级IP5X及以上系列的低压柜。7.3、当地下配电站进风处无可靠的滤尘措施时,其电气设备电瓷外绝缘爬电比距的选择宜等同户外配电站。8、建筑物防水8.1、地下配电站防水设计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符合GB 50108的有关规定和要求。8.2、 地下配电站应按一级防水设计。8.3 、地下配电站防水宜采用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与外包防水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混凝土可掺加减水剂、膨胀剂、防水剂、密实剂、引气剂、复合型外加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防水性能。8.4、当主体结构可能受到侵蚀性介质作用和需要多道防水相结合使用时,宜在迎水面做卷材防水层。8.5、地下主体部分宜不设变形缝或者少设变形缝。需要设置时,变形缝宜设置在主体与通道的连接处。8.6、地下配电站电缆、接地线和管道穿越建筑时,应在穿越处采取防水措施。8.7、建筑排水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设计方法,宜沿地下外墙的内壁设置配电站专用集水槽,汇于专用集水池,并通过专用排水设施排至站外城市下水道。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