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蒗县扶贫开发发展对策

上传人:js****6 文档编号:70104057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宁蒗县扶贫开发发展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宁蒗县扶贫开发发展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宁蒗县扶贫开发发展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宁蒗县扶贫开发发展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蒗县扶贫开发发展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议宁蒗县扶贫开发与开展对策摘要宁蒗地处滇西北高原,系康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之间的地貌过渡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等各种原因,使宁蒗的农业、工业、畜牧业等得不到开展。从而使宁蒗县至今仍处于贫困状况。抓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开展宁蒗的经济,使之摆脱一穷二白的面貌。为此,本文通过对本县的现状进展阐述,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找出一些对其开展不利的因素。同时也提出一些有关宁蒗开展致富的对策。关键词:贫困;民族地位;对策1、前言中国是一个开展中国家,与兴旺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在中国内部东西差距又相当大。宁蒗彝族自治县作为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县,其经济开展十分落后,与东部地区开展差距相当大,至今还未解决温

2、饱问题,其农业、工业、畜牧业等都十分落后,至今仍属贫困县,为全国第一批治理的272个贫困县之一。2、宁蒗县的开展概况2.1农业方面宁蒗是以农业为根底,粮、林、畜并重的农业县。现有的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至今仍沿袭着游牧、游耕、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农作物的亩产、总产比内地都很低。建国后,虽有所变化,但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都得从外地调入大量的粮食以满足民食需求。自1981年以来,全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农业构造,粮食播种面积每年保持在40多万亩,产量保持在45000吨左右。宁蒗地带分为坝区、二半山区、高寒山区三类,因而其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同。在宁蒗,坝区属于黄金地带,

3、其次是二半山区,最后是高寒山区。坝区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豆类等各种农作物为主,由于气候、地质以及种植技术等条件相对较好,其产量也较高。根据2005年统计,坝区水稻平均亩产量为40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量为300公斤,蚕豆平均亩产量为150公斤,到目前,坝区根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二半山区只种植洋芋、玉米、蚕豆、四季豆、荞子等农作物。其中洋芋亩产为520公斤折主粮10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量为250公斤,荞子亩产量为130公斤,豆类平均亩产量为120公斤。因此,该区的1/3的人民还未解决温饱。而高寒山区只能种植洋芋、荞子、燕麦三类农作物。其中洋芋的平均亩产量为150公斤折主粮,荞子的平均亩产量为150

4、公斤,燕麦的平均亩产量为80公斤。因此,居住在该区的大局部人民还未解决温饱。2.2工业方面建国后,宁蒗从*、永胜等地引进一批匠人,建起了食品加工厂和建筑队,但由于受技术、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限制,效益都很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的工业有了一定的开展,主要是木材生产和加工,其次是冶金、石膏、电力、建筑、皮革等行业。但由于管理方式、技术及员工素质等原因,使我县的企业、工厂大局部已倒闭;冶金、食品加工、皮革都停办,木材加工厂由于受制止天然林采伐的影响而被迫倒闭。因此,宁蒗的工业开展较好的只有水力电站。现本县有石丫口和拉都河两个国营电站。石丫口电站,站址在红旗,于1971年2月宁蒗县革命委员会呈报修

5、建,由省、地、县联合勘测设计,1977年8月开工,1980年元旦完工。拉都河电站,站址在红桥,于1986年10月开工,1988年5月完工。2.3畜牧业方面宁蒗地域辽阔,水草丰茂,畜牧业是传统产业,各族人民都有丰富的经历,并培育出了一大批本地良种。解放前,全县各族人民的婚丧嫁娶都以能宰多少猪牛羊,作为衡量家产的标准;同时,以畜产品交换生产生活用品;杀牲祭鬼普遍严重,大小牲畜存栏急剧下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政府调整了相关政策,但由于毁林开荒,使一些草场受到破坏,影响了畜牧业的开展。因此为了开展畜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粮林畜并重的方针。又着重抓了畜禽品种的改良、草场建立、防疫治病等工作,

6、把全县畜牧区分为三大片。南部高山绵羊大牲畜区。该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4.32%,是县内较大的天然牧场,共有草场面积214.3万亩,可载畜6.066万个黄牛单位。全区夏秋牧草过剩,冬春牧草缺乏,致使家畜秋肥冬瘦。全区有48个村委会,1.67万农户,共有大小牲畜23.07万头,占全县大小牲畜存栏数的49.32%,是全县草食畜的重点地区。中北部高原平坝生产大牲畜区。全区大多数平坝,只有少数半山区,海拔在20002700米,草场多分布在坝子周围,共有草场面积135.06万亩,平均亩产鲜草212.8公斤,可载畜4万多黄牛单位。全区有25个村委会,6.14万人,有大小牲畜存栏数13.97万头,占全县大小牲畜

