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农业概况

上传人:E**** 文档编号:70182532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3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印度农业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印度农业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印度农业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印度农业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度农业概况(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格式印度农业概况印度农业概况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东北部和西北部与我国接壤。国土面积297.47 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2位。总人口9.6 亿 (1997 年 ) ,居世界第 2 位。人口自然增长率2.1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227 人。城市人口约占26。印度在独立初期,人均收入只有150 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国家之。贫富差别悬殊,社会条件极差,全国有54.1 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寿命只有41 岁。印度政府为了尽快改善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于 1951 年起,制定和实施了发展经济的计划。在过去的40 年里,印度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从

2、195051 年度的 1746.9 亿卢比增加到1990 91 年度的 46582.7亿卢比,平均增长率为 4.5,居世界第12 位。人均寿命延长到 59 岁,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明显好转。 1991 92 年度,人均国民生产净值5528.6 卢比。 1995年 11 月的汇率是34.8 卢比兑换1 美元。据世界银行的资料,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印度 1993 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00 美元。印度的农业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在1951 1991 年期间,农业年均增长3.7 ,粮食产量从1950 51 年度的 5100 万吨增加到1990 91年度的 17622 万吨,增加3.46 倍。

3、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印度1994 年谷物总产量为21248 万吨,人均占有量为231 公斤。在个人消费支出中,食品开支的份额,从1960 61 年度的 72.4 下降到1992 93年度的 55。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1.43 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6 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印度全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1;中部恒河平原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3;南部德干高原区和西部塔尔沙漠区、台地和缓丘陵、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 36。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47,森林面积约占 22,草地约占4。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印度的水资源比较丰富

4、,全年降雨总量为39300 亿立方米。全国 36的地区年均降雨量在1500 毫米以上,的地区750 1150 毫33.5 米, 33.5 的地区为750 毫米。印度境内河流众多,最主要的河流是恒河,全长2700 公里,支流10 余条,流域面积106 万平方公里;其次是布拉马普特拉河,戈达瓦里河,讷尔默达河,克里希纳河等。充沛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2.8 。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共分四季,12 月为凉季, 3 5 月为夏季, 6 9 月为西南季风雨季, 1012 月为东北季风期。北方气温最低为150C,南方气温高达27,几乎没有无霜期,

5、全年均可生长农作物,热量资源相当丰富。一、农业发展的特点1. 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印度自独立后40 余年来,工农业生产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印度仍然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8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的净产值占国内净产值的34.9 。从印度经济发展史来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的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个显著特点。2. 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印度农业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封建的、个体的和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并存,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每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印度独立后就开始

6、进行“土地改革”,并公布了名目繁多的法令,但大多并未认真执行,成效不大。因此,虽经历了长达40 年的“土地改革”,但印度的土地占有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土地所有权仍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封建和半封建的经济成分占有优势。据印度官方抽样调查( 1985 86 年度),占农户总数1.3 的最富的大农拥有14的土地, 23的农户是佃农与半自耕农的混合,而占总数50的最穷的小农只拥有1的土地。不仅如此,些小农和“边际农”(耕种土地不足半公顷)还不断丧失其土地而不得不加入无地农民的队伍。目前,无地农占全国人口的35。印度农业主要以个体农户为经营单位,平均经营的土地规模为1.68 公顷( 1985/86 年度

7、),但占农户总数的57.8 的边际农户的平均规模只有0.39 公顷。3. 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印度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农业对气候和雨水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经常遭受季风的危害而造成水旱灾害。据统计,19511983 年的 32 年间,因旱涝灾害而造成农业减产的就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有 13 次之多。二是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劳动为主,现代投入较少。85的耕地依靠人畜力耕作, 70的耕地无灌溉设施,靠雨水灌溉。在农业投入物总值中,现代投入仅占9.66 ( 1955 56 年度), 70 年代中期上升到61.98 。农业先进技术大都局限于小麦和水稻,而对豆类和油料作物没有

8、重大影响,造成这些作物产量低下,每年需进口大量食油才能满足国内需要。这切反映在印度的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都较低。全国2 3 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为非农业劳动力1/3 。例如, 1988 89 年度,每个农业工人每年的实际收入是420.5 卢比,而非农业工人为783.8 卢比,高出 83.6 。这还表现在印度农作物的单产水平较低。一些作物的单产水平低于东南亚许多国家。例如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每公顷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印度分别为2817 公斤和 2420 公斤,我国则分别是5869 公斤和 3318 公斤。4. 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日渐扩大由于印度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经

