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连接器测试规范

上传人:馨*** 文档编号:70161836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汽车连接器测试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汽车连接器测试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汽车连接器测试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汽车连接器测试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连接器测试规范(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d.汽车连接器测试标准编制(Author):崔远鹏部门(Dept.):PE部(Phone):+86 755 29688433(Fax):+86 755 29688419手机(Cell-phone): +86 18039236335E-Mail:cuiyuanpenggvtong 首次发行First Issue修改日期Date of revision版本Specifications version修改记录Revision record版本Version描述Description of change修订Author01目录范围、术语和定义.4一般要求.5尺寸特性、物料特性、环境温度范围.7He

2、ader连接器和直接连接零部件.8预处理连接器/接触件循环插拔.9物理外观.10电连续性监测瞬断监测.10接触件机械性能试验.12接触电阻干电路电阻.13电压降.15最大电流能力.161008h电流循环.18线束拉脱力.19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20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无机械辅助的连接器.22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带机械辅助的连接器.25连接器极性防错能力.26连接器其它零件如CPA、PLR、locator clip的插入力/拔出力.26振动/机械冲击.28连接器装配时的喀哒声.31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孔的易受损伤.31绝缘电阻.32耐压.33可焊性.32耐焊接热.34热冲击.34温度/湿度循环.

3、35高温试验.37低温试验.39耐工业溶剂39浸渍试验.40压力/真空泄露.42盐雾QC/T 29106.43Header连接器针的固定力.44连接器安装构造的机械强度.45保险丝与连接器的插/拔力.46保险丝接触片在保险丝中的固定力.47高压水喷射.47严酷震动.49加速老化试验.51恒定湿热.52一 范围、术语和定义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Header连接器和设备Device连接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2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订正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4、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QC/T238-1997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QC/T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连接器技术条件ISO16750-2-2003 Road vehicles-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Part2:Electrical loadsSAE/USCAR02-2004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Automative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

5、ems3 术语和定义3.1Header 连接器Header Connector塑件塑件塑件护套中只装阳接触件主要指固定的针,同时没有装阴接触件的连接器。连接器中不与阴接触件相配的阳接触件一端通常与PCB板焊接连接或直接与设备内部连接。3.2设备连接器Device Connector直接和设备上的连接界面连接的连接器,如开关。3.3阴连接器Female Connector装阴接触件的连接器。3.4阳连接器Male Connector装阳接触件的连接器。3.5接触件contact阴接触件和阳接触件的统称。3.6阳接触件Male contact与阴接触件对配的插针和其它针如方针,圆针。3.7阴接触件

6、Female contact与阳接触件对配的接触件,如插簧。3.8CPA连接器定位装置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CPA连接器定位装置是一个连接器的锁定装置,通过它将两个连接器或一个连接器和设备连接起来而不分开。它可以是连接器塑件塑件塑件护套上的构造特征,也可以是连接器中的零件。CPA是用于连接器定位的二级锁。3.9PLR接触件定位装置Positive latch Reinforcement当接触件装入塑件塑件塑件护套后用接触件定位装置将接触件锁定在塑件塑件塑件护套中。PLR接触件定位装置可以是接触件的定位构造TPA,也可以是单独的零件,如楔、填充物等。PLR可以增

7、强接触件的锁钩接触件一级锁或可以单独作为1个锁。PLR是用于接触件定位的二级锁。3.10TPA接触件定位构造 Contact Position AssuranceTPA接触件定位构造,见3.2项 PLR。3.11干电路Dry Circuit开路电压不超过20mV,测试电流不超过100mA的电路。3.12Edge board连接器Edge board Connector与PCB印制电路板板边缘连接的连接器。3.13Shorting Bar连接器内部的一种金属件。当一个连接器没有和对配连接器插合时,可以用此零件将一个连接器内2或3条以上的电路连接器起来。Shorting Bar一方面可以去除静电,

8、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检测方式当一个连接器没有和对配连接器插合时。3.14接触件-接触件插入力Engaging Force将两个相配接触件插合的力或将接触件与标准针插合的力。3.15接触件-接触件拔出力Separating Force, Disengage Force将两个相配接触件拆开的力或将接触件与标准针拆开的力。3.16接触件-连接器拔出力Extraction Force将接触件完全从连接器型腔中拔出来的力。3.17接触件-连接器固定力Retention Force接触件能够保存在连接器中而不被拔出来的最大的力。固定力有两个数值:一个是接触件在定位装置没有破坏的情况下测试;一个是接触件在定

9、位装置破坏之后进展测试。本标准的固定力只适用于Header连接器中的针Header Pin Retention。3.18接触件-连接器插入力Insertion Force将接触件装入连接器型腔的力。3.19连接器-连接器装配力Mating Force将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插合的力或将连接器与设备连接器Device Header or Receptacle完全插合的力。3.20连接器-连接器拔出力将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拆开的力或将连接器与设备连接器Device Header or Receptacle拆开的力。3.21泄露电流Leakage两支或两支以上线路通过绝缘介质而隔离。当线路之间施加足够电压