7、数的29.87%。西部河谷山羊生猪区。该区海拔在14002200米,多属低热河谷,草场面积为98.93万亩,平均亩产鲜草212.9公斤,可载畜2.56万个黄牛单位。全区有13个村委会,2.46万人,有大小牲畜存栏数9.73万头只,占全县大小牲畜存栏数的20.81%。开展生猪和山羊是这个地区的最大优势。2.4第三产业由于人民的文化素质低,经济落后,根底设施差,使宁蒗第三产业的开展十分缓慢,其交通邮电以及效劳业的开展还未成为我县经济开展的主要成分,从而使我县的经济十分落后。建国前,宁蒗地处遥远,山势陡峭,道路崎岖,人马难行,经济文化落后。建国后,1958年政府组织修筑了丽华公路宁蒗段;1966年又

8、修筑了900公里的林区公路。1970年后,汽车客运和货运逐年增加。邮电方面在宁蒗开展缓慢,直到1954年5月才设立邮电局,职工只有4人。1956年后始架设市话、农话线路。1969年邮政、电信分设。1973年邮政、电信合并。1977年后,电脑打字代替人工收发电报。现通过多年开展,各乡镇已设立了邮政所,其工作设备几乎为自动化。同时各乡都已安装了程控。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村寨还未通。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效劳业在宁蒗开展缓慢。1958年县城设立国营饭店、照相馆、集体理发店各1个。1961年在战河等5个基层商店设旅社饭店。1973年成立饮食效劳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程扩大到摄影、钟表、修理、沐浴等。到

9、2005年底,全县共有饮食效劳机构1000多个,从业人员2500多个。其中有小凉山和泸沽湖两个二星级酒店。3、宁蒗贫困的原因分析宁蒗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胜地和聪明勤劳的各族人民,但宁蒗仍贫困,还未解决温饱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受历史、地理、人为以及教育等因素影响,使自然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宁蒗人民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的面貌。3.1历史原因建国前宁蒗处在奴隶社会,因此,建国后奴隶制思想仍存在,各族人民传统观念结实,市场意识淡薄。民族传统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根底的反映,其产生、传承和演变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根底决定的。但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能够对一定的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作

10、用。当*些民族的文化趋向与市场经济机制相抵触时,便会给经济开展造成很大的阻碍。主要表现在:奇形消费与开展经济的矛盾:在宁蒗奇形消费十分突出,“用在鬼上,吃在酒上是这种生活消费方式的形象概括。平均主义观念浓厚。宁蒗有些少数民族遗留着共食习俗,一户杀猪,全寨共食;一户煮酒,全寨共饮;山上打猎,见者有份。这种平均主义观念和习俗,在大力开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同“按劳分配的原则相矛盾。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开展生产、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或为市场经济的阻力。重义轻财,轻商贱利观念存在。在宁蒗许多人仍守着“养牛耕田,养猪过年,养鸡为换油盐的信念,缺乏商品交换意识。由此,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开展,拉大了与兴旺地

11、区经济开展的差距。3.2自然原因宁蒗地处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生存条件差,开发难度大。在一些与汉族杂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地方,由于不断改良耕作方式,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推广农业科技,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都很高。而在遥远山区的人民还以刀耕火种、轮歇耕作的传统农业为主,科技含量低,粮食产量也低,在牧区草场利用率低,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经济开展和农牧民生活改善。3.3经济构造不合理,制约因素比较大经济布局方案色彩浓厚,在市场经济中转换难、适应慢、效益低、竞争力弱。产业层次低,比较效益差。宁蒗的工业总产值中的重工业比重大。所有制构造单一,非国有经济开展滞后。3.4教育开展滞后,资金投

12、入缺乏,根底设施和科技教育落后宁蒗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各方面都急待开发,但因缺少资金而不能充分利用和开发,影响了开展速度。虽建国后不断增加了投资力度,但与实际需要相差很大。宁蒗的财政靠中央财政补贴维持正常运转,根本拿不出太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建立,农业比重大,但效益低,工业设备老化,包袱沉重,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这样用于开展科技教育和根底设施的资金有限,造成人口文化素质偏低。由于投资严重短缺,根底设施滞后,交通不便,通信邮政设施缺乏,水电设施缺乏,给人民生活和社会开展带来不便,延缓了宁蒗经济开展速度。4、加快宁蒗经济开展的对策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宁蒗经济得到一定的开展,但其开展缓慢,仍处于落后状