9、济社会环境条件不同,采用现代技术的程度不同,造成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生产水平高,粮食产量和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农民收入较高;南部和东部地区(如比哈尔邦、奥里萨邦、中央邦)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较低。边际农、小农与大农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并未减轻,而且有加重的趋势,从70 年代中期起,印度政府逐渐重视了发展与公平问题,并制定和实施了各种计划,但收效似乎不大,总的说来,目前印度农村社会和经济生活仍然是以农业(主要是种植业)为中心旋转。村社仍然是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基础,传统的管

10、理系统以及亲属、家庭和种姓制度仍然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决定因素。但近几年,许多地区以不同的速度和强度,开始发生变化,涌现出了少数现代的农村社会。二、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1. 农业生产结构自独立以来,印度经济结构发生了些变化,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在不断下降(据世界银行资料,其份额从1970 年的 45下降到 1993年31),非农业部门的份额在逐步上升。但是,这种变化既没有伴随着农业劳动力向其他部门的大量转移,也没有伴随着农业生产内部结构的显著变化。由于印度农业生产的这个特点,农业生产发展比较缓慢,生产率水平不高,农业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善。印度农业生产结构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专业资料整理WOR

11、D格式是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粮食作物为主。在198889 年度农村地区居民总收入中,92来自农业(包括畜牧业),林业收入只占4,渔业收入只占 1.3 。 1988 89 年度,种植业内部结构是:粮食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8.3 ,油料占12.7 ,蔬菜和水果占 10.4 ,棉花占3.8 ,烟草占0.5 。印度养牛的头数名列世界第,1994年达到19298万头,占全世界的15;但肉类总产量只占世界的2.1 ,奶类占6.5 。另个特点是结构的变化具有定的“惰性”,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自1950 年以来的 40年里,印度各个农业生产部门都有所发展,并且总的趋势是不利于畜牧

12、业、林业的发展。印度种植业内部的结构模式40 年来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1950 1990 年期间,播种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相对减少的作物有:谷物从66.1 下降到59,大豆从16.8 下降到 13.1 ,棉花从5.4 下降到5.1 ;呈扩大趋势的有:油料作物从8.9 上升到10.6 ,甘蔗从 1.4 上升到1.7 。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2. 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印度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状况,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57年以前,农产品贸易是顺差,但规模不大,而且具有“饥饿出口”性质;从1957 年起,随着粮食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农产品进口逐渐大于出口,成了个农产品的净进口国;进入70 年代以后,特别是

13、 1975 年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以后,农产品进出口逐渐平衡并略有出超。40余年来,印度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格局发生了些变化,在60 年代中期以前,印度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是些传统产品,如茶叶、咖啡、香料和烟草, 1965 年这些传统出口品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52.4 。在60 年代中期以后,印度政府方面增加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投入,力图保持其市场份额不致下降;另方面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和多种农业气候条件的优势,发展其他农产品以及园艺、畜牧、渔业和蚕业产品,并逐步增加了大米、水果、蔬菜、肉类和海产品的出口量,从而改变了出口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印度政府 1994 年“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调查表明,具有高度出口竞

14、争力的产品有大米、香料、葱、荔枝和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肉类等,具有中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有小麦、芒果、马铃薯、番茄罐头等,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有玉米、高粱和苹果等。此外,印度的棉花和烟草在世界市场上也具有比较优势。目前印度大米出口值占世界贸易的 4.5 。在 70 年代中期以前,进口农产品主要是小麦、大米、原棉和食油。 1965 年进口粮食占进口农产品总值的66。在 70 年代中期以后,除个别年份外,基本上没有净进口粮食。原棉在1976年以前是大宗进口产品,1965年进口原棉占进口农产品总值的12,但从1977年开1990始转为大量出口,年出口原棉占出口农产品总值的15.7 。食用油在70 年代

15、中期以前只有少量进口。1965 年进口食用油占进口农产品总值2.32 ,在 70 年代中期以后进口量逐年增多, 1985 年进口食用油占进口农产品总值的43,1988 年占27.2 。这反映出粮食生产增长,而油料的供求关系趋紧。在40 余年来,农产品进出口的地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70 年代后期以前,印度的农产品出口主要面向发达国家。苏联和东欧国家。例如,1970前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1977 年期间,在印度农产品出口总额中,发达国家的份额大致保持在 50左右,前苏联、东欧占22.5 。在 70 年代后期以后,随着品种结构的变化,逐步增加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进入80 年代,亚太地区市场保持