10、时会产生电流通路,即漏电流。该潜在电压是500 VDC或更大。该电流是可测量的,即使是毫安培或微安培。在未拆卸连接器分析接触件间隙或检测连接器受污染情况是很有帮助的。3.22电源电路Power Circuit任何电源电路都能够耐5A的电流,至少1分钟。3.23信号电路在任何时间中,任何信号电路都能够耐5A或更小的电流。3.24稳定状态Steady State环境条件或电流在1min或更长时间内状态保持稳定。3.25总连接电阻Total Connection Resistance总连接电阻=“接触件-导线压接电阻Header 连接器没有压接电阻+“接触件-接触件界面电阻。Header 连接器和其

11、相连的连接器构成的连接端的总连接电阻只有1个压接电阻。连接电阻中包括接触件材料材料本身的电阻。注:接触件相当于以前标准中的端子;阳接触件相当于以前标准中的插针、针;阴接触件相当于以前标准中的插簧。二 一般要求1.1默认试验公差除非另外说明,默认公差用名义值%表示:温度:3电压:5%电流:5%电阻:5%长度:5%时间:5%力:5%频率:5%流速:5%相对湿度:5%1.2默认试验条件除非另外说明,试验条件为:室温:235相对湿度:周围环境湿度1.3试验设备以下表1中所列的设备是具有特殊精度要求的设备,一些常用的设备可能在试验中也会用到。表1设备序号名称要求1直流电源可调节0-20VDC0-400

12、A2微欧姆表0-20 mV0-100 mA开路电压不超过20mV,测试电流不超过100mA。微欧姆表具有偏移补偿或反向电流方法来测量电阻。3数显万用表DMM全量程精度:0.5% 0-50VDC0-10 M4分流器假设需要并联电路1%的精度,100 mA或根据需要。5毫伏计0-100 m VDC,全量程精度:0.5%6热电偶“J、“K或“T型,根据需要。7测力计1.0%的精度,有峰值读取功能。8数据记录器假设需要9温度试验箱-40+175或根据需要,相对湿度:0%95%10振动控制器假设需要11振开工作台2640N600Lbs正弦力2200 N500LbsRMS力12真空容器假设需要13绝缘电阻

13、测试仪全量程精度:0.5% 14高压水喷射设备见5.8.1高压水喷射试验中的设备要求15分贝计1.5dB“C精度注: 只要该设备量程满足试验要求,允许使用更小量程的设备。也允许使用更大量程的设备,但其精度不能够降低。1.4测量精度要求除非另外说明,测试设备的精度要求比 基本数值高一个精度等级。如:样品孔尺寸0.1mm和0.10mm,前者采用精度0.01mm测径器测量,后者采用0.001mm的千分尺测量。三 尺寸特性、物料特性、环境温度范围1.1总则本标准描述试验时是一个一个单独描述的,然而在实际中经常需要按照顺序进展试验。试验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常识判断整个试验过程是否有多余的操作步骤,如本标准

14、描述的每一个单独试验中都有样品的准备步骤,而在实际试验过程中,可能在前面的试验中样品已经准备好了,在随后的几个试验中可能就不需要再进展样品准备了。1.1.1尺寸特性1、2、31.1.1.1目的该测试的目的是验证产品的尺寸与产品图纸是否相符。1.1.1.2设备符合测量精度的影像测量仪、三坐标测量仪、千分尺、游标卡尺、直尺、或卷尺1.1.1.3要求连接器的构造、外形及尺寸符合详细标准(或设计图样)要求。1.1.1.4操作方法用符合详细标准(或设计图样)精度要求的测量工具进展测量,具体按照测量工具操作指导书进展操作。1.1.2物料特性除非另外说明,物料零件的试验状态和物料零件的实际应用状态一样。如在

15、实际情况下,接触件从原材料到生产到装配整个过程中会混入模具润滑剂,那么在做试验时,接触件也不能去除模具润滑剂。零件所用的材料要符合相应的材料标准。接触件材料硬度是指原材料料带的硬度,而不是最终产品的硬度,因为加工过程会影响该硬度值。1.1.3环境温度范围分级待测试的零件必须根据零件实际应用环境从表2中温度范围。“升高定义为由于电流作用而引起的温度升高。必须注意所选取的导线的导体线芯和绝缘体线皮耐温度范围导线供应商推荐的温度范围不能低于产品所需承受的温度范围从表2中所选取的温度范围。表1连接器环境温度范围分级等级环境温度范围1-40+852-40+1003-40+1254-40+1505-40+

16、175如果一个接触件在连接器中被周围的接触件包围,那么该接触件的温升数值比单独接触件该接触件在连接器中没有相邻的接触件的温升数值要高。因为在一样的电流下,周围的接触件也会散发热量,所以被包围的接触件散发热量就会更慢。四 Header连接器和直接连接零部件对于某些情况,我们只有阴连接器或阳连接器通常只有阴连接器,而与之对配的连接器是电子设备的一局部,而非独立的连接部件。试验时不能够引入不想要的电流通路。在测量接触件的连接电阻时涉及到材料电阻。如果“tail长度“tail为针类连接器中针尾部的局部,即不与对配连接器对配的局部,如“接线盒/保险丝盒中针与PCB板接触的局部不长,通常是将毫伏计的探头放