13、况,其主要原因是未找到适合本县经济开展的对策,从而提出几点有关宁蒗经济开展的对策。4.1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强化农业根底地位宁蒗地处遥远山区,农业在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开展宁蒗农业生产,最关键的是要增加对农业的投资,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改善生态条件,提高粮食作物单位产量。只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解决粮食问题之后,才能腾出更多耕地去种植经济作物,支持轻工业开展。如果单产得不到提高,加之人口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吃饭问题和轻工业的原料问题,势必要扩大耕地,导致毁林毁草去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影响生态平衡,造成生产与生态之间的恶性循环。4.2加强城乡建立,增强城市的辐射能

14、力宁蒗经济社会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城乡建立滞后,根底设施差,先进技术和商品信息输入少,使其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导致社会发育程度低,只有合理布局生产力,逐步改善城乡过分落后的局面,同时不断增加投资,加强本县城镇根底设施建立,逐步增强中小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功能,以促进本县经济和社会的开展。4.3保护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森林在宁蒗开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有森林才能有水,有水才能有资源和生态生产用水。一旦森林被毁,水源枯竭,生态失衡,对其经济开展造成恶果。因此,在开展经济中要切实保护好森林植被。实施天然林工程,坚持采选育和综合利用的营林方针,鼓励森工企业大搞综合经营,减轻森林禁伐后的社会压力。大

15、力开展小水电站,以电代柴,减少对森林的消耗。在林区改良作物耕作方式,开展经济林果,杜绝毁林开荒。在二半山区大量种植经济林木,从而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开展。大力植树种草,绿化荒山,增加植被,修养水源,改善生态,促进农林牧开展。4.4大力开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开展宁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尤其是民族风情独具特色,大力开展旅游业,可以带动民族地区的运输、商品流通、餐饮效劳、建筑建材、城镇建立、资源开发等各产业的开展。4.5大力开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群众的素质加快本县教育事业的开展,除增加投资,采用多种形式办学,扩大各类学校招生人数外,多办些与本地经济开展相适应的职业学校,以便在数量和构造上确保经济

16、开发所需的人才。还要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加强先进技术的示*和推广,增强经济开发中的技术能力。4.6积极开展畜牧业宁蒗有连片草场、林间草场547.39万亩,加之雨量充分,单位面积产草量高,牲畜饲料丰富,充分利用这些草场,开展畜牧业,提高畜牧业的商品率,有利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展。今后应以食草类牲畜为主,并加强饲料基地建立,在成片山坡增加人工种草,改良低产草场;在高寒山区,重点开展绵羊、杂交牛以及牦牛;在二半山区开展山羊;在坝区开展养猪、马等,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以不断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4.7努力开展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宁蒗的资源优势是林业、矿产、能源以及旅游,应当根据这些优势

17、加强论证,有方案的引进技术、资金、人才来开展地方工业,开发资源。同时大力开展轻工业,如烤烟、水果、皮毛等。要选好工程,积极开展乡镇加工业,如农产品加工业等。还要对现有工业企业进展技术改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只有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开展了,才有加快资源开发,扩大就业门路,实现富民富县,从而改变贫困面貌。4.8加快交通运输业的开展宁蒗是个山区县,由于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制约了经济开发的进程。近年来,交通运输业有了一定的开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开展,但是交通运输业仍赶不上经济开展的需要。因此,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多方筹措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大办交通,尽快从根本上改变交通滞后的问题,使交通这个“先行官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经济开展效劳。5、结论总之,宁蒗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各种原因,致使农业、工业、畜牧业等得不到全面开展,仍处于贫困状况。为推进宁蒗经济开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抓住历史机遇,增加对农业、工业、畜牧业的投入,大力开展教育、交通、旅游等适合我县经济开展的对策。参考文献1 杨文钰.作物栽培学各论.:中国农业,20032 陈红光.宁蒗彝族自治县县志.*:*民族,19873 知识敬道.马铃薯概说.东京:全国农村教育协会,19954 马均.杂交水稻稀植优化栽培的理论技术.*:*大学,2001.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