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0443648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WORD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群羊 B、一片森林 C、一个池塘 D、一块草地 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大兴安岭的林区 B、黄河中的鲤鱼 C、湖中的生物 D、草原上的羊3、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 )A、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4、在一片草地上属于分解者的是A、金鱼藻 B、海带 C、蝉 D、蜣螂5、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A、青蛙捕食昆虫 B、松鼠吃蘑菇 C、蛇捕食青蛙 D、兔吃草6、在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微小生物剑水藻蜻蜓幼鱼小鱼大鱼,当这个生态系统被排难解难分的有度物质时,体有毒物质含量是A、微小

2、水生植物最多 B、大鱼最多 C、各种生物一样多 D、活的时间比较长的7、毁林开荒的恶果是20、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属于A.竞争关系 B. 合作关系 C.捕食关系 D. 寄生关系2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与环境彼此孤立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的生存受环境的控制 D.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22、封群中蜜蜂间的相互关系 属于 A.寄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合作关系 D.竞争关系23、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 生物永远适应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24、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说明A.蚯蚓

3、破坏土壤 B.蚯蚓破坏植物的根系 C.环境影响蚯蚓的活动 D.蚯蚓对环境有影响25、下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 一片草地中的牛羊 B.操场上的 C.一条小溪 D.花26、在广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A. 草本植物 B.野鼠 C.牛羊 D.狼27、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海洋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森林态系统系统14、沙漠狐的耳朵很大,有利于散热,北极狐的耳朵叫小,毛也很多,有利于保温,影响他们体形差别的重要因素是A. B.水 C. 空气 D.温度15、海拔4000米的高山,从山脚到山顶的植物种群各不一样,影响他们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B.水 C. 空气

4、 D.温度16、海洋的上层为绿草生长,叫深处生长许多海带,这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温度 B.含盐量 C.含氧量 D.17、下列属于寄生现象的是A. 寄居蟹生活在死亡的贝壳里面 B. 蛔虫生活在人体的小肠中 吸收营养物质 C.葡萄藤缠绕在梧桐树上 D.蚂蚁借机趴在过往的动物身上18、雷鸟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如果当年的降雪来得过早或过晚 都会使雷鸟暴露在敌害的视野中 ,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A. 普遍性 B.个别性 C. 相对性 D.绝对性19、白蚁是一种母体建筑的害虫,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是木头里的纤维素,纤维素被吃光后就会导致建筑物摇摇欲坠,说明了生物对环境 具有A.

5、适应性 B.影响作用 C. 破坏作用 D.保护作用28、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恰当的解释是A. 环境适应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29、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自然生态系统,如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其共同的特点是 A.促进了生物的繁殖,丰富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B. 促进了生态系统更加平衡 C.保持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D.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30、关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都是有利的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都是有害的 C.生物对环境只起影响作用 ,不起决定作用 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改变环境31、关于

6、生物生活所需的非生物因素叙述正确的是A. 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非生物因素变化时,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B. 一种非生物因素变化,可用另外一种非生物因素补充 C. 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矛盾 D.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活有一点点影响32、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 上升后又下降 D.保持相对稳定33、由于人类大量使用DDT使得DDT大量进入海洋,并积累在很多生物体,你认为下列生物体DDT含量较高的是A.浮游植物 B.鱼 C. 小虾 D.鸟34、维持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生物是A.生产者和草食动物 B. 生产者和分

7、解者 C. 肉食动物和分解者 D.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35、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如今黄土高原已变成了荒山秃岭,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条件决定生物的形态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条件决定人口的数量36、沙漠里有一种鼠类,白天多在洞里切将东口堵住,夜里才出来活动,对这种现象正确的解释是A. 对的反映 B.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C. 躲避光的刺激 D.生物钟37、地衣(一种植物)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使岩石表面风化,这说明A.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B.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有关 C. 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生物的生存

8、对环境有一定影响38、下列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所有的生物都能永远的适应环境 B. 生物能够决定环境的变化 C.环境永远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D.环境与生物相互影响相互依赖39、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营养 B. 温度 C.土壤 D.水分40、1960年,科学家对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有鱼、下等动物而没有绿色植物,这是因为A.太热 B.太冷 C.无空气 D.无41、下列生物之间属与合作关系的是A.草原中的兔和狼 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 C.稻田中的水稻和稻草 D.蜜蜂采蜜42、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是A. 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

9、合作关系 D.竞争关系43、极地狐比大耳狐的耳朵要小,这样可以A.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 B.有利于迅速奔跑,寻找食物 C.增加听觉的灵敏成度 D.适应北极寒冷的北极气候44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农田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45、植被大面积减少给生物圈带来了许多问题,下列各种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植物减少引起的是A.水俣病 B.酸雨 C.沙尘暴 D.赤潮46、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和植物共有的特征是A. 光合作用 B. 捕食 C.派出体的废物 D.向光性二、判断题1、植物生活不需要营养物质,动物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 )2、植物也能产生废物,落叶也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10、 ( )3、我国每五年对森林资源进行一次清查,采用的科学方法是问卷 ( )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生物体都有细胞构成 ( )5、整理调查结果时,可能用到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 )6、动物植物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是完全一致的 ( )7、旗形树冠像一面旗帜,主要原因是旗形树生活在寒冷的北方 ( )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比较单一,某种动物仅以一种动物为食,这个生态系统相当脆弱( )9、有一个草原、陆、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缓慢上升。( )10、湿地生态系统也叫沼泽,对人类危害很大 ( )11、食物链并不是每个生态系统都有的 ( )12、生态系统的

11、生产者主要指动物。 ( )13、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 )14、淡水生态系统石油河流、湖泊等淡水水域构成的 ( )15、大气圈的空气由氮气和氧气两种气体组成 ( )16、细胞是构成一切神个物体的最基本单位 ( )17、能进行呼吸的一定是生物,但生物不一定能进行呼吸 ( )三、填空1、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彼此,所以说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2、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黄河长江,作为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何水奔流东去,滋润着沿途的生态系统,他们沿途还形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最后挟裹着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

12、生态系统3、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和,生物是普遍存在的。4、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在不断变化,生物也在不断环境,与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5、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素,另一类是因素6、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问题、问题开始的7、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谈九种常用的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他们都需要 , , , , , 。、大气圈中的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如氮气,、等。大气圈中生存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和 ,还有

13、等微小生物。10、在一定地域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11、典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请依据这一生态情景,分别将黄雀、柳树螳螂和蝉,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实物关系。1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所占的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13、分析和收集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和,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答案一选择题1-5AAADD6-10BDBCD 11-15BBBDD 16-20DBCBC 21-25DCCDC26-30ACDDD 31-35ACDBC 36-40CCDBD 41-46DADDCC二判断题1-5XVXXV 6-10XXVXX 11-15XXXXX 16-17XX三填空题1,相互关联 整体2,河流、森林、草原、农田、湖泊、湿地、海洋3形态结构、生活方式 适应性4、环境、改变5生物。非生物6发现、提出7整理和分析8营养物质、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9氧气、二氧化碳、鸟,昆虫、细菌10生态系统11柳树,蝉、螳螂、黄雀12数量、比例,限度13整理,分析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