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

上传人:1505****484 文档编号:70166360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精品文档.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孔 宪 玉时 庄 街 道 中 学实验一 固体溶化的特点【提出问题】有很多物质在熔化时是先变软后再慢慢变成可流动的液体的,如蜡、橡胶、沥青等;而有些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变软、变稀的过程,而是直接变成液态,如冰、海波、铁、锡等,那么:1、不同物质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2、不同物质熔化时的熔点是否一样?3、物质由液态变化为固态时,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猜想或假设】1、不同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状态变化过程有些不同,但要加热温度都会上升。2、不同物质熔点不同。3、物质凝固时,温度变化有无规律可循,取

2、决于物质的种类。【设计实验】1、把一定量的海波和蜡分别放入试管中后,放在火焰上加热,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变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2、把海波已熔化的试管放入冷水中冷却,再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所需器材:酒精灯、试管两支、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火柴、海波、蜡、钟表【进行实验】1、研究海波的熔化温度,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把结果记录在下列表格中。时间/min012345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2、如图所示,用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写出。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时间/min温度/20304050图2记录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图1记录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时间/min温度/203040503、研究液态的海波和蜡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把相应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012345海波的温度/海波的状态时间/min012345蜡的温度/蜡的状态【分析和论证】1、 分析实验1中的数据,得出结论是: 2、 分析实验2中的图像,比较得出结论是: 3、 分析实验3中的数据发现: 实验二 水的沸腾特点【提出问题】1、 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

4、沸腾时有什么特征?2、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是不是会越来越高?3、 水的沸点是否是个定值?【猜想或假设】1、 水沸腾时,伴随着大量气泡上升。2、 水沸腾前温度一直上升,水沸腾时温度可能保持不变。3、 水的沸点可能与大气压强有关系。【设计实验】为了证实上述猜想1、2,设计如图1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一);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二)是为了验证猜想3而设计的。所需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小孔的纸板、钟表【进行实验】1、用实验装置(一)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从90开始,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把它填入下表中,然后在方格纸上作出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3。时间/

5、min012345水的温度/温度/时间/min9095100105图3记录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2、用实验装置(二)甲把水加热至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T1= ;移走酒精灯,观测到水停止沸腾后,再换上如图乙设备。拉伸活塞,立刻又观测到烧瓶中的水发生沸腾。【分析和论证】1、水在沸腾时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上升,并且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大,到达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2、水在沸腾时,虽然继续给它加热,但是水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3、汽化存在两种方式: 和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达到沸点 和 继续吸热 。5、液体的沸点还与液体上方的气体压强有关。【评估与交流】1、 如何缩短水加热至沸点温度的

6、时间?2、 水沸腾时和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沸腾前气泡少且上升变小,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且变大了?3、 水沸腾时,为何烧杯口出现大量的白气?是否为水蒸气?4、 气压对水的沸点影响关系是什么?实验三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

7、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实验】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并演示实验:P40图1310实验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

8、高的温度不同。【进行实验】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实验四 串联电路的电流【提出问题】在下图中,两个灯泡是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的。流过A、B、C各点的电流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作出猜测。分三次把电流表接入,分别测量流过A、B、C各点的电流。你的猜

9、测正确吗?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否回答: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猜想或假设】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是相等关系。【设计实验】分别把图1中A、B、C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流过的电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相同的关系。下面分别是测量A、B、C三点电流的电路图。如图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灯泡两只、开关、电流表、导线【进行实验】把测量数据记在下面表中,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地写下来。A点的电流IAB点的电流IBC点的电流IC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分析和论证】在串联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评估与交流】实验中电流表是分三

10、次接入电路中的,为什么没有选用3块电流表直接测量?实验五 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提出问题】如图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流过C点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流过A、B两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猜想或假设】可能满足并联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设计实验】分别把电路中A、B、C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流过的电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相同的关系。分别画出测量A、B、C三点电流的电路图。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灯泡两只、开关、电流表、导线【进行实验】实验次数A点的电流IAB点的电流IBC点的电流IC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分析和论证】在并联

11、电路中,流过A点的电流与流过B点的电流 、 ;流过C点的电流与流过上述两点的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评估与交流】1、实验中电流表是分三次接入电路中的,为什么没有选用3块电流表直接测量?2、当电路中两个灯泡不一样大小时,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实验六 串联电路的电压【提出问题】如图所示,两个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1、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可能有什么关系?2、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猜想或假设】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各处相等的,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是否电压也会与电流有相同的规律呢?2、串联的两个小灯泡能同时发光,说明各部分电路也一