16、了上升势头,印度大米出口到西亚,肉类出口到东亚和中东,鱼和海产品出口到日本,水果、蔬菜和香料出口到西亚。在印度农产品出口额中,亚大地区的份额从 199091 年度的 30.8 上升到 1993 年的 39。1994 年,印度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的份额不到1,农产品出口在国内出口总值中的份额也只有10( 1955/56年度是 49),印度农产品在世界贸易和国内出口贸易中的地位还相当低。这说明,印度农产品主要是自给性的,进出口随着国内农业丰歉、国内需求而波动,进出口品种和数量,只是对国内市场的种余缺调剂。另方面,印度出口产品结构日益多样化,工业品的份额上升,国内需求和人口增加导致国内消费量的增加

17、。从 1991 年起,印度政府实施了新的经济计划,这个计划的重点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农产品的出口。到1996 年,农产品出口预计增加1 倍多,达到50 亿 60 亿美元。三、农业科学技术1965/66年度和 1966 67 年度,印度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东部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造成农业大幅度减产,粮食危机空前严重。粮食供应状况非常困难,整个国家靠吃进口粮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开始实施项农业发展新战略,这战略就是采用以高产品种为主,结合水、肥、农药等农业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通称“绿色革命”。20 多年的实践证明,印度的“绿色革命”是成功的,它在农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个主要成

18、效是使印度农业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高产品种面积从 1966 67 年度的 189 万公顷扩大到 1990 91 年度的 6700万公顷。小麦高产品种面积占总面积的86.4 ,水稻占65,粗粮占 48。灌溉面积从 1965 66 年度的 3090 万公顷扩大到198889 年度的 6840 万公顷,灌溉面积超过耕地总面积的30。同期,农用拖拉机从5.4 万台增加到 100 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从55.8 万台增加到750.8万台,农业用电量从37.1 亿度增加到712 亿度,农业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重从4.3 上升到 20.7 。化肥施用量从1965 66 年度的 78.5 万吨增加到199

19、091年度的1257.6万吨,平均每公顷施化肥70.4 公斤。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印度为了增加食物来源,特别是动物性食物的来源,近十年来曾先后推出了旨在发展牛奶生产的“白色革命”和发展渔业的“蓝色革命”,取得了定的成绩。另主要成效是使印度农业科研和应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涉及到以下四个系统,即研究系统、推广系统、应用系统和支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逐步建立起了这四大系统。印度农业科研系统由中央、地方和高等院校组成,比较完整。中央有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地方农业科研系统由60 多个研究机构组成,由各邦农业部门领导。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是全国性的农业科研协调机构,是政

20、府改组了原有的农业科研体系后于1965 年成立的。 1973 年,印度农业部专门设立了农业研究和教育局,农业研究理事会直属农业部研究和教育局领导。目前,该理事会设有38 个研究所, 11 个国家级研究中心,5 个科研项目指导委员会。它不仅从事农业研究工作,而且负责协调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的研究活动。印度的高等农业院校也承担大量的研究课题。科研经费的 85来源于政府的财政预算,其余部分来源于农业生产税基金、世界银行贷款、国外援助和捐赠。19601986 年期间,农业科研经费增加了89 倍。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在 70 年代中期以前,印度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乡村工作者兼职完成的, 70

21、年代中期以后,才形成独立的由各级专职人员进行的推广系统。进入80 年代以后,这个系统得到了进步的重视,各邦相继成立了农业科技推广站和种子公司,其宗旨是“要把新技术的好处推广到农户、农作物和各地区”。科技推广站及时地提出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建议,组织农民进行田间试验,然后逐步推广。印度现在有140 多个科技转让中心。支持系统包括农业信贷系统,价格支持系统和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合作社系统。四、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1. 农产品价格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在 1965 年以前,印度农产品价格政策的重点放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上,政府通过低价收购,进口和配售来实现保护。这种政策虽然保证了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相对稳

22、定,却带来了生产发展缓慢、政府收购量无法增加而粮食进口剧增的后果。1965 年以后,印度的农产品价格政策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就是把重点放在保护生产者利益上,同时兼顾消费者利益。这政策是印度农业政策调整的里程碑。政府通过规定农产品(主要是粮食)的购销价格、政府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配售制度、缓冲库存等措施来实现稳定农业收入和保护消费者利益。政府规定,农产品支持(收购)价格的机构,是1965 年成立的“农产品价格委员会”(1985 年更名为“农产品成本和价格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主要根据农产品成本,并考虑到工农产品比价、作物之间的比价及供需状况、农民的合理利润等因素,每年向政府提出关于农产品支持(

