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经典测试AB卷(含答案)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0112839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经典测试AB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经典测试AB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经典测试AB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经典测试AB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经典测试AB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WORD 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测试卷(卷) 提高综合能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射到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的四幅光路图,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A. B. C. ( )2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 mm以外 B、50 mm以 C、略大于50 mm D、恰为50 mm( )3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4平行光

2、线经如图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会 A、会聚 B、发散 C、仍为平行光 D、无法判断(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是 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看,水下部分的筷子向上弯折了 B、从平面镜中看见自己的像C、在太照射下树木出现了影子 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 )6下列关于折射现象中,说确的有 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C、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7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

3、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8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下列物理现象中:老人用放大镜看书;在岸上看水中的鱼;太阳灶烧水;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B、 C、 D、( )10在放映幻灯片时,要

4、使得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B、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C、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D、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11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透镜像的性质A放大倒立实像B缩小倒立实像C放大正立虚像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A、fAfBfc B、fcfAfB C、fAfBfc D、fBfcfA( )12如图,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

5、,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成放大的虚像( )13站在物理学角度,请选出下面诗词中有关带点词句的正确解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清澈的湘江,江水显得浅而见底,水天相映,嬉游的鱼儿,却似在中飞翔一般 A、湘江水本来就浅,这是一种写实 B、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实像C、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虚像 D、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水底是虚像( )14如图所示,虚线框的一

6、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 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 )15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60厘米 B、40厘米 C、20厘米 D、10厘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6.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

7、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A 、B 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摄像头(“靠近”、“远离”)。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的人,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的灯应。17.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某一透明物质的表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若入射光线与它们的分界面成30角,且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反射角为,折射角是。18.将一厚玻璃放在一枝铅笔上,斜着看上去铅笔似乎折成了三段,如图所示,这种“一笔三折”的现象是由于光的造成的。19.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因为露珠

8、具有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像20如图所示,晋代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透镜的位置21.如图,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放一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选填“大”、“小”),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填“暗”或“亮”)。22摄影师在给某班照集体像后,又给一名同学照半身像那么,应(选填“减小”或“增大”)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23.如图所示,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_

9、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_一些(选填“深”或“浅”)。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6分)24. 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传播的大致路径。ABB/A/25.如图所示,已知AB的折射光射到平面镜的O点上,试画出经过O点前后的光的传播路径26.如图A/B/是物体AB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C/是主光轴。请在图中作出凸透镜和焦点的准确位置。四实验与探究题 (每空2分,共32分) 27.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

10、焦距为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_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4)实验中,某同学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_.(5)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_ (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6)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图所示的位

11、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缩小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28.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与现象记录在下表中。(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与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

12、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与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_;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与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_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29.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30. 农民在塑料棚中种蔬菜,雨过天晴后要

13、将塑料棚上积水放掉,其原因是_参考答案:15:ACBBA 610:CDDBD 1115:BDDAD16.凸透靠近反射的光很弱熄灭17.600 30018.折射 19.凸透 正立 放大的虚20.凸透 焦点21.大 暗 ABB/A/22.减小 23.折射 浅 24.26.27.(1)10 (2)同一高度(3)倒立 缩小 实像 远离 (4)将凸透镜向下移动(只要合理即可) (5)C(6)C28.(1)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 (2)物屏距离L 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 (3)物屏距离L大于凸透镜的4倍焦距29.偏向 光由传播速度快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慢的介质中时

14、,折射光线偏向法线30.因为塑料棚上的积水相当于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A卷 基础知识训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如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向左移动后静止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B.向右移动后静止 D.仍在原来位置( )如图所示,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3用普通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突然有一只小飞虫飞到物镜上,则 A视野中出现了一只大飞虫 B视野中出现了一只小飞虫 C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大黑点 D视野中不会出现飞虫或黑点( )4. f=10的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脉时,

15、叶片离放大镜的距离u应为A.u10B.u=10 C.10u20D.u20( )5.如图所示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以下说确的是A.图(a)为近视眼,应用凹透镜来矫正B.图(a)为远视眼,应用凸透镜来矫正C.图(b)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来矫正D.图(b)为远视眼,应用凹透镜来矫正( )6.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1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Aa Bb Cc Dd( )7.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7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 )8.小星同

16、学利用太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10.右图是为2008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其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

17、馆外。“镀点”对外界的主要作用是A反射太,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反射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折射太,遵循光的折射定律D折射太,不遵循( )11.在2008年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lm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6m( )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从高空飞机上拍摄到的画面,若用一镜头焦距为60mm的相机在高空拍照,此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大于120mm 恰为60mm小于60mm

18、D略大于60mm( )13.在湖边,小丽看到了平静的湖水中金鱼游弋于白云之间,她看到的金鱼和白云A都是经水折射而成的像B分别经水面反射和水折射而成的像C都是经水面反射而成的像D分别经水折射和水面反射而成的像( )14.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且胶片应正立放置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 ,且胶片应倒立放置C.能从

19、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15.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实像,距离变大实像,距离变小虚像,距离变小虚像,距离变大二.填空题 ( 每空1分,共13分 )16.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填:“实”或“虚”)像。

20、BBAA17.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近视、远视)眼,可以用_镜来矫正。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一样,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区看书,通过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18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好像顽皮的孩子在不时地眨着眼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9如图将铅笔插在盛有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铅笔好象在水面折断了,这一现象属于光的现象;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的缘故。20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

21、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观察读数,如图所示。其中沿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21.无人售票车上都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该装置中的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透镜成实像。三.作图题 ( 每图2分,共8分 )22.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2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方向24.根据右下两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四.实验与探究题( 每空2分,共34分 )25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2、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道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的焰心、光屏的中心,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外,再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4)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56cm刻度线处,小丽从透镜的左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正立(填:“放大”或“缩小”的虚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制成镜。26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照片甲

23、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甲乙(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可画图说明)(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_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27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时观察到如下现象:(1)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

24、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2)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_是凸透镜,_是凹透镜。在实验现象(1)和(2)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填写实验现象序号)2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所示

25、,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的实像。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移动光屏,直到_为止。(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_。(3)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_S2。(选填“”、“=”或“”)(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他把光屏取下来,把发光物体放在凸透镜左侧,从凸透镜右侧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如图所示。当眼睛离凸透镜较远时看到了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像,离凸透镜较近时就看不到这个像了,其原因是_参考答案:15:ACCAA 610

26、:BCDCA 1115:ADDAC16.15 正立 虚17.远视 凸透 B A 18.光的折射 19.折射 漫反射20.B 放大镜原理21.凸22.24.25.(1)凸透镜的中心 (2)缩小 (3)倒立 实 (4)虚 放大26.(1)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调节光屏与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在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透镜间的距离即为焦距(2)乙 (3)因为像的大小与物距、焦距的大小都有关,要研究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必须控制物距相等26.乙 甲 27.(1)缩小光屏上的像清晰 (2)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 (4)因为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所以是实像,成像点在凸透镜的右侧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散的。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