12、定有电压来维持,它们的电压之和是否与电源的电压相等?【设计实验】根据猜想与假设,需要对电路中的AB、BC、AC间的电压进行测量。可以分三次把电压表并联在AB之间、BC之间、AC之间,分别测量这三个电压,比较三个电压值,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继续用上述实验方法实验,通过多次测量,看看是否有同样的关系。把三次测量的电路(图2)分别画在下面: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或学生电源)、小灯泡两只、开关、电压表、导线【进行实验】1、 观察实验器材,特别是所使用的电压表的量程及对应的分度值。2、 按照图9-1所示电路图连接好串联电路。将电压表并联在AB之间,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测出AB之间

13、的电压U1。将电压值填在实验表格中;再将电压表先后改接在BC之间和AC之间,分别测出BC之间电压U2和AC之间的电压U3,填在实验表格中。3、 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实验次数AB间的电压U1/VBC间的电压U2/VAC间的电压U3/V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分析和论证】通过对实际测量结果的分析回答:1、 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2、 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是: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即U3= U1+U2。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3、 将你得出的最后结论与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进行比较,发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评估与交流】对

14、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并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操作过程有无失误,测量结果是否可靠。交流应贯穿于整个探究活动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全班交流。实验注意事项: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2、应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3、连接好电路后,先用开关试触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为15V的量程,观察电压表指针偏转情况;4、确认连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观察示数,如电路电压不超过3V,可改为3V的量程进行测量。5、要采用更换小灯泡的方法,进行多次测量。为什么?实验七 并联电路的电压【提出问题】如图1所示,将L1和L2两个小灯泡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1、L1两端的电压和L2两端的电压之间

15、可能有什么关系?2、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与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根据猜想与假设,需要对电路中L1两端的电压、L2两端的电压及总电路两端的电压进行测量。可以分三次把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L2两端及总电路两端,分别测量这三个电压,比较三个电压值,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继续用上述实验方法实验,通过多次测量,看看是否有同样的关系。把三次测量的电路(图2)分别画在下面: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或学生电源)、小灯泡两只、开关、电压表、导线【进行实验】1、 按照图1所示电路图连接好并联电路。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测出L1两端的电压U1。将电压

16、值填在实验表格中;再将电压表先后改接在L2两端和总电路两端,分别测出L2两端电压U2和总电压U,填在实验表格中。2、 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实验次数L1两端的电压U1/VL2两端的电压U2/V总电压U/V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分析和论证】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即U1= U2。实验八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那么,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或假设】1、 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2、 电阻可能与导线的粗细、长短有关。3、 电阻还可能与温度有关。【设计实验】这是一个

17、多因素问题,应当使用变量控制法研究每一个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为此,在一定温度(室温)下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a、b、c是三根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导线,它们的长短、粗细如图所示:a长,c短,但其横截面积相同;b的横截面积比a、c大,长短和a相等;d与c长短、粗细都相同,但与c的材料不同。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每一个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用a、b导线分别连入电路,可以探究横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用a、c导线分别连入电路,可以探究导线长度对电阻的影响;把c、d导线分别连入电路,可以探究材料对电阻的影响;把日光灯的灯丝(或细铁丝绕成的线圈)按图2所示连入电路,缓慢地给灯丝加热,可以探究温度对电阻的影

18、响。所需器材: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导线a、b、c、d(符合实验方案要求的)、夹子、日光灯的灯丝(或细铁丝绕成的线圈)、小灯泡、酒精灯、火柴。【进行实验】1、按图1所示将a导线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用同样长度,横截面积比a大的导线b代替a,再接通电源,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比较这两次测量的电流值。2、改用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的a、c,分别将它们连入电路,观察电流表的示数。3、再改用长度、横截面积相同、不同材料的c、d,分别将它们连入电路,比较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4、把日光灯的灯丝(或细铁丝绕成的线圈)按图2所示连入电路,缓慢地给灯丝加热,注意观察加热前后电流表的示数有什

19、么变化?实验记录:1、把导线a、b接入电路,通过 导线的电流大。可得出结论: 。2、把导线a、c接入电路,通过 导线的电流大。可得出结论: 。3、把导线c、d接入电路,通过 导线的电流大。可得出结论: 。4、随着温度的升高,电流表的电流变 。可得出结论: 。【分析和论证】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我们可以总结得出:1、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短有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2、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3、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比如铁、铜、银等不同材料的电阻不同。4、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温度有关: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小。【评估与交流】实验设计中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你将如何改进

20、?在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所得的结论是否可靠?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选用导体电阻时,一定要保证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同,这样才好比较实验结果。2、注意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安全操作。实验九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1、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值,还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否计算出通过它的电流?2、电流与电压、电阻会不会有定量关系呢?【猜想或假设】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1、 电阻不变,电压越大,电流越大;2、 电压不变,电阻越大,电流越小;3、 如果电阻用R表示,电流用I表示,电压用U表示,则三者之间可能会存在的关系为: 。【设计实验】实验设计思路:要研究电流、