17、在“tail处测量连接电阻。在计算连接电阻时,将“tail处材料电阻减去。如果“tail很长,超过50mm,那么可以将毫伏计探头放在30mm50mm之间适宜的位置测量连接电阻,在计算连接电阻时减去所选取长度的材料电阻。当安放探头的时候,注意探头不能损坏镀层或引起零件应力释放,推荐使用散热设备。图1毫伏计探头安放位置五 预处理连接器/接触件循环插拔1.1.1接触件样品准备对于需要压接的接触件,用压接机器压接接触件和导线。要求记录压接高度和压接宽度。对于Header连接器,只需对阴连接器的接触件进展压接。需要对样品进展标记。压接的样品要求符合压接性能标准。1.1.2预处理连接器和/或接触件插拔循环

18、1.1.2.1目的该程序是对连接器或接触件进展预处理:循环插拔操作。因为连接器在整个寿命期间,包括生产、使用和维护,都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当作为一系列试验的一局部时完成该项程序。1.1.2.2设备无1.1.2.3要求无1.1.2.4操作方法完全将连接器或接触件插入和拔出10次。当只有接触件时,注意在插拔时要对正插拔,否那么会引起接触件变形。在最后一次拔出后第10次再重新将连接器或接触件对插好进展随后的试验。六 物理外观.1.1外观1.1.1.1目的该测试目的在于记录样品的物理外观,试验可以由一个具有正常或校正视力和具备正常颜色区分力的人来完成。除了采用文件记录方式,鼓励使用照片和/或录像记录方

19、式。每组样品中必须保存一个样品以便试验前后的样品进展比较,并且对该样品进展标识。1.1.1.2设备照相机和/或摄象机如需要、放大镜等放大设备如需要1.1.1.3要求用10倍的放大镜,连接器不能看到明显的退化、开裂、变形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影响连接器的功能或降低连接器的性能。连接器的锁定装置或构造特征不能被破坏。连接器的密封物假设有不会被破坏。1.1.1.4试验方法在进展试验和/或处理前目视检查每一个样品,详细记录任何制造或材料缺陷,如开裂、印花、飞边等缺陷。推荐采用照相机和/或摄象机将样品记录下来并且保存一个添了标签的样品。完成试验和/或处理后,重新检查样品,详细记录可以观察到的变化,如膨胀、腐

20、蚀、变色、镀层磨损、变形、开裂等缺陷。将试验和/或处理后的样品与添了标签的样品试验和/或处理前,照相机和/或摄象机将样品记录下来的图片进展比较。记录观察到的任何变化。七 电连续性监测瞬断监测1.1.1.1目的当某项试验有电连续性要求时需要做电连续性监测。因为振动或接触界面的磨损或在接触界面有不导电的碎片都可能引起电路瞬断。1.1.1.2设备瞬断仪或电连续性检测仪或等同设备要求能够检测1s不连续,直流电源能够提供100mA DC电流电1.1.1.3要求不允许出现不连续性情况即:流过电阻器的电流95mA,时间1s; 或 整对接触件的连接电阻7.0,时间1s。见图1所示承受标准。图1电连续性监测承受

21、要求1.1.1.4试验方法试验至少需要10对接触件和5对连接器。被监测的接触件在连接器中必须尽量均匀分配。一般参见如以下列图2所示也可以按照实际成品的分布:图2电连续性监测中接触件在连接器中的一般分布方案1:将所有样品连接起来。要求只形成一个回路,只有两个自由端。将导线的一个自由端与2W,1201.2的电阻器。另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将电连续性检测仪与电阻器并联。调整直流电源,向电路提供100mA DC的电流。设置电连续性检测仪监测流过电阻器的电流,记录结果是否符合承受要求。方案2:是将电连续性检测仪监测接触件而不是监测电阻器,其它同方案1。图4所示是电连续性监测布局图。注:受监测的接触件不能用

22、予随后的接触电阻干电路电阻测试中。图3连续性监测线路图八 接触件机械性能试验1.1.1接触件接触件插入力/拔出力1.1.1.1目的该项测试是验证两个对配接触件的兼容性。在连接器设计时,考虑到两个的连接器对配的力不应太大,就要确定一个连接器所能装接触件的数量。而接触件数量确实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收集接触件接触件插拔力的信息。只需记录第1次插入力、第1次拔出力和最后1次第10次拔出力。1.1.1.2设备测力计、标准针可选方案1.1.1.3要求接触件接触件插入力/拔出力符合详细标准的要求。1.1.1.4试验方法a)对样品进展编号标识。准备至少20只样品10只阳接触件和10只阴接触件。如果要做与标准针的