23、收购)价格的建议,然后经政府确定并在收获前正式公布。执行粮食价格政策的机构是印度粮食公司和各邦的粮食和民用供应部门。这两个机构不仅承担政府的粮食收购任务,而且负责粮食的贮藏、加工和批发供应。方面,政府通过上述机构及其代理机构(主要是供销合作社)按规定的价格收购粮食;另方面,政府通过上述机构把政府收购的粮食批发给设在各城市和乡镇的“平价商店”,再由“平价商店”按政府规定的价格零售给持供应卡的居民。这种收购和供应不仅是政府保证粮食平价供应和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对生产者进行价格支持的主要手段。印度农产品价格政策的支持对象主要是小麦、大米、玉米等粮食作物,在70 年代中期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之后,价

24、格支持的对象逐渐扩大到黄麻、大豆、油料等20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多种农产品,其目的是为了调节种植业的生产结构,促进平衡发展。印度农产品价格政策依赖于价格补贴,价格补贴是支撑印度农业生产的基点,也是价格政策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粮食价格补贴主要是经营补贴和缓冲库存补贴。随着粮食配售量和收购价格的提高(粮食配售量1961 年只有 400 万吨,到1991 年增加到2060 万吨;每吨小麦的收购价格从1977 78 年度的 1125 卢比提高到1991 92 年度的 2250 卢比),结果是财政补贴越来越多, 1980 81 年度粮食补贴共计65 亿卢比,到年 58,1989/90度增加到 247

25、.6 亿卢比。小麦补贴占小麦批发价的大米占 40。199091 年度,小麦平均补贴1.12 卢比公斤,大米0.8 卢比公斤。如此巨大的耗费,必然造成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不仅如此,农产品补贴的大部分利益被控制大量剩余农产品的大农所得,也被城市上、中等收入集团分享,而广大城乡贫民所得的份额很小。2. 农业信贷政策印度农业贷款来源于各类机构(例如农业信贷合作社系统、商业银行和地区农业银行)和私人放债。在印度独立初期,私人放债是主要的来源。以1951 年为例,私人贷款占农民贷款总额的92.8 。针对这种情况,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印度政府采取了大力支持和发展农村信贷合作机构的政策,以抑制猖獗的高利贷

26、活动。为实施这政策,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逐步形成了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领导下的信贷合作社系统。这个系统在向农业及其有关活动提供低息贷款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1970 71 年度,信贷合作社系统提供的农业贷款占农业贷款总额的6.6 。在各种贷款机构中居主导地位。但是,仅依靠这个系统的贷款,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需要。1970 71 年度,信贷合作社系统的贷款仅占农民贷款总额的20.1 (其他贷款机构占 9.1 ),农民70.6 的借款仍需向私人借贷。60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绿色革命”的广泛开展,农业投资需求激增,农业贷款供求之间的差距随之迅速扩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对14 个商业银行实

27、行了国有化,后来又建立了地区农业银行和农民的服务合作社机构,这些机构参与农业信贷,向农业及其有关活动提供低息贷款。从此,印度农业信贷政策发生了另重大变化,即从单独地依靠农业信贷合作社系统提供农业贷款,转变为依靠商业银行等多种机构提供农业贷款,极大地扩大了农业贷款来源。商业银行在农业贷款领域的地位仅次于农业信贷合作社系统,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1986 年占农民贷款总额的28.8 。不仅如此,贷款的方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优先向农业和农村小规模工业贷款,积极参加各种扶贫计划,直接向具体的项目和受益人(主要是小农、佃农和农业劳动者)提供贷款。1987 年,商业银行对项目受益人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4

28、4.5 。多种农业贷款机构的迅速发展,有力地削弱了印度农村中的高利贷势力,198889 年度,机构贷款已占农民贷款总额的57.4 ,而私人贷款下降到42.6 ,其原来的绝对优势已不复存在。尽管印度的农业信贷政策在扩大农业资金来源、推动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需解决些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信贷机构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有的机构过分强调获利原则,些贷款用于非生产性用途,些贷款到期不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业资金的供应和农业生产的发展。3. 扶贫计划和农村综合发展计划由于印度的土地分配不合理,农业生产水平低,广大农民特别是小农、边际农和无地农民仍未摆脱贫困。据政府