21、电压、电阻的关系,可利用“控制变量法”,固定电阻不变,来排除电阻变化带来的影响,探究同一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通过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并记录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这样就可以把研究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转变为固定其一,研究另外两者关系的问题。同时为了使研究活动更具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在实验设计中,要采用更换定值电阻进行反复实验的方法,换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各进行几次测量,从而得出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实验探究得出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性。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可通过增减串联电池组中电池的个数,从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如果实验用的是学生电源,也可以较为方便地改变电源的输出电压;

22、一般是采用滑动变阻器进行分压,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改变。实验电路如图1:所需器材:学生电源(或电池若干)、定值电阻(两个阻值不同)、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进行实验】按图1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2V、4V、6V等,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读出每次加在R上的电压值和通过R的电流值,并记录下来。再换另一个定值电阻,再次实验,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的值。【分析和论证】1、在图2中画出每个电阻的U-I关系图像,从图像上看,电流I、电压U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R1= 欧电压U/V电流I

23、/AR2= 欧电压U/V电流I/AUIO2、利用实验记录的数据和U-I图像进行比较、讨论,尝试对几次测量结果进行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结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流I、电压U、电阻R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I=U/R【评估与交流】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及时总结调整,然后把探究过程、记录及总结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改正错误,弥补不足。实验注意事项:1、 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连接、使用与读数,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2、 在测量过程中,电路闭合时间不能太长,读取数据后要断开电路,以防通电时间过长,电阻发热给测量带来误差。3、 每次测量至少要得出三组数据,使实验更具普遍性。4

24、、 若使用学生电源并通过滑动变阻器来分压的情况下,要注意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实验十 伏安法测电阻【提出问题】如果有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的小灯泡各一只,你能测出它们的电阻吗?【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I=U/R,可变形得出R=U/I,因而只要使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它的电流I,就可以计算出电阻值R。这种测定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2、实验步骤:(1)设计电路如图1所示,并按电路图连接电路。(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观察

25、每次对应的电流的数值,将两电表三次实验的读数填入表格中。(3)断开开关,整理仪器。(4)根据记录的三组数据,分别求出三个对应的电阻值,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值。3、实验记录表格电流I/A电压U/V电阻R/电阻平均值R/第一次测量R=(R1+ R2+ R3)/3=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所需器材: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灯泡或被测电阻、导线、电流表、电压表【评估与交流】1、注意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有两个作用:一是对电路起保护作用,因为待测电阻的阻值我们不知道,万一它的阻值很小,会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所以在电路中串联入滑动变阻器过程中,变阻口碑载道滑片应放在电阻值最大位置,使电路

26、中电流最小,对电路起保护作用。二是为了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那么电压表、电流表只有唯一的一组读数,只能求得一个电阻值。有了滑动变阻器,可通过改变变阻器电阻来改变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这样可以获得多组数据,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然后取它们的平均值。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应注意:每个小灯泡的金属灯口上都标着它的额定电压,接通电源后可通过调节变阻器把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调节到额定电压。测量时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次降低,获得几组数据。因为用电器(灯泡)两端的额定电压是保证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值。当高于额定电压值时,根据欧姆定律,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就会比正常工作条件

27、下的电流值大,这对用电器的使用寿命是有很大影响的,严重时会烧坏用电器。因此,从设备安全考虑,测量时要使电压逐次降低,而不是升高。3、连接电路时要将开关断开;应利用试触法选择电表的量程;在不超过量程的情况下,应使用较小的量程,这样测出的数值较准确一些;连接电路时,可暂不连接电压表,先将主电路各器材串联好,再将电压表并接在待测电阻的两端,这样可避免因接线太多而出错。实验十一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提出问题】(1)在前面做过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参考它的思路,怎样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2)如果给你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的小灯泡各一只,你能测出它们的电功率吗?(3)小灯泡上面如果标有额

28、定功率,所标额定功率与通过P=UI测量出来的电功率在什么情况下它们是一致的,在什么情况下它们又是不一致的?【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P=UI2、实验设计的思路:由实验原理可知,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只需用电压表与灯泡并联测出它工作时的电压U,用电流表与灯泡串联测出它工作时的电流I,即可通过公式P=UI计算出功率值。因为实验中要多次测量灯泡的功率,根据串联分压的原理,还要用一个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同时也改变了通过灯泡的电流,从而达到改变小灯泡功率的目的。3、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所需器材: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灯泡、导线、电流表、电压表【进行实验】1、如图1连接电路,闭合

29、开关前将变阻器值调到最大。(在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的情况下,注意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电压表的数值,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它的额定电压时,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它的额定电压的1.2倍时,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与第一次有何不同。4、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小于它的额定电压时,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与前两次有何不同。5、整理实验器材,填写实验报告。6、实验记录表格如下:物理量灯泡规格小灯泡两端电压U/V通过灯丝的电