23、插入力/拔出力可选方案,那么还要另外准备10只阴接触件;b)将阳接触件和阴接触件装入工装,使得两个接触件能够对正插拔;c)以不超过50mm/min的速度将两个接触件对插,所施加的力应该和接触件的中心线平行。正确对正接触件是防止产生附加负荷影响测试结果的关键;d)记录接触件接触件插入力;e)将一个接触件以不超过50mm/min的速度从另一个接触件中拔出,所施加的力应该和接触件的中心线平行;f)重复步骤c和e,记录第1次和第10次的拔出力;g)可选方案用标准针代替实际阳接触件,重复步骤bf。使用新的阴接触件进展测试。标准针应该是抛光钢制产品而且公差在0.01毫米内。外表光洁度至少0.076 0.3

24、05s。抛光方向必须和标准针的长度方向一样。九 接触电阻干电路电阻1.1.1接触电阻干电路电阻21.1.1.1目的该试验是确定连接电阻的大小。包括两个压接电阻对于Header连接器只有一个压接电阻和一个配对接触件接触界面电阻。该电阻是在较低功率下获得的。因为产品经过使用或经过环境负荷影响后会在接触件接触外表产生绝缘薄膜,所以在此项测试之前不能进展其它的电性能试验。1.1.1.2设备微欧姆表开路电压不超过20mV,测试电流不超过100mA1.1.1.3要求总连接电阻值不超过表3中的数值。表1试验后总连接电阻值阳接触件规格mm试验后总连接电阻值mMaximum0.6420.01.510.02.85

25、.06.351.5*注:上述阳接触件规格按照阳接触件对配局部宽度来命名1.1.1.4试验方法由于某些原因,接触件已经在连接器中,那么不允许将接触件从连接器中拔出来。对于这种情况,略过步骤1和步骤57。如果试验样品在接触电阻干电路电阻试验之前进展过其它电性能试验,那么该试验就没有很大的意义了。a)按照5.1.4项要求准备20只接触件样品至少10只阳接触件和10只阴接触件。要求用产品所允许的最大导线最大导体和最厚绝缘体压接接触件;b)不能在毫伏计测试笔附在测试点之前将两个接触件对配。不能将两个已经对配好的连接器或接触件分开,不能将已经装入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的接触件取出;c)测量和记录150mm长导

26、线的电阻。对于Header连接器参考5.1.3,并且测量75mm长导线的电阻,如果两个测试点间的距离超过150mm,对于额外的导线电阻应该测量出来并且在计算电阻时要减去;d)选择测量方法。对于绞合扭绞线,测试点T1必须焊接好。对于Header连接器,T2点在Header连接器的“tail上。仪器测试笔的线不能大于0.22mm224AWG;e)该试验要求两个接触件必须对配好,对配的深度必须严格控制好。对配的深度参见图6的说明;可以对阳接触件进展标记来控制插配深度。可能引入污染物,改变阳接触件或接触界面强度或导电性的刻痕标记法或其它标记法都是不允许的;f)在插配接触件之前,需先将接触件固定在不导电

27、的外表上或装置上,使得在整个试验中两个接触件的接触界面保持稳定;g)按照步骤e小心地将两个接触件对配。确保插入力与接触件中心线平行。注意插入深度保持稳定;h)用适用的设备测量和记录T1和T2之间的电阻,见图5。再减去导线电阻就获得总的连接电阻。图1连接电阻试验中测试表笔安放位置图2接触件对配深度十 电压降1.1.1.1目的该项试验用来确定在 基本电流条件下的电压降。然后用该电压降计算总连接电阻。1.1.1.2设备数显外用表DMM、直流电源可调节0-20 V,0-400 A、分流器假设需要1.1.1.3要求试验后总连接电阻值不超过表3中的数值。环境试验后再进展总连接电阻测试,测试所得的结果也应符

28、合表3的要求。注1:表3中的数值为 “压接“tail电阻-导线电阻;注2:对于0.64到6.35之间的接触件规格用插补法计算。对于大于上述规格的接触件一般是在特殊用途中使用,有负责人确定,但不管什么情况,总连接电阻都不能大于20m。1.1.1.4试验方法a)按照5.1.4项要求准备20只接触件样品至少10只阳接触件和10只阴接触件。要求用产品所允许的最大导线最大导体和最厚绝缘体压接接触件;b)按照5.1.5项连接器和/或接触件插拔循环进展预处理;c)该试验要求两个接触件必须对配好,对配的深度必须严格控制好。对配的深度参见图6的说明;可以对阳接触件进展标记来控制插配深度。可能引入污染物,改变阳接

29、触件或接触界面强度或导电性的刻痕标记法或其它标记法都是不允许的;本试验不允许将接触件装入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中。因为塑件塑件护套会影响散热,不同孔位的接触件就会受到不同的影响,这样收集到的数据就缺乏可比性;d)在插配接触件之前,需先将接触件固定在不导电的外表上或装置上,使得在整个试验中两个接触件的接触界面保持稳定;e)按照步骤c小心地将两个接触件对配。确保插入力与接触件中心线平行。注意插入深度保持稳定;f)按照图7连接电路。调整直流电源提供规定电流5A/mm2导体截面积。导线用步骤a准备的导线;一个试验中可以测试几对接触件。记录试验电流;g)测量和记录150mm长导线的电压降。对于Header连