29、的全国抽样调查资料,农村低于贫困线的人口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195657 年度 54, 1967 68 年度 56.5 ,197778 年度 50.8 , 1988 89 年度 28.4 。虽然农村贫民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其绝对数字并未减少,均为2 亿多人。农村贫困是困扰广大人民的严重问题,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主要向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倾斜,注意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般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贫困问题愈显突出,印度政府和各界人士也逐渐认识到,农村贫民的大量存在,不仅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

30、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因此,从70 年代后期起,印度经济计划和政策的重点转向缓解农村贫困,并实施了系列扶贫计划。主要有: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全国农村就业计划,农村无地者就业保证计划,农村青年自营职业培训计划,农村妇女和儿童发展计划和干旱地区发展计划。这些计划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始于1979 年,随后在全国范围内迅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速扩大,并成为印度政府“六五”计划直至“八五”计划中扶贫部分中的中心内容。这个计划的目的是改善农村贫民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率,主要通过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农村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为农村贫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

31、收入来源,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贫困线以上。农村综合发展计划所需要的资金,分别由财政和贷款两方面解决。印度“八五”计划中的扶贫计划,强调要因地制宜地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在干旱地区发展小型灌溉工程,要通过村民委员会、合作社和其他民间组织促使广大人民参加扶贫计划,要进步提高受益人的偿还能力,注意培养受益人的技术能力,注重“在册种姓”和“在册部落民”的受益比重。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取得了较大成绩。据印度国家银行关于评估农村综合发展计划扶贫效果的抽样调查(在10 个县抽样调查 1000 户)得出的结论是: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缩小了贫困差距。在所调查的县份中,按平均计算,每个家庭增加的就业的数量为

32、78 日人;平均每户增加的收入1372 卢比,平均31的受益家庭超过了贫困线。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4. 支持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农业合作社是印度政府实现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手段。农民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它的类型很多,主要的有农业信用、销售、耕种、牛奶、渔业、农产品加工、消费以及住宅合作社等。例如,经营生产资料供应的合作社向社员提供信贷、种子、化肥、农药等,销售合作社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合作社成员的农产品能在市场上以较高的价格售出。它们又分好几类,有的还从事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有的只销售某些特殊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棉花、烟草等,以减少风险,获得较多的利益。加工合作社主要从事蔗

33、糖的加工、棉花及羊毛的加工和精纺以及稻谷和牛奶的加工等。印度农村也有从事工业生产的合作社,它们主要生产农业投入品和机械,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化肥生产合作社,其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20。印度的农业合作社有以下特点:(1)入社自愿,民主管理。理事会由社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多为5 年,大会通常每年召开次,审议合作社的工作;( 2)民办官助。政府对合作社十分重视,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给予支持,包括培训、补贴和资金援助,帮助合作社发展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生产、加工、销售等事业;( 3)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发展农村工业,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原因主要是加工的利润丰厚,同时还得到政府的重点扶持。牛奶的收购、加工和

34、分配系统也很有特色,在推进发展奶业的“白色革命”、提高人民营养水平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印度在发展合作社中也有些问题。主要是:(1)基层合作社的规模小,力量薄弱,服务功能受到限制;(2)政府的行政干预比较多。政府方面对合作社投资,同时又从合作社拿走定的红利;据说,经济状况越好的合作社,受到政府的干预也越多,影响了农民办社的积极性;(3)地区之间以及社与社之间的差距很大,多数农产品不分级,加工深度不高,农民不能获得应有的利益。五、结束语印度政府于1991 年 7 月宣布进行经济改革,并先后颁布了系列关于工业、贸易、投资和外汇方面的新政策及具体措施。印度将进步取消工业许可证制度,出售些国营企业的股份,取消出口补贴,降低进口税,废除进出口许可证制度,向外资开放优先发展的工业部门,提高外资参股比例,实行卢比单汇率制,进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行税制改革等,这些政策措施如能认真执行,将提高工业企业效益,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吸引外资,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很多发达国家对印度的经济潜力抱有信心。199495 年度印度经济的增长率达到5,其中农业的增长率为 2.8 ;进口270 亿美元,出口250 亿美元。海外的投资大量涌入,外汇储备达到了创纪录的 190 亿美元。专业资料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