30、流I/A小灯泡的电功率P/W灯泡发光情况2.5V3.8V电压(V)电流(A)电功率(W)灯泡发光情况U=U额UU额UU额【分析和论证】1、怎样通过测量的数据计算灯泡的功率?2、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多少?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比额定电压高和比额定电压低时,它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小灯泡的亮度又如何变化?【评估与交流】1、反思实验中最可能出现错误的是哪几个环节?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2、在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3、小组间进行交流,互相找出不完善的甚至错误的地方,对于发现的新问题,大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实验十二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提出问题】从生活现象引出研究的问题

31、,能培养学生善于从身边学物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通过教材中的问题“为什么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中,炉丝热得发红,导线却不怎么热?”提出下面要研究的课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生活中事例进行猜想(可能与通电时间、电流大小、电压大小、电阻、电功率大小有关),教师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归纳说明,物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电流通过任何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跟与通电时间、电流大小、电阻大小有关。【进行试验】在I、R、t三个量的情况下如何研究呢?先让学生讨论,并设计研究的方案。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实

32、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实验中把电阻放在密闭容器中,空气受热膨胀使U型管中红色液体出现的高度差,利用转换法,把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转化为可以直接观察比较的现象。R1R2图1R1图2(1) 研究Q与R的关系:I、t不变,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观察实验如图1所示,此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是为了保证电流、时间相同这个条件的成立。(2) 研究Q与I的关系:R、t不变,加大电流如图2所示,用与(1)同样的时间,同学们又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只把一个电阻接入电路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是为了保证电阻、时间相同。(

33、3) 研究Q与t的关系:I、R不变,时间越长电流放出的热量越多。【分析和论证】教师先让学生归纳,然后教师总结出焦耳定律内容、公式,让学生自己搞清Q、I、R、t各个量的单位,进行公式变形。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焦耳定律是焦耳经过大量实验才总结出来的,对于内容中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一个物理量跟另外一个物理量的平方成正比,由于数学知识的限制,不容易领会,可以举一些具体数字帮助他们理解。如,当通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增大到两倍时,它产生的热量增大到几倍?【评估与交流】焦耳定律公式的推导 由电能的转化和欧姆定律,推导出公式Q=I2Rt 。通过这方面的推导,进一步说明了焦耳定律的正确性,

34、使学生领会到科学推理和数学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焦耳定律的应用 学生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后,再回头讨论前面“炉丝和导线”的问题,让学生对应用公式分析问题时,对必须注意的条件有深刻的认识。例题:一跟60欧的电阻丝接在36伏的电源上,在5分钟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解题思路:先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出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再用焦耳定律公式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 I=U/R=36V/60=0。6AQ=I2Rt=(0.6)260560 J=6480 J实验十三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或假设】1、可能跟电流的强弱有关。2、可能跟线圈的匝数有关。【设计实验】1、制作

35、电磁铁在一个铁钉上用漆包线绕50匝,在另一个上绕100匝(铁钉上要垫纸,以免碰破漆皮)。把它们连接到如图17-1所示的电路里,这就是匝数不同的两个电磁铁。2、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根据猜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可能有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的多少、有无铁芯利用自制的电磁铁,采用控制变量法:(1)研究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保持线圈匝数不变,改变电流的大小,看看螺线管吸引曲别针数目的多少。(2)研究有无铁钉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保持螺线管线圈匝数和通过的电流不变,看有无铁钉时螺线管吸引曲别针数目的多少。(3)研究螺线管的匝数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保持电流不变,改变螺线管的匝数,看看螺

36、线管吸引曲别针数目的多少。所需器材:细长导线(漆包线)、两个相同的大铁钉(或铁棒)、曲别针、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电流表【进行实验】1、制作电磁铁在一个铁钉上用漆包线绕50匝,在另一个上绕100匝(铁钉上要垫纸,以免碰破漆皮)。这样我们就做成了匝数不同的两个电磁铁。2、利用自制的电磁铁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1)把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一定匝数的线圈串联起来,调整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改变。观察通入不同大小的电流时,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数目有什么变化。(2)把螺线管中的铁钉抽出,与抽出之前的磁性进行比较,看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数目有什么变化。(3)改换不同匝数的螺线管,比较不同匝数电磁铁的磁性。实验记录:步骤保持不变的因素变化的因素实验现象判断(1)螺线管匝数电流大/小(2)匝数、电流有/无铁棒(3)电流匝数多/少【分析和论证】1、 电磁铁磁性的有无由电流的有无决定。2、 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判断,在实验中是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的,吸引得越多,则磁性越强。3、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和线圈圈数决定。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线圈圈数越多,磁性越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