30、接器参考5.1.3,并且测量75mm长导线的电压降,如果两个测试点间的距离超过150mm,对于额外的导线电阻应该测量出来并且在计算电阻时要减去;h)选择测量方法。对于绞合扭绞线,测试点T1必须焊接好。对于Header连接器,T2点在Header连接器的“tail上。仪器测试笔的线不能大于0.22mm224AWG;i)将试验电流和所测得的电压降VT1-T2或VT1-“tail对于Header连接器代入如下的公式中:V连接= VT1-T2-V导线步骤g总连接电阻= V连接试验电流j)用计算所得的结果与承受要求对照,判断符合性。图1电压降试验线路图十一 最大电流能力1.1.1.1目的该试验是确定接触

31、件在室温环境中不会引过热和/或电阻变化的最大电流能力。对于每一导线规格,可以一温升为Y轴,电流为X轴绘出图形。但该图形并不应用实际汽车接触件中。该试验单独用接触件做试验而不用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因为这样可以防止由于不同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所产生的不同散热特性。最大电流能力试验只是为1008h电流循环试验提供电流极限值而已,而不作为接触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电流值。因为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因素影响流过接触件的最大电流,包括以下方面:导线规格型号:大的导线能够降低散热,热量进入连接器中,这样会降低接触件操作温度。而小的导线产生相反的效果;零部件:一些零部件能够增加散热,而另一些能够降低散热。散热效果对

32、接触件最大电流能力影响很大;接触件在连接器的位置:一个接触件被周围的接触件包围,它工作时的温度肯定比没有被其它接触件包围的接触件高;连接器是否密封:对于同样的接触件和同样的电流,密封型连接器工作时候的热量肯定比非密封型连接器高同样接触件和同样导线;环境温度:在高的环境温度中工作的连接器,如发动机附近的连接器,肯定比在低的环境温度中工作的连接器最大电流能力低。因为高的环境温度会导致接触件更容易应力释放,并且会导致镀层性能降低,从而降低了接触件的最大电流能力同样接触件和同样导线。注:为了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要求在无风的环境中试验。1.1.1.2设备数显外用表DMM、直流电源可调节0-20VDC,0

33、-400 A、分流器假设需要、热电偶J、“K型或“T型、数据记录器假设需要1.1.1.3要求接触件通最大电流时:接触件连接界面的温升不超过55;接触件总连接电阻不超过表3所允许的数值。1.1.1.4试验方法a)按照5.1.4项要求准备20只接触件样品至少10只阳接触件和10只阴接触件。要求用公差范围的导线压接接触件;b)按照5.1.5项连接器和/或接触件插拔循环进展预处理;c)根据接触件和导线预期的最大电流能力,在电路中通电流。测量和记录150mm长导线的电压降。对于Header连接器参考5.1.3,并且测量75mm长导线的电压降;d)选择测量方法。对于绞合扭绞线,测试点T1必须焊接好。按照图

34、8连接成串联电路。将热电偶附在所对配的接触件上;将整个电路放在不导电的平面上。每对接触件的间距至少50mm;e)将试验样品放在23室温。将温度计测量环境温度放在与试验样品同一平面上。温度计与最近的样品距离为30cm60cm;f)调整直流电源到0A,然后翻开直流电源和数显外用表;g)逐渐增加电流大小,直到电流大小为50%预期接触件最大电流能力;h)等待至少15min使得电路温度到达稳定状态。记录试验环境温度和接触件接触界面温度。测量接触件的电压降:V连接= VT1-T2-V导线步骤c,见图5。然后计算接触件连接电阻;i)电流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0%预期接触件最大电流能力,重复步骤h;j)重复步骤i

35、直到电流增大到80%预期接触件最大电流能力;k)电流在原来基础上增加5%预期接触件最大电流能力,重复步骤h;l)如果样品还要用于随后的试验,那么重复步骤k直到出现以下的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接触件连接界面的温升超过55;接触件总连接电阻超过表3所允许的数值。m)该接触件和导线所组成的样品的最大电流能力为:第1次出现上述不合格现象的电流值-10%*第1次出现上述不合格现象的电流值;n)可选步骤如果样品不要用于随后的试验,继续按照5%预期接触件最大电流能力的增量增大电流值直到任何或更多的接触件达不到热稳定为止。该数值用于统计分析或评估安全裕量是比较有帮助的;o)用所允许的另一型号导线该产品可能适用几种

36、型号导线重复步骤a步骤m或步骤n;p)对接触件和所适用的导线组成的样品试验后以温度为Y轴,以电流为X轴做图形。注:该数据不能用作接触件实际应用指南。图1最大电流能力试验线路图十二 1008h电流循环1.1.1.1目的该项试验是模拟接触件在汽车实际应用中的功能。电流循环试验是一种加速老化试验。试验中接触件连接界面和压接处都会受热电阻发热,并在无电流情况下冷却。这样的热胀冷缩会引起连接界面磨损、氧化、合金扩散和应力释放,从而可能导致连接电阻变化。1.1.1.2设备数显外用表DMM、直流电源可调节0-20VDC,0-400 A;有时间控制器,能安规定时间电源自动开关、分流器假设需要、热电偶“J、“K

37、型或“T型、数据记录器假设需要1.1.1.3要求以下两项要求需同时满足:接触件连接界面的温升不超过55;接触件总连接电阻不超过表3所允许的数值。1.1.1.4试验方法a)按照5.1.4项要求准备60只接触件样品至少30只阳接触件和30只阴接触件。要求用公差范围的导线压接接触件;b)将毫伏表表笔放在T1和T2点,见图5。对于Header连接器,T2点在Header连接器的“tail上。仪器测试笔的线不能大于0.22mm224AWG;c)按照5.1.5项连接器和/或接触件插拔循环进展预处理;d)测量和记录150mm长导线的电压降。对于Header连接器参考5.1.3,并且测量75mm长导线的电压降

38、,如果两个测试点间的距离超过150mm,对于额外的导线电阻应该测量出来并且在计算电阻时要减去;e)按照图8连接线路,但电源有时间控制器自动控制开关的功能。电源设置为45min时间处于“翻开状态,15min时间处于“关闭状态。将时间记录器连接到测电压降处和热电偶处假设需要;f)将试验样品放在23室温。将温度计测量环境温度放在与试验样品同一平面上。温度计与最近的样品距离为30cm60cm;g)翻开电源,数显外用表DMM和数据记录器假设需要,使电路通该接触件的最大电流在最大电流能力试验中确定的值;h)在第1次“ON循环30min后,测量和记录电压降和温升数值;i)在1008h电流循环试验中至少每一天

39、进展1次电压降和温升测量,时间是在1次循环30min后进展。在1008h电流循环的最后1次循环中,“ON循环30min后要进展电压降测量电路通该接触件的最大电流;j)对于每组数据要记录总连接电阻。总连接电阻=T1和T2之间的电压降步骤h-导线电压降步骤d试验电流;k)允许样品在室温下冷却,然后记录电压降按电压降试验。十三 线束拉脱力1.1.1.1目的线束端子拉胶力是为确保端子压后满足导电、接触电阻、温升之要求。1.1.1.2 设备测力计1.1.1.3 要求电线与端子压接后,拉脱力不应小于最小接脱力,其拉力值不小于下表所规定 表1国标拉力表端子公称截面积mm拉 力,N端子公称截面积mm拉 力,N

40、0.50506.004500.758010.005001.0010016.0015001.5015025.0019002.5020035.0022004.0027050.00-120.002700表2法标拉力表镶嵌导线芯线断面mm铜质芯线上的最小拉力N0.61000.9315011601.342101.42201.52401.8229023202.54002.6143046204.326606840101300161650252300352800503300703900注:1. 接点或一个端子同时连接两根及两根以上电线时,选择截面积较大的电线测量拉力。 2. 线缆截面积大于10mm时,按法标拉

41、力标准进展测试。十四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1.1.1.1目的接触件连接器插入力是确保将接触件装入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中的力不大于与接触件相连的导线的抗弯强度。接触件连接器插入力要求足够低便于装配和获得稳定的产品质量。接触件连接器拔出力是确保连接器在实际应用中接触件从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中拉出来或松动。1.1.1.2设备测力计1.1.1.3要求1.1.1.3.1接触件连接器插入力要求接触件:最大插入力为30N;在测插入力试验:接触件和导线不能弯曲;在 “forwad stop强度试验:“forwad stop必须能够耐50N或所适用的最大导线的抗弯强度。注:“forwad stop为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

42、中阻止接触件继续向前插的构造。1.1.1.3.2接触件连接器拔出力要求接触件连接器拔出力符合表4中的要求:表1接触件连接器拔出力接触件规格接触件对配局部最大宽度mm接触件不安装定位装置PLR,CPA,楔或使之失去作用,只靠接触件本身的锁钩等构造固定N接触件安装定位装置PLR,CPA,楔或使之发挥作用,还有接触件本身的锁钩等构造接触件连接器拔出力试验方法:步骤i步骤jN接触件安装定位装置PLR,CPA,楔或使之发挥作用,还有接触件本身的锁钩等构造温度/湿度循环试验后N吸湿处理之前吸湿处理之后0.641.2307560501.51.8458570502.83.0609090502.83.07090

43、9050注:本标准提供了该项性能的最低要求,允许详细标准或图纸中提出更严格的要求。1.1.1.4试验方法1.1.1.4.1接触件连接器插入力试验方法1.1.1.4.1.1不密封连接器和单孔密封连接器a)按照5.1.4项要求准备20只接触件样品至少10只阳接触件和10只阴接触件。要求用产品所允许的最大导线最大导体和最厚绝缘体压接接触件。如果连接器的孔数超过10个,那么要增加接触件样品数量,直到每个孔位都至少经过测试1次;b)重复步骤a,要求用产品所允许的最小导线最小导体和最薄绝缘体压接接触件;c)对每个连接器假设适用和连接器孔位进展标记;d)用工装将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固定好;e)将接触件样品固定

44、在测力计上。通过测力计夹住导线的方式固定。固定点与接触件绝缘体压线脚的距离至少20mm;f)调整测力计,将接触件以不大于50mm/min的速度对正插入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中。一旦碰到“forwad stop继续施加力直到至少施加了50N的力或导线弯曲。如果连接器的孔数超过10个,那么要增加接触件样品数量,直到每个孔位都至少经过测试1次;如果连接器孔数少于10个,那么在增加连接器,直到每个接触件都经过试验;g)记录接触件连接器插入力;h)对于较小规格的样品可以不必测“forwad stop强度。用步骤b准备的样品,重复步骤d步骤g。1.1.1.4.1.2多孔密封连接器a)按照5.1.4项要求准备2

45、组样品,每组样品20只接触件样品至少10只阳接触件和10只阴接触件。要求用产品所允许的最大导线最大导体和最厚绝缘体压接接触件。如果连接器的孔数超过10个,那么要增加接触件样品数量,直到每个孔位都至少经过测试1次;b)重复步骤a,要求用产品所允许的最小导线最小导体和最薄绝缘体压接接触件;c)对每个连接器假设适用和连接器孔位进展标记;d)用工装将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固定好;e)将接触件样品固定在测力计上。通过测力计夹住导线的方式固定。固定点与接触件绝缘体压线脚的距离至少20mm;调整测力计,将接触件以不大于50mm/min的速度对正插入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中。一旦碰到“forwad stop继续施加力

46、直到至少施加了50N的力或导线弯曲。如果连接器的孔数超过10个,那么要增加接触件样品数量,直到每个孔位都至少经过测试1次;如果连接器孔数少于10个,那么在增加连接器,直到每个接触件都经过试验;每个孔位测试后接触件导线都应该在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中取出。这是防止连接器密封物变形、压缩,从而导致相邻孔的密封状况受影响;f)用步骤a准备的第2组样品做试验。重复步骤e,但每个孔位测试后接触件导线都应该留在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中。注意中间孔位尽量最后测试。记录每个孔的编号和其对应插入力的大小,并记录测试时孔的测试顺序;g)记录所需要的插入力;h)重复步骤f步骤g,用步骤b准备的样品。1.1.1.4.2接触件

47、连接器拔出力试验方法a)按照5.1.4项要求准备20只接触件样品至少10只阳接触件和10只阴接触件。要求用产品所允许的最大导线最大导体和最厚绝缘体压接接触件。为了获得准确接触件连接器拔出力,可能需将接触件与导线焊接起来。如果连接器的孔数超过10个,那么要增加接触件样品数量,直到每个孔位都至少经过测试1次;至少准备3只连接器,每个孔位必须要经过测试,但是可以分配到不同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中测试同一型腔出来的产品。测试必须在样品未吸湿湿热前进展;b)对每个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的孔位进展编号,防止不同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孔位标号一样。如第1个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孔位编号“110”,第2个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孔

48、位编号“1120”,第3个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孔位编号“2130”;c)将接触件插入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中。如果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孔数少于10个,那么用新的连接器直到每个接触件都经过测试。必须注意测试时接触件不安装接触件定位装置PLR,CPA,楔或使之失去作用;d)将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固定在工装上;e)测力计夹住导线,固定点在绝缘体压线脚后端的导线上;f)调整测力计将接触件以不超过50mm/min的速度从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中对正拔出;g)记录接触件连接器拔出力,孔位编号和连接器编号。如果接触件没有从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中拉出来,但导线被拉断或导线从接触件中拉出来,记录该现象并记录该力的大小;h)判断

49、所测得的结果的符合性;i)重复步骤a步骤h,但安装接触件定位装置PLR,CPA,楔或使之发挥作用;j)重复步骤i。但样品需经过吸湿处理。吸湿处理的条件为;湿度:95%98%RH; 温度:402;时间:6h。然后在8h内完成接触件连接器拔出力测试。十五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无机械辅助的连接器1.1.1.1目的该试验是确定手工连接器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连接器连接器插入力是评价连接器设计是否便于生产的重要指标。连接器连接器拔出力是评价连接器设计是否便于维修,是否在实际使用中到达预期功能的重要指标。1.1.1.2设备测力计1.1.1.3要求不管测试前是否进展吸湿处理,样品都需满足以下力的要求。连接器连

50、接器插入力符合表1的要求表1连接器连接器插入力无机械辅助的连接器在连接器中固定作用的构造primary lock,如锁钩,失效的情况下测试连接器连接器拔出力75N;在连接器中固定作用的构造primary lock,如锁钩,不失效的情况下测试连接器连接器拔出力如下表线缆AWG线缆平方毫米力牛小于等于8小于等于8110最小2到88到32150 最小大于等于2大于等于32550最小10N连接器中固定作用的构造primary lock,如锁钩的强度无CPA70N;连接器中固定作用的构造primary lock,如锁钩的强度装CPA,假设有50N。1.1.1.4试验方法1.1.1.4.1连接器插入力试验

51、方法a)按照5.1.4项要求准备接触件样品,其中导线可以是任何符合要求的导线。准备至少15个阴连接器和15个阳连接器;b)制作连接器时将所有要求的零件都组装进去,如接触件、楔和密封物;c)对样品进展编号;d)将阴/阳连接器固定在工装上。调整测力计将阳连接器对正插入阴连接器中;如果有适当的设备,可以作出如下的插入力VS.插入深度的趋势图,见图9。对于设计恰当的连接器包括密封系统,如果有可以产生一个平滑上升并有一个峰值,然后下降直到插配完成的曲线图。假设曲线图上有2个峰值,那么存在潜在的错锁位置。图1连接器连接器插入力趋势图e)以不大于50mm/min的速度对插连接器直到两个连接器完全锁好。测试所

52、有的样品;1.1.1.4.2连接器连接器拔出力试验方法a)本试验可以使用连接器插入力试验中的样品没有拔出两个对配连接器;b)在连接器中固定作用的构造primary lock,如锁钩,不失效的情况下测试连接器连接器拔出力至少5个样品。施加平行于连接器中心线的力,对正拔出。注意力直接施加到连接器上,而不是施加到导线;c)以不大于50mm/min的速度将两个连接器完全分开至少5个样品;d)记录连接器连接器拔出力并判断是否合格;e)重复步骤bd。在连接器中固定作用的构造primary lock,如锁钩,失效的情况下测试连接器连接器拔出力至少5个样品;f)测试连接器中固定作用的构造primary loc

53、k,如锁钩的强度。施力点模拟实际情况下的受力点。以不大于50mm/min的速度测试。判断符合性;g)将CPA如果有装入连接器中。重复步骤f。注:本试验可能损坏样品,所以推荐制定保护措施,防止人身受到伤害或财产损失。十六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带机械辅助的连接器1.1.1连接器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带机械辅助的连接器1.1.1.1目的该试验的目的是确定连接器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带机械辅助的连接器。1.1.1.2设备测力计、固定连接器的工装1.1.1.3要求连接器插入预锁位置的插入力/拔出力符合详细标准的要求;“lever锁钩力符合详细标准的要求;连接器连接器插入力符合表6的要求;连接器连接器拔出力符合

54、详细标准的要求。1.1.1.4试验方法按照5.1.4项要求准备接触件样品,其中导线可以是任何符合要求的导线。以下每组试验准备至少10个阴连接器和10个阳连接器。当然有的样品可能用于几组试验。1.1.1.4.1连接器插入预锁位置的插入力/拔出力试验方法a)用测力计将连接器插到预锁位置,记录该力的大小;b)将连接器从预锁位置拔出,记录该拔出力的大小;c)判断符合性。1.1.1.4.2“lever锁钩力试验方法施加力到“lever锁钩上,力的方向垂直于“lever锁钩的接触面插拔连接器时手接触的外表,使“lever锁钩环绕“lever锁钩旋转轴运动。1.1.1.4.3连接器连接器插入力试验方法连接器

55、连接器插入力是将“lever锁钩从“开的状态到完全锁住的过程的力。将阴/阳连接器固定在工装上。调整测力计将阳连接器对正插入阴连接器中;记录该力大小并判断符合性。1.1.1.4.4连接器连接器拔出力试验方法将阴/阳连接器固定在工装上。调整测力计将阳连接器对正拔出阴连接器;记录该力大小并判断符合性。十七连接器极性防错能力1.1.1.1目的该项试验是评估连接器极性防错能力,防止连接器错误的装配。因为错误的装配可能会损坏连接器或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中的接触件。1.1.1.2设备测力计1.1.1.3要求 防错误对配的力至少到达最小220N或符合图纸/详细标准的规定; 如果错误装配时对配的连接器能够接触阳接触件,那么判定该连接器极性防错能力缺乏失效。1.1.1.4试验方法a) 错误装配连接器包括装配方向错误和两个错误的连接器进展对配;b) 根据可能错误的装配方式的数量确定样品数量,每种错误装配方式至少用一组样品进展试验;c) 本试验不需要安装接触件,但是可以设计机械或电子的装置进展检测阳接触件假设阳接触件已安装在连接器塑件塑件护套中在与对配连接器的干预情况;d) 每次用1个新样品进展测试: 装配方向错误; 两个错误的连接器进展对配。e) 将两个对配的连接器分别固定到工装上;f) 以不超过50mm/min的速度对插连接器直到达最